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懷瑾:養生六字訣(呵、噓、呼、吹、嘻、呬)
我們身上有五行氣,下面是下行氣,上面是上行氣,遍行氣、左行氣、右行氣,各有不同。所以說中醫的十二經脈,簡直沒有人搞通過。左邊是太陽脈,有時候你們左邊肩膀痛,尤其年紀大了,大家試試看,如果是左邊不靈便,就是陽氣衰了,快要衰老了。右邊不靈還好辦,容易醫,那是血液陰症的虧,陰虧和陽虧都是一樣的虧,虧者就是不足的意思。
所以有些女性,看起來有很多的病,是陰虧,不是陽虧;結果吃一些葯,中葯、西葯,各種維他命、高麗參,都是補陽的,越補越糟糕,再補下去就快一點補死了。所以不能亂吃,要曉得滋陰,尤其中年以上人的陰虛,呈現的是陽盛,但不是真正的陽;少年人則有陽中之陰虛,各種各樣的不同病情。
所以老年人屁多,動不動放屁,老年人尿也多,男性是前列腺慢慢鬆了,下行氣衰弱了。老年人多半是腸胃不好,最大的本事是放連珠屁,機關槍一樣,一串放出來;年輕人還不容易放屁,放一個屁像大炮一樣,很有力氣。
下行氣有下行氣的道理,這個時候要「稍持下行氣,緩吹吸而修」,緩慢地吹吸,這個緩慢是用嘴呼氣,所以我教你們的六個字,這個時候便用到了。天台宗採用的這個六字訣,「呵、噓、呼、吹、嘻、呬」這六個字,可以調整五臟六腑的運作,吹氣的時候,不要出聲音,是用意識。「呵」是去心臟的病,「噓」是去肝的病,「呼」是與脾胃有關,「吹」是腎的關系,「嘻」是三焦作用,「呬」是幫助肺。
你們注意了哦,中脈究竟通了沒有,這個五方的氣有沒有充滿,應該有下面的效驗。「若靜室周圍見五光境界,或如燃燈月照、螢火、煙、雲,星、明點,天空影相等顯現,無量現出,於彼時,制心一處之後,妙止、及自明赤露之觀二者一體可現出,又現有境界之定者。」在你打坐定中的房間,沒有燈光,外面天黑了,但張眼一看,天亮了一樣,而且有五光的境界,紅黃藍白黑,自然呈現,美得很。閉眼的時候,也是如此,那就是說你中脈的五智氣通了。不過大家注意哦,有時候清肢瞎貓撞到死老鼠,偶然也亮一下,嘿!不要高興,以為自己中脈成功了,沒有這回事,那是你那幾天或者身心特別健康,偶然撞到的。
他說這個光,不管閉眼開眼,再黑暗的靜室里,看到了五光的境界,看到的是什麼光呢?有時候不是這個肉眼看到,是意識上的心眼看到,或者電燈亮了,或者覺得是月亮的光一樣,或像螢火蟲的光,或像一片煙一樣,朦朦地、淡淡地,或者比煙濃一點,像雲一樣,或者同天上星星一樣,一顆一顆亮的,或者是珍珠、瑪瑙、金剛鑽的發亮放射,那種種的明點,每個人反應不一樣。有時候統統來了,或者如天空影相等顯現,好像自己坐在這里,沒有腦袋,沒有天靈蓋了,一下爬到樓隱悉頂上看天,天上什麼星星、螢火,都清清楚楚看得見了。不過中脈真的通了,看見的這個藍天,就像秋天萬里無雲蔚藍色的晴空那樣,一點障礙都沒有。總而言之,無量顯現就是無量壽光,同阿彌陀佛的光和功能一樣。
在這種情形當中,境界來了,在這個時候,「制心一處之後」,心要專注於一。工夫到了這樣時,讓我們制心一處在什麼地方啊?我不是給你們講過嗎?在這個時候,或者制心在額頭上,或者是頭頂、眉,或者是胸口上。嘿嘿!老師一說,是啊!好像也記起來了。所以我們自己反省一下,這樣想修行會有成就的話,實無天理。在家出家不是要修答攜世行嗎?為什麼不深入經藏?天天早晚課都念這句話,這對得起自己嗎?太多無明,太多煩惱障礙,當然無法深入經藏。我也是人,你也是人,我有什麼特殊之處?我是敬其事,恭敬心,一輩子在做這一件事,專心進去,你們不是啊!
所以現在要注意哦!「於彼時」,在這個境界里頭,制心一處了,又要回轉來重新定在胸口這里,就是兩個乳房中間。你看塑的佛像,釋迦牟尼佛這里有個卍字,就對著胸口這里,或者定的眉間。平常不要隨便定眉間,或者頭頂,尤其高血壓的人,定在眉間容易出問題,因為你腦部氣脈沒有打通,所以危險。尤其是高血壓的人,氣脈沒有通不行哦,這里講的都是氣脈通了的,所以「制心一處之後」就可以得「妙止」,自然定了。
怎麼樣叫妙止呢?不是普通的定,是根本用不著定,也用不著用心,自然就在定中。清凈極了,而一邊能夠辦事,一切都是自然的,一點力量都不要加,所以叫做無功用行。不但能夠得妙止,這個時候,自己自然明心見性,「赤露」就是赤裸裸的乾乾凈凈,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個赤裸裸無牽掛的智慧之觀,自然成就了。也就是唯識學的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赤裸裸地妙觀察智呈現。無分別智,雖然無分別,但有智,一切知道得更透徹了。「自明赤露之觀」,其實這個有形和無形的智慧,有境界的光明和無形的智慧,二者是一體,是同時呈現出來的,這是空明定的這個道理。
所以大小乘、顯密,理通了,自然證到了某一步,一切都會融會貫通了,沒有沖突啦。你自己沒有去努力,沒有去研究,一天自己號稱忙死了,每分鍾都在浪費,虛耗米糧,其實沒有這么忙!我也是忙過的人,現在又何嘗不忙,更忙,但是,每天在差別智上,如果不補充,那就像今天犯了罪一樣。所以人要有願力,就是立志,人不立志有什麼用!你們大家修行,很多都犯一個毛病,都願意做一個瞎貓,在那裡等死老鼠撞過來,哪裡有這樣便宜的事呀!一分苦行,一分修持,一份收獲。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東方出版社)
******
Ⅱ 南懷瑾經典語錄精選
1、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最怕一輩子太享福,太順利,太平安了。沒有憂患意識,象吃了毒葯一樣,把自己毒死了。
2、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3、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幸福;壞,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類正面臨陸畝著一個新的危機。
4、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有這么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5、一個人是應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的精神。
6、良醫終不救無病之人;導師亦不引識路之者。佳餚美膳,豈可勸飽人之餐;異寶奇珍,未必動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
7、什麼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8、如果要問,世界啥時才能實現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說,人類也許永遠不會實現。假使人類真有這么個社會出來,就是宇宙毀滅的時候。
9、做學問要不怕寂寞、不怕凄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度,才可以談做學問。
10、我們中國文化的財產太大了,古文不懂,繁體字不懂等於丟了鑰匙,這個財庫的門打不開了。
11、我常常感到,國家亡掉了不可怕,還可以復活,要是國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遠不會翻身了。
12、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這就是學問。
13、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麼我站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裡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
14、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
15、我們都常聽說「得意忘形」,但是,據我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還要再加上一句早坦森話「失意忘形」。有人本來蠻好的,當他發財、得意的時候,事情都處理得很得當,見人也彬彬有禮;但是一旦失意之後,就連人也不願見,一副討厭相,自卑感,種種的煩惱都來了,人完全變了。
16、政治、軍事、外交都是沒有善惡是非的,只有利害關系。怎麼臨時處理,要懂得應變。但是要注意,雖然沒有善惡是非,都還是有因果的。
17、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閑,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會需要它;道家像葯店,它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葯,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將來怎麼辦,就要研究四書。
18、信斗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後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19、全世界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修養、學問修養,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連科學研究、教育、學術都在聽錢指揮,沒有精神支柱,一旦失業,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20、十九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現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
21、佛學像百貨店,裡面百貨雜陳,樣樣俱全,有錢有時間,就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
南懷瑾語錄名言大全
1 全世界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修養、學問修養,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連科學研究、教育、學術都在聽錢指揮,沒有精神支柱,一旦失業,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2 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
3 天堂固然好,但卻有人偏要死也不厭地獄。極樂世界固然使人羨慕,心嚮往之,但卻有人願意永遠沐浴在無邊苦海中,以苦為樂。與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馳。不如兩兩相忘,不執著於真假、善惡、美醜,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遙自在了。
4 有人不擇手段的創業,經常喜歡引用西方宗教革命家馬丁·路德的「不擇手段」這句話。但是你要注意,對馬丁·路德這句話,不要只說一半,他是說:「不擇手段,完成最高道德。」現在把這句話攔腰一刀,砍去一半,把「不擇手段」拿去用,而不是「完成最高道德」,這就很危險了。
5 我們經常看到「矯枉過正」四個字,「枉」是歪了,看見事物歪了,必須要矯正它;矯正得過分了,又是歪了。換句話說,不是向這邊歪,就是向那邊歪。總之「過正」就是歪。禮也是這樣,要中和,過分的調節也不好。一個青年一點不懂禮貌固然不對,但他一天到晚都講禮貌,太多禮了,人家就要誤會他拍馬屁,所以「知和而和」,對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調整它。
6 現在的尊師重道,只是一句口號而已,真正尊師重道的人是小學生,我想諸位都有這個經驗,我們的孩子如果在小學念書,回來就開口老師怎麼說的,閉口老師怎麼說的。
