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教師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教師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2-03-09 06:04:18

Ⅰ 如何促進維護教師心理健康

如何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的的標准既有一般心理健康標準的共性,也有其職業特殊性,生理-心理症狀、人際關系問題、職業行為問題和職業倦怠等。從社會體制、社區、學校和個人四個層面上來維護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有資料顯示,目前教學一線教師中有半數以上教師存在心理問題。教師的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更甚,表現在班級升學壓力、威信壓力、社會壓力等方面。調查產生了一個令人驚詫的結果:51.23%的中小學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一、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所謂心理健康是泛指個體生理、心理與社會行為的健全狀態。心理健康是個體健康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 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不僅指個體社會生活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亦即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揮成最佳狀態。目前在我國,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狀態,也指維持心理健康,預防心理障礙或行為問題,進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質的過程。其實,「心理健康」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學者有著不完全一致的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具有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和適度的舉止;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的:「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才算達到最完美的心靈的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在他真正的自我與所扮演的角色中乃至在自我與外在自我之間是沒有矛盾分歧的,也就是說,他對自己是誠實的;他對別人的態度是坦誠而熱情的,他熱愛別人、接受別人,正如熱愛自己一樣;他樂於參與各種活動,更願意幫助他人,分擔他人的憂愁,分享他人的歡樂;他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而且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價值;他勇於面對挑戰,深信生活的目的就在於克服一切困難,創造一切美好的未來;他不但願意接受變化,而且更主動地推進可能發展;他不迴避自己的缺點,他知道人生不是盡善盡美、順心如意的,他力求克服困難,正確對待挫折,努力創造未來;他對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深信自己的直覺,也相信自己的經驗;他的內心是開放的,他樂意聽取別人意見;他具有創造精神,不滿足已有的成就,不迷戀對過去的回憶,更不沉溺於今天的享受;他是負責的、合群的,充滿活力,不推辭所應完成的任務;他對自己是嚴格的,對別人是寬厚的,樂於與他人相處,不輕視別人,不炫耀自己。以上關於「心理健康」的描述只是眾多描述中之一種。二、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造成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所承擔的多重角色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學生的朋友、心理治療者;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同時,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既然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反映和指標,那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又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心理健康的標准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遷而具有不同的涵義。我們應該對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標准做更具體的詮釋,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標準的共性,同時也體現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 1、對教師角色認同,勤於教育工作,熱愛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3、能正確地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獨創性。5、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地感受情緒並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三、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心理健康的促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保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和個人因素。社會和學校都應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本人也應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在宏觀的社會體制層面上對教師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還必須在社區、學校和個人層面綜合各種措施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提高其應對能力。(一)社會體制層面。該層面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各種政策的制定,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促進教師群體職業化的進程,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二)社區層面。該層面主要從社會支持系統入手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系統是個體應對壓力的重要外部資源,系統中的個體能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這些交流使個體相信自己是被關心的,被愛的,被尊重的,有價值的,歸屬於一個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會網路。社會支持系統對心理健康間接或直接的促進作用早已被各類研究證明。(三)學校層面。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很復雜,但問題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學校情境和教學活動,因此,社會層面的改革和支持只是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實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還必須從學校和個人層面入手。學校層面的措施強調工作環境的結構性改變,如降低學生和教師數的比率,縮短工作時間,提高行政管理人員對教師的壓力源及其他問題的敏感性,提高群體支持,給予教師更多的工作靈活度和自主權,提供更多職前和職中訓練等。(四)個人層面。以個人層面為切入點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師的壓力應對技術。綜合國內外研究,較為常用的提高教師壓力應對技術的方法有放鬆訓練、時間管理技巧、認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鬆訓練是降低教師心理壓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種心理治療技術,也包括通過各種身體的鍛煉、戶外活動、培養業余愛好等來舒緩緊張的神經,使身心得到調節。時間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過度負荷,具體包括對時間進行組織和預算、將目標按優先次序進行區分、限定目標、建立一個現實可行的時間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時間給自己等。認知重建策略包括對自己對壓力源的認識和態度做出心理調整,如學會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認知(如「我必須公平地愛每個學生並且使每個學生都成功」),經常進行自我表揚(如「至少部分學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制定現實可行的、具有靈活性的課堂目標並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揚自己。反思也是一個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指通過對教學經驗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過程。這種反思不僅僅指簡單的反省,還指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將永遠停留在新手型教師的水平。反思的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專家型教師的核心。具體地說,反思訓練包括每天記錄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獲得的經驗、心得,並與指導教師共同分析;與專家型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課,隨後與對方交換看法;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等。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的理智的愛與寬容精神對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Ⅱ .如何維護和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少年兒童的主要生活是在校園,他們的心理健康往往與教師日常
的教育行為和心理健康狀況密不可分。因此,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是做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心理健康
與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奇教授設計並推出的「學習與心理健康促進工程」,
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無錯原則」打開和諧之門的鑰匙
寒假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參加「促進工程」培訓的老師來到北師
大聽講座,董奇教授問:「誰能談談您是如何把心理學知識運用到寒
假生活中的?」結果兩位站起來的回答問題的老師說的都是他們在上
學期工作中運用心理學知識的體會。於是董教授又問:「我剛才問的
是什麼問題?」叫起了好些老師,誰都說不清楚,大家只模模糊糊地
記得是問學習的理論在工作方面的應用。董教授深有感觸地說:「老
師們,您們忙了一個星期,星期日不休息,大老遠來北師大聽講座,
能說不認真嗎?可誰都沒記住我問的問題,其實這很自然。但是有的
老師當學生沒聽清他們提出的問題時,卻往往不能容忍,希望老師們
今後對您的學生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幾句話使教師們更深入地理解
了「無錯原則」。

