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給寶寶做復健
如何幫助孩子做復建 康復治療原理: 根據腦的可塑性(指腦的適應能力,可在結構與功能上修改自身,適應改變了的客觀現象,使腦損傷有恢復的可能)不斷強化接觸的傳遞功能,促進遞質釋放,增加接觸電位,激活或建立新的接觸聯絡,恢復正常的移動運動功能。 康復訓練的步驟和目的: 解除肌肉痙攣、平衡肌力、矯正畸形、調整肢體負重力線、改善運動功能 康復治療原則: 1、早發現、早治療。越早越好,不僅能促進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抑制異常反射,還可防止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畸形等繼發症,減輕致殘率。 2、綜合治療。根據神經發育規律及運動學原理,採用Vojta法和Bobath法為主,配合手的精細運動及語言訓練,加上適當的物理療法,結合中醫的按摩及穴位注射等葯物治療。年齡較大的部分患者需在康復的基礎上,可以結合必要的外科手術。 3、康復、教育與游戲玩耍相結合。小兒時期是成長發育和接受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互相結合有助於身心潛能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 4、家長參與康復療法。腦癱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治療師每天1-2小時的訓練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為保證患者得到切實有效的治療,必須讓家長學會並參與部分常用的康復方法。 5、堅持長期治療。腦癱康復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恆,切忌中斷。 康復訓練要由專業康復師對患者進行功能障礙診斷,再通過專業的訓練器材開展針對性治療,主要以肢體功能鍛煉為主。開始得越早越好,即使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術前、術後康復訓練也很必要。 家長常遇到的困惑:不會抬頭、不會支撐、不會翻身、不會爬、不站立支撐、不會邁步。 上肢屈肘、屈腕、內收旋前,下肢伸直畫圈,骨盆抬高,足尖拖地,此為偏癱步態。截癱時兩下肢伸直,交叉呈剪刀步,兩膝相碰,足尖拖地。舉步緩慢,下肢過度抬高,著地過重,左右擺動如醉酒狀或向一側傾倒。頭及軀干前屈,前臂稍屈曲,兩足擦地,步小緩慢而慌張,由於身體前屈,重心向前所致,又稱慌張步態。 足下垂,抬腳過高,足趾拖地。多由末梢神經損傷,脛骨前肌無力所致。 正常姿勢、運動的發育規律: 1、頭尾方向的發育規律 2、近位到遠位的發育規律 3、總體運動到分離運動的規律 4、由原始反射向隨意運動發育的規律 5、由粗大運動向精細動作發育的規律 訓練方法:由專業的康復訓練師進行訓練。家長認真學習康復手法,原則是不要用蠻力,動作應在患兒不反抗的情況下進行。並且家長的訓練應處在配合的位置,決不能占據主導地位。並且家長每天做幾次功能訓練應經醫生同意和指導才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