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如何保證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保證孩子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3-05-29 02:16:03

❶ 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大眾開始意識到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都不足,稍有挫折就可能崩潰。這種現象一方面與現代社會的變化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衡有關。
首先,現代消並社會的變化讓孩子面臨了更多的心理壓力。比如,父母的婚姻破裂、經濟壓力、人際關系等問題,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此外,互聯網禪枝的普及也給孩子帶來了新的壓力,比如網路暴力、游戲成癮等問題,都可賀橋敏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衡也是導致孩子心理脆弱的原因之一。在家庭中,一些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和保護,讓孩子失去了鍛煉自己的機會,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就無法應對。在學校中,一些老師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失去了關注自己內心的機會。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首先,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關心。同時,家長也需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解決問題,讓孩子鍛煉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其次,學校需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提高自我認知和情商。
最後,整個社會都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發展,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提高自己。我們要讓孩子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成長,讓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和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

❷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今很多的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很容易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如果一個心理健康陽光快樂的孩子,他有能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麼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1

1、不盲目攀比

從心理學上來講,父母的態度能激勵孩子不斷的向前發展,但若對子女有過高的期望,甚至會不斷將孩子與他人作比較嚴格要求孩子,那樣只會讓孩子滋生嫉妒仇恨等心理,也會讓他們自卑,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合格。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鼓勵孩子,不隨意否定孩子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2、給孩子自主感

要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愛好,給他們自主權利。一些不嚴重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要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要將他們當朋友,並且理解尊重他們,讓他們能自己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見。

3、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

有些家庭會讓人產生緊張的情緒,如家庭成員之間不和睦、家庭管理混亂等,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父母也會存在過度緊張的情緒,甚至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進行爭吵。

不好的言行舉止肢體暴力會讓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底,也就會讓孩子跟著學。甚至讓孩子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環境當中,讓他們感受不到愛與溫暖,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4、培養獨立性

因為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重視讓他們任何事都給孩子包辦,這種就是我們常說的溺愛型父母。溺愛型父母會讓孩子失去實踐的機會,也會讓孩子認為這是父母理所應當做的事情。父母要在安全范圍內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能培養獨立性,還能培養自信心。

溫馨提示,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養成健康的心理。注意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批評要就事論事,不要將不滿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時間一久孩子會形成討好性人格,只有就事論事才能讓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2

一、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

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七、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

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3

如何培養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第一招:作息時間管理

什麼時候起床、睡眠、鍛煉、學習?這些都要有固定時間的安排。

其中,對於體質健康,最為重要的就是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是隨便玩玩,要一定強度的刺激強度,才能達到效果。專家推薦的強度是,平均心率保持在140~180之間,才算有效鍛煉。

為孩子把這些固定下來,身體有著每天固定的節奏。養成了好習慣,孩子就更容易把鍛煉堅持下來。

第二招:身體素質管理

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們要讓孩子多參加走、跑、跳、投、攀爬等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和體育游戲。在鍛煉中增強孩子的肌肉力量和身體的耐力,對心肺功能發育也有好處。

家長可以督促孩子進行戶外鍛煉。小學、幼兒園的孩子每天三小時戶外鍛煉是比較適宜的。

第三招:身體姿態管理

在學校里經常能看到,孩子趴在課桌上寫字、身體歪斜著坐在座位上,同時,青少年中,斜肩、駝背這些問題也不少。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身體姿態有問題?

有一個重要原因,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習慣性單側背書包。有些孩子為了「耍酷」,會把雙肩背包只背在一個肩膀上,書包重量只壓在一側,受力不均衡,就會引起身體姿態不同,這是不正確的。如果發現孩子有這個習慣,家長一定要督促改正。

第四招:體重管理

現在國家經濟發展好,各家各戶孩子的營養都很好,有的孩子就出現了超重肥胖的問題了。班上的小胖墩越來越多,這不是個好現象。

我建議家長們都在家裡放一個體重秤,及時觀察孩子的體重變化,定期測量,看孩子體重是不是在正常范圍之內。

第五招:用眼管理

目前全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率在50%左右,預防孩子近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眼睛。如果小時候發現他斜著眼或者歪頭看東西,或者湊很近去看電視,這種行為表現可能是孩子眼睛存在先天問題。一定要及時發現,把握治療時機。