「無錯原則」的運用,有效地改變了老師的教學行為。一次,光
明小學的的青年教師孫艷為40多位來聽課的老師做課,她講的課文是
《小山村》。其中一句是紅紅綠綠的樹,多美麗的小山村。重點要讓
學生理解表示顏色的詞。為此,孫老師特意准備了圖畫。當許多同學
贊美畫中景色「真漂亮」時,一個女孩子卻說:「紅配綠,賽狗屁」。
話音剛落,所有聽課的老師轟堂大笑,同學們也笑得前仰後合。孫老
師鎮定了一下,說:「小莉認為紅和綠在一起不好看,別的同學有什
么看法?」大家紛紛發表意見。課下,孫老師告訴小莉:「大膽發表
不同意見是好的,但那句話不太文雅,以後要換一種說法」。孫艷老
師說:「無錯原則」使我意識到,孩子這樣說並不一定是故意搗亂,
很可能是把平時聽到的一句話隨口說了出來。讓每一個回答問題的同
學都能體面地坐下,學生在教學中才敢於參與。

董奇教授認為:所謂「無錯原則」,其實就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去
認識、接受和處理孩子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所謂的
「錯誤」。事實證明,許多問題成人都在所難免,何況對於不成熟的
孩子。這種觀念一旦被老師接受,就會減少許多因苛求學生而引起的
教師心理上的焦慮,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平常心: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梁
「促進工程」課題組專家們認為:看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首先
要看這個學校的學生心境是否積極、情緒是否愉快。因為這些都是學
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而學生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的情
緒狀態。那麼,哪些情況最容易影響老師的情緒呢?培訓中老師們列
舉了身邊的許多事例:

——一位老師因一名11歲的男孩課間玩雪球而大動肝火,停了他
兩節課並請來正在上班的家長。從此師生關系變得非常緊張,原來只
是因為這位老師的一句話:「下課時,絕不允許任何學生玩雪,否則
我絕不客氣!」

——一位老師怒氣沖沖走進辦公室找班主任告狀,原來只是因為
一個同學在日記中批評了她不該在課堂上大發脾氣。

——對在課堂上看課外書且屢教不改的學生以撕書、沒收書來解
老師心中之氣;對課間追跑打鬧的學生,以停其課間休息來消老師心
中之火:對不完成作業的學生以漏一罰十來泄老師心中之怒,諸如此
類,都是學校中見慣不怪的現象。

經過「促進工程」的培訓,許多老師認識到:當我們遇到學生行
為問題時,要能夠容忍孩子與成人的差距,不能完全用成人的標准衡
量對與錯。一位教計算機課的教師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到:我曾給我校
的老師們上計算機培訓課,他們在底下鬧鬧哄哄,剛講完的東西不一
會兒就不會了,不停地舉手詢問,課堂上根本安靜不下來。就在那一
刻我覺得自己特別能夠理解孩子的鬧騰,心想自己以後再也不該跟孩
子生氣了。

培訓,使老師們走出了「師道尊嚴絕對化」的誤區,以平等、平
常之心理解孩子、接納孩子、尊重孩子。當老師們把這種觀念用於教
育實踐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像變了一個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變
得完全可以理解了,於是生悶氣的時候少了,與孩子同樂的時候多了,
不知不覺中,整個心理狀態輕鬆了許多。

