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食品安全危害指的是什麼
食品安全危害(Food safety hazards)是指潛在損壞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因子或因素,包括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性的危害,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 危險。一旦食品含有這些危害因素或者受到這些危害因素的污染,就會成為具有潛在危害的食品(Potentially hazardotIs foods),尤其指可能發生微生物性危害的食品。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發生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其差異較大,按照HACCP危害分析的通常分類,有四種類型。
一、生物性危害
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黴菌。
1.細菌
按其形態,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按其致病性,細菌又可分為致病菌、條件病菌和非致病菌。食品中細菌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危害表現在兩個方面。
(1)引起食品腐敗變質。
(2)引起食源性疾病。若食品被致病菌污染,將會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2.病毒
病毒非常微小,不僅肉眼看不見,而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察覺到。病毒對食品的污染不像細菌那麼普遍,但一旦發生污染,產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3.寄生蟲
在寄生關系中,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義。畜禽、水產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消費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畜禽和水產品後,就可能感染寄生蟲。例如吸蟲(Trematoles)中間宿主是淡水魚、龍蝦等節肢動物,生吃或烹調不適,會使人感染吸蟲。
4.黴菌
黴菌可以破壞食品的品質,有的產生毒素,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黃麴黴素、雜色麴黴素、赭麴黴素可以導致肝損傷,並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
二、化學性危害
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
1.重金屬
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等,均為對食品安全有危害的金屬元素。食品中的重金屬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1)農用化學物質的使用、工業三廢的污染;(2)食品加工過程所使用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機械、管道、容器以及食品添加劑中含有毒金屬;(3)作為食品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從含高金屬的地質中吸取了有毒重金屬。
2.自然毒素
許多食品含有自然毒素,例如發芽的馬鈴薯(土豆)含有大量的龍葵毒素,可引起中毒或致人死亡;魚膽中含的5一a鯉醇,能損害人的肝腎和心腦,造成中毒和死亡;霉變甘蔗中含3一硝基丙醇,可致人死亡。自然毒素有的是食物本身就帶有,有的則是細菌或黴菌在食品中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
3.農用化學葯物
食品植物在種植生長過程中,使用了農葯殺蟲劑、除草劑、抗氧化劑、抗菌素、促生長素、抗霉劑以及消毒劑等,或畜禽魚等動物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葯物等,這些化學葯物都可能給食物帶來危害。世界各國對農用化學葯物的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殘留量作了嚴格限制。例如歐盟規定,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蜂蜜中氯黴素的殘留不得超過0.1ng/mL。
4.洗消劑
洗消劑是一個常被忽視的食品安全危害。問題產生的原因有:(1)使用非食品用的洗消劑,造成對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污染;(2)不按科學方法使用洗消劑,造成洗消劑在食品及用具中的殘留。例如,有些餐館使用洗衣粉清洗餐具、蔬菜或水果,造成洗衣粉中的有毒有害物毒,如增白劑等,對食品及餐具的污染。
5.其他化學危害
化學性危害情況比較復雜,污染途徑較多,上面講的是一些常見的、主要化學性危害,還有濫用食品添加劑、機械潤化油等其他化學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相比,有其特點,往往消費者看得見。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物理性危害不僅令食品造成污染,而且時常也損壞消費者的健康。
四、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自從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開發成功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被逐漸應用於農產品的生產,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卻沒有一個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1999年3月,《自然》雜志發表了康乃爾大學Losey等人認為轉基因作物有毒性的論文,引起了世界的震驚,其報道的轉基因Bt玉米毒死黑脈金斑蝶的幼蟲可謂轉基因作物短期不良反應的一個實例12]。據推測,長期不良效應的發現正如六六六、DDT、PPA等葯物的不良效應一樣需要一定時間。歐盟國家在2000年6月決定暫停轉基因產品的種植和流通,日本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深信不疑,但自Losey等人的論文發表後,也將重新對轉基因食品的安 全進行進一步研究。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一方面給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不確定性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市面上的食品安全檢測儀都能適應多種情況,不論是工作環境還是食物材料,都能夠准確分析出是否符合安全衛生標准、是否有不良添加或有毒有害物質等。
冠宇儀器本著秉承「重合同、守信用、優質服務、互利雙贏」的經營理念為核心,以產品技術創新為依託、保障食品、葯品、環境、水質安全為己任 ,同時為食葯監系統、農業系統、畜牧系統、漁業系統、食品企業等提供專業的檢測儀器、先進的技術支持和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
