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為一名幼師,怎麼理解教師層面的「健康信念模式」和「保護型動機理論」
教室層面的健康信念模式就是好好教書育人,不要坑害孩子,不要誤人子弟,所謂的保護型動機理論,就是說要好好的關愛孩子,保護好孩子
❷ 2021心理咨詢師健康心理學考點:行為與健康
【導讀】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上對心理咨詢師的市場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不過想要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書並不容易,心理咨詢師考試復習要講求方法,不僅是勞逸結合,也要結合知識體系,這樣知識掌握的更加牢靠。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2021心理咨詢師健康心理學考點:行為與健康」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相關概念
1、健康行為:是人們為了增強或保持健康狀態所採取的行為。主要包括:減少或消除有健康危險的行為;積極的行為;以及遵醫行為。
2、健康習慣:是與健康行為有關的一系列行為,這些行為已經根深蒂固,並且常常下意識地自動表現出來。一般童年時形成,約十一二歲穩定下來。
3、生活方式:是個體所作的影響健康的各種決定的總合。造成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及一般的死亡原因都與個體的生活方式有關,是健康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生活方式自己可以控制,對於疾病預防和改善頗具意義。
4、危險行為:是與健康行為相對的,有損於當前或未來健康的。青春期是危險行為的一個易感期。
二、健康行為的意義
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與絕大多數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密切相關,感情性疾病、意外傷害、職業傷害等的預防和控制也與生活方式關系緊密。而且行為是可改變的,因此健康心理學特別關注與健康相關聯的行為。
意義:健康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的死亡率;能延緩死亡時間,提高個人壽命和人口的平均壽命;可以推遲慢性疾病所致的並發症的出現;成功的行為矯治可以提高健康水平,預防疾病發行,從而縮減大量用於健康和行為方面的費用。
三、健康行為的相關理論
(一)教育呼籲理論
觀點:如果人們獲得了正確的信息,將會改變健康習慣。因此,健康教育是讓眾從事健康行為的有效途徑。
局限:不過慾望和偏愛影響著人們對新信息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作的判斷,對負面信息可能進行自我防禦性的加工。
(二)健康信念模式
觀點:人們是否進行預防疾病的行為,直接取決於他們所作的兩個判斷:一個是評估自己對特定健康問題所感受到的威脅,另一個則是對採取預防行為的好處和障礙進行衡量。是最廣泛被研究和最被接受的理論。相關的幾種信念:疾病嚴重性的信念;疾病易感性;健康行為好處;健康行為障礙。
(三)Ajzen計劃行為理論
觀點:試圖把態度和行為聯系起來,認為行為是個體行為意圖的直接結果。關於某種特定行為的態度(對行為結果的信念)、關於行為的主觀標准以及行為控制感三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行為意圖,並且最終促成了行為改變。
局限:意圖和行為只有中等程度的相關,人們並不總是做他們計劃要做的事,本理論局限之處。
(四)原型/意願理論
觀點:對許多人--特別是青少年來說,健康行為往往是對社會情境所做的反應。該理論引入了兩個新的結構來解釋個體的健康行為:行為意願(會受重要他人影響以及曾經參與經歷的強化,特點:反應性而非熟慮、不自主)和社會原型(個體的自我概念與原型的匹配會對個體產生引導)。
(五)社會整合理論
觀點:突出了家庭在鼓勵健康行為和反對高危險行為中的重要作用。婚姻和做父母通過社會控制機制對健康行為具有正性影響,婚姻和做父母是目的在於將個體綜合進社會並且提供意義感、目標以及社會義務的社會關系。社會系統提供一些方式來影人們使之從事社會希望的行為並減少非常規的和偏離正常的行為,個體把社會准則同化之後,社會機制也可能成為個體的內在要求。
(六)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模型
觀點:有目的的行為改變要歷經5個階段:無意圖期、意圖期、准備期、行動期、維持期(消除行為6個月以上進入維持期)。每階段個體的心理社會特徵各不相同,有效的干預策略要與每階段的重要特徵相匹配,以幫助他們進展到下一階段。
(七)預防採納的過程模型
觀點:是對階段理論的改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在健康增進的階段間取得進展。認為人們採納預防性的健康行為的過程中會經歷七個不連續的階段:忽視、樂觀偏向、捲入、無改變、想要改變、踐行、維持。其中1(無意識)、3(意識但未考慮個人意義)、4(已決定不改變)是階段理論中的無意圖期的情況分解。
以上就是關於「2021心理咨詢師健康心理學考點:行為與健康」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內容,比如心理咨詢師就業方向以及心理咨詢師前景如何,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
❸ 知信行模式是知識、信念和行為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