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大健康和新能源分別指什麼

大健康和新能源分別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06 08:06:49

① 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人類的影響減少了廢氣的排放,減緩了地球溫室的作用,潔凈了空氣,可再生、無污染環境。

② 大健康產業具體指的是什麼產業都包括什麼

大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

而在雲南省商務廳聯合香港貿發局於香港召開的「自我保健——大健康、大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國際自我保健基金理事長郭振宇博士則強調說:大健康產業不同於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是一種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除了應繼續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葯品為主的醫療醫葯工業,還應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葯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及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③ 什麼是新能源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編輯本段]分類
新能源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於太陽或地球內部伸出所產生的熱能。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也可以說,新能源包括各種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對於傳統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於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於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勻,對於解決由能源引發的戰爭也有著重要意義。
據世界斷言,石油,煤礦等資源將加速減少。核能、太陽能即將成為主要能源。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把新能源分為以下三大類:大中型水電;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質能。
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都被看作常規能源,而把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氫能等作為新能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過去一直被視作垃圾的工業與生活有機廢棄物被重新認識,作為一種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因此,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術的一種形式。
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
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 風力發電 生物質能 生物柴油 燃料乙醇 新能源汽車 燃料電池 氫能 垃圾發電 建築節能 地熱能 二甲醚 可燃冰等
[編輯本段]新能源概況
據估算,每年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為17.8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500~1000億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熱能資源指陸地下5000米深度內的岩石和水體的總含熱量。其中全球陸地部分3公里深度內、150℃以上的高溫地熱能資源為140萬噸標准煤,目前一些國家已著手商業開發利用。世界風能的潛力約3500億千瓦,因風力斷續分散,難以經濟地利用,今後輸能儲能技術如有重大改進,風力利用將會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溫差能等,理論儲量十分可觀。限於技術水平,現尚處於小規模研究階段。當前由於新能源的利用技術尚不成熟,故只佔世界所需總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後有很大發展前途。
[編輯本段]常見新能源形式概述
太陽能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三種主要方式
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由太陽能導致或轉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電能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等。
太陽能可分為2種:
1.太陽能光伏 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製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 光伏板組件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台及建築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
2.太陽熱能 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核能
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鈾-238、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利用率低
(2)反應後產生的核廢料成為危害生物圈的潛在因素,其最終處理技術尚未完全解決
(3)反應堆的安全問題尚需不斷監控及改進
(4)核不擴散要求的約束,即核電站反應堆中生成的鈈-239受控制
(5)核電建設投資費用仍然比常規能源發電高,投資風險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蘊藏於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並製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中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風能
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風能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蘊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幹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
風力發電,是當代人利用風能最常見的形式,自19世紀末,丹麥研製成風力發電機以來,人們認識到石油等能源會枯竭,才重視風能的發展,利用風來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聯邦德國在著名的風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爾建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電風車。該風車高150米,每個漿葉長40米,重18噸,用玻璃鋼製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已達到300萬千瓦左右,每年發電約50億千瓦時。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來源於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於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生物質能利用現狀
2006年底全國已經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870萬口,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4萬處,畜禽養殖場和工業廢水沼氣工程2,000多處,年產沼氣約90億立方米,為近8000萬農村人口提供了優質生活燃料。
中國已經開發出多種固定床和流化床氣化爐,以秸稈、木屑、稻殼、樹枝為原料生產燃氣。2006年用於木材和農副產品烘乾的有800多台,村鎮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近600處,年生產生物質燃氣2,000萬立方米。
地熱能
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摩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氫能
在眾多新能源中,氫能以其重量輕、無污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脫穎而出,將成為21世紀的理想能源。氫能可以作飛機、汽車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動火箭動力。
海洋滲透能

