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的分析
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的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工作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復雜性與創造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知識儲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創新精神、精湛的教學技藝,還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是教師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那麼如何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呢?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積極、健康的教師,才能正確地對待不同的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上進、心情愉快,促進學生人格、情感的健康發展。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有以下幾點:
1.對教師角色認同,熱愛並勤於教育工作,能夠積極投身到工作中,並在其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能夠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的優點與缺點,預見在教育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好心理准備。
2.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具體表現在:(1)了解交往雙方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將相互之間的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個人的思想、目標、行為能與社會要求互相協調。(2)能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別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3)與人相處時,尊重、信任、贊美、喜悅等正而的態度多於仇恨、恐懼、妒忌、厭惡等消極態度。(4)能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師生互動中表現為師生關系融洽,教師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善於領導學生,能夠理蔽局解並樂於幫助學生,不滿、懲戒行為較少。
3.能正確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對現實環境有正確的認知,能平衡自我與現實、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在教育活動中主要表現為:(1)能根宏枝讓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工作目標和個人抱負。(2)具有較強的個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監控,並據此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出更適當的教學行為。(4)能通過他人認識自我,學生和同事的評價與自我評價較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
4.具有教育獨創性。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創造。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特點,富有創造性地理解教材,選擇教學力一法,設計教學環節,使用教學語言,布置作業等。
5.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具體表現在:(1)工作中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2)不將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緒帶入課堂。(3)能冷靜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不良事件。 不將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入家庭。
二、要分析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理因素。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生理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卞要表現在遺傳、發育、和疾病方面。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要保證身體健康,保證身體器官功能正常。
2.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其中,心理過程是指知、情、意,人格則包含需要和動機,氣質、性格和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各項心理活動應該處於正常狀態。
3.工作環境因素。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要環境,因此教師在學校的工作、人際關系和學校氛圍影響著教師心理。
4.家庭因素。教師的家庭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的經濟文化背景等都會對教師的心理產生影響。
5.社會因素。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細胞,都生存於社會這個大背景之下。社會的意識形態、風氣等都會對教師心理產生影響。
三、要掌搭褲握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與幫助方法
從教師個人來講,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緩解和減輕心理壓力,積極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1.要學會調整自己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自我和周圍環境。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免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要認識到自己的執教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並對此做好充分的准備。
2.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及時消除不良情緒,避免情緒郁積。如放鬆訓練法:從生理上放鬆,以消除緊張的情緒;合理情緒療法:轉變自己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和看法;轉移注意法:在情緒低落和壓力過大時,通過運動、勞動或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轉移注意力等。
3.要掌握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心情舒暢,舒緩壓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把自己的苦悶與煩惱盡情地向朋友傾訴,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心理支持。
從外部環境來講,工作環境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學校應充分考慮教師利益,盡量營造和提供和諧、互助友愛的工作環境;不僅要關注教師的工作,還應該關心教師的思想和情緒;不能只關心教師的工作業績,還應當考慮教師所能承受的工作壓力,合理地安排工作量,適當地控制工作負擔;建立利一學合理的教師評價標准;提供更多的運動、娛樂時間和場所,調劑教師的業餘生活;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
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的基本標准,分析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一些教師心理健康的調節方法,便於我們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隨時對照教師心理健康標准,及時發現教師心理健康的問題,分析影響因素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並採取適當的辦法進行調節和幫助,時刻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從而使教師始終保持心理健康。然而,教師心理健康標准嚴格,影響因素多而復雜。因此,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需要教師個人、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⑵ 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作為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不僅影響著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且也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對嗎?
什麼是心理健康呢?由於國內外學者確立心理健康標准所遵循的依據不同,因而對心理健康的判肢搏斷標準的認識也存在差別。書中介紹,一般來說,達到以下公認的3點就能說,就是符合現在心理健康的綜合標准,即充分自我實現的人、適應良好的人、適應與發展和諧統一的人。
總之,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多持有一種積極的、開放的、現實的、發展的、辯證的、通達的人生態度。既然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學會控制情緒。就是在學滲茄生面前應當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盡量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學生的身上。當我們情緒激動時,尤其不要批評學生,不妨在心中默念1234567,做深呼吸,等待自己能心平氣和地冷靜處理問題,再批評學生,防止言行過激。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更加理性地從認識上分析造成各種不良情緒的原因,看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是否適度。我們還可以從情緒本身方面控制可能發生的沖動行為,採用合理或間接的手段,適當疏導。
學習成績不好,會讓我們發愁;學生調皮搗蛋,讓我們生氣;常規的教學評比,會讓我們有壓力;下班回到家,我們還要傾心照顧家人……如同一個不停歇、連軸轉的陀螺一樣,教師們的日常很少有休息的機會。你學會情緒控制了嗎?
