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論文1500字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論文1500字

發布時間:2023-01-24 04:54:02

A.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結合實例談談如何科學地完善自我1500字左右

寫作思路:構思要圍繞主題展開。若要使論文寫得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必須要使全文有一條貫穿線,這就是論文的主題。主題是一篇學術論文的精髓,它是體現作者的學術觀點學術見解的。

論文影響讀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題來實現的。因此,下筆寫論文前,謀篇構思就要圍繞主題,構思要為主題服務。

例文:

每個人都希望有個比較完善的自我意識。那麼,如何將自身的認知機構調整到最佳狀態,將自我意識更加完善呢?大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要正確地實事求是地接納自己。

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難免存在一些不足與不完善的地方。每個人的容貌、體型、生理特點以及父母的職業、身世地位等家庭與社會背景是無法選擇的,甚至是很難改變的。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的發展和前途,也不總是由個人的主觀意志把握和訣定。因此,人首先要面對這個嚴峻的現實,不必為碰到了不好的遭遇而灰心喪氣,其次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二,不要過分苛求自己。

對大學生期望過高,對自己能力估計過高,往往使一些同學帶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步入大學。當現實與幻想、理想的天平發生傾斜時,一些同學的心理失去平衡。這種由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高期望的損毀帶來的不健康心理,延長了許多同學的適應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某些心理障礙。



一個人應該有理想,但千萬不能拋棄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事實證明,期望值是一個相對值,對自己和環境的期望要適合自己的能力及環境的客觀情況。過高地期待自己,不切實際苛求環境都會損害自己。

造成失望乃至絕望,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確立合理的需要和理想,把理想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一個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發展共同決定的。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都具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大學生應當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的評價,在學習和工作中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但不要對自己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第三,對他人不要苛求。

許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覺大失所望。事實上,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身的個性與特點,強人所難本身就是一種認知方面的錯誤。他人是無法按照你的個人意願來行事處世的。

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友過程中正確把握自己,既不要強求自己,也不能苛求他人,更不能把他人的評價作為自己行為的准則。

第四,疏導不良情緒。

青年學生在學習、生活或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這就要求青年學生遭遇挫折或情緒激動時,應該及時疏導、宣洩不良情緒。疏導的方法有合理宣洩、注意轉移、目標升華等。讓新的環境、新的目標感染、轉化你的情緒。

如果一味地陷於苦悶、自責之中,則會做出一些蠢事來。總之,把一個人的認知結構調整到合理的軌道上來,完善自我意識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個大學生是否成才的關鍵和基礎。

B. 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500字

現代學校的心理健康 教育 ,決不能忽視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實踐中,通過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家庭教育 的質量,是學校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健康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健康的論文篇一

《試談心理健康的疏導 方法 》

在大學中,入黨是每一位上進的大學生的目標和方向。但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黨員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問題是首當其沖的大問題,我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們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黨的節奏。 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切實加強對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應召開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並要提出針對大學生黨員的要求,如何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會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如何構建出一個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圈,如何擁有正確的心理素質。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掌握之後便得到了一個初步的提高,及時的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擁有健康的心理,使它們能夠掌握黨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黨員在以後的工作中學習中能夠正確的理解掌握黨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黨員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壓力伴隨著人的一生,誰都不可能避免,工農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體的疲勞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壓力,知識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創傷和發展的壓力,在眾多的壓力面前,我們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棄,一定要積極樂觀,越戰越勇,越挫越強,不斷成長,去尋覓成功,但有的人依舊無所適從,心浮氣躁,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終一事無成。或重病纏身或英年早逝。兩者區別就在於你如何對待壓力。應對壓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學會積極正確的思維方法,養成辯證的這種思維習慣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方法,只看如何從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會軟實力」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做,一、認識自我,感受安全,評價的要素是自我認識。

二、自我學習,生活自立,評價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緒穩定,反應適度,評價要素是情緒穩定,情緒控制,情緒積極。四、人際和諧,接納他人,評價要素是 人際交往 能力,人際滿足,接納他人的能力。五、適應環境,應對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評測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調查中顯示,中國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數在逐年的升多,對中國社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和不良變化。代表,安定醫院院長馬辛先生說:「公眾的心理健康是一個社會軟實力的表現,我們的社會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詢服務,從業人員服務標准,技術規范等方面實現規模化,小康社會不僅需要物質生活的豐富,更需要百姓心裡上的健康。 乘著勝利召開的春風,深入學習貫徹精神是全黨全國重要任務,深刻領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復興之路和實干精神鼓舞著全國人民,廣大人民群眾對以為首的新一代領導人描繪的美好藍圖充滿著希望。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人類的未來,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人的身心健康關繫到國家的命運,關繫到每個家庭的命運。所以年輕的一代健康成長是社會主義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的保證。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會人民都在關注的問題,近期上海復旦大學大學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學寢室殺人案,這些兇手全是妒忌別人比自己強而起了惻隱之心,所以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很重要的問題,學校增加了與之相關課課堂。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中的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學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視,我們也應該從各方面學習,了解。貫徹的精神,努力學習,跟著黨的步伐,帶著自信大步向前。

心理健康的論文篇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 文化 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論文篇三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通過精心的課程設計,需要一些技巧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讓學生迅速參與,發生改變。能夠運用心理學理論訓練感染力和推動力,學會把心理學轉化為簡單易懂的教學形式:針對的講,提升學生的興趣,你讓學生動心;靈活的講,提升學生的思考,你讓學生動腦;互動的講,提升學生的參與,你讓學生動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都會讓人覺得特別形象生動,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例如,課程的開場,可以通過 自我介紹 和暖身,前台的展現和後台的實用分析操作相結合來設計課程。在自我介紹中,不必提自己曾經有多少光環,獲得過多少榮譽,而是輕描淡寫而又非常動情的講述教師自己的經歷和 故事 ,從故事中讓人產生了對心理學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讓人感覺到老師確實能夠在學生和課程中間架起一座溝通和交流的橋梁,這也是自我介紹環節的作用。當然「講故事」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也可以藉助其他方式,如視頻音頻等引人思考。而暖身活動環節的設計則非常重要,它影響著團隊的凝聚力、動力和信賴感,是否能讓學生打開心靈自我開放。比如:手指操、落手指、貓和老鼠、 乒乓球 、金龍拍拍操、記者采訪、用手問好、四方塊游戲等等。