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麼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並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後,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裡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鹹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壓比海水的水壓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十分環保的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里,滲透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范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000億度。
水能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是常規能源,一次能源。水不僅可以直接被人類利用,它還是能量的載體。太陽能驅動地球上水循環,使之持續進行。地表水的流動是重要的一環,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隨著礦物燃料的日漸減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廣闊的替代資源。目前世界上水力發電還處於起步階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運動均可以用來發電。
[編輯本段]新能源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以及水力發電、地熱能等的利用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IEA的研究認為,在未來30年內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的發電都要增長得快,年增長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間其總發電量將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將提供世界總電力的4.4%,其中生物質能將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總體上偏低,一方面是與不同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偏高有關,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據IEA的預測研究,在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從而增加它的競爭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與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成本預測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些預測結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成本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並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重點發展太陽能光熱利用、風力發電、生物質能高效利用和地熱能的利用。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在風力發電、海洋能潮汐發電以及太陽能利用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新能源(或稱可再生能源更貼切)主要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生物質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後,國內外許多專家都表示這種能源方式不能大力發展,它不但會搶奪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更將會導致社會不健康發展;地熱能的開發和空調的使用具有同樣特性,如大規模開發必將導致區域地面表層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再一次生態環境變化;而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主流。
太陽能發電具有布置簡便以及維護方便等特點,應用面較廣,現在全球裝機總容量已經開始追趕傳統風力發電,在德國甚至接近全國發電總量的5%-8%,隨之而來的問題令我們意想不到,太陽能發電的時間局限性導致了對電網的沖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風力發電在19世紀末就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領域的獨孤求敗,由於它造價相對低廉,成了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新能源首選,然而,隨著大型風電場的不斷增多,佔用的土地也日益擴大,產生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了我們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為了開拓穩定的海島通信電源而開展一項研究,經過六年多研究和實踐,終於將一種成熟的新型應用方式MUCE風光互補系統向社會推廣,這種系統採用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和太陽能發電進行10:3地結合,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電力輸出。在建築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燈、海島均進行了實際應用,獲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數據。這一系統的研究成果將為我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突破了傳統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啟動風速高、噪音大、抗風能力差、受風向影響等缺點,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論,採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微風啟動、無噪音、抗12級以上台風、不受風向影響等性能,可大量用於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築、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發展中對電網沖擊等影響。
隨著能源危機日益臨近,新能源已經成為今後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陽能已經逐漸走入我們尋常的生活,風力發電偶爾可以看到或聽到,可是它們作為新能源如何在實際中去應用?新能源的發展究竟會是怎樣的格局?這些問題將是我們在今後很長時間里需要探索的。
[編輯本段]新能源的環境意義和能源安全戰略意義
我國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打破了我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自1993年起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使得我國接入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由於我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的相對不足,未來我國能源供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國際貿易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能源價格有可能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改善而趨於穩定,但也有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動盪而波動。今後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對減少我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對進口能源的以來程度,提高我國能源、經濟安全。
此外,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其環境污染少。
[編輯本段]未來的幾種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可再生能源。據推測,地球上海洋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104TW。近年來,在各國的新能源開發計劃中,波能的利用已佔有一席之地。盡管波能發電成本較高,需要進一步完善,但目前的進展已表明了這種新能源潛在的商業價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發電廠已運行8年,電廠的發電成本雖高於其它發電方式,但對於邊遠島嶼來說,可節省電力傳輸等投資費用。目前,美、英、印度等國家已建成幾十座波能發電站,且均運行良好。
可燃冰:這是一種與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它的外型與冰相似,故稱「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溫高壓下呈穩定狀態,冰融化所釋放的可燃氣體相當於原來固體化合物體積的100倍。據測算,可燃冰的蘊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總和還多。
煤層氣:煤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溫度及壓力增加,在產生變質作用的同時也釋放出可燃性氣體。從泥炭到褐煤,每噸煤產生68m3氣;從泥炭到肥煤,每噸煤產生130m3氣;從泥炭到無煙煤每噸煤產生400m3氣。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煤層氣可達2000Tm3。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盛產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發酵,可製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燒完全、效率高、無污染等特點,用其稀釋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製作酒精的原料豐富,成本低廉。據報道,巴西已改裝「乙醇汽油」或酒精為燃料的汽車達幾十萬輛,減輕了大氣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製取氫氣,以開辟能源的新途徑。