學會合理宣洩。在完成正常的教學工作之餘,我們教師要批改作業,要照顧自己的家人。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工作和家人而迷失了自己,疏忽了自己。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洩,極其容易造成身心的緊張狀態。如果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者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身心疾病,因此,教師應該在合適的時候,以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呢!
選擇自己的運動愛好方式,堅持鍛煉;選擇自己的愛好,持之以恆地沉浸其叢飢察中、愉悅身心、盡情放鬆;選擇閨蜜天馬行空般地話聊等,總之,我們為了自己的身心和諧健康,也要找合理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從其他方面尋求一些滿足放鬆感,我們有自己的獨立自由空間和時間,對嗎?
練習瑜伽、打卡跑步、學習游泳、堅持書法、彈奏一種樂器、休閑逛街、快樂閱讀、搞一次結伴旅遊等,想必都是讓我們能遠離煩、愉悅身心的好點子吧!
堅持充電學習。愛學習的老師是孩子的福氣,堅持學習的老師是學生光輝的榜樣,對嗎?
當下,是提倡終身學習的社會,知識的更新、觀念的更新,促使我們要保持跟孩子不存在太大的代溝,就要堅持學習新的東西,反復學習經典的知識。如此,我們才能確保自己不斷地吐故納新、內化運用,才能不斷開闊視野,發散思維,讓自己在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問題,才會更少的體驗的焦慮和挫折,從而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維護有重要的幫助吧!!
緊張有序,充實愉快!作為教師,我們要智慧地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滿臉陽光,滿心幸福地對待每一天哦!
⑶ 如何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質 維護教師心理健康
1、關注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如學校領導要轉變管理觀念,發揚民主,關心教師,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使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計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解除教師後顧之憂;配備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2、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 教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識,要認識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維護,一切外部的幫助都是間接的,心理醫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確地了解自己,確認自我價值,並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訓:「人貴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 第二,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心身研究認為,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 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且易導致人的心理障礙。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復雜多變的教育對象,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反應,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更會投射到學生身上。當教師心懷不良情緒時,可一試情緒調節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採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過體育鍛煉、聽音樂等活動的合理渲泄法;轉換思維方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識調適法等。 第三, 建立良好人際交往圈。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於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於社會之中, 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
⑷ 教師普遍存在心裡亞健康問題,關心老師該如何去做
部分老師的心裡確實都存在亞健康問題,那我們應該如何去關心老師呢?首先我們從學校這個角度來說,學校一定要設置相應的心理咨詢室,如果發現老師有心理亞健康問題,就應該讓心理咨詢室去幫助老師及時解決這些問題。
然後學校的領導應該多與那些心裡有亞健康問題的老師談話,多安慰安慰他們,多鼓勵鼓勵他們。有領導的關心鼓勵,老師一定能夠很快走出來。
舉個例子,我表弟的班主任老師就有心理亞健康問題,他的老師因為剛剛大學畢業,所以說很多事情不懂,然後我表弟他們這個班也是那種比較鬧騰的班,不怎麼聽話。所以這個老師在帶了這個班半年之後,就發現自己有心理亞健康問題。所幸那個學校的領導是比較重視教師心理亞健康這方面的問題的,學校領導知道我表弟的班主任有心理亞健康問題之後,就及時的找那個班主任溝通,說了很多話,然後讓她不要有壓力。我表弟他們班知道老師狀態不好之後,也乖了很多。後來這個老師的狀態比以前好了很多,所以說關心老師鬧伏不是學校的事情,是學生和學校都要做的事情。
⑸ 如何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上)
--------------------------------------------------------------------------------
發表時間:2003-9-15 14:03:00 作者:四川省涼山州教育科學研究所 諶業鋒
一、教師心理健康概述
教師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僅有利於教師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而當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1.有利於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關系極為密切。一方面,一個人的生理健康水平會影響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軀體性疾病、生理缺陷會給人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狀態帶來負面影響,使人產生焦慮、憂愁、煩惱、抑鬱等不良情緒,影響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際關系的和諧。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響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健康的身體。例如,樂觀、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態有助於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襲,從而促進身體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長期的過度焦慮、憂慮、煩惱、抑鬱、憤怒,會導致生理上的異常或病變,引發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說是主要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與情緒有關而呈現身體症狀的軀體疾病。人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精神和軀體在同一生命進程中共同起著作用。那些與情緒聯系密切、由植物神經系統支配的器官系統更易患這種疾病。
