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
導語: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當今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最後形成,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強心理品質鍛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處於人的心理現象的更高層次,是個體主導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的靈魂和准則。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趨向定型時期,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喪失信心和追求,不會在身處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導致心理困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科學地對待社會、人生與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才能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環境有適度的心理反應,防止心理反應失常,促進心理健康,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奮發的精神狀態之中,樂觀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有利於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總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保持心理健康,戰勝一切心理動盪和不安的最基本條件。
二、增強心理品質鍛煉
1、善於認識自我
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體系,找准自我評價的標准,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長而驕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養健康的人格品質,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自卑,樂觀而不盲目,克己而不過分;勇於承認錯誤,善於自我批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意志品質堅強
意志是一個人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在人的行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猶如汽車上的方向盤,主導著人的行為,又如制動器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剎車或減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種挫折,能否始終不愉地堅持目標,戰勝困難和挫折,最後成就事業,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不可能構建完美的個性。只有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才能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閱讀有關心理學書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藉助心理學書籍來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自覺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觀念、想法,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養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終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響。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為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別是對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而言,每一個大學生所面臨的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社會期望,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們尤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於預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有利於大學生的良好品質的發展。
有兩位來自農村的孩子雙雙考上了重點大學,在所有人都期望他們能有所作為時,卻驚聞其中的一位已退學,為什麼呢?原來林同學入校後,由於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際,因自己來自農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壓力下日漸消沉。最終,精神恍惚,成績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試中,竟有三門功課未及格。於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學。而另一位呢?辰同學性格開朗,待人大方,並且從來不因為自己是農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奮發努力,不但考試成績科科優秀,而且還榮獲了國家獎學金二等獎,成了同學、父母眼中的驕子。同樣的出身,同樣的環境,為何二人的境況會截然相反呢?我想這主要是由於兩同學的心理差異造成的。林同學由於內心自卑,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而不知化解,積壓心頭,於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學習及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最終走向了退學,可見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有多麼的重要啊!
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誰不期望有堅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呢?然而,健康、幸福絕不是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的豐富、科學的飲食,甚至體育煅練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決於人的精神狀態,取決於人的心靈世界。現代大學生所處的環境中,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人的心理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焦慮,困惑也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也凸顯出來,所以每個大學生要想取得成功,獲得幸福,就必須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
大學生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無數事實主明,一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沒有健康,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學生一定要正視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態。
況且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鑄造美麗人生!
;『貳』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格式範文
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種社會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大學生的 個性化 與 社會化 不能保持應有的平衡,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實質,社會學的視角提供了大學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開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範文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關系分析
摘要:近些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所增加,體質狀況有所下降,該文通過查閱 總結 近幾年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大學生體質關系的 文章 ,研究發現: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狀,表明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文章,研究多數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表明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系密切。針對不足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質研究綜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紀80、90年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學生在上學期間休學、退學、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殺等[1];最近幾年,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貧富差距加大,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高校不斷的擴招。當代大學生處在大變革的社會環境中,他們通過網路等其他途徑參入到社會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會各種消極的因素影響。有一項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心理調查 報告 ,其中20.23%的人顯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偏執、抑鬱、焦慮、孤僻、沖動、嫉妒、猜疑、自卑等現象已使得大學生們的心靈受到傷害,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樂趣、學習效率、身體健康等[2]。由於學習因素、宿舍矛盾、戀愛問題、經濟狀況、人際溝通、就業壓力等各方面影響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精神問題,現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說,全國各個高校要重視並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心智健全的建設性人才。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在2002年6月共同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於2004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推廣實施,並自2005年起,在全國逐步開始實施體質健康測試數據上報的工作。通過近幾年上報的數據統計來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分數下降,有多項不合格,整體狀況有下降的趨勢。而高校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體,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的變化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客觀的分析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及影響因素,提出科學的改進 措施 與建議,讓大學生擁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識,養成天天參加鍛煉的好習慣,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每位學生的體質狀況與心理狀況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體質良好的學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兩者是否是正相關的;另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通過查閱以往的研究資料,觀察這幾年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質狀況的研究,提出筆者的建議。
