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家促進全民健康的具體措施
一是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具體來講,就是省一級創辦體育強省,市一級創辦全民健身模範示範市,縣一級推動全民健身全面開展示範縣。推動政府全面參與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工作中,做實體制機制。
二是建設「六個身邊」工程。現在這個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2018年將進一步完善,讓老百姓在身邊找到自己的健身組織、健身活動場所和體育比賽。
三是推動「+體育」。「+體育」就是在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時候,把體育主動融到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不是以體育來帶動其它活動,而是在其它活動中間,把體育「+」進去,比如「旅遊+體育」、「文化+體育」等,在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的過程中彰顯體育的作用。
四是科學健身。健身要科學,這是我們在2018年想積極推動的一項工作。有些所謂的「健身方法」其實不科學,可能還適得其反。下一步,我們將推行運動處方和推廣有中國特色的健身技術,讓真正的健身科學成為社會共識。
五是完善全民健身激勵機制,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到全民健身的鍛煉活動中去。今年要在一些體育項目中推出段位制,讓老百姓打籃球、打羽毛球也能像下圍棋一樣有級別,對他們的水平有一定的評價。這樣一種激勵機制設計,能夠讓群眾更熱愛自己的健身活動,並持續地把它發展下去。
Ⅱ 你應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1、蔬菜湯中請勿加入澱粉和根莖類蔬菜;推薦高麗菜、西生菜、花椰菜、茄子、青椒、蘆筍、芹菜、洋蔥等均可。每天可根據心情變化烹調不同的美味湯料;若肚子還餓時,第二碗開始只能喝無料湯,並建議各位到超市買一條管狀的日本進口薑末放入碗中,一來讓湯汁呈現另一種口味,二來姜可助脾味之氣,美容防衰老。孔子就主張:「每食不撤姜」。
2、麵包、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因不易消化,請盡量控制不要吃。
3、這段期間除了量體重外,更別忘了同時確認體脂肪,60天後內臟換然一新、許多人連肝指數都變正常。
4、一天20~60分鍾的有氧運動可提升減肥效果。
5、碳水化合物解禁!但盡量在早餐或中餐前吃完,好讓腸胃有足夠的時間消化。
6、蛋白質是中餐的男主角、晚餐以蔬菜當女主角。
7、日文有句諺語:肚子八分飽,不用醫生了。維持少量多餐是健康的秘訣。
(2)促進健康可採取哪些措施擴展閱讀:
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對延年益壽具有重要作用。但大多數人健康素養偏低,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力度,保證民眾飲食健康,保持良好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建議大家多吃水果蔬菜、飲食多樣化、三餐准時、拒絕吃垃圾食品;每天鍛煉半小時,每周至少鍛煉5天,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控制好體重;適度飲酒;吸煙者最好盡早戒煙。
參考資料:人民網-保持健康體質要知7個妙招
Ⅲ 健康促進行為改變的干預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健康促進行為改變的干預措施有:教育、激勵、訓練、市場營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第三十條 當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顯著上漲或者有可能顯著上漲,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部分價格採取限定差價率或者利潤率、規定限價、實行提價申報制度和調價備案制度等干預措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前款規定的干預措施,應當報國務院備案。
Ⅳ 應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1、早起冥想
如果你在凌晨6點醒來用10分鍾時間冥想,讓自己在清晨保持頭腦清醒,你將會在工作中獲得極高的工作效率,當你專心投入一整天的工作時,在工作結束後,你會更加疲倦,從而更容易入睡。這樣可以創建更好的睡眠周期。睡眠對您的健康很重要。
2、堅持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現代人對於運動也確實越來提上日程,很多人都非常重視自身的運動鍛煉。確實,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從而維護人的身體健康。
3、管理好作息時間
早睡早起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上班族而言。但是,就算不能夠做到早睡早起,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還是需要保證的。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睡眠時間需求,一般來講,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其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會越來越短。