④ 新能源是什麼

【太平洋汽車網】新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一般為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隨著新能源的普及,新能源汽車發展能減排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永恆主題,不斷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已成為我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鉛化物等多種大氣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氣污染發生源,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許雙和)

⑤ 最有前景的十大行業

TOP1:餐飲行業

民以食為天,14億中國人「一天不吃就餓得慌」,因此餐飲業仍是在2006年最被看好的大眾化創業行業。另外餐飲業因投資門坎最低、爆發力最強,也一直大受創業人士的歡迎。
餐飲行業專家分析,現階段做餐飲最具賺錢潛力的項目,當屬早餐店、休閑飲品店和中式特色小吃店。早餐店與休閑飲品店具有本低利豐、回收快的優勢,平均投資成本在2-10萬元,平均凈利25%-35%,一般6-9月可收回投資,因此是許多創業者首先應考慮的選擇。

行業專家建議,現階段這兩類店的單店形式已不太容易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好業績,甚至在一些競爭特別激烈的地段已不太容易生存,所以創業者不妨考慮以加盟知名品牌的方式創業,但在挑選真正有競爭力的加盟總部時,一定要格外用心。

另外隨著中國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設近年逐漸成形,創業者在經營思路上要改變過去以經營「過路客」為主的思維,而應以培養「熟客、回頭客」、創造顧客忠誠度為主。

中式地方特色小吃,一直被看好。另有專家特別推薦:隨著各地百姓生活檔次的提高,相較於鍋貼、粥品等傳統中式小吃,2006年可能會興起沿海風味的「平價海鮮快炒店」。

平價海鮮快炒店,每盤海鮮只要三四十元的價格,能被城市居民普遍接受,據說目前已在一些城市生意興隆。但其開店成本相對較高,約20萬元左右,但如能以連鎖加盟方式經營,可以通過壓低海鮮進價而降低成本,並提高毛利和增大贏利空間。

平價海鮮快炒店,一般適合開在夜市或是人潮較多的住商混合區。

TOP2:服務多元化的城市便利店行業

隨著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目前我國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少數發達都市中服務多元化的便利店行業已發展迅速,甚至一些便利店日營業額已高達萬元以上。

但縱觀中國的整個便利店行業,目前仍只處於起飛階段。種種跡象表明,服務多元化的便利店將是中國大多數地區下一階段零售業發展的重心。

根據國外的便利店行業發展經驗,便利店行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地區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目前我國人口數超過500萬的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等,以及二線城市深圳、蘇州、無錫、杭州等,人均GDP均已超過了3000美元。這就是說,上述城市具備了大規模發展便利店的大環境,並且市場空間非常大。

便利店行業規模,目前在中國還遠未飽和。就以經濟發達城市北京為例:從便利店的發展規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以北京城區人口800萬計算,北京至少需要2000家便利店,而據北京市商委統計,目前全北京的便利店僅為300多家,便利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現代便利店與傳統便利店或日雜小店的重要區別,是其服務多元化。行業人士建議:在目前整體商業零售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傳統便利店或日雜小店僅靠出售商品已無法取得「異業競爭」優勢,所以創業者應在自己的店中擴展其服務功能。比如全球知名的便利店「7-11」,多年來根據顧客要求不斷補充服務內容,利用其店鋪網路之便,擴展了包括速遞、存取款、發傳真、代收公用事業費、代訂車票和飛機票、代沖膠卷等有關的多項24小時便民服務。

TOP3:葯品店和健康食品店等健康服務行業

隨著中國人知識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同時提高,大家都對健康概念越來越關注,因此與人們健康緊密相關的葯品店和健康食品店,都是錢景不錯的創業方向。

從投資門坎來看,綜合葯品店或中葯店的投資門坎,平均都在50萬元以上,毛利約35%,投資回收期較長,適合資金較充足的創業者長期發展。

健康食品店,則分成天然健康飲品店和講求養生、食療的健康食品餐飲店,後者開店成本較高,平均約在40-60萬元間。而健康飲品店的投資門坎則相對較低,開店成本平均約10—15萬元,不僅較易入行,且目前毛利可高達60%,一旦成功將是健康概念行業中賺錢速度最快的。