從暖身活動引申它們在其他課程內容下的應用,比如和人際溝通交往哪個知識點結合、和情緒的哪個方面結合、和壓力的某一部分結合來應用。並且在活動後需要分享的四個F,即Fact:剛剛做了說了畫了什麼;Find:對自己的發現是什麼;Feeling:感受到什麼;Future:對未來的影響是什麼。通過活動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動身動心。

而在課程主體准備的過程中,注意三個方面:備學生、備自己、備課程。備學生:明確你的課程是同一個人對話的過程,將對方轉化為你的合作者,做好學生的需求分析,根據他們所需要的他們所處的背景和心理狀況來確定授課目標,再來設計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備自己:面臨即將講授的話題,明確自我的感受是迷惑的還是清楚的,真正的知道自己的主張和立場,面對別人的贊成或反對能否正確的接受。

備課程:課程的核心內容和展現形式。在內容設計上,主題、對象、時間都需要明確和控制。關上電腦和ppt,從學生角度出發,無限接近學生的需要,通過自我辯駁或實地調查不斷篩選,找到最好的答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輕理論的系統傳授,重心理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學會例如常見心理問題識別與調適、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提升人格魅力、大學生涯規劃、學習心理、調控情緒、提升人際交往、處理好戀愛與性、壓力與挫折應對、珍愛生命等等方面,能夠有效解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心理潛力和能量,並且使他們在心靈上都得到成長和提升。

在方法設計上,可以採用:講授、提問與討論、錄像與回放、案例學習、角色演練、心理學團隊活動、影片賞析等等豐富多樣的形式。運用圖片、符合學生自己的、與學生自己相關的、幽默笑話和滑稽、奇特誇張和荒誕等手段不斷吸引注意力和加深印象。在使用 教學方法 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授課目標、授課主題、具體內容、學生的身心情況、學校和班級的授課條件以及時間控制、和教室地點等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不同教學任務靈活使用,共同發揮作用,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

一堂好的課程就像一場好的表演,教師需要精心的完成編(劇本)、導(組織)、演(展現)的工作。不斷的從細節到框架,拆分到整合,刻板到適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中,情感的喚起是起始,情感的體驗是過程,情感的升華是目的,只有將「情」貫穿始終,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總結 授課的規則就是:說者有情,學生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言之有物,講的應是對方需要的,對方聽進去什麼才是重要的;過程有趣,改變講的方式,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

綜上所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是一項科學系統的操作,包括每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如何讓課程更加吸引學生,真正的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從傳統的講授性傳授到更多的對學生的引導啟迪,更加發揮學生的資源和他們的主動性,更多的參與教學,每一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課程中以百分之百的責任心和充分的熱情,認真准備,積極思考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落到實處,才能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走上理論與實際並重,不斷科學與成熟的發展道路。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心

C.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1500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完善個性發展,從而實現其人生規劃。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心理健康的論文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1500字篇一

《淺析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

摘 要:在大學生知識群體中屢屢出現無視生命事件的發生,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該文主要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內涵及其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提出了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能力 途徑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143-01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於度過。”近年來,大學生漠視生命、踐踏生命的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劉海洋事件、馬加爵事件、葯家鑫事件、復旦投毒案,既讓人痛心,又發人深省。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對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認識。

生命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建立在學生個體生命基礎上的活動,教育活動應當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教育專家肖川教授認為:“生命教育首先要培植學生生命質量與生命尊嚴的意識並將其作為自覺的價值追求;其次才是創造美好人生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有能力以充滿自信的理性力量和充滿熱情的道德良心去創造自己滿意的人生。”由此可見,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質所在,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生命教育應當成為以人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

1 生命教育的內涵

關於生命教育的內涵,研究者多數從“生命哲學”、“道德教育”、“價值哲學”等哲學角度和教育的本質為出發點闡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北京師范大學肖川[1]教授認為,生命教育應當包含三個層次:(1)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價值追求,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2)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存在型態,生命教育就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的教育;(3)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實踐領域,有明確的價值追求又包括重要的主題和領域。

首都師范大學兒童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劉慧[2]教授認為,生命教育是一個多元的集合概念,它包括多個維度與層次;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基點,藉助生命資源,喚醒、培養人們的生命意識與生命智慧,引導人們追求生命價值,活出生命意義的活動。

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即是關於生命的教育。人的生命最重要的特點是社會性,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須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以建構良好的人際和社會的關系,來獲得人生的快樂與幸福。教育不僅僅要讓受教育者掌握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育者提升生命質量和價值,尊重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創造學習者積極的學習與生活體驗。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價值追求,它的本質是通過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倡導認識生命的本質、珍惜生命、敬重生命,感恩生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喚起對生命的熱愛,提升生命的質量和生命尊嚴。

2 生命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兩者的涵義不同決定了他們有著不同的教育內容。生命教育側重於對生命本質以及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包涵對生命價值的思考,通過教育引導人們尊重、熱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掌握與他人相處的方法以及愛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個體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通過生命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際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品德,預防因忽視生命的存在與價值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異常問題。但是當異常心理問題出現時,心理健康教育顯然更勝一籌。通過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掌握心理調適的技巧,還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途徑去解決心理異常問題。

加強生命教育知識的學習有助於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機制,預防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等心理危機的發生。王麗敏[3]等人的《生命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效果研究》一文指出,生命教育在轉變大學生對生命態度方面不但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還能降低對應激源、應激反應的感受程度和改善抑鬱症狀。

3 加強生命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當前大學生在承受各方面壓力的同時在追求精神價值迷失了自我。因此,加強生命教育勢在必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教育教學中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不等同於知識教育,不能用簡單的知識掌握為單一的目標評價機制,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個體有關生命體驗與價值感的形成與培養,它是衡量個體社會化的判斷標准;作為學校教育機構應當開設相應的課程,積極創建讓學生參與的教育教學情景。在大學生中開展生命教育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促進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機制。目前有關生命教育的專家積極倡導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生命教育”課程,並正在進行課程教材的開發、課程內容的編寫以及師資隊伍的培訓等一系列配套設施的規范。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生命教育課程終將會走入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講堂。

第二,利用團體心理輔導為載體創新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團體輔導主要體現在它針對性強,能夠經過前期的測試、篩選,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其次,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或角色扮演等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在參與的過程中通過成員間的相互影響,體驗生命的美好,增加生命教育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對於心理疾病起到預防作用,更好的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第三,積極創建校園文化建設,將生命教育與學生日常的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與體驗。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創建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深入生命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與團結合作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從中體會生命的美好與幸福。

從目前來講生命教育是對應試教育、就業教育、技能教育等僅僅服務於學生的生存競爭的教育的揚棄和超越,是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但僅僅只靠學校單方面的行動不足以樹立生命教育的豐碑,還要靠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共同努力,才能使每個社會人受益於生命教育,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參考文獻

[1] 肖川.生命教育的三個層次[J].中國教師,2006(36).