4、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綠色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蛋白質,這對於身體是有益的,另外,姜、蔥、蒜、醋每天都要吃,既可以調味,也起到殺菌的作用,吃的時候適量就好。
5、少吃甜食,多喝奶製品
甜食吃多了,會引誘發胖的症狀,並且加速人的衰老進程。牛奶,酸奶和豆漿天天喝,或者是交替喝。它們都是飲料品中的極品,能夠補鈣和強身。反正呢,多喝這些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Ⅳ 試述促進健康可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措施:最需要的心理營養素是愛,准確來說,是父母和親人所給予的愛。愛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如溫暖、關懷、寬容、安慰、鼓勵、獎賞、贊揚、支持、信任等等。一個孩子如果長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親人的愛,長期處於孤單、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長,而且還會造成心理變態,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諸多不良現象。
Ⅵ 健康教育有哪些行為干預措施
行為干預是健康教育的核心,評價健康教育項目和工作的效果,主要是要看其是否使人們的行為切實發生了改變。人的行為是指具有認知、思維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人,在內外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能動反應,是人的生物學因素(遺傳)、環境因素和學習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行為的產生可將人的行為分為本能行為和習得行為兩種,根據行為的可改變性可分為高可改變行為和低可改變行為兩類,根據行為對健康的影響,又可把行為分為促進健康行為和危害健康行為。 要想改變人們的行為,必須找出人們行為產生、維持、消除的影響因素,針對這些因素採取干預措施。條件反射理論認為,人的行為之所以產生、維持或消除是因為受到環境條件刺激的影響,環境條件的反復出現促成了某種行為的建立、維持或消除。操作性條件反射認為,人的行為會受到行為結果的影響,如果個體因為實施某種行為受到社會鼓勵或支持(包括對行為結果的自我心理滿足感和愉悅),這種行為就會維持,否則就會被逐漸消除。格林模式認為,人的行為會受到傾向因素(知識、態度、信念、價值觀、現有技能等)、促成因素(環境支持、服務提供)和強化因素(來自周圍的鼓勵、肯定、批評等)三方面因素的影響。研究行為影響因素的理論還包括健康信念模式、階段變化理論、社會認知理論等。 綜合上述行為改變的影響因素,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應考慮以下行為干預措施: 政策干預:通過出台、改變影響人的行為改變的政策、法規、規章制度等措施,對人的行為產生強制性影響和干預的措施。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立法強制用工單位為僱工購買健康保險、有毒有害工作場所強制實行防護措施、國家推行全民免疫規劃等。也包括政府所採取的政策性措施,如當前我國政府為鼓勵農村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而進行財政補貼,美國政府為減少人們吸煙而採取的提高煙草稅收,從而提高煙草價格的措施,澳大利亞政府為降低水果價格、鼓勵人們的多吃水果而採取的對水果行業的財政補貼等。 環境干預:通過改變環境以促使人們的行為發生改變或維持的措施,如為人們開放體育運動的場所、改水、改廁、綠化等。 信息干預:通過教育、傳播、咨詢等措施為人們提供有益於行為改變或維持的知識、信息,以促使人們形成促使行為改變或維持的態度、意識、價值觀,掌握健康技能等,最終促使人們行為改變的措施。 人際干預:利用同伴壓力、社會示範、從眾等社會心理現象,對人的行為進行干預的過程。 組織干預:在組織機構內採取促使人們行為改變或維持的措施,如組織集體活動、出台內部規章制度、改善人際關系、辦公環境,包括獎懲制度等從而促成人們的行為發生改變或維持。 服務干預:通過服務的提供從而促成人們的行為發生改變或維持的措施,如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人們提供就近的免費的血壓測量服務、為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安全套等。葯物干預:採用服用葯物,促使人們的行為發生改變的措施,該措施一般應用於心理行為治療方面。
Ⅶ 日常生活中促進健康的行為包括哪些
1、基本健康行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於健康的基本行為,如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積極鍛煉、積極休息、適量睡眠與健康娛樂等。
2、預警行為:預防事故發生和事故發生以後正確處理的行為,如觸電、溺水、車禍等意外事件發生後的自救和他救行為。
3、保健行為:指正確合理地利用衛生保健服務來維護自身健康的行為,如定期體檢、預防接種、患病後及時就診、遵從醫囑配合治療、積極康復等行為
4、避開環境危害:人們應主動地以積極的方式避開環境危害,如離開污染的環境、採取措施減輕環境污染、積極應對引起人們心理應激的緊張生活事件等。
5、戒除不良嗜好:不良嗜好是指日常生活中對健康有危害的個人偏好,如油炸食品、甜食、吸煙、酗酒、吸毒、通宵娛樂等。
