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暗示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什麼作用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生氣,有時會對小孩說「你這樣,以後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這一類型的話。這種消極的話語不僅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還會對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暗示次數多了,小孩的行為就會不由自主的朝著暗示的方向走。積極的暗示能夠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心態。消極的暗示則是孩子心靈的腐蝕劑,讓孩子情緒低落,產生自卑自棄的心理。許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極暗示的錯誤。
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家長認為是有問題的習慣和性格,大部分是由家長的消極暗示造成的。有的家長讓孩子和別人打招呼,孩子不肯。家長就會說這孩子就這樣,膽小、害羞。這種對孩子的解釋方式,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暗示孩子「我膽小、害羞」。以至於再和別人打招呼時孩子就真的變得膽小、害羞了。有些家長在和別的家長交流時,常常羨慕別人的孩子哪都好,反過來馬上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就不如這個小朋友。這種暗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對於這些消極暗示,除了控制它們的出現,沒有別的選擇選擇。
㈡ 經常運用自我暗示有害處嗎希望能得到心理專業人士指點
科學家對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做過很多研究,結果表明,他們在關鍵時刻都能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都能自己給自己增強信心,因此他們戰勝了無數的困難,獲得成功。
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有關暗示的理論,這樣你在聽心靈財富CD(錄音帶)時將會做得更好。
暗示的力量
暗示是影響潛意識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們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導著人們的心理、行為。暗示有著不可抗拒和不可思議的巨大力量。
暗示有著不可抗拒和不可思議的巨大力量。心理學家普拉諾夫認為暗示的結果使人的心境、興趣、情緒、愛好、心願等方面發生變化,從而又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狀況、工作能力發生變化。暗示是影響潛意識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們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導著人們的心理、行為。暗示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思索地接受一定的意見和信念。
「暗示」的作用還影響人的情緒和意志,經歷中出現的不良暗示信息,只有通過暗示才能替換掉。不良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對於導致失敗都有直接關系。
我們應該每天給自己成功的暗示。要實現夢想,達成目標,需要反復聆聽心靈財富CD(錄音帶),給予自己正面暗示。在此基礎上全力拚搏,不達成目標絕不罷休。
語言不僅對他人有暗示作用,還有自我暗示的作用。有關科學研究表明,人類除了語言,還能使用70萬種以上的信號來互相交流意識。這些語言外的「信號」,實際上就是暗示,足被人們的潛意識所接受的。
暗示是一種語言的或感覺性的提示,它可以喚起一系列的觀念或動作。有的心理學家認為,暗示就是對認識作用不加批判地接受。
直接談話可以產生觀念的聯想,不斷重復的暗示,可以使人的心理和生理發生變化,造成人體各系統之間的功能變化,可以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所謂暗示是指通過人體的語言、行為、心理或者是環境的特殊語言,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過程。
按照形式來分,暗示可分為環境暗示和自我暗示。所謂環境暗示是指暗示的發生有較強烈的外界誘發因素,而自我暗示是來源於人體自身,即自己把某種觀念暗示給自己。
按照性質來分,暗示可分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兩種。積極暗示就是在對待任何事物都能找到其積極的一面,並從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而消極暗示則與之相反,不管事物的狀況如何,總是從消極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它,並堅信事物的結果是不好的、消極的。
按照心理學和相關學科的分類,這些暗示和自我暗示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即日常所說的狹義的語言文字系統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當十個人都非常真實地重復一句話「你有病,不正常,很厲害,需要去檢查」。結果會是什麼呢?你真的得自己已經有病。然後,真的去醫院檢查了,而且很可能就檢查出疾病。