7 孔子在《易經》的《系傳》上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當孔子寫《易經·系傳》的時候,正是春秋時期動亂的時候。但是孔子認為「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一天所形成的。道家的莊子說:「颶風起於萍末」,颶風就是現在廣東話、福建話所講的台風,現在西方人用中國語音譯過去,也叫台風。我們看到台風的力量這么猛烈,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時候,只見到水面上的一葉浮萍,稍稍動一下,緊接著水面上一股氣流冒上來,慢慢大了,變成台風。道家這句話是說,個人也好,家庭也好,社會、國家、天下事都是一樣,如果小事不在乎,則大問題都出在小事上。
8 歷史上有許多人是見義不為,對許多事情,明明知道應該做,多半推說沒有辦法而不敢做。我們作人也是這樣,「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譬如抽香煙,明明知道這個嗜好的一切害處,是不應該抽,這是「看得破」,但口袋裡總是放一包香煙——「忍不過」。對於許多事,理論上認為都對,做起來就認為體力不行了,這就是「想得到,做不來。」對個人的前途這樣,對天下事也是這樣。
9 人如果能去掉了慳貪嫉妒,它的反面是什麼?只有幫助人,只有恭維人,只有培養人,都希望別人好,一切榮耀都歸於老兄你,那才是做到了不嫉妒。什麼叫學佛?這就是學佛啊!你以為磕頭拜佛,念經吃素,求佛保佑就是學佛?你還是求這四個字保佑你好一點,你把慳貪嫉妒這四個字真去掉了,你成佛的路走上一半還有餘。
10 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2 在世界上有兩個東西是沒有辦法實驗的,就是政治和軍事。這兩個東西,包羅萬象,變動不居。從歷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政治,專制、君主、民主、集體,究竟哪樣好?誰能下得了這個結論?尤其現代的中國,幾十年來,西方的什麼思想文化,都搬到中國這個舞台上來玩過,但是西方思想是西方文化來的,結果如何呢?所以為政的人要了解人生,要有經驗,要多去體會。
13 一個人先要學會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14 阿賴耶識那一念的種子之重要可想而知,『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人於一念之間,不要隨便輕易動貪嗔痴的念頭,否則隨便一動,阿賴耶識的種性便種下了惡根,將來結惡果,種下的善根將來就會結善果。
15 什麼叫政治?中國人講的政治,意思是「正己而後正人」,自己都不行,還能領導別人嗎?
16 我的幼年在私塾中度過,當時讀四書五經也非常反感,因為以前老師對學生的質疑,只說「將來你會懂」,這個「將來」不知要「將」到幾時。
17 過去的歷史,對於人才,有三個基本的原則,便是才、德、學。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於天性——但沒有才能。我們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這種人到大後方坐鎮,好得很;教他設法打開一個局面,沖出去,那他辦不到,他沒有這個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沒有開創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兩個字很難兼全的,但有一個東西可以補救,那就是學,用學問來培養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雖然天生有才有德,但還是須要學問來培養的。
18 子貢所講孔子的溫、良、恭、儉、讓,是講孔子的修養,是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之大成,他有了這樣高深的修養,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我國古代的「淑世主義」,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也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他的千秋大業。千秋大業就是學問思想,千秋事業在當時是很寂寞的,例如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等等,在當時並未受人重視,可是德及萬世,名震千古。孔子這種千秋事業是要集中國文化、思想、精神之大成,認清楚自己的任務,犧牲現實的榮華,才能夠做到。
19 中國幾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謀生,是教我們做一個人,職業技術則是另外學的。而且教育從胎教開始,家教最重要,然後才是跟先生老師學習。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力量、財富力量以外,還要有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20 世界上任何人,一輩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這三樣事?能逃出了這三樣的話,就跳出三界外了。
21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做了三件事後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騙騙人被人騙。
22 在世界上有兩個東西是沒有辦法實驗的,就是政治和軍事。這兩個東西,包羅萬象,變動不居。從歷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政治,專制、君主、民主、集體,究竟哪樣好?誰能下得了這個結論?尤其現代的中國,幾十年來,西方的什麼思想文化,都搬到中國這個舞台上來玩過,但是西方思想是西方文化來的,結果如何呢?所以為政的人要了解人生,要有經驗,要多去體會。
23 儒家的孔孟思想則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運動」的時候,葯店不打,百貨店也不打,偏要把糧食店打倒。打倒了糧食店,我們中國人不吃飯,只吃洋麵包,這是我們不習慣的,吃久了胃會出毛病。
24 十九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現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
25 良醫終不救無病之人;導師亦不引識路之者。佳餚美膳,豈可勸飽人之餐;異寶奇珍,未必動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
26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幸福;壞,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危機。
27 中國古人有兩句話綜合起來的一副對聯說:「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跡」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個人很窮,想買一罐奶粉給父母吃,但實在沒有錢,買不起,因此心裡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積蓄點錢再去買。只要有這個心,只要他這份情感是真的,我們就不能說他不孝。「原跡貧家無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實上有表現,那窮人家裡就沒得孝子了。
28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這就是學問。
29 增上慢是人本來只有慢心,因某種原因又把慢心的作用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譬如學問好、多聞的人,最容易產生增上慢。豈止學問,一切人在任何方面有些成就,更高更上的慢心必然隨之增加。像聰明人本來就自以為了不起,聰明人若再加上學識、經驗,如果走上壞路子,就是古人所說的:『學足以濟其奸』,不學還好,有了學問更助長其作惡。
30 有人只喜歡放生,放生是善根之一,可是我常勸人在都市中不要亂放生。例如你去菜場買些動物來放生,這不但不是放生,反而是殺生。有些賣動物的人曉得有人愛放生,他就拚命去抓來賣。甚至於你今天放生的,明天就又被抓回來,所以真放生是很難的,有時救了個小動物不見得是做善事,做善事是要智慧的。像有的人沒錢還好,你一幫助他,他反而有本錢去作惡,所以說,沒有智慧所做的善事,反而會變成壞事。
31 沒有出世的修養,便不能產生入世的功業。
32 我們經常看到「矯枉過正」四個字,「枉」是歪了,看見事物歪了,必須要矯正它;矯正得過分了,又是歪了。換句話說,不是向這邊歪,就是向那邊歪。總之「過正」就是歪。禮也是這樣,要中和,過分的調節也不好。一個青年一點不懂禮貌固然不對,但他一天到晚都講禮貌,太多禮了,人家就要誤會他拍馬屁,所以「知和而和」,對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調整它。
33 你要注意每個經濟學家是哪國人,他的立場就站在哪個國家。現在美國提倡新自由主義,我看這是侵略性的經濟。那些著作都是強盜思想。我經常講,你不要看入了世貿,入了後,美國來收購了,美國來參股了,美國來合並了,那是好事嗎?你們有沒想過啊?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場了
33 你要注意每個經濟學家是哪國人,他的立場就站在哪個國家。現在美國提倡新自由主義,我看這是侵略性的經濟。那些著作都是強盜思想。我經常講,你不要看入了世貿,入了後,美國來收購了,美國來參股了,美國來合並了,那是好事嗎?你們有沒想過啊?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場了
34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禮貌的當中要恭敬。所謂恭,就是內心對事情的莊重認真,並不是看見人敬禮就是恭;雖然不敬禮,當朋友有困難的時候,那種無限關心的神態,不說出來就知道。所以人恭敬不恭敬,表面態度雖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事。因此恭敬就是禮。人與人為什麼要恭敬?「遠恥辱也」,免得招來無謂的恥辱。
35 我平生不欺人,但亦不寧為玉碎,不做瓦全了。但也情不自禁,珠覺難堪。
36 天下一切眾生沒有不自私的,所有永遠成不了菩薩,也成不了佛。只求利益一切眾生,不求利已,才是真正的菩薩,做到『饒益一切有情戒』才能成佛。
37 中國古人有兩句話綜合起來的一副對聯說:「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跡」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個人很窮,想買一罐奶粉給父母吃,但實在沒有錢,買不起,因此心裡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積蓄點錢再去買。只要有這個心,只要他這份情感是真的,我們就不能說他不孝。「原跡貧家無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實上有表現,那窮人家裡就沒得孝子了。
38 我們中國文化的財產太大了,古文不懂,繁體字不懂等於丟了鑰匙,這個財庫的門打不開了。
39 一個人是應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的精神。
40 窮歸窮,絕不愁,如果又窮又愁,這就劃不來,變成窮愁潦倒就冤得很。
41 如果要消費刺激生產,頂好天天打仗。所以你看,美國到處挑動打仗,這是最大的消費刺激生產了。現在,美國又提倡走所謂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你們去研究下這個新自由主義,完全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拿經濟武器統治全世界,用錢來控制全世界的人,變成經濟軍閥。這是什麼文化?我們要深思!