[2] 劉慧.生命教育內涵解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9):93-95.

[3] 王麗敏,張亮,王小雪,等.生命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6(14):523.

D. 1500字心理健康成長論文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面臨著與以往不同的成長環境,承受著各種壓力,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1500字心理健康成長論文 範文 。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1500字心理健康成長論文全文如下: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 文化 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 方法 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准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七八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裡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五、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 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

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 經驗 、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二十一世紀的晨鍾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我們應該 反思 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繫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繫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1500字心理健康成長論文相關 文章 :

1. 心理學論文範文1500字

2. 1500字大學生情緒管理論文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000字

4. 2000字心理健康結業論文

5. 淺談心理健康論文

6.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7. 淺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E.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教育 ,不僅僅只應從大學開始,而應該從中學、小學和每個家庭開始早期的教育培養,這樣更有利於人的成長。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篇1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 方法 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 。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 措施 :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 文化 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篇2
在大學中,入黨是每一位上進的大學生的目標和方向。但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黨員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問題是首當其沖的大問題,我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們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黨的節奏。

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切實加強對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應召開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並要提出針對大學生黨員的要求,如何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會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如何構建出一個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圈,如何擁有正確的心理素質。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掌握之後便得到了一個初步的提高,及時的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擁有健康的心理,使它們能夠掌握黨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黨員在以後的工作中學習中能夠正確的理解掌握黨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黨員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壓力伴隨著人的一生,誰都不可能避免,工農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體的疲勞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壓力,知識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創傷和發展的壓力,在眾多的壓力面前,我們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棄,一定要積極樂觀,越戰越勇,越挫越強,不斷成長,去尋覓成功,但有的人依舊無所適從,心浮氣躁,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終一事無成。或重病纏身或英年早逝。兩者區別就在於你如何對待壓力。應對壓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學會積極正確的思維方法,養成辯證的這種思維習慣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方法,只看如何從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會軟實力”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做,一、認識自我,感受安全,評價的要素是自我認識。二、自我學習,生活自立,評價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緒穩定,反應適度,評價要素是情緒穩定,情緒控制,情緒積極。四、人際和諧,接納他人,評價要素是 人際交往 能力,人際滿足,接納他人的能力。五、適應環境,應對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評測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調查中顯示,中國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數在逐年的升多,對中國社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和不良變化。代表,安定醫院院長馬辛先生說:“公眾的心理健康是一個社會軟實力的表現,我們的社會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詢服務,從業人員服務標准,技術規范等方面實現規模化,小康社會不僅需要物質生活的豐富,更需要百姓心裡上的健康。

乘著勝利召開的春風,深入學習貫徹精神是全黨全國重要任務,深刻領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復興之路和實干精神鼓舞著全國人民,廣大人民群眾對以為首的新一代領導人描繪的美好藍圖充滿著希望。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人類的未來,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人的身心健康關繫到國家的命運,關繫到每個家庭的命運。所以年輕的一代健康成長是社會主義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的保證。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會人民都在關注的問題,近期上海復旦大學大學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學寢室殺人案,這些兇手全是妒忌別人比自己強而起了惻隱之心,所以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很重要的問題,學校增加了與之相關課課堂。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中的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學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視,我們也應該從各方面學習,了解。貫

徹的精神,努力學習,跟著黨的步伐,帶著自信大步向前。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篇3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 自我評價 、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F.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結業論文1500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項重要的工程,需要納入到整個高校教育體系中與其他的各項教育相結合,它在培養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1500字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業論文1500字篇一
《淺談大學生心理教育》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人際交往 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等,本文針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應對 措施 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措施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的加劇,多元化和價值觀念沖突的不斷加深,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普遍重視,中央已經陸續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是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實做好心理咨詢工作,是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特別是一線輔導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高度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

(一)生活環境的改變

大學新生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進行和諧的人際交往。大學時代開始了寢室生活,同學之間的距離近了,各種隱私也暴露無余。同學之間的矛盾也自然而起。很多新生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環境,不免在心裡造成失落與孤獨感。筆者曾經有位學生,飯卡壞了自己不會補辦,且不敢和老師溝通,讓父母在千里之外的江蘇打電話給輔導員老師。可見很多學生出生在溫室的環境中,到異地求學還不能完全獨立。

還有,有的同學天生身體有殘疾,可能從小就會有些自卑感,到了大學,父母不在身邊,孤獨加上自卑感,會使得他心理承受更大的壓力。這種因為環境改變所產生的壓力與失落,如果不能及時疏導,久而久之,必然會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好的影響。

(二)大學生戀愛

大學生已進入成年階段,父母多不在身邊,渴望與異性戀愛。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多不懂得關心他人,不懂得包容、忍讓。且多數同學尚沒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往往是出於寂寞,好奇,隨大流而去談戀愛,這樣的初衷往往會導致戀愛的不如意或是失敗,最終導致心理壓抑苦悶,甚至出現輕生、心理變態導致性取向出現問題等。

(三)學習考試等自身原因

大學的課程,老師講課的速度很快,篇幅較長。很多同學開始並不適應,不會合理安排時間,致使心理上產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懷疑,所以很多新生剛到大學有一種自卑感,覺得自己落後了,墮落了,沒有以前努力或是即使努力也很難有好的成績等等。破罐子破摔,逃課睡覺,迷戀網路游戲聊天等,深陷虛擬的環境中不能自拔,產生惡性循環。

二、大學生心理應對措施

(一)大學生入學後存在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問題

輔導員可通過開班會和個別談話輔導等形式,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這種變化的原因,以及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由於我國中學階段性教育的不到位,不少大學生在兩性關繫上存在不少困擾。輔導員可通過講座、演講和討論等形式,及時澄清同學們對兩性關系的困擾。大學生由於某種挫折,無法解脫的時候,會自卑,甚至有可能通過自殺等過激行為來消極面對問題,輔導員可以通過正面鼓勵,引導班級同學對其關心,幫助其注意力轉移等 方法 對其進行輔導。這種輔導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能夠具備新需要的知識和技巧,掌握全面的信息,理清事情的原委。

