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區管理人員監測包括哪些人群類別
社區管理人員監測包括人群類別有: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入境人員和密切接觸者等風險人員、區域協查人員、涉疫場所暴露人員、解除閉環管理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等。加強綜治網路建設,發揮群防群治作用,落實長效管理措施。
負責抓好保安隊伍建設,做好社區的安全保衛工作。及時掌握,經常了解社區治安情況,建好綜治工作台帳,做到規范齊全。負責本社居委法制宣傳和社會公德教育,做好地區人員管理,外來暫住人口登記領證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各項治理工作。
社區管理人員工作任務
1、建立、維護與社區內其他代理和組織的關系,滿足社區的需要並防止服務的重復。
2、准備並且保存記錄和報告,如預算報告、人員記錄或者培訓手冊。
3、指導專業的、技術的員工和志願者。
4、評價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工作以保證項目具有合適的質量及資源被有效地使用。
5、計劃和管理項目預算、設備和支持服務。
6、建立並且監督管理的程序以實現由董事會或者高級管理設定的目標。
7、參加組織關於參與者資格、項目要求和項目利益的決策。
8、分析法律、規章的改變以確定其對代理服務的影響。
9、研究和分析成員或社區需要以確定項目指標。
❷ 社區管理的健康監測要求包括哪些
(1)衛生信息管理:根據國家規定收集、報告轄區有關衛生信息,開展社區衛生診斷,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向轄區街道辦事處及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狀況的建議。
(2)健康教育:普及衛生保健常識,實施重點人群及重點場所健康教育,幫助居民逐步形成利於維護和增進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
(3)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預防控制:負責疫情報告和監測,協助開展結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見傳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蟲病的預防控制,實施預防接種,配合開展愛國衛生工作。
(4)慢性病預防控制:開展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篩查,實施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病例管理。
(5)精神衛生服務:實施精神病社區管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導。
(2)社區如何管理健康監測對象擴展閱讀:
社區管理具有下列特點:
區域性、層次性、互助性、復雜性、綜合性、動態性
1、社區管理的地域和人群相對固定;
2、社區管理的組織形式多樣化,以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為主,其它政府職能機構的派出機構為輔;
3、社區管理的性質側重於群眾性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強調社區群眾的參與。
❸ 納入社區健康管理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強制性要求
納入社區健康管理是統一管理,能有序開展工作,是沒有什麼強制性要求的。
社區健康管理是對社區居民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同屬於大健康產業的范疇。通過對居民的身體狀況的檢測,針對居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方法等進行合理干預、系統管理。
同時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使每個社區的居民具有一定的營養和運動知識,了解膳食與健康、運動與健康的關系。
目前當下疫情非常的嚴重,社區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毒的傳播,有利於我們的生活。
社區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的內容包括哪些?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體和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
其宗旨是調動個體、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診療干預管理活動,防止社區病情擴散,有利於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
(3)社區如何管理健康監測對象擴展閱讀:
在我國,健康管理服務由具有執業資格的"健康管理師"來提供。我國十三五之後提出「大健康」建設,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國家戰略高度。根據「規劃」,群眾健康將從醫療轉向預防為主,不斷提高民眾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
健康管理是20世紀50年代末最先在美國提出的概念(Managed Care),其核心內容醫療保險機構通過對其醫療保險客戶(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開展系統的健康管理,達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或發展,顯著降低出險概率和實際醫療支出,從而減少醫療保險賠付損失的目的。
❹ 居家監測7天扣工資嗎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有工資。疫情期間在家辦公需要支付正常的工資待遇,單位有權要求有感染風險的職工居家隔離,明確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在其隔離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以及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在勞動者被隔離觀察期間企業應該照常發放工資,如果企業違反規定不發放工資,勞動者完全可以依據法律提起勞動仲裁。,或者就居家隔離而無需提供勞動。這種情況嚴格上來講,屬於單位的工作安排,可以協商工資待遇,如協商不成的,應該按正常的工資支付。
居家健康監測的要求有哪些?