② 食品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十大垃圾食品危害仔細看
1.油炸食品: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致癌
此類食品熱量高,含有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質,經常進食易導致肥胖;是導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險食品。在油炸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已經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不吃或極少進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2.罐頭類食品:胰腺負荷加重、導致肥胖
不論是水果類罐頭,還是肉類罐頭,其中的營養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壞,特別是各類維生素幾乎被破壞殆盡。另外,罐頭製品中的蛋白質常常出現變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為降低,營養價值大幅度「縮水」。還有,很多水果類罐頭含有較高的糖分,並以液體為載體被攝入人體,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為增高牞可在進食後短時間內導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負荷加重。同時,由於能量較高,有導致肥胖之嫌。
3.腌制食品:高血壓風險、胃腸炎症、潰瘍
在腌制過程中,需要大量放鹽,這會導致此類食物鈉鹽含量超標,造成常常進食腌制食品者腎臟的負擔加重,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高。還有,食品在腌制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導致鼻咽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增高。此外,由於高濃度的鹽分可嚴重損害胃腸道粘膜,故常進食腌制食品者,胃腸炎症和潰瘍的發病率較高。
4.加工的肉類食品(火腿腸等):血壓波動及腎功能損害
這類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故可能有導致癌症的潛在風險。此外,由於添加防腐劑、增色劑和保色劑等,造成人體肝臟負擔加重。還有,火腿等製品大多為高鈉食品,大量進食可導致鹽分攝入過高,造成血壓波動及腎功能損害。
5.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
雖然含有一定量的優質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但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所含有的大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已經被確定為導致心臟病最重要的兩類膳食因素。現已明確,長期大量進食動物內臟類食物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如結腸癌、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6.奶油製品:體重增加、血糖和血脂升高
常吃奶油類製品可導致體重增加,甚至出現血糖和血脂升高。飯前食用奶油蛋糕等,還會降低食慾。高脂肪和高糖成分常常影響胃腸排空,甚至導致胃食管反流。很多人在空腹進食奶油製品後出現反酸、燒心等症狀。
7.方便麵
心血管風險、影響肝臟
屬於高鹽、高脂、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一類食物。一方面,因鹽分含量高增加了腎負荷,會升高血壓;另一方面,含有一定的人造脂肪(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加之含有防腐劑和香精,可能對肝臟等有潛在的不利影響。
8.燒烤類食品
含有強致癌物質三苯四丙吡。
9.冷凍甜點:導致肥胖、降低食慾、刺激胃腸道
包括冰淇淋、雪糕等。這類食品有三大問題:因含有較高的奶油,易導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慾;還可能因為溫度低而刺激胃腸道。
10.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致癌、損害肝臟
含有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結合胺形成潛在的致癌物質亞硝酸胺;含有香精等添加劑可能損害肝臟等臟器;含有較高鹽分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和腎臟負擔加重。
③ 食品安全有哪些危害
1、物理危害
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物理性危害不僅令食品造成污染,而且時常也損壞消費者的健康。
2、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
包括各種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食品原料等造成的危害。魚類等水產品對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強的富集作用,因此需特別引起重視。
3、化學危害
食品中的化學危害是指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物而引起的危害。化學性危害能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積累性傷害,包括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殘留的化學物質、加工過程中人為添加的化學物質、偶然污染的化學物質等。
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食品中的化學性危害可能對人體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過敏、影響身體發育、影響生育、致癌、致畸、致死等後果。
4、真菌性危害
食品中真菌性危害主要包括真菌及其毒素,有毒蘑菇對食品造成的危害。黴菌可以破壞食品的品質,有的產生毒素,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黃麴黴素、雜色麴黴素、赭麴黴素可以導致肝損傷,並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與細菌毒素不同,黴菌毒素可以耐受高溫。
5、病毒性危害
病毒非常微小,不僅肉眼看不見,而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察覺到。病毒對食品的污染不像細菌那麼普遍,但一旦發生污染,產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病毒必須在宿主細胞內才能生長繁殖,在食品中不能繁殖,但食品為病毒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條件,使病毒能在食品中殘存較長時間。
