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破壞心理健康的原因
(1)遺傳因素
我們知道,人的心理雖然主要是在後天環境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但是人的心理發展耐乎野與遺傳因素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根據相當調查,許多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卻是具有血緣關系。醫學專家認為,以遺傳素質為基礎的神經類型及各個年齡階段所表現的身體特徵深深的影響著人的心理活動。
(2)病毒感染與軀體疾病
現代醫學表明,病菌,病毒等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會損害人的神經組織結構,導致器質性心理障礙或精神失常。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一點對兒童影響尤為嚴重,是造成治理遲滯或遲到的重要原因。
(昌喊3)腦外傷或其他因素
醫學專家認為,腦外傷或化學中毒,以及某些嚴重的軀體疾病,技能障礙等,也會造成心理障礙與精神失常。
(4)生活環境因素
我們應該注意,生活中的物質條件惡劣,生活習慣不當如攝取煙,酒,食物的過量等,都會影響和損害身心健康,例如,不良的工作環境,勞動時間過長,工作不勝任,工作單調以及居住條件,經濟收入差等,都會使人產生焦慮,煩躁,憤怒,失望等緊張心理狀態,從而影響人的心理健康。
(5)文化教育因素
文化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早期教育和家庭環境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相頃清關研究表明,個體早期環境如果單調,貧乏,其心理發展將會受到阻礙,並會抑制其潛能的發展,而受到良好照顧,接受豐富刺激的個體則可能在成年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Ⅱ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一、生理因素
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和疾病。
(1)遺傳
遺傳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個體是否表現出心理障礙或心理異常,關鍵還是在於後天環境作用。在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遺傳因素所決定的不良傾向還可以得到預防和糾正。
(2)疾病
除了遺傳因素之外,病毒干擾、大腦外傷、化學中毒、嚴重軀體疾病等都有可能會造成心理障礙甚至精神失常。
二、家庭因素
家庭結構、教育方式、家庭環境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學校教育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學校是孩子的第二家庭」。學校的系統教育對孩子社會行為塑造是其他機構無法代替的。
四、社會因素
孟母三遷的故事從小就耳熟能詳。可見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直達關鍵的。接觸過什麼人學什麼話,這是孩子白紙作畫的成果。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個體某方面的因素如外貌、能力、習慣等也會影響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人格特徵是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品質,同樣一種生活挫折,對不同個性的人,其影響完全不同。
Ⅲ 現在人心理不健康的多嗎有哪些原因呢
我覺得絕對的 健康 應該是沒有吧。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競爭大,以前人和人競爭,後來人和機器競爭,現在和未來估計要和人工智慧競爭。
生活節奏快,信息爆炸,一些人為製造的知識焦慮讓人們不斷進行碎片化的學習,不僅不能提升學習能力,擁有系統化思考的能力,反而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急於求成,越來越既得利益化。
現在生活讓人們聯系越來越容易,關系卻越來越遠。首先是居住環境的隔離,沒有大院子,樓房居住很畢乎皮多年可能鄰居不認識。手機方便,大家越來越少出門,宅在家裡,即使一起出門也各自看著手機。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千山萬水,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看手機。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由於功利教育, 社會 等等復雜的原因,人們越來越空心化,利己主義,人心不古, 社會 環境堪憂。
競爭大,節奏快,物慾橫流,人際隔離,空心病,利己主義越來越侵蝕人類的心靈,但我覺得越是這樣,人類越是應該減淡物慾,更加重視對精神內在的 探索 。
多因素誘發!思想品德行動也隨之進入不 健康 惡劣留下溫床的漫漫形成,從某角度問題來看,老人老而不尊,小孩的任性過急,沒有正確手差對待人生三"觀"念,沒有樹立起太淡定等等。
謝謝友邀:現在人心理不 健康 的人趆來越多,他們基本上屬於遇事獨斷專行,做事任憑自己的想像,始終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不善於和其他人勾通交流,性格孤僻,行為習慣獨特,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嚴重的還會做出難以想像的違法亂紀的事。
心理不 健康 是屬於自我心理的疾病,現在的人心理扭曲的人多,人的不正常的情續激動,會做出或發生不正常的事,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應該請心理專家咨詢理療。
這些心理不 健康 的人原因, 社會 在發展,生活節奏在加快帶來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的人也多,當遇到挫折,別人漫罵,感情不順,有時侯會將煩腦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有將不順心的事說出來,真正將煩惱的事得到解決,故造成心理不 健康 。
心理不 健康 的人應該面對 社會 ,少接觸不 健康 的亊,多勾通學習正能量的事,解放思想,慢慢從不 健康 的心理中解放出來。
正常,我有時也想,就是不敢,孩子也大了,父母又年邁,怕對不起老人孩子,怕殺錯了人,萬一是我錯了呢,所以又過起平常日子來,想想老婆的好,就原諒她了。
有時也想自殺,想想老婆孩子又心有不甘。
