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前兒童生理健康的主要標志及評價標準是什麼簡答題
身體健康的主要標志:身高、體重、頭圍等達到當地兒童生長發育正常值;形態端正無異常;器官、系統生理功能正常;身體無疾病。
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注意力集中,求知慾強,智力發育正常;與同伴友好,有同情心,積極參加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正確對待自己,行為協調;情緒愉快,精神飽滿。
⑵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准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是什麼?這是家長必須了解的。
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智力發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具體說來,他們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應有如下表現: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慾較強。喜歡提問題並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於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託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願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贊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願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二、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麼,希望孩子成人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
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七、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
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三、2~3歲幼兒心理發育的一般特點
2~3歲的孩子天真、幼稚、純潔、活潑,身心在迅速發展,在各方面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實在是最惹人喜愛的.了。2歲的孩子開始用語言與人交往,他那帶著奶氣的語言雖然極為簡單,卻標志著極為重要的掌握人類交際工具的新里程。到了2歲,他能自如地運用言語表示請求、願望、意見等。
幼兒 2~3歲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訴他什麼事情該怎樣做,他便會順從地接受並記住。他可以遵守簡單的規則和要求。例如,他會根據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歲,他能「習慣於許多生活規則、集體規則,並且能說出簡單的道理。例如,進睡眠室說話就會吵別的小朋友睡覺。」
2~3歲的孩子有獨立的要求,喜歡自己脫穿衣服、疊被子,盡管他還不會或不太會,但這種意願很強烈。到了4歲,已完全能獨立地穿、脫衣服,疊小被子,還可以自己洗手絹、洗襪子等。他不但這樣做,而且以「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為驕傲。
2~3歲的孩子樂於助人、喜歡勞動。媽媽剛掃地,他就去拿簸箕;爺爺拿起報紙,他會送來眼鏡……到了4歲,他能有意識地幫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會幫助他擦眼淚;媽媽擺餐桌時他懂得幫助擺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幫助人是好事。
2~3歲的孩子有很好的記憶力,他能很快地背會一首兒歌、古詩;跟隨成人到過某個親友家,再路過時他能說出這是誰家。到了4歲,他不僅能記住這些,而且能有意識地記住許多事情,他的理解記憶在迅速提高。
四、幼兒期兒童的心理衛生問題
1.要讓孩子擺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愛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家往往把溺愛與珍愛混淆起來,把孩子擺在至高無尚的位置上,以孩子為核心,嬌生慣養、諸事依從。果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缺乏獨立性、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徵。將來一旦結失去家人的保護,就會變得膽小畏縮、人際關系緊張,再加上他們心理承受能力低,勢必要在心理上造成更大更多的挫折。
2.讓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溫暖。和諧而又溫暖的氣氛,是有利於幼兒心理衛生的,對形成他終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義。相反,有的家庭不和睦,爭吵不休,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有人研究證明,這樣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至於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更壞,因為喪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離婚者的子女受人歧視,更有害於心理衛生。
