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的8條標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類健康的新標准為兩個部分:
首先是機體健康的「五快」。
「五快」指的是:①食得快。進食時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頓飯而不挑剔食物。②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時能很快排泄大小便,而且感覺輕松自如。③睡得快。上床能很快人睡,且睡得深沉酣甜;睡醒後精神飽滿、頭腦清醒。證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功能協調,且內臟無病理信息干擾。④說得快。語言表達准確,說話流利,表明頭腦清楚,思維敏捷。 ⑤走得快。行動自如轉動靈活敏捷.證明精力充沛旺盛。
什麼是身心健康?
然後是精神健康的「三良」。「三良」指的是:①是良好的個性,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具有坦盪的胸懷與達觀的心境。②良好的處事能力,看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對事物的變遷能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③良好的人際關系。待人接物大度和善,不過分計較,能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以上就是身心健康的兩個部分,而心理健康又具備五個明顯的特點,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什麼樣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什麼是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者通常具有五個顯著特點:
①能正確地面對現實。對人對事具有清醒、客觀的認識,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困難和矛盾,能以切實的方法予以處理,處處表現出積極進取的精神。
②了解自己。不僅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弱點,而且能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個性愛好與情趣,據此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進而在學業、謀職及戀愛諸方面做出正確的抉擇,以增加成功的機會。
③與人為善,樂於與人交往。對別人滿腔熱情,能與多數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態度(尊重、信任、喜悅)多於消極的態度(嫉妒、懷疑、憎惡)。
④自尊自重,謙而不卑。在社會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又不退縮畏懼。在行為上獨立自主,既有所作為,也有所不為。凡是有益的、上進健康的,就主動去做;凡是有害的、低級庸俗的就能自我剋制,縱有外界誘惑亦不為所動。
⑤情緒樂觀,心胸豁達,情緒穩定,熱愛生活。對工作、學習不是視作一種負擔,而視為是一種樂趣,努力把自己的才智在工作、學習中發揮出來,對未來充滿希望,遇到逆境或煩惱時,能自行解脫。
『貳』 什麼是身心健康,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現在很多人開始注重心理健康,那麼什麼是身心健康,我們又應該怎麼樣來保持心理健康。以下是我的觀點。
01. 身心健康的概念身心健康,這幾個字,看似很簡單,其實則飽含深意。從字面上面來理解,則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則是指一個人沒有什麼疾病,四肢健全,有充沛的精力,身體的應變能力強,可以應對外界的一定變化。而心理健康則是指一個人可以坦然的面對現實,有良好的自我意識,不會被悲觀的情緒所支配,能比較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
請不要忽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叄』 身心健康是什麼意思
身體健康的高級說法,可以是身體安康、身體康泰、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身體健康的十大標準是: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與遲信疲勞。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碼姿輪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冊彎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肆』 身心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身心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身心健康包括哪些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忙於工作,而忽視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帶你了解身身心健康包括哪些方面,希望對你有幫助!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與道德健康四方面內容,具體表述如下:
一、軀身體健康:一般指人體生理的健康。
二、心理健康:一般有三個方面的標志:
第一,具備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定的,積極情緒多於消級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愛、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個人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和信息。
第三,健康的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能切合實際地、不斷地進取,有理想和事業的追求。
三、社會適應良好: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復雜的環境變化,為他人所理解,為大家所接受。
四、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辯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觀念,能按社會認為規范的准則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人的幸福作貢獻。
保持身心健康,從哪些方面做起?
保持身心健康,首先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正常人每天要保持6到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利於腦細胞功能的恢復,可以加快我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應速度。睡眠時間充足,可以讓我們恢復體力,保持充沛的精力。
要保持身心健康,還要學會微笑。當我們身處困境的時候,要學會微笑面對周圍的環境。哭泣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內心情緒發泄的一種方式。在無人的時候,我們可以充分地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懣和不滿。但是當面對周圍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時,我們要保持微笑狀態,微笑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微笑可以向周圍的人示意自己一定不畏艱難險阻,可以走出困境。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幾種菜譜,親手為自己做上幾樣小菜,讓自己也飽飽口福,享受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樂趣。對於成家的朋友,和家人親密相處,親切交談,享受天倫之樂對保持身心健康也非常重要。
要保持身心健康,鍛煉身體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喜歡跑步,有些人喜歡跳廣場舞,有些人喜歡打太極拳……,我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選擇所喜愛的運動,堅持下來,對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盡管我們忙碌,盡管我們要為生活奔波,但是總會有放長假的時候,在放長假期間,我們可以背上背包,和家人,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多見識外面的世界,多看看祖國的美好江河。旅行對陶冶我們的情操,改善我們的心情非常有好處。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交上幾個朋友。在我們不如意的時候,朋友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對朋友,我們可以敞開心扉,把心中的郁悶,不滿統統倒給朋友,朋友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給了我們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氣。在空暇的時候,多和朋友聚聚,聊生活,聊理想,聊工作,對保持我們心理健康非常有好處。
心理健康迄今沒有絕對的標准,國內外學者從各自的角度各有不同的表述。
(一)美國心理學者奧爾波特(G、Allport)認為心理健康者應具備以下7個方面
1、能主動、直接地將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興趣和活動中。
2、具有對別人表示同情、親密或愛的能力。
3、能夠接納自己的一切,好壞優劣都如此。
4、能夠准確、客觀地知覺現實和接受現實。
5、能夠形成各種技能和能力,專注和高水平地勝任自己的工作。
6、自我形象現實、客觀,知道自己的現狀和特點。
7、能著眼未來,行為的動力來自長期的目標和計劃。