2.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觀地評價、自如地應對客觀環境,其心理傾向和行為與社會現實的要求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協調。個體與環境能取得積極的平衡,就能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矛盾和處理問題,也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會因偶爾的失敗而喪失信心,其工作和學習效率必然優於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還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學生認同的楷模,在師生日常接觸中,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師能通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也健康發展。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主要表現
從整體上看,教師群體和其他群體一樣,其心理健康狀況的不良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軀體化。主要反映身體不適,包括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和其他系統的主訴不適,頭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慮的其他軀體表現。
2.抑鬱。主要表現為心境苦悶、生活興趣減退,動力缺乏,活力喪失,失望,悲觀等以及與抑鬱有關的認知和軀體徵象。
3.偏執。主要表現為個體有偏執性思維,如敵對、猜疑、妄想、誇大等。
4.人際敏感。主要指某些個人不自在與自卑感,特別是與他人相比時更為突出。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自卑感、心神不寧、明顯不自在。以及在人際交往中自我意識過強,消極等待等。
5.敵意。主要從思想、感情及行為三個方面來反映敵對的表現。具體的表現包括時常有厭煩的感覺,摔物,喜歡與人爭論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氣爆發等。
6.強迫症狀。主要指那些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和行為。例如強迫性洗滌、強迫性儀式動作等。
7.焦慮。一般指煩躁、坐立不安、神經過敏、緊張等主觀焦慮體驗以及由此產生的軀體表徵,如氣促、出汗、尿頻、失眠、發抖、驚恐等。
8.恐怖。恐懼的對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為有非常明顯的異常。
(三)教師心理健康現狀的相關調查
正因為教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關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和研究也就越來越多。
1. 高峰、袁軍(1995)採用SCL-90量表對上海市3055名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現狀做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軀體化、強迫症狀、焦慮、恐怖是小學教師群體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們認為,小學教師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長年勞累,體質每況愈下,加上小學教師普遍責任心較強,很注意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為此過分追求人格的完善,過分限制、約束自己,關心各種細節,常有自我責備、譴責的傾向,這都成為軀體化、強迫症狀的直接誘因。此外,由於社會期望值偏高,難免產生焦慮、恐怖情緒。
在比較了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不同層面後發現,小學教師群體內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以下差異:
①地區差異。郊區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不如市區的小學教師。
②性別差異。調查數據表明小學女教師除個別因子(這里的因子指上面談到的不良表現)外,心理健康問題遠比男教師嚴重。
③年齡差異。各年齡組的小學教師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老年教師在軀體化、強迫症狀、憂慮和「其他」(飲食、睡眠)比青年教師嚴重;而青年教師則在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比老年教師嚴重,呈現明顯差異;中年教師始終居中。
④學科教師差異。擔任不同學科的小學教師同樣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調查數據顯示,除個別因子外,擔任語文、算術、外語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要比音樂、體育、美術教師嚴重。其中外語教師心理健康最差,體育教師相對最優。
⑤班主任與非班主任差異。該研究表明班主任與非班主任心理健康問題總體上並無顯著差異,僅在軀體化因子上班主任症狀顯著嚴重於非班主任。
2. 賈林祥、宋廣文(1999)同樣採用SCL-90量表對320名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了調查研究。研究表明:
①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不如小學教師。
②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比男教師差。除了人際敏感、偏執、精神病性三個因子上女教師比男教師低外,其餘因子的得分,女教師均比男教師高。這可能是傳統文化意識影響的結果。
③不同學歷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差異顯著。其中,中師學歷的教師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學、大專學歷的教師低,差異很顯著;大專學歷的教師除了在敵意、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這四個因子上的得分低於大學學歷的教師外,其餘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學學歷的教師高。學歷反映了一個人的知識層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識層次越高的教師,越能站在較高的層次上去看待社會、洞察人生,對事物發展的規律把握得較准,不易產生心理障礙,而且,即使在心理狀態不佳時,他們也能相應地採取措施,自覺地加以調整。
④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不如沒有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除了在恐怖因子上兩者得分無差異外,其餘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
⑤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隨教齡而增高的趨勢。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認知
1.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接受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教研員、學生家長、教育局等等,以至整個社會。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為自己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對於教師應該怎麼做,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想法。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並且,教師自己心裡也有「一桿秤」,隨時隨地都在監督著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別人更嚴格、更苛刻。