(二)輔導員參與學校心理咨詢和問題學生的心理治療工作

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工作.進行早期發現與預防。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是開展一切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輔導員要對每一位新生通過填寫「心理健康問卷」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從中篩選出有問題,有症狀的同學進行備案。與心理咨詢中心的咨詢師取得聯系,可約請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到心理咨詢中心,做到提前預防,防患於未然。在必要情況下,輔導員手中的學生心理調查資料,也可以成為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咨詢時的補充材料。因為,輔導員與學生長期生活在一起,可以通過直接或者班級幹部、寢室同學等間接觀察,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動態。因此,輔導員可以為心理咨詢中心老師提供更多鮮活的一手材料,協助其做好咨詢工作。

(三)注意關注特殊大學生

特殊大學生包括學習成績不好臨近 畢業 可能不能獲得畢業證、學位證的大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遭受突發性重大變故、身體有慢性疾病或重大病史、遭遇重大感情危機且情緒反應較激烈、情緒極端不穩定有嚴重神經衰弱、強迫症、抑鬱症的大學生等。他們是大學生中不可忽視的群體。這些大學生身心不夠健全,極易出現問題,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此類大學生的管理已經構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強調的是對重點大學生進行重點關注不代表只做這一部分人的工作,還要加強日常調研,全面把握大學生信息。

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漫長和艱巨的過程,任重而道遠,輔導員一定要高度重視,採取各項措施和方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這項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吳洋,孟小茜.淺議輔導員對於大學生心理教育[J].知識經濟,2011(19).

[2]高校輔導員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3]邱偉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業論文1500字篇二
《淺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探討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素質的競爭。面對嚴峻挑戰,人們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強健的體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近年來國內的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已經明顯地影響到他們的智能素質、人格成長和身體健康。因此,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 心理 健康知識 ,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從而使他們能夠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因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處在青春期這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心理承受力脆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主要是因為:第一,大學生都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極強的進取心,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和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看不慣,想不通,從而產生困惑和煩惱,加重了精神負擔,出現失落、無聊、發泄心理。第二,大學生是同齡人中的姣姣者,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陽」,而且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經受過逆境與困難的磨煉,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陷入苦惱、失望、憤怒,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出現心理障礙。第三,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激烈的競爭,繁重、緊張的學習,離開父母後的不同生活環境以及不習慣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難以適應,從在家凡事靠父母必須轉向靠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念,又從各個側面沖擊著他們的心靈和思想,給他們造成壓力。越是敏感、進取心強的學生,壓力感、緊迫感就越明顯,越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這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行為和人格。第四,大學生雖具有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但他們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近幾年大學生來自於學業和前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壓力越來越突出,大學生自殺、犯罪等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質,健全其人格,增強其承受、適應環境的能力勢在必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嘆「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大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夠的、積極的認識,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心理素質。

3、重視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4、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協作。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專業教學和各項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第二,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確立遠大的目標、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其學會在生活中不斷積累 經驗 ,充實和完善自己;學會駕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

第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工作。在高校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抽調心理學專業人員以及經過培訓的專門人才從學習、生活、品德修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幫助;也可以專門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供學生選修;還可以定期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和活動,吸引大學生們主動參與進來,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學習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潛力,改進 學習方法 ,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分析學習成敗的原因,減輕學習的壓力;在生活上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正確處理戀愛、婚姻以及同學關系,合理安排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在品德修養方面,幫助學生正確、理智地對待挫折,提高其承受力,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學會關心集體和他人,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習慣。

第四,積極開展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的專業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對全體教師提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廣大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以便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從而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第五,重視廣大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教師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這是因為,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為人師表,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還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優化教學的心理環境,才能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態度。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助於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第六,營造濃郁的校園人文氛圍,開展多姿多彩的學術和 文化 活動。高尚的風氣,良好的秩序,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能美化大學生的心靈,陶冶其情操,啟迪其心靈,激發其上進心,培養其愉快情緒,而且有助於大學生緩解在學習、生活中的壓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目前就全國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已有一定規模,但許多高校從思想認識、師資水平到必要的條件都還難以適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既要積極創造條件,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開展此項工作,不能一哄而上。

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雖有密切聯系,但卻不能簡單地用德育教育來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結為品德問題。同時還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理論和知識的簡單傳授。

3、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科學地引導其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高等學校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大力加強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必須面對的一項急待解決且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唐惠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優化教育心理環境.大眾心理學,2000,(3).

[2]教育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2010.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業論文1500字篇三
《試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摘要】許多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高校的重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加強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和校園文化建設,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不斷探索改善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影響因素;改善措施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青年階段,由於自身生活閱歷的不足和知識的缺乏,加之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許多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後都會感到尷尬、困擾和煩悶,日積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礙,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關繫到他們自身的發展,更是關繫到整個社會素質的發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成為高校迫切關注的事情。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

當代的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不穩定階段,雖然大部分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由於面對著新的學習環境和交流環境,容易產生一些心理矛盾和沖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面對新環境需要重新適應,大學生剛剛脫離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離開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護,來到了一個完全的陌生的環境,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生活和人際交往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種突變,一些大學生無法很好的適應,遇到問題更是無法處理,造成心理的壓抑和郁悶,久而久之得不到發泄,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形成抑鬱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際關系需要重新維護,大學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際關系,他們不單單是學習的夥伴更是生活的夥伴,新的人際關系需要新的方式來維護。有些大學生缺乏社會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差,在社會交往中無法做到溝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壓力,逃避群體自我封閉,陷入孤獨的進退維谷的狀況。

無法認清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學生都是懷著美好的憧憬准備開展校園生活的,但是現實中往往有許多不如意,這時,一些學生採取消極的避世心態,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另一些學生卻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憤世嫉俗。這樣無法達到心理的平衡,形成萬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態。

在象牙塔下的大學生抗壓能力差,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茁壯成長,承載著父母無限的愛意,寄託著無限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面臨著挫折和壓力,容易束手無策,抗壓和抗挫折能力差,無法自我調節心理壓力,形成焦慮、抑鬱、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網路誘惑下無法形成學習動力,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於高中的學習,大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一部分學生將時間用於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自控力差,將時間用在了網路上,沉迷游戲和網聊,影響了學習,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無法解決學習的困難。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加入了WTO,在這種劇烈的社會變革下,很容易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 思維方式 產生影響,而大學生更是處在心理發展不穩定的階段,面對大量湧入的新鮮事物和新鮮信息,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受到的心理沖擊更加強烈,對於心理的影響也更大。同時,現如今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就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國家統一分配到現在的自主擇業,大學生投入了社會的競爭中,使得原本的優越感盪然無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競爭的壓力,對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懼,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學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方式,造成了學校一切的標准都以成績來說話,過分的注重學生的智力的培養,而往往忽視了對於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問題,這種重分數輕能力,重集體輕個人,重理性輕感性的教育觀,不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素質,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高校應該加強自身對於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關注,提升認知,加強教育。