病毒一般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由排泄物傳染到食物中。攜帶病毒的食品加工者可導致食品的直接性污染,而污水則常導致食品的間接性污染。食品中常見的病毒有肝炎病毒,諾瓦克病毒以及一些與腸炎有關的病毒。
購買食品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衛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七、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八、購買肉製品、腌臘製品最好到規范的市場、「放心店」購買,慎購游商(無固定營業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
十、不購買和食用三無產品。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食品安全危害
網路-食品安全
④ 食品安全危害有哪些類型
預防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發生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其差異較大,分為四類:
一、生物性危害: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黴菌。
二、化學性危害: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相比,有其特點,往往消費者看得見。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
四、轉基因食品的危害:自從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開發成功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被逐漸應用於農產品的生產,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卻沒有一個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
(4)食品健康危害有哪些擴展閱讀:
防範:
1、防範與食品或食品表面接觸的水的安全性或生產用冰的安全;
2、食品接觸表面(包括設備、手套和外衣等)的衛生情況和清潔度;
3、防止不衛生物品對食品、食品包裝和其他與食品接觸表面的污染及未加工產品和熟制 品的交叉污染;
4、洗手間、消毒設施和廁所設施的衛生保持情況;
5、防止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接觸表面摻雜潤滑劑、燃料、殺蟲劑、清潔劑、消毒 劑、冷凝劑及其他化學、物理或生物污染物;
6、規范的標示標簽、存儲和使用有毒化合物;
7、員工個人衛生的控制,這些衛生條件可能對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接觸面產生微 生物污染;
8、消滅工廠內的鼠類和昆蟲。
9、每個企業應該對實施SSOP的情況進行檢查、記錄,並將記錄結果存檔、備查。對各類食品實施GMP應按照已經發布或參照相關的良好生產規范,以確定加工產品的設施、方法、操作和控制是否安全,以及這些產品是否在衛生條件下加工。
⑤ 食品安全對人有哪些危害具體點講。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危害:
1.生物性危害:微生物和寄生蟲。微生物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會導致食品變質,也可能產生有毒害的物質,同時有些微生物本身就能夠致病;人體感染寄生蟲會造成營養流失及其他相應病症;
2. 化學性危害: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獸葯化學殘留、其他化學性危害。重金屬超過一定限度會在人體積累,損害血液或臟器;自然毒素是微生物繁殖產生,或生物本身含有的毒素;農/獸葯化學殘留是種植或飼養過程使用了葯物,最後遺留在食品中的化學成分;其他化學性危害包括加工過程中可能有機械帶入食品中的化學性危害、餐具的不安全等;
3.物理性危害:食品中的異物,如石頭、玻璃渣、昆蟲等。
⑥ 食品中會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1、低營養:食物經高溫油炸,其中的各種營養素被嚴重破壞。高溫使蛋白質炸焦變質而降低營養價值,高溫還會破壞食物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妨礙人體對它們的吸收和利用。
2、疾病:味精吃多了會變胖,吃多了垃圾食物會引發關節炎,還有些食物會造成過敏,如茄子、蕃茄、馬鈴薯等。
3、致癌:在雞、鴨、大蝦等動物養殖中,給生病的動物使用氯黴素和痢特靈等抗生素類葯物,會造成動物體內的殘留抗生素超標。
這些殘留物質在人體內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破壞人體DNA,導致人體的基因突變而致癌。
(6)食品健康危害有哪些擴展閱讀:
食品安全的三層含義:
1、食品數量安全,即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生產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們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2、食品質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營養,衛生方面滿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質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劑是否違規超標、
標簽是否規范等問題,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採取措施,預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襲。
3、食品可持續安全:這是從發展角度要求食品的獲取需要注重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油炸食品的危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工食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食品安全
⑦ 食品安全問題造成哪些危害
食品安全問題的危害是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危害是食品中所含有的對健康有潛在不良影響的生物、化學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的狀況。食品安全危害包括過敏原。"危害"和"風險"不能混淆。
對食品安全而言:"風險"是食品暴露於特定的危害時,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概率(如生病)與影響的嚴重程度(死亡、住院、缺勤等)之間構成的函數。風險在ISO/IEC導則51中定義為傷害發生的概率與其嚴重程度的組合。
⑧ 食品衛生問題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____,____,____.