語言不僅對他人有暗示作用,還有自我暗示的作用。一個人如果故意對他人說心情不好,他見一個人就說「我心情不好,別碰我」,說得多了,他真的就心情不好了,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
語言有著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力量。當我們講自信積極時,要在前面加一個「我」字,「我勇敢,我成功」,這就是語言上的自我暗示。
第二個層次是動作語言、表情語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人們交流不光通過語言,還通過我們的形體動作和表情。動作和表情也是語言,叫做動作語言和表情語言。
如果我對你揮拳頭,這個動作表明威脅。如果我對你鼓掌,表明對你歡迎和鼓勵。如果你在台上演唱,大家不斷地鼓掌,這是大家給你肯定贊揚的暗示,這會使你信心倍增。
這些表情動作都是語言,叫肢體語言,表情語言。動作和表情語言對人有非常強烈的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微笑的表情給我們帶來好的心情。讓我們每天多一點微笑,那麼你每天就會快樂一點。因為,微笑是一個良好的暗示。
第三個層次是環境語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
我們是生活在各種各樣的語言、暗示包圍之中。展開來看,我們周圍的環境、大自然每天都在暗示我們。
當我們見到大海,我們受到大海的暗示,心胸不由得開闊;我們見到高山,受到高山的暗示,不由得感到庄嚴而寧靜。
環境暗示是不可抗拒的,不僅在自然環境中是這樣,在社會環境中,社會文化同樣對我們有暗示作用。當你在黃土高原上生活,你的心態也是跟黃土高原一個調子。
我們在這個世界中生活,大自然和社會文化融為一體,於是,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環境和文化傳統的暗示。暗示無所不在。「暗示」就像人類的影子,只要有思維存在的地方,就會有暗示的存在。
㈢ 心理暗示會讓人生病比如這樣
【概述】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項內容。我們在生活中無時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比如,電視廣告對購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無意識中,廣告信息會進入人們的潛意識。這些信息反復重播,在人的潛意識中積累下來。當人們購物時,人的意識就收到潛意識中這些廣告信息的影響,左右你的購買傾向。
人都會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當人處於陌生、危險的境地時,人會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捕捉環境中的蛛絲馬跡,來迅速做出判斷。這種捕捉的過程,也是受暗示的過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壞來判斷,它是人的一種本能。
人們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會不自覺地使用各種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難臨頭時,人們會相互安慰:「快過去了,快過去了。」從而減少忍耐的痛苦。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會設想目標實現時非常美好、激動人心的情景。這個美景就對人構成一種暗示,它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種方法或技術。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氣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術。對此,要有科學的態度,正確解釋人的受暗示性。
【種類】
暗示分自暗示與他暗示兩種。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種觀念,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志發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辦事前照照鏡子、整整衣服、理理頭發。有的人從鏡子里看到自己臉色不太好看,並且覺得上眼瞼浮腫」,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這時馬上有不快的感覺,頓疑自己是否得了腎病,繼而覺得自己全身無力、腰痛,於是覺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醫院就醫。這就是對健康不利的消極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則不是這樣。當在鏡子里看到自己臉色不好,由於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發黑時,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緊張情緒,並且暗示自己:到戶外活動活動,做做操,練練太極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會好的,於是精神振作起來,高高興興去工作了。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利於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個體與他人交往中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別人使自己的情緒和意志發生作用。如古代魏國曹操的部隊在行軍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士兵都口乾舌燥,曹操見此情景,大聲對士兵說:「前面有梅林」。士兵一聽精神大振,並且立刻口生唾液。這是曹操巧妙地運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來鼓舞士氣。