42 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地生下來,無可奈何地活著,最後是不知所以然地死掉。
43 據心理學的研究,人對於自己的過錯,很容易發現。每個人自己做錯了事,說錯了話,自己曉得不曉得呢?絕對曉得,但是人類有個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養的人,對這個毛病改不過來。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錯了,第二秒鍾就找出很多理由來,支持自己的錯誤完全是對的,越想自己越沒有錯,尤其是事業稍有成就的人,這個毛病一犯,是毫無辦法的。所以過錯一經發現後,就要勇於改過,才是真學問、真道德。
Ⅲ 南懷瑾老師:工作緊張隨時會使人生病、衰老,學會用這個方法靜心放鬆
南懷瑾老師:工作緊張隨時會使人生病、衰老梁緩空,學會用這個方法靜心放鬆
養氣對身體健康是絕對有利的。那麼大家一定問我:怎麼養氣呢?其實很簡單,用不著學那些稀奇古怪的氣功,只要保持內心平靜,不拘在什麼地方,不論是在辦公室,或者是在馬路上,走路走疲勞了,停下來,做兩下養氣工夫,精神就來了。
怎麼做這養氣工夫呢?不要用鼻子吸氣做氣功,馬路上灰塵大,空氣臟,所以我們在都市千萬不要用鼻子呼吸做氣功,只要心境寧靜,不必用耳朵去聽,只要感覺到呼吸的往來就好了。
我們本來就有呼吸,不必再用意去練習,或者對呼吸加以控制管理,只要感覺到我們原有的呼吸狀況就好。如果感覺到什麼地方不順有阻礙的話,只要思想繼續寧靜下來,靜上一段時間,自然就調和順暢了。這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再特地做什麼工夫。
《孟子與公孫丑》
-------------
你們有工作的人,一天在外面隨時緊張,那個緊張的情緒,就是思維最深的這一念。隨時緊張使身體內部細胞的呼吸都會停止,會形成病。我舉一個例子給你聽,這個例子很有趣,很實在。一個跟我學的年輕人,有先生,她也做工夫。她不想生孩子,先生怕她出家,想辦法使她懷孕了,她很不願意。懷孕後,她還在做工夫。到生產的時候,她不高興,就做起工夫來,把念頭專一了。念頭專一呼吸就停止了,結果胎兒不動了,生不下來。醫生覺得很奇怪,胎兒活的,怎麼不動了。她自己知道了,笑一笑,把哪則念頭放開了,胎兒就生了下來。所以你們工作那麼緊張,隨時會使人生病、衰老,會破壞生命。一般人隨時緊張,也常常呼吸停止,這是走到破壞生命這一面去了。
要想修道,就把念頭空靈了,很自然地聽呼吸,隨時知道自己在呼吸。而且不加助力,不緊張,然後呼吸慢慢停止,與念頭配合了,這個叫修道,叫做工夫了。
如果是這樣做工夫修道,當然要專一來修。所謂專一,就是一切萬緣放下,像出家人一樣,專門在修。不過在家人很難做到;但是也必須有一個階段專修,再來入世做事。如果像你們普通在社會上做事,又想搞這個,必須經常要找短時間,一天、兩天、三天,或者七天,隨時在實驗,慢慢短期的實驗累積起來,這是初步的。平時各種慾念也要減少,否則很難思想空靈。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
--------------
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給你拉回來了。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我們這個鼻子橡瞎的呼吸往來,你平時也沒有特別注意,現在坐起來什麼都不管,能夠聽得見呼吸更好,聽不見你也會感覺得到,感覺一進一出。
你感覺第一下,感覺第二下,思想跑開了,你就曉得兩個分開了,趕快把它拉回來,所以道家又叫這個男女結合,陰陽雙修,等於女人跟男人配合連在一起。道家說陰陽配合中間有一個媒婆叫「黃婆」,就是「意」,你那個意識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來有來往嘛。一上座什麼都不管,意識只注意這個呼吸,思想就與它結合在一起,不亂跑了,方法很簡單的。
我不好意思每個人考問,你真懂了氣嗎?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嗎?不要說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輩子,自己呼吸還認不得耶!翻開《達摩禪經》,上面祖師的批註「安般者二種:一見二觸,鈍根不見。」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當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聽了白聽,一輩子也不曉得自己的呼吸,連影子都沒有。愚痴是佛學名稱,就是笨蛋的笨蛋,我們一般人都是笨蛋的笨蛋,不容易懂的。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
普通靜坐在那裡,簡單明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過來聽自己的呼吸。你那麼坐著,聽自己的呼吸,這個呼吸是生命本來自有的哦!可是大家活了一輩子自己呼吸不知道。我常常說,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呼吸?只有你失眠的時候,在枕頭上想睡睡不著時才聽到自己的呼吸,對不對?(眾答:對)
諸位的經驗,現在你聽不見呼吸聲,就是你的思想跟呼吸分開了。呼吸是生命活著最基本的作用,呼吸和身體感覺屬於陰的;思想是生命活著的精神,屬於陽的。你靜下來,眼睛定好,自然的聽自己的呼吸。這個聽字注意,不是耳朵聽,而是感覺。不說像今天下午打雷這個情況,乃至在千軍萬馬里,都可以聽到自己呼吸,那麼這個人靜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覺不到自己呼吸的。
當呼吸慢慢靜下來,中間有沒有思想?一定有思想。這時你就體會到生命一個是呼吸,一個是思想,一個是知道呼吸、知道思想的「知」。你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子的話,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三個初步動相,一個是唯心的,一個是唯物的,一個是心物一元發生的作用。
當你靜下來後,聽自己的呼吸,思想還在轉動,不要怕,因為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呼吸在動,但後面那個能知道的沒有動過,你把握那個能知道的就靜下來了。
可是靜下來你就發現身體有問題,唉唷!我腰這里不舒服。唉唷!腿痛,頭脹。剛才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這個原則,你已經檢查了自己的身體。假使絕對健康的人,眼睛一張開,整個身體是輕爽的,思想是清明的,而且記憶力越來越強;智慧的分析,不是用腦筋,而是那個知覺的觀感增強,很多書原來讀不懂的,一看都懂了,不必去想。想是第六意識分別來的,那是普通的聰明,而智慧的話,原來不懂科學的,看一下就懂了,那是智慧。現在翻譯西方哲學的名詞叫直觀、直覺,那隻是智慧的表層,深層還有東西。
《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
人有天然的呼吸。你一上座以後,萬事不管。呼吸粗、細、長、短都不要去管它,靜靜地聽著自己的呼吸。(聽,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聽其自然的聽。)不要去領導它,也不要拒絕它。慢慢地聽。你聽聽看,呼吸蠻好玩的,開始短促,慢慢深長。
你不要認為自己的功夫很好,不必搞這個玩意兒,錯嘍!要想少病少惱,即使是登地菩薩也還要修。因此,不要有增上慢心,一定要修。聽呼吸要不增不減,讓它自然。不過,在這中間有個毛病,叫你們聽呼吸,調呼吸。結果變成去管理感覺了。怎麼說呢?
