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2年春運正式開啟 春運如何健康出行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安全健康出行,更是事關眾人的要事。在春運返鄉前,要關注和遵守出發地、中轉地、目的地防疫要求,在旅途中要始終做好個人防護,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在返鄉後要減少聚集、減少流動,發現症狀要及時就醫和報告,按照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各方面應對。
腸胃防線:止瀉
長途旅行,要在車上坐上一整天,吃進去的食物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如果飲食不節制或不潔凈都會增加腸胃負擔,稍重一些便會出現腹瀉。
小妙招:按揉止瀉穴。胃腸不太好的人,出行可以帶些口味清淡的梳打餅乾和好嚼一些的牛肉乾。用保溫杯帶上一杯熱茶。一旦肚子痛,可按揉身上的「止瀉葯」——內關穴,緩解症狀。
腰頸防線:緩僵
很多車上的座椅設計不太符合人的身體曲線,當身子往座椅上靠時,脖子是懸空的,腰椎就會用上勁兒,長時間保持這樣的姿勢頸肩和腰會有僵硬的不適感。
小妙招:帶個U型枕。大巴車開開停停的過程中,頸椎會處於一個牽拉的狀態,若遭遇猛剎車,就容易造成頸椎揮鞭傷。建議坐長途大巴車最好自帶一個U型枕,給身體一個支撐。
呼吸防線:清濁
密封的車廂、身體的氣味、空調的暖風,混在一起經過時間的發酵,會釀出一車的污濁氣味兒。偏偏這不爭氣的口腔也跟著起鬨,坐車時間長,不方便上廁所就不敢多喝水,自個兒口中的氣味兒也不清爽了。
小妙招:嚼個小黃瓜。出行前可以帶根黃瓜或者幾個西紅柿,睡醒後嚼一嚼,既可以補充維生素,也可以讓口氣清新一些。
暈車防線:止吐
頭暈暈的,胃裡翻江倒海直往上涌,這是暈車之人最熟悉的感覺了。其實,這都是搖晃的車身惹的禍,它使維持身體平衡的器官——前庭和半規管發出錯誤信號,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暈車。
小妙招:按揉止吐穴。對付暈車嘔吐可以按揉公孫穴,也可給身體解圍。
精神防線:解壓
每年在擁擠的路途中,都會有很多「旅途性精神障礙」發作的事件,特別是那些感情脆弱、敏感,極度缺少安全感、對自己的身心沒有把握的人。
小妙招:煩不適、嘆息不止、活潑的人突然憂郁寡歡、文靜的人變得興奮等,都是中樞興奮抑制失調的表現;胸懷憋悶、呼吸加快、哈欠連綿,那是大腦缺氧的徵兆……一旦發現有這些異樣表現,應該到通風處呼吸新鮮空氣,喝杯水,或乾脆吃點安眠葯睡上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