3.正確對待和處理幼兒口吃和遺尿症等疾病。口吃多是因幼兒模仿或精神突然緊張造成的,男孩大約4%、女孩大約有2%患口吃。口吃看起來是「小事」,但對孩子的心理挫傷很嚴重,往往形成孤獨、退縮、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徵。所以,一方面,家長要防止孩子口吃,而患了口吃後不要譏笑他,更不要打他、罵他,要鼓勵他樹立信心,精神放鬆,慢慢糾正。遺尿症患兒大都是由於精神緊張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對孩子溺愛不加訓練造成的。這些兒童遺尿後,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長萬萬不可再施以羞辱或責罵。因為孩子越緊張,遺尿症越難治好。因遺尿而受責打很容易形成孩子焦慮、抑鬱、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徵。
4.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和錯誤。孩子小、知識經驗少、能力不強,許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現過失和犯錯誤都是不奇怪的。對於孩子的過失和錯誤要心平氣和,教育要耐心仔細,尤其要講道理,不要讓孩子心裡感到委屈。打罵孩子,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不利於批評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評教育孩子時,父母口徑要一致。以免使孩子無所適從,不願接受教育。
5.支持孩子多做游戲。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也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要讓孩子多玩自己愛玩的游戲,要支持孩子與他們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與孩子們在一起玩,就是學習,就是交際,而且更能飽賞游戲中的樂趣,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幼兒在心理發展上是個自我中心時期,三歲就可表現出獨立願望。雖然他們本領不大,但往往這要自己來、那要自己干,顯得不太聽話了。其實,這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明顯標志,是獨立性開始發展的表現。所以,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因勢利導,切不可違背規律是要治服孩子的「強勁」。
;⑶ 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標準是什麼
一.身體健康:
1、培養鍛煉身體的意識 ,有喜歡的運動 ,愛好鍛煉身體 ;
2、飲食健康 ,不挑食, 不無規律飲食;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按時睡覺、起床 ,不做一件事情太久(比如電視、電腦、作業)
二.心裡健康:
1、結交好的朋友 ,能夠互相幫助,積極向上;
2、培養好的興趣愛好 ,比如鋼琴、閱讀、繪畫 ,不沉迷網游電腦。
⑷ 簡述幼兒心理健康狀況如何評價
關於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評價標准如下:
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後,仍能隨遇而安。情緒穩定,不受天氣、地理條件影響,也很少受人際關系變化的影響。
二、心理強度
情緒變化不強烈,能冷靜地尋找原因,抗精神壓力的能力強,屬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一類。
三、心理承受力
有些精神壓力不是突然而來、迅速而去的。它們纏纏綿綿,伴隨著人的工作與生活長時間存在。能坦然面對這種境況的人,心理承受力較好。
七、 意識水平的高低
指觀察水平而言。在觀察力中,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情緒、思維、個性特點及行為表現的體驗及察覺,通常也稱為自覺性。對環境的觀察力包括對客觀事物的存在、發展以及細小差異的察覺。正常的意識活動是保證心理健康的敏感指標。
八、 社會交往狀況
正常的社會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際交往。它可以增強人的生活情趣,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在生活事件發生時,能及時獲得社會支持。所以社會交往既可作為心理健康的指標,又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
九、 思維的品質
思維品質以其現實性和邏輯性為標志。不良的思維品質,多表現為空泛性和反邏輯性。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活動不具備現實性、不合邏輯性,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處處碰壁,並由此造成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十、心理受創傷後的康復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創傷後,可以很快恢復常態,不留嚴重後遺症。