TOP4:加工、批發及零售等服飾行業

服裝與紡織是每年為中國提供9%以上GDP和25%以上外匯收入的一個支柱產業,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佔世界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1/5。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今天的中國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在全國各城市服飾行業里都蘊含了巨大的商機。

以童裝市場為例。據統計數據,目前中國0到16歲兒童有3.8億,年童裝消費需求量在8億件左右。權威機構預測今後幾年,中國童裝市場每年仍將以8%左右的速度遞增,是中國最有增長性的市場之一。

從個人投資創業的角度而言,在服飾行業創業,一是可以辦服飾加工廠或工作室,進行服裝加工。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設計必須要能跟上潮流,否則不會有很強的競爭力。二是可以做服裝的市場銷售,批發或零售皆可。

對於資金少的創業者而言,開家服裝零售店以完成原始資金的積累,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而有一定資金量的創業者,可以開銷售小公司做服裝生產商的銷售代理,或進入服裝批發市場。

投資服裝批發市場的攤位有以下幾個優勢:1.批發市場的攤位是固定的,省去了創業者的裝修投資;2.服裝攤位聚集,客源豐富,也容易從其他攤位的同行身上學習經驗,總結教訓。但是競爭是必然存在的,所以銷售壓力也是在批發市場投資攤位的最大難點。

TOP5:化妝護理、瘦身減肥等美容行業

以往想創業的多為男性,但從近期加盟創業展的調查中發現,女性與男性想創業的比例已躍升為1:1。

女性創業意願提高,除了其他因素,也是因為近年很多女性都看到了「化妝護理」、「瘦身美容」等專門針對她們同性的商機錢景。 女人的「美麗產業」大有賺錢機會。買菜時可能會為了一兩塊錢計較的女性,為了讓自己更美,卻是花錢毫不手軟,尤其近年化妝護理、瘦身美容等觀念不斷通過大眾媒體的猛烈宣傳攻勢,幾乎激起了每個女人愛美的天性慾望,也因此拉動了女性美容產業的興起。

據行業協會統計,中國目前美容行業市場每年約3000億元,美容經濟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遞長率遠遠超過了GDP的增長率。

高額利潤、龐大市場和每年都有難以計數的美容新產品、高科技護理儀器、高科技瘦身設備等問世,為美容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中國美容經濟年度報告》指出:中國「美容經濟」正在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信、旅遊之後的中國居民「第五大消費熱點」。

(一)以化妝護理為主的美容院

隨著女性經濟能力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更新,如今各種新型化妝護理概念每天都在改變著中國女人們的生活,嫩膚、美甲、頭療、SPA、舍賓……等新名詞吸引著不少女性消費者大膽嘗試。

據業內人士透露,以前有兩三個美容師、兩三張美容床,最多不過幾萬元的投資,就可以辦成一個以化妝護理為主的美容院;但如今隨著美容業的發展,投資一家有競爭力的以化妝護理為主的商檔美容院,平均需要60-90萬元,其入門門檻已大幅提高。

不過,由於其高額的利潤回報,如果生意走上正軌,投資一般也能在二年內收回。

(二)以瘦身美容為主的美容院

目前國內有瘦身減肥需求的人數,仍在不斷攀升。根據調查,有高達70%以上的女性,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因此,瘦身美容業大有商機。

隨著社會的發展,瘦身美容業也已不再局限於單純的臉部、身體美化,為求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協助女性全方位身心提升的美容業已是發展趨勢,因此創業者除了店裡充分應用高科技儀器與天然營養品外,還應結合SPA與美容講座活動,這將是瘦身美容產業未來的經營重點。

一般來說,目前一家較規范的瘦身美容院投資成本約30-50萬元,其毛利高,正常運營後一年半內可收回投資。

⑥ 大健康具體是什麼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它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指導下提出來的。它追求的不僅是個體身體健康,還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方面的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僅有科學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確的健康消費等。它的范疇涉及各類與健康相關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也涉及到各類組織為了滿足社會的健康需求所採取的行動。