我覺得蠻多的,只是不是很嚴重罷了。
就好比感冒一樣,很容易得,但也很容易好。
正常人肯定會有一些負頃指面情緒,心理 健康 的人就會自我調節,去消除負面情緒,讓自己回歸正常。
有的人負面情緒無從發泄,就憋著,久而久之對一些事物的認知就產生了偏差,可能做出出格的事。
在之前的年代,家庭教育基本是忽視的,人們忙於提升孩子的物質條件,很忽略孩子的精神 健康 ,所以一個不好的原生家庭也會給一個人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不會馬上爆發,慢慢的通過 社會 一系列的洗禮,可能就誤入歧途。
尤其是現在的 社會 ,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子女壓力,結婚壓力等等,如果之前的經歷比較慘淡,加之性格又偏內向,就很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不過,現在人越來越重視心理 健康 ,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也相對科學,這種事相信會越來越少的。
Ⅳ 為什麼現在的人心理越來越不正常了
環顧四周,我發現,有太多的國人心理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他們老是被負面情緒所支配著,難得有高興的時候:當他們看到別人比他們強的時候,一股強烈的嫉妒甚至恨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他們看不得別人比他們強;當他們看姿慧到別人比他們差的時候,他們又會產生蔑視、嘲笑的情緒,他們也看不得別人比他們差。由於看誰也不順,世界上就沒有看順眼的人,你說,他們又怎麼可能高興的起來,心理又怎麼可能健康的起來呢?
這些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認為,主要就是因為缺乏教養。一個有教養的人在看到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會表現出欽佩至少是尊重的態度,在看到別人比自己差的時候,會表現出關愛至少是尊重的態度,所如尺以,有教養的人的心理是始終處於一種陽光、和諧的健康狀態的。顯然,對於那些心理處於不健康的國人來說,要想使自己渣冊高的心理變得健康起來,就要多讀書、明事理、修身養性,努力把自己變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Ⅳ 一個人的心理不健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個人的心理不健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在穩步上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身體和心裡的不安因素,比如一些生理疾病等等。
運逗乎
心理因素和身體表面的病理變化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系,但實際上它們是密切相關的。
據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英國將軍在冬季訓練時嚴厲斥責了一隊士兵,以至於第二天這些士兵無一例外地得了重感冒。從表面上看,訓斥和感冒似乎沒有什麼關系,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有某種內在的聯系
。英國和美國的醫學專家研究了這一現象,發現精神緊張會削弱身體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這意味著如果人們感覺不舒服,就更容易感冒。
研究人員將感冒病毒滴入394人的鼻腔粘膜。結果表明,心理負荷越高,患感冒的幾率越大,而受試者的飲食、睡眠和參加體育活動的方式則不那麼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感冒確實與精神緊張有關,看抑鬱的人「聯想」,我們很多人經常有這樣的經歷:當他們擔心某件事時,使身心緊張的感冒就會找上門來。
為什麼心情容易變冷?進一步研究的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因素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持續的抑鬱會降低免疫功能,身體的殺手,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減弱,干擾素水平很低,這些變化將會使呼吸道防禦功能損失,暫時呼吸道病毒「一個機會」,在寒冷的機會大大增加。
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也證實,唾液和鼻腔粘膜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下降與壓力密切相關。專家發現,長期承受壓力、悲觀、孤僻、抑鬱和逃避現實,或者精神負擔沉重的人患感冒的幾率是其他人的三到五倍。由於心理因素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狀態和內分泌功能,所以心理因素不僅能降低人們對旁悉感冒、肺結核等傳染病的抵抗力,還能影響人指祥們對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
相關資料顯示,個體性格、心理狀態等對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有明顯影響。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疾病,它通常發生在精神壓力或環境因素導致精神緊張效率喪失的時候。
在追蹤病人的病程後,研究人員經常發現,疾病的病程與病人的心理狀態是平行的。當人與環境的關系與精神狀態良好協調時,疾病就會好轉,反之亦然。
其實,甚至惡性風險的癌症和心理因素也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有人做過調查,癌症患者在2-3年內大多有過一定的心理創傷(喪偶、離婚、事業不幸的人)。在一項實驗中,六隻狗被關在一個永遠處於恐怖狀態的籠子里。另外四隻狗被關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都安然無恙。這說明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削弱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Ⅵ 是什麼導致了人的心理健康有問題
為什麼人們會有心理健康問題?科學研究發現,許多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都是由人腦生化成分紊亂引起的。專家認為,一些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會影響人們的健康,所以在你的生活中,心理健康總是受到生理、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影響。