【作用】
暗示對人的作用是很大的。
1.消極作用:它有時也給人體帶來不良的影響。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結婚後很想懷孕,由於焦慮而十分害怕月經按時來潮,使懷孕失敗。由於這種迫切心情,所以當自己月經過期未來,就覺得自己懷孕了。很快又覺得自己開始厭食,惡心、嘔吐,喜吃帶刺激性的食物,於是到醫院就診。但經醫生檢查和化驗後,發現並不是懷孕。這是因為想懷孕的強烈願望及焦慮的心理因素,破壞了人體內分泌功能的正常進行,尤其是影響下丘腦垂體對卵巢功能的調節,使體內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從而出現暫時閉經的結果。
2.積極作用:暗示也能對人體產生積極作用。比如,暗示可以發掘人的記憶潛力。有人作過實驗,分別讓兩組學生朗讀同一首詩。第一組在朗讀前,主試告訴他們這是著名詩人的詩,這就是一種暗示。對第二組,主試不告訴他們這是誰寫的詩。朗讀後立即讓學生默寫。結果是第一組的記憶率為56.6%;第二組的記憶率為30.1%。這說明權威的暗示對學生的記憶力很有影響。
【應用】
在臨床中,暗示還可以治療疾病。在心理咨詢中,咨詢者常採用言語或非言語的手段(語言、手勢、表情、動作以及某種情境等)含蓄間接地對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引導來訪者順從咨詢者的意見,從而達到某種咨詢目的即心理暗示的使用。如一位婦女因丈夫突然在車禍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悲痛得雙目失明。但經醫生檢查,眼睛的結構沒有病變,診斷為心理性失明。用許多方法都沒治好。後來進行催眠治療,催眠師暗示她視力已經恢復,對她說:「我數五個數,數到第五個時,你醒來就能看見東西了」催眠師很慢地數一二三四五,果真數到五的時候,病人醒來,發現自己的視力已完全恢復。
1.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他人暗示:即咨詢者對來訪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是利用咨詢者的威望,把某種觀念含蓄地傳遞給來訪者,從而增進或改善來訪者的心理狀態、調節其行為或生理機能,達到咨詢和治療的目的。
自我暗示:即來訪者自己對自己的暗示。在心理咨詢中,一方面,咨詢者的診療語言和行為十分重要,應當慎重使用,以免發生消極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咨詢者必須啟發和引導來訪者發揮自我意識的調節能力,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負擔,不利於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養積極、樂觀的自我暗示,使之朝著符合治療要求和有益於祛除病症的方向發展。
2.直接暗示和間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咨詢者以技巧性的語言或表情,給予來訪者誘導和暗示,使求治者改變原有的病態感和不良態度,達到治療目的。
間接暗示:指藉助於某種刺激或儀器的配合,使求治者處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再結合施治者的言語態度進行暗示。
3.注意事項
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暗示可幫助被暗示者穩定情緒、樹立自信心及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消極的暗示卻能對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有意識的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極的心理暗示。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變消極的自我暗示為積極的自我暗示,例如在考試心理的調整中引導學生變「我一點沒底,我恐怕要考砸」為「別人行,我也行」。
在他人暗示中,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這就要求暗示的實施者應具有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
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詢和教育中最好盡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導,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暗示應具有藝術性。教師要力求為學生的活動配上適當的藝術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競爭性的游戲等,藉助於形式、色彩、韻律和節奏,通過非理性直覺,直接訴諸於人的情感。使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接受教育,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
在刑偵科學方面的作用:犯罪嫌疑人會利用人們這種普遍的受暗示的心理特性,實施作案。心理的犯罪比實際行為犯罪更讓人感到可怕,特別是通過心理暗示來控制他人思維達到犯罪目的的行為更是令人不寒而慄。但心理暗示並不是對所有人都起作用的,這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受害者一定是那種心理暗示性比較強的人;第二,就是突然有某一件事的發生對他起到了暗示作用,達到了顯著效果;第三,受害者一定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積聚在心裡。