Ⅷ 健康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1)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垃圾;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換衣、勤洗頭、勤剪指甲(包含頭虱的預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預防);不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後要洗手;正確的洗手方法;正確的身體坐、立、行姿勢,預防脊柱彎曲異常;正確的讀寫姿勢;正確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及選擇適宜的牙刷和牙膏;預防齲齒(認識齲齒的成因、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檢查);適量飲水有益健康,每日適宜飲水量,提倡喝白開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規律;偏食、挑食對健康的影響;經常喝牛奶、食用豆類及豆製品有益生長發育和健康;經常開窗通氣有利健康;文明如廁、自覺維護廁所衛生;知道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會傳播疾病。(2)疾病預防:接種疫苗可以預防一些傳染病。(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與同學友好相處技能。(4)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長基本知識,知道「我從哪裡來」。
Ⅸ 健康促進的核心策略是什麼
健康促進策略指的是為達到計劃目標所採取的戰略措施。《渥太華宣言》中確定了健康促進的三大策略。
(1)倡導(Advocacy):是一種有組織的個體及社會的聯合行動。為了創造有利於健康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條件,要倡導政策支持,開發領導,爭取獲得政治承諾;倡導社會對各項健康舉措的認同,激發社會對健康的關注以及群眾的參與意識;倡導衛生及相關部門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對健康的願望和需求。
(2)賦權(Empowerment):賦權與權利和政治密切相連。健康是基本人權,健康促進的重點在於實施健康方面的平等,縮小目前存在的資源分配和健康狀況的差異,保障人人都有享受衛生保健的機會與資源。
為使人們最充分的發揮各自健康的潛能,應授予群眾正確的觀念、科學的知識和可行的技能,獲得控制那些影響自己健康的有關決策和行動的能力。把健康權牢牢地掌握在群眾自己手裡,這是實現衛生服務、資源分配平等合理的基礎。
(3)協調(mediation):健康促進涉及衛生部門、社會其他經濟部門、政府、非政府組織(NGO)、社會各行各業和社會各界人士、社區、家庭和個人。
在改善和保護健康的健康促進活動中醫學教`育網整理,必須使個體、社區及相關部門等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協調一致,組成強大的聯盟和社會支持體系,共同協作實現健康目標。
健康促進要運用倡導、賦權、協調的策略,實現其目標,但從健康促進的內涵可以看出,健康促進涉及各級各類行業和部門,各方面的人群,因此,社會動員是其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策略。
Ⅹ 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吃得健康才真正健康選擇正確的進餐方式,讓食物營養發揮最佳功效。
最佳進餐順序
正確:湯→青菜→飯→肉→半小時後水果
錯誤:邊吃飯邊喝湯危害:用餐時邊吃飯邊喝湯,或者以湯泡飯,或是吃過飯後再來一大碗湯,都會沖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容易
阻礙正常消化。
正確:餐前先喝適量的湯,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夠緩解飢餓,避免肚子被一下子脹得太多太滿。
錯誤:飯後馬上吃水果危害:各類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需通過胃來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就被吸收。米飯、麵食含淀
粉及肉食等含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裡停留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進餐時吃完飯菜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澱粉、蛋白質
就會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裡,水果在體內高溫下,很容易腐爛產生毒素,從而導致身體產生病痛。
正確:餐前一小時吃水果,由於水果是生食,吃完後再進食熟食,體內白細胞就不會增多,有利於保護人體免疫系統。若餐後吃則應在半
小時後再食用。
錯誤:飯後馬上吃甜點危害:會中斷、阻礙體內的消化過程,胃內食物容易腐爛,被細菌分解成酒精及醋一類的東西,產生胃氣,形成
腸胃疾病。注意:餐後半小時再吃較為適宜,有助於消化。
最佳飲食溫度:
茶:泡茶的最佳水溫為70℃~80℃,這樣泡出來的茶色香味俱佳。
咖啡:熱咖啡的溫度在70℃左右時最為香甜可口,而冷咖啡的最佳溫度則是6℃。
牛奶:60℃~65℃時最為香滑。
湯:熱湯的溫度在60℃~65℃時口感最好。
蜂蜜:沖泡的最佳溫度水溫為50℃~60℃,如果溫度過熱,就會營養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