第六招:膳食管理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大部分家庭,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的家庭,因為疼愛孩子,對孩子的飲食是不加以控制的。我們通常認為「能吃是福」。經常問孩子「吃飽了沒有?」認為吃飽了就是好的。

但是孩子的飲食是需要干預的,一定要平衡膳食。

❸ 如何讓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摘要:心理學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們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麼,希望孩子成人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關鍵詞:孩子;保持;心裡健康 (一)情感投資——讓孩子天天快樂 輕松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父母應使孩子經常處於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幼兒情緒的發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點,為使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體驗,父母要做到: 1、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時時處處以自己樂觀向上的情緒去感染孩子。 2、父母之間要建立和諧、默契的關系,以便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臉是父母之間關系的晴雨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投資。美國精神病專家坎貝爾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相應的精神投資。深情地注視孩子,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 (二)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 1、尊重孩子,盡管他們年齡小,也要把他們看成家庭中具有一定獨立自主性的成員,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長的架子,蹲下身來與孩子講話,以減少威嚴感,使孩子覺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與家人融洽的關系。 2、父母要禮待孩子,對孩子講文明禮貌,不要打罵孩子。無論孩子做了什麼好事或有什麼成績,父母都要表示祝賀,絕不吝嗇贊賞。父母對孩子的正確態度應是愛而不嬌,既嚴格要求又和藹可親,在這樣民主自由、寬嚴適度氣氛下成長的孩子,必然表現出熱情、直率、活潑、開朗、自信、活動能力強、善與人共事、社會適應力等良好等優良品質。 (三)循循善誘--讓孩子認識自我 1、孩子是否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估價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發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平,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是獨特的,有動聽的名字、短短的黑發、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幹,能用自己的雙手吃飯、穿衣、剪紙、繪畫、彈琴,能用自己的雙腳行、奔跑、跳躍、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聞出多種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聽出各種奇妙的聲音。我有許多優點,當然也有一些缺點,不過,經過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個好孩子。 2、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十分重要。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父母要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訂規章制度,鼓勵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隊長,帶頭遵守家規家法。 3、為使孩子能適應集體生活,從而得到較好的生存和發展,父母還必須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識到與人合作的價值,可通過游戲來進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過馬路的游戲,先讓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過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讓孩子扶著過馬路。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戰勝失敗、消除恐懼的技能,磨練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四)撫養方式要正確——盡可能親自撫養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與父母在一起的強烈的心理需要,這一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產生感情飢餓和被遺棄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給祖輩撫養,孩子打容易受到溺愛,加之他們的文化水平和觀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確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給其他親戚撫養,由於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這種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巨大的壓力感往往使他們產生緊張和焦慮,因而對孩子的言行過分敏感,這些都是不利因素。 (五)環境的影響——創設良好的情感環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境,父母對待孩子的正確態度、和諧的家庭氣氛、嚴而適當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樣示範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個性和行為的必要條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環境中生活、成長,他們會感到自由、舒暢、溫暖、幸福,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長還應做個有心人,多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注意他們的心理

❹ 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議:
1. 建立穩定和支持性家庭環境: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和支持性環境。孩子需要有愛和安全感,知道他們的父母或家庭成員總是在他們身邊。
2. 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權利:尊重孩子的個性,接受他們獨特的需求和興趣,支持他們的興趣愛好,並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
3. 提供積極的教簡前睜育環境:孩子想要學習新的技能和特長。父母應該鼓勵他們發掘他們的興趣愛好,提供學習工具和環境。
4. 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信任對象,與孩子進行建設性和開放的對話,包容孩子的敏感和情緒狀態。
5. 保持身體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相影響的。優秀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鍛煉將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6. 培養情感表達能力:情感表達能幫助孩子適應社會和個人悔扮情況,也對其心理健康有益。家長應該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以及指導他們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7. 幫助孩子制定積極的目標:在生活中,有積極的目標是重要的。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制定清晰的目標,以支持和鼓勵他們實現這些目攔歲標。
總之,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狀態,理解他們正在經歷的挑戰,並提供快樂和安全的家庭環境。
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給予他們諸如支持、鼓勵、安全感和寬容等方面的積極響應和幫助,同時為孩子建立積極目標的個人成長計劃。

