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判斷心裡健康的原則是什麼
人心理健康判斷的三個基本原則
(1)心理活動與外部環境是否具有同一性。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是否能正確反映外部世界,有無明顯的差異;
(2)心理過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協調性。一個人的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內容是否完整協調;
(3)個性心理特徵是否具有相對穩定性。在沒有重大的外部環境改變的前提下,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特徵是否相對穩定,行為是否表現出一貫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名詞解釋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標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標准具體與客觀。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人們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並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⑵ 心理健康三原則是什麼
心理健康三原則是什麼心理健康三原則就是指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身體健康,不願意陽光多運動。
⑶ 判斷心理健康的原則是什麼
我們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健康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就是怎樣衡量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心理健康的標准要能以衡量判定個體心理狀態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否良好。國內外不同學者對此有不同的論述。
20世紀80年代,國內多個學者相繼提出心理健康的標准。王極盛等人(1984)認為,人的心理健康標准應包括六個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緒健康: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情緒健康的重要標志;
(3)意志健康:行動的自覺性和果斷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標志;
(4)統一協調的行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的行為是一致的、統一的,思想與行為是統一的、協調的,他的行為有條不紊,做起事來按部就班;
(5)人際關系的適應。
許又新(1988)提出,應該按三種標准來全面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體驗標准、操作標准、發展標准。他同時提出,不能孤立地只考慮某一類標准,要把三類標准聯系起來綜合地加以考慮和衡量。
(1)體驗標准即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
(2)操作標准即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驗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率,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
(3)發展標准即著重對人的心理狀況進行時間縱向的考察分析,指有向較高水平發展的可能性,並有使可能性變成現實的切實可行的行動措施。
到了20世紀90年代,李百珍提出七條標准:
(1)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2)心理健康者正視現實,接納他人;
(3)心理健康者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4)心理健康者有積極向上的、現實的人生目標;
(5)心理健康者有社會責任心;
(6)心理健康者心地善良,對他人有愛心;
(7)心理健康者有獨立、自主的意識。
黃希庭認為,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應該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智力正常;
(2)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3)能夠悅納自我;
(4)良好的人際關系;
(5)有較強的自製力;
(6)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健康;
(7)能動地適應現實環境。
新世紀以來,學者對心理健康的標准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張長力等人認為,普通成人心理健康標准應包括以下十條:
(1)正確的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素質的恰當評估,正視自身優缺點,從而揚長避短或揚長補短,不以過高的標准要求自己,自愛、自尊、自信;
(2)正視現實,適應社會;
(3)和諧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和諧對維護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人際關系緊張或自我封閉,必然影響心理健康;
(4)智力正常;
(5)情緒自控;
(6)積極的人生態度;
(7)人格完整統一。人格是人的氣質、能力、興趣、愛好、習慣與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整統一,要求個體心理活動與行為方式和諧統一,沒有分裂和自相矛盾的現象;
(8)個人能力能得到發揮;
(9)適當滿足個人需要,生存、安全、愛與尊重、自我實現等合理需要的適當滿足能夠防止心理失衡;
(10)心理行為符合年齡、性別特徵。
蔡焯基等人認為,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
(1)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2)自我學習,獨立生活;
(3)情緒穩定,有安全感;
(4)人際關系和諧良好;
(5)角色功能協調統一;
(6)適應環境,應對挫折。
在不同時代,每個學者都對心理健康的標准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尚沒有完全統一的標准,但通過分析中外心理學者的看法,幾乎可以看出所有的專家都認同心理健康的人是社會適應良好的人。所以,我們可以把社會適應程度的高低看作衡量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標准。
⑷ 1,什麼是健康,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影響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
二、健康的標准:
1、生氣勃勃,富有進取心;
2、性格開朗,充滿活力;
3、正常身高與體重;
4、保持正常的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37℃;脈搏72次/min;呼吸嬰兒45次/min, 6歲25次/min ,15~25歲18次/min,年齡稍大會增加);
5、食慾旺盛;
6、明亮的眼睛和粉紅的眼膜;
7、不易得病,對流行病有足夠的耐受力;
8、正常的大小便;
9、淡紅色舌頭,無厚的舌苔;
10、健康的牙齦和口腔黏膜;
11、光滑的皮膚柔韌而富有彈性,膚色健康;
12、光滑帶光澤的頭發;
13、指甲堅固而帶微紅色。
三、影響健康的因素:
1、常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吃太飽會睡不著,引起失眠問題,攝入過油膩食物,容易堆積脂肪,引起發胖。
2、雞蛋膽固醇比較高,每天吃多少雞蛋要因人而異,年輕人可以吃多點,中老年人以每天不超過1個為宜。
3、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較好。
(4)完整和准確的健康原則是什麼擴展閱讀:
有利於年輕人的身體健康的方法: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掉不良嗜好很重要,白天在工作學習時提高效率,晚上盡量少熬夜,保持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
年輕人還可以培養一項體育愛好,業余時間多參加體育鍛煉,適度的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代謝和循環,增強體質和自身免疫力。與其花錢購買保養品,不如管住嘴,邁開腿,科學運動才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⑸ 中小學心裡健康的原則和標准分別是什麼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原則
1、了解自我,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對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難,面對挫折能坦然處之,並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失敗
3、悅納自我,對自己的外形特徵、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納認同
4、控制自我,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5、調節自我,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行為目標、心理不平衡狀態、與環境的不適應性,能做出及時的反饋、修正、選擇、變革和調整
6、完善自我,能不斷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7、發展自我,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發展自己的人格
8、調適自我,對環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與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理解他人,悅納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9、設計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與目標能切合實際
10、滿足自我,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度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標准: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標准:
1.能夠適應學校正規的課程安排,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2.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心情愉快,以當小學生為自豪;
3.有較強烈的求知慾,勤奮好學,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
4.有集體榮譽感,樂於參加集體活動。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標准:
1.自知:對自己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並能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發揚優點,改正缺點;
2.自強: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根椐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奮斗計劃;
3.自製:有道德和法規觀念,遵守社會公德與學校紀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行為規范;
4.自覺:自覺努力學習,不怕困難,情緒穩定,樂觀處世,不為一時沖動而違反紀律,不因學習困難而憂心忡忡,始終充滿朝氣。
附: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具有發育性、多變性、可塑性,其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腦發育、語言發育、心理發育等關鍵時期,如果兒童心理問題在關鍵時期及時發現並得到正確診治,則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兒童、青少年在出現心理障礙時,在情緒、行為、生理反應等方面會表現出異常變化:①在情緒方面表現為:恐懼、焦慮、拒絕上學、容易生氣、敵意、想自殺、興趣減少、多變、憂郁等;②在行為方面表現為:暴力行為傾向、離群、沉默、過分活躍、精神不集中、離家出走、逃學、偷東西、迷戀和強迫行為等;③在生理方面表現為:頭痛、肚子痛、嘔吐、厭食、耳鳴、尿頻,可是經醫院檢查又查不出問題。
我們只有了解了少年兒童健康的和異常的心理表現,才能給孩子以正確的心理教育和引導,當發現孩子異常的心理表現時,應給予及時的教育和疏導,使其回到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狀態中,達到防患於未然,保持心身健康。
⑹ 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健康十項標準是什麼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