食品衛生問題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1)急性危害
食品被大量致病微生物及其產生的毒素或化學物質污染後,隨食品進入
人體,在較短的時間內造成人體中毒。由於中毒原因不同引起的臨床表現也不同,一般都伴
有急性胃腸道症狀或神經系統症狀,嚴重者會因心臟功能衰竭而死亡。
(2)慢性危害
食品被某些有害物質污染,其含量雖少.但由於長期連續通過食品進入人
體,在人體內不能完全排出,並不斷蓄積起來,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當達到一定的中毒劑量
時就發生中毒症狀,這種經過相當長時間才能顯露出來的危害稱為慢性危害。由於食品中引起
慢性危害因素不易被發現,原因較難查清,因此通常比急性危害還大,更應引起重視:
(3)遠期危害
1)致癌。近年來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據推測.人類癌症由病毒等
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過5%,放射性等物理因素引起的僅在5%以下.而由化學物質引起的占
90%,其中與飲食有關的因素佔35%。目前,具有或懷疑有致癌作用的物質有數百種.與食品
有關的為數也不少,如氯胺類、黃麴黴素等天然致癌物,以及坤、鎘、鎳、鉛、鈹等。
2)致突變。食物中某些污染物能引起生物體細胞的遺傳信息和遺傳物質發生突然改變。
這種作用稱為致突變作用。
3)致畸形。食品中某些有害污染物在胚胎的細胞分化和器官形成過程中。可使胚胎發
育異常或者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胎兒畸形,這種作用稱為致畸作用。
採納哦
⑨ 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
食品污染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為影響食品的感官性狀、引起機體急慢性中毒、對機體的遠期危害,如致癌、致突變、致畸作用。具體的危害依食品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
1?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與人體健康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蟲及其蟲卵和昆蟲等引起的。肉、魚、蛋和奶等動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導致食用者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致病菌主要來自病人、帶菌者、病畜和病禽等。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過空氣、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特別是動物性食品,如食用前未經煮熟或未經必要的加熱處理,會引起沙門氏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等細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還可引起炭疽、結核和布氏桿菌病(波狀熱)等傳染病;其他如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從而引起相應的疾病。1988年上海爆發的甲肝大流行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有些細菌還含有可分解各種有機物的酶類,並在適宜條件下大量生長繁殖,食品被這些細菌污染後,其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可在各種酶的作用下分解,使食品感官性狀惡化,營養價值降低,甚至腐敗變質。
如果食品被寄生蟲或寄生蟲卵污染,人食用後則可引起相應的寄生蟲病,如絛蟲病、腦囊蟲病、腦包蟲病、華支睾吸蟲病(又稱肝吸蟲病)、蛔蟲病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過病人或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後再使家畜、魚類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
真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受真菌污染的農作物、空氣、土壤和容器等都可使食品受到污染。部分真菌菌株在適宜條件下,能產生有毒代謝產物,即真菌毒素,對人畜都有很強的毒性。一次大量攝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會造成食物中毒;長期、小量攝入受污染的食品也會引起慢性病或癌症。如黃麴黴毒素不僅具有很強的肝臟毒性,導致急慢性肝中毒,甚至導致死亡,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可引起肝癌、胃癌、腎癌、結腸癌、乳腺癌等癌症。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產生的活性物質。黃麴黴菌是真菌的一種,普遍存在於空氣和土壤中,在有氧、溫度較高和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生長,易在花生、玉米、大米、小麥、大麥、棉籽和大豆等農產品上生長發霉。