1、准確研判居家健康監測條件。屬地要提前進行研判,如居家健康監測對象系單獨居住或具有通風良好且帶獨立衛生間的房間,應允許其居家健康監測;不具備居家健康監測條件的,須實施集中隔離。居家健康監測期間,監測對象不得與他人接觸,可由1名家庭成員幫助提供健康監測和生活服務,物品採取非接觸式傳遞。
2、嚴格落實「二對一」管理措施。各地要對所有居家健康監測對象嚴格落實「二對一」管理措施(即1名社區責任人員、1名醫務人員共同管理1名居家健康監測對象);社區管理人員要通過門磁報警系統、電話聯絡、視頻連線、位置共享、鄰里監督等多種方式,防止居家健康監測對象擅自外出;醫務人員要按時上門開展核酸采樣和醫學觀察,建立監測台賬,做好信息報告。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二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❺ 健康監測需要社區管控嗎
截至2022年12月2日,需要社區管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制定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監測指南》,其中明確,街道(鎮)、社區(村)應組織專人負責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的管理,明確職責,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報告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管理情況。
居家健康監測,是國家衛健委網站所發《冬春季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名詞。
❻ 發現核酸結果陰性後醫療機構應採取的處置不包括什麼
目前疫情防控總體思路是什麼?
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四個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科學、分級分類),堅持「兩個相結合」(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堅持科學、精準,進一步加強源頭管控,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提高監測預警靈敏性,以最短時間、最低代價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第九版優化調整的背景是什麼?
根據國內外新冠病毒研究進展和奧密克戎變異株特點(傳播能力更強、速度更快、感染劑量更低、致病力減弱、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為2-4天),結合我國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經驗,在前八版防控方案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
此次優化調整,不是對防控工作的放鬆,而是對精準防控的專業技術性提出更高要求!
常態化防控篇
問 新冠疫苗接種人群范圍有哪些?
答 現有疫苗對預防奧密克戎變異株所致重症和死亡仍有效,鼓勵3歲以上無接種禁忌人群應接盡接。符合條件的18歲以上目標人群進行1劑次同源或序貫加強免疫接種;重點提高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風險人群全程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率。
問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個人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 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公眾應遵守防疫基本行為准則,堅持戴口罩、「一米線」等良好衛生習慣,自覺提高自我防護能力,一旦出現可疑症狀及時就醫。
問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重點場所和機構包括哪些?
答
重點場所: 對於人員密集、空間密閉等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場所,如車站、公共交通工具、物流園區,農貿(集貿)市場,酒吧、KTV等健身娛樂場所、理發洗浴場所、月子中心、美容院、影劇院、體育場館、圖書館、美術館、棋牌室、封閉遊船,商品展銷與售後服務場所、會議中心、宗教活動場所等等。
重點機構: 維持社會正常運轉或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的機構,包括黨政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兒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養老院、護理院、監管場所、高等學校、中小學校、托幼機構、培訓機構、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工地等。
問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重點場所和機構注意哪些問題?
答
1.落實場所、單位主體責任,制定應急工作預案,開展應急演練,做好防疫物資儲備。
2.建立健康監測制度,做好工作人員健康狀況登記,對進入人員進行測溫、核驗健康碼、行程碼,正常者方可進入。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核酸檢測,建立人員台賬,確保「應檢盡檢」。
3.盡可能減少大型會議、培訓等活動,嚴格控制人流密度,設置「1米線」,避免出現人員聚集。
4.確保有效通風換氣,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應符合現行國家相關標准要求。
5.加強對重點區域、公用設備設施和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做好垃圾清理處置。
6.在辦公室、食堂和衛生間等場所配備足夠的洗手液。
7.倡導食堂採取分餐、錯峰用餐,食品等原料從正規渠道采購,保證來源可追溯。
8.改善工作人員宿舍或臨時居所的居住環境和衛生設施,使用面積不低於4m2/人。
9.加強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強化工作人員健康培訓,工作人員工作期間全程戴醫用外科口罩、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戴一次性手套,注意個人衛生。外來人員戴口罩。
10.推進無禁忌症、符合接種條件的工作人員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問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重點人群有哪些?
