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為什麼要心理健康

為什麼要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2-02-23 09:38:42

『壹』 人為什麼要有健康的心理呢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准具體與客觀。

國外學者們對心理健康的標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 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馬斯樂認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 l)對現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悅納本身, 也能悅納他人;(4)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5)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6)對於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7)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8)具有民主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9)能經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

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為。
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製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人際關系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志是: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為;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徵。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的關系

不少人認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沒有關系的概念。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在現實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處於一種抑鬱狀態,就會影響內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懷疑自己得了什麼疾病,就會整天鬱郁寡歡,最後導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應該注意合理飲食和身體鍛煉,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開闊自己的心胸,避免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緒狀態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續不快時,要及時進行心理自我調試,必要時到心理門診或心理咨詢中心接受幫助,以確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隨著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處的社會也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工業化、現代化、社會化、一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越來越寶貴,人越來越為效益所趨使;自主的、創造性的勞動和高級的智力勞動越來越多;人們的活動范圍在不斷拓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處理微妙復雜的人際關系為每個人所不可避免;各種各樣的競爭強度也越來越巨大,人與人之間的收入、社會地位等差異越來越顯著。

生活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和撲朔迷離的大環境里,就要求人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注自己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狀態。

人是自然萬物的靈長,是自然的傑作。人有極高的潛能。我們人人都具有像體育運動員鄧亞萍、郎平那樣的靈敏准確的感覺與反應,那樣的承受能力;像小品喜劇演員趙本山、洛桑那樣的充滿著極大的活力與幽默;像電視節目主持人王雪純、大專辯論會上優秀的辯手那樣流暢的語言能力;像思想家孔子、科學家愛因斯坦那樣的思辨能力;像文學家郭沫若那樣的想像能力;像能記住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數的人那樣的記憶能力;像戀愛中的少男少女那樣的精神渙發、樂觀;像健康教練馬華那樣的健美;像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運動員那樣的毅力;像百歲長壽老人那樣健康,無病;像生活中的李蘭文那樣服裝整潔。像慈父、慈母對待子女那樣是建設性的、是善的;

人本來可以是無壓抑的人,是不受其內在的壓抑驅使而自我決定其行動的人。如果他想喝酒就喝,並且喝的有滋有味。他並不是必須經常喝酒,不喝酒就難受的人。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難受的人;

人本來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應付自如的人。他沒有猶豫,馬上可以決斷。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隻手也可以戰勝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考大學就能一心一意地復習,考上大學,並且能考上一個名牌大學……。

我們每一個人本應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於我們在生命歷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傷害。生活中的所謂正常人,其實並不在人的最佳狀態,只是處於人的最佳狀態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我們實際離自然賦予我們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正常人有許多人整天愁眉苦臉、心煩意亂、以安眠葯渡日,長期在苦悶絕望中掙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殺的絕路;有許多人終日以酒為伴、沾酒就醉,打人罵人;有許多人與人敵對、沖突、訴訟、犯罪;有許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壓、關節炎等非器質性疾病,甚至身患絕症、早亡;有許多人無能、失意、潦倒、貧窮;有許多人學生學習不好;有許多人苦惱於性問題;有許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處,整日疑神疑鬼;許多家庭因成員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惱萬分;許多夫妻不和、爭吵、打鬧、離婚……。

讓我們運用心理科學保持我們自己和親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較好的身心狀態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對此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除此定義表述外,人們還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解釋。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心理健康是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具體說,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與絕大多數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無心理疾病;二是能積極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順應環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設性發展完善個人生活。基於以上觀點,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到協調一致,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