❺ 怎樣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心理有三個脆落,自尊心、情緒控制和應對能力三個方面的脆弱。
1. 自尊心:自尊心是指孩子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的評價和認知。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他們會感到自卑、無助和沮襲衫喪,甚至出現心理問題。自尊心的脆弱可能來自於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和批評,也可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負面評價。
2. 情緒控制:情緒控制是指個體對自己情緒的認知、表達和調節能力。當孩子無法正確處拍缺腔理自己的情緒時,就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如情緒爆發、情緒抑鬱等。情緒控制的脆弱可能來自於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不足,也可能來自於外界環境的壓力和刺激。
3. 應對能力:應對能力是指孩子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的應對能力。孩子的應對扮遲能力不足時,他們就會感到無助、焦慮和沮喪,甚至出現心理問題。應對能力的脆弱可能來自於孩子的自我認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不足,也可能來自於外界環境的挑戰和壓力。
綜上所述,孩子心理有三個脆落,自尊心、情緒控制和應對能力三個方面的脆弱。
為了保持心理健康,孩子需要注重自我認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需要關注和處理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

❻ 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呢

如何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要注重孩子身體健康發育成長之外,還要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這是令當代父母最頭疼、也是要花費最多精力的共性問題,下面來了解一下如何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1 1.有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依戀關系。 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依戀關系是孩子成長的一片沃土。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很多孩子都在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內在壓力。想要孩子擁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身心,最基本的就是從家庭的土壤中培育愛,讓孩子內在豐盈,充滿底氣和力量。內在秩序良好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運襲處理好外部世界的關系,在長遠的成長中具備足夠旁隱兄的資本。 調查結果顯示,在幼兒期,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依戀關系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理解社會的規則,並對當前的事實做出良好的判斷;而到了青少年時期,我們也會發現,這些孩子相對來說情商更高,看待問題更為公正客觀,因此在學業發展及社交方面也會相對更順利。這些看似隱形的、與孩子優秀無關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孩子成長的內在基石。 2.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了解孩子的身心發育規律,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給孩子做好鋪墊。前幾天我認識的一個媽媽跟我聊天,說起他兒子中考以全市前幾名錄取,言辭中有滿足卻也不乏遺憾: 「小時候,我們並不懂得什麼培養,家裡人看著孩子在玩,總是忍不住問孩子渴不渴,餓不餓,玩了些什麼。後來看到孩子的專注程度不夠的時候,才覺得當時有些做法確實存在一些誤區。現在孩子大了,再培養也難了。你們現在孩子小,真的要好好注意。」 我認識的很多家長會在孩子中考高考之後,和我分享一些經驗和教訓。除了專注力的培養之外,還有幾個點也非常普遍。 (1)科學對待內向和外向的孩子。不要逼著內向的孩子活潑,也不必強迫外向的孩子安靜,孩子的先天氣質需要的是順勢引導,比如引導內向的孩子學會基本的溝通和表達,找到自己舒適的社交范圍;引導外向的孩子了解規則感,理解他人的感受。如果從小就關注到這些,孩子們的成長會少一些別扭和糾結。 (2)少指責否定,多鼓勵支持。這真的是老掉牙的一條,大概幾乎沒有家長不知道吧?孩子的成長更需要肯定和鼓勵。但直到我有了孩子,才深刻感受到雖然道理都懂,但是很多育兒方法的落實對於家長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疲憊時、工作遇到困難時、壓力大到頭禿時、岌岌可危時……任何一個時期,孩子都有可能撞到我們的槍口。要做到這一條的前提,是家長如何調整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內心有能量地鼓勵和支持我們的孩子。 (3)刻意拔高要求,忽視孩子的認知規律。尤其是在孩子幼兒時期,就恨不得孩子能夠像個小神童一樣攜悶,各種學習和訓練。如果過度消耗了孩子的內在能量,很容易導致孩子後勁不足,最終泯然眾人,實屬遺憾。 (4)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少進行橫向對比。接觸孩子多年,我也經常發現幼兒期看似不怎麼優秀的孩子,長大後可能也非常棒,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所以家長們在幼兒早期千萬不要盲目下論斷,耐心陪伴、悉心培育,孩子們自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絢爛花期。 3.穩定持續的教育投入。 這里的教育投入主要指的是父母的精力投入和教育資源投入。盡管大部分優秀的孩子都具備獨立和自律的能力,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獨立和自律卻是在父母的陪伴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像在幼兒期,我們經常會提醒爸爸媽媽,不要過多地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想辦法啟發孩子思考。當孩子問「我該怎麼搭建這個積木?」時,不妨問問孩子「你想搭建什麼呢?」 「你想使用那塊積木呢?」這樣帶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小問題,能夠進一步促進孩子思考,進而做出判斷。生活中這樣的小事有很多很多,父母如果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和啟發孩子,他們的、心智發展一定會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是足夠的教育資源。當前網路發展迅猛,大中小城市之間的教育壁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解。我雖然身處三四線小城,但身邊的學生不乏有考入國內名校甚至國際名校的.,他們的父母也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多帶孩子開闊眼界,夯實本領,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2 家長關注孩子的要從二個方面進行: 一、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學會看穿孩子的心事,出現的孩子一般會有以下的一些表現: 1、易緊張、煩惱、焦慮,不敢與人交往,膽小害怕、怯懦,內心總有不安全感。 