⑦ 你知道什麼是新能源嗎純電動汽車算新能源車嗎

純電動汽車算新能源車,新能源是廣義的非常規可再生能源,不同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的不可再生能源。科技部主辦的中國科普網將新能源定義為通過光、風、水、地熱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核能等新方式獲得的能源。,而這些物質本身是不能作為動能轉發的,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轉化為電能後可以作為能量使用。

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短期內電動車很難成為首選。動力電池製造成本高導致電動汽車價格結構整體偏高,在價格與燃油汽車持平之前,很難激發消費者的積極性。短期(過渡期)只能寄希望於混合動力汽車的模式逐漸豐富,或者動力電池能像摩爾定律一樣快速發展。現如今社會也倡導新能源汽車,這樣可以減少固定資源的消耗,開創新的能源,還是比較不錯的,希望大家也可以加強對新能源的關注。

⑧ 新能源是什麼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

新能源主要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生物質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後,國內外許多專家都表示這種能源方式不能大力發展,它不但會搶奪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更將會導致社會不健康發展;地熱能的開發和空調的使用具有同樣特性,如大規模開發必將導致區域地面表層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再一次生態環境變化;而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主流。

⑨ 什麼是新能源

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三要素

物質、能量與信息。

因此,能源的發展史直接影響人類的發展史。

我們人類生存與發展中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要素是三個:¾¾ 物質、能量和信息。

組成我們的世界是物質;人類生存活動決定於對信息的認知和反應;而維持生命,從事發展的活動又地要通過消耗能量來進行。

一切能量來自能源,人類離不開能源。能源是人類生存、生活與發展的主要基礎。能源科學與技術,能源利用的發展在人類社會進步中一直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發展的里程碑 可以這么說,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發展,都伴隨著人類生存與社會進步的巨大飛躍。幾千年來,在人類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經歷了這樣四個里程碑式的發展階段:原始社會火的使用,先祖們在火的照耀下迎來了文明社會的曙光;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與利用,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導致了歐洲的工業革命;19世紀電能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面貌;20世紀以核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類進入原子的微觀世界,開始利用原子內部的能量。

未來對能源的要求

有足夠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儲量,並且不會造成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污染問題。

未來對能源的需求 未來的人類社會依然要依賴於能源,依賴於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須現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結構和儲量,發展必須開發的能源利用技術,才能使人類的生存得於永久維持。

而我們賴於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嗎?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實上,進入21世紀後,人類目前技術可開發的能源資源已將面臨嚴重不足的危機,當今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石燃料資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維持幾十年。因此,必須尋找可持續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紀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為新能源家屬中迄今為止能替代有限礦石燃料的唯一現實的大規模能源。而且,未來如能實現核能的徹底利用,人類的能源將是無窮的。

除了物質、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類對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會安全、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等。它們同能源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現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因此,未來對能源的要求將不僅是儲量充足,而且還必須是清潔的能源。相對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證明了核能是清潔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義與源頭
究竟什麼是「能源」呢?《科學技術網路全書》是這樣說的:「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網路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見,能源是呈多種形式的、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簡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

能源的源頭

來自地球以外天體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球本身蘊藏的能源(如地熱、核能)、地球與其它天體相互作用產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產生能量的源頭。

人們通常按形態與應用方式對能源進行分類。一般分為:固體燃料、液體燃料、氣體燃料、水能、電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熱能。其中,前三類統稱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類認識的這些能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為人們所需的各種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熱到一定溫度,能和氧氣化合並放出大量熱能,可以直接用來取暖,也可用來產生蒸汽推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使熱能變成機械能,再變成電能。把電送到工廠、機關和住戶,又可以轉換成機械能、光能或熱能。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總起來說有三個初始來源。

太陽能

地球

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正是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它們實質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

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 通常指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和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

