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身體健康指標對照表10個指標
身體健康指標對照表10個指標
身體健康指標對照表10個指標,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要各項身體常見指標指數是最直接的判斷,那麼你知道身體健康指標對照表10個指標是 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正 常心率:60-80次/分
一個健康成人的心率范圍是60-100次/分,大多數人都在60-80次/分之間。
小朋友的心率要比成人快,3歲以下的小兒常在100次/分以上。高血壓患者,超過每分鍾80次時就需要進行心率管理。
2、正常血壓值:120/80毫米汞柱
正常血壓值是120/80毫米汞柱。
根據最新公布的2017 版美國高血壓指南,高血壓標準定義為≥130/80mmHg,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血壓的低壓超過80毫米汞柱以上,高壓在130毫米汞柱以上,你就是高血壓病人了!
3、正常血脂值:
總膽固醇:3.1~5.2mmol/L
甘油三酯:1.7mmol/L以內
4、正常血糖值:3.9~6.1毫摩爾/升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濃度為3.9~6.1毫摩爾/升,若超越7.0毫摩爾/升稱為高血糖。
2次重復測定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可確診為糖尿病。
5、正常腰圍值:女80cm以下,男85cm以下
腰腹部脂肪過多,就會破壞胰臟系統,加大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明確規定:男性腰圍超過85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即為超標。
6、正常牙齒數:80歲有20顆
口腔健康的標准,首先是沒有炎症,沒有牙齦出血、異味、腫痛等症狀。
除此之外,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還向全世界公布了一個口腔健康的硬指標:八十歲人的嘴裡至少還有20顆能夠正常咀嚼、保證生理需要的功能牙,也被稱作「8020」。
7、正常視力值:1.0-1.5
視力最常用的是國際標准視力表,檢查距離為5米,正常視力為1.0-1.5。小於1.0為近視。
8、正常肺活量:男性為3500~4000毫升,女性為2500~3500毫升
肺活量檢測數值低,說明機體攝氧能力和排出廢氣的能力差,人體內部的氧供應就不充裕,機體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
一旦機體需要大量消耗氧的情況(如長時間學習、工作、劇烈運動時)就會出現氧供應的嚴重不足,從而導致諸如頭痛、頭暈、胸悶、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等。
9、正常握力值:一般大於50
加拿大研究人員在世界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最新研究揭示了握力與健康的關系。他們調查十多個國家近14萬名患者,發現握力每減五公斤,死亡的風險就增加16%,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則分別上升7%和9%。
握力體重指數=握力(Kg)÷體重(Kg)×100
一般正常握力指數應大於50。一旦發現握力下降,就該考慮是不是心臟功能下降,或者出現了全身性的動脈硬化,應去醫院心內科做個檢查了。
10、正常步速:0.8-0.9米/秒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的長短,而且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准確。
多數老人走路速度是每秒鍾0.8-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於每秒鍾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增加,而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鍾1米的人壽命較長。
1、飲食指標
一般來說成人每天應該吃500克左右的食物,而老人的話,因為腸胃功能減弱,則不應該超過350克。如果出現多食多飲,而且體重下降的情況,就要考慮是否得了糖尿病或者甲亢;如果食量減少 ,每天攝取的食物不到250克,持續時間比較長,就要考慮是否患有炎症或者惡性腫瘤了,要及時檢查。
2、體重指標
體重並不是越輕越好。這里教給大家一個公式,你可以算下你的正常體重應該是多少。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計算方法:男性:(身高cm-80)×70%=標准體重; 女性:(身高cm-70)×60%=標准體重。如果短時間內,體重下降過快,人明顯消瘦,這種情況多見於糖尿病、甲亢、惡性腫瘤、胃腸系統等疾病;如果短時間內,體重急劇增長,一方面和你的不健康飲食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和高血脂、甲減、糖尿病有關。國內外大量研究顯示,約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體重超標。
健康的'飲食
3、體溫指標
正常人的體溫應該為36℃~37℃,超過37℃就可以確診為發燒。除了發燒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體溫低於正常體溫,稱為「低體溫」。「低體溫」常出現在高齡老人,長期營養不足的患者身上,甲減或者時常休克的病人,也會有這種情況。
4、脈搏指標(心跳指標)