二、什麼是心理健康
有專家預測:21世紀心理疾病將嚴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對許多國家的調查研究證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時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在我國,最新一次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發現,我國兒童的心理和行為 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有關部門還對中、小學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發現,中學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些數據表明,青少 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疾病較成人更為嚴重。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革必然沖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種種社會矛盾、人際關 系的矛盾、成人社會的諸多心理沖突等,必然突出地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態中反映出來。稚嫩的心靈承受著幾代人給予的壓力,社會變革中的斷層和種種羈絆,束縛著 孩子們的心靈和手腳,這一切不能不讓人為之擔憂。然而,只要我們及早加以重視和預防,現在開始努力也不遲,重要的是為父母、為師長者要切實了解我們的孩 子,幫助他們走出心靈的"迷津"。
(一) 什麼是心理健康
1930年國際心理衛生委員會的成立宗旨是:"完全 從事於慈善的、科學的、文藝的、教育的活動。尤其關心世界各國人民的心理健康,保持和增進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療和預防,以期增進全人類的幸福。 "這一宗旨為世界各國的有志之士所接受,因此心理健康逐步被提到和生理健康一樣重要的位置,使心理衛生工作的目標從提高精神病人的治療效果,擴大到強調精 神疾患的預防和塑造健全人格等各個方面。這樣,保持心理健康就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追求,而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可以看 出,與我們傳統的理解有明顯區別的是:它包涵了三個基本要素:⑴軀體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 標准,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二) 心理健康的標准(中學生)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那麼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和密特爾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條標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對自己有較充分的了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標能否切合實際。
4、能否與周圍環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觸。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能否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否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否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能否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有限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能否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中國大陸的學者王登峰等根據各方面的研究結果,歸納起來,提出了有關心理健康的幾條指標: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對 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識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的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 卑;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得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會面臨 的心理危機。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 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小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 在與摯友間相聚之時共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於消極的態度(如猜疑、嫉 妒、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是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自別於集體,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3、熱愛生活,樂於工作和學習。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 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能把工作中積累的各種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貯存起來,便於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能夠克服各種 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並能夠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
對周圍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他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者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憂人,因而無法適應現實環境。
5、 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總是占據優勢的,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他能適當地表達和控制 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遜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縮恐懼,對於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於貪求,爭取在社會規范允許 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對於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 人格和諧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能平衡發展,人格在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中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 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也能與集體融為一 體。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綜合。一個人智力低下的話,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段大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徵。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一般而言我們可參照上述標准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健康則要求助於臨床心理學家的測查與診斷,不能隨意給自己和他人胡亂下結論。

1 憂郁 由於種種原因,青少年會出現悶悶不樂,愁眉苦臉,沉默寡言的現象。 如果長時期地處於這種狀態,就應當予以充分重視。
2 陝隘 即斤斤計較,心胸太狹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別人。對小事也耿耿於懷,愛鑽牛角尖。
3 嫉妒 當別人比自己好時,表現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懷有敵意,更有甚者竟用打擊、中傷手段來發泄內心的嫉妒。 --成長中七種不健康心理
4 驚恐 對環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針、怕暗、怕鬼怪。輕者心跳厲害、手發抖,重者睡不著覺、失眠、夢中驚叫等。
5 殘暴 有點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別人發泄,摔摔打打罵罵咧咧,有的則以戲弄別人為自己開心,對別人冷嘲熱諷,沒有溫暖之心。
6 敏感 即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中的話,不相乾的動作當做對自己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7 自卑 對自己缺乏信心,以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低一等,抬不起頭來。這種自卑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對自己都缺乏情趣,壓抑感太強。

『貳』 為什麼要重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1.智力正常: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2.情緒穩定與愉快: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肌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3.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4.良好的適應能力: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變化,都將能夠適應。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

『叄』 為什麼要心理健康對大學生好處

只有心理健康了,三觀才會正常,心理不健康就會影響自己的情商,還有可能會損害他人,甚至導致犯罪。大學生處在身心發育成熟的關鍵時刻,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了。一旦心理出現問題,就應當及早進行疏導。保持心態平和,心理健康才能在將來應聘和就業時能為自己多爭取機會,而且還會改善人際關系,培養社交能力。

『肆』 為什麼要重視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比培養孩子健康的身體更重要,孩子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戰未來,走向成功。 -[美]布魯爾61卡特 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想法,從孩子的興趣、需要出發——這才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寶,也是使每個孩子身心健康的法寶。 一[英]卡爾61威特 爸爸媽媽們,你們好。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關注的重要內容,也是孩子未來成功的基礎。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孩子的成長掃清心理障礙是所有爸爸媽媽義不容辭的責任。 現實生活充分說明:一個朝氣蓬勃、對生活充滿信心、樂觀向上的人,身體往往是健康的。相反,一個消極悲觀、抑鬱、焦慮、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則容易患病,容易衰老。 因此,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證。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在情緒上表現出:輕松、愉快、樂觀,這些情緒不僅可以使人的記憶力增強,學習興趣提高,而且也能使人的思維活躍。特別是在孩子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期,如果孩子長期處於良好的情緒之中,不但能精力充沛地去學習,取得良好的成績,而且他的智力能夠得到高度發展。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焦慮、抑鬱的情緒,會導致人的認知錯亂,反應遲緩、思維呆滯、記憶力下降。這不但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而且長此下去,還會阻礙智力的發展。 消除不良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強化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的孩子在受到不良刺激後,能夠很快地調整過來,一般不會產生自卑、冷漠、孤僻、自負、多疑等不良的心理反應,不會形成人格上的缺陷。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更能夠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教育專家指出:少年時期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一個健康的兒童,不僅要具有健壯的體質,還應具有健康的心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而且包括體格、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發展。」所以注意孩子的心理衛生、預防心理疾病尤為重要。 我們把身心發展看成一個整體,如果一個孩子有健康的體魄,但沒有健康的心理品質,也仍是一個不「健全」的人。 心理健康不但能讓孩子身體健康,還能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了熱情、自信,並使孩子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徵,而實際上許多人格特徵實質上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品德。例如,熱愛集體、助人為樂、富有同情心、正義感、公正無私等。 因此,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須使他們具備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健全孩子的體魄和人格的重要保證。 現代社會的復雜和競爭對人們的心理承受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們必須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長高於社會發展對它的要求,才能避免心理疾患產生,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常常會碰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欺負、爸爸媽媽的訓斥,更多的是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對於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來說,它們都不會使孩子產生不良的、消極的、自卑的心理。只有有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在面對這些困難時,才能從容地把壓力轉化為促進自己不斷進取的動力。因此,孩子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等重要。