答 重點場所和重點機構的工作人員、感染風險較高或抵抗力較低的人群,其中包括:醫務人員,移民、海關、市場監管系統一線人員,警察、環衛工人、保安、保潔員,口岸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快遞外賣人員、水電煤氣等工作人員,居家隔離或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有本土疫情區域的援建人員、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流浪乞討人員、零散裝修與建設施工人員,老年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孕婦、兒童、傷殘人士等人群。
問 7日內有低中高風險區旅居史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 中、高風險區人員原則上不來返蘭,特殊情況確需入蘭的,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和隔離管控措施;7天內有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直轄市為鄉鎮、街道)的其他地區(即低風險區)、陸地邊境口岸城市旅居史人員,要提前向目的地社區(村)、單位或所住賓館報告,在第一落點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其他低風險區來返人員無需報告。無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人員,實行第一落點免費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
問 對7日內有低中高風險區旅居史人員的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 7日內有高風險區旅居史的人員採取7天集中隔離,在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7日內有中風險區旅居史的人員,採取7天居家隔離,在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採取7天集中隔離;7日內有低風險區旅居史人員實施「三天兩檢」,納入社區管理,嚴格落實「四不得」,即:不得參加聚集性活動,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場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網吧、電影院、健身房、KTV等密閉、半密閉場所。同住人員盡量減少外出,「點對點」上下班,72小時內至少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管理期限均自離開風險區域算起。
問 陸路口岸城市包括哪些?(9省59地)
答
①吉林省(1地)琿春市。
②黑龍江省(10地)綏芬河市、東寧市、撫遠市、同江市、密山市、饒河縣、嘉蔭縣、蘿北縣、愛輝區、遜克縣。
③內蒙古自治區(10地)額爾古納市、滿洲里市(含扎賚諾爾區)、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阿爾山市、東烏珠穆沁旗、二連浩特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烏拉特中旗、額濟納旗。
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地)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塔城地區塔城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⑤西藏自治區(3地)吉隆縣、聶拉木縣、普蘭縣。
⑥雲南省(19地)騰沖市、金平縣、河口縣、麻栗坡縣、馬關縣、富寧縣、江城縣、孟連縣、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芒市、盈江縣、隴川縣、瑞麗市、瀘水市、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
⑦廣西壯族自治區(8地)那坡縣、靖西市、龍州縣、憑祥市、寧明縣、東興市、防城區、大新縣。
⑧遼寧省(1地)丹東市。
⑨甘肅省(1地)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問 入境人員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 實施「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在集中隔離的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監測的第3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如在第一入境地隔離時間不足10天,入豐後補足10天。對在第一入境地集中隔離期滿人員,全程指導,來唐後專人專車「點對點」閉環接返。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要向包聯人員報告,並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問 進口冷鏈食品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
1. 適當進行抽樣檢測。在進口冷鏈食品與境內人員首次接觸前消毒處理,避免消毒對食品產生污染,避免重復消毒。具體工作按照《關於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255號)要求執行。
2. 進口冷鏈食品入境量較大的口岸城市要建設集中監管倉,對進口冷鏈食品入庫統一消毒檢測。嚴格進口冷鏈食品境內全程防控和追溯管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嚴格落實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追溯管理、人員管理、索取核酸檢測報告和消毒證明等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做好進口冷鏈食品內外包裝、貯存場所、生產加工設備等清潔消毒。實現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具體工作按照《關於進一步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263號)要求執行。
問 進口非冷鏈物品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 根據進口非冷鏈物品來源國家(地區)疫情、物品類別和特徵、運輸方式和時長、裝卸方式等,研判進口非冷鏈物品被污染的風險等級,分級分類採取預防性消毒或放行措施,避免重復消毒和增加不必要作業環節。
問 常態化防控下的多渠道監測預警防控網路包括哪些監測內容?
答
1.醫療機構就診人員監測
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發現可疑患者後,要在2小時內報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落實「村報告、鄉采樣、縣檢測」核酸檢測策略,也可同步進行抗原檢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對所有發熱患者和其他無發熱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護人員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對上述人員進行抗原檢測。
2.風險職業人群監測
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潔、維修等人員、口岸進口物品搬運人員、進口冷鏈食品儲存加工企業一線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作業期間每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相關醫務人員、海關、移民管理部門等其他直接接觸入境人員和物品的一線人員每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快遞、外賣、酒店服務、裝修裝卸服務、口岸管理服務人員、交通運輸服務、商場超市和農(集)貿市場工作人員等、普通醫療機構除發熱門診以外的工作人員每周開展兩次核酸檢測。
與入境人員、進口冷鏈等貨物及環境直接接觸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要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執行「X+7」,即X天封閉管理作業+7天集中隔離或居家醫學觀察,不參加聚集性活動。
3.重點機構和場所人員監測
學校和托幼機構、養老機構、兒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精神專科醫院、培訓機構等重點機構人員,監管場所、生產車間、建築工地等人員密集場所,常態化下應做好相關人員症狀監測。
4.社區管理人群監測
納入社區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艙)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員在出院(艙)後第3、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入境人員和密切接觸者等風險人員、區域協查人員、涉疫場所暴露人員、解除閉環管理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等,按照防控要求開展核酸檢測和健康監測。
5.集中隔離場所和醫療機構監測
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解除集中隔離前採集隔離房間內物品、環境標本進行核酸檢測。對普通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定期開展環境核酸檢測。
6.進口物品及環境監測
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加工、運輸、存儲等場所適當開展抽樣環境檢測;對口岸中來自高風險國家和低溫運輸環境的進口貨物及其貨艙、貨櫃、車廂、集裝箱和貨物存放場所開展抽樣核酸檢測,冬季低溫條件下可增加檢測頻次和抽樣數量。對城市中有冷鏈食品批發銷售的大型農貿(集貿)市場的環境定期開展核酸檢測。對大型海運進口冷凍物品加工處理場所可定期開展污水監測。
應急管控篇
問 發現初篩陽性人員後的上報流程是什麼?