成人標准脈搏應該為每分鍾60~100次(註:運動員的脈搏可能低於這個標准)。如果出現脈搏過速、過緩、有間歇、脈搏較弱、時快時慢,這均表示,可能心臟有問題,需要及時就醫。老人心跳一般會略低於標准數,不過,只要能保持不低於55次/分鍾,就算是正常的。如果平時心跳較慢,突然增至80~90次每分鍾,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潛在疾病,需要馬上就醫檢查。
5、呼吸指標
健康人的呼吸應該是平穩,有規律的。每分鍾16~18次左右。如果呼吸急促、大喘氣、或者氣不夠用,時快時慢,胸悶,憋氣等現象都是不正常的表現。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多見於哮喘疾病;胸悶、憋氣多見於心臟疾病。對於老人來說,心肺功能減弱,運動後也可能會有心悸氣短的症狀,不過,如果休息後,症狀緩解,就是正常的,並不是疾病的表現。
健康的呼吸次數
6、排便指標
健康人的排便次數每天或者隔天一次。正常的大便應該是黃色軟狀。高齡老人,飲食少、運動少的,2~3天排便一次也是正常的。只要排便暢通,大便不幹,就不是便秘。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超過3天未排便,而且排便困難、排不盡、大便發干,這就是得了便秘了;如果每天排便超過三次,並且大便不成形,便稀,這種情況一般就是得了腹瀉了。結腸炎也可以通過大便檢查出來。一般來說,患有結腸炎的病人,會有便血、便秘或者腹瀉等症狀。
7、排尿指標
成人的排尿量每天應該在1~2升左右,2~4小時就要排尿一次(夜間除外)。健康人的尿液應該是淡黃色,透明、少許泡沫。如果小便黃中帶紅,就要考慮尿路感染的情況;小便呈藍綠色,多見於綠膿桿菌感染;血尿常見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腫瘤或者結石等;尿頻、尿急,這種情況就不用說了,是前列腺疾病的典型症狀。
8、血壓指標
這個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成人的血壓應該是不超過140/80毫米汞柱。對於老人來說,血管壁彈性降低,體內垃圾積累過多,需要心臟加大壓力,才能保證正常的血氧供應,所以血壓會上升。不過要注意,老人的收縮壓不應超過160毫米汞柱,如果超過這個標准,就可以判定為高血壓,不管有沒有不舒服的症狀都應吃葯。如果單純的是舒張壓過高,需要去醫院檢查,切忌私自用葯。
血壓對比圖
9、睡眠指標
一般來說,成人的睡眠時間應該在6~8小時,睡足8小時不是標准,而是應該以起床時精神狀態是否飽滿作為標准。而且每個年齡段的人群,睡眠時間是不一樣的。10~18歲的人群,要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時間;18~50歲的人群,保證每天7小時睡眠即可;50~70歲,每天只需要5~6小時睡覺就夠了。對於老人來說,睡眠質量會有所下降,所以不能硬性規定每天要睡多久。只要睡醒後,白天有精神,無疲勞感就可以。另外,建議老人要養成午休的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
10、精神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把人體精神健康的標准概括為「三良好」:
良好的個性人格——情緒穩定,性格溫和,一直堅強,感情豐富,豁達樂觀。
良好的處世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待人接物大度和善,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健康人應該有飽滿的精神狀態,豐富的情感、敏捷的行動能力。如果不具備這些以及上面的「三良好」,就需要考慮是不是身體有隱疾了。
血壓標准
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根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我國成年人血壓值的正常范圍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血壓不正常不僅會影響血管健康,還會影響心臟、大腦。《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7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
建議:
低鈉高鉀飲食,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
積極鍛煉,控制體重;
不吸煙,不飲或限制飲酒;
減輕壓力、保證睡眠。
血糖標准
空腹血糖
同時餐後2小時血糖
根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正常血糖值為:空腹血糖
當空腹血糖≥7.0 mmol/L,則可確認為糖尿病,如果糖尿病較為嚴重,還容易引起糖尿病足、眼病甚至臟器功能障礙等多種並發症。
建議:
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菜和全麥食物;
適量減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鍾中高強度的運動。
低密度脂蛋白標准
正常值為<3.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常被稱為是「壞膽固醇」。它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
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為<3.4mmol/L。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造成血管「堵塞」的關鍵因素,其增高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
