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中國戰略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內容:
健康中國戰略是在准確判斷世界和中國衛生改革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在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項需求牽引型的國民健康發展戰略。
最早由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首次提出,從專家層面建議將衛生事業的工作重點從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拓展到健康維護和促進,從以防治疾病為導向,轉為以促進健康為導向,將健康中國戰略納入政府的重要工作。
研究工作歷時三年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和桑國衛領銜,公共政策、葯物政策、公共衛生、科技支撐、醫學模式轉換以及中醫學等6個研究組4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
2012年8月17日發布報告,包括總報告以及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葯物政策研究、公共衛生研究、科技支撐與領域前沿研究、醫學模式轉換與醫療體系完善研究及中醫學研究等6個分報告。
意義:
健康中國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健康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源泉,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健康根基。
2. 健康中國2030核心內容是什麼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制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6年10月25日印發並實施。
2016年8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會議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不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3. 健康中國戰略是哪五點
健康中國戰略如下:
1、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2、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面取消以葯養醫,健全葯品供應保障制度。
3、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
4、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葯事業。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
5、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4.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什麼的發展理念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催生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是引領和推動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核心。
離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就會失去或者偏離發展方向,就會在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決策中出問題、走彎路。
關於發展理念的進一步理解: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5. 健康中國的主題是什麼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它是1974年6月5日由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建議並確立。聯合國設立世界環境日的宗旨是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並採取有利的行動。今年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口號為「為生命吶喊」。根據中國的實際,中國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 」,目的在於動員、引導社會各界著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綠色發展理念,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環保責任,呵護環境質量,共建美麗家園。
綠色發展就是與資源環境相適應、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經濟發展。首先,綠色發展重點還是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綠色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沒有變;其次,發展的方式模式要改變,不是傳統的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社會經濟的發展模式,而是與資源環境相適應,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經濟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是根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制定的,綠色發展成為「十三五」發展的主旋律之一,一切社會經濟的發展都要圍繞綠色發展而展開。
環境是生命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經濟資源和戰略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優良環境越來越稀缺,環境的價值越來越高,環境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力,通過綠色發展創造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優良的雙贏格局,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義不容辭!
6.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需要做好哪十個方面工作
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健全葯品供應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
1、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為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2020年搭建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框架。
2、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公立醫院在取消「以葯補醫」方面取得的成績。明確政府醫院責任,保障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
科學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各級各類醫院要制定規章制度,完善決策管理制度,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提供便民惠民服務,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實行「兩證合一」,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加強醫院黨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高尚的職業精神。到2020年,基本建立「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體制。
3、完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實現「六統一安排」的政策為城鎮和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完善城鎮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農村居民和嚴重的疾病保險制度,並加強之間的鏈接系統。
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逐步推行公立醫院病種復合支付方式改革,同時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保障商業保險機構承擔大病保險,支持其參與基本醫療保險辦理服務。
4、完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完善和實施政策的方方面面葯物生產、分配和使用,鼓勵新葯的研究和開發,加速仿製葯的質量和有效性的評估已經在市場上,並採取措施如有針對性的生產和市場相匹配的改善機制,確保葯物的供應短缺。
完善葯品和耗材集中采購機制,推進國家葯品價格談判,推行葯品采購「兩票制」,降低虛高價格。完善基本葯物制度,加強用葯特別是抗菌葯物管理,規范用葯行為。
5、建立健全綜合監管體系。構建集中、專業、高效的監管體系,覆蓋全行業。加強事中事後監督,推進「兩隨機一公開」,提高依法辦事水平,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完善行業法規和標准體系,加強醫務人員的法治實踐,依法治療的病人,和依法處理醫患糾紛,堅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涉及醫療服務,並培養一種氛圍,使得整個社會價值觀的醫療和衛生保健。
7.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到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
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為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動員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方針,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7)健康中國堅持什麼發展思想擴展閱讀:
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
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8. 健康中國2030提出的四大原則包括哪些
四大原則:健康優先 、改革創新 、科學發展 、公平正義健康優先:人大應該更多地運用「健康優先」這面鏡子,監督各級政府的行為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保障人民基本健康權益。各級政府要努力轉變執政理念,制定任何政策都要用這面鏡子照一照,有沒有危害群眾健康的風險,能不能做到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企業制定計劃、進行生產活動,在計算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要用這面鏡子照一照社會效益,有沒有對子孫後代的生存造成危害。公眾也要時常照一照這面鏡子,有沒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能不能少產生一袋垃圾、少開一天車,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其實,不光是大氣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食品葯品監管、道路交通、城市規劃、應對老齡化、產業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融入健康優先的理念,全社會共同追求一個目標,建設健康中國戰略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人們希望,每年兩會對民生議題的討論,會成為新的起點,推動社會向前發展,讓公眾享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改革創新: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富於進取的思想品格。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幾千年血脈不斷、文明不衰、生機勃發,必然積淀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傳統。科學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些重要觀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們要進一步回答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得更好的問題,而科學發展觀正是我們黨關於這個重大問題的理論、方針的集中體現,進一步指明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准。社會和諧、人際和睦,無疑以公平正義為重要條件。而公平正義的創造和維持離不開公共權威,離不開公共行政。如果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及其公共行政不能倡導公平正義、不能奉行公平正義、不能主持公平正義,國家和社會就不會有公平正義。
9. 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是什麼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
建設健康中國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和創新作為推動力,中西並重,將健康納入所有政策。
人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方針,讓健康中國戰略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以此推動人人參與建設,人人盡力建設,人人享有建設成果,保持政府的領導作用,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其次共同建設是中國健康的根本途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主要目標。通過為整個人口群體提供兩個支柱,確保公平和系統的保健服務,以實現更高的全民健康水平;在整個生命周期。
最後堅決堅持和執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同的發展理念,堅持將重點放在基層,在改革和創新,在預防,以及歐洲和歐洲醫學,在衛生保健一體化的所有戰略,在衛生和保健領域共同努力,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