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bmi和體脂率的區別在哪呢從BMI指數與體脂率來看四種肥胖身材
bmi和體脂率是健身經常能聽到的名詞,很多對這兩者不了解的話,可能會將其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下面就來看看bmi和體脂率的區別在哪呢?
定義不同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
體脂率: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例如一個體重50公斤、體脂率30%的人,代表體內有整整15公斤的脂肪。
計算方式不同
bmi: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體脂率:BMI=體重(公斤)÷(身高×身高)(米)
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
兩者的計算方式雖不同,但是體脂率是由bmi指數轉化得來的,既是兩者的區別,也是兩者的聯系。
男女的標准有不同
bmi:bmi指數不針對男女,都是一樣的標准,最理想的體質指數是22,而當BMI指數為18.5~24.99時,都屬於正常范疇,此時體重是標准體重,身體也比較健康。bmi超過25為肥胖、低於18.5為體重過輕。
體脂率:體脂率是有男女之分的,對於男女的標准不一樣,理想的體脂肪率,男性30歲以下為14-20%,30歲以上為17-23%;女性30歲以下為17-24%,30歲以上20-27%。男性體脂肪若超過25%,女性若超過30%則可判定為肥胖。
判斷胖瘦准確度不同
bmi: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沒有考慮各種體成分(主要是水、蛋白質、脂肪、礦物無機質)之間的比例,只有體重和身高,僅僅憑這個指數來判定一個人的胖瘦程度確實是不科學的,只能當做參考。
體脂率:肥胖指的是人體內堆積過量脂肪的狀態,要判斷一個人真正的肥胖程度,除了用BMI做參考指標外,另外還必須要檢測體脂肪率,兩者結合所得出來的結果才會比較客觀。體脂率相對於bmi指數來說,能知道體內的脂肪比例,對於判斷胖瘦准確度要高一些。
從BMI指數與體脂率來看四種肥胖身材
特徵:BMI指數標准,體脂肪率過高
隱性肥胖的人群,一般是缺乏運動,這令肌肉量過低,脂肪大量積聚,特別是內臟脂肪比較明顯。首先可以先從簡單的運動著手,多動動,這樣能減少體脂肪的積聚。
飲食對策:飲食方面,可以從辣椒中攝入辣椒素,肉類等動物蛋白中攝入氨基酸,並且吃肉的時候,盡量選擇油脂較少的部分,充分攝入蛋白質,令代謝力提高。
運動:做20分鍾以上的有氧運動,多泡澡提高代謝。日常生活用也盡量多走路、爬樓梯,自然地多活動身體。推薦走路、慢跑、爬樓梯、游泳。
特徵:BMI指數、體脂肪率都有點高
體型相對有點豐滿的人群,其實看上去還好不是很胖,可以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入手,取得之間的平衡來令身材更收緊一些。
飲食對策:每天3餐中,選擇其中1餐來稍微減少適量,並且以低卡食物為主,晚餐來進行最合適。
運動對策:平時可以多做走路等有氧運動,再結合鍛煉肌肉的無氧運動,共同來減肥瘦身。推薦走路、慢跑、游泳、跳繩、跳舞、普拉提、慢運動、健美操等。
特徵:BMI指數、體脂肪率都很高
這一類人群就是身材明顯肥胖了,單方面的方法沒什麼效果,必須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共同努力,這樣才能讓你真正地瘦下來。
飲食對策:每天3餐中選其中1-2餐來改善,用低卡的食物來替代高卡食物,控制每天的熱量總攝入,要比以前低一點。
運動對策:走路等有氧運動之外,每天都做些能提高肌力的拉伸動作,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活動。推薦走路、慢跑、游泳、跳繩、跳舞、普拉提、慢運動、健美操、爬樓梯等。
特徵:BMI指數高,體脂肪率比較低
以前經常運動,也挺擅長的,過度或不當的運動會令你的肌肉出現肥大的現象。此時可以保持簡單輕松的運動,同時結合飲食來好好調整體重。
飲食對策:每天3餐選其中1餐來以蔬菜和低卡食物為重心,飯量要稍微減少一點。
運動對策:雖然是肌肉型肥胖,但解決方法並不是要減掉肌肉,而是要保持肌肉的質量,如果此時不做運動光靠吃,反而會令肌力急劇下降,脂肪肆意增加。你可以做些簡單的有氧運動,並著重做些拉伸動作,來軟化肌肉,使其變得纖長柔韌,同時做些按摩消除肌肉硬塊。推薦泡澡、拉伸動作、按摩、走路等。
Ⅱ bmi和體脂率的區別在哪呢