黃麴黴素對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污染很普遍,我國南方地區、印度、美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糧產品中黃麴黴毒素污染率均較高。黃麴黴毒素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對肝臟造成損害,造成肝細胞變性,脂肪浸潤、膽管增生等。黃麴黴毒素不僅引起家禽、魚類、家畜和其他動物的肝癌等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糧油、食品受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地區,人類肝癌發病率也較高。國際癌症研究所將黃麴黴毒素確定為一級人類致癌物。
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食品後可出現發熱、腹痛、嘔吐、食慾減退,嚴重者在2—3周內出現肝脾腫大、肝區疼痛、皮膚黏膜黃染、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的表現,也可能出現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症。
早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因食用霉變的穀物引起某些疾病,導致孕婦流產、畸胎的記載。霉變的飼料可使家畜的生長減緩,出現畸胎或死亡。20世紀60年代,英國一家農場10萬只火雞食用霉變的花生粉後,相繼在幾個月內死亡,研究人員發現有些真菌毒素不僅具有很強的毒性,而且也是重要的致癌物質。
糧食和各種食品的貯存條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種倉儲害蟲。例如糧食中的甲蟲類、蛾類和蟎類;魚、肉、醬或鹹菜中的蠅蛆以及咸魚中的乾酪蠅幼蟲等。棗、栗、餅乾和點心等含糖較多的食品特別容易受到侵害。昆蟲污染可使大量食品遭到破壞,食用了這些受昆蟲污染的食品也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中化肥污染與人體健康在農業生產中,由於近幾年大量長期地亂施化肥造成了農業環境的污染,進而給食品帶來了污染。在蔬菜種植中,施用過量的氮肥,再加上蔬菜是富集硝酸鹽的植物性食物,從而對葉菜類蔬菜含硝酸鹽影響最大。人類攝入硝酸鹽約有80%—90%來自蔬菜,雖然蔬菜中的硝酸鹽對人體無害,但它極易還原成亞硝酸鹽,導致癌症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1993年就規定硝酸鹽的日允許攝入量為0?36毫克/千克(體重),亞硝酸鹽的日允許攝入量為0?13毫克/千克(體重)。從一次測定結果來看,有些蔬菜(葉菜類)硝酸鹽含量已經超標,大多數蔬菜的亞硝酸鹽含量尚未超標,但腌制的芥菜已明顯超標,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存在著一種潛在威脅,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被硝酸鹽污染的蔬菜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硝酸鹽含量高可能會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症;二是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強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前體,可誘發消化系統癌變。
3?食品中的農葯污染與人體健康有機氯類農葯在我國使用長達30餘年。雖然1983年停止生產有機氯類農葯,但它們的殘留問題仍不容忽視。如DDT、六六六的殘留期長達50年。有機氯類農葯揮發性不高,脂溶性強,化學性質穩定,易於在動植物富含脂肪的組織及谷類外殼富含脂質的部分中蓄積。
人體長期攝入含有有機氯農葯的食物後,主要造成急、慢性中毒,侵害肝、腎及神經系統;此外,農葯還具有環境激素的作用,對內分泌及生殖系統也會造成一定損害。
在肝病高發的某縣,腫瘤病人體內脂肪中的DDT和六六六殘留量都高於健康人的水平。國外有人提出警告,即使立即停止使用DDT、六六六,現在人體脂肪中的蓄積量在10—20年內也不會改變。
我國自停止使用有機氯類農葯以來,有機磷類農葯已成為最主要的一類農葯,尤其是蔬菜、瓜果、茶葉等用量較大。據某市調查,在蔬菜上使用較多的是樂果、DDV、甲胺磷、馬拉硫磷等,而且在使用這些農葯後都難於做到安全間隔以後進入市場。
經常攝入微量有機磷農葯可引起精神異常、慢性神經炎,對視覺機能、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有不良的影響,尚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危害。
4?食品中重金屬和非金屬的污染與人體健康有害金屬與非金屬對食品產生污染的主要來源就是工業生產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簡稱「三廢」)不經處理隨便排放,使水和土壤污染,再造成種植、養殖的糧食動物污染,這是食品有害金屬與非金屬污染的重要原因。未經處理隨便排放的「三廢」中含有大量的汞、鎘、砷、鉛、鎳、銻、錫、鈷、鉻、氟和硒等,可使水源和土壤遭到嚴重污染。通過灌溉、養殖和栽培,有害污染物經動、植物的吸收、富集,進入食物鏈,使魚蝦等水產品和糧食以及其他農副產品等受到嚴重污染。
