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學運動和活動才能確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結合實際,全面鍛煉。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選擇易行實效的鍛煉項目,如游泳、跑步、騎自行車、健美操等。只有在全面鍛煉的基礎上,身體各部位才能均衡發展,單項鍛煉只會使肌肉發育不均衡,甚至會發生畸形。
第二,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堅持鍛煉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神經系統、心肺功能、肌肉和關節的力量就不能逐步提高,原先鍛煉取得的成績也不能保持,更不會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
第三,合理安排,循序漸進。學習動作要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運動量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從小到大、大中小結合,有節奏地增加。只有逐次加大運動量和不斷提高動作的難度,才能得到良好的鍛煉效果。運動時應進行密切的自我監控,包括運動後精神是否良好、疲勞恢復速度是否較快、睡眠質量如何、食慾是否正常、運動前後脈搏測定等。
第四,著裝輕便,衣著寬松。服裝應寬松有彈性,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性。冬季運動應注意保暖,防止凍傷,也要避免服裝太重而影響運動。運動後出汗較多,要及時換去汗漬的衣服,並經常換洗。
第五,做好准備活動。適宜的准備活動可提高中樞系統及各內臟器官的狀態,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運動結束時做一些整理活動,可使機體更好地從緊張狀態逐漸過渡到安靜狀態,有利於疲勞的消除和身體機能的盡快恢復。
第六,鍛煉後不要馬上洗澡。運動後的一段時間內,機體皮膚、肌肉血管顯著擴張,毛孔增大,排汗增多。如果此時洗熱水澡,肌肉血管將進一步擴張,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引起血壓下降,輕者頭暈不適,重者可能會虛脫。如果立即洗冷水澡,會使肌肉中的血管立即收縮,回心血量驟然增加,心臟負荷加重,造成心肌損傷甚至心衰。運動後應等到機體恢復到平靜狀態或發汗停止後洗澡,水溫以40°C左右為宜,時間不宜過長。
第七,月經期間適度鍛煉。女生月經期間應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以促進新陳代謝、調節情緒、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應選擇強度較小的運動項目,避免參加過於劇烈的跑跳運動、負重練習、仰卧起坐等。
最後,運動中要注意安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注意安全,經常檢查場地器材,注意場地是否平整、設備是否牢固,加強自我保護,遵守運動衛生的要求,這樣才能避免運動損傷,獲得良好的效果。
⑵ 如何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行為習慣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促使初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有利於學生綜合素養的逐步增強。養成教育,是對學生行為習慣方面展開的教育,也是曾被葉聖陶先生認為的教育真諦,而養成就是在多種方式培養下的健康成長。它需要利用行為訓練等各種教育方法,來增強學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能力,建立更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一、現代部分學生的心理特點
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已經發生大范圍的變化,需要更強的人格力量來捍衛生存環境,這些都需要在受教育者的人才培養模式中不斷深入,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學校的強大作用,更加註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許多學生都存在著性格怯懦、意志力薄弱,或者自我意識突出、對周圍漠不關心,或者常常在各種場合嘩眾取寵,或者自暴自棄、放棄學習機會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未來之路必然會遇到更多、更大的阻礙。隨著這類問題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國家的未來人才質量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這一現象讓我們不能不為之擔憂。因此,從教育階段抓起,防微杜漸,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去引導學生「健康生活」勢在必行。
二、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教育的途徑
(一)學校教育
青少年是支撐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常常會藉助於傳統文化的養分來加快他們的道德建設,使其逐漸樹立積極的、樂觀向上的價值觀念,不斷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教育工作者要對教育目標具體化,用自身的行為來影響學生,使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受到積極的思想引導,健全人格品質、優化行為習慣,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學校應從生活習慣、心理健康、性格修養、思想品德等方面加強教育和實踐,讓學生養成有規律的作息、會學習、愛運動、處事樂觀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他們成為習慣好、懂交際、個性豁達、講思想的優秀初中生。
(二)家庭教育
家長教育對學生的身心會產生很大影響,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較好的教育方式來保障子女的健康成長。合格的父母,需要不斷地汲取健康教育的知識內容,清晰地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適合的教育方式,對子女的生活習慣要做出行為性的引導;日常的生活方式需要家長持續性的點滴教導,改掉其中的不良行為,使其更加完善。學校要加強家校合作,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定期召集家長進行健康知識講座,不僅讓家長學到豐富的育兒知識,也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可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建立較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體化,能夠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社會教育
