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生館的經營理念_養生館的經營范圍
養生對於現在而言,是非常普遍的。那麼開一家養生會館也是非常好的創業想法。那麼養生館有怎樣的經營理念呢?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養生館的經營理念,希望能幫到你。
養生館的經營理念
一、名副實在做中醫——在設計養生產品和服務時應遵循中醫養生的思想、步驟和 方法 體系。
很多從事足療、美容或保健品行業的人來做中醫養生服務行業,由於他們沿用以往經營的思路,而忽略了中醫養生自身的技術特點,導致服務效果不理想。
要知道,中醫養生服務行業與足療、美容、保健品等行業相比有兩大明顯特點:一是消費者專職度不夠、信息相對不對稱,消費者相對不懂得自己到底需要怎樣的服務;二是在技術服務流程、技術理念及方法方面,有明顯的不同。
從客戶的認知成熟度的角度來看,美容、足療在消費者心中基本屬於類似家門口超市的概念,屬於日常消費的概念,消費者相對比較清楚應該消費什麼以及如何消費,而中醫養生由於涉及到健康與醫療的專職知識,屬於專職消費的概念,大部分消費者欠缺這方面知識,所以需要專職的中醫養生導師或技師的引導,才能讓消費者達到比較滿足的狀態。也就是說,在中醫養生領域,專莢定或技師)比客戶更懂客戶應該接受什麼服務,就比如你到醫院,你不會跟醫生說,請給我打一針什麼陣或給我來一盒什麼葯,要不要注射、打什麼針、要不要吃葯、吃什麼葯或要不要做手術,做什麼手術,這些不是你來告訴醫生怎麼做,而是你要聽醫生的。
總之,中醫養生不同於西醫,也不同於保健品(源自西方營養學),還不同於美容和足療。中醫養生服務要讓消費者達到真正滿足的調理養護效果,需要貫徹五大基本思想、八大原則、六大基本步驟,以下具體闡述。
1、養生館的產品和服務設計應貫徹五大基本思想
整體觀:中醫養生理論,特別誇大人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化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的客觀事實。在診斷時,中醫充分運用了診斷的全息性,從機體的整體性反應推斷病因。在治療與調理時,中醫誇大了對證治療,對證治療即是針對機體在患病過程中整體反應清空的差異而採取的不同治療方案,相應的,中醫治療遵循證異治異、證同治同的原則。
辨證論治:中醫養生誇大因時、因地、因人而宜,誇大養生保健要根據時令、地域和個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的不同,而制定相應的養生調理方案。
以平為期:中醫以為,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陰陽是保持相對平衡的。假如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略冬出現病理狀態。人體養生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
上工治未病:《黃帝內經》中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思想,另外一部醫學巨著《千金葯方》中也提出“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欲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這些都與現代醫學預防為主,心身保健預防醫學觀點相符。
調動本能(正氣):中醫養生是靠徹底調動人體自身潛力(內),充分利用外界有利因素(外),進而達到整個身心平衡***的養生方法。中醫以為健康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自我穩定的生態平衡。正氣是指人體自身所具有的自我健康能力,邪是指致病因素。健康的時候是邪不能幹擾破壞正氣所維持的穩態。醫生治好病意味著醫生是標,病人是本,標本相得,邪氣乃服。邪氣只是服了,而不是沒了。也即是醫生通過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使人體的抵抗力與致病因素作用力相對平衡,達到健康的目的。
2、中醫養生服務的設計應遵循八結合原則
自我調養與養生館服務相結合:中醫講“病人為本,醫生為標”,又講“三分治,七分養”,所以客戶的身體要恢復並保持健康,光靠養生館技師和導師的調理是不夠的,客戶自我的調養,無論是“起居有常”還是“飲食有節”、“不妄作勞”、“情志條暢”等都非常關鍵。