汞的污染:據調查,江蘇省主要水系中魚體內汞的檢出率達100%。魚體內的汞有95%以上是毒性很強的甲基汞,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不但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和精神症狀,而且遺傳,易發生畸胎。
在日本水俁地區就有6%的「水俁病」是先天的,這些小孩表現為發育不良、智力減退、畸形,有的癱瘓而死。經過「三廢」中廢水灌溉後的糧食、蔬菜、瓜果中的汞檢出率也很高,有些含量已超過了國家標准。
鎘的污染:鎘在一般環境中相當低,但通過食物鏈的富集後,可達到相當高的濃度。由於含鎘工業廢水排入水體,水生生物能從水中濃集鎘。其體內濃度可比水體含鎘量高4500倍左右。食物是攝入鎘的主要來源,人體每天所攝入的鎘,僅有很小一部分排泄出來。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鎘經消化系統吸收進入血液,血液中的鎘大部分進入腎臟和肝臟,並在體內蓄積,引起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害,臨床上出現高鈣尿、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最後導致負鈣平衡,引起骨質疏鬆症。
5?食品中有機、無機物的污染與人體健康食品中有機和無機污染物的種類復雜,污染途徑也多種多樣。它們的主要來源有:工業「三廢」的排放等環境污染物導致食品生產過程污染;食品加工過程的污染;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污染等。
多環芳烴類是一類數量多、種類復雜、分布廣,與人的關系密切及對人的健康威脅較大的化學致癌物質。多環芳烴主要由各種有機物如煤、柴油、汽油、原油及香煙燃燒不完全而來。苯並芘是多環芳烴類化合物污染食品的一種主要的致癌性污染物。在新鮮肉、煙熏制肉、煎炸烘烤食品、各類蔬菜、水果類、糧食類、海產類、植物油及酒類中都能檢出苯並芘,特別是油炸、燒烤、煙熏食品中致癌物質會大大增加。多環芳烴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可能是致癌。
流行病專家為了預測食品中的多環芳烴對人體致癌的危險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匈牙利西部一地區胃癌明顯高發,調查認為與該地區居民經常吃家庭自製含苯並芘比較高的熏肉有關;前蘇聯曾報道拉脫維亞一個沿海地區胃癌明顯高發,據認為是吃熏魚較多而致。
亞硝胺也是公認的致癌污染物之一,對動物所有的重要器官都可發生作用,但以肝臟和食管最為敏感,由於生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二級胺和亞硝酸鹽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並可在動物和人體內生成,因此亞硝胺也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質,亞硝胺與苯並芘對食品的污染都與加工方法有關,如生鯉魚的亞硝胺為4微克/千克,經熏制後增至9微克/千克;如經硝酸鹽發色後再煙熏處理,可增至14—26微克/千克。
氯乙烯、A?苯基r奈胺、苯二甲酸二辛酯是食品包裝、容器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氯乙烯是塑料製品的單體,具有致癌性,在氯乙烯中添加的增塑劑(苯二甲酸二辛酯)、穩定劑都有一定毒性,當接觸水、油、酒精、酸、鹼時可能溶解遷移到食品中去。如果用了含氯乙烯的塑料製品做食品包裝,則可導致食品的污染;如使用含有增塑劑的聚氯乙烯容器盛放淡水或海水飼養魚時,可導致魚死亡。據試驗,苯二甲酸二辛酯能引起白細胞增加、貧血、血尿、中樞神經系統的纖維細胞死亡等。
又如仿瓷餐具,也叫密胺餐具,是一種在餐館、家庭廣泛使用的新型餐具。據中新網2009年4月12日報道,最近,北京、河北兩地在對仿瓷餐具的檢測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甲醛超標等質量問題。深入調查發現,一些企業竟然在用禁用原料尿素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尿素甲醛樹脂遇高溫易分解出甲醛,而甲醛是公認的致癌物質,用這樣的餐具盛裝食品,必然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⑩ 食品中的危害有哪幾類,應該如何去預防
1.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蟲、昆蟲及病毒的污染。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細菌與細菌毒素、黴菌與黴菌毒素。出現在食品中的細菌除包括可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傳染病等的致病菌外,還包括能引起食品腐敗變質並可作為食品受到污染標志的非致病菌。寄生蟲和蟲卵主要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間接通過水體或土壤污染食品或直接污染食品。昆蟲污染主要包括糧食中的甲蟲、蟎類、蛾類以及動物食品和發酵食品中的蠅、蛆等。病毒污染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其它病毒不易在食品上繁殖。