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而且穩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准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個體只有樹立正確而穩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並愉悅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個體因為對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這種心態對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前面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與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關。所以教師應多學習,多接受新知識,以加強自身修養。
教師也可以堅持收集有關他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能用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達到了自己預定的目標。教師對自己教學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學生是否接受這些方法,就對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認識就更客觀,自我概念就越堅定,評價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對自己也就更自信。
⑹ 怎樣才能有效地維護與促進教師心理健康呢
要想有效地維護與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我認為要通過以下幾點。
第一,認同教師的職業角色。教師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特徵,按照角色期望和角色規范的要求做好本職工作,具體表現為安心教育工作,熱愛教育工作,能積極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並由此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免除不必要的職業恐懼與憂慮。
⑺ 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 工作壓力。教師的工作壓力大,甚至會導致職業倦怠。
2. 角色沖突。教師身負子女,家長,教師,同事,朋友等好幾個角色,角色過度負荷,甚至可能出現角色沖突。
3. 社會期望值高。社會期望值高容易導致過高的自我期望值。過高的期望值,教師無力承載,容易導致身心疲憊。
所以,給出以下建議:
1. 傾述和聊天是很好的解壓方式。
2. 關心學生,努力工作。我工作,我快樂。
3. 多做自己喜愛的運動,把壓力和煩惱拋擲腦後。
4.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留心周圍美好的事物。
5. 處理好人際關系,正確歸因生活和工作中的成敗。
6. 多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和報紙,緩解壓力,調節情緒。
7. 社會和學校對教師多些人文關懷,更能提升教師的幸福感。
8.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修身養性,加強學習,發展個性特長。
9. 平衡和協調好教師的多種角色,從工作和家庭中尋找幸福感。
10. 悅納自己,悅納他人。審視自我和他人,對自我和他人有個客觀的評價。
⑻ 如何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1.重視隱性管理,將顯性管理和隱性管理有機結合
顯性管理是以明顯的形式做出決策,以及規定相應的行為;而隱性管理則不用顯性的文字、符號為負載,而是通過隱性形式作用於觀念、體系,間接地對管理對象發生影響,間接地影響顯性管理。
顯性管理大多直接指向人們的行為,容易激起教師的抵觸情緒,而隱性管理主要通過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實現間接管理,關注人的情感、意志、興趣、需要。這種管理方式教師容易接受。
隱性管理與顯性管理有機結合,使教師心服口服,心理過程比較順暢,心理傾向性比較一致,心理氣氛比較和諧,從而減少心理沖撞,使全體教師的整體性、和諧性的氛圍濃郁。
2.改變傳統的獎懲性教師評價制度,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
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目的,它是一種建立在評價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的雙向教師評價過程,和諧氣氛貫穿於評價始終。獎懲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始終面向過去的教師評價,而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新型的、面向未來的教師評價制度。不僅注重教師個人的工作表現,而且更加註重教師的未來發展和學校的未來發展。
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a.促進教師評價制度的融洽
b.促進學校氣氛融洽
c.促進正式組織工作的融洽
d.促進教師的績效和未來發展的融洽
e.促進教師受益與學校受益的融洽
3.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創設積極、民主的組織氛圍,抑制了「非正式」群體的負面作用
建立「全通道」式的溝通網路。使溝通渠道暢通,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誤會,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正式」群體的負面作用。
4.使教師和他所在地崗位相匹配
幼兒園管理者應根據教師的愛好、特長、專業等配以合適的崗位。這樣可以增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5.給教師繼續深造學習的機會
學校領導除了關注教師的工作表現之外,還更應該關注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
教師的職業生涯與一般的職業生涯不同。教師的職業生涯沒有職位高低之分,除了在行政管理上有校長、主人、組長之分外,無所謂升遷的問題,所有的教師身份都相同,始終如一,因而是種「無職業生涯的工作」。而在漫長的過程中,學習和進一步深造等機會能給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所以給予教師繼續深造的學習機會,有助於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使處於職業生涯發展困境的教師從中擺脫出來,從而使教師能以更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
⑼ 如何維護和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一、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所承擔的多重角色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學生的朋友、心理治療者;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同時,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促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針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
1.加強角色學習,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和自我概念。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需要根據時代特徵與教育對象的特點對教師職業角色作出必要的調整。在看到教師職業角色轉變的同時,教師本人需要弄清這些轉變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預防角色焦慮。角色學習是預防焦慮的途徑之一。當多種角色發生沖突時,當教師已分不清自己是誰的時候,焦慮就容易產生。事實上,教師適應職業生涯的主要問題就是學會扮演好合適的角色。在新教師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幾乎把時間都花在教師這個新角色的學習上。當教師開始覺得他所扮演的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適時,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他的焦慮水平就會減低。因為這時,即使面對在教學工作中不得不面對的各種情況時,教師也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學生。新教師的許多焦慮之所以會產生,大多是因為他們不能預料將發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處理。通過職業角色學習,可以減輕或消除教學情境的這些不確定因素和難預測性。這樣,角色學習也就幫助教師消除或降低了教學中可能會產生的焦慮。