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我們稱之為地熱能。溫泉和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就是地熱的表現。地球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它是一個大熱庫。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一般厚度為幾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殼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狀的岩漿,厚度為2900公里。火山爆發一般是這部分岩漿噴出。地球內部為地核,地核中心溫度為2000度。可見,地球上的地熱資源貯量也很大。

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正是本書要介紹的核能。原子核的結構發生變化時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稱為原子核能,簡稱核能,俗稱原子能。它則來自於地殼中儲存的鈾、鈈等發生裂變反應時的核裂變能資源,以及海洋中貯藏的氘、氚、鋰等發生聚變反應時的核聚變能資源。這些物質在發生原子核反應時釋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發電。此外,還可以用作其它類型的動力源、熱源等。

來自星球引力的能量 指由於地球與月球、太陽等天體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陽之間有規律的運動,造成相對位置周期性的變化,它們之間的引力隨之變化使海水漲落而形成潮汐能。與上述二類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數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摺合成煤約為每年30億噸,而實際可用的只是淺海區那一部分,每年約可摺合為6000萬噸煤。

u 能源結構與儲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資源可供我們使用?它們還能維持多久?我們該怎麼辦?

能源的種類

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資源;

二次能源:汽油、電力、蒸汽等人工製造的能量資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兩大類。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並沒有經過加工或轉換的能量資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則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轉換成其他種類和形式的能量資源,如煤氣、汽油、煤油、柴油、電力、蒸汽、熱水、氫氣、激光等。

常規能源和新能源 其中,已被人類廣泛利用並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起過重要作用的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四種。而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

煤的時代

能源結構的變遷 歷史上,伴隨著新的化石資源的發現和大規模開采與應用,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經歷了數次變革。18世紀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紀中葉煤炭已經逐漸佔主導地位。20世紀20年代,隨著石油資源的發現與石油工業的發展,世界能源結構發生了第二次轉變,即從煤炭轉向石油與天然氣,到20世紀60年代,石油與天然氣已逐漸稱為主導能源,動搖了煤炭的主宰地位。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開始動搖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時,大部分化學能源的儲量日益減少,並伴隨著許多環境污染問題。

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卻在與日俱增。例如主要能源形式 地球能源的儲量估計

煤炭:~200年

石油、天然氣:~50年

核能:無窮多

之一的電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據統計,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電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於是,20世紀末,能源結構開始經歷第三次轉變,即從以石油為中心的能源系統開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結構轉變。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將不斷增長,並將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氣而成為主要的大規模能源之一。

化學能的儲存量 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有多少年可以讓人類開采利用?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世界已探明可採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開采200年。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預計還可開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氣儲量共計119萬億立方米,預計還可開采60年。必須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燒用來生產電能與熱能實在太可惜了,且不說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它們還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潛力 那麼水能呢?我們知道,水力是可以長期開發利用的。但是,在那些大面積缺水、水力資源不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怎麼辦?再說,水能還有個季節性的問題。這些都使水能無法成為世界能源結構中唯一的主力軍。新能源中,太陽能雖然用之不竭,但代價太高,並且就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來看,在一代人的時間里不可能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其它新能源也是如此。其它一些能源與水能相似,它們的規模受到環境、季節、地理位置等條件的限制,如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

易裂變核素

易發生裂變的原子只有鈾-235(U235)、鈈-239(Pu239)、鈾-233(U233)三種。而天然存在的易裂變元素只有鈾-235,鈈-239可由鈾-238生成,鈾-233可由釷-232(Th232)生成。

易聚變核反應

氘(D2)-氚(D3)反應。氘和氚都是氫原子的同位素。氘天然存在,而氚極少,必須由人工生成(如由鋰製造)。

核能--無窮的能源 核能分為裂變能和聚變能兩種。目前人類能正在用於和平利用的只有裂變能。可控聚變能利用技術正在攻克。

天然鈾的成份

天然鈾中佔99.3%為難裂變的鈾-238,僅有0.714%為易裂變的鈾-235。鈾-238可通過吸收一個中子變成易裂變的鈈-239。

作為發展核裂變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鈾,世界上已探明的鈾儲量約490萬噸,釷儲量約275萬噸。如果利用得好,可用2400~2800年。