區別就在於定義不同,計算方式不同,而且BMI是身體質量指數的一個檢測,而體脂率是體重脂肪在人體總重量的一個比率。
Ⅲ BMI指數用來衡量健康靠譜嗎
隨著近些年來人們對自身身體健康程度的重視,也隨之出現了許多衡量我們身體是否健康的指標,如BMI。BMI雖然與我們的身高和體重有著一定的關系,但是BMI指數用來衡量健康靠譜嗎?這是比較片面且不科學的,因為它會忽略影響人體健康的其他因素,從而導致很大的判斷誤差。
其實這並不科學,當我們毫無質疑地相信BMI這一指數靠譜時,我們早已被它的表象蒙蔽了雙眼,這很容易讓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誤會。所以說要想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我們不能光憑稱體重甚至只用BMI這一指標來衡量,最科學最靠譜的方法還是我們經常去醫院做一下體檢。
Ⅳ 體脂率和BMI的區別在哪
體脂率和BMI的區別在哪
體脂率和BMI的區別在哪,相信很多肥胖的人都看過體脂率和BMI,很多的人都通過這兩個指數來判斷自己的胖瘦情況,但是有些人分不清體脂率和BMI,覺得兩個都差不多,其實它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下面我分享體脂率和BMI的區別在哪,一起來看下吧。
1、定義不同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
體脂率: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例如一個體重50公斤、體脂率30%的人,代表體內有整整15公斤的脂肪。
2、計算方式不同
bmi:體質指數(BMI)=體重(kg)&pide;身高^2(m)
體脂率:BMI=體重(公斤)&pide;(身高×身高)(米)
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
兩者的計算方式雖不同,但是體脂率是由bmi指數轉化得來的,既是兩者的區別,也是兩者的聯系。
3、男女的標准有不同
bmi:bmi指數不針對男女,都是一樣的標准,最理想的體質指數是22,而當BMI指數為18.5~24.99時,都屬於正常范疇,此時體重是標准體重,身體也比較健康。bmi超過25為肥胖、低於18.5為體重過輕。
體脂率:體脂率是有男女之分的,對於男女的標准不一樣,理想的體脂肪率,男性30歲以下為14-20%,30歲以上為17-23%;女性30歲以下為17-24%,30歲以上20-27%。男性體脂肪若超過25%,女性若超過30%則可判定為肥胖。
4、判斷胖瘦准確度不同
bmi: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沒有考慮各種體成分(主要是水、蛋白質、脂肪、礦物無機質)之間的比例,只有體重和身高,僅僅憑這個指數來判定一個人的胖瘦程度確實是不科學的,只能當做參考。
體脂率:肥胖指的是人體內堆積過量脂肪的狀態,要判斷一個人真正的肥胖程度,除了用BMI做參考指標外,另外還必須要檢測體脂肪率,兩者結合所得出來的結果才會比較客觀。體脂率相對於bmi指數來說,能知道體內的脂肪比例,對於判斷胖瘦准確度要高一些。
5、從BMI指數與體脂率來看四種肥胖身材
隱性肥胖
特徵:BMI指數標准,體脂肪率過高
隱性肥胖的人群,一般是缺乏運動,這令肌肉量過低,脂肪大量積聚,特別是內臟脂肪比較明顯。首先可以先從簡單的.運動著手,多動動,這樣能減少體脂肪的積聚。
飲食對策:飲食方面,可以從辣椒中攝入辣椒素,肉類等動物蛋白中攝入氨基酸,並且吃肉的時候,盡量選擇油脂較少的部分,充分攝入蛋白質,令代謝力提高。
運動:做20分鍾以上的有氧運動,多泡澡提高代謝。日常生活用也盡量多走路、爬樓梯,自然地多活動身體。推薦走路、慢跑、爬樓梯、游泳。
體型豐滿
特徵:BMI指數、體脂肪率都有點高
體型相對有點豐滿的人群,其實看上去還好不是很胖,可以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入手,取得之間的平衡來令身材更收緊一些。
飲食對策:每天3餐中,選擇其中1餐來稍微減少適量,並且以低卡食物為主,晚餐來進行最合適。
運動對策:平時可以多做走路等有氧運動,再結合鍛煉肌肉的無氧運動,共同來減肥瘦身。推薦走路、慢跑、游泳、跳繩、跳舞、普拉提、慢運動、健美操等。
肥胖身材
特徵:BMI指數、體脂肪率都很高
這一類人群就是身材明顯肥胖了,單方面的方法沒什麼效果,必須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共同努力,這樣才能讓你真正地瘦下來。
飲食對策:每天3餐中選其中1-2餐來改善,用低卡的食物來替代高卡食物,控制每天的熱量總攝入,要比以前低一點。