答 發現初篩陽性人員要遵從「逢陽必報、逢陽即報」原則,出具檢測結果後2小時內進行初篩陽性報告,經確診後應在2小時內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進行網路直報,並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或方艙醫院治療,初篩陽性人員信息不對外發布。
問 發現初篩陽性人員後如何管控?
答
單管初篩陽性:立即落實就地隔離措施,邊管控邊調查,將初篩陽性人員轉運至定點場所管理(如定點醫療機構的觀察室)。
混管初篩陽性:對所有混檢人員立即落實就地隔離措施,安排采樣人員上門復核;
所有人核酸結果陰性,排除並解除就地隔離措施;如發現陽性,其餘核酸檢測陰性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判定密切接觸者。
問 聚集性疫情指的是什麼?
答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內在同一學校、居民小區、工廠、自然村、醫療機構等范圍內發現2例及以上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問 發生疫情後,對疫情信息公布有何要求?
答 聯防聯控機制於5小時內發布疫情、風險區域等相關信息,疫情信息應以網路直報數據為准,不得晚於次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建立每日例行新聞發布會機制。
問 發生疫情後,流調工作如何開展?
答 成立現場流調專班,明確三公(工)融合機制,實現陽性人員復核確認後2小時內到達現場,4小時內完成個案核心信息調查,24小時內完成初步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對病例數少、未發生社區持續傳播的,開展精準流調;當社區持續傳播,且社區已劃定為中高風險區實行封管控措施管理,流調重點調整為掌握病例的基本信息、發病時間、首次核酸檢測陽性時間等;對封管控之外人員中出現的感染者及當疫情處於收尾階段的新發感染者,進行詳細精準流調。
問 疫情發生後,溯源工作如何開展?
答 針對感染來源不明的病例,迅速開展溯源調查,堅持人、物、環境同查,優先排查「人傳」的來源。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核酸篩查、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綜合研判病毒來源、傳播途徑和傳播鏈關系。對有證據提示物品、環境是傳染源的,應採用先封控、再采樣、後消毒的方式,避免證據丟失。
問 對密切接觸者及其他風險人員如何判定和管理?
答 對於人員較為密集復雜的病例活動場所(如餐廳、娛樂場所、超市等密閉空間場所),可適度擴大密切接觸者判定范圍。密切接觸者實施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第 1、2、3、5、7、10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對與感染風險較高的密切接觸者同住、同餐、同工作(學習)、同娛樂等長時間密切接觸人員判定為密接的密接,實施7天居家隔離,在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對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共同暴露於婚(喪)宴、餐館、超市、商場、農貿(集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和密閉場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判定的涉疫場所暴露人員,實行「三天兩檢」。
問 高、中、低風險區域是如何劃定、管控、降級的?
答 疫情發生後,根據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活動軌跡和疫情傳播風險大小劃定高、中、低風險區域。高風險區原則上以居住小區(村)為單位劃定,執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等封控措施;中風險區執行「人不出區、錯峰取物」等管控措施;低風險區執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等防範措施,人員離開唐山市需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中高風險區實施管控後前3天連續開展3次檢測,第1、3天完成兩次全員核酸檢測,第2天開展一次抗原檢測;解除管控前24小時內應完成一次全員核酸檢測。對尚未轉運的風險人員、抗原檢測陽性、核酸混管陽性待復核人員、行動不便的特殊人員,應上門采樣,實行單采單檢。 高風險區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再連續3天無新增降為低風險區;中風險區連續7天無新增降為低風險區;所有中、高風險區解除後,全域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問 發生疫情後,核酸檢測工作如何開展?
答 經流調研判,傳播鏈不清、風險場所和風險人員多、風險人員流動性大,疫情存在擴散風險時,疫情涉及的自然村、涉及鄉鎮政府所在地及所在縣城,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後,間隔3天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疫情波及多個鄉鎮時,可擴大范圍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問 抗原檢測與核酸檢測有什麼區別?