傳統方法與現代方法相結合:一方面,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科技如何發展,我們人類所具備的生物學屬性總是始終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總還是“沉重的肉身”,總還是要“吃喝拉撒”,總還是要新陳代謝,從這個意義來說,古老的中醫學歷經數千年檢驗,運用到現代人身上都還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從產品本身的易用性來看,由於現代研究職員的努力,多少會在已有的中醫葯原理基礎上對產品加以改進,從而讓專職人士和客戶使用起來更方便,這種現代方法是值得採用,而不必加以盲目排斥。所以我說要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相結合,正是基於這個角度來考量的。
個性化方案與標准化產品相結合:在養生館的產品服務設計過程中,個性化方案是必要的,由於客戶的健康題目具有個性化的一面,在設計調理方案時要做到辨證論治,要遵循因時、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則,還有考慮客戶的經濟狀況、工作狀況、家庭狀況等,制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在個性化的方案的指導下選用標准化產品。個性化方案裡面,有些是不用客戶花錢,比如對客戶的生活方式的指導建議,但標准化產品是養生館的增加收入點,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個性化產品與標准化產品,兩者缺一不可。少了個性化方案,調理效果不會理想,少了標准化產品,則增加收入無法保證。
立即顯效(治標)與根本解決(治本)相結合:好的調理方案,假如不能讓客戶立即看到效果(治標),則客戶對養生館的信心和信任度必然大打折扣。但光是有立即的顯效,卻無法根本解決客戶的健康題目,就像有些西醫西葯治療某些疾病一樣,同樣無法留住客戶。
養生服務與 教育 服務相結合:客戶的很多健康題目是由於無知造成的,不懂得健康養生之道造成的,患了疾病或處於亞健康狀態之後,盡管有了養生館的服務業也還是不夠的,由於人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隨時可能會受到“六***七情”的侵襲傷害,再加上中醫所說的“三分治,七分養”,而七分養往往不是在養生館場所內。所以好的調理專莢冬即應該是一個好的調理專莢冬又應該是一個好的老師,要告訴客戶在家裡或工作時要有好的生活方式和養生方法。善於經營的養生館應該定期以不同的形式來教育客戶,幫助客戶把握中醫養生的知識和簡單易用的技能。
身體調理與心理調理相結合:中醫講“形神合一”,指的就是人作為一個整體,其身心是相關的。身體的不舒適會導致心理情緒的不平和,心理情緒的不平和也會導致身體上的疾病或亞健康。所以養生館在給客戶做調理方案時,一定要同時調理客戶的身體和心理(情志)。
治未病、預病與治已病相結合:養生館究竟是做“養生”、“調理”而不是“治療”的地方,所以對於有些客戶,已經患了嚴重的顯性的疾病,養生館的導師或技師,首要的事情是要告訴客戶往醫院做治療,以免延誤客戶的治療時機。養生館不應該往做醫院應該做的事情,否則不僅會引發信任危機,更可能會牽上法律官司。再有,中醫講求“上工治未病”,所以對於一些客戶,他們在醫院做體檢或檢查時沒有查出的題目,養生館可以經過中醫導師或檢測設備探查出來,這時養生館有責任和義務告訴客戶這些“未病”或“亞健康”的題目所在,這正彰顯了養生館和醫院相比的上風所在,也是對養生館從業職員的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
多種調理手段相結合:中醫博大精深,其治療調理手段多種多樣,長期以來形成了“砭、針、灸、葯、導引、按蹺”等六大基本技術體系,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科研職員也研發了很多輔助調理的工具和產品,養生館不妨根據客戶的個人偏好,結合客戶的自身健康狀況個性化的為客戶用多種調理手段協同調理,以達到客戶的最大滿足度和實際調理效果。
3、中醫養生服務應遵循六大基本步驟:一診二評三預警,四治五調六養護
一診:診斷過往。主要通過對醫學體檢 報告 及已患疾病信息來診斷客戶過往的健康狀況,在制定調理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到過往已患疾病的題目。
二評:評估現狀。中醫辨證和設備檢查的“人機合參”,結果更客觀正確。中醫辨證包括中醫四診評估和體質經絡評估,設備檢查常見的有人體代謝免疫評估、營養評估、特色項目評估和人體健商評估等。
三預警:發現未病之病,實現疾病“早期預警”。常見的有人體基因分析、心腦血管24項評估、鷹眼全身掃描健康評估、心功能動脈硬化無創評估等。
四治:醫學咨詢導醫導診。根據前面所說的“治未病、預病與
治已病相結合”原則,對於有些客戶,已經患了嚴重的顯性的疾病,養生館的導師或技師,首要的事情是要告訴客戶往醫院做治療,以免延誤客戶的治療時機。所以這一步就是在發現客戶有疾病時告訴客戶應該往哪就醫,就醫應該留意什麼題目等。
