⑴ 健康養生謠言,你知道哪些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家裡大人們的信仰曾收到來自大人的健康文章。這些健康文章觀點很多都是謠言。要想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就要用正確的方法保持健康。盲目聽這種健康謠言,不僅不能達到養生效果,還會影響身體健康。胃不舒服時,家人煮一鍋白粥。因為我認為白粥可以養胃。其實這是謠言。白粥是容易消化的食物,但特別是對偽裝不好的效果。白粥容易消化,但經常吃白粥會導致胃消化能力退化,時間長了反而會影響胃功能。山葯、白蘿卜、胡蘿卜等真的有很多可以養胃的食物。
很多老人聽取了健康專家的建議,認為堅持素食可以幫助減少血脂、慢性病下降、血糖下降、高血壓等。但是事實上,這種飲食習慣很容易破壞人體的營養平衡,因此不能攝取必要的營養,引起營養不良、缺鈣、貧血等不良反應,對健康危害很大。素食,肉類,主食,這是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三個主要類別。有些老人害怕吃肉會導致血壓、血脂和血糖升高,所以根本不吃肉。這是錯誤的。吃肉和蔬菜才能保證營養平衡,滿足身體需求,老年人可以多吃魚和鳥,但要注意少吃牛羊肉等紅肉,特別是加工肉。最好不要吃總之,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養生常識的一些真實特徵。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健康忠告,有些人甚至可以達到視聽混淆的效果。我們要學會分辨謠言,不要盲目聽信謠言。
⑵ 飲食養生類的謠言,要如何進行識別
說起來一些飲食要點,好像大家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你有沒有細細深究,自己是從哪裡知道這些飲食觀念的呢?其實,有些不過是沒有確認以及後續的辟謠,就傳入了你的耳朵里,堅守在了你的腦海里。那麼如何辨別食物養生謠言?
酸鹼體質類謠言
標題舉例:「如何改變易致癌的酸性體質」、「酸性體質與疾病深度剖析」、「酸鹼體質影響生男生女」等。
分析:人體體液的pH在7.35~7.45之間,偏鹼性。除非一些疾病會影響人體體液的酸鹼性之外,人體並不存在酸鹼體質之說。人體體液中存在著許多緩沖調節系統,它們既能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又能與鹼性物質發生反應,並不受酸鹼性食物的影響。
溫馨提示: 不要依賴某一種食物維持健康,養成食物多樣化的飲食習慣,這樣在保證口感、色澤和種類豐富多樣的同時,有效的避免單一食物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和營養單一的問題。 掌握這些生活謠言安全小知識,對其怎樣避免被食品謠言誤導等知識有幫助。
⑶ 央視辟謠:多條健康謠言,很多人不知情堅信不疑,要及時了解
說起謠言,人們都比較厭惡,覺得那些謠言都會誤導人們,而涉及到 健康 方面的一些謠言,更是會引發人們的熱烈討論。很多人不能准確地分辨這些謠言,不知情就堅信不疑,如果有人辟謠,還會引來一頓罵。卻不知央視也針對多條 健康 謠言進行了辟謠,看看哪些「常識」是你相信了很久的,要及時了解。
1、中老年人保持素食主義更 健康 ?
中老年人的朋友圈裡大多有著這樣的文章《我素食我快樂,我素食我 健康 》,在看了這些文章後,一些中老年人開始選擇素食,覺得這樣的飲食更加 健康 ,對中老年人常出現的 三高 和 心腦血管疾病 也能起到比較好的幫助。但事實上,長期保持素食很可能影響人體 缺乏蛋白質 、 維生素B12,貧血 等。
人體會因為長時間沒有肉類的補充而出現很多的不適,嚴重的還會對 內分泌 , 免疫 失常等問題, 健康 反而會受到更多的損傷。只有 葷素搭配 , 均衡的攝入營養 才能夠保證人體的營養所需,才能更加 健康 。
2、某種食物和某種食物不能一起吃?