心理健康問題通常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些人感到沮喪,有些人感到焦慮和恐懼,孩子們可能在課堂上表現為多動或迴避;有些人厭食,有些人吃得太多;有些人依靠酒精來麻痹自己,有些人逃避現實;例如,他們可以聽到或看到根本不存在的聲音或物體,或相信虛幻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心理問題會繼續復發或無法治癒。現在我們知道,很多病人已經康復了,有些病人依靠自己的毅力和韌性,依靠親戚朋友的支持,心理治療,減壓技術,或者通過葯物治療可能使自己的健康狀況更好。一些人會放心地學習醫生如何識別他們的問題。他們可能很樂意得到一個能解釋問題並提供治療建議的診斷。因此,准確的診斷有助於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和最佳的解決方案。
Ⅶ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生物因素
像遺傳、身體殘疾、慢性疾病等都屬於生物因素,這些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有些朋友家族中有遺傳精神病史,這樣的話患精神類疾病的幾率就會比其他人要高很多。而如果有人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或者外形上的缺陷的話就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這些人的心理發育產生異常,從而出現了心理問題。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了人的自我意識、需要滿足的程度等。有的人在自我意識方面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估自己,並能夠積極調節自己的行為。有些人則自我評論過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的比較自閉,而且缺乏自信心,這樣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如果自我評價過高的話也會對人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心理健康。
3、環境因素
有的家庭氣氛比較融洽,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般心理非常健康。家庭氣氛融洽的家長一般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而且這樣的環境對於孩子的語言、適應能力和智力的發育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反之,如果家長經常吵架,甚至出現家暴問題的話就會誘發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
Ⅷ 人們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准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為什麼人們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希望對你有用。
人們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一、對網路的依賴心理
網路新生代幾大病症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游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二、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三、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帶野絕,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佔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群體脊森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學習過於繁重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復習資料,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六、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
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七、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八、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
近年來,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巨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十、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郁悶、煩躁;對單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蠢姿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大學新生出現的心理問題1、孤獨感
入學後人生地疏,遠離父母、親人和朋友,有些新生入校幾天內頻繁打電話回家傾訴思家之情,甚至傷心落淚。
2、失落感
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許多新生在中學時期是學習之尖子、學校之佼佼者、父母之驕傲,但在人才濟濟、強手如林的大學里,卻成了一名普通的甚至是中下等的學生;或入學前家庭經濟條件在當地的生活水平而言屬於中上等,到了大城市“才知道什麼叫有錢人的生活”,心理上出現強烈的落差而出現沮喪的情緒。
3、自卑感
有的同學因為家境清貧、單親家庭、長相一般、身體殘疾等因素,導致性格比較內向,面對周圍陽光燦爛的同學,容易出現自卑感。
4、性困惑
大學新生正處於青春期的中後期,隨著性的進一步覺醒和成熟,一些新生缺乏對性科學的了解和認識,若不加以注意,則容易造成青春期的性壓抑、性煩惱、性異常、性放縱乃至性倒錯等性心理問題。
5、適應障礙