刑偵科學的發展令刑偵專家同樣會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對案情進行仔細甄別,從而發現蛛絲馬跡,在偵破中巧妙地還原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全過程。從而大大減少這類犯罪對人類的危害。
【心理暗示之謎】
對於心理暗示,《心理學大詞典》上是這樣描述的:「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可見,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那麼,人為什麼會不自覺地接受別人的影響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對一個人進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實,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做出的。這樣的決定和判斷,我們稱其為「主見」。一個「自我」比較發達、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沒有萬能的自我、更沒有完美的自我,這樣一來,「自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也並不總是「有主見」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給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給別人的暗示提供了機會。但是,外來影響空間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機會,並不等於一定會受到暗示。暗示的成功,還需要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須存在著針對外來的暗示者的自卑——覺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覺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應該向其討教、自己必須接受他的判斷、自己必須接受暗示者的影響。其實,這樣的暗示作用,在本質上,就是用自認為比自己強的別人的智慧、代替或者乾脆取代自己的思維和判斷。當然,這樣的自卑、自貶,以及對於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誇大,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識到,這些心理過程通常都發生在潛意識。所以,暗示作用通常都發生在不知不覺中。而且,我們會發現,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這種對於自主判斷的部分放棄,是有一定適應意義的,這可以使人們能夠接受智者的指導,作為不完善的「自我」的補充。這是暗示作用的積極面,這種積極作用的前提,就是一個人必須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見,暗示作用應該只是作為「自我」和「主見」的補充和輔助。表面上看,有些積極暗示似乎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實,積極暗示對於被暗示者的作用,就象是「畫龍點睛」。比如,如果一名運動員的成績已經非常接近世界記錄了,這時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師在旁邊輕輕暗示到:「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這一暗示,激發了他全部的潛能,使他在比賽中真的得了第一。這樣的積極暗示,起到的就是畫龍點睛的作用。相反,一個末流運動員,由於實力有限,即使暗示做得再完美、效果再佳,也難以創造奇跡。
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極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縱、控制,成為別人或異端邪說的受害者。剛才我們已經討論過,心理暗示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麼如果一個人的自我非常虛弱、幼稚的話,這個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別人的「暗示」佔領和統治。這種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的依賴傾向,甚至可以說,在這些人的潛意識中,就存在著接受暗示、接受控制、接受操縱的渴望和需要。由於這些人自身存在著嚴重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他們的內心往往會通過幻想作用,製造各種神話,幻想著有法力無邊的神,可以接管他們、主宰他們的命運、為他們帶來好運。
這樣的心態往往和外來的暗示一拍即合,就如同存在著默契。所以,那些沒有主見的人,那些人雲亦雲的人、那些依賴性比較強的人、那些比較幼稚的人、那些患了病或者遭受了精神打擊的人,往往容易成為接受不良暗示的群體中的一員。這些人更願意相信各種災難或神奇力量、神奇效果的迷信傳言。而造神者或者製造各種迷信傳奇者本人,要麼就是深諳人性弱點的超級騙子、要麼就是騙人、騙己的精神變態者,具有因為變態而畸形發展的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的藝術。造神者和需要「神」來接管和奴役的群體,是一對相互需要的病態心理互補綜合體。兩種需要匯合到一起,就形成各種迷信現象滋生的土壤和環境。此時,不良的消極暗示,就能大行其道了。