運動對策:走路等有氧運動之外,每天都做些能提高肌力的拉伸動作,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活動。推薦走路、慢跑、游泳、跳繩、跳舞、普拉提、慢運動、健美操、爬樓梯等。
肌肉型肥胖
特徵:BMI指數高,體脂肪率比較低
以前經常運動,也挺擅長的,過度或不當的運動會令你的肌肉出現肥大的現象。此時可以保持簡單輕松的運動,同時結合飲食來好好調整體重。
飲食對策:每天3餐選其中1餐來以蔬菜和低卡食物為重心,飯量要稍微減少一點。
運動對策:雖然是肌肉型肥胖,但解決方法並不是要減掉肌肉,而是要保持肌肉的質量,如果此時不做運動光靠吃,反而會令肌力急劇下降,脂肪肆意增加。你可以做些簡單的有氧運動,並著重做些拉伸動作,來軟化肌肉,使其變得纖長柔韌,同時做些按摩消除肌肉硬塊。推薦泡澡、拉伸動作、按摩、走路等。
bmi和體脂率的區別
兩者的計算是完全不一樣的,但都是可以衡量身體的一項指標,在合適的區間內才是最健康的。體脂率是人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F%)。
目前一般採用生物電阻方式測量,一般健身房、醫院、保健品店都會有這種設備,手握一下就能測出體脂,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准確的。
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准,主要用於統計分析。肥胖程度的判斷不能採用體重的絕對值,它天然與身高有關。
計算公式
bmi: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體脂率:BMI=體重(公斤)÷(身高×身高)(米)
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
處於17~30%范疇,屬於標准體形。兩者的計算方式雖不同,但是體脂率是由bmi指數轉化得來的,既是兩者的區別,也是兩者的聯系。
體脂率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肥胖會提高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
打算懷孕的女性也不能忽視肥胖引起的妊娠並發症與難產的風險。體脂率過低會引起功能性失調。體脂率過低,運動員的運動成績會下降,女運動員會引起閉經。
如何降低體脂率
有氧運動向來被人們是減肥的最有效的方法,有氧運動能夠調動人全身的肌肉參與活動,並且氧化過程中消耗人體的大量脂肪。
控制飲食並不意味著你每天只能吃素或是瘋狂節食,極端的做法只會帶來更大的反彈,控制每日的攝入量,調整飲食結構 ,少吃多餐才是正確的方式。
慢跑幾乎是所有運動裡面最好操作的,完全沒有任何地點和器械的擔心,唯一需要的就是你的堅持。如果你選擇在室外跑步,只能一個人帶著耳機,過程較為枯燥,長期堅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Ⅳ BMI是什麼
身體質量指數是身體質量指數,代表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在正常范圍內。計算公式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體重的單位是kg,身高的單位是m,身體質量指數的正常值是18-24。如果低於18,說明體重不足。如果高於24,說明超重。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8,就意味著肥胖。如果身體質量指數達到32以上,就是肥胖。建議在醫學干預下減肥。
身體質量指數指數是衡量體重是否正常的標准。在工作日,身體質量指數可以用來評估身體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對於肥胖人群,根據指標給予臨床醫學指導。適當減肥,要盡量把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有利於保證身體健康和工作學習中的正常精力。如果你超過60歲,你應該注意身體質量指數指數不能控製得太嚴格。可以把超重指數放寬到30以下,讓自己有更多的儲備來抵抗疾病。
Ⅵ BMI指數是衡量身體健康最科學的指數嗎
有很多人會相信BMI。其實,比起量體重、算BMI,腰圍能更多的反應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一個BMI正常但腰圍超標中等身材的人,死亡風險比起體重超重、肥胖但腰圍正常的人多出2.2到2.4倍!