上座調呼吸,開始一兩下還聽著呼吸,但是,聽幾下以後,便去管身上的感覺了,念頭被生理上的感覺牽去了。這話很難體會,非在此間打過滾來的,不容易知道。你們等一下體會看看。呼吸一往一來是虛的,生理反應的感覺跟呼吸比起來,比較實在,比較堅固。而生理的感受就是我們業力的根本,很容易去抓住它。所以,只要聽自己呼吸往來,不要管身體上的感受,不要去控制呼吸。
《習禪錄影》
-------------
你們坐在這里一邊聽,一邊知道自己呼吸進出,能夠做到嗎?老實講,做不到,絕對做不到。假定有一位坐在這里,一邊聽話,一邊還寫字,自己的呼吸在鼻子和全身,進進出出完全知道,這個人差不多可以談修行了,這叫「知息入」。
我這樣一講,你們自己測驗一下嘛!一邊聽一邊做事,心念跟呼吸配合,在鼻孔這里開始。等於說眼觀鼻,鼻觀心;這個觀不是眼睛去看的觀,是心來觀。如果是這樣修行,很快有進步的。
「知息入,知息出」,你們現在聽到呼吸沒有?聽到沒有?聽不見,你們哪裡聽得見!只靠一點感覺嘛!就是說,隨時要跟這個感覺的出入息配合為一,這樣才叫做修行,修止觀。如果打起坐來,再勉強找個呼吸來配合,那算個什麼修行,算老幾啊!就像我現在跟你講話,我知道自己呼吸的「進、出」,你要學我一樣,腳還在跳手還在動,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氣息進進出出,沒有一點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也不能不注意。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摘錄於《 南懷瑾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公眾平台
Ⅳ 國學大師南懷瑾是怎麼養生的
受訪專家:
李洪娟,北京中醫葯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朱慶軍,安徽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
一輩子沒有一張文憑,沒有一個好的學位,但他卻精研國學,對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歌賦、醫學養生等諸多學問。而且融會貫通自成一派,他就是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其一生著書無數,書中不乏一些調病養生的驗方。
失眠:身體蜷起來睡
我們常常講,人老有幾個相反的現象:哭起來沒有眼淚,笑起來眼淚就出來了;現在的事情告訴他馬上就忘記了,小時候的事情都會記得;坐著就睡覺,躺下去睡不著。人老了很多古怪的事情,都是相反的。醫學的道理,心腎不交就是水火不交了。
道家有個辦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時,把身體蜷起來睡,變成嬰兒狀態,兩個腳縮攏來,兩手也抱起來,容易睡著,這是勉強使心腎的氣交。交就是連起來接上電了,這樣可以睡著。
——據《我說參同契第五十四講》
點評:「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中國養生理念自古就非常講究人的姿勢對健康的影響。
北京中醫葯大學基礎醫租好學院的李洪娟教授介紹,人朝右側蜷睡是最佳的睡眠姿勢,有助於減少失眠和改善睡眠質量。
而趴著睡會造成頸椎損傷,上年紀的老人仰著睡,頭部鬆弛的肌肉壓迫氣道,引起「呼吸暫停綜合征」,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心腎兩臟在生理上的協同關系,中醫稱之為「心腎相交」。「若腎水不能上滋以養心,心火不得下交而溫腎,會導致『心火獨亢』而引發失眠。」安徽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朱慶軍說,將身體蜷起來後,心腎距離減少促進氣交,也像嬰兒睡在母親的子宮里,是很有安全感的睡眠姿勢。
此外,睡覺前要安靜心神,不宜做劇烈或傷腦的活動。聽音樂、讀書、泡腳都有助於盡快入眠。
氣憤:只念一個「空」字
我當年學道時,有個年輕的和尚朋友,教我一個外道法子——頑空修法。一邊念佛號,一邊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這個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壓的人,以及神經快要爆炸的人。我們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壓反而弄高了,因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這個法子對治。另外有個方法,對於高血壓、老年人或失眠的人也有好處。上座,心裡頭什麼都不想,只念一個「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經都放鬆了,腦子也放鬆了,有人就用這個法子治好了緊張的毛病。
——據《如何修正佛法》二十七講
點評:南懷瑾的想「空」字的方法和現代醫學中的「移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即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不良情緒。除了想「空」字,還可通過畫畫、練毛筆字、聽音樂等讓腦子和神放鬆下來。「在中醫理論中,五臟分管不同情志,其中肝主怒,愛激動發火的人氣血向上涌,易傷肝氣也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而肝鬱氣滯又會激發人的壞脾氣,之間互為因果。」朱醫生介紹,口服逍遙丸、玫瑰花泡水送服六味地黃丸等疏肝解郁效果不錯。
肺病:用鼻孔的肌肉聞氣
有個氣功法,曾治癒了不少的肺病患者。將右手握拳,大拇指豎起,放在背後兩肩胛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點。左手握拳平置肚臍上。這時開始用鼻孔的肌肉聞氣,聞之有聲,就好像聞到一樣好吃的菜,要多聞一下似的。這樣聞氣,一連六次,再口吐「呸」音,將氣呼出。如此繼續作下去,一連三十六次(六聞一呸為一次),即渾身通暢,甚至汗出。原來呼吸不暢通的人,經過三十六次的呼吸練習,即得鼻孔暢通無礙。若不能站立躺在床上試作也是一樣的。
——據《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點評:用鼻孔的肌肉聞氣是遵循動作配合呼吸的「導引吐納」法。左手握拳平置肚臍任脈,右手放在背後正中的督脈,通過刺激人體中最重要的兩條經脈導引氣血運行,再配合吐納,可有效治療支氣管哮喘、慢阻肺和呼吸系統疾病,朱醫生說。臨床上李教授也常訓練患者進行深呼吸。將一口氣呼吸到丹田,再慢慢排出,有利於將肺泡里的濁氣排出。但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癌和肺結核擾型蘆患者要以靜養為主,不宜做太劇烈的肺部運動。
