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健康管理一般包含哪些內容
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健康和疾病的需求管理、疾病管理、殘疾管理和災難性病傷管理五個方面。
(1)生活方式管理:主要是幫助個人正確利用健康信息,選擇好生活方式,減少健康危險因素,維護和促進健康。
(2)健康和疾病的需求管理:主要是幫助個人正確利用健康信息,指導自己智慧地去看病,滿足自己的看病需求。
(3)疾病管理:主要是幫助個人和家庭正確利用健康信息,改善病人的健康,預防疾病惡化。
(4)災難性病傷管理:主要是幫助得癌和其他災難性病傷的病人和家庭正確利用健康信息,滿足病人復雜的看病需求,在臨床上、經濟上和心理上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5)殘疾管理:主要是幫助員工正確利用健康信息,減少工作地點殘疾事故的發生,盡量減少因殘疾造成的勞動和生活能力下降。
⑵ 家庭健康護理的實施方法有哪些
家庭實施護理,最主要的是安全,主要包括,防跌傷,防噎食,長期卧床病人防褥瘡,防墜積性肺炎,按醫囑合理用葯,飲食搭配富含營養高纖維素,多曬太陽,做好生活護理及個人衛生。
⑶ 健康維護計劃怎麼寫
護理健康教育計劃
自願採取有利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過程。在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轉變的情況下,醫院開展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必然產物,也是醫院由單純治療服務向預防、護理、康復一體化保健服務轉變的重要手段,在整體護理中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健康是人人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潛在的動力。為了提高全民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切實提高我科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廣泛開展健康教育,特製定健康教育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全民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切實提高我科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以及提高患者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二、計劃內容:
1、新病人入院時,責任護士在10分鍾之內到床前主動自我介紹,介紹主管醫生、主任、護士長、同病室的病友,介紹床單元的設施,呼叫器、床頭燈及床檔的使用,向病人及家屬詳細介紹病房環境,包括護士站、醫生辦公室、開水房、洗漱間、廁所等具體位置。講解有關規章制度、吃飯時間、查房時間、治療時間、探視時間、護理級別。須留陪護,住院期間不允許請假或離開病房。
2、印刷一些圖文並茂的書面材料,如入院須知、健康教育處方、產褥期保健、新生兒疾病篩查、母乳喂養知識、出院指導等書面資料,內容通俗易懂、易接受、具有針對性,在入院後系統地發放,使她們盡快掌握有關的健康知識。
3、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教育,教育之前針對產婦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社會背景及疾病有關知識的了解做出評估,然後針對病人所欠缺的知識進行教育。護士對病人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詳細的解答,直到病人滿意為止。
4、護士針對不同的健康問題和心理狀態,可在給產婦做基礎護理和技術操作時進行,利用每次與孕產婦接觸的機會,對她們進行宣教,起到反復加深的作用。
5、護士進行各項技術操作時,將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識、注意事項向病人做好解釋,消除緊張感,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
6、護理人員及時巡視病房,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及病人的心理改變,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醫生,做出處理,確保病人安全。加強與病人溝通,主動關心病人,對於行動不便的病人給予生活護理。
7、作特殊檢查、行動不便的病人,護理人員應做好陪檢,檢查前告知注意事項。
8、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根據病人的病情對病人進行葯物、飲食、運動進行具體指導。
9、每天電視滾動播放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孕婦學校每月15號上午開課,每月召開工休座談會一次,對各種常用知識的講課和操作示範,如母乳喂養知識、哺乳姿勢、擠奶手法、產後體操等。
10、制定出院病人訪視制度,病人出院時進行評估,填寫出院病人隨訪資料。每1-2周隨訪一次,針對患者病情及康復計劃,安排復診時間。
11、醫患手牽手活動,下鄉給病人送溫暖、送健康、送衣服,給予宣教預防疾病的知識。
12、詳細解釋出院後如何用葯:如葯物的名稱、用法、用量、使用療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13、護理人員應指導病人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少量多餐。多吃新鮮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指導。幫助病人辦理出院手續,整理用物,送患者至電梯口,必要時備平車或輪椅送患者出院。
(二)進一步完善醫院健康教育制度。
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明確職責,保證計劃落實,任務到位;嚴格考核辦法。為了讓每一位護士掌握宣教內容,制定了健康教育手冊、主任、護士長健康教育為必查內容,隨時抽查醫護人員健康宣教知識的掌握程度。科室每月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病人是否理解、接受、是否能復述健康教育內容,以此來考核各責任護士健康教育工作是否落實到實處。考核成績將與經濟掛鉤,年終考核評比後,根據成績和結果,獎懲兌現。
(三)加大宣傳力度,搞好健康教育工作,
按時填寫健康教育宣傳登記本、出院病人電話訪視登記本。利用入院介紹、床旁宣教、術前術後宣教、工休坐談會、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出院指導、醫院健康之路電視宣傳,孕婦學校、講解健康知識。宣傳資料盡量融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趣味性為一體,內容包括衛生防病、婦幼保健、飲食衛生、常見病、多發病、季節性傳染病、吸煙危害為主。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傳陣地,積極向病員及家屬宣傳健康教育的重大意義和衛生防病知識。大力普及健康衛生知識和常識,破除迷信,讓就醫患者及家屬自覺養成良好的健康衛生習慣,提高全民健康素質。
(四)大力協助社區,搞好社區健康教育。盡量向社區提供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協助辦好社區健康教育宣傳專欄。並定期下社區對群眾進行健康教育,衛生防病咨詢和宣傳,為社區健康教育骨幹上培訓課。
⑷ 健康教育計劃包括哪些內容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人格、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自尊心缺乏、自卑心理強、人際關系不適、情緒問題、孤僻人格等等,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顯然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有關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根據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在學校的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和服務,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主動發展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二)基本原則 我校在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為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和實效性,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對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與關注個體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共情相結合,預防和發展相結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學會學習,學會交流,適應升學、擇業、生活、社會等。主要內容包括: 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了解自己、悅納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加強人際交往能力;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抵制自己的沖動行為;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我,能積極地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愛能力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及活動計劃 1、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培訓,邀請專家對全體教師開講座。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論。 開設以學習心理、自我意識、交流藝術、情緒調節、良好的性格培養、正確觀念、心理壓力的應付、青春期性心理等為內容的課程,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及時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訓練。 3、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機滲透到學科教育、學校教育活動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項工作中,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作用。 4、做好個別心理咨詢工作。 開設心理輔導室,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學生心理困擾,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指導家長轉變教學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民主管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積極開發家長資源。 6、創建心理健康宣傳板報。 7、通過學校廣播站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8、進行一些問卷調查並分析總結。 9、對咨詢的個案與家長溝通,並採取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