BMI值上的肥胖雖然是預測代謝疾病指標,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國外最新研究顯示,腰圍更能顯示其疾病風險。
如果是一名BMI正常但腰圍超標的男性,他的死亡風險是腰圍、BMI皆正常男性的1.87倍,和腰圍正常但BMI超標甚至到肥胖的男性相比,死亡風險分別更高出2.2、2.4倍!也就是說,不管BMI多少,只要腰圍在標准之內,相關風險就是比腰圍超標的人低。
所以,一些啤酒肚、蘋果腰體型者,該好好鍛煉了!。
測量體脂肪是全身脂肪,指標性不及腰圍
人體內脂肪好壞有別(按分布),腹部肥胖代表的是內臟脂肪堆積程度,這類脂肪的分泌物質會影響腫瘤壞死因子、血糖值、人體荷爾蒙分泌,進一步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增高。
至於臀部或者四肢等皮下脂肪反而具有保護效果,也重要的能力儲藏地。
一個臀部
正常的男性腰圍是90公分以下、女生是80公分以下。不過,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以上的成年人,半年沒有量過腰圍,甚至有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准確的腰圍!(是不是很意外?)
每個月給自己測量體重、腰圍、血壓,然後記錄下來,就能看到你的身體變化啦!
Ⅶ 體質指數和BMI是什麼意思
體質指數就是BMI。
BMI體重指數是國際上用於衡量人體是否肥胖和標准體重的重要參考指標。
1.BMI的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一般情況下BMI在18.5-23.9kg/m2為標准體重,小於18.5 kg/m2為體重過輕,在24-28.0 kg/m2為超重,超過28 kg/m2為肥胖;
2.BMI的意義:BMI值過高或者過低都考慮身體處於不健康的狀態,過低一般多見於營養不良或過瘦的人群,會引起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不良表現;BMI值過高考慮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勤於鍛煉,營養均衡,將體重控制在標准范圍之內,如果BMI指數過高或者過低,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應及時就醫,積極治療。
Ⅷ bmi的知識
bmi的知識
現在的很多妹紙都以追求骨感美為目標,於是會採取很多措施來減輕體重,而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標準是bmi指數,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bmi指數過高過低對身體健康都是不利的,bmi過低說明體重過輕,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身體問題,下面一起來看看bim的知識。
1、 身體免疫力下降
把體重從正常狀態減到消瘦程度,成人的體重指數BMI低於18.5,不僅會使日常生活、工作受到影響,而且容易感到疲倦,體力差,身體抵抗力會降低、免疫力差、耐寒抗病能力弱,易患多種疾病。
2、 會造成骨質疏鬆
過低的bmi指數的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不足,而雌激素是一種會影響到鈣質和骨結合的激素,所以當這種雌激素不足的時候,就無法維持正常的骨密度了,進而會影響到女性的骨質健康,容易造成骨質疏鬆,骨折現象。
3、 導致胃下垂
bmi小於18.5即為消瘦,而當人過分消瘦時,身體內腹壁鬆弛、腹肌薄弱,導致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鬆弛無力,腹壓下降,於是整個胃的生理位置就降低、胃蠕動減弱,從而引發胃下垂。
4、 造成子宮脫垂
bmi過低就代表體重過輕,即意味著體內的脂肪含量就過少了,而子宮健康其實是離不開足夠的脂肪的保護的,所以過瘦的人容易引起子宮脫垂的問題,甚至引發一些子宮疾病。
5、 造成不孕不育
眾所周知,女性的體脂要達到一定的量才能維持正常的性慾水平和月經周期的,而這兩個條件都是影響女性能不能正常懷孕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了,所以當bmi指數過低,女性體內的脂肪不足的時候,就會使雌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都在一個最差的狀態之中,從而影響到女性的生育能力。
再者就算女性懷孕了,瘦弱女性流產的`危險性也會比正常的女性大的,因為太瘦的女性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貧血,反胃等一些妊娠綜合症狀,從而引起流產的問題。
6、 造成膽結石
bmi指數過低的人由於熱量的不足,身體就自然會燃燒身體組織里的脂肪了,而身體的膽固醇,鈣,卵磷脂等成分也就會跟著被消耗了,從而會使得膽汁分泌變得粘稠,從而形成膽結石。
7、 導致貧血
「過瘦」與「貧血」貌似一對雙生兒,過瘦者特別容易出現貧血的情況。所以,BMI指數低於18.5的女性要更多地關注營養攝入問題,尤其是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的攝入。
8、 記憶力減退
大腦工作的主要動力來源於脂肪,bmi過低的人體內脂肪攝入量和存貯量不足,機體營養匱乏,這會使腦細胞受損嚴重,將直接影響記憶力,導致記憶力減退。
BMI指數的全稱是Body Mass Index,即身體質量指數,計算方法很簡單,是一個僅憑身高和體重就能計算出來的數值,那這個計算出來的bmi指數越高越好嗎?