2、敏感多疑、過分克制、思慮過多、優柔寡斷、注重細節、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具有強迫症傾向。 3、有的孩子有緊張、焦慮等情緒,告訴家長或醫生的卻是頭疼、失眠、胃不舒服、沒勁兒等軀體化症狀。 4、還有的孩子心理問題比較隱性,不易發現,具體表現為:該做的事拖著不做,遇到問題總是拖延,有的甚至去喝酒,把問題拋到意識之外不去解決。 5、一遇到解決不了的挫折和問題就發泄,用砸東西等行為發泄。 6、逃避現實的正常生活。比如,白天睡覺,晚上通宵上網;厭學,整天在大街上溜達或離家出走等;內向不說話,悲觀的想法和行為。 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就必須懂孩子,就必須理解孩子,就必須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就必須知道孩子的感受。需要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時,做到下面幾個方面: 1、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掌握人際交流的技能。 2、不過分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3、不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4、不對孩子喜怒無常,家長與孩子相處時,要保持情緒上的剋制。不能太情緒化,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5、不要欺騙和嚇孩子,這樣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6、尊重孩子,不當眾揭孩子的短,不要在孩子的同齡人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損害孩子的,從而導致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無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強化孩子的弱點。 7、培養孩子,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利用各種機會幫助孩子獲得他們可能掌握的能力。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要有一個恰當的。這個要求必須是孩子經過努力便能達到的。另外,應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設計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讓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動,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辦代替,那會讓孩子永遠感受不到成功的體驗。 8、積極情緒的培養,父母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要用積極樂觀的情緒去培養孩子,因為這種情緒是讓孩子心理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發育的重要條件,家長以身作則的教育孩子,時刻保持這種情緒,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愉快的積極的情緒狀態。 如何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3 人們常說要讓孩子「贏在上」。在各種「天才」故事的影響下,不少家長讓自家寶貝提前接受知識教育,試圖得到「早教育、早成才」的效果,這樣做真的科學嗎?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給出了一個相對客觀的解釋。認知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並指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兒童認知發展之所以存在差別,與兒童大腦發育以及每個階段不同的心理特徵息息相關。大腦是生物體內結構和功能最復雜的組織,也是極為精巧和完善的信息處理系統,掌管著人類每天的語言、思維、感覺、情緒、運動等高級活動。通常人們會認為,兒童的是循序漸進的。該項研究通過分析不同年齡兒童接受不同外部刺激時的反應 發現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並不是勻速的,每個認知功能都有其發展的特點及規律,彼此是相互關聯的。其中,學齡期階段9-10歲是認知功能發展的關鍵期。兒童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是有內在規律的,不同年齡段具備不同的認知特點。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說,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對兒童因材施教,更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教育兒童,要根據兒童的特點和規律,不宜拔苗助長。 生活中,父母往往對自己孩子的發熱、咳嗽、打噴嚏過於關注了。這本無可厚非,因為對於弱小的孩子來說,生理疾病的確是頭號敵人。但是,單純關注孩子身體狀況是不夠的,一個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但要身體健康,更要心理健康。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癲癇、品行障礙、對立違抗等多種疾病會造成兒童認知功能障礙,這給教育工作者和家庭都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也是當前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因此,我們認為細致而系統地探討正常兒童及認知障礙患兒在不同任務下的認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是前沿性的研究課題。 根據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門診一年來的接診情況顯示,就診兒童中半數為兒童多動症問題。而治療沒有統一的方法,必須針對每個兒童的特點,採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採用生物反饋及心理治療結合沙盤治療設備等多種聯合治療方法,使患兒逐步恢復,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有的年輕父母或者不了解情緒自然流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意義,或者缺乏相應的耐心,他們往往不允許孩子公開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他們強行地讓孩子自我壓抑 甚至有的父母還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方式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自然流露。家長們應該意識到,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每個家長應該承擔的責任。只有大家都高度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❼ 如何才能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爸爸媽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裡面接觸最多的人,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有很重大的影響的。爸爸媽媽在家庭中的行為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爸爸媽媽性格都是比較溫和,禮貌的人,那麼小孩子也還比較謙和樂觀;如果父母脾氣比較暴躁易怒,那孩子會經常神經緊張害怕,那麼他就會變得比較膽小懦弱。那麼到底怎麼樣才能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三、不進行溺愛

