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簡單說就是人格相對完整、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等。
心理健康的標准主要為以下十點:
1.安全感高,自我價值感高。
2.適度地自我批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能與自己友好地相處。
3.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樂觀向上。
4.不是活在虛擬世界中,能夠坦然接受現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
5.有自己的正常需要,並有能力為自己的需要付出努力。
6.清楚自己的動機和目的,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理性客觀地評估。
7.人格相對完整,個人的價值觀適應社會的標准,工作認真負責,精力集中。
8.有積極樂觀適當的生活目標。
9.有從經驗教訓中學習和成長的能力,能適應現實環境的需要。
10.能相對良好地處理人際關系,有愛人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不過分在意他人和社會的評價,自我獨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即為心理健康。
2.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麼
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什麼呢?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我能正常的工作,能夠適應環境,能夠支配自己的身體,也能管控自己的情緒,能夠很好的與人交流,生活有幸福感。
那麼心理不健康又是指什麼呢?這個定義包含了很多方面,可以簡述為當心理活動變得失衡,而且對個體生存發展和穩定生活起著負面的作用,影響較大,那麼就可能處於心理不健康的狀態。
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心理是否健康,有什麼評判標准呢?
1、心理活動強度
心理活動強度指的是對突然的強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到精神打擊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
抵抗力強的人,會有心理反應,但是能夠緩解過來,對其精神刺激不那麼強烈,不會致病。
抵抗力差的人,通常反應會很強烈,並且容易產生後遺症,可能會導致精神障礙。
2、心理活動耐受力
上面一個標準是指對突然的精神刺激,這個耐受力指的就是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
例如患上治療周期長的疾病,例如癌症,長期對於身心都折磨。
耐受力弱的人可能就會發生個性的改變,可能會變得異常暴躁或情緒特別低落,甚至會加重病情;而耐受力強的人也會感覺到痛苦,但是不會產生精神問題,而會把每次扛過的苦都當做強者的象徵。
3、周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上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例如有的人白天一條蟲,晚上一條龍,白天無精打采,到晚上就靈感爆棚,而有的人則是正好相反的。
假如一個人習慣晚上的時候花一個小時冥想,那麼有一段時間因為某些原因,這個動作無法執行,節律被打破,那麼他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感,心理活動也會隨著發生變化。
4、自信心
自信心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在進行一項新任務的時候,有些人評估自我的時候容易產生兩種傾向:估計過高和估計過低。
估計過高的可以簡稱為自大,對於自我能力過於自信。如果在實際操作時掉以輕心導致失敗,那麼就容易產生失落感或者抑鬱情緒。
估計過低的可以堅持為自卑,覺得自己不行,做事情容易畏首畏尾,容易害怕失敗,而惴惴不安,容易產生焦慮。
所以是否能夠有恰如其分的自信,也是評判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准,自信心過低,並且在生活中不能提高,那麼可以說這個人的心理水平是不高的。
3.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內容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主要包括如下: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動的最根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則社會化的過程難以進展,心理發展必然受到阻礙,難以獨自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未知欲,能發揮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獲取成功。
2、能夠了解並接受自己:
對自有適當的了解和恰當的評價,並且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的現狀,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願意揚長避短開發潛能,不苛求自己,自信樂觀,而不是過於自卑或過於自負。
3、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有穩定的人際關系,擁有可信賴的朋友,社會支持系統強而有力。
4、善於調節與控制情緒:
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雖然也有悲、憂、哀、愁、恐等消極體驗,但能適當發泄、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不為情緒所控,不因為情緒影響正常生活。常說的情商便是體現這一能力。
5、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關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他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始終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有理想但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需要與慾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統一。
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准
1、安全感高,自我價值感高。
2、適度地自我批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能與自己友好地相處。
3、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樂觀向上。
4、不是活在虛擬世界中,能夠坦然接受現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
5、有自己的正常需要,並有能力為自己的需要付出努力。
6、清楚自己的動機和目的,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理性客觀地評估。
7、人格相對完整,個人的價值觀適應社會的標准,工作認真負責,精力集中。
8、有積極樂觀適當的生活目標。
9、有從經驗教訓中學習和成長的能力,能適應現實環境的需要。
10、能相對良好地處理人際關系,有愛人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不過分在意他人和社會的評價,自我獨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即為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