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理健康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①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葯。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為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為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精神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到質的過程。我們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會注意預防和消除各種心理疾病的因素,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大多數人的精神疾病是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如果發現學生有精神疾病的症狀,應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其在量變過程中停止和消失;如果他們確實患有精神疾病,應盡快給予積極治療,以便他們能盡快康復。
(1)心理健康對於我們有哪些心理作用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學校教育者面臨的共同緊迫任務。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就是要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定期的教育培訓來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包括智力訓練、學習中的心理指導、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培養、自我修養指導、性教育和心理教育等。
(2)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矯正
這是針對少數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行為矯正訓練的教學內容,大多屬於矯正范疇。具體包括學習適應問題的輔導與調整,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厭學、學習疲勞等問題。
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焦慮等情緒調節和輔導:常見的行為問題,如多動症、撒謊、打架、膽怯行為的輔導和矯正,身心障礙,神經衰弱、失眠、神經性強迫症的治療和矯正。
開放辦學,促進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發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
1.利用校長委員會的平台與家長討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家長委員會會議,家長通過心理郵箱、家長委員會提案等方式參與學校教育。
2.學校每年還舉辦開放周活動,邀請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更上一層樓。
3.在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多年來,我們一直與中國女子大學的老師們合作,就如何緩解學習壓力、高考前的心理放鬆、健康的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為畢業成績提供指導。與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問題研究部合作,為班主任分析、診斷和糾正心理案例。
㈡ 心理健康,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哪些好處
每個人都喜歡積極陽光正能量的人,積極陽光正能量就代表著心理健康,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很多人都有心理負擔,只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挑戰。
3、培養幽默感。除了在一些嚴肅正式的場合,在日常和朋友交往和生活時,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語言,讓你和朋友都保持愉悅的心情,給他人也帶來歡樂。
㈢ 心理健康的好處有什麼呢
我從心理健康課上學到了更好地維護和增進自身心理健康
1、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人們對各種事物,例如勞動、貢獻、成就、享受等在心目中都存在好壞與主次之分,這就是價值觀。價值觀反映人們對事物的是非與重要性的評價,有人追求地位,有人看重工作成就,有人著意享受,有人重視經濟實惠。
價值觀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相當大的影響,正確的價值觀能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例如追求工作成就的人,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工作,在勞動和工作中獲得樂趣,有益於身體健康。而追求享受的人,他們往往不顧自己的經濟條件,不切實際的追求吃穿玩樂,在這種錯誤價值觀支配下的行為,經常要遭到挫折,造成心情悶悶不樂,或者牢騷滿腹,這些都有害於心理健康。
2、培養良好的心理特徵 人的心理特徵與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關系。積極良好的心理特徵能促進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樂觀、堅強、勤勞、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都有利於心理健康。
暴躁、任性、貪圖安逸、心胸狹窄、虛榮心、嫉妒心等不良心理品質,都有害於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特徵是攔氏在生活與實踐中發展的。人的心理特徵具有一定的惰性,即一經形成改變比較困難,但並不意味著不可改變。有的人已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徵,但卻認為這是不可改變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
3、建立現代化的生活節奏感 改革對我們習慣了的慢節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是一個嚴重的沖擊。為了適應改革的需要,為了承皮衡毀擔更大的心理負荷,就必須主動改變慢節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
逐步建立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保持心理平衡。 4、有規律地生活 人們要根據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活時間表,把工作和休息安排好。
有規律地生活,在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埋頭苦幹;在休息的時候,愉快地休息。使人產生生理上與心理上的節奏感,消除忙亂,有利於心理健康。 5、健康的身體 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身體健康是維持和增強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則之一。
應該指出,目前不少人不重視身體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水平。有些青少年為了應付考試,埋頭做作業,忽視體育鍛煉。不少人吃完晚飯不去散步或走動,就坐下來看電視,天長日久身體發胖,影響身體健康。
6、良好的自我意燃備識 良好的自我意識就是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監控自己。 一個人只有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和短處,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才能在工作、學習與生活中獲得滿意感,有助於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