2研究現狀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國外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慮、抑鬱等大量心理問題上,僅是揭示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標准和評價工具。國內的研究大部分是對大學生思想動態、心情、性格、學習成績、人間交往等發現心理健康問題,指出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還有部分是研究 體育運動 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提出建議與對策。2000年,段軍鋼運用心理症狀自評量表SCL-90和維爾維克指數來測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與身體形態及素質狀況,研究心理健康與身體素質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狀況對身體素質的影響。建議在體育教學中採用一些娛樂性的 教學 方法 ,對學生要區別對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2005年,__剛,王向晨用體質健康標准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來衡量評估部分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的狀況,研究指出:研究對象大一、大二學生體質測試的成績與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體測成績高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要好於體測成績低的。2005年,王虹採用專家訪談法、心理與體質測量法等研究方法,來調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學2003級不同體質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建議:高校要重視對體質成績差的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並指出《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指標體系應進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2006年孫立海採用體質測試法和心理SCL-90量表來研究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質狀況的相互關系,得出:學生的體質好壞與心理障礙程度有一定的關系。2007年,韓曄運用《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准》和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問卷、簡易應對方式問卷以及自尊量表,對433名大學生做了體質和心理狀況的測試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身體速度靈敏性與個人的自尊水平正相關,身體柔韌和力量性與學業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高能預測心理健康狀況好。2007年,鄭小真、夏菲菲運用心理問卷測試、體質指標測試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麗水學院的大學生做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來研究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相關狀況,尋找影響他們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針對增強學生體質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參考建議。2009年,蔡燦龍、陳秋斌通過採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對閩南地區高校部分學生進行SCL-90的測量與因子分析來了解閩南地區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在掌握與分析數據、材料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與建議。2010年,張偉,陳華衛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江蘇地區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狀發展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隨年齡遞增,身體素質水平、體育鍛煉程度呈先增後減趨勢;蘇中、蘇南、蘇北地區間學生體質水平有較大差異;並且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異。2011年,劉根平採用UPI診斷量表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對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調查並研究分析,並根據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來評定研究對象的體質狀況,綜合分析江西省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狀況之間的關聯,發揮高校體育課及活動特點來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體育教學的功能。
(2)根據查閱的文獻資料發現,國內近些年對大學生體質狀況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圍繞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得出體質下降,分析研究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狀況,提供一些建議。1999年,張傳義、劉兆厚、呂琦採用數據統計法、資料分析對比法,對國內高等農業院校一年級學生的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把這些大學生們各項數據分別與全國同年齡組、日本東京農大學生的平均值進行了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國內農業院校一年級學生的身高、體重高於國內同年齡組大學生;與日本京農大學生相比,國內農大學生體質各項指標互有高低優勢等。建議加強國內農大學生體育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等。2004年,路靜通過對河南省4所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並把河南省當代大學生體質狀與全國同齡學生的指標進行比較研究,以便於為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能有效的為教學與科研服務。2006—2009年,蔡陵江對廈門理工大學本科不同專業的部分女生的體格、體能測試成績進行追蹤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除個別體質健康指標有所提高外,其他內容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趨勢,此校女生的體質發展水平不容樂觀,反映出目前廈門理工大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如何增強學生體質提出對策。2008—2009年,孟慶光抽取內陸與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國家體質健康標准》的測試與評分辦法,採用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經測試統計後發現:港澳台籍學生正常體重人數比例優於內陸生,同時肥胖比例略高;內陸學生的總成績與耐力項目成績要高於港澳台籍學生,並且差異顯著。2010年,田常軍針對陝西省6所民辦高校陽光體育開展的現狀,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心理量表測驗法和數理統計法,分析這幾所民辦學校的大學生參與陽光體育行為方式,得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的相關關系,為民辦高校如何開展陽光體育來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強體質提出建議依據。
3研究的不足
(1)觀察以往的有關研究,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狀,發現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還有一部分是從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方面研究,缺少體質狀況分析。
(2)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沒有從學生的遺傳因素、營養健康現狀、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狀、休閑活動現狀等方面綜合考慮研究。(3)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文章,研究多數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出兩者的聯系,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系密切,體質優良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4建議
(1)在研究大學生體質水平時,首先要考慮學生遺產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有天生性疾病,參加體育活動少,體質水平肯定差。其次還應該研究學生的營養條件、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狀、課外體育鍛煉現狀、休閑活動現狀以及生活環境等來綜合研究體質狀況,研究效果會更好。(2)在研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兩者密切關系之後,要從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課外體育鍛煉、休閑活動等方面為高校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對策與建議,使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為社會持續發展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鄉,戴劍松.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與對策[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23(2):198-200.
[3]劉軍.遼寧省大學生體質現狀及高校體育課程改革[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0,12(1):139-142.
[4]段軍鋼.大學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與身體素質的比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2):189-190.