腸胃病:桂圓花椒敷肚臍
大約二十幾年前,日本人發明的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治腸胃病。這是日本人把中國道家的老方法拿出來賣錢,這個在道家叫灸臍法。其實用不著那個,我教你們,年紀大的都可以用,比較保險。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乾的叫桂圓),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緩帶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里就行了。
——據《我說參同契第五十四講》
點評:用桂圓、花椒和艾絨敷肚臍是南懷瑾從道家經典中採集的養生小方法。「這三種既是易買到的葯也是常用的食物,葯性偏溫。可以將它們分別搗碎研磨成粉後,包在一起貼在肚臍上,使葯性直接發揮作用於肚臍,治療腸胃病及溫陽益氣效果快,還不會產生副作用。」
李教授在治療時一般會增加一個步驟,即將三種葯包在肚臍上後,隔臍用燈照射或點灸加熱半小時,療效會更好。「很多人犯了腸胃病,源於肚臍周圍溫度低,脾虛和消化能力差。而加熱能夠提高腹部溫度,增強胃腸道酶的活性,進而改善脾胃吸收的能力。」(作者:健康時報實習記者 王小磊)
凡標注來源為「健康時報」或「健康時報網」的稿件均屬健康時報社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來源為「健康時報網」並附上原文鏈接。如需內容合作,請聯系010-65369672。
Ⅳ 《先生南懷瑾》— 生於憂患 死於憂患的凡人
凡人亦聖人 聖人亦凡人
南懷瑾生於戰亂,生平不乏傳奇,臨終前,他提筆寫下的最後兩個字卻是:平凡。大師南懷瑾言:我這一生,一無所長,一無是處
他這不是低調和假謙虛,而是在傳統文化和正歲虛州法實相之前,人確實渺小得如海中泡沫,不值一提。
也正是南師放下「自我」,維持如此「空性」狀態,他才離實相和正法如此之近,又與普通大眾如此親近。
近日來學國學的功課是看《先生南懷瑾》,雖然前兩次都是淚滿襟地看完紀錄片,但這次帶著疑問第三次觀看,讓我陷入更深的思索和感悟。
1. 恩生於難 覺醒之鍾敲響: 無論佛陀、耶穌、老子、孔子皆生於「難」時,是時代的召喚與感召,讓聖賢之人以凡人之軀,在自己獲得實證並獲得大智慧後,救助教育「迷失」的人們找回內在真正的自性。
老師解析 : 表面上看戰爭打亂了南師生命的節奏,其實給了南師更好的生命轉機,將不順的心態,化煩惱為菩提
南師一生坎坷曲折,乎蔽尤其是經歷了二戰日軍侵華時期,他參軍多年回來後僅寥寥幾句,譽猛其餘一概不提。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尤其看到民族同胞們的熱血拋灑,他認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和信念都沒輸,但輸在了武器不如日軍,可想而知對生命的慘烈無奈救治無果的悲涼喚醒追南師追尋生命救贖的更高境界,所以他所經歷的難(尤其是戰爭讓他看到刻骨銘心的眾人之難)引導他轉向內在的探索之路,也感召來他真正的恩師袁煥仙。
我的感悟: 比起聖賢們的坎坷與災難、戰爭時期的悲慘與艱難,我們個體那點「痛苦」實在是輕如鴻毛,我們生活在國強民富的和平年代當珍惜大好時光,更當奮發圖強,勇挑重擔,肩負歷史使命,開啟智慧,傳承文化,為後人造福田。避免落後挨打的歷史重演,更不能讓民族乃至人類的文化斷層啊!武器不如人,實乃智慧不及人,敲響了國人的警鍾,讓更多有識之士呼喚人們去覺醒。
2. 傳奇經歷 因緣際會之時 : 南懷瑾一生老師眾多,但他在關鍵時期遇到了真正的恩師用高明的教化方式來開啟他的無師智、根本智。
遇到恩師之時,恰逢南師求仙問道、求知若渴但又心高氣傲之際。袁煥仙用向南師學太極拳之由交往,最後南師成為其弟子,並協助老師辦了維摩精舍,師徒同吃同住朝夕相處,對話精妙絕倫,收錄整理為文字《維摩精舍叢書》。
【遇到袁煥仙之前背景】只因在此之前,早在20歲前,南師已拜師80餘人。一日,他上山尋訪道中高人,又欲拜師,卻被對方及時制止:「不要拜我,我知你已另有名師。但看在你誠心請教的份上,我可以傳你兩點:第一,任何事,輕松對待,將精神收進來,比放出去要管用許多;第二,心臟只有拳頭大,把痛苦、煩惱和悲傷丟出去,才能健康長壽。若能做到這兩點,你這一生必然前途無量、後福無窮。」
南懷瑾與袁煥仙
1942年,袁煥仙在四川灌縣(今成都都江堰)靈岩寺主持「靈岩禪七法會」,會聚圈內群賢如錢穆、馮友蘭、朱自清、蒙文通、牟宗三、唐君毅等到山講學論道,形成現代中國文化史上群賢論道、傳授儒佛道三家之學的奇觀。
也正是在此「禪七法會」期間,袁煥仙遇到了南懷瑾。據相關資料,國學大師南懷瑾曾到靈岩寺遊玩,正好遇到袁煥仙出關。兩人見面後,袁煥仙說:「我聽說你武功很高,會太極拳,我向你拜師啊。」南懷瑾謙虛一番後,也就認真教袁打太極拳。但袁煥仙的太極拳沒有學成功,南懷瑾反而拜倒在這位大禪師的門下。
我的感悟: 一切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南師與袁煥仙在靈岩寺的相遇是機緣成熟時。也是南師作為正報,其內心的願力感召來這樣的恩師(依報),反之亦然正報的恩師等到了傳承的依報弟子南師。而所有這一切又早在多少年、多少世之時皆由阿賴耶識種子(善業)註定其果報在那個年代,而且並未結束,正在繼續因果循環ing……
3. 出家閱經 通禪開慧只為 返俗許願延河山
靈岩寺盛會後,南懷瑾正式辭去軍校教官職務,到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三年, 法名通禪 ,「大坪五通」之一,僧衣加身,參修禪學,遍讀大坪寺所藏的大藏經三藏12部及其他梵文佛典。之後,又到成都五通橋多寶寺閉關潛修,寺內僧人時常會看到南懷瑾在松林中舞劍練拳。在研習藏傳佛教時,貢噶活佛在成都大慈寺為南懷瑾傳授了顯密大小戒律,並為他書寫藏文傳法傳戒的證書。南懷瑾終修得大成。
能讓他有如此魄力、毅力、行動力去出家閉關多年閱《大藏經》,並發大願心,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並致力於傳播。
出家前,他當著僧眾立下志願,希望將來出關,能夠弘揚三教百家。1946年,還俗的時候還寫了首詩,叫「 不二門中有發僧,聰明絕頂是無能。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閉關結束時發願
1. 向菩薩請求,我在這里閉三年關,也向山神、諸佛、龍天護法打個交道,如果 我所得的、所證的這個佛法是真的,請給我一個證明! 如果是假的,就不給我證明,明天我就下山,佛法無靈。
2. 我閉關出來,有一個願望, 不管我出家、在家,弘揚正法 !
3. 同時, 一手扶持儒家,一手扶持道家,弘揚人類文化,就是這個願望。我生生世世都是這個願望,如果做不到,下地獄,能不能給我一個證明 ?