由於暗示作用的人格基礎是脆弱的,暗示作用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虛假的幻想之上,所以,暗示作用總是面臨著失效的危險,那些尋求暗示來支撐自己的人,不得不頻繁變換頂禮膜拜的對象。所以,那些信誓旦旦地宣稱相信某種功法的人,可以在某一天又突然對其大肆攻擊,轉而投在另一種神奇功法的腳下。我們可以斷言,容易接受暗示的人,從來就不是某種真正的信仰或宗教的虔誠的信仰者,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真正主見、他們不是自己的主人,什麼神奇、什麼能滿足他們的依賴需要、什麼流行,他們就會信仰什麼。由此,我們也就不能理解,這么多年來,沒有一種所謂的「神奇功法」真正得以流傳,它們幾乎都是短命的。因為製造「神奇功法」的人和他們的追隨者們,本身的人格就不成熟、不穩定,當然也就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更談不上有什麼堅定不移的信仰了。
概括起來,暗示作用的本質,就是人由於自身弱點,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嚴重的可以達到不加分析和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觀點,甚至異端邪說。人的依賴性越強、人格越幼稚、主見越少,就越容易受別人暗示、容易被別人控制和奴役、容易相信異端邪說、容易「走火入魔」。從這個角度講,對於暗示過分敏感、願意輕信各種奇跡神功,實際上是一種弱點和缺陷,它標志著一個人的幼稚、意味著一個人人格的不成熟。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很容易剛出「法門」、再入「神功」,從「走火」跨進「入魔」。
【幾種快樂的心理暗示】
用語言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心理學研究中有一種「內省法」,就是讓人冷靜地觀察自己的內心深處,然後將觀察的結果如實講出來。這樣可以使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人就會感到輕松一些。把每一次失敗都當作是最後一次。每個人都會有不順的時候,試著在最不開心和失敗時對自己說:「這是最糟糕的了,不會再有比這更倒霉的事發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經發生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既然已經到了最低谷,那麼以後就該否極泰來了!當你在最不順利的時候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會增強心中的安全感,也會給自己以信心。
不要總向自己強調負面結果。我們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這里摔倒的」、「這段路總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為越是這樣,我們心裡就會越緊張。所以,聰明人應避免老用失敗的教訓來提醒自己,而應多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比如:「走穩些就不會摔倒了」、「經過這段路時應該減慢速度」等等。這種積極的暗示和指導,比起總向自己強調負面結果要好得多。
用「汽車預熱」方式調整心情。司機都知道,汽車上路前都要進行發動機預熱,這樣才能保證汽車良好的行駛狀態,做事也是一樣。當星期一早上你還未從「周末綜合征」中徹底解脫出來時,先不必急於工作。可以先與同事們交流一下,或是先翻閱一下上周的工作日誌,當你給自己的心情「預熱」之後,再以嶄新的面貌進入工作狀態。在狀態最好時迎接挑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周期」,有時人們難免會陷入莫名的情緒低迷階段。這時就應該先做些簡單的工作,不要給自己增添過重的負擔。我們可以在自己情緒高漲的時候處理那些令人感到棘手的問題,因為好心情能激發飽滿的工作熱情,促使人們增強信心,產生知難而上的挑戰欲。人在良好的狀態下迎接挑戰,可以淡化為難情緒。別給自己貼上失敗的「商標」。不要總是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實在不行」、「我缺乏變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歡我」等等。要知道,真正能夠擊倒你的人有時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總是給自己貼上「這不行、那不行」的失敗「商標」,應該多給自己一些激勵與信心,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做得差,成功一定會屬於自信的人!
【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
心理學認為,人們都有一種傾向,即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自主的」地位,不願意受別人的干涉或控制。從這個觀點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簡單地吩咐孩子:「快去睡覺!」「閉上眼睛!」往往並不見效,有時反倒使孩子更加興奮。這時,你不妨在被窩里給孩子講故事:「有一天,小鴨子要出去玩。媽媽對他說別的小朋友都睡覺了。小鴨子不聽,走到河邊一看,魚都睡覺了。走到樹林一看,小狗都睡了。走到田野里,小雞都睡覺了,睡覺了,睡覺了,他們都睡覺了,他們都把眼睛閉上了。小鴨子想,媽媽說得對,我也想睡覺了。於是,他......」在講故事的時候,注意用一種單調的疲倦的聲音,同時不斷地重復「睡覺了」、「閉眼了」等,聲音逐漸逐漸減弱,最後若有若無。你在講故事的同時閉上眼睛,並不住地打呵欠。試一下吧,靈驗得很!