五調:在養生會所由專職的中醫調理導師或技師實施。常見的調理手段包括飲食調理、營養免疫、心理調理和經絡調理等四個方面。經絡調理有常見的八法——熏、蒸、浴、灸、推、拔、刮、熨。另外還有所謂的督脈經絡調理、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痛症調理、膀胱經導引排毒、五行罐療、電熱砭石刮痧、二十四節氣艾灸法、熏蒸、足療、耳***、光波能量調理等都可以回為疏通經絡的調理方法。
六養護:與上一步的調理不同,養護這一步不在養生館進行,不是由養生館的導師或技師實施的,是客戶自己要實施和留意的。養護主要包括起居、運動、環境和 文化 四個方面。起居養護是指公道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處理生活細節,保持良好習慣,建立符合自身生物節律的活動規律,以保證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方法,謂之生活起居養生法。生活起居養護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勞作、居處適宜及衣著宜忌等內容。運動養護,常見的有真氣運行法、道家丹道、少林內功、禪坐、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易筋經、三一二經絡鍛煉法等。環境養護包括旅遊養生、風水咨詢、居家環境調理等方面。文化養護指通過參加國學大講堂、國學培訓、琴棋字畫等藝術活動來進行養生。
二、跳出養生做養生——養生館的整體定位要做成廣義養生會所模式
養生館不能簡單定位為滿足顧客的健康需求,由於養生作為一種相對比較“奢侈”的需求,需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這部分人往往是社會精英,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他們往往同時有高層次的需求,如回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超越需要等,假如由於滿足生理需要而導致貴族享受需要滿足的時間被占據,則顧客很可能放棄來會所做健康調理,這也是大部分社會精英往往忙的沒有時間往養生館調理的原因。客觀的現實是,他們中的部分人往往是忙死、累死的。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假如養生館設計的產品和服務假如僅僅為滿足顧客對養生(狹義的身體健康)的需求是錯誤的,而大部分養生館恰恰犯了這個錯誤。
養生館要滿足客戶的需求最好是兼顧了客戶的養生保健需求(有健康)、事業發展(有錢)、學習求知(有聰明)、公益慈善(有愛心、有面子)等,也就是說要綜合考慮滿足顧客的低級需求和貴族享受需求,綜合考慮滿足顧客的健康養生需求和非健康養生需求,這樣養生館才能成功。在這方面,很多美容院在原有基礎上(滿足客戶對美的需要)加上養生保健板塊(滿足客戶對健康的需要),往往獲得了成功。再有就是類似良子足療業獲得了成功,良子足療就是兼顧考慮滿足顧客的舒適(休閑放鬆)及商務社交(滿足客戶的事業發展需要)的需要。
還有的企業經營者,往往把養生館作為企業其他業務經營的輔助工具,比如作為促進企業公關的力度,這樣的經營思路也是對的,也是跳出養生做養生的系統經營思想。
總之,養生館不要僅僅圍繞客戶的健康需求做狹義的養生館,而要做成滿足客戶多種需求的廣義養生館,那麼何謂廣義養生會所?請參考拙作《廣義養生論》便知答案。
三、依靠組合做增加收入——養生館的增加收入模式設計要設計成金字塔增加收入模式
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技術標准缺失、行規混亂、多頭監管而力度均不到位等題目,導致巨大的養生保健用品、養生保健服務市場魚龍混雜,質量水平參差不齊,技術與把戲一色,高人共騙子齊飛。
這樣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即使養生服務做的很到位(這意味著經營本錢不低)的養生館,同樣無法收到高價,或報出高價格後反而無法與打價格戰的低端養生館競爭。
那應該如何應對呢?正確的做法是組合不同的產品,區分不同的顧客,設計成金字塔增加收入模式。
也就是說,在增加收入模式設計時,要組合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沒有特色和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它們作為利潤的金字塔底部分,這些產品或服務大多是微利或不增加收入的;另一部分則是非常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這部分產品或服務,客戶對它們的認知利益應該要非常高才可以,它們作為金字塔頂,可以銷售價很高,這樣利潤就自然不愁了。