一些性格本就較脆弱、內向且不善於表達自我的新生,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面對全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面對全新的人際關系,會出現短暫性的適應障礙,表現為失眠、焦慮、煩惱、抑鬱心境,膽小害怕、易激惹等。
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1、認知調整
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己,對自己進行全面客觀、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正確評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要懂得欣賞別人,更要懂得欣賞自己。
2、面對現實,確立新的奮斗目標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條件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切忌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
3、始終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保持大學生應有的熱情、激情、自信、樂觀、堅強進取的心態,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或公益性活動,發揮或培養自己的 興趣 愛好 和潛力。
4、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Ⅸ 為什麼現在人的心理普遍不健康
一、不是沒有心理問題,而是不知道自己有心理問題
那個年代能保證身體健康就很不錯了,誰辯殲還會關注你有沒有心理問題?而且心理問題除非特別嚴重,否則往往不大容易察覺。它不像身體問題能通過肉眼或者儀器拍片就能看出來,它只要沒有表象,或者當事人自己不承認,就根本不會引起人們發覺。
再加上經常受打罵粗暴對待的人,很有可能也會成為暴力的實施者。在他弱小時,他被欺負,可是一旦他擁有了絕對的力量就會以同樣的方式欺負別人。所以他當然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別攜飢沖人。(參考孫小果案件)
一代一代都是如此,但絕不能說明以前的教育就是對的 ,就是沒問題的。
二、確實沒有心理問題,但是這也並不能說明粗暴的打罵教育沒有問題
不可否認,每個孩子的特點不一樣。確實可能存在那種比較皮實的,臉皮比較厚,心比較大的孩子。經常挨打挨罵還活蹦亂跳,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
但這只是一部分孩子,有可能未受到打罵的負面影響。這不代表打罵教育就不會給所有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更不能代表打罵教育是正確的。而且就算這一部分健康的孩子,我們只看到了他受到了打罵教育,卻沒看到他除了打罵教育外,還可能受到過來自教養成員其他方式(比如溫和的,鼓勵式)的教育。比如來自爺爺,奶奶輩的關懷,比如來自外界環境的影響和支持。
這類孩子長大,一般輕易也不會使用打罵教育。因為他的內心是積極的,陽光的,是溫柔又有力量的。他們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而不是單一的打罵。
三、曾經遭受過心理問題,但經過自我調節和良好的教育,和過去的父母和解了,成功走出了心理問題。
這類走出心理陰影的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肯定不會再貫徹打罵教育。因為他們自己最知道其傷害性。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偏差呢?
1、兩代人面臨的問題不同。父輩這一代人生活在建國後的那段時期,時代主題就是大幹快上建設社會主義,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先進模範值得學習,大家都是精神飽滿、熱火朝天干工作,一切都是政治掛帥、以工作為核心,精神上的富足讓心理上的問題少得多。而現代社會則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家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追求各自的事業成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優勝劣汰異常殘酷,身處其中的個體身心疲憊,心理問題難免頻繁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人的心理問題的確多些。
2、倖存者偏差。父輩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考驗,包括物質匱乏、階級斗爭、繁重的勞動等等,說實在的,能挺下來,活過來的都是強者,而很多中途夭折或去世的人,也沒有機會教訓後輩。因此能活下來的父輩並不代表他們接受的教育有多好,只能說他們作為倖存者活下來而已。
3、社會發展的結果。父輩所處的社會,醫療條件沒有現在好,有些心理上的問題根本沒受到重視,縱然出現問題也歸結為其他籠統的原因肢孝。不像現代社會,各種心理問題分門別類,非常細致。就算沒什麼問題,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也受到大家的重視,而且還呼籲個體要提前介入治療或預防,而這些問題父輩們根本就不當一回事。所以現代社會中,人們心理問題多,與整個社會重視、心理學及醫學高度發達有關。
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關注點,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另一類人群是值得商榷的。
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抗壓能力。
什麼是抗壓能力?是人在面對挫折,困難時,內心堅定,堅持,有信心,毫無畏懼地相信一定能成功的勇氣和信念。
他需要你內心生出無比堅定的力量。而這是需要擁有足夠多的愛,接受足夠多的信心,足夠多的支持才能生出。他是愛澆灌出來的,而不是打罵,打壓,欺騙。
打著給孩子製造挫折教育的幌子,對孩子動輒打罵,打壓,並不能結出「抗壓能力」這樣的果。相反很容易生出膽小,軟弱,極度自卑的人。
比如《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在面對父親時,日常的聰明伶俐勁一掃而光,轉而哆哆嗦嗦,答不上話,就是一種病態的膽小,畏懼,害怕,極度的不自信。這樣的人內心能得到滋養嗎?能有穩定堅定積極的情緒面對挫折和困難嗎?怕,很難。
打罵教育不是挫折教育,披上再好的外套,裹上再美的外衣,也改變不來這種教育方式造的「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