我的感悟:
名號通禪,可見其當時志願乃通曉禪機,通達正法實相,明心見性,開啟大智慧;而閉關三年閱經後的三個證明以及發願,是南師已將「自我」徹底放下,為正道、正法之載體,去完成非出家人之畢生使命,這也是符合時代人類發展的特點,只為讓更多大眾能接觸到儒釋道文化和轉變觀念,放下分別心和見取見、戒禁取見,回歸內在那顆真心。
事實上只要「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當時的光和巨響都是在回應人心、回應願力,回應這個世界、甚至通達宇宙三千大千世界。
我這話一講,大家聽到空中一聲「嗤──!」那些老和尚,睜著眼睛都嚇住了,噢!趕快合掌。那個照明是有聲音的哦!在峨嵋山的高山上,也沒有日本的飛機來,空中忽然亮起來了,「嗤──!」四個字--聲如裂帛,好像一塊大布撕開一樣,「嗤──!」 一片光明 ,整個罩住了。很久喔!二十幾分鍾不動,整個峨嵋山亮了。我說,你們看,佛法是真的吧!嚄!這些老和尚跪下來,不只對著光,還轉過來向我拜,「菩薩!肉身菩薩來了!」我也趕快起來,向諸位老前輩致意。為什麼通永師父,你們都見過的,看到我,「哎!老師是菩薩呀!」
這一下,我看到了,我就合個掌,謝了!證明有這個事,就在這里閉關了,我說我的願望如此,但是,我當時講了一句話,「你們注意喔!在座的自己人,如果明天泄漏一句話,說真有這個事,當場就死,不準泄漏!」所以通永法師到現在都不敢講,看到我一直恭敬,為么這么恭敬?一方面我帶領他打坐修行,一方面他感謝我,他都一百歲了,還不敢說。
為什麼?你們注意看啊!《五燈會元》、《指月錄》,你們翻開看看,有個嵩岳元珪禪師,東岩寺的山神來皈依他為師,現過這樣的神通,元珪禪師當場吩咐。你們可以翻開書去看,因為我愛看這些而跟你們講,《五燈會元》、《指月錄》看得太熟了嘛!元珪禪師吩咐弟子,不準說喔!那個東岩廟山神最後要求給他顯神通,元珪禪師說不要啊!但是他皈依了師父,一定要表示一下神力、神通,鬼神真有的。師父給他逼得沒有辦法,說道:「我這邊山上一棵樹都沒有,而對面山上有那麼多大樹,你有神通,就給我移過來,就是這一點。」山神說:「好!你們夜裡不要怕!」一夜風雷,早晨起來,對面山上一棵樹一根草都沒了,全都移到這邊來了。元珪禪師就吩咐弟子們,出去不準說,任何人泄漏了,他講了四個字我很深刻,「人將妖我!」讀古文要看懂,就是說,別人會說我是妖怪了,有神通,「人將妖我!」所以書要讀懂。
對這一點我印象很深,所以當時我看到這個,說:「你們不要說!下山以後,如果說了會死人。」這樣我就可以閉關,就震住了。但是我三年還沒圓滿,差幾個月,山下來人警告我,侍從室的蔣XX來,說:「趕快下去,轉移一個地方,這些和尚靠不住啊!會妒嫉你,我們兵都在下面,也不能派兵在你關房外面,人是很討厭的。」所以我就轉下來,再到五通橋閉關,而准提法就是在五通橋得的,有這個道理。這些我都沒有跟你們講。
我講這個故事干什麼?你們不知道,我這個人不搞這一套的。我現在九十幾了,我怕我的三個願力不能完成,現在還沒有半個接手的人。我怕我落在袁先生講的話,所謂「空落在先師之讖」,我的老師袁先生也走了,「先師之讖」,讖語!他當時怎麼講?「懷瑾啊!告訴你,我可以走了,因為我有了你,夠了!我看你將來一輩子,像你自己一樣的,半個都找不到,你慘了!」當時好像普通的話,現在我真有點害怕,這個交代不下去。
離開大陸,去台灣
還俗以後,南師大概47、48年去過台灣,當時回來以後,想請太公跟家人一起到台灣去,安頓下來,主要是在戰亂的時候可能想要更加安穩。太公他可能不想拖累爺爺,就拒絕了。1949年爺爺隻身去了台灣。
1955年初版《禪海蠡測》封面封底
那時的台灣,文化生態一片狼藉,當時有日本的禪宗和尚宗演、居士鈴木大拙,去美國弘揚禪宗,聲望很高,還批評中國學者不懂禪,就有人勸爺爺執筆中國哲學史的禪宗部分。
當時爺爺在台灣娶了另外一位奶奶,家中等米下鍋,他一腳推搖籃,一手抱孩子,另一隻手寫書,每天寫六七千字,三個月下來,寫了幾十萬字,出版了《禪海蠡測》。
他自己曾說過,他並非學者,只是讀了各式各樣的書,又學了不少雜家的學術,因而希望把自己的所知所學用在社會上。
【背景資料】
袁煥仙
袁煥仙(1887-1966)居士,是民國時代四川的宗門大德,他在成都都設立「維摩精舍」,聚眾講學修禪,度化一方,四眾共仰。他門下弟子眾多,各有成就。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府遷台灣後,首在台灣講《楞嚴經》,聚眾講學弘法,創立老古文化公司,出版佛教典籍的南懷瑾居士,就是袁煥仙老居士座下的上首弟子。
中文名
袁煥仙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7
逝世日期
1966
人物關系
南懷瑾
學生
人物生平
袁煥仙居士,一號世傑,四川省鹽亭縣人,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出生。少小聰穎雋逸,善於談論,幼讀儒書,兼習制藝,十三歲應童子試,名列前茅。民國初年(1912年),畢業於四川法政學堂,歷任越雋縣(今越西縣)知事、二十軍監督及軍法處長等職。[1]
民國十五年(1926年)四十歲時,感軍閥割據,世局混亂,慨然棄官,潛心釋典。曾師事吳興吳夢齡先生諮決心要。尤好宗門,十餘年間,行腳參訪,曾參叩蘇州道堅和尚,教以切實苦參一個話頭。他閱宋慈明楚圓禪師公案,因發疑情,遍問叢林老宿,不能得解,憤然掩關於成都什方堂,參「德山晚參不答話」話頭。逾月,形容枯槁,而精進不已,一日於坐中聞啟扉聲,忽然打破疑團,自此機辯無滯。時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
袁煥仙居士口授
潛心釋典
修建廟舍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他與同道潼南傅真吾、大竹蕭靜軒、巴縣朱叔痴、榮縣但懋辛、山西賈題韜等,在成都提督東街三義廟建成「維摩精舍」,公推袁煥仙居士駐舍主法,由傅真吾主管財務,賈題韜主管「學部」,負賣研究。川中雅好禪學的居士,紛紛會集於精舍,依煥仙學禪,官員仕紳,多有請問。執門弟子禮者,除南懷瑾、楊光代、徐劍秋、伍所南、田肇圃、范天篤、王乃鶴、楊介眉、呂寒潭、黃人俊、饒盛華、鄧岳高、許建業、冷笑岑、曾鶴君等居士外,還有峨嵋山大坪寺釋通寬、釋通永、龍門洞釋演觀、廣東南華寺釋曼達等。
護國息災法會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禪門尊宿虛雲老和尚蒞臨重慶,主持護國息災法會。成都諸禪侶聞風嚮往,共推昌圓法師及袁煥仙居士為代表,往重慶禮請虛雲老和尚到成都弘法,昌圓法師因病未能成行,袁煥仙居士攜徒南懷瑾赴渝。臨行前一日,同門友好會集送行,而對懷瑾曰:此行到陪都,必有一番議論,希望你能記錄下來,回來的時告訴我們,南懷瑾曰諾。由重慶返回,懷瑾詳記經過,以信函向同們友好報告,信中稱:
信函
某某足下:懷瑾侍煥師車行兩日,乃抵陪都,與虛老過從五日,前後數談,益知作家相見,備極平常。不但未逞機鋒,更無所謂棒喝也,使非兵連禍結,絲忽朕兆都難尋討。諺曰:大智不肆口,大拳不弄手,不其然乎。縱有一二綴四連三,然亦擊石火閃電光者矣,知注特及。明日煥師偕吳先生適鈞、孔先生陣雲、南渡謁虛老於獅子山之慈雲寺,蓋救國息災法會,亦設壇於此也。吳孔為煥師介紹弘傘、顯明二師,二師者,密邇虛老者也。且以刺和諸方請牘托代進,二師諾之,手去久之,虛老命侍者廷煥師往及室,煥師伏地胡拜,虛老扶之起而看坐曰,老居士甚可不必也,煥師坐通來意,然未一言及佛法禪道。虛老曰:老居士來意余己知之,老居士不為自己而來,是為眾生而來。煥師笑而搖首曰:不是不是,旋辭去,虛老門送,懷瑾退,此第一則會語也。越日,戴先生季陶,與煥師晤於法會之客室,煥師曰:蓉中諸君子,渴望虛老一臨彼問,仁者能一勸駕否乎?戴曰:虛老高年,刻又奇冷,且五十日法會,波波疲憊已甚,鄙意聽之如何?煥師曰善,然虛老賓省之念固未斬也。滇主席龍雲以代表來迎,赴蓉之議乃寢,蓋到蓉必及滇,於事於時都不可也。於是煥師乃邀弘傘法師持語虛老曰:五十日法會,和尚未拔一人,成都佛子甚為精進,倘到彼,雖曰不得巨鰲,然小魚尾尾必多吞餌者。傘師持似,虛老笑曰:虛雲老矣,釣且無,雖小尚不奈何,況巨邪。傘師復聞,煥師曰:苦、苦,倘有釣,成都拋綸者固多,不必和尚也。此第二則背語。