答 抗原檢測主要是通過檢測病毒的抗原,核酸檢測主要是檢測病毒的基因,而抗原為病毒的外殼,可以更容易地被檢測到。抗原檢測是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的補充手段,更方便、快捷,但敏感性稍差。核酸檢測更復雜,獲取結果時間長,但敏感性更高。
問 抗原檢測結果能否取代核酸檢測結果?
答 不能, 核酸檢測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依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具有核酸檢測能力的,應當首選核酸檢測。核酸檢測陰性、抗原檢測陽性的視同新冠病毒感染者,採取集中隔離等措施,密切觀察,連續進行核酸檢測予以確認。
問 哪些人適用抗原檢測?
答 共三類人群。一是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伴有呼吸道、發熱等症狀且出現症狀5天以內的人員;二是隔離觀察人員,包括居家隔離、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離、封控區和管控區內的人員;三是有抗原自我檢測需求的社區居民。
問 集中隔離場所如何選擇並管理?
答 按照常住人口60間/萬人口的比例儲備足夠的集中隔離房間,按照「三區兩通道」,即隔離區、工作準備區(生活區與物資保障區)、緩沖區,工作人員通道、隔離人員通道的標准設置並規范管理,組織院感防控等領域專家評估合格後方可啟用。嚴格做到單人單間,防範交叉感染。人員解除隔離時,需對「人、物、環境」同時采樣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可解除。經確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後,集中隔離點為隔離對象出具最新核酸檢測結果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告知書》。
問 人員轉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發現後盡可能使用負壓救護車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或方艙醫院進行治療或隔離。密切接觸者應安排專用車輛在8小時內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堅決杜絕將感染者與密切接觸者共同轉運。轉運過程中做到有序就座,控制同車人員數量,盡量保持間隔,嚴格落實個人防護及車輛消毒措施。
問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與居家健康監測有何不同?
答 街道(鎮)、社區(村)工作人員均需及時掌握管控對象信息並下發告知書,並按「一戶一檔」或「一人一檔」登記造冊,每日早晚兩次收集體溫、症狀等信息,發現疑似症狀立即處置。社區管理人員與其接觸需穿戴一次性工作帽、KN95/N95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保持1米以上距離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對象指密切接觸者中的特殊人群、密接的密接、中風險區外溢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的人員。居家隔離應在社區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單獨或單間居住,本人及同住人員不得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居家隔離對象在離開隔離房間或必須與家庭成員接觸時,須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就醫等外出須審批並由負壓急救車轉運。同住人員一並遵守居家隔離管理要求。街道(鎮)、社區(村)工作人員要查看其住所是否滿足居家隔離條件,每天對居住樓層走道、樓梯消毒,按時上門核酸采樣,定期抽查是否外出或按時進行核酸檢測等。 居家健康監測對象指完成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艙)人員及經專業人員評估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就醫等必需外出時須報告社區並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問 對出院(艙)後的復陽人員如何管理?
答 確診病例治癒出院或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後,應當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第3、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既往感染者出院(艙)後核酸檢測陽性,如未出現任何症狀體征且核酸檢測Ct值≥35,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如Ct值<35,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出現發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如Ct值≥35,無需追蹤和管控密切接觸者;如Ct值<35,應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問 對核酸檢測陽性物品及接觸人群如何處置?
答 發現陽性物品後,對相關物品臨時封存、消毒,對工作區域消毒。對檢出陽性的冷鏈食品,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冷鏈食品分級分類處置有關要求進行處置。向陽性物品來源地與同批次物品流向地通報信息。對接觸同批次陽性物品的從業人員進行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間隔24小時),其中接觸頻次較高的從業人員採取7天居家健康監測,在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問 疫情發生後,消毒工作如何開展?
答 對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住院(方艙)、轉運期間可能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進行隨時消毒。對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居住或活動過的場所,如居所、工作場所、學習場所、診療場所、轉運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場所,在其離開後應進行終末消毒。中高風險區等實施封管控措施區域內,重點對小區樓棟、防疫物資保障場所(點)等區域環境開展預防性消毒。疫源地終末消毒應開展現場消毒過程評價,方艙醫院關艙、隔離點結束時的最後一次消毒,需要開展消毒效果評價。
問 疫情發生後,心理健康服務如何開展?
答 建立完善由市級設立心理專班、縣級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設立心理專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立心理專乾的心理干預「三專」服務網路,提前制定受疫情影響人群心理干預方案。出現聚集性疫情時,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力度,對患者及家屬、隔離人員、一線工作人員等開展針對性心理干預。
問 發生疫情後,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等重點環節如何防控?