美國田納西州有一座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募的。這些工人由於不習慣在車間里工作,總覺得車間里的空氣太少,因而顧慮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後來廠方在窗戶上系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暗示著空氣正從窗戶里涌進來。工人們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隨之提高。
暗示不僅對人們的心理或行為發生影響,還會引起人們的生理變化。在實驗室里,反復給被實驗者喝大量的糖水,經過檢驗,可以發現其血糖增高,出現糖尿並且尿量增多等生理變化。後來,不給糖水,實驗者用語言暗示,同樣會發生上述生理變化。這一實驗表明,語言暗示可以代替實物,給人腦以興奮的刺激,雖然被實驗者並未喝糖水,但人腦仍然參加了體內糖的代謝活動。人們常講的「望梅止渴」,也是由於暗示的積極影響。
有人曾經做過「人工印記」的實驗。用郵票大小的濕紙片貼到被試者的皮膚上,告訴他說,貼上之後這塊皮膚就會發燒。不一會兒,揭去紙片,皮膚果然變紅了。還有人將一塊金屬硬幣放到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說這塊硬幣剛在火上烤過,會把皮膚燙起泡來。沒過多久,硬幣下面果真「燙」起了水泡,呈現了二度燒傷痕跡。
許多生機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後(特別是「不治之症」如癌症等),精神立刻萎靡不振、卧床不起、不思飲食,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時期內死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於心理暗示的緣故。瑞典一位老婦人只是患了感冒,但由於教堂牧師在一天內探望了她三次,因而懷疑自己是患了絕症。幾天以後,她便因精神崩潰而去世。讀者,你會探望、護理病人嗎?請千萬不要在臉上扮出悲天憫人的表情!
暗示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當孩子參加高考時,父母總是叮嚀:「千萬不要緊張」;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斥責他:「笨得不行」;當孩子挑食時,父母當著孩子的面訴說:「他不吃白菜」;當孩子尿床時,父母總是為他辯護:「他憋不住尿」;這些都能助長某些不良的傾向。重復暗示能引起對方形成相應的心理定向,產生與父母願望相反的效果。
【關於心理暗示的小故事】
①.英國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說《新鮮空氣》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威爾遜喜歡新鮮空氣的程度,無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蘭的一家高級旅館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關得嚴嚴實實的,以防寒流襲擊。盡管房間里舒服無比,但威爾遜一想到新鮮的空氣一絲都透不進來時,他非常苦惱,輾轉難眠。到了最後,他實在無法忍受,便撿起一隻皮鞋朝一塊玻璃樣的東西砸去,聽到了玻璃碎裂的聲音後,他才安然進入夢鄉。
第二天醒來,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牆上破碎的鏡框。索利恩的這篇小說涉及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暗示。
②.望梅止渴與心理暗示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時值七、八月間,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士兵們口渴難忍,行軍速度明顯變慢,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然體力不支暈倒在道旁。曹操見狀,非常著急,心想如果再這樣下去,部隊根本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戰鬥力也會大大削弱。於是他叫來向導,詢問附近可有水源?向導說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邊,還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陣之後,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然後很高興地轉過馬頭對士兵說:「諸位將士,前邊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紅紅的,肯定很好吃,我們加快腳步,過了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許多。
心理分析:曹操這位歷史上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有意無意間利用了心理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心理現象———暗示。暗示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是指人或周圍環境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識地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為反應。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心理暗示總是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廣泛應用,比如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就是一種權威性暗示,老師對孩子積極的期待,領導對下屬適當的贊揚,都可以像曹操對士兵所描述的「一大片梅林」一樣,讓被暗示的對象「精神為之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不止曹操,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進行暗示活動。積極善意的心態,往往會給出積極的暗示,使他人得到戰勝困難、不斷進取的力量;反之,消極惡劣的心態,則會使他人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變得冷淡、泄氣、退縮、萎靡不振等等。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當我們發現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時,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盡量使他人接受積極的、適度的暗示。