另一方面,過往中醫治病講究“窮人治病,富人掏錢”,頗有點“劫富濟貧”的味道。過往的歷史證實,這個增加收入模式是行得通的,史玉柱的《征途》游戲,同樣是這個增加收入邏輯,即:賺有錢人的錢,有錢人和窮人獲得同樣的歡快,理應支付更多。但窮人的時間沒那麼值錢,幾乎所有國家的遺產稅也是這樣,遺產越多,交的稅越重。所以,把這個模式應用到中醫養生館的經營同樣有效。有錢人和窮人同樣恢復健康,有錢人理應支付更多。對於有錢的人,設計的調理方案應該包含的是價格昂貴的,對養生館來說也是利潤豐厚的。養生館收益就靠金字塔頂的有錢的這批客戶,對於金字塔底的“窮人”客戶,能夠保本不賠就可以。
總的說來,“金字塔”增加收入模式,就是既要有“暴利”的產品又要有微利的產品,既要有精心打造客戶,又兼顧低端客戶,組合起來,分別對待,則養生館增加收入不難矣。
四、跳出單店做連鎖——連鎖經營是養生館品牌增加收入的必由之路
如前面分析,因市場魚龍混雜,劣幣驅逐良痹冬導致客戶的認知利益低,因而即使養生服務做的很到位(這意味著經營本錢不低)的養生館,同樣無法收到高價,或報出高價格後反而無法與打價格戰的低端養生館競爭。由於很難短期內做到顧客認知度的提升,以及無法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本錢,所以一條可行的路子就是:不以單店的營業業績為成功的標准,事實上目前行業里業績相對較好的企業都是由於加盟連鎖做的不錯,其增加收入邏輯是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
五、跳出貿易做貿易——公益戰略和公益營銷模式的有效運用
健康行業既屬於貿易,又屬於公共事業,因此無法像其他純粹貿易一樣運作,需要照顧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兼顧社會效益。
這種公共事業特性,要求在面對客戶時可能無法像其他行業一樣一味暴利,否則會遭到媒體、社會和政府的聲討,甚至會遭到中醫導師的指責。
張悟本推出2000元的掛號費,飽受質疑,雖說張悟本有造假學歷之錯,但從另一面反應出大家對中醫大量掛號費的不認同,實在與西醫大額的檢查費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所門診部曾經推出千元掛號費,也曾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爭議。這些都是很好的證據。
所以,既然健康醫療行業不完全是貿易,所以不能把養生完全當做貿易來做。
另外,老百姓的看病貴和看病難,已經是目前中國的“社會題目”了,而中醫養生因其治未病和簡便驗廉的特點,在解決這個社會題目方面具有特別的上風,這就決定了做中醫養生服務的企業會自發產生“公共效應”。即除了能給企業自身帶來效益外,還能給社會創造效益。既然能給社會創造公共效應,那麼藉助社會氣力來平衡企業的前期投進,讓企業度過艱難的起步階段就很有必要。
具體的做法有:藉助政府的相關政策、基金會的捐助政策、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社會氣力,具體應用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六、不為招商而招商——構建系統能力,幫助合作者持續成功是王道
中醫養生行業不像西醫,有完整、完善的價值鏈,因此在發展招商時往往很難保證加盟者像自己一樣成功。
很多養生館經營者以為只有注進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就會很輕易,事實證實是極其錯誤的。養生技術人才跟不上、產品研發無法及時有效升級、市場無法持續培育、治理人才無法跟上經營規模的擴大等都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所以,只有圍繞企業構建系統能力,把合作者當成企業的利益共同體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合作夥伴,真正幫助加盟商持續經營成功才是王道,具體來說需要注重四個方面:
注重專職技術人才和經營治理人才的培訓與輸出,方可確保合作加盟者的成功。
注重產品研發的投進,方可確保加盟者後續的可持續發展,確保加盟者持續與你的企業一起發展。
注重市場需求的持續教育與引導,擴大行業的容量,才能確保加盟者持續成功。
注重產業資源的橫向聯合與縱向整合,優化產業生態鏈,有利於擴大本產業的地位。因此好的養生產業經營者要留意站在行業整體發展的眼光積極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的建構。
養生館的經營理念
養生的理論均從維持人的正常狀態出發,把減少消耗、加強再生、保持順暢、維持穩定作為重要的著眼環節,主要強調如下幾點。
調和陰陽