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不袒護縱容。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很多家長即使知道自己的還在犯了錯誤,不懲罰反而用各種理由加以袒護掩蓋,這會讓孩子不能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覺得自己即使犯了錯誤也會有父母的袒護,而不知悔改。所以,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要去溺愛他,該教育的時候要教育。

❽ 如何培養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培養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培養孩子心理健康,父母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多關心孩子,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孩子的能力是否出眾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下面我分享如何培養孩子心理健康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心理健康1

創設良好環境

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環境包括實物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多層次、多側面的內容。應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歡樂、自尊、自信,從而獲得成功。

如新小班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與之分開時,會有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同時有的幼兒看到別人哭他也哭、別人笑他也笑,情緒不穩定。這時,我們會給孩子們准備一些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比如色彩鮮艷的毛絨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開設多個「娃娃家」活動區等,將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在日常活動中經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兒,幫幼兒穿好衣物、脫鞋子,拍著幼兒睡覺,以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愛撫,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感,使幼兒身心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哭鬧,反而會喜歡幼兒園的生活。

發揮游戲功能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得到良好發展。

積極地正面引導

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及個體差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目標,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並認真做好充分的准備,包括物質材料准備和知識准備。在教育活動中多用鼓勵的方法,因人而異地指導幼兒,使幼兒表現得自信、主動。

教師要廣泛搜集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有關的信息,善於發現幼兒的優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客觀、具體、明確地評價幼兒。如利用入園、離園、家訪、開放活動等時間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表現,及時肯定幼兒的優點。

日常活動時經常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引導幼兒少與別人比,多與自己比,既指出他優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兒正確地評價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注意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點,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可以通過開展個別輔導的形式,對問題突出的孩子還要和家長聯系,咨詢專家,進行心理治療。

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也不能耽誤。孩子的成長沒有重復,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培養孩子心理健康2

小虎出生後雖然很調皮,卻很招人喜歡。特別是那張小嘴跟個小八哥似的,叫得鄰居的爺爺奶奶的臉上綻開了花。小虎也有讓人頭疼的地方,就是吃飯的時候會搗亂。有一次竟然把一隻玩具貓放進湯碗里,還說給小貓增加點兒營養。全家人一點兒沒喝,媽媽只能把湯倒掉。媽媽為此大發脾氣,把他關在陽台,還惡狠狠地說:「你怎麼就是屢教不改,我不管你了!」小虎哭著抱著媽媽的腿,卻被媽媽給拉開。看到媽媽不理自己,小虎就使勁兒地哭。媽媽為了教育小虎,就把他關在陽台上……當天夜裡,小虎被噩夢驚醒,還哭著要媽媽。

剛剛兩三歲的孩子,其實如此的做法是對孩子心靈的最大傷害。時間長了,容易使孩子形成膽小怕事、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甚至導致孩子產生心理疾病,如恐懼症。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兒童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的言行,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影響深遠。當前,在我國家庭和幼兒園中,教育者對心理虐待問題的嚴重性與危害性認識不足,警惕不夠,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孩子進行著種種心理虐待。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的話:「用精神的皮鞭抽打孩子的心靈,對孩子的傷害就更大了,因為皮鞭割斷了成人與兒童的精神聯系,也使家長和教師的所有努力付之東流。」希望每一位家長和幼兒園教師都能從精神上善待孩子?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中生活、學習、健康成長。