人是群體動物,某種生活習慣的養成,會受到周邊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影響。社會狀況和個體狀況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緊密聯系、不可分離的,個人愛好和生活習慣的建立,往往會直接影響了周邊群體,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利益形態。所以,社會教育本身對個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培養學生良好生活方式上往往具有相同的目標。社會教育要更加註重健康生活方式的正向引導和教育宣傳,逐步在整個社會建立一種輿論導向,利用對個體生活方式的褒貶,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身生活方式的健康與否會受到整個社會的誇贊或是斥責。社會環境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完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來親身體驗,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的一種自發行為,是在教育者的引導下增強自覺意識、行為控制的一種教育方式。整個過程需要廣泛宣傳、細致的思想教育和有效的指導,例如禁止學生吸煙,就要對學生言明吸煙的危害;如學生沉迷手機通宵達旦不休息,就要求學生通過轉移注意力方式克服;學生自我意識強,就需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養成一種良好的健康方式至少需要15天以上,而要改掉一種不良的生活方式需要更長久時間,這些都需要學生磨練堅強的毅力。一種紀律的建立,需要遵守者的認同,才能將其轉化成一種主動行為。自我教育過程,就是學生為實現某種教育目標而實行的自我完善過程,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將規范個人行為作為自我發展的重要內容,使每一位學生的個人發展都能更具有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實現養成教育的理想目標。
三、結語
引導學生「健康生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它是一項意義非凡而巨大的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個方面的合力作用,它們相互影響、相輔相成,逐步構成適應學生身心健康的生活環境、教育成長模式。養成教育也需要自我教育的良好過程,使學生逐漸將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一種主動行為,實現「健康生活「的目標。
⑶ 如何做到健康養生,科學養生
一、強化自我保健意識,就是要在可能的條件下,調動起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應對來自社會的、自然的各種各樣的挑戰,及至遇到逆境、險阻,都能主要依助自身的潛能,將矛盾一個一個地化解、把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
二、和睦家庭是要靠人去培育的,需要家庭全體成員的共同關愛和維護。
三、快樂健康的家庭,一經共同培育形成,其家庭成員必定會為其鞏固、發展而付諸更多的真情實意,以盡更多的溫馨和諧。願同志們在美好家庭氛圍中,汲取沁人肺腑的營養,更強健自己的人格,而愉悅地投注於需要全心身付出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去!
四、我們應該用美的生活旋律,來豐滿我們的人格、來豐富我們的情懷、來豐采我們的生活、來豐碩我們的成果。這才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第一等快樂的准則;這才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第一等要做的事情!
五、增強免疫力是保健之根本途徑。
六、根據各人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有重要意義的「個人保健卡」,記載、並規范自己的健康生活。
七、追求健康,追求文明進步,是與強化健康意識密切關聯在一起的。
以上是對科學養生原則做出的分析,專家指出科學養生相對於傳統養生來說更有優勢,只有選擇了適合的科學養生方法,並且按照科學養生原則進行養生才會更好的恢復大家的健康。
⑷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學合理健康的養生
序言:現在許多人都開始注重養生,養生保健已經成為了很多人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只有做到保重自己身體,才可以讓精神處於一個非常好的狀態,每一天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生活中的難題。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科學合理的養生。
我們的身體需要保持在一個非常和諧穩定的狀態,這樣才能夠避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一些人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但是這些重口味的食物對於身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許多人的臉上喜歡長痘痘,主要與飲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想要養生的話,那麼我們就要選擇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一天三餐規律一些。
⑸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及其危害自我健康行為的保持與強化
健康生活是指有益於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具體表現為生活有規律,沒有不良嗜好,講究個人、環境和飲食衛生。講科學、不迷信,平時注意保健,生病及時就醫,積極參加有益的健康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等。讓健康改變生活!「世界領先、世界一流、獨享尊貴」即「WOW」(World Best Expectation; World First Expectation; Only For You )健康理念,並有著「激勵、創新、包容」的精神。