『伍』 為什麼心理健康如此重要

因為心理健康會導致一個人是否精神正常,不止對他本人有很大影響,嚴重的還會危及到社會安全。

『陸』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為什麼要關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① 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葯。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為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為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

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盡快恢復健康。

『柒』 為什麼人需要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才能適應現代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在現代社會,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例如微機從286的使用開始,不過幾年時間,386、486、586相繼問世,並日益普及。那麼如何適應這應接不暇的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自身的生存質量呢?這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提高承受各種壓力的能力,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生活。

(二)心理健康才能正確地對待成功與失敗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難免遇到成功與失敗,如果心理上不健康,不可避免會對一些事物作出錯誤的判斷。成功時,過分沉湎於勝利的喜悅,看不到前面的征程,這樣,必定會停步不前,半途而廢;失敗時,只會品嘗挫折的悲苦,認識不到失敗乃成功之母,必定導致精神憂郁、萎靡、一蹶不振。所謂「勝不驕,敗不餒」正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三)心理健康才能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現代社會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在某項事業上獲得成功。只有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才有可能攀登事業的高峰。因此,現代人極其注意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心胸豁達,情緒穩定,對同學和朋友熱情、體貼,樂於助人。因此,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夠把自己的力量融入集體的力量之中。團結合作,取得成功。

(四)心理健康才能有效地抵制疾病,戰勝疾病現代醫學證明,有很多疾病與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例如,消化系統的潰瘍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心理因素影響,長久的抑鬱、過分的悲傷等,就可使胃液減少,影響消化。而激動、緊張、焦慮等情緒,又可使胃酸分泌持續增加,促發胃潰瘍。臨床醫學證明,心理健康與疾病的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表現為有戰勝疾病的信心,能夠面對現實,放鬆自己,勇敢樂觀地對待疾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因此能夠提高生存的能力和生命的價值。

『捌』 為什麼要注意心理健康

按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說,一個人是否健康,要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衡量。那種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觀念已被修正。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疾,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機能和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的標准主要如下: 1.智力正常。以智力測驗角度來衡量,智商在60以下屬智力低下,也即心理不健康。智力主要由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想像能力和操作能力組成,且保持相對平衡。 2.情緒健康。即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樂觀,富有幽默感。喜怒無常、愁眉苦臉、灰心絕望,屬心理不健康。 3.意志健康。行動的自覺性和果斷性強,意志堅強,受挫折不灰心,身處逆境不絕望。盲目、優柔寡斷、草率決定、意志薄弱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4.思想與行動統一。行為有條不紊,辦事按部就班,反應適度。心理不健康者行為常矛盾,做事有頭無尾,注意力不集中。 5.人際關系和諧。能與人正常友好地交往,和睦相處,融洽共事。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等重要,兩者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相輔相成。心理不健康會造成生理不健康,生理不健康也會造成心理不健康,只有兩者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還存在什麼 瀏覽:511
遇見幸福演員開的什麼牌子的車 瀏覽:725
藏在回憶里的幸福是什麼歌 瀏覽:774
一集講一個鬼故事的動漫叫什麼 瀏覽:697
美女直播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472
濟南市和廈門市經濟實力哪個好 瀏覽:396
泉州健康碼為什麼突然變了橙色 瀏覽:267
婚姻內的協議怎麼有效 瀏覽:570
愛情總是出其不意是什麼原因 瀏覽:639
女的說過了愛情的年紀怎麼回 瀏覽:471
129愛情方面代表什麼 瀏覽:9
雲南大理美女有哪些 瀏覽:35
健康類頭條號如何申請原創認證 瀏覽:187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發工資多少 瀏覽:269
二月的馬與五月的馬婚姻怎麼樣 瀏覽:925
事業編報道後多久發工資 瀏覽:357
什麼林春滿故事 瀏覽:800
美女有什麼壞心思呢的表情包 瀏覽:200
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時間多久 瀏覽:65
勒若出自哪個民間故事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