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職業健康職業健康會給人帶來哪些危害
4.1職業健康
4.1.1早期發現職業病、職業健康損害和職業禁忌證;
4.1.2跟蹤觀察職業病及職業健康損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分布情況;
4.1.3評價職業健康損害與作業環境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關系及危害程度;
4.1.4識別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4.1.5進行目標干預,包括改善作業環境條件,改革生產工藝,採用有效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
用品,對職業病患者及疑似職業病和有職業禁忌人員的處理與安置等;
4.1.6評價預防和干預措施的效果;
4.1.7為制定或修訂衛生政策和職業病防治對策服務。
3.2職業病
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
塵、放射性物質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1.6億人在受到包括環境問題在內的各種影響,每年約有230萬男子和婦女與工作有關,包括近36萬死亡事故,估計有195萬宗與工作有關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總總,全世界平均4%GDP的總量被消耗掉,對於生病的工人的保護,每年的費用在持續發生,疾病和損傷引起的就業——不僅是勞工權利,而且是一項基本人權。
『貳』 什麼是職業危害因素
職業病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
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由於行業的多樣性,不同行業在勞動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也不一樣,但根據其來源不同,可分為三類:
(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化學因素 :
(1)有毒物質,如鉛、汞,乙烯生產過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產丁苯橡膠過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烴油、亞硝酸鈉、過氧化二異丙苯等幾十種。
(2)生產性粉塵,如煉油生產過程中,有石油焦粉塵,使用催化劑硅酸鋁粉(粉塵狀)等;催化劑生產過程中,有金屬粉塵、水泥粉塵等,此外,還有石棉塵、煤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雜訊、振動。
(4)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
(5)電離輻射,如X射線、放射性同位素儀表產生的丫射線等。 3.生物因素,如附著在皮毛上的炭疽桿菌、蔗渣上的黴菌等。在石化行業少見。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勞動過程是指生產過程的勞動組織、操作體位和方式以及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比例等。
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有:
①大檢修或搶修期間,易發生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緊張;自動化程度高,儀表代替了笨重的體力勞動和手工操作,也帶來了精神緊張問題。
③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職工生理狀況不相適應等;
④個別系統或器官過分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⑤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產環境可以是大自然的環境,也可以是按生產過程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
①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②房屋建築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
③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的環境污染,如氯氣回收、精製、液化崗位產生的氯氣泄液,有時造成周圍10~20m環境的 污染。 在實際生產中,職業病危害因素常不是單一存在的,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聯合存在,常可加重對職工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