⑸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兒童也會有心理問題,兒童心理健康也需要我們的關注,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希望能幫到你。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肯動腦筋,想像力豐富,善於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提出各種問題,並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
2、愛父母,愛老師,愛小朋友。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人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
3、跌跤或受點輕傷都不哭,游戲輸了不胡鬧。不懼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異的小動物。
4、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過分的要求。熱愛勞動,愛惜物品。喜歡種花和飼養小動物,喜歡聽音樂、看圖冊、唱歌、跳舞、繪畫和參加各種智力游戲,並能從中感到快樂。
5、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具體、簡單的評價,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東西。服從約束。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6、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能遵守游戲規則和順序,在玩法上服從大家的意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7、在新環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過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東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車輛較多的馬路旁的人行道上獨自行走。
一般而言,我們將兒童的心理問題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類。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床、逃學、不吃飯、說謊、好動等;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許你會說,你所碰到的問題不只這些。的確;孩子的問題並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們列舉這些常見的心理疾病,並不是想對兒童的心理問題加以分類,而是想讓父母親了解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時必須注意、甚至治療。
1、自閉症
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復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
產生自閉症可能的原因有:遺傳、腦傷以及父母對子女冷漠的管教態度等。其治療方法,積極方面:應注意自己的管教態度、適時提供愛及關懷、並妥為設計適宜的學習環境。消極方面:則應給予行為治療,例如用代幣學習或社會性增強等方式來建立自閉症兒童的人際關系,飲食行為等。
2、多動症
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
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徵有:
.注意力難以集中。
.肌肉協調不良。
.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
.情緒不穩易發怒。
.過度敏感。
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治療可分成二部分,積極方面應盡量減低家庭壓力,懷孕時不要亂服成葯;消極方面則可使用鎮靜劑,降低孩子的活動量(但不宜長久服用),在教學上則盡量安排消耗體力的或簡單的活動,並時時給予必要的增強。
3、恐懼症
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矯正上應盡量避免危言恫嚇;如果過度恐懼可以服用輕微鎮靜劑減低其恐懼程度,然後再使用系統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懼。
4、口吃
根據統計,2至4歲的孩子最易產生口吃,口吃是種語言表達上的障礙,一般而言;因為12歲以前的孩子,正利用社群中較多數的價值判斷,建立自己的價值標准,所以對與他們不一樣的人,常有行為上的排擠,造成口吃孩子的內心往往產生嚴重掙扎,說話時也會有焦慮的現象產生。
孩子產生口吃的原因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因素;生理原因可能有:遺傳、發音器官協調遲緩、發音器官障礙、神經系統控制問題等,如果是這方面的原因,最好能就醫診療,一般都能有良好的矯治效果。
心理因素造成的口吃又稱為心因性口吃;大多來自內心的壓力、焦慮、恐懼、需求注意、或不當模仿等,比較常見的例子如:課業壓力太大、因升學造成適應不良、搬家對新環境恐懼、習慣訓練時過於嚴格、或要求孩子改正積習、太過緊張的情境、父母教師對處理其它口吃孩子的方法不對等,這些情況在父母教師管教比較嚴厲、或兒童本身較為敏感時,會更嚴重。