對於孩子的玻璃心,爸爸媽媽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粗暴地諷刺和挖苦孩子,應該正面引導,用談心的方法,以理服人;

2、孩子做錯了事,要幫助他找到錯誤的原因,而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

3、對孩子的教育要適度,不要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4、當孩子取得成績和進步時,應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

孩子幼小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傷害,做家長的要時刻注意對孩子心理的正確引導,讓孩子沐浴在家庭愛的溫暖當中,為整個人生做好良好的精神鋪墊。

為了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父母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精神上的鼓勵和溫暖,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❾ 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情緒是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果家長的情緒長期不穩定,讓孩子經常處在緊張和恐懼中。這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是非常不利的。來看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1

父親對於孩子而言是行為上的標桿,母親則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彷徨和迷失,父母應當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首先要培養他積極向上的思想。

以下有幾點,希望家長在生活中多注意,不要把負面情緒展露在孩子面前。

1、不要在孩子面前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針鋒相對,不讓彼此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大吵大鬧的言語更會讓孩子精神高度緊張。

心靜理自明,家長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家庭為中心適當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平心靜氣的處理問題,給孩子做到優秀的榜樣,讓他們學會遇到矛盾理性沉穩的解決問題。

2、不要再孩子面前抱怨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放鬆,得失心不要太重,若經常因為生活中的物質負擔在孩子面前表露頹廢的態度,會使孩子過早的接觸社會,且不利培養他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甚至於讓孩子過早的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

3、不要總是「恨鐵不成鋼」

不要總是拿孩子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這是家庭教育的大忌,「比」是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心理陰影最嚴重的做法,讓他從小變得自卑,不快樂。

其實不管是優秀的還是普通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做父母的都應該積極地關注孩子的心情,讓孩子快樂起來,積極起來。這樣,再大的困難和挫折,他都能夠用很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4、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

有些家長毫無顧忌的在孩子面前「抨擊時弊」認為孩子不懂事,就算在他孩子年幼不面前說她也不會懂得在說什麼。

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世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心胸不夠寬大,對於家長日常正規教育產生懷疑,扭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5、不要在孩子面前極端的否定事物

一些家長朋友對於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強硬的讓孩子接受觀點,長期下去會讓孩子的見解變得單一化,另外心理專家認為,

家長過激的.言語和情緒會讓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轉化,會讓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因而,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總結:打罵,指責,這些都是偏激沒有作用的教育表達。而這恰恰是最不適合孩子的東西,處理孩子的錯誤有很多智慧的做法,以身作則,讓孩子跟著您的腳步一步一步健康快樂的成長。

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2

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家長們力圖不讓孩子受一點傷,不受一點打擊。

孩子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度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對人際關系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創設良好環境

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環境包括實物環境、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多層次、多側面的內容。

應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新穎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設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整環境時,

也要經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歡樂、自尊、自信,從而獲得成功。

如新小班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與之分開時,會有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同時有的幼兒看到別人哭他也哭、別人笑他也笑,情緒不穩定。

這時,我們會給孩子們准備一些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比如色彩鮮艷的毛絨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開設多個「娃娃家」活動區等,將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

在日常活動中經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兒,幫幼兒穿好衣物、脫鞋子,拍著幼兒睡覺,以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愛撫,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感,使幼兒身心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哭鬧,反而會喜歡幼兒園的生活。

發揮游戲功能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

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得到良好發展。

積極地正面引導

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及個體差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目標,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並認真做好充分的准備,包括物質材料准備和知識准備。在教育活動中多用鼓勵的方法,因人而異地指導幼兒,使幼兒表現得自信、主動。

教師要廣泛搜集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有關的信息,善於發現幼兒的優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客觀、具體、明確地評價幼兒。

如利用入園、離園、家訪、開放活動等時間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表現,及時肯定幼兒的優點。

日常活動時經常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引導幼兒少與別人比,多與自己比,既指出他優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兒正確地評價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注意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點,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可以通過開展個別輔導的形式,對問題突出的孩子還要和家長聯系,咨詢專家,進行心理治療。