㈣ 心裡暗示對人的影響
從我們的潛意識心理來說,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是無限大的,因為思維決定意識,意識決定了我們自我的方方面面,而無論是主動的心理暗示還是被動的,對於一些易受暗示心理特質的人來說,這種影響都是十分大的,甚至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心理暗示既能成人也能毀人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讓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變得積極,所以,意識層面上也會更加的向上,無論是心理還是行為層面都會向著積極結果的導向去前進;所以,在思考力、面對失敗的反彈力、行動力、計劃性上都是比較強的。關注
心理暗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現象,比如你老想一個女生/男生,然後自己就尋思:我是不是喜歡上她/他了?得,現在你想不愛上她/他都難了,所有的愛情幾乎都是這么開始的。但是我們對心理暗示所產生的強大力量並不太了解。
記得《士兵突擊》里有一個典型的情節,許三多一直暈坦克,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情況有所好轉。有一次訓練完成,許三多從坦克里狂奔出來就吐。班長史今走過來拍著許三多的後背說:「你的很多毛病都是心理上落下的,其實你今天完全可以不吐的,是你告訴自己不行了對嗎?」許三多驚愕道:「你怎麼知道?」還有一個情節就是史今班長跟連長打賭讓許三多做五十個單杠大回環,許三多說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做不了。但是最後證明,許三多趕鴨子上架地做了三百多個,破了伍班副的記錄。這就是兩個典型的心理暗示的例子,第一個例子中許三多暗示自己「我不行了」,第二個例子中許三多暗示自己「這么多人看著我做不了」。這都是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他給自己的積極的心理暗示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做單杠回環就是證明。
人的思想是很奇怪的,消極的心理暗示對人們潛能的開掘是一個巨大的阻礙,而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潛能的發揮則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杠桿。
當一個困難來臨,你會興奮地告訴自己:「太好了,提升我的機會又來了!」還是會厭煩地說:「哎呀,怎麼又來了,麻煩!」
當你要去干一件事情時,你是自信地告訴自己:「我能行!」還是自我懷疑地告訴自己:「我覺得自己幹不了」。
當你發現自己的某個毛病時,你是心不在焉地告訴自己:「我就這樣,改不了」,還是鄭重其事地告訴自己:「我必須要改掉它!」
當你意識到自己活得很平庸時,你是心有不甘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努力,我要不虛此生!」還是自暴自棄地說:「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沒什麼出息」。
如果一件事你很用心地去做了但別人還是不滿意,你是生氣地說:「這已經是我做得最好了」,還是會說:「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
......
㈤ 暗示性語言對健康的影響包括哪些
正性影響和負性影響
㈥ 心理暗示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你好,我認為心理暗示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人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很多時候不用說出來,用一種暗示當跟你處的人他也會懂,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項內容。我們在生活中無時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比如,電視廣告對購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無意識中,廣告信息會進入人們的潛意識。這些信息反復重播,在人的潛意識中積累下來。當人們購物時,人的意識就受到潛意識中這些廣告信息的影響,左右你的購買傾向。
人都會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當人處於陌生、危險的境地時,人會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捕捉環境中的蛛絲馬跡,來迅速做出判斷。這種捕捉的過程,也是受暗示的過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壞來判斷,它是人的一種本能。
人們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會不自覺地使用各種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難臨頭時,人們會相互安慰:「快過去了,快過去了。」從而減少忍耐的痛苦。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會設想目標實現時非常美好、激動人心的情景。這個美景就對人構成一種暗示,它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種方法或技術。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氣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術。對此,要有科學的態度,正確解釋人的受暗示性。因為人都是很聰明的,心理的暗示,也會影響到對方的情緒。
㈦ 有關心理暗示對人體的控制
【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
心理學認為,人們都有一種傾向,即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自主的」地位,不願意受別人的干涉或控制。從這個觀點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簡單地吩咐孩子:「快去睡覺!」「閉上眼睛!」往往並不見效,有時反倒使孩子更加興奮。這時,你不妨在被窩里給孩子講故事:「有一天,小鴨子要出去玩。媽媽對他說別的小朋友都睡覺了。小鴨子不聽,走到河邊一看,魚都睡覺了。走到樹林一看,小狗都睡了。走到田野里,小雞都睡覺了,睡覺了,睡覺了,他們都睡覺了,他們都把眼睛閉上了。小鴨子想,媽媽說得對,我也想睡覺了。於是,他......」在講故事的時候,注意用一種單調的疲倦的聲音,同時不斷地重復「睡覺了」、「閉眼了」等,聲音逐漸逐漸減弱,最後若有若無。你在講故事的同時閉上眼睛,並不住地打呵欠。試一下吧,靈驗得很!