教師應該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只教知識,不能在情感上給孩子以積極影響
的老師是不稱職的。而要做到「稱職」,教師自己首先要有健康、豐
富的情感。因此「促進工程」課題組的專家們在培訓中強調:教師要
有一個完美的人生、幸福的人生,還應該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袁老師是一位曾獲得市區以及全國榮譽稱號的特級教師,然而,
對於什麼是完美的人生從來沒有想過,似乎工作就是生命的全部。幾
十年來,她很少顧家。她認識的好幾位優秀教師,不是獨身就是離異!
在「促進工程」的學習中,袁老師的生活逐漸發生了變化:星期日她
陪丈夫出去買衣服,並且學著買菜,做飯,丈夫很高興。孫老師說:
家庭生活的幸福,可以使自己在學校工作時有愉快的心情,從而更容
易在情感上給孩子以積極的影響。

教師要善待別人,也要善待自己。然而許多老師不能善待別人的
原因,往往是不能善待自己。他們整天埋頭於備課、批改成堆成撂的
作業,業務范圍之外不讀書,不看報,也不注意培養有益的業余愛好,
結果是知識老化,視野狹窄、甚至導致性格偏執。因此,專家們主張
在改進教育行為的同時,應注意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和生活質量。生
活是多彩的,工作不應成為教師生活的全部。現在不少教師找回了自
己做學生時的愛好;休息時,聽聽音樂,看看小說;假日里,與家人
逛逛公園或參加一些學術活動。參加「促進工程」的一些學校的領導
們也注意採用「人性化的管理」,讓老師們的生活更和諧、更完美。
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心理健康。

目前,北師大的「學習與心理健康促進工程」已從北京走向全國
更多的省市,受到廣大教師由衷的歡迎。

Ⅲ 教師如何維護和促進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促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針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我從教師自身角度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希望能對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幫助。 1.加強角色學習,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和自我概念。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需要根據時代特徵與教育對象的特點對教師職業角色作出必要的調整。在看到教師職業角色轉變的同時,教師本人需要弄清這些轉變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預防角色焦慮。角色學習是預防焦慮的途徑之一。當多種角色發生沖突時,當教師已分不清自己是誰的時候,焦慮就容易產生。事實上,教師適應職業生涯的主要問題就是學會扮演好合適的角色。在新教師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幾乎把時間都花在教師這個新角色的學習上。當教師開始覺得他所扮演的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適時,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他的焦慮水平就會減低。因為這時,即使面對在教學工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認知活動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基礎。教師不合理的認知,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會導致教育行為上的偏差,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經常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認知有:對教師職業的錯誤看法。認為教師社會地位虛高,經濟地位實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職業;錯誤的學生觀。認為學生都難管,把學生的頑皮和違紀行為看成被家長寵壞或本性頑劣,而不是偶爾的過失或成長中的問題,不把學生看成是獨立自主的發展個體;錯誤的人才觀。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天才,因而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而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則打心眼裡瞧不起,由此在不經意中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對待。以上不合理認知,是教師產生不良心態的主要思想基礎,必須引起重視並予以改正。作中不得不面對的各種情況時,教師也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學生。新教師的許多焦慮之所以會產生,大多是因為他們不能預料將發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處理。通過職業角色學習,可以減輕或消除教學情境的這些不確定因素和難預測性。這樣,角色學習也就幫助教師消除或降低了教學中可能會產生的焦慮。