答 重點人群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規范佩戴口罩,避免參加聚會、聚餐、婚喪嫁娶等聚集性活動。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要嚴格落實閉環管理、核酸檢測和閉環作業後的管控措施。
重點機構、重點場所要嚴格做好所有工作人員健康監測「日報告」「零報告」,嚴格查驗進入人員體溫、健康碼和核酸檢測結果,增加宿舍、衛生間等小型密閉公共空間的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頻次(每天至少兩次)。重點場所可縮短營業時間,按照正常客流量50%的標准控制人流密度,避免舉辦促銷等人員聚集活動、大型會議和培訓等措施。 醫療機構住院區、養老院、監管場所、高等學校、重大建設項目施工企業等可實行封閉管理;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等可停止線下授課。無外窗或自然通風條件的辦公室和客房,處於地下室的商場、超市、食堂、健身房,封閉遊船、洗浴場所、宗教活動場所和商品展銷場所等人員密集、空間密閉場所應暫停營業。
問 葯品如何監測?
答 疫情出現後,葯店應對購買感冒、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葯物人員進行實名登記並將信息推送屬地管理,及時督促用葯者開展核酸檢測,必要時可先開展一次抗原檢測。
❼ 居家健康監測的要求標准2022
准確研判居家健康監測條件。
屬地要提前進行研判,如居家健康監測對象系單獨居住或具有通風良好且帶獨立衛生間的房間,應允許其居家健康監測;不具備居家健康監測條件的,須實施集中隔離。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監測對象不得與他人接觸,可由1名家庭成員幫助提供健康監測和生活服務,物品採取非接觸式傳遞。嚴格落實「二對一」管理措施。各地要對所有居家健康監測對象嚴格落實「二對一」管理措施(即1名社區責任人員、1名醫務人員共同管理1名居家健康監測對象);
社區管理人員要通過門磁報警系統、電話聯絡、視頻連線、位置共享、鄰里監督等多種方式,防止居家健康監測對象擅自外出;醫務人員要按時上門開展核酸采樣和醫學觀察,建立監測台賬,做好信息報告。各社區(村居)要壓實責任,確保對居家健康監測對象全鏈條閉環管理。
❽ 廣州市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陽性感染者怎麼辦
廣州市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陽性感染者怎麼辦
廣東省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問答來了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俗稱20條措施),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20條措施實施後
廣東對各類人群如何實行健康管理?
一起來看看
↓↓↓
1.聽說已取消「次密接」「密接的密接」等說法,是真的嗎?
答:是的。及時准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次密接)」。
2.我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我該怎麼辦?
答:如果您此時正在家中,請選擇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房間自我隔離,全程佩戴口罩;不與家人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需要集中隔離的,備好必需品,等待轉運。如果您此時正在外,請立即佩戴口罩,立即暫停一切社交活動,離開人群密集場所;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按照要求做好轉運准備。密切接觸者原則上落實集中隔離觀察,實行5天集中隔離加3天居家隔離;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期間會被賦紅碼,不得外出。
3.什麼人員需要集中隔離?什麼人員需要居家隔離?
答:集中隔離的人員包括:入境人員、密切接觸者,以及需納入隔離但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人員等。
居家隔離的人員包括:密切接觸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離後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等。
4.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期間,核酸檢測有什麼要求?
答: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解除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3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5、7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5.我已經集中隔離一段時間了,何時才能解除隔離?
答:如果您已集中隔離管理滿8天,且符合「人、物、環境」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人員,即時解除集中隔離;如您滿5天但不足8天,且「人、物、環境」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人員,可解除集中隔離,閉環接轉返回社區後繼續完成1~3天居家隔離,補齊8天。
6.我已經完成5天集中隔離,轉為居家隔離需要做哪些准備?
答:首先要看您是否具備居家隔離條件。集中隔離人員在入住後2天內填報目的地信息。如果您已集中隔離滿5天,經目的地社區確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由目的地防控指揮辦安排「點對點」閉環接轉至目的地居家隔離,不可搭乘飛機、火車、高鐵、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屬地社區「三人小組」督促落實好居家隔離措施。居家隔離最好能單獨居住,如果條件不允許,選擇一套房屋裡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保持相對獨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
如果您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需要在原隔離場所繼續完成3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7.在居家隔離期間,有什麼要求?