領悟
法會畢,虛老邀煥師夜談,懷瑾侍:且曰法會已終,彼此無事,可以沖沖殼子,甚不必拘拘律儀也。煥師曰善,雖然,和尚西來,君雖明惜相非良輔矣,五十日法會波波,未免水裡畫紋,空中書字。虛老曰:何謂也。煥師曰:良辰難值,良機易失。虛老大笑,復曰:老居士與顯明法師過從否邪?煥師曰:不但過從,而且甚密。虛老曰:有說乎?煥師曰:有。虛老曰:何說?煥師曰:教渠踏踏實實與和尚作侍者,三年必摸著向上機關。渠曰,摸不著時如何?余曰:瞎瞎,你來成都覓一個啄棒打發你。虛老大笑且曰:成都學佛朋友如何用功?煥師曰:有三種朋友落在難處,不可救葯,所以望老師刀斧也。虛老曰:雲何曰三。煥師曰:一雲悟後起修報化;一雲一悟便休,更有何事;一雲修即不修、不修即修。虛老曰:嘻!天下老烏一般黑。又曰:以此道興替論,貴省之盛甲全國,而猶雲雲,況余乎?此當機所以不許徇情,而貴眼正者也。煥師曰:唯、唯。虛老曰:比來一般魔子,酷嗜神通,並以之而課道行高下,成都朋友有如是等過患否乎?煥師曰:有、有,還是天下老烏一般黑。語已,指懷瑾而謂虛老曰:此生在靈岩七會中亦小小有個入處,曾一度發通,隔重垣見一切物,舉似余。餘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虛老曰:好、好,幸老居士眼明手快,一時打卻,不然險矣危哉。所以者何,大法未明多取證,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素絲岐路,達者惑焉,故仰山曰,神通乃聖末邊事,但得本愁末也。彼時縱談,聲震瓦屋,極盡其趣。煥師驟起禮拜,虛老手扶曰:居士作么?煥曰:丁行之日,昌圓法師托煥仙問和尚一語雲,如何是定相?彼時煥仙即欲答言,己問和尚了也,旋以禍不入慎家之門,膠口至今,乞師一語畢來命。虛老曰:本來非動,求定奚為?永嘉雲:二十空門原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若起心求定,是為魔境,定境既魔相,安有是?若有是處,皆功勛邊事也。請語昌師,決不相誑。煥師笑曰:誑也、誑也,起退。虛老挽曰:住住,年惟今日沖殼子心甚開闊也。夜雖深,餘力尚能支。又數十分鍾退,此第三度會語也。
袁煥仙字
無難亦無易
滇代表戒老和尚,虛老同參也,共王九齡君謂煥師曰:虛老能到蓉滇,即不難速駕,然此老極徇情,且重先生,若辱跪求,必如願,如何?煥師知不可,然以為法為友,慨然偕懷瑾長跪俯請,虛老手之今起曰:老居士起、起,煥師仍伏地,虛老曰:老居士願虛雲多活幾年,即請起,明歲之冬的來成都,不然,與老居士道謝辭行矣。煥師悚然而起,挽以住世。虛老頜之,於是親書一偈,井南華小志一冊,自像一紙,贈煥師偈曰:大道無難亦無易,由來難易不相干,等閑坐斷千差路,魔佛難將正眼觀。復贈吳夢老偈一像一,覆蓉中諸賢信多函,托煥師轉,明日回曹溪之南華。懷瑾侍煥師趨潼南之玉溪。
樂清南懷瑾敬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六月去吉日
思想突出
以上一段文字,是袁煥仙居士會晤虛雲老和尚的經過,而由隨侍的南懷瑾居士記錄下來,這是原始的第一手資料,十分珍貴。至於成都維摩精舍的主要活動,是以集體參禪為主要功課。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夏,假灌縣靈嚴寺舉辦禪七,由煥仙主持。在參加的人中,南懷瑾、楊光代、及釋通寬等,均有所悟入。
袁煥仙老居士平時講解酬答之語,由門人輯錄為《維摩精舍叢書》,成都茹古書局刻印,叢書包括有《榴窗隨判》、《黃葉閑談》。《靈岩語屑》、《中庸勝唱》、《酬語》、《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三講》等六種。煥仙老居士思想突出的特點,是融會儒釋解儒。他有「孔釋」偈,表明其對佛、儒之立場:
曰釋曰孔,其義皆心,尊孔非釋,自背其明;尊釋非孔,見亦非真。此心非二,一亦不存。根則同根,途有萬殊,到家皆親……得無所得,釋兮孔兮何分?
創建維摩精舍
抗戰勝利後,袁煥仙老居士曾赴南京創建維摩精舍,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曾一度應請到台灣講學,後返成都,往來於重慶、內江、潼南、中江等地講學傳法。成都維摩精舍,後來因內部意見不合,無人發展,1949年後漸停止活動。袁老居士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時逝世,享年80歲。
虛雲和尚禪宗大德,下面有一公案,大家可以好好參一下:
以前在重慶的時候,人家請他(指虛雲和尚)去做護國法會。那個時候,政府里很多人都是他的皈依弟子。有一次,天黑了,一下碼頭,我(南某人)攙著他,怕他跌到,他當時九十多歲了。他把手一推說:「不要扶了,以後,我們各走各的。」這句話就告訴我,兩個人的道路不同,他剃他的光頭,我留我的頭發,各走各的路。
——摘自南懷瑾<習禪錄影>
Ⅵ 南懷瑾老師:我為什麼吃得很少我親身體驗和初步服氣方法
食氣者壽。道家的說法是: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許多人認為,愛吃牛肉的民族是富於侵略性的,它是否也是根據道家的話,不得而知。而我們食五穀的人,雖然聰明智慧,難免多病而壽促。唯有善於食氣或不吃的人,才能長壽,那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如此說來,我們還沒有長壽,豈不是先就要餓死了嗎?其實,這個意思就是盡量少食而已,曾經看見報上有一則科學新聞,說到西方醫學對於 健康 長壽的新理論,第一樁就是少食,三十歲以後尤應少吃脂肪及糖之類,他們的這種少食說法,道家在千年前就已經提倡了。
可是,提到少食或不食,卻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不知道運用氣脈的原理,不食是要命的事,道家的這句話,也是在說明氣脈的重要。本人曾作賭徒式的試驗,一共有二十八天不食的經歷,這二十八天中只飲茶水,偶爾也吃一根香蕉。在這一次的體驗中,發覺最危險的時候是第三天到第四天。在第三天不食時,精力衰落,氣力耗完的樣子,一定要躺下了。此時最重要的是,心情坦然,要運用一種氣功,充滿胃裡的氣,使胃壁不會發生摩擦而出血。過了第四天,頭腦清醒,精神充沛,也許就有碧眼方瞳的意味。但是二十八天中,意識習慣上的食慾卻是仍然存在的肢族。
中國舊式的人家,時常有人把床的四腳放在活烏龜的殼上,以取靈龜長壽的吉祥,如果注意那些烏龜,幾十年不吃不喝,只是時常伸出頭來吸氣(也許同時吸食了空氣中的小蟲和微生物),靈龜會自通任脈,據說千年的靈龜,就是食氣者壽的表徵。
摘編自《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
一般人如果一星期中,一天一夜不吃飯,清理清理腸胃,那是非常好,非常合乎生理衛生。因此,伊斯蘭教歷陵弊有齋戒月;天主教、基督教真講修持的也有不吃飯的一天;學瑜伽術的人,一個禮拜也禁食一天,很 健康 。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是百丈禪師創立的,他也告訴你:「疾病以減食為湯葯」,不管什麼病,先要把腸胃清理一番,比吃什麼葯都好。