[5]__剛,王向晨.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2007,8(1):42-45.
[6]王虹.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0):1351-1352.
[7]孫立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其體質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5):80-82.
[8]韓曄.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研究[J].體育學刊,2008,15(5):61-63.
[9]鄭小真,夏菲菲.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相關因素的比較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09,31(5):68-71.
[10]蔡燦龍,陳秋斌.閩南地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22(11):89-91.
[11]張偉,陳華衛.江蘇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1):87-91.
[12]劉根平.江西省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2011,24(7):44-45.
[13]張傳義,劉兆厚,呂琦.對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體質現狀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1,21(6):20-23
[14]路靜.對河南省高校學生體質的調查與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對我院女生體質發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0,26(4):126-127.
[16]孟慶光.內地與港澳台籍大學生體質比較分析[J].體育 文化 導刊,2011(5):75-77.
[17]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1多元價值觀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1.1不成熟性與可塑性
現代的大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 社會實踐 知識比較匱乏,對社會的復雜與生活的艱辛估計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對社會適應性差,常常表現出情緒化、極端化、人格障礙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現象,這表現出大學生心理不成熟現象。但是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間我們高調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人生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能使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餘,當面對挫折,能用一個正確的姿態去解決問題,表現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樣性和復雜性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問題,比如對生活的適應性,情感問題, 人際交往 問題、就業問題,每個問題處理不好,都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現在很多大學生 畢業 就失業,尤其對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學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須加強正確的心理疏導,情感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
1.3矛盾性與困惑性
適應社會市場經濟和網路、視頻等現代傳媒而產生現代功利性的價值觀和網路價值觀,必將對大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產生較大的沖擊,這就要求大學生有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則大學生在心理抉擇的過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產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見義勇為』還是『見死不救』,社會上道德價值觀這種格外引人關注而又無休止的爭論,存在於當代大學生中。」
1.4不穩定性和易變性
大學生的年齡是一個不成熟的年齡,這個年齡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氣,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會產生很大影響,不能正確解決會影響這個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穩定性和易變性,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會很快解決其問題,心理會更加陽光。
2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
2.1國家與社會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和宣傳
(1)加強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體,互聯網、文藝作品等大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每個大學生都要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樹立正面典型。對一些社會雷鋒精神等要積極宣傳,樹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等等。對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條件讓其宣講團到學校給學生宣講,在心靈深處理解。
2.2高校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
(1)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兩者的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就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後高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共同教育學生。(2)創新兩者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大,傳播媒體及互聯網等為我們更新兩者結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注重培養兩者結合的高素質教育人才。在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同時,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二者同等重要,培養出社會認可的高素質人才。
3總結
大學生的價值觀多元化,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時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現在社會也需要二者結合的高素質人才。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格式範文相關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論文格式
2.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範文
3.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範文精選
4. 2000字心理健康結業論文格式
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範文
『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11篇)『肆』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怎麼寫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自我認知
摘要: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大學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學會不斷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認識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盡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論文 自我心理剖析
美國心理學家Jone和Hary提出關於人自我認識的窗口理論,被稱為喬韓窗口理論。他們認為人對自己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開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過與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過他人的反饋減少盲目的自我,人對自己的了解就會更多更客觀。一個學期的心理學課程已經結束,在次我結合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了一番分析,以促進以後自己更好的發展。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
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四、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
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
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
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導致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五、認識自我,健全心理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自己的心理還不算健康,感覺自己比較膽怯,不敢在人前說話,遇事容易沖動,感覺壓力大。所以我想對自己做出一些改變,來健全心理,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智慧的本質就是適應",我們不能老想著讓環境來滿足自己,這樣只會讓自己陷入孤獨的境地,亦不能老想著要融入環境而處處遷就,"隨機應變",這樣的結果只會是迷失了自己,最後為環境所拋棄。
5、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6、培養自己的積極情緒,使自己學會調控自己的消極情緒
自己學習理智、轉移、幽默、宣洩、升華、自控等調控情緒的方法;為自己創設產生積極情緒的情境,如積極創造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等等。
7、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8、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的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如果把個人的名利地位和物質利益看得太重,可能會出現不安全感。當這些受到危險時,就會恐懼萬分,難以自持。所以我要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要具有大無畏的精神,那樣才能夠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9、學會不斷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認識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適時地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在復雜、變化的人際關系中製造和諧,在積極的情感和行為中健全人格,完善自我。
總結:「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學會不斷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認識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盡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