心因性口吃的治療必須針對造成口吃的原因加以改進,如果孩子出現口吃時,父母教師應更和善(但此時要注意其它孩子是否會因此而模仿),嚴重時也許需要語言治療學家或心理學家的幫忙,目前多采漸近治療法或嫌惡的療法。
5、夜尿症
夜尿通常發生於3歲左右的兒童。一般而言產生夜尿的可能原因包括器質性因素(如:膀胱無力)、夜間飲水過多、太暗不敢上廁所、日間活動量過大、以及沒有學會控制大小便等。
目前比較常採用的夜尿治療法有:
◎ 訓練孩子增加膀胱的容量。
◎ 減少晚間睡份攝食與鹽分攝取。
◎ 訓練孩子控制大小便行為。
◎ 關心、重視孩子並減低孩子心理壓力。
◎ 行為治療。
6、強迫行為
兒童如果經常重復某些行為或動作就得注意,否則一旦變成強迫性行為就很難戒除。
◎面對強大的焦慮時用以緩沖的工具。
◎執著於二種不同的觀念而造成心理的沖突。
此症多採用心理治療法治療,一般可分為個別治療及游戲治療。
⑹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標準是什麼
首先智力要正常,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第二,他的情緒相對來講是穩定的,協調的,一般狀態下是有積極樂觀的情緒,一般表現是樂觀的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的狀態。第三方面,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他樂於去跟人交往,樂於幫助別人,能夠適應學習和生活當中的環境和人際關系的變化。第四方面,這個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不僅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優點,也知道自己有一些缺點,也了解自己有興趣特長,而且有符合實際的,對自己有一個發展的目標。第五方面,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孩子應該來講是相對比較開朗的,待人是坦誠的,能夠去克服困難的,整個行為是符合社會規范的。第六方面,能有一定的適度的反應能力,當他突然遇到一些特殊變化的時候,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能夠正確地對待現實的情況。
⑺ 一歲左右的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指標是多少
現在,寶寶的生理發育沒有1歲以前那麼快,但體能發育卻快速提升,而且精細運動的能力也會提升的讓你嘖嘖驚嘆,理解,表達能力都在慢慢的提高。
滿周歲的幼兒:
體重均值男孩為10.16±1.04千克,女孩為9.52±1.05千克。
身長均值男孩為77.3±2.7厘米,女孩為75.9±2.8厘米。
頭圍均值男孩為46.5±1.3厘米,女孩為45.4±1.2厘米。
胸圍均值男孩為46.3±1.9厘米,女孩為45.2±1.9厘米。
牙齒2~8顆。
1歲的寶寶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身長增加了25厘米左右,而1歲以後的寶寶生長發育的速度比1歲前明顯減慢,寶寶飲食的量也有所減少,這是因為寶寶的身體需要減少,自然吃得會少一些,不必擔心。
從獨立行走到隨意走動
為寶寶布置安全的環境
13個月的寶寶大約有3/4能夠獨立行走了,也有的寶寶到17、18個月時才會走。寶寶從會走兩三步到隨意走動,可以扶欄桿學上樓梯,雙腳踏一級台階,站穩後再邁上一級。
寶寶能夠獨自行走了,活動范圍隨之擴大,現在的寶寶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所有能夠拿到的東西都要試圖拿到。父母要移開能絆倒寶寶的東西,將危險的熱水瓶、清潔劑及有毒物品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寶寶常常要扶東西站起來,桌布上擺放之物易被牽拉掉下,餐桌上的熱飯菜、粥和湯會燙傷孩子,所以父母要格外小心。
手眼協調能力提升
手眼配合能力及操作能力也提高了,會把一塊塊積木放進大口的容器里,會緊緊地握住一支勺子放進嘴裡,會學搭積木、套環入棍,會學會翻書頁及會用棍子夠取遠處的玩具。如果你看到寶寶用地上找到的蠟筆在牆上塗鴉,也不必太驚奇。現在他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強了,很快到處都會出現他的藝術大作……
和寶寶交流變得復雜
能聽懂父母的更多語言
他也很可能已經會說「爸爸」、「媽媽」和其他一些能聽懂的詞了,還已經明白了不少你每天在他身邊說的簡單用語,所以要盡可能多地和他說話,給他讀書。
和13個月大的寶寶交流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寶寶現在也能更多地理解大人的語言了,可以聽指令幫大人取東西了,但現在寶寶會說的詞彙仍很有限,有時他會用動作或手勢來表達自己的要求,比如他想下地時會用手指地,他想讓你注意時會拉你的衣服。注意仔細分辨他們的每一句模糊不清的言語,盡可能的給他們講述正在發生的事情。
開始有了「自私」的表現
寶寶開始有了「我的」意識。對自己的玩具和親近他的人會表現得非常「自私」,不允許你抱別的孩子,會強搶其他孩子的玩具,他還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和願望,會激烈的反抗他不喜歡的東西。
寶寶喜歡一遍遍地聽同一個故事,而且會用手指圖回答問題。
學走路
當寶寶堅強的站起,搖搖晃晃的向你撲過來時,你是不是激動的熱淚盈眶?是不是准備好了相機來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寶寶學走路是這個絕對是這個階段的重大事件。
你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