Ⅳ 如何維護教師心理健康

一、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所承擔的多重角色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學生的朋友、心理治療者;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同時,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促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針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
1.加強角色學習,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和自我概念。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需要根據時代特徵與教育對象的特點對教師職業角色作出必要的調整。在看到教師職業角色轉變的同時,教師本人需要弄清這些轉變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預防角色焦慮。角色學習是預防焦慮的途徑之一。當多種角色發生沖突時,當教師已分不清自己是誰的時候,焦慮就容易產生。事實上,教師適應職業生涯的主要問題就是學會扮演好合適的角色。在新教師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幾乎把時間都花在教師這個新角色的學習上。當教師開始覺得他所扮演的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適時,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他的焦慮水平就會減低。因為這時,即使面對在教學工作中不得不面對的各種情況時,教師也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學生。新教師的許多焦慮之所以會產生,大多是因為他們不能預料將發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處理。通過職業角色學習,可以減輕或消除教學情境的這些不確定因素和難預測性。這樣,角色學習也就幫助教師消除或降低了教學中可能會產生的焦慮。
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認知活動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基礎。教師不合理的認知,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會導致教育行為上的偏差,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經常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認知有:對教師職業的錯誤看法。認為教師社會地位虛高,經濟地位實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職業;錯誤的學生觀。認為學生都難管,把學生的頑皮和違紀行為看成被家長寵壞或本性頑劣,而不是偶爾的過失或成長中的問題,不把學生看成是獨立自主的發展個體;錯誤的人才觀。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天才,因而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而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則打心眼裡瞧不起,由此在不經意中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對待。以上不合理認知,是教師產生不良心態的主要思想基礎,必須引起重視並予以改正。
3.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樂觀的心態
中小學教師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與之俱來的,它來自社會實踐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難逐漸形成的。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師在各種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樂觀開朗平靜的心態,積極穩定的情緒,煩不躁、忙不亂、勝不狂、敗不餒,冷靜地解決一切不愉快的問題。這是中小學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必要的前提。
「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是對的」。樂觀的心態是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樂觀的心理狀態是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的一劑良葯。在現實工作中、生活中教師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時會陷入煩惱、苦悶、憂慮之中,如果心態得不到及時的調節和疏通,這容易引起強烈的心理沖突,引發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師應該笑對困難有一種「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從容不迫的精神風貌。這樣才能有機會恢復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紅塵的是是非非所淹沒、所煩惱、所憂慮,永遠以樂觀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
4.要學會情緒控制,合理宣洩、放鬆。學習心理學常識,調節心理,保持平衡。
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學生身上。情緒控制的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從認識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是否適度;從情緒本身方面控制可能發生的沖動行為,採用合理或間接手段適當疏導。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緒激動時不要批評學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氣和地冷靜處理問題時再批評學生,防止過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洩,容易造成心身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師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洩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還可以出門旅遊,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5、 加強身體鍛煉,養成良好的生理健康習慣
人的身體健康與人的情緒有著密切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生理,健康的體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礎。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必須養成良好的生理健康習慣,應注意以下三點:注意腦力的勞逸調節;加強腦的營養;加強身體鍛煉。不過,教師在體育鍛煉時應注意量的問題,不要適得其反,因疲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教師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和推動者,其心理健康狀況將直接影響其教育職能的實現、教育價值的體現,關繫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敗,關繫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不容不忽視的問題,應當引起教育部門乃至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

Ⅳ 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 工作壓力。教師的工作壓力大,甚至會導致職業倦怠。

2. 角色沖突。教師身負子女,家長,教師,同事,朋友等好幾個角色,角色過度負荷,甚至可能出現角色沖突。

3. 社會期望值高。社會期望值高容易導致過高的自我期望值。過高的期望值,教師無力承載,容易導致身心疲憊。

所以,給出以下建議:

1. 傾述和聊天是很好的解壓方式。

2. 關心學生,努力工作。我工作,我快樂。

3. 多做自己喜愛的運動,把壓力和煩惱拋擲腦後。

4.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留心周圍美好的事物。

5. 處理好人際關系,正確歸因生活和工作中的成敗。

6. 多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和報紙,緩解壓力,調節情緒。

7. 社會和學校對教師多些人文關懷,更能提升教師的幸福感

8.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修身養性,加強學習,發展個性特長。

9. 平衡和協調好教師的多種角色,從工作和家庭中尋找幸福感。

10. 悅納自己,悅納他人。審視自我和他人,對自我和他人有個客觀的評價。

Ⅵ 如何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Ⅶ 維護教師心理健康有哪些途徑

一、教師心理健康概述

教師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僅有利於教師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而當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1.有利於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關系極為密切。一方面,一個人的生理健康水平會影響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軀體性疾病、生理缺陷會給人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狀態帶來負面影響,使人產生焦慮、憂愁、煩惱、抑鬱等不良情緒,影響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際關系的和諧。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響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健康的身體。例如,樂觀、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態有助於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襲,從而促進身體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長期的過度焦慮、憂慮、煩惱、抑鬱、憤怒,會導致生理上的異常或病變,引發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說是主要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與情緒有關而呈現身體症狀的軀體疾病。人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精神和軀體在同一生命進程中共同起著作用。那些與情緒聯系密切、由植物神經系統支配的器官系統更易患這種疾病。