建議:
控制體重,多果蔬和全麥食物、堅果等;
戒煙限酒;
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鍾中高強度的運動。
甘油三酯標准
正常值為<1.7mmol/L
甘油三酯是脂質的組成成分,主要功能是供給和儲存能源,還可以固定和保護內臟,而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是血脂分析的重要指標。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甘油三酯正常值為<1.7mmol/L。甘油三酯高同樣是血脂異常的重要指標,而血脂異常的主要危害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建議:
少吃紅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高纖維食物;
保證運動。
尿酸標准
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
2017年發布在中華內科雜志上的《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將高尿酸血症的診斷定義為: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
但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就可能沉積在關節或腎臟中,引發不適。高尿酸血症會引起痛風發作和關節損害,還會導致血管內皮和腎臟的慢性損害、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發生的風險。
建議:
少進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火鍋等高嘌呤的食物;
保證飲水足夠,每日2000ml左右。
心率標准
60~100次/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正常成人的心率正常值為60~100次/分。
心率過快或過慢,都容易造成血壓波動。不僅如此,如果心跳過快,還會導致心臟做功增加,造成心臟肥厚、心力衰竭等嚴重問題。
建議:
適當增加運動,規律作息,減少熬夜;
限鹽、戒煙、限酒;
少動怒,保持心態平和。
腰圍標准
男性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指出,中國成人腰圍正常范圍為,男性
俗話說:腰圍越長,壽命越短。2018年《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一項研究結論。該研究通過對41萬余成人進行分析發現,腰越粗,發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於冠心病的風險越高。
建議:
控制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膳食纖維。
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鍾中高強度的運動。
頸圍標准
男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健康成人的頸圍:男性
頸圍過大也與多種疾病相關,2012年臨床薈萃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頸圍增大者血脂異常率明顯增高。此外,還有相關研究指出,頸圍過大與胰島素抵抗和各種心血管代謝危險因素密切相關。
建議:
控制體重,減少過多的脂肪堆積。
增加有氧運動,為身體減脂。
身體質量指數(BMI)
18.5≤BMI<24
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成人標准BMI為:18.5≤BMI<24。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用來衡量一個人胖瘦的標准,BMI=體重(kg)÷身高(m)。
當BMI≥24時為超重,BMI≥28時為肥胖,而肥胖可能引起多種代謝並發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
建議:
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膳食纖維等食物。
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鍾中高強度的運動。
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肺活量標准
男性>3500ml,女性>2500ml
一個成人肺活量標准為男性>3500ml,女性>2500ml。人體內部的氧供給全部靠肺的氣體交換來獲得,肺活量大就說明每次呼吸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量就大。而人體的各器官、系統、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氧,機體只有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工作。肺活量下降,內部機體活力也會隨之下降。
建議:
堅持運動,如游泳、慢跑、騎車、爬山等。
靜態下也可以選擇練太極拳、呼吸操等。
⑵ 健康指數正常范圍是多少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 (m)^2
正常值是:18.5-23.9
體質指數國際最常用來量度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工具。它利用身高和體重之間的比例去衡量一個人是否過瘦或過肥。
肥胖的世界標準是:
BMI在18.5至24.9時屬正常范圍,BMI大於25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
肥胖的亞洲標准:亞洲人體格偏小,用肥胖的世界標准來衡量就不適宜。
比如:日本人當BMI為24.9時,高血壓危險就增加3倍;香港地區的中國人,BMI在23.7時死亡率最低,越高時便開始上升。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體質指數
⑶ 怎麼樣才算腸道正常健康呢
從大便量、顏色、氣味或形狀等窺視腸道健康
排便量以香蕉的大小為基準來計算
腸道是健康的書信。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或許告訴大家說,從大便可以窺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態,相信朋友們會覺得有些。。。。。。。惡心:「噢,天啊,研究大便。」但,確實如此。大便的顏色、量、氣味、形狀等都與人體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
中國有 「便便博士」蔡英傑,亞洲有世界微生態醫學會主席光岡知足,他們都致力服務於腸道健康,對大便給出的健康信息做出了很多的分析,下面為你道來:
就像氣象專家根據降雪,判斷當時的氣象狀況,先觀察「降雪量」一樣,我們觀察大便時,也是從「排泄量」開始。
一般來說,食物纖維攝取量越多,排便量就越多。
以飲食正常的亞洲人來說,一天的排便量大約是125至1 8 0克。如果食物纖維攝取特別多,則大約增加至200至300克。
或許讀者會說:「100克的糞便是多少?上廁所是坐在馬桶上,這樣要怎樣量大便的重量呢?」的確,就算舍棄了「大便是臟東西」這種傳統觀念,也無法將一塊塊大便放在秤子上來稱。
因此,我們就告訴各位大致的標准:長約15厘米,像香蕉一樣粗的大便,大約有1 0 0克。以亞洲人的情況來講,一天所排泄的大便是一根半到二根,多的人則是三根左右。
在日常的飲食中,如果攝取的食物纖維較少,大便就會減少。所以,歐美人的排便量,當然比亞洲人少。據說歐美人一天僅拉6 0到9 0克的大便,分量是亞洲人的l/2到1/3。
一天排便一公斤的巴布亞紐幾內亞人
與歐美人相反,也有排便量遠比亞洲人還多的民族,比方生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山地的高地民族。根據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的小石秀夫教授的調查,他們一天的排便量,竟然將近一公斤。
究竟吃什麼東西,會讓他們排出那麼多的大便呢?他們的排便量是否和飲食無關,而是因為體質的緣故?小石教授所率領的調查隊,也曾經針對這一點進行過研究。
從研究的結果得知,他們的主食是地瓜、芋頭、山芋等地下根莖類,一天吃二餐,加起來有一公斤以上,可以說是大量地攝取了食物纖維;除了地下根莖類,還吃了不少小黃瓜或洋蔥等蔬菜。各家庭也飼養視為是貴重財產的豬,但只在特別的祭典時才吃豬肉。
他們幾乎都沒有吃蛋或牛奶,蛋白質的攝取量在亞洲人的一半以下,雖說如此,他們的體格並不差。身高比亞洲人矮了一點,但體重差不多,胸圍比較寬厚,完全沒有皮下脂肪,身體非常健壯。
盡管如此,一公斤的排便量還是相當驚人。因此,亞洲調查隊的隊員也試著吃和他們相同的食物。果然,第二天起到第三天,亞洲人也「成功」地排出一公斤的大便。
換句話說,這么多的排便量不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地民族特有的產物,只要改變飲食內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如果讀者不相信,不妨試試看。將一公斤的地瓜蒸一蒸,分成二次吃吃看;另外,再吃一點點小黃瓜、番茄等蔬菜類。
這樣兩天後的早上,你也可以排出約一公斤的大便。如果排便量仍然不多,可能是腸子有問題。
腸內停滯的大便會產生有害物質
相信各位都聽過「腸內停滯的大便」這句話,但明確知道意思的人大概不多。事實上,這也是產生便秘的一個原因。
人在便秘時,大便會卡在肛門,跟在後面的大便有時就受到妨礙而無法通過。這樣一來,像黑色、未燃盡木炭的大便,就會牢牢地黏在腸的肉褶之間。這種腸內停滯的大便,就成為妨害腸機能的累贅。
就算停滯於腸內的大便排出,此時腸也並未吸收水分,所以經常會拉出軟便;由於大便呈半膏狀或泥狀,我們往往會誤以為是腹瀉。可是,以醫學的觀點來看,這也算是一種便秘。
此時因大便停滯的緣故,腸內也開始腐爛,產生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被腸吸收後,將會嚴重地損害人體的健康。正如前章所述,便秘會帶給我們身體各式各樣不良的影響。雖然我們說過「便秘不會使人致命」,但事實上,有時便秘卻是令人喪命的間接原因。
我們在排便時因為用力,所以血壓會比平常還高。以血壓正常的人來講,大便時的血壓,比平時上升1 0至2 0。尤其是冬天,常發生高血壓的人昏倒在廁所的情況,排便時用力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由於氣溫降低,血管收縮,血壓就會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用力排便,血壓往往就迅速竄高,因此造成腦血管破裂而昏倒。
大便的粗細以二至三厘米為標准
在大便的六種類型之中,基本上便秘時排出的大便是圓滾狀、堅硬狀;腹瀉時排出的大便是半膏狀、泥狀或水狀;健康狀態最佳時,排出的大便是香蕉狀。
香蕉狀是排出時的形狀,如果一次排出很多,有時在馬桶中會盤捲成一團。
如果大便是軟的,會呈現半膏狀黏答答的圓錐型;但若是保持某程度的硬度,形狀就會像盤繞的蛇一樣,這樣就根本看不出香蕉的形狀。
大便的粗細會因食量而有所不同,以亞洲人來講,標準是2至3厘米,長度約為1 5厘米,正像一根香蕉一樣,重量大概是1 0 0克。所以一天排出二根半左右的大便,是最為理想的排便量。
不過,也不一定非要每天都排出等量的大便。
人不是機械,事實上很少能這么有規律地排出固定量的大便。所以,不妨可以這么想:今天只拉二根香蕉分量的大便,明天就拉三根吧!