在寶寶的行走過程中,爸媽的幫助起著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心理暗示、語言鼓勵還是實際的輔助,都將讓寶寶早點開步哦。
借用一些合適的學步輔助品,可以幫寶寶順利快速的學走路。
寶寶學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幫寶寶養成正確的行走姿勢,這會對寶寶將來的發育非常重要哦!先學習下寶寶學步禁忌,是不是擔心寶寶學步會造成羅圈腿、O型腿或者八字腳?
相信你的寶寶,幫助你的寶寶,在今後的日子裡,你會發現寶寶走得越來越好!
學說話
對寶寶學說話要有耐性
寶寶出生時,用哇哇大哭標志著進入語言世界。在這之後的差不多一年時間里,他用各種聲音表示他的需求和情緒。而現在,寶寶一歲啦,開始進入語言發展的快速車道,用心關注寶寶每一天的變化,他會讓你大為驚嘆的!
他會從各種途徑學習,珍惜每一個可能的發聲、說話的機會。你為寶寶做的語言訓練幫助,可以幫助寶寶的語言能力更快的進步。
寶寶學說話過程中,可能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寶寶的發音都是不準確的,不要急,給寶寶足夠的時間,他會讓你聽到最甜蜜最准確的聲音。
說話晚&語言環境復雜
如果,寶寶什麼都明白,一個眼神、手指一指就能讓你明白他的需求,卻遲遲不肯說,你可以想到一個成語:貴人語遲。有些寶寶兩歲以後才進入語言學習的高峰期。
如果,你家是一個普通話與數種方言相互碰撞的語言「熔爐」,也別擔心,寶寶有著超乎你想像的語言能力,他會比你更快的適應各種發音和腔調。
本月溫馨提示
寶寶學步,摔跤、跌傷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尤其是頭部,如從高處跌落地上,頭部著地,要注意觀察孩子哭聲,如哭聲大,哭後精神好,無嘔吐,應不必擔心;如哭後嘔吐,昏睡,提示問題嚴重,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醫。
寶寶一歲以前應該已經注射了不少疫苗,別忘了繼續按照醫生的安排帶寶寶注射疫苗,防患於未然。
和寶寶一起玩
追小狗
游戲目的:訓練寶寶行走或爬行的速度和靈巧性;訓練寶寶脖頸運動的能力;訓練分辨聲音的方向。
游戲方法:把房間地板鋪好泡沫地墊,就可以開始啦:
寶寶、爸爸、媽媽一起站在地墊上,媽媽喊著追小狗了,追小狗了,並迅速的來到寶寶身邊。
當媽媽追到小寶寶時,爸爸在前面拿著一個玩具向前走,並說:「小狗,來追爸爸,旺,旺。」媽媽也向寶寶說:「寶寶快去追。」寶寶被玩具吸引,便會急速的追去。
游戲提示:
這個游戲應在寶寶吃飽後,精神狀態十分良好,沒有疾病的情況下進行。
爬行的場地應該足夠寬敞,並移除所有硬的玩具或傢具,以防弄傷寶寶。
請記住,發育指南只是參考,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
所有的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在生長的過程中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達到每一階段成長的目標。所以我們的指南只是一個參考的指南,如果對寶寶的發育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尋求醫生的指導。
⑻ 少兒身高體重
兒童的標准身高和體重。
一般來說三歲到六歲男寶寶的身高應當在86、3-104、1之間,女寶寶的身高應該在85、4-103、2之間。
三歲到六歲男寶寶的體重應當在10、61kg-14、74kg之間,女寶寶的體重應當在10、23-14、11kg之間。
其實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不差太多,而且精神狀態好的話家長們是不需要太擔心的。
⑼ 中醫兒科學的生長發育與生理特點
生長和發育是小兒時期特有的生理現象,也是不同於成人的基本特點。生長指小兒形體的增長,發育表示各種功能的演進。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形態和功能的不斷成熟、完善,反映了小兒的生理特點。
古代醫家提出的變蒸學說即是闡述小兒生長發育的理論。
變蒸學說早在《脈經》和《諸病源候論》中已提到變蒸學說。《諸病源候論·變蒸候》指出:「小兒變蒸者,以長血氣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錢乙進一步闡明了變蒸為生長發育的理論,他在《小兒葯證直訣·變蒸》中指出:「小兒在母腹中,乃生骨氣,五臟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後,即長骨脈,五臟六腑之神智也。變者,易也。又生變蒸者,自內而長,自下而上,又身熱,故以生之日後三十二日一變。變每畢,即情性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腑臟智意故也。」薜己在《保嬰撮要·變蒸》中也提出:「變者生五臟也,蒸者養六腑也,變者上氣,蒸者發熱,每經一變一蒸,情志即異。」也支持了變蒸屬小兒生長發育的理論。
綜觀上述,古代醫家用變蒸來歸納解釋小兒的形態發育和智慧增長規律是有一定價值的,每蒸畢,均有變化,這是符合小兒在1歲以內發育迅速的規律,小蒸以後接著大蒸,也符合1歲以後生長發育速度逐漸減慢的規律。但變蒸學說認為在發育過程中必定出現一些發熱等異常現象,是不正確的。若將疾病中所出現的發熱、嘔吐等症視為變蒸過程,不及時處理,將會造成不良後果。 體格發育是健康小兒生長發育規律的總結,用來衡量小兒健康狀況的標准,體格發育與社會條件、氣候、地理、營養、疾病等有密切關系,必須綜合全面情況,方能作出正確判斷。現從體格發育方面列舉生理常數如下:
1. 體重2. 身長3. 頭圍
4. 胸圍5. 囟門6. 牙齒