答:您需要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是否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並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期間會被賦紅碼,您需嚴格做到不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如因就醫等確需外出,需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外出,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如您非單獨居住,日常生活、用餐盡量需限制在隔離房間內,其他人員不進入您房間。您在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離開時要戴口罩。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您為哺乳期母親,期間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喂養嬰兒。
8.我被告知剛剛去過高風險區,該怎麼做好防控?
答:這種情況下您屬於高風險區外溢人員,需落實7天居家隔離,期間會被賦紅碼,不得外出。健康管理的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之日算起。在第1、3、5、7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9.哪些人需要進行居家健康監測?
答:居家健康監測的適用對象包括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艙)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
10.我被告知要居家健康監測,有什麼要求?
答:您需要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您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每日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做好症狀監測,並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居家健康監測做核酸是在做好防護情況下到就近核酸檢測點做核酸,如被賦黃碼,請選擇黃碼核酸檢測點。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並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
11.我在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遇到就醫等特殊情況要外出,怎麼辦?
答:請您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2.我在居家隔離或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同住人員能出門嗎?
答:這兩類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如果您屬於居家隔離,共同居住者或陪護人員一並遵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管理要求,不能外出;因就醫等確需外出,需聯系社區、專人專車、做好個人防護。
如果您屬於居家健康監測,盡量不與其他人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密切接觸,同住人員可外出,具體需配合所在社區的管理要求。
13.什麼是高風險崗位?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有什麼要求?
答:與入境人員、進口冷鏈等貨物及環境直接接觸的從業人員以及定點醫療機構、隔離場所相關工作人員納入高風險崗位,具體范圍由所在單位確定。高風險崗位人員結束閉環作業後,需進行「5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會被賦黃碼,第1、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員密集公共場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4.我在隔離酒店工作,准備輪休,需要落實哪些防控措施?
答:您這種情況屬於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
需要嚴格執行集中居住、兩點一線封閉管理生活工作模式、高頻次核酸檢測、疫苗應接盡接管理要求。離崗輪休時需實行5天居家健康監測,在第1、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期間會被賦黃碼,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員密集公共場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5.如果我最近去過其他省的高風險地區,回來後該怎麼辦?
答:請您來粵返粵後主動向社區報備,配合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會被賦紅碼,不得外出。觀察期滿,核酸結果陰性,經社區核實並收到解除隔離通知單,就可以解除隔離。
16.如果我回到省內後,被省外通報為密切接觸者,我該怎麼辦?
答:接到消息後,請您及時主動上報所在社區、單位。原則上您將接受5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加3天居家隔離,具備條件的可以實施居家隔離。期間會被賦紅碼,不得外出。時間從離開風險地之日起計算。該地若調整風險等級,當天也會調整管理措施。
17.我近7天內去過省外低風險地區,回廣東是不是不用管?
答:不是,低風險區並不等於無風險。您來粵返粵3天內應接受2次核酸檢測,並配合做好健康監測。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聚集、不扎推,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
18.如果我是低風險區的人員,出市有什麼要求嗎?
答:對省內低風險區跨地市流動人員,要求3天內應完成2次核酸檢測,並做好健康監測。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聚集、不扎推,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
19.近日曾在國內其他發生本土疫情的省份滯留,能回廣東嗎?
答:如果您7天內有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來粵返粵後請配合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不得外出。時間自離開風險區域之日算起。如果您被確定為陽性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或滯留地屬高風險區,或未按要求落實疫情發生地健康管理措施而滯留,請暫時不要返粵,按所在地有關要求,配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如果您在低風險區,來粵返粵3天內應接受2次核酸檢測,並配合做好健康監測。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聚集、不扎推,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
20.我要滿足什麼情況才能返粵,還是要一直留在外省?
答:請您遵守當地的防疫要求,並向當地防控指揮辦反映您的情況。當您符合返程標准後,按照20條做好健康管理措施。
21.因疫情管控,我滯留廣東,需要符合哪些條件才能返程?
答:如果您屬於陽性感染者、密切接觸者,或者滯留區域屬於高風險區,請服從所在地疫情防控安排,暫不適合離粵。
如果您所在地屬低風險區,居住地或入住酒店7天內沒有陽性感染者,且您近3天內未出現發熱、乾咳、嗅覺喪失、肌肉酸痛等臨床症狀,可以離粵,但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如果您在全域管控區,請服從所在地疫情防控安排。
22.我因疫情滯留廣東期間,生活和醫療需求如何保障?
答:請您服從所在地疫情防控安排。可以關注當地熱線電話,反饋您的需求,同時積極通過網路平台購買生活物資和常用葯品。
23.滯留期間遇到一些難題我該怎麼求助?向誰求助?