大學生一般都處在十七、八歲期間,正是青年中期時代,這是一個心理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同中學相比較,大學的生活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遠離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這對於那些依靠父母形成習慣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而處理不當就會形成各種心理壓力;大學生活將會面對更加復雜的人際關系,身邊都是來自不同地區、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的同學,這給同學之間的相處造成了困擾,而一些大學生選擇了沉默,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參加社會活動,久而久之產生強烈的孤獨感;情感問題開始困擾著大學生,大學時期是情感萌動的時期,而自身的經驗不足,加之沒有正確的引導,使大學生形成了不正確的戀愛觀,出現一些三角戀、單相思甚至是被動戀愛的問題,導致嚴重的情感壓力,最終將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改善措施

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系統化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課堂教學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的教學體系,列為高校公共課的正規課程。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當中,在正常的授課當中穿插著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慮學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要系統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地學習心理、衛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大學生了解心理發展的規律,可以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加強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

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想結合可以有效的減輕學生的心理矛盾和沖突,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自我認識,適應新的環境。所以一方面要學校重視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養高素質的心理咨詢工作人員。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因此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形成良好的校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還有利於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4、定期開展校園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定期的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狀態,加強引導,使學生在心理問題的早期,早發現早治療。

重視自我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學生自身要學會正確的自我認識,學會科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適度的釋放自身的壓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科學作息,健康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還要學會自我調節,調節自身的情緒和適壓能力,正確的面對現實,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參考文獻】

[1]__國,宋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體―載體雙贏」模式探討[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05).

[2]唐柏林. 科學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J].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5).

猜你喜歡:

1. 大學生心理健康3000字論文

2. 大學生心理健康參考論文800字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論文1500字

4.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範文

5. 大學生心理健康參考論文3000字

G. 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論文

隨著學業、就業壓力的加大,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讓人擔憂。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促進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需要解決的刻不容緩的問題。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論文篇一

《關於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和諧校園建設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政府現階段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確立,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以及學業、就業壓力的加大,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讓人擔憂。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促進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需要解決的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和諧校園建設的支撐平台

所謂和諧,簡單地說就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也就是說事物的發展、變化合乎邏輯或規律。大學校園,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是否和諧對實現構建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有著格外重要的價值。和諧的大學校園應該是以民主、公平、正義、平等、共享、協調為主要特徵,應該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作為支撐平台。

目前,我國高等 教育 已經開始步入大眾化階段,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逐年遞增,在校大學生已成為日益龐大的社會群體』大學能否和諧穩定的發展將成為社會穩定發展的直接因素。我國高校能否培養出更多的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人才是有效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競爭水平的關鍵。

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涵蓋很多方面,教與學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要實現這諸多的和諧,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必要的前提。一般來說,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並將個人心境發展到最佳的狀態。是否具有符合年齡特徵的心理行為,能否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有無獨立自主的意識,能否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否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否具有情緒的自控能力,是否具備完整統一的人格以及能否進行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等,是衡量一個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主要標准。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將長期處在各種關系的緊張與失調狀態中,長此以往,將致使其身心俱疲,甚至精神崩潰,給家庭、社會帶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給我們的大學校園帶來許多不和諧的因素。因此,營造氛圍融洽、和諧的大學校園,必須密切關注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把育心、育人作為和諧大學校園構建的重要環節予以對待。

二、當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變遷,生活節奏的加快。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社會逐步完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統招統分的高校辦學體制已不復存在,整齊劃一的價值取向也正被多元化所取代,經濟的高速發展,競爭的不斷加劇,人們終日為生存、發展、享受而不停地奔波,生活節奏呈加速度發展趨勢,這些社會環境的變遷給大學生心理發展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例如,大學生原本相對平穩的生活環境受到社會環境變遷的巨大沖擊,價值多元化的發展,使不少大學生的思想經常處在矛盾變化之中,高頻率、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沒有時間去整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使得一件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逐漸堆積,得不到及時地解決,終因不堪重負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另外,網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普及在給我們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了我們無法預知和有效控制的不良影響。

(二)教育發展的落後,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

大學生群體承載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很高的期望。他們迫切希望自己能夠早日成才,但是由於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與完善,加之社會 經驗 、適應能力的欠缺,使大學生經常處於希望與失望的矛盾沖突之中,無奈地接受著現實殘酷的洗禮,而我們的教育卻未能對這個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 家庭教育 的不科學導致大學生人格發展的不健全首先,家長教育思想的不正確是大學生心理發展不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智育至上的思想在家長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並且直接左右著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方法 的選擇,至於孩子是否擁有健全的人格,有無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心理調控能力則很少有家長闖津。

其次,家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及家長自身的人格缺陷,對大學生心理發展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仍侵蝕著不少家長的思想,父母因為修養有限,經常當著孩子互相傷害,在孩子的管理中出現各種矛盾等等都是造成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質。

第三,父母教育方式的突然改變,容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嚴重失調。

在中國,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父母在子女上大學之前管得無微不至,孩子一旦升入大學就感覺萬事大吉,開始讓其自由成長。這種從大攬一下子到大放的教育方式的轉變,不僅家長們感覺不太適應,對大學生來說也會導致心理發展的嚴重失衡。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只將對孩子的關注停留在經濟支持上,就會錯失許多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的良好時機。

2.學校教育的不健全,導致大學生心理發展失去平台。

首先,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宣傳力度不夠。認知是心理發展的基礎,沒有科學的認知,很難形成健全的心理。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相當貧乏,他們對此類知識的學習多為零散的,片斷的,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至今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儲備幾乎為零,不知道大學生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現,對自己存在的妒忌、表裡不一等問題心理根本不想去調整、改變。

其次,心理救助機制不夠健全。很多時候,當我們的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心理障礙,想尋求幫助時卻無人問津。因為沒有健全的心理救助機制,我們不能給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從而因延誤時間使勢態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境地,往往需要付出血的、生命的沉重代價。