2.化學性污染
食品化學性污染涉及范圍較廣,情況也較復雜。主要包括:①來自生產、生活和環境中的污染物,如農葯、獸葯、有毒金屬、多環芳烴化合物、n-亞硝基化合物、雜環胺、二惡英、三氯丙醇等;②食品容器、包裝材料、運輸工具等接觸食品時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質;③濫用食品添加劑;④在食品加工、貯存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如酒中有害的醇類、醛類等;⑤摻假、制假過程中加入的物質。
3.物理性污染
主要來源於復雜的多種非化學性的雜物,雖然有的污染物可能並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但是嚴重影響了食品應有的感官性狀和/或營養價值,食品質量得不到保證,主要有:①來自食品產、儲、運、銷的污染物,如糧食收割時混入的草籽、液體食品容器池中的雜物、食品運銷過程中的灰塵及蒼蠅等;②食品的摻假使假,如糧食中摻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摻入大量的糖等;③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放射性物質的開采、冶煉、生產、應用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
--------------------------------------------------------------------------------------------------------------------------------------------------------------------------------------------------
一、食品污染
1、食品污染的概念
食品污染是指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正常食品的過程。
2、食品污染的分類
按外來污染物的性質,食品污染可分為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三大類。
3、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急性毒性
污染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在短時間內造成機體損害,出現臨床症狀(如急性腸胃炎型),稱為急性中毒。引起急性中毒的污染物有細菌及其毒素、黴菌及其毒素和化學毒物。
(2)慢性毒性
食物被某些有害物質污染,其含量雖少,但由於長期持續不斷地攝入體內並且在體內蓄積,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引起機體損害,表現出各種各樣慢性中毒症狀,如慢性鉛中毒、慢性汞中毒、慢性鎘中毒等。對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經歷了時間的積累之後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兒童:兒童時期孩子的發育處於一生當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涉及到各個身體器官是否處於一個健康的身體根基。兒童時期最主要的應當補充充分的富含蛋白的食品然後輔以礦質元素(鈣鎂鋅等)最好讓每天的或每周的菜譜有所變換多以蔬菜和谷類食品為主並適量的補充肉質食品(當然也是優質肉類食品少吃那些吃人工飼料的動物肉食草食的比較好)。
女人:給予女性的特殊生理狀況,應注意飲食富含鐵的食品,平時應補充充分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這有益於緩解疲勞增強身體機能)。
老年人:老年時期身體機能處於一生當中最低的活性狀態,應當以鈣類食品和蛋白類食品為主。
(3)致畸、致癌、致突變
某些食品污染物通過孕婦作用於胚胎,使之在發育期中細胞分化和器官形成不能正常進行,出現畸胎,甚至死胎。引起致畸的物質有滴滴涕(ddt)、五氯酚鈉、西維因等農葯,黃麴黴毒素bl也可致畸。
化學物質和其他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在機體內可引起癌腫生長作用,目前懷疑或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質有數百種,其中90%以上是化學因素,如亞硝胺、黃麴黴毒素、多環芳烴,以及砷、鎘、鎳、鉛等因素,與飲食有關的佔35%。
3、食品污染主要介紹
(1)食品的黃麴黴素污染
(2)食品中的苯並(а)芘污染
二、食物中毒
1、概念
食物中毒是因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類急性疾病的總稱。
2、食物中毒的特點
(1)病人大多在較短而又相近的時間內出現,發病急驟,常呈暴發型。
(2)所有病人都有表現類似的急性胃腸炎症狀。
(3)發病的范圍局限在一定人群,所有患者在相近的時間內吃過同一種或同幾種食物,停止食用致病食物,發病立即停止。
(4)發病率高,不具有傳染性。
3、食物中毒的分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動植物中毒
3)化學性食物中毒
4)黴菌毒素中毒
4、食物中毒主要介紹
(1)亞硝酸鹽食物中毒
(2)河豚中毒
(3)毒蕈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