答:您可以撥打12345政務服務熱線,各地指揮辦將記錄並及時妥善解決您的合理訴求。
24.我現在國外,需要達到什麼條件才能回國?
答:您須在登機前48小時內完成1次核酸檢測。不盡事宜,請向民航公司、海關等部門咨詢。
25.我從國外入境後,需要集中隔離多長時間?
答:您將接受「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由隔離點安排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期間要求閉環接轉。
26.我的目的地與入境地不在同一省份或同一城市怎麼辦?比如我從廣州入境,但是我家在清遠,我入境集中隔離結束回到目的地,還會被要求集中隔離嗎?
答:您入境完成5天集中隔離後,需要「點對點」閉環接轉回社區完成3天居家隔離。如果您在入境地已完成8天的隔離管理,隔離結束後再回到目的地,就不需要再次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
27.萬一在集中隔離期間核酸檢測為陽性,我會被轉運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嗎?
答:是否需要轉運到定點醫療機構,需根據您的核酸檢測Ct值判斷。
如果核酸檢測Ct值<35,會被轉運至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隔離治療;如果Ct值在35至40之間,需在24小時後再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如果此時仍舊Ct值<35,同樣需立即轉運至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隔離治療;如果此時Ct值≥35,不需要轉運治療,正常隔離即可。
28.家裡有高齡老人,如何做好防護?
答:從近兩年國內外疫苗接種情況來看,疫苗對降重症、降死亡效果明顯,建議老人及時主動地接種疫苗,及時完成加強針接種。平時注意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強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29.我有高血壓/糖尿病,封控期間怎麼購葯?
答:封控區會對重點人員建立人員清單、需求清單,社區與醫療機構、葯房等設有直通熱線。無論是高血壓、糖尿病,還是其他基礎性疾病患者,或是孕產婦和血液透析患者等,都屬於重點人群。您可及時向社區反映具體需求,申請提供相關服務。
30.家裡有人居家隔離,我怎麼保護自己?
答:請您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如與其接觸,或是處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體表面時,需穿戴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有任何直接接觸,或離開其居住空間後,准備食物、飯前便後、戴手套前、脫手套後均要進行雙手清潔及消毒。
❾ 居家健康監測上班違法嗎
居家健康監測時期上班並沒有違反法規。居家健康監測,是指在主動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以開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重點是針對自身依然存在的潛在風險,從對本人、對他人、對社會負責出發,應做好體溫、症狀等日常監測。同時,自覺保持合理活動范圍和社交距離,履行好個人義務和社會責任。居家監測不同於居家隔離,雖然強調少外出、不聚集,切實控制活動范圍,期間每天向村居(社區)或單位報告體溫、症狀情況,但並沒有限制外出,如需要外出上班的,可在主動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開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各地要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將每項工作落實到部門、機構、個人,細化實化各項措施,領導幹部帶頭學習掌握疫情防控政策規定和部署要求。要強化督導檢查,建立通報機制,對疫情防控中的突出問題進行通報,問題嚴重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印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等4個文件的通知要求規定,實行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日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做好症狀監測,並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並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法律依據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監測指南》
一、適用對象
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艙)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
二、場所要求
(一)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
(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三)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三、管理要求
(一)社區服務要求。
1.登記造冊。街道(鎮)、社區(村)工作人員要加強摸排和信息登記,及時掌握返回屬地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信息,及時與居家健康監測人員取得聯系,進行信息核實,通過下發居家健康監測告知書(參見附表),告知居家健康監測相關要求,並按照「一戶一檔」或「一人一檔」要求,登記造冊,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掌握空巢獨居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健康監測特殊人員情況,建立台賬,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關愛服務。街道(鎮)、社區(村)可通過告知書、一封信及微信等方式加強居家健康監測宣教和指導,提醒社區需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應主動與社區取得聯系,及時報備,督促其按要求做好居家健康監測。
2.監測信息收集。街道(鎮)、社區(村)可通過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兩次定期詢問和收集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的體溫、症狀等信息,如發現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人員,立即報告,並由專人聯系120負壓急救車,按就近原則送往發熱門診或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二)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管理要求。
1.健康監測。實行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日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做好症狀監測,並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並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
2.外出限制。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人員需根據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檢測。
4.衛生防疫要求。
(1)保持家居通風,每天盡量開門窗通風。
(2)做好居家環境衛生清潔,對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定期通風和消毒;對門把手、手機、開關等日常高頻接觸物品表面定期消毒。
(3)做好手衛生,講究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如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4)盡量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用餐時提倡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