美國田納西州有一座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募的。這些工人由於不習慣在車間里工作,總覺得車間里的空氣太少,因而顧慮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後來廠方在窗戶上系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暗示著空氣正從窗戶里涌進來。工人們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隨之提高。
暗示不僅對人們的心理或行為發生影響,還會引起人們的生理變化。在實驗室里,反復給被實驗者喝大量的糖水,經過檢驗,可以發現其血糖增高,出現糖尿並且尿量增多等生理變化。後來,不給糖水,實驗者用語言暗示,同樣會發生上述生理變化。這一實驗表明,語言暗示可以代替實物,給人腦以興奮的刺激,雖然被實驗者並未喝糖水,但人腦仍然參加了體內糖的代謝活動。人們常講的「望梅止渴」,也是由於暗示的積極影響。
有人曾經做過「人工印記」的實驗。用郵票大小的濕紙片貼到被試者的皮膚上,告訴他說,貼上之後這塊皮膚就會發燒。不一會兒,揭去紙片,皮膚果然變紅了。還有人將一塊金屬硬幣放到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說這塊硬幣剛在火上烤過,會把皮膚燙起泡來。沒過多久,硬幣下面果真「燙」起了水泡,呈現了二度燒傷痕跡。
許多生機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後(特別是「不治之症」如癌症等),精神立刻萎靡不振、卧床不起、不思飲食,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時期內死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於心理暗示的緣故。瑞典一位老婦人只是患了感冒,但由於教堂牧師在一天內探望了她三次,因而懷疑自己是患了絕症。幾天以後,她便因精神崩潰而去世。讀者,你會探望、護理病人嗎?請千萬不要在臉上扮出悲天憫人的表情!
暗示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當孩子參加高考時,父母總是叮嚀:「千萬不要緊張」;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斥責他:「笨得不行」;當孩子挑食時,父母當著孩子的面訴說:「他不吃白菜」;當孩子尿床時,父母總是為他辯護:「他憋不住尿」;這些都能助長某些不良的傾向。重復暗示能引起對方形成相應的心理定向,產生與父母願望相反的效果。
【關於心理暗示的小故事】
①.英國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說《新鮮空氣》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威爾遜喜歡新鮮空氣的程度,無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蘭的一家高級旅館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關得嚴嚴實實的,以防寒流襲擊。盡管房間里舒服無比,但威爾遜一想到新鮮的空氣一絲都透不進來時,他非常苦惱,輾轉難眠。到了最後,他實在無法忍受,便撿起一隻皮鞋朝一塊玻璃樣的東西砸去,聽到了玻璃碎裂的聲音後,他才安然進入夢鄉。
第二天醒來,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牆上破碎的鏡框。索利恩的這篇小說涉及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暗示。
②.望梅止渴與心理暗示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時值七、八月間,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士兵們口渴難忍,行軍速度明顯變慢,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然體力不支暈倒在道旁。曹操見狀,非常著急,心想如果再這樣下去,部隊根本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戰鬥力也會大大削弱。於是他叫來向導,詢問附近可有水源?向導說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邊,還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陣之後,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然後很高興地轉過馬頭對士兵說:「諸位將士,前邊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紅紅的,肯定很好吃,我們加快腳步,過了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許多。
心理分析:曹操這位歷史上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有意無意間利用了心理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心理現象———暗示。暗示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是指人或周圍環境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識地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為反應。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心理暗示總是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廣泛應用,比如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就是一種權威性暗示,老師對孩子積極的期待,領導對下屬適當的贊揚,都可以像曹操對士兵所描述的「一大片梅林」一樣,讓被暗示的對象「精神為之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不止曹操,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進行暗示活動。積極善意的心態,往往會給出積極的暗示,使他人得到戰勝困難、不斷進取的力量;反之,消極惡劣的心態,則會使他人受到消極暗示的影響,變得冷淡、泄氣、退縮、萎靡不振等等。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當我們發現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時,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盡量使他人接受積極的、適度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