《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又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所以,調和陰陽則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調和之道,須順時以養陽,調味以養陰,使陽氣固密、陰氣靜守,達到內實外密、健康有壽。
流通氣血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二者相伴,貫通周身,熏濡百節,流通則生機正常,滯塞則淤結病生。流通之道有二:一是以形體動作促進氣血流行,即華佗授弟子五禽戲時所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勞動則氣血周流,此即流水不腐的道理。二是以意念來導引氣的運行,氣行則血行,身體雖或動或止,但氣血之流通、經絡之舒暢始終得以保證,此即氣功吐納之術。二者均是通過氣血流通而養生。
培補精氣
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於父母,藏於腎,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後天之精由生化而來,亦藏於腎。故精乃陰氣之本源,精盛則本壯,氣化之源旺,故生氣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動無不消耗陰精,故而用葯食培補精氣,補精以滋源,補氣以助化精。延年之葯食雖多,而不外乎培補先後天精氣之大要。
節欲保精
七情六慾人所不免,多欲則傷精,故須節欲以安精神;房室有節以保腎精,使精常滿盛,而體健壽延。
養生館的經營之道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 武術 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⑵ 養生館加盟哪家好
這個行業做加盟的很多,這兩年業內有一家非常火,華佗來了健康生活館了,好像走的體銷模式,店裡不缺人,都是標准化服務,速度很快,可以了解下看看。
⑶ 華佗來了養生館加盟好嗎
之前跟朋友逛街的時候路過一家他們的店▪⋅那門口排隊的人真是烏泱烏泱一大片,生意非常好。
⑷ 中國華佗健康養生研究 所與壽比金養生館出品的兩儀生沖劑好嗎
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
記載,也有說他壽至一百五六十歲仍保持著六十多歲的容貌,而且是鶴發童顏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華佗生活的時代,當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里,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葯)、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華佗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後漢書》和《三國志》均為他專門立傳。華氏家族本是一個望族,其後裔中有一支定居於譙縣以北十餘里處一個風景秀麗的小華庄(今譙城區華佗鎮)。至華佗時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對華佗寄託了很大的期望。從其名、字來看,名「佗」,乃負載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華佗自幼刻苦攻讀,習誦《尚書》、《詩經》、《周易》、《禮記》、《春秋》等古籍,逐漸具有了較高的文化素養。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當時我國
醫學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相繼問世,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針灸、葯物等診治手段已基本確立和廣泛運用;而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的倉公,東漢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榮利富貴、終生以醫濟世的動人事跡,所有這些不僅為華佗精研醫學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華佗精於醫葯的研究。《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葯」。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至於現存的華佗《中藏經》,是宋人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