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認知活動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基礎。教師不合理的認知,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會導致教育行為上的偏差,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經常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認知有:對教師職業的錯誤看法。認為教師社會地位虛高,經濟地位實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職業;錯誤的學生觀。認為學生都難管,把學生的頑皮和違紀行為看成被家長寵壞或本性頑劣,而不是偶爾的過失或成長中的問題,不把學生看成是獨立自主的發展個體;錯誤的人才觀。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天才,因而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而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則打心眼裡瞧不起,由此在不經意中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對待。以上不合理認知,是教師產生不良心態的主要思想基礎,必須引起重視並予以改正。
3.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樂觀的心態
中小學教師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與之俱來的,它來自社會實踐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難逐漸形成的。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師在各種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樂觀開朗平靜的心態,積極穩定的情緒,煩不躁、忙不亂、勝不狂、敗不餒,冷靜地解決一切不愉快的問題。這是中小學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必要的前提。
「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是對的」。樂觀的心態是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樂觀的心理狀態是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的一劑良葯。在現實工作中、生活中教師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時會陷入煩惱、苦悶、憂慮之中,如果心態得不到及時的調節和疏通,這容易引起強烈的心理沖突,引發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師應該笑對困難有一種「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從容不迫的精神風貌。這樣才能有機會恢復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紅塵的是是非非所淹沒、所煩惱、所憂慮,永遠以樂觀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
4.要學會情緒控制,合理宣洩、放鬆。學習心理學常識,調節心理,保持平衡。
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學生身上。情緒控制的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從認識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是否適度;從情緒本身方面控制可能發生的沖動行為,採用合理或間接手段適當疏導。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緒激動時不要批評學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氣和地冷靜處理問題時再批評學生,防止過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洩,容易造成心身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師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洩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還可以出門旅遊,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5、 加強身體鍛煉,養成良好的生理健康習慣
人的身體健康與人的情緒有著密切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生理,健康的體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礎。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必須養成良好的生理健康習慣,應注意以下三點:注意腦力的勞逸調節;加強腦的營養;加強身體鍛煉。不過,教師在體育鍛煉時應注意量的問題,不要適得其反,因疲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教師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和推動者,其心理健康狀況將直接影響其教育職能的實現、教育價值的體現,關繫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敗,關繫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不容不忽視的問題,應當引起教育部門乃至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
⑽ 如何促進老師心理健康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有哪些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促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針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希望能對改變目前教師心理健康不良的現狀,切實而有效地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所有裨益。
1.做好教師的職前篩選工作
教師這一職業有著特殊的需要,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將對學生的發展造成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職前篩選至關重要。我們可以採用相關的量表,對將要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師范生進行測量,測量其人格特徵、自我意識、情緒自控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與教學有關的知識、角色意識、職業期望、教育觀念等,確保這些准教師具備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素質,並且符合職業的特殊需要。
6.建立教師心理健康的社會支持系統
從社會的角度形成尊師敬道的良好風尚,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這是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本途徑。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這是一種社會支持系統,也是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一條根本之路。有了良好的教師形象,教師就有了行為的標准,也有了社會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