第三,從事心理問題研究的專業隊伍建設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從而延誤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

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專業素質不高的人員容易在實際工作中產生各種偏差,從而影響甚至延誤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

3.社會教育的缺失,導致大學生心理失去健康發展的土壤。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都在不同程度地沖擊著大學生的心理,影響著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因為沒有針對各類社會問題而進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得學生只能在問題來臨時進行應急處理,而又由於生活經驗,實踐能力的不足,往往出現處理不了或處理不當而帶來的心理問題。

(三)各級領導重視程度不高,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越來越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價值,部分領導也付出了一些實際的努力,但總的來說經費投入不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快速發展的步伐。

三、提高大學生心理發展水平,構建和諧校園環境的策略初探

學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和諧校園環境,提高大學生心理發展水平應重點從學校方面著手。亡羊補牢不如防患於未然。完善中小學教育體制,重視中小學生社會責任感與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增強其在大學階段對各種心理問題的免疫力、承受力和解決能力。

作為高校,在提高大學生心理發展水平,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解決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等方面責無旁貸,應該全力為之。

(一)加大 心理 健康知識 宣傳與普及的力度

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的開設相關的心理學課程,並通過校刊校報,校廣播站、電視台、校園網路等多種載體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知識普及,增強大學生對心理問題了解、分析和解決的能力,並在知識的傳授中注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調控能力。

(二)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各院系應為在校大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並由專門小組負責保管與整理。組織專業人員定期通過心理測量、談話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調查,不斷健全心理檔案。分階段、分時期對學生已經存在或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 總結 、分析並召集相關人員研究對策及時予以解決。

(三)加強專業隊伍的建設

各院系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配指派相關教師進行專業進修,不斷提高其理論水平,以便提高其工作效率與效果。此外,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吸收部分品學兼優、有志幫助他人解決心理問題的學生進入心理工作的專業隊伍。一方面得以緩解專業人員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心理健康方面知識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有助子學生應對心理問題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及助人美德的培養也有重要作用。

(四)拓寬心理救助 渠道 ,提高心理救援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給學生提供的心理幫助僅限於師對生面對面的心理咨詢一種途徑。有的學校甚至連心理咨詢工作也沒有條件開展。其實很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在與人面對面的情況下,由於種種原因往往難以說清自己的問題與困惑。所以我們必須拓寬心理救助的渠道,通過電話、信件、網路、手機留言等途徑,通過團體咨詢、專題咨詢等形式展開心理救助工作,以提高心理救援效率和效果。

(五)採取 措施 有效消除誘發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各種因素

誘發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有很多,雖然我們不可能一一為學生消除使他們產生不健康心理的所有誘因,但至少我們應該盡力而為。我們應致力於使學生明白一味地苦惱與困惑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付出現實的努力遠比沉浸在痛苦中來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六)積極開展各種校園活動,美化學校自然環境,優化校園人際關系

豐富多彩的校園 文化 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生活情趣,讓學生走出封閉自我、融入集體而變得樂觀開朗,也可以轉移學生對某種心理困難的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增強走出心理困境的信心與勇氣。寧靜優美的校園環境能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清醒冷靜、富於理性。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則能使學生備感輕松,願意幫助別人和尋求他人的幫助,可以有效地抑制心理問題的發生和發展。

此外,家庭和社會也是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家長觀念的轉變、教育水平的提升、素質的提高以及社會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建立、健全等都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當然,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也是解除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難題的重要保證。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論文

H.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1500字左右

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和壓力的增多與生命 教育 的欠缺密切相關。那麼你知道心理健康論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准備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1500字篇1
摘要: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關繫到國民精神風貌的塑造和國家的強盛。因此,筆者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探究影響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問題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物質世界的日益充裕,人們關心的焦點從傳統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轉向對人的心理世界的關注這個更深的層面上來。尤其是對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正處於轉型和塑造期的大學生來說,個人角色的轉換、所處環境的變遷、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也日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國家教委近年在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被調查的12.6萬大學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存在著各種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大學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強、人格喪失、心理承受能力弱、 人際交往 障礙等方面上。這也是影響當代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棟梁,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群體不僅關繫到國民精神風貌和精神文明建設,更關繫到國家的富強。因此,筆者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探究影響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議。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突出表現

(一)環境巨變引起心理不適應

現在大學生多出身於獨身子女群體,自理能力較差,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脫離原來由家長進行全方位照顧的環境進入到大學,一切生活起居皆要開始自行處理。此時,如果不能很快學會自理和適應集體生活,就會產生自卑、困惑、茫然無措、無助等心理障礙。此外,一部分來自農村的同學,遠離家鄉來到喧囂和繁華的新環境,往往會由於語言、氣候、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不適應,產生恐慌、懼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環境來說,大學生來自天南海北,大家齊聚一堂,交際圈子變廣、變復雜,難免會產生各種摩擦,如果不能盡快適應這種變化,心理會容易受到挫傷,感到孤立無援,而且這張心理創傷對人的影響最大,伴隨時間最長,解除的難度也最大。

(二)個性缺陷

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成為教育的核心和重點,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視,難免會造成學生心理和個性上的多樣化。大學階段,群體生活和交際成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點之一。個性的多樣化往往會造成交際和集體生活中的摩擦。有個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計較、胸懷狹窄、貪戀虛榮等個性缺陷的人在大學生活中比那些個性開朗、內心陽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

(三)自我逃避

當前教育體制的缺陷使得大學生在學校和專業選擇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學生並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這使得他們由於夢想和現實的矛盾對現在的專業學習產生了懈怠和逃避,這不僅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的發展,還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缺乏長遠的規劃,使得學習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標性,感情容易變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棄,長此以往,會對學習和人生產生一種逃避心理。

(四)求職就業問題

高校的迅猛擴招使得大學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這也使得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由於種種客觀原因造成的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就業壓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學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進而對自我、對人生產生懷疑,變得消極悲觀、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心理發展階段

大學生的心理成長正處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時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常常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情感、獨立與依賴、自尊與自卑等方面的矛盾。這些矛盾如果不及時得到疏導和解決,長久郁積在心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

(二)社會轉型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政治、社會的全面轉型期,這使得整個社會的意識觀念、價值觀、利益格局等發生重要轉變,人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重要的變化。大學生雖然有自己的判斷力和行為准則,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畢竟並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覺醒的民主、科學、公平等一時在面對社會現實尤其是負面現實時往往會產生心理失衡,變得激進或者與世同濁。此外,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際關系的日益負責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進而滋生負面心理,產生心理障礙。