(二)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和密特爾曼(Mittelman)曾提出了正常心理的十條標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和目標能切合實際。
4、與周圍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度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三)國內學者1992年從臨床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七條標准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綜合。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低下者在社會適應、學習、工作、生活中會遇到障礙,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而導致自卑和抑鬱的產生。
2、善於調控情緒:情緒在心理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具有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保持與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的能力。
3、具有較強的意志:意志特徵在人的個性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表現,健康的意志品質主要表現在自覺性高,果斷性強,堅韌性大,自製性好。
4、人際關系和諧: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主要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5、能動地適應和改造現實環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心理行為能順應社會文化的進步趨勢,能動地適應和改造現實環境,具有積極的處世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正確的認識,以達到自我實現與對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6、人格完整與穩定:人格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人的心理行為表現應與生理發展階段相符。心理健康者應具有與同年齡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徵。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伍』 孩子的身心健康包括什麼
身心健康是一個綜合性的成長發育內容,既包括了身體發育,也包括了心理發育。身心健康就是身體、心理及對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
身體健康內容有: 充沛的精力,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睡眠良好,身體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變化,機體抵抗力強,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機體沒有疾病。
心理健康內容有: 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做到自知自覺,保持自尊、自信,能夠坦然面對現實,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處事樂觀,充滿希望,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平時要注意孩子膳食營養均衡,避免孩子偏食和挑食,避免過多攝入零食。讓孩子進行一些適度的鍛煉或者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多關心關愛孩子,多陪伴孩子,和孩子耐心的交流,讓孩子能夠多讀一些有益的書籍,開拓眼界,做一些社會公益事情,用自己的努力幫助他人。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和諧穩定的環境,更好的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育。
『陸』 身心健康指的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身心健康新標准如下:快食,快眠,快便,快語,快行,良好的個性,良好的人際關系。
1、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做到自知自覺,既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己的缺點感到沮喪。
2、坦然面對現實,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能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3、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承認別人,限制自己;能接納別人,包括別人的短處。在與人相處中,尊重多於嫉妒,信任多於懷疑,喜愛多於憎惡。
4、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調。
5、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6、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有經久一致的人生哲學。健康的成長有一種一致的定向,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種主要的願望。
(6)健康的身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擁有寬容的心。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懂得付出,你會更健康。因為付出,你會收獲微笑、友善、快樂……以寬容之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你會獲得更多的積極因素。
積極因素也是可以積累的,當你習慣於積累美好的事物,遇到總能看到積極的一面,那麼,當你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這些積極因素就會提醒你,你的前景是美好的。這樣,你就有了向前走的信心與勇氣。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現下有很多年輕人仗著自己還年輕,於是光明正大的透支自己的身體,不是泡夜店,就是抽煙無節制。晚上熬夜,早上起不來。
古時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說法,這是自然界的規律。該休息的時候就要休息,否則身體失衡,就會疾病纏身。還有的人對於自己的飲食從來不注意,冰的、燙的、辣的、甜的,一概都往肚子里塞,大魚大肉,煙酒不離手,身體怎會不透支。有意識的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飲食搭配得當,你將受益終生。
『柒』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
1、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調。
2、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3、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的繁重工作;
4、處事樂觀,態度積極,勇於承擔責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5、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要有合理的營養構成
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對各類營養物質都有特殊的要求,這一階段,一方面由於身體活動量大,新陳代謝旺盛,學習、生活、勞動、體育鍛煉都需要消耗較多的熱量,因此,基本需熱量高;
另一方面,身體生長發育也需要提供額外的「原料」。在身體發育這一重要時期,保證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等基本營養的合理供給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飲食應該是每餐八分飽,主、副食各佔一半,主食宜粗細糧搭配;副食以 1:1:3的比例為宜,即動物蛋白(雞、鴨、魚、肉等)1份,植物蛋白(黃豆及各種豆製品)1份,蔬菜、水果3份。
『捌』 什麼才是身心健康
身心 健康 本質
多大的財富都換不來 健康 。
在財富與 健康 之間,人們總是選擇 健康 ,因為財富需要 健康 來享受,而 健康 之人能夠獲得財富。(註:但往往在人生的前半程,多數人是以財富為首要,而忽視或以 健康 為代價)
《奧義書》(大約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經典)上說:「 健康 給生命長壽、堅實和力量;藉此,整個塵世便變得豐富多彩。」
只有擁有 健康 ,才能擁有一切善良行為和宗教美德。
古代科學家遮羅迦(Charaka)所著的印度阿育吠陀醫學文本《遮羅迦本集》(Charaka Samhita)上說:「身體的基本要求是 健康 ,以便達到人類生存的四個目標,即擁有宗教信仰的美德(dharma);用來過舒適和豐富生活的財富(artha),可接受的快感之滿足和慾望之實現(kama),最後是從生死輪回之桎梏中獲得解脫的努力(moksha)。」
沒有 健康 就沒有力量。只有保持 健康 ,才能保存力量。身體的 健康 是指身與心同時的 健康 。它是身心平和狀態的表現,在此狀態中,你能夠遵循倫理規范、堅持道德標准和實現 社會 責任。
良好的 健康 狀況既不能買到也不能贈予。它無法通過強力獲取。
它是這樣一種 養生 狀態:內外潔凈,控制飲食,適當鍛煉四肢和器官,身心平衡以及合理休息。
總結:財富與 健康 , 健康 是第一位,擁有 健康 就是擁有財富,才能擁有其他更多的東西。
摘自《艾揚格孕產瑜伽》
作者:吉塔·艾揚格、麗塔·凱勒、克斯汀·赫塔
譯者:朱彩虹、莫慧春 蔡孟梅 聞風
靈一智,另一智,與您一同摸索征途!分享生活,感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