❿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心理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心理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因此不可以在這個時候忽視了,那麼要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呢?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心理1

不要過分關心孩子,過分關心孩子,容易使孩子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養起來的,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另外,贊許必須針對具體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優點的同時感到你的贊許是真誠的,而不是虛的、哄他的。

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家長對待孩子時,如果自己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喜怒無常,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不要在孩子面臨困境時不聞不謹運衡問,要幫助孩子對目前的困境進行分析,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但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心理2

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

1、多多鼓勵孩子,幫助他走出陰影

可能80後很多人的童年會有這樣的經歷,考試失敗了,自己也很沮喪,回家了卻受到的是父母的責罵。內心慢慢產生陰影。對考試產生了莫名的恐懼。內心很自卑,挫敗。這是家長教育的誤區,應該多教孩子學會自我調節,不要要求過高,而教育他多從挫折中總結經驗,同時接受自我,學會自我鼓勵。比如「相信你自己某天一定能成功」「你很優秀」等等這種教孩子想像的話來增強自我信念。

2、教孩子放開胸懷,笑對經歷

積極傳授生活的正能量能使他面對一切困擾時淡定。不心慌。教孩子多做實事,與人為善,學習一門興趣,音樂或是繪畫,學會用阿Q精神法讓自己堅強,化悲觀為樂觀,當孩子憂郁的時候,你可以教他冥想。打坐時想一想過去的開心或難以忘懷的風景。

3、教孩子學會分享快樂,走出孤獨

小孩子其實也害怕形單影只。尤其是中學時期是敏感期,很害怕受到同伴們的排擠。可以多帶小孩祥做和朋友的小孩一起出去郊遊,玩耍,讓他們更早的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去。

4、疏通孩子的消極情緒

當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更多的是引導而不能壓制,要理解他為什麼會產生一些恐懼,憤怒,傷心等這些心情症。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們學會通過語言來表達,比如「我很不快樂」「我很氣憤」「你很壞」等,學會傾訴。不要讓孩子哭泣。哭泣會讓內心的壓抑更強烈。還有一種就是轉移注意力,比如用球去逗逗她,破涕為笑。

5、家長要學會傾聽

第四點中就提到過悄游孩子發泄的方式之一:傾訴。那家長就要做到學會傾聽了,有些父母為了讓自己有威嚴,喜歡言語上壓制自己的小孩,最後小孩都不敢和父母說話了,和父母之間產生代溝。這種家庭氛圍是不可取的'。家長與小孩之間要像朋友一樣輕松愉快的溝通和相互傾聽。

6、寬嚴結合法

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得當,對孩子過寬過嚴都是不正確的,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較強的心理素質,孩子們是既需要嚴教又要寬容,還要既有組織紀律又有個人的愛好,一旦孩子犯了錯家長們就要批評的嚴一些,指出孩子錯誤的危害同時又要給予愛護和關心。

2、 培養孩子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項

1、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同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2、不要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贊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3、不要過分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4、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5、不要欺騙和無謂的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

6、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7、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

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8、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9、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樣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閱讀全文

與如何保證孩子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乘風破浪講什麼故事 瀏覽:299
萬科幸福里建設單位是哪個 瀏覽:719
單身美女怎麼搭訕 瀏覽:655
你有哪些辛酸的故事 瀏覽:658
婚姻找不到話題怎麼解決 瀏覽:97
各星座的婚姻彩禮多少 瀏覽:738
馬年出生女婚姻怎麼樣 瀏覽:328
簡單容易描述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888
飛機經濟艙現在多少錢 瀏覽:621
幸福生活如何有質量 瀏覽:125
省廳事業編比縣鄉公務員如何 瀏覽:486
事業編信用貸款怎麼還 瀏覽:540
幸福里怎麼聯系中介買房 瀏覽:661
事業單位技術崗位有什麼區別 瀏覽:490
把美女比喻成什麼蝴蝶 瀏覽:368
經濟數據去哪裡查股民須知 瀏覽:818
婚姻里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人 瀏覽:856
采訪新人愛情故事要問哪些問題 瀏覽:604
讀一篇故事的英文怎麼寫 瀏覽:833
抖音藍發美女抖音號是多少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