比如人們常說的菠菜和豆製品不能一起吃,不然會長 膽結石 。還有柿子和螃蟹不能一起吃,會產生 胃結石 ,還會影響食物中毒,在半小時內死亡。但這些說法都被證實為謠言。食物相剋的理論並沒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一些人在食用這些食物後產生不適的症狀,大多是 食物不幹凈 或者 食物過敏 等引發的不適。
而且有研究顯示,關於螃蟹和柿子的關系,柿子中確實存在一定的 鞣酸 ,這種物質和 螃蟹 一同食用很可能產生 沉澱物 ,但事實上成熟的柿子中鞣酸的含量較少,一頓吃5個柿子再吃10個螃蟹,也不會產生 中毒反應 。只有在澀柿子之間才會 含有比較高的鞣酸 ,你也不可能一頓吃很多個澀柿子,吃一口也就不吃了。
3、出現紅腫,疼痛發熱一律吃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一些人對生病存在誤區,對用葯更是隨意。有的人出現牙齦腫痛,選擇吃阿莫西林消炎,有的人發燒不適,也吃 阿莫西林消炎 。在很多人眼中阿莫西林就是萬能的葯,但事實上,阿莫西林並不是消炎葯,而是一種 抗生素 ,需要遵照醫囑服用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
不少人為了減輕炎症帶來的不適,就擅自服用抗生素,卻忽視了,只有因為細菌導致的炎症,服用抗生素才能夠 抑制細菌 ,起到較好的療效,如果只是普通的炎症感染胡亂服用抗生素只會產生 耐葯性 ,嚴重的還可能誘發 超級細菌 的產生,最終無葯可醫。提醒人們,身體出現不適首先要 就醫檢查 ,再選擇合適的葯物,而「 XX西林 」、「 XX黴素 」、「 頭孢 」等都是抗生素, 謹慎使用 。
4、發燒時捂一捂就能退燒了?
發燒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身體症狀,很多人對發燒產生的機制不夠了解,覺得捂一捂睡一覺就能退燒了。但事實上,如果在發高燒時捂一捂很可能會導致體溫快速升高,影響人體的 散熱 受到 阻礙 ,從而影響人體的 代謝亢進 , 耗氧量增加 。
在發高燒時捂一捂很可能引發嚴重的 休克 、 酸中毒 、 缺氧 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散熱受阻導致的。如果 小孩子 發高燒只用捂一捂的方式就想退燒,還可能導致孩子 休克 、 死亡 。
5、流鼻血時仰頭能避免流血過多?
如果你流鼻血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仰起頭?這樣的思維定式已經根植在我們的腦海里。流鼻血就要仰頭避免流血過多,但從科學的角度上來看,流鼻血時仰頭不僅 不能止血 ,還可能導致 血液倒流 ,嚴重的還可能會進入 氣管 ,導致 窒息 。
在流鼻血時,正確的反應應該是,首先 用手捏住鼻翼 ,通過手部壓力讓破裂的血管止血,然後 微微低頭 ,避免 流血增大 。一般來說保持這樣的姿勢5分鍾能夠止血,如果仍然流鼻血,就應該 盡早就醫 。
央視辟謠的這些信息,有幾條是你已經傻傻相信了很久的?辟謠多條 健康 謠言,很多人深信不疑,要及時了解,並且選擇正確的方法處理。
⑷ 現在網上謠言很多,該怎麼去辨別消息是不是謠言呢
篩選專業的信息源
信源也叫信息來源,它一般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信息的原始來源,一個是信息的最初發布渠道。以「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為例,信息的原始來源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所、武漢病毒所,信息的發布渠道是人民日報、新華社。
一個權威信源,並不是單指權威媒體平台,有時候需要更進一步,找到信息原始來源,把兩者結合起來分析。
收到一則新消息,以你的知識儲備難以判斷,那麼先問兩個問題:
1、這是誰說的?
2、他說的內容,跟他的專業領域一致嗎?
一位藝術史學者,對於雷東的鑒賞是權威的,但在病毒領域不算權威,很簡單的道理。尤其是在專業性很強的領域,醫療、衛生、法律等,選擇有專業知識和信任背書的媒體、自媒體及專家等權威信源,可以有效減少上當幾率。
如果一則信息已經被上百家媒體報道,無法直接確認信源,可以在搜索引擎裡面輸入標題或關鍵詞,按照時間排序,最早發布的應該就是第一信源。通常經過這樣的溯源後,來源最多不超過5個(這是Google的數據,國內應該更少),這5個信源裡面,沒有一個專業信源,基本可信度就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