「不非時食」,不僅有衛生的道理,還有要頭腦清醒,慾念不起,就要過午不食。為什麼不起慾念,因為你把慾念餓死了嘛!格老子!你不乖,不聽話,老子就餓死你。真餓了一夜,也就乖了。慾念不起,腦子清醒,才容易得定慧。中國人早就知道這些道理,所以有一句土話:「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可惜大多數人卻喜歡在晚上拚命吃。
我年輕的時候也練習過「過午不食」,我那個時候一頓飯都要吃三碗,怎麼辦?先從三碗減為兩碗,兩碗減為一碗半,訓練了好久。後來慢慢改為一碗、半碗,最後剩一口,這一口最難戒掉了。一口戒掉以後,還不行,用七顆生的花生米咬咬也很舒服。七顆減為三顆,三顆減為一顆,最後可以不吃了,但是一到晚上,嘴裡淡淡的,總想弄點東西吃吃才有味道。我在峨眉山上怎麼辦?泡茶喝。山上的雪水泡清茶,又沒有油。想吃而沒有東西可吃,把茶癮學上了,胃也喝寒了。最後變成什麼情況呢?大便的時候,自己一看,大便沒有顏色,白的,我就曉得一點營養都沒有了。到了這個樣子才把飲食完全戒掉。
所以,現在得到一個結論:過午不食,乃至完全不食,不難,困難的是飲食的習氣難斷。我有二十八天不吃飯的體驗,告訴你們經驗,餓是餓不死人的,但是要懂得氣功,使胃腸內的氣充滿。胃腸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動呀動的,把吃進去的東西摩擦消化掉。東西消化完了,胃腸內是空的,它一樣要蠕動,如果氣不充滿,胃摩擦破了就出血。有位學佛的老居士看我既不吃飯又不睡覺,真好,可以多做好多事,跟著學不吃飯,十四天就進醫院了。我去看他,胃已經割掉三分之一,問他為什麼會胃出血?他嘻嘻笑,說不好意思,「我學你嘛!不吃飯。」我說:「你真是跟自己開玩笑,這不是好玩的,那要有方法,你不懂方法,怎麼可以亂搞?」
在我二十八天不吃飯的過程中,最難過的是第三天,要餓死就是第三天到第四天,像死了一樣,別說手拿不動,連指頭想動一下都沒有力氣。不過,我曉得,老一輩告訴我這個經驗,一到第四天,精神恢復了,精神好得很,那眼睛像電燈泡一樣發亮。第十一、二天不吃都沒有關系,可是家裡孩子們或朋友來吃飯,好菜端上來,站在飯桌旁汪逗轉,告訴朋友這個好吃、那個好吃,自己何嘗不想吃?當場發現這個現象。修行就得這樣修,自己起心動念都要曉得。
飲食的念頭,阿賴耶識的種子、習氣很難去掉,不吃飯有什麼用?這一念想吃的習氣轉不過來,一點用都沒有,冤枉不吃飯。你還自以為已經三天不吃飯,了不起,坐在這里想,過了一百天後大吃一頓,什麼雞腿、牛肉、紅燒豆腐,你的修行統統完了。甚至我還有一回在夢中大吃起來,一醒來,我知道,統統完了,為什麼?因為你所有習氣的種子都爆發了,假修行,這不能欺騙自己,在夢中習氣爆發了,有什麼用?
摘編自《葯師經的濟世觀》(東方出版社
Ⅶ 南懷瑾談養生:「易」、「道」與中醫
文化名人南懷瑾的 養生 觀與傳統中醫哲學息息相關。
2012年9月,95歲的國學大師南懷瑾逝世。推廣與傳承儒釋道文化的過程中,南懷瑾總結出了一套以易家和道家為基礎的 養生 理論,其中宇宙萬物天地人觀以及自然運行規律和天人 養生 觀與中醫的理論體系不謀而合。在南懷瑾的認知中,生命也有風水眼。
飲食里的「道德經」:情緒決定飲食質量
南懷瑾是著名的國學和禪學的大師,除了出書、任教外,還積極參與慈善事業,能在繁忙的工作保持著充沛的精力,並高壽95,是因他極注重 養生 ,在飲食上,大師力求「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懷瑾的飯量很小,講究「過午不食」,中午經常只吃少許花生米。晚餐則是一碗稀飯,稀飯最常吃的是小米紅薯稀飯。秋天到時,便愛喝薏米小米稀飯。
有人曾問道:「飲食方面應該是餓了再吃,還是定時定量吃?」南懷瑾回答:「普通人覺得餓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餓,胃裡頭的東西還多得很。因為普通人習慣把胃塞得太滿了,胃部稍稍空了一點,它就覺得餓了。飲食之道就是牢記四個字『少吃多餐』。餓了就吃一點,量要少」。
其次是「清淡」。南懷瑾在飲食上受佛教的影響,以素為主。晚餐的稀飯,有時也會配些小菜和少量主食。南懷瑾是浙江人,卻很喜歡北方的麵食,素餡的餃碧消子、饅頭、花捲、烙餅等麵食,他都會經常吃一點。當然,南懷瑾也不是完全吃齋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戒律有開、遮、持、犯。我本人持戒也不嚴謹,經常要和客戶吃飯,並沒有斷葷腥,也偶爾飲酒。所謂的吃齋、吃素,真正的意義卻是齋心、素心的意思,就是隨順果腹,好比你雖然不吃葷腥,但挑三揀四,如喜歡豆腐,討厭玉米,就算不上吃素」。
南懷瑾吃飯還講求要彎慧薯吃得開心,他好客是出了名的,甚至是上門來修電器的,送水的,只要到了飯點,他都會將其留下吃飯。在宴客席間,他不時招呼大家夾菜添飯,而他只揀幾樣淺嘗而已,用點紅薯小米稀飯。
睡眠與宇宙法則:好時辰里的好風水
談到睡眠,南懷瑾有其獨特見解。他認為:「根據中醫學和我的體驗、觀察,一個人真正睡著最多隻有兩個鍾頭,其餘都浪費時間,躺在枕頭上做夢。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曉得,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鍾,等於睡兩個鍾頭,不過要對好正午的時間。夜晚則要在正子時睡著,五分鍾等於六個鍾頭。」
南懷瑾解釋:「就這個時間的學問又大了,同宇宙法則、地球法則、易經陰陽的道理有關系,而且你會感覺到,心臟下面硬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夠了,精神百倍。所以失眠或真要夜裡熬夜的人,正子時的時刻,哪怕20分鍾也一定要睡,睡不著也要訓練自己睡著。過了正子時大約12點半以後,你不會想睡了。更嚴重的,到了天快亮五六點鍾時,你又困得想睡,這時如果一睡,一天都會昏頭。所以從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時,即使有天大埋者的事也要放下來,睡它半小時,那一天精神就夠了。」
另外,道家的渾然忘我、天地無我對南懷瑾影響極大。有學生問南懷瑾 養生 之道,他說,我不 養生 。忘掉身體,忘掉自己,甚至忘記了壽命長短,忘記時間、空間。「積極的心態是 健康 的護法, 養生 以少惱怒為本。」
品德決定 健康 :用情緒管理五臟六腑
南懷瑾在闡釋諸子百家文化的過程中證悟,儒釋道文化中的典故與聖理不止是可以用在完善他人人格上,還和中醫理論、道家 養生 息息相關,和 健康 防病有關。藉由儒釋道血統,南懷瑾創立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新穎,科學的 養生 理念。
南懷瑾在受持齋戒,講授因果,證悟空性過程中,總結出了:「道生太極,太極生五行,五行生臟腑,五臟生五德。」的 養生 理念;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悟出道是產生宇宙萬物天地人的本體,以及道是大自然的運行法則與運動規律。
南懷瑾一再強調,眾生與萬物皆有因果來頭,道是產生五德,八卦,以及陰陽三才四象五行的本體。按他的理念,只要堅持踐行六度,以八德為做人的基本原則,這樣,我們的五臟六腑就會越來越柔和,清凈, 健康 。
「五臟對應五德,五德養五臟。金德為忠,木德為仁,水德為誠,火德為節,土德為勇。中醫的每一個器官,每一種疾病都不是器官的疾病,而是相輔相成。比如暴躁傷肝,則是因為肝屬木,不守木德仁所致。」南懷瑾解釋,由於人體的五臟六腑是由金木水火土化合而成,每一種元素控制一個臟器。只要我們順應五行相生相剋的自然規律,順應四季變化與陰陽平衡,那麼我們的身體就會持續 健康 ,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
楊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