2.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觀地評價、自如地應對客觀環境,其心理傾向和行為與社會現實的要求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協調。個體與環境能取得積極的平衡,就能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矛盾和處理問題,也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會因偶爾的失敗而喪失信心,其工作和學習效率必然優於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還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學生認同的楷模,在師生日常接觸中,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師能通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也健康發展。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主要表現

從整體上看,教師群體和其他群體一樣,其心理健康狀況的不良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軀體化。主要反映身體不適,包括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和其他系統的主訴不適,頭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慮的其他軀體表現。

2.抑鬱。主要表現為心境苦悶、生活興趣減退,動力缺乏,活力喪失,失望,悲觀等以及與抑鬱有關的認知和軀體徵象。

3.偏執。主要表現為個體有偏執性思維,如敵對、猜疑、妄想、誇大等。

4.人際敏感。主要指某些個人不自在與自卑感,特別是與他人相比時更為突出。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自卑感、心神不寧、明顯不自在。以及在人際交往中自我意識過強,消極等待等。

5.敵意。主要從思想、感情及行為三個方面來反映敵對的表現。具體的表現包括時常有厭煩的感覺,摔物,喜歡與人爭論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氣爆發等。

6.強迫症狀。主要指那些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和行為。例如強迫性洗滌、強迫性儀式動作等。

7.焦慮。一般指煩躁、坐立不安、神經過敏、緊張等主觀焦慮體驗以及由此產生的軀體表徵,如氣促、出汗、尿頻、失眠、發抖、驚恐等。

8.恐怖。恐懼的對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為有非常明顯的異常。

(三)教師心理健康現狀的相關調查

正因為教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關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和研究也就越來越多。
更多詳情可以點擊:青海教師考試網 http://qh.zgjsks.com/

Ⅷ 怎樣才能有效地維護與促進教師心理健康呢

要想有效地維護與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我認為要通過以下幾點。

第一,認同教師的職業角色。教師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特徵,按照角色期望和角色規范的要求做好本職工作,具體表現為安心教育工作,熱愛教育工作,能積極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並由此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免除不必要的職業恐懼與憂慮。