(三)學校心理教育缺失

應試教育使得學校成為單純成績、升學率等數字元號的機構,導致了對學生社會認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觀”教育的缺失。這使得一些大學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為中心、“三觀’’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從大學生群體校園 文化 塑造來看,當前學校普遍缺乏應對多樣化的大學生文化群體的准備,使得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無法通過一個普遍共識的文化平台來加以交流和疏導,從而加劇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和集體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 家庭教育 和家庭的和諧、幸福等對學生的心理塑造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說,在學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現狀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學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貧困導致學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諧導致學生沒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策

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及其主要成因,筆者從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強調大學生人格的健全和發展,它在注重學生思維、智力、知識、技能等系統性的知識認知學習之外,還注重對學生興趣、情感、信念、決斷、價值觀等心理認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實追求

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當前大學生教育要強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實關注學生心理,注重做好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實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傾聽學生心理訴求,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夯實牢固的心理基礎。

(二)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個體化差異明顯的大學生群體進行和諧、廣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積極的環境下潛移默化地培育和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途徑。豐富多彩、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等夠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調節、陶冶情操、啟迪思想、提升修養,還能減少人際交往和集體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當前大學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 社會實踐 活動等,充分發揮校園廣播、校報、學生社團的文化宣傳和塑造的優勢,將校園文化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三)構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預防和援助機制

當前大學應當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等常設機構,訓練一支由專業心理教師、輔導員和學生幹部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隊伍,以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方面的工作,傾聽學生心理訴求,幫助其分析和解決和心理問題。同時,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普及心理教育,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問題也不斷發生著變化,為此,我們還要緊緊抓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主題,積極、及時的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苗頭、新趨勢、新內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長期工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實現新的提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1500字篇2
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 方法 ,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盡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准: 經驗 標准,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 心理健康進行判定; 社會適應標准,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准,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斷; 統計學標准,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自身行為標准,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准。

二、大學生的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像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類文明。

三、大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認知: 大學生對自我的不良認知主要表現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幾種: (1)我這么矮,別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長得不漂亮,肯定沒有人喜歡我; (3)別人有幾項比我強,我就只有認輸了; (4)我什麼 愛好 也沒有,也沒長處,真是沒用; (5)我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 (6)我表達能力不好,別人都不怎麼和我說話,我人際交往不行;

自卑有兩種表現:一是與他人比較,覺得在知識、能力、體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別人;二是面對要做的事或試圖達到的止標,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認知特點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別人的優點,吸看到完成任務的困難,而忽視有利條件。把自已的成功歸因於機遇,把失敗歸因於無能。在外表和家庭條件方面誇大他人的優勢,貶低自已。這樣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緒壓抑、心境煩亂、膽小怕事、優柔寡斷。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四、大學生的情緒心理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者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 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 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於現在的大學里,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要自己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的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的發揮你自已的潛力。

五、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1500字篇3
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很有發展潛力和創造性的群體。大學生要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成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力軍,接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力棒,就必須既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品德修養,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正處於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而一些大學生又不能科學對待,且心理沖突調適能力較差,對心理咨詢難以啟齒,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產生心理煩惱和困惑,甚至出現心理障礙。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對心理沖突調適不當。大學生正處於知識儲備、潛能開發、就職擇業、交友戀愛的人生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很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由於一些大學生無法對產生的心理沖突進行調適或調適的方法不當,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系統地向我們普及 心理 健康知識 ,解析心理異常現象,傳授心理調適方法,介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促進我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課程在對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還指導我們加強對心理沖突調適能力的提高,使我們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課上老師指導我們建立真實的自信;由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學會健康地去“愛”;學會與他人相處;做好成功走向社會的准備。

結合生活實際,引導我們樹立“健康”新觀念,增強我們的心理保健意識 。“觀念”是人的思想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起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健康”是我們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人們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但一提到“健康”,總把它與“疾病”相聯系,認為身體無“疾病”就是“健康”。其實就人的軀體而言,“健康”並不難定義。現代醫學已足能鑒定和驗證:只要任何器官都沒有實質上的細胞病變,就可以說是健康的。但我們所講的“健康”,並不單純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說明,人作為一個整體,身體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約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屬於正常狀態,並對社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才能鑒定為“健康”。

因此,老師引導我們樹立“健康”新觀念,增強我們心理保健意識。在課堂講授中,特別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衛生,保證自己的生理健康外,還要努力學習、加強交往、注重個人修養,確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為:(1)心理健康是保證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2)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生進行正常學習、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發展的保證。從現實情況和社會發展需要來看,作為新世紀的一代大學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外,還必須具有相應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現代社會的特徵是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意識增強,原有 思維方式 、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擇業觀念以及道德規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要想盡快適應社會,重要的一條是提高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

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實際,培養學生健全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人我關系的認識和評價,他在人格形成、發展和人格結構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個體的認識、情感、意志都受其影響和支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狀況既是以往心理發展和健康狀況的反應,也是現階段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的新起點。因此,老師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實際,培養我們健全的自我意識。

辯證唯物主義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在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因素中,自我意識不健全既是構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裡不健康的重要標志。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最重要的是必須解除學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確的“自我觀”,培養其健全的自我意識。

為此,在教學中,老師引導我們:(1)正確認識自我,即對自己的優點、缺點要心中有數,對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計,做到自知之明。(2)積極地悅納自我,即積極地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壞的、成功的和失敗的。(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情緒和意志。只要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積極地悅納自我,戰勝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發展的弱點,以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一切,就會在生活和學習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現,成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未來的建設者。

結合實際,培養健康的情感,提高其情緒的自控能力。情感或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它和人們的身心健康關系密切,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作用最強的成分。人的任何活動都以情緒為背景,並伴有情緒色彩。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對人的活動有增力作用,能激勵大學生刻苦學習,積極進取,樂於承擔社會義務,促進人際交往,提高克服困難的勇氣,增強對挫折的耐受力,促進人的身心健康。而苦悶、抑鬱等不良情緒,能削弱人的意志,降低活動能力,使人頭腦昏脹、記憶混亂、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學習效率降低,長期下去會嚴重地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由於大學生的生活相對來說比較緊張,社會期望高、心理壓力大、學習負擔重、彼此之間競爭激烈,再加上大學生自身特定年齡階段情緒活動特點的影響,個人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學習與戀愛的挫折、人際關系緊張等因素,極易導致不良情緒的出現與持續。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學會保持愉快的情緒,維護良好的心境,重視情感的自我調控,並向我們介紹一些調控情緒的方式和方法。此外還有自我意識調控、轉移調控、合理宣洩調控等方法。