7. 呼吸8. 脈搏9. 血壓 體重是作為衡量小兒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的指標,也是西醫學計算葯量的根據。 小兒初生體重平均約3kg,出生後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長700g,7個月到1歲平均每月增長500g,2歲時體重為12kg,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長2kg。以下公式通常用於粗略估計小兒體重。 ┌ 1~6個月 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7
│
1周歲內 ┤ 7~12個月 體重(kg)=出生體重(kg)+6×0.7+(月齡-6)×0.5
│
└ 2~12歲 體重(kg)=年齡×2+8
身長(高)
身長是反映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身長的顯著異常是疾病的表現,如身長低於正常的30%以上,要考慮侏儒症、營養不良等。身長是指從頭頂到足底的全身長度,3歲以下卧位測量身長,3歲以上採用立位,要求足跟、臀、兩肩部及枕後同時緊靠立柱。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身長平均約50cm,出生後第1年增長25cm。2歲後用下列公式推算: 身長(cm)=75+5×年齡。 此外,還有上部量、下部量的測定。 胸圍:沿乳頭下緣水平繞胸一周的長度為胸圍。出生時胸圍平均32cm,小於頭圍1~2cm。1歲~1歲半時頭圍與胸圍相等,以後胸圍逐漸大於頭圍。1歲至青春前期胸圍超過頭圍的cm數約等於小兒歲數減1。佝僂病和營養不良則胸圍較小。
囟門
囟門:前囟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後囟則為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後囟至遲約於生後6~8周閉合(部分出生時已閉合)。前囟出生時大小約1.5~2cm,後隨顱骨發育而增大,6個月後逐漸骨化而變小,約在1歲~1歲半時閉合。前囟檢查對兒科臨證很重要,早閉或過小見於小頭畸形;遲閉或過大見於佝樓病、克汀病或腦積水;前囟飽滿常見顱內壓增高,常見於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見於極度消瘦或脫水者。 牙齒:牙齒可分為乳牙及恆牙兩種。約自6個月起(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尚未出牙可視為異常,最晚2歲半出齊。2歲以內乳牙的數目約為月齡減6。6~7歲乳牙開始脫落換恆牙。17~30歲恆牙出齊 ,共28~32個。
呼吸
呼吸:年齡愈小,呼吸愈快。1~3個月每分鍾約45~40次,4~6個月每分鍾約40~35次,6~12個月每分鍾約35~30次,1~3歲每分鍾約30~25次。
脈搏
脈搏:年齡愈小,脈搏愈快。新生兒~1歲每分鍾160~120次,1~3歲每分鍾120~100次,3~5歲每分鍾110~90次,5~7歲每分鍾100~80次,7~12歲每分鍾90~70次。 血壓:年齡愈小,血壓愈低。一般收縮壓不得低於9.9~10.7kPa(75~80mmHg),不能超過16.0kPa(120mmHg),舒張壓不得超過10.7kPa(80mmHg)。正常情況下,下肢血壓比上肢血壓約高2.7~5.3kPa(20~40mmHg),各年齡期小兒的正常血壓,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收縮壓(kPa)=10.7+0.27×年齡
舒張壓(kPa)=收縮壓×(1/2~2/3)
測血壓應在小兒安靜狀態下進行,一般只測一側上肢即可,懷疑有主動脈縮窄或大動脈炎時,應測下肢血壓。
動作、感覺發育
1. 動作發育動作的發育直接與肌肉的發育,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有密切關系。發育順序是由上到下,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地進行。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能登梯,跳躍,動作也逐漸有力,精細和准確。
小兒精細動作的發育表現在握物的方式上。
2. 聽覺由於新生兒耳竅發育未全,所以聽覺很不靈敏,但對強大的聲音有瞬目、震顫的反應。2周的小兒即可集中聽力,3個月時對聲音有定向反應。
3. 視覺新生兒的眼睛已有感光反應,當給予強光時,可以引起閉眼。從第2個月開始,有注視物體的能力;自第3個月開始,可追尋活動著的玩具或人;自5個月開始,可以辨認物體的顏色和形狀,能認識母親。
4. 味覺與嗅覺新生兒對甜、酸、苦已有不同反應。4~5個月的嬰兒對食物的微小改變很敏感,故應適時添加各種輔食,使之習慣不同味道。小兒的嗅覺發育較慢,6個月以後才能分辨香臭。
5. 皮膚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和深感覺。觸覺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礎,新生兒已很靈敏。眼、口、手掌、足底等部位,觸之即有反應。3個月時已能區分31.5℃與33℃的水溫差別。 語音發育反映神經的發育,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 發音階段 新生兒除哇哇啼哭,沒有其他發音;2個月能發出和諧喉音;3個月發出喃喃之聲。
2. 咿呀作語階段 5~6個月會發出單調音節;7~8個月會發復音,如「媽媽」、「爸爸」等,並可重復大人所發簡單音節。
3. 單語單句階段 1歲以後能說日常生活用語,如睡、吃、走等;15個月能說出自己名字;1歲半能講單句,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如吃飯等。
4. 成語階段 2歲後能簡單交談,4~5歲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7歲以上能較好掌握語言。
小兒語言的發育,除了與神經發育有密切關系之外,還需要正常的聽覺和發音器官,並與後天教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