一、健康生活方式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合理膳食
指能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膳食。衛生部發布的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平衡膳食提出了權威性的指導意見。
適量運動
2、適量運動
(每天30分鍾左右的有氧運動)不但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格,還能降低患高血壓、2型糖尿病、結腸癌、乳腺癌和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適量運動有調節心理平衡、消除壓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運動過程中人體通過流汗排出體內的毒素。
戒煙限酒
3、吸煙有害健康。
每一個吸煙的人都應戒煙,如戒不掉的話,可少抽一點或抽電子煙;飲酒不宜過量。適量的飲酒可以強身鍵體(如:一杯紅酒)。
4、心理平衡。
指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正確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
5、文明生活。
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杜絕黃賭毒。
二、不良生活方式及其危害
1、反復減肥
點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生中一定會為了追求美麗而犯很多錯誤。
危害:醫學研究顯示,多次減肥會使人體長期免疫力下降。盡管尚未找出具體原因,但研究人員發現反復減肥會降低細胞活力和對抗感冒、感染和早期癌細胞的能力。
2、熬夜等於慢性自殺
點評:目前有很多「熬夜族」,為了工作,為了生計,辛苦工作,不得不熬夜。
危害:人若經常熬夜,所造成的後遺症,最嚴重的就是疲勞、精神不振;人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都會找上你。
3、經常處於嘈雜環境
點評: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經常處於嘈雜環境容易造成聽覺系統對中波聲音接收能力下降, 有時候聽不清別人所說的話,周圍有噪音的時候情況尤甚。
危害:年輕時酷愛搖滾樂的你會發現自己的聽力大不如前。經常處於嘈雜環境容易造成聽覺系統對中波聲音接收能力下降,有時候聽不清別人所說的話,周圍有噪音的時候情況尤甚。
4、酗酒
點評:長期過量飲酒會造成慢性酒精中毒。
危害:酗酒很容易導致酒精中毒,大量酒精會殺死大腦神經細胞,長此以往,會導致記憶力減退。還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臟疾病,情況嚴重者必須進行肝臟移植才能保全性命。
5、吸煙
點評:眾所周知,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危害:香煙中所含的有害成分會大幅提高你罹患心臟病、肺癌和其它類型癌症的危險。具體來說,因吸煙導致的癌症死亡比例可佔到所有癌症死亡總數的30%。
6、生活過度緊張
點評:過度的腦力和體力勞動後,隨之而來的是抗疲勞和防病能力的減弱,而可能引發多種疾病。
危害:從事腦力勞動和做生意的一些中青年人,他們的生命機器整日超負荷運轉,由於他們的競爭欲強,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7、睡眠惡習伴隨生活
點評:有時候你正在堅持的「睡眠理論」未必是科學的,而有時候你不屑一顧的方法還真是有效的。
危害:睡眠惡習的主要特點,一:睡眠惡補型、二:途中瞌睡型、三:緊張吃葯型。
三、自我健康行為的保持與強化
(1)在行為定型之前,給予足夠多的健康行為條件刺激,使之形成豐富的健康行為。其中包括書刊、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及日常生活中多種行為表率等。種類在可接受范圍內越來越好,適當的力量在較大的范圍內。只有這樣才能使一個人在行為定型之後有足夠的行為,使這些行為根據自己的環境及變化形成和調整相應的健康行為模型。比如在農村長大的,將來可能會到城市生活,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可能會突然進入逆境,在家裡成長總要進入社會。不同的情境要求有不同的行為模型,因此,需要注意的行為健康和財富的發展工作,發展時期。
(2)培養個人的行為判斷能力,這包括合理的、健康的衛生知識在內的學習和教育,即人工免疫,以及廣泛的社會接觸,即自然免疫。要在教育的基礎上,接觸除健康行為之外的許多通過適當「減毒」但仍保持免疫源性的東西,這樣來培養自我和超我,因此,在一個健康的工作真的就是「開放綠燈。 「目前,我國獨生子女的行為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自我、超我方面的免疫功能不全。獨生子女一般不存在著刺激不足的問題。相對而言,父母親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興趣及經濟力量為子女提供各種刺激。子女的一切行為幾乎都得到的是外界的肯定,當然更談不上自我否定了。因此,培訓的健康行為要注意通過健康教育,培養行為自我判斷力,通過自我否定發展自我。通過廣泛社會接觸,包括對健康和不健康事物的接觸,借鑒社會判斷,豐富發展自己的判斷,亦即通過社會力量豐富發展超我,使人成為健康行為的自覺承擔者。
(3)通過強大的社會力量,社會習慣,健康行為形成實施的社會壓力越來越隱蔽,一個樣的結果。比如戒煙問題,許多針對個人的矯正措施往往很難奏效,包括有堅強決心的戒煙者。任何人都很難完全擺脫社會塑型作用對自己的影響。因而一些發達國家就通過巨大的社會力量,包括立法、傳播媒介、道德規范等來限制不健康行為和發展健康行為。
(4)著眼於重大的文化現象時期。雖然強調在行為發展過程中要注意提供盡可能多的行為刺激,但這里也有一個什麼樣的行為刺激在什麼年齡階段或什麼樣的發展階段提供的問題。比如對青春期前的人就不應過早接觸關於性和生殖問題,而應以基本的日常生活事件為主。相反地,到了青春期就不要迴避這些問題。但是,從長遠的關鍵時期的概念,已經提出但如何針對不同情況把握關鍵期卻很少有人涉及,一般當主體從生理、心理、社會上已發展到適於建立某種行為的程度時,常常伴有主觀迷惑不解和躍躍欲試的行為趨向,此時可認為是開始進入關鍵期。比如小孩看到大人用筷子吃飯,在很小的時候無動於衷,然而,這兩個模仿成人的行為,用筷子很老的病人,活躍此時可以說已達小孩學習使用筷子的關鍵期了。當然,關鍵期的問題是十分復雜的,也是行為醫學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5)個體化原則。由於遺傳的差異和早期環境的不同,每個人對不同類型的行為的親和性有巨大差異。同時,在健康行為的標准下,也允許某些不同經營亦即雖健康行為模式是一致的,但健康行為模型卻可以五花八門。此外,每個人的智力、體力也有很大差異。因此,行為培養在個人遺傳允許的前提下,按個體化原則進行,盡可能地發揮人的行為潛能,盡量地適宜個人特點,培養出一套健康的行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