針對學生個人實際,進行心理疏導和咨詢,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學生的心理問題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的個別差異。對於普遍存在的問題,老師通過課堂講授給予系統講解、分析,指出解決的辦法。並對於個別存在的問題舉例說明,形象生動。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 名言 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I.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

寫作思路:首先詳細地闡述一下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所面對的困擾以及難題,接著可以詳細地指出怎麼樣地避免或者克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等等。

正文:

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2000年,由北師大心理系團總支、學生會倡議,十多所高校響應,並經北京市團委、學聯批准,確定每年的5月25日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籲大學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並以此掀起社會關注心理健康熱潮。

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甚至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直到2002年初發生的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達到高潮。

人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大學生怎麼了?目前的中國大學生看起來有喜有憂。喜的是,他們已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營、學習、發展的能力。憂的是,他們的心理狀況與整個社會大背景下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風氣不斷影響著原本清純的大學校園,校園已不是一片凈土,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集中和突出。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社會系統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密切配合起來,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能夠在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學校要營造和優化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環境,以促進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和團結友愛的人際氛圍,形成一個群體心理健康的大環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要將國外的科學理論與我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並與德育、傳統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全社會都要正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家長和我們的基礎教育應該從小就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事實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也並無明顯界限,而是一個連續化的過程,如將正常比作白色,將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麼在白色與黑色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緩沖區域——灰色區,世間大多數人都散落在這一區域內。這說明,對多數大學生而言,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面臨心理問題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應積極加以矯正。

與此同時,個體灰色區域也是存在的,大學生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人的健康狀態的活動是一個發展的問題,當一個人產生了某種心理障礙並不意味著永遠保持或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沖突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決的。

事實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發展性問題,隨著個體的心理成長而逐漸調整而趨於健康。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一種理想尺度,它一方面為人們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標准,同時也為人們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如果每個人在自己現有基礎上能夠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從而不斷發揮自身的潛能。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標准,是他們能夠進行有效地學習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都難以維持,就應該及時予以調整。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

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培養健全的人格,是預防心理危機的根本途徑。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大學生心理學知識,增強他們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引導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緩解負性的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

開展心理素質訓練,提升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通過各種途徑鍛煉他們的意志、訓練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通過各種輔導形式,對大學生的獨立生活及社會環境的適應、學習與社會工作關系的處理、人際交往的適應、戀愛問題的處理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與幫助。

重視並開展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通過語言、文字等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善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環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滿足大學生精神和心理需求,為他們展現天賦和才華、發泄內心的激情、增強競爭意識、獲取自信心提供平台。

構建大學生成才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心理減負減壓,如加強學習與考研的輔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台,開展就業指導等,為處於困境中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幫助其順利渡過難關。

J.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

導語: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當今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最後形成,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強心理品質鍛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處於人的心理現象的更高層次,是個體主導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的靈魂和准則。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趨向定型時期,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喪失信心和追求,不會在身處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導致心理困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科學地對待社會、人生與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才能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環境有適度的心理反應,防止心理反應失常,促進心理健康,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奮發的精神狀態之中,樂觀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有利於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總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保持心理健康,戰勝一切心理動盪和不安的最基本條件。

二、增強心理品質鍛煉

1、善於認識自我

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體系,找准自我評價的標准,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長而驕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養健康的人格品質,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自卑,樂觀而不盲目,克己而不過分;勇於承認錯誤,善於自我批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意志品質堅強

意志是一個人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在人的行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猶如汽車上的方向盤,主導著人的行為,又如制動器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剎車或減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種挫折,能否始終不愉地堅持目標,戰勝困難和挫折,最後成就事業,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不可能構建完美的個性。只有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才能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閱讀有關心理學書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藉助心理學書籍來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自覺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觀念、想法,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養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終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響。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2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為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別是對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而言,每一個大學生所面臨的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社會期望,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們尤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於預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有利於大學生的良好品質的發展。

有兩位來自農村的孩子雙雙考上了重點大學,在所有人都期望他們能有所作為時,卻驚聞其中的一位已退學,為什麼呢?原來林同學入校後,由於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際,因自己來自農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壓力下日漸消沉。最終,精神恍惚,成績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試中,竟有三門功課未及格。於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學。而另一位呢?辰同學性格開朗,待人大方,並且從來不因為自己是農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奮發努力,不但考試成績科科優秀,而且還榮獲了國家獎學金二等獎,成了同學、父母眼中的驕子。同樣的出身,同樣的環境,為何二人的境況會截然相反呢?我想這主要是由於兩同學的心理差異造成的。林同學由於內心自卑,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而不知化解,積壓心頭,於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學習及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最終走向了退學,可見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有多麼的重要啊!

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誰不期望有堅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呢?然而,健康、幸福絕不是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的豐富、科學的飲食,甚至體育煅練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決於人的精神狀態,取決於人的心靈世界。現代大學生所處的環境中,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人的心理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焦慮,困惑也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也凸顯出來,所以每個大學生要想取得成功,獲得幸福,就必須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

大學生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無數事實主明,一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沒有健康,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學生一定要正視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態。

況且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鑄造美麗人生!

;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論文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化市副縣級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252
抖音上跳舞的美女是什麼人 瀏覽:256
伊朗美女嫁中國哪裡的 瀏覽:646
父母愛情在哪個 瀏覽:254
中級經濟師看什麼 瀏覽:183
為什麼都找事業編女生 瀏覽:143
金錢的婚姻如何保衛 瀏覽:868
婚姻中的隱瞞現象怎麼看 瀏覽:866
愛情叫什麼名 瀏覽:250
如果一沒有愛情就會什麼都不想做 瀏覽:860
小米如何查看健康碼 瀏覽:633
事業單位行政能力測試多少題 瀏覽:213
幸福大禮包限額多少 瀏覽:808
越南現在有多少美女 瀏覽:586
美女房間應該什麼顏色 瀏覽:134
神所預備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565
鄉村愛情扮長貴的怎麼了 瀏覽:615
天堂背景故事哪裡找 瀏覽:89
美女城市歌曲什麼時候發行的 瀏覽:614
李小璐婚姻證明什麼時候脫單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