1、bmi越高越好嗎
不是。
bmi指數是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准,並不是越高越好的,bmi指數越高,說明身體越肥胖,對身體健康的威脅越大,畢竟很多疾病都是由肥胖引起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肌肉很發達的人,具有顯著高於一般人的體重,這種情況下bmi高不能算肥胖。
2、bmi指數為多少就算高
大於23.9就算高。
bmi等於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據WHO制定的中國參考標准,bmi的正常范圍在18.5~23.9,最佳理想值為22。
bmi大於23.9就算高,屬於超重;bmi在24~26.9范圍內屬於偏胖;bmi在范圍27~29.9內,則為肥胖,bmi≥30已經算是重度肥胖。bmi指數越高就說明身體的肥胖程度增加一個層次,相關疾病發病的危險性也相對會增加一個層次。
3、bmi過高有什麼危害
bmi指數每增加2,冠心病、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分別增加15.4%、6.1%和18.8%。一旦體重指數達到或超過24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異常等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會顯著增加。具體危害如下:
患有高血壓的人,心臟會比健康的人工作起來更吃力。而bmi越高,體重越重的人,越容易患高血壓。即使輕微高血壓,在65歲以前,患腦中風的機會也較血壓正常的人高3倍。
患糖尿病風險高
bmi越高說明身體越肥胖,而研究人員發現,由於過多的脂肪細胞需要胰臟分泌過多的胰島素,以使血液中糖分轉變為能量。當胰臟不勝負荷時,功能會衰弱,於是血液中糖分增加,無法充分利用而排出體外。
女性肥胖考患糖尿病的機會是體型正常女性的4倍。而70%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的。因肥胖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在體重減輕以後,病情會得以改善,糖分的代謝功能也會恢復正常。
易患皮膚病
皮膚病專家指出:因為胖人流汗較多,故會破壞皮膚預防感染的原有功能。胖人易得濕疹、紅疹、疥癬等皮膚疾病。容易患脂肪肝
bmi指數越高的肥胖者,大約有一半容易患有脂肪肝,肝臟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場所,然而肝內並沒有多少多餘空間來儲存它。在肥胖者體內甘油三酯合成與轉運之間的平衡發生了失調,肥胖者的脂肪酸攝入多,所以肝臟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內.結果形成了脂肪肝。
會影響壽命
美國的人壽保險公司大都以一個人的體重,做為預估壽命的標准。據其資料顯示,如果比按身高計算的「理想體重」輕的話可以活的更久。
容易患腎臟疾病
腎臟每天將體內的血液過濾大約25次,以清除血中的廢物與毒素,維持其中鹽分、水分和其它物質的平衡、腎臟專家說,體重過重,易傷害身體的主要器官,因為腎病的兩種起因糖尿病與高血壓都和肥胖有關。
患心臟病風險高
即使膽固醇甚低的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機會也會比正常人明顯高出許多,因為脂肪會粘附血管壁。多餘的脂肪,不只會影響外觀,它還會使血液得不到足夠的氧氣,為了彌補這種情形,身體會製造過量的紅血球細胞,使血液變得粘稠,流動速度滯緩。過度肥胖者,心臟會因過度疲勞而擴張、衰弱,嚴重者出現「充血性心臟衰竭」。研究表明,肥胖比抽煙更易導致心臟病。
Ⅸ 體重和BMI指數,哪個更能反應身體健康狀況
當然BMI更好吧。體重只包含了一個指數,而BMI好歹同時囊括了身高和體重,怎麼說也比單看一項准確些。
如果一個人身高150cm,體重60kg,明顯是有些胖了。BMI的數值就能反映一個總體趨勢,讓人們監督自己身體是否存在過胖或過瘦的情況。
相關研究人員說這種衡量方式能更好的看出一個人的脂肪情況,不再看體重。方法也很簡單,僅需要一根皮尺。測量時從肚臍水平位置開始,放鬆呼氣,不要有衣物遮擋。也許後面隨著更進一步的普及,RFM會成為更流行的衡量健康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