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如何衡量心理健康狀況

如何衡量心理健康狀況

發布時間:2022-11-25 06:25:07

㈠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准

王春雨學習分享第238天(2021.09.24星期五)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曾經認定心理健康的標準是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 ②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夠謙讓。③有幸福感 ④在職業工作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

心理健康的三個標准

第一:體驗標准 ,只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的狀況 ,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等等 。

第二:操作標准 :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量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 ,其核心是效率 ,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或者是社會功能 。

第三:發展標准 :著重對人的個體心理發展狀況進行縱向考察與分析 。

衡量心理是否健康時 ,要把這三種標准聯系起來 綜合考察 。

㈡ 心理健康的評估標准

一、 評估心理健康的三標准

許又新(1988)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標准(或從三個維度)去衡量,即體驗標准,操作標准,發展標准。他同時指出,不能獨立地只考慮某一類標准,要把三類標准聯系起來綜合地加以考慮和衡量。

第一、 體驗標准,是指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的狀況,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等等。

第二、 操作標準是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驗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和社會功能,如工作及學習效率高低人際關系和諧等等。

第三、 發展標准,即著重對人體心理發展狀況進行縱向考察分析。

衡量心理健康時要把三類標准聯系起來綜合考察。

二、 心理健康的十標准

郭念鋒於1986年,《臨床心理學概論》一書中提出評估心理健康十標准:

(一)心理活動維度

這是指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擊時,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類精神刺激,反映各有不同。這表明,不同人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不同。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應激烈,並容易遺留下後患,可以因為一次精神刺激而導致反應性精神病或癔病;而抵抗力強的人,雖有反應,但不強烈,不會致病。這種抵抗力,或者說心理活動強度,主要是和人的認識水平有關。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認識時,就可以相對地減弱刺激的強度。另外,人的生活經驗、固有的生活特徵、當時所處的環境條件以及神經系統的類型,也會影響到這種抵抗力。

(二)心理活動耐受力

前面說的是對突然的強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這種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處在痛苦之中,在經歷一段時間後,便在這種慢性精神折磨下心理異常,個性改變,精神不振,甚至出現嚴重身體疾病;但是,也有人雖然被這些不良的情緒纏繞,日常也體驗到某種身體的痛苦,但最終不會在精神上出現嚴重問題,有的人,甚至把不斷克服這種苦惱當作強者的象徵,作為檢驗自身生存價值的指標。有的人,甚至可以在別人無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輝成績。我們把長期經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稱它為心理活動的耐受力。

(三)周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上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種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狀態,人的所有心理過程都有節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動的效率做指標去探查這種客觀節律的變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經常處在紊亂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四)意識水平

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質的好壞為客觀指標。如果一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不能專注於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現工作上的差錯,我們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因為注意水平的降低會影響到意識活動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後果,如記憶水平下降等等也越嚴重。

(五)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環境的無關因素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他們的情緒和思緒很容易隨環境變化,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定的特點。當然,受暗示這種特點在每個人身上都多少存在著,但水平和程度差別是較大的,女性比男性容易受暗示。

(六)康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誰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創傷,在精神創傷之後,情緒極大波動,行為暫時改變,甚至某些軀體症狀都是可能出現的。但是,由於人們各自的認識能力不同,人們各自的經驗不同,從一次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這種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健康能力。康復水平高的人恢復得效快,而且不留什麼嚴重痕跡,每當再次次回憶起這次創傷時,他們表現得效為平靜,原有的情緒色彩也很平淡。

(七)心理自控力

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思維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所謂不隨意的情緒,情感和思緒,只是相對的。它們都是隨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難以察覺罷了。對情緒、思緒和行為的自控程度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當一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他怕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感的表達恰如其分,辭令通暢,儀態大方,不過分拘謹,不過分隨便,這就是說,我們觀察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時,可以從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進行判斷。為此,精神活動的自控能力不失為一個心理健康指標。

(八)自信心

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務時,首先是估計自己的應付能力。有些人進行這種自我評估時,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估計過高,一種是估計過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後者是盲目的不自信。這種自信的偏差所導致的後果都是不好的。前者,由於過高的自我評估,在實際操作中因掉以輕心而導致失敗,從而產生失落感或抑鬱情緒;後者由於過低評價自己的能力而畏首