聚變反應主要來源於氘-氚的核反應,氘來可大量自海水,氚可來自鋰。因此聚變燃料主要是氘和鋰,海水中氘的含量為0.03克/升,據估計地球上的海水量約為138億億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儲量約40億萬噸;地球上的鋰儲量雖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億噸,用它來製造氚,足夠滿足人類對聚變能的需求。這些聚變燃料所釋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現有能源總量放出的能量大千萬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變的氘和氚,能供人類使用上千億年。如果人類實現了氘-氚的可控核聚變,核燃料就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人類就將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這正是當前核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所以。聚變能源不僅豐富,而且安全、清潔。聚變產生的放射性比裂變小的多。

專家們預測,核能在未來將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的持久能源。

1.2 變臟的地球與干凈的核電
本節要點:回答的問題以下問題:現有的能源還能維持多久?能源利用可以不污染環境嗎?核能真是可持續能源嗎?

u 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尋找一些既能保證有長期足夠的供應量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正是:能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

能源利用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能源危機

目前世界上常規能源的儲量有的只能維持半個世紀(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維持一、二百年(如煤)人類生存的需求。

今天,幾乎所有的工業化國家都面臨著兩個關繫到可持續發展的緊密相連的挑戰:保證令人滿意的長期能源供應和減少人類活動帶給環境的影響。能源利用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關繫到人類未來生存與文明延續的一個重要問題。

能源供應危機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0億,比上個世紀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費據統計卻增加了16倍多。無論多少人談論「節約」和「利用太陽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氣井」或者「發現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應卻始終跟不上人類對能源的需求。當前世界能源消費以化石資源為主,其中中國等少數國家是以煤炭為主,其它國家大部分則是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專家預測石油、天然氣最多隻能維持不到半個世紀,煤炭也只能維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常規能源結構,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都日趨嚴重。

濃煙滾滾的火電廠

能源對環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特別是利用化石能源的過程也直接影響地球的環境,使大氣和水資源遭受嚴重污染。大氣中主要的五種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與NO2)、二氧化硫(SO2)、各種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CO) 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

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大氣污染來自化石能源燃燒造成的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帶來的主要後果是:酸雨、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

和碳氫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② 汽車排放的廢氣;③ 工業生產(如各種化工廠、煉焦廠等)產生的廢氣。而其中燃燒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廠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表1-1 世界CO2排放量統計(1995年)

國名
排放量(百萬噸)
人均(噸/人)
百分比

美國
5228.52
19.88
23.7

中國
3006.77
2.51
13.6

俄羅斯
1547.89
10.44
7.0

日本
1150.94
9.17
5.2

德國
884.41
10.83
4.0

印度
803.00
0.86
3.6

英國
564.84
9.64
2.6

u 核能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

閱讀全文

與大健康和新能源分別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故事很精彩下一句怎麼回復 瀏覽:159
美女說沒錢還車貸怎麼回 瀏覽:180
哪些電視能包含愛情 瀏覽:814
妹子去哪裡玩好幸福 瀏覽:798
事業單位老幹部局怎麼樣 瀏覽:980
屬牛的3月生日和屬豬的婚姻如何 瀏覽:268
不要等老了才明白幸福是什麼 瀏覽:212
小美女你還好嗎現在在哪裡 瀏覽:470
怎麼才能開創自己的事業 瀏覽:348
愛情這么難的東西為什麼要放棄 瀏覽:608
屬猴女和屬牛婚姻怎麼樣 瀏覽:651
屬龍的和什麼婚姻相配 瀏覽:487
19中國經濟增速多少 瀏覽:12
愛情什麼價dj版完整版 瀏覽:392
香港美女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0
互聯網事業群什麼意思 瀏覽:820
美女大紙的紙經怎麼寫 瀏覽:542
黔西幸福村怎麼去 瀏覽:383
什麼是愛情中的分寸 瀏覽:287
騰訊視頻怎麼聊天才算愛情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