Ⅸ 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

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表現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諧的;在情緒上是樂觀穩定的;在意志上是堅韌不拔的。在人際關繫上是協調和諧的;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正是教師勞動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書幾年,和學生鬥智斗勇,更明白教師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 一、保持健康的情緒良好積極的情緒狀態。 凡是心理健康的人,他們的情緒總是愉快的、樂觀的,對生活、工作充滿熱情。人們的情緒越是樂觀,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一般認為健康的情緒應當是輕松、愉快、精神振奮、適度,一切發生很自然,從原因、強度、時間的變化上都是常態的。如果喜怒無常,強弱顛倒,時間上延續的長短也有變異等,都屬於不正常的情緒。影響人的情緒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善於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控制爆發情緒。 爆發情緒就是激情,它是一種十分猛烈的、暴風雨般的、為時短促的情緒體驗。我們常用"大發雷霆"、"火冒三丈"等形容之。爆發情緒在生活中既有積極因素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其積極方面,可以在艱難險阻時,爆發出像黃繼光用胸口堵敵人槍眼,董存瑞手托炸葯包去炸敵人碉堡那種革命的激情。消極的爆發情緒則是工作的阻力,事業的障礙。"激石成火,激人成禍",它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的思考,一旦遇到強烈的刺激就頭腦發漲,不計後果,做出簡單粗暴、盲目無忌的蠢事來。有些教師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時性急打罵學生,以致失手打傷學生,造成嚴重的後果,就是明證。轉化、控制爆發情緒,必須充分利用認識問題的誘導規律,將一時產生的消極激情,轉化到積極方面去。心理學認為,激情爆發程度取決於人的認識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師控制激情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其思想覺悟和辨別能力。 (二)培養持久情緒。 持久情緒,在心理學中稱為"心境"。心境是指在長時間內影響人的整個行為的比較持久的一種情緒狀態。有的心理學家形象地稱心境是被拉長了的情緒。積極的心境使人朝氣蓬勃,處於欣喜狀態,頭腦清醒,求知慾旺盛,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極的心境則使人消沉,常處於一種被動的抑鬱不歡狀態,因而影響工作和學習。職業和環境對教師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長著的、有個性的人。 一位教師在談到一次作文批改中的感受時說:它給予我的是事業心的鼓舞,是責任感的鞭策,是心靈美的享受,當我一次又一次陶醉在這種崇高的心境中時,我是那樣的興奮欣喜,如同在道德的高山攀援,峰巒座座,山外有山,……我感到自己是這樣年輕而心又火熱,忘卻了在二十多個春秋的燈下伏案中,白發已爬上了雙鬢。這種輕松愉快的心境和忘卻了白發爬上了雙鬢,甘當"紅燭"的精神,是教師內心的真實體驗。當一個人心境愉快的時候,往往傾向於用肯定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相反,一個人心境不愉快的時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會覺得不順眼。所以,教師應設法消除惡劣的心境,培養自己積極向上的持久情緒。 (三)培養幽默感。 幽默感是種特殊的情緒表現,也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使人們對生活總是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厭惡的事物,用幽默的辦法對付,往往使不快的情緒盪滌無余,立即變得輕鬆起來。當人們長期以來對某事抑鬱不歡時,旁人如用幽默、風趣的言辭敘述或形容,以生動逼真的情態摹仿或扮演,總會惹人哈哈大笑,頭腦中的煩惱頓時煙消雲散。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親近、平靜而又幽默的情緒。單純的平靜會使人感到索然無味。如果一個教師談話機智、風趣、幽默,這有助於發揮他的課堂講授技巧和藝術效果。幽默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聽起來不覺得累,反而感到輕松愉快。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機智,常常在師生之間築起一道無法理解的牆,增加許多無謂的矛盾。實踐證明,富有幽默感的教師比起缺少這些特點的教師來,更善於緩和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緊張局面,因而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置矛盾,從而使自己內心保持輕松、平靜。 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人與人彼此間的交際關系。 每一個人都有合群的需要,通過相互交往,訴說各自的喜怒哀樂,增進彼此情感的共鳴,求得心理的滿足。培根曾說過:"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席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郁會使人致病……"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那麼教師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 (一)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應克服居高臨下、把個人凌駕於集體之上的錯誤思想;教師要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對學生既要尊重和信任,又要熱愛和嚴格要求,熱切地期待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教師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民主公正地對待學生,客觀地評價學生,盡最大努力使每個學生都產生良好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被全體學生所愛戴,增強師生之間的聚合力,形成健康的和諧的師生關系。2.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 教師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要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1967年提出了學校領域內師生之間交往的四種形式。其一,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效果較差。其二,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效果較好。其三,教師和學生保持雙向交往,但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往,效果較好。其四,教師成為相互交往的中心,並且促使所有的成員雙向交往,效果最佳。學校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因此,研究師生間的交往形式對密切師生關系有重要的意義。 (二)建立融洽的教師之間的關系 1.相互尊重。 教師都是知識分子,他們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有強烈的自尊心。教師之間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做到感情融洽,合作共事。如果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容易引起極端行為。 2.利益協調。 教師在協調人際關系的時候,應該從分岐利益中發現一致利益,縮小手段競爭的范圍,擴大手段合作的范圍。隨著人們心理發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不著眼於一時一事的得失,而著眼於長遠的利益和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這樣有利於建立融洽的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三)建立與學生家長的和諧關系 教師要尊重學生家長。教師要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在教育學生時,教師決不能貶低家長,不負責任的隨便指責家長。教師要虛心向家長學習,以提高自身的修養。其次,端正與學生家長聯系的動機。教師與學生家長聯系,其目的是為了和家長互通情況,統一步調,調動家長積極性,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告狀、解恨、推卸責任。再次,教師應主動和學生家長聯系合作,徵求家長意見,這樣有利於和學生家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此外教師還應該建立與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其他人員的和諧的人際關系。

閱讀全文

與教師如何維護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當年如何做空日本經濟的 瀏覽:188
包辦婚姻的煩惱是什麼 瀏覽:740
故事山形圖指什麼 瀏覽:222
美女什麼叫做個性 瀏覽:185
歐美女聲都有哪些 瀏覽:698
熬夜的男人吃什麼最健康 瀏覽:121
為什麼看重愛情而不是事業 瀏覽:617
關於歷險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98
婚姻不順怎麼避免 瀏覽:748
約會美女她說來呀怎麼回復 瀏覽:950
這年頭婚姻還有什麼意義 瀏覽:810
兩男子偷看一群美女是什麼電影 瀏覽:987
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一些故事有哪些 瀏覽:523
阿里高德事業群在哪裡 瀏覽:514
一什麼有什麼有的故事 瀏覽:119
海南健康碼街道怎麼輸入 瀏覽:225
雞年出生的人的婚姻如何 瀏覽:833
健康食物顏色有哪些 瀏覽:838
健康與什麼有關 瀏覽:881
產生愛情化學本質是什麼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