如果注意飲食的內容,比方增加食物纖維含量多的食品,或攝取水蘇糖等,就很有可能達到目的。
像嬰兒般的黃色大便最理想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有關大便的顏色。
以前在亞洲,一般的說法是:「嬰兒時大便是黃色,長大成人後,就成為黑色或褐色了。」大部分的書似乎都這么寫,這也不能算錯。但在表現方式上還需要商榷。
正如前述,嬰兒的大便是黃色。而大多數的人一到了成年,大便變成黑色或褐色,這也是事實。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大便也不一定會變成黑色。
過去,我曾檢查過許多人的大便。關於大便的顏色,最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某禪寺和尚的大便就像嬰兒黃色的大便,呈現非常漂亮的乳褐色。
不論修行多麼嚴格,信仰多麼堅定,總不會連大便的顏色都和凡人不一樣吧!那麼為什麼他們的大便顏色和一般人不同呢?
因為他們每天主要都吃豆腐、青菜,完全不吃肉類,所以排出來的大便是黃色。
換句話說,排出來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最大的原因在於肉類、多脂肪食物,亦即歐美式的飲食所導致。
反之,如果食用的食物與和尚相同,即使是成人排出來的大便也不會是黑色的,而可能是理想的乳褐色。
排出漆黑的大便,有可能是患有嚴重的疾病
姑且不論禪寺的和尚,以成人的情況來講,不管多麼講究飲食,酸鹼度(PH值)都不會低於5.5;即使如此,若能盡量減少歐美式飲食,腸內也會呈現酸性,達到與嬰兒同等的程度。
雖然黑色或褐色的大便是一種警訊,但也不必慌慌張張地上醫院,只要盡可能攝取偏酸性的食物,使大便呈現黃色即可。
可是,如果排出來的大便比平常還要黑,或呈紫色,就必須特別注意,這不僅是PH值呈酸性而已,有可能是胃或腸出血。這種情況是血液混入大便之中,在排泄出來之前,顏色由紅色變成黑色,必須立即看醫生才行。
漆黑的大便有各式各樣的類型。比方排出焦油狀的大便,可能是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癌等疾病。
也有人排泄的大便,幾乎不含有一般大便的成分,而是血液和黏液的混合,稱之為黏血便。
這種類型的大便有時會伴隨著劇烈的腹痛或嘔吐的症狀,此時可能是患腸套疊、腸扭轉、腸梗塞等疾病;如果黏血便中混有膿,而且連續好幾天,就非常有可能是患大腸癌。
便秘的人如果拉出漆黑的硬大便,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這是大腸某處出血,長時間積存在腸內而變成黑色所致。
有時會以為是腹瀉,不久就拉出黏血便,而頻頻上廁所的情況,這有可能是患痢疾;有時還會伴隨下腹部疼痛,或發燒的症狀。
高蛋白質食物是大便發出惡臭的原因
誰都不想去聞大便的氣味,但我們希望各位平常應該檢查一下大便的氣味。
如果捏著鼻子以為「大便臭是很自然的事」,就會漏掉來自腸內的重要信息。
就像大人的大便並非黑色或褐色的一樣,大便臭也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比方嬰兒的大便就有甜酸的氣味,絕對不是臭的。
大便氣味的主要成分,是吲哚(indole)、糞臭素、硫化氫、胺、乙酸、丁酸等。其中會產生類似糞便惡臭的是吲哚、糞臭素。
這是蛋白質被腸內細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質。換句話說,如果在飲食方面偏向歐美式,而攝取大量的高蛋白質時,大便就會變得很臭。
總之,大便臭是腸內環境惡化的最佳證據。希望讀者要牢記這一點。
威爾斯菌或大腸菌等壞細菌大量繁殖,就會形成對人體有不良影響的有害物質。
用大便的氣味來診斷腸內的毛病
我們必須考慮到一點,既然連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大便臭得難以忍受,必然會對我們的健康有所影響。
如果排出來的大便氣味不太好,就有必要對自己的飲食重新一評估。讀者不妨回想一下這幾天的飲食內容,或許你會想到,「啊!說的也是,最近我只吃肉類」等情況。若能好好管理自己的飲食,注意營養的均衡,就可以讓自己的大便不再那麼臭。
大便有時還會發出奇怪的氣味,尤其需要注意由腹瀉便所產生的特殊氣味。
比方大便發出一股刺鼻的酸味,可能是腸內異常發酵(即所謂發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此時,拉出的腹瀉便呈黃色。所以,顏色和氣味都必須仔細地觀察。
此外,如果拉出的腹瀉便有一股燒焦味,有可能是小腸機能減低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帶有腥味的焦油狀大便,表示消化系統有出血的情況,而且出血量相當多。
如果從水狀、泥狀的腹瀉便中,產生肉或魚的腐臭味,可能是大量的血液或黏液被分解而排出腸外的緣故。
就像這樣,雖然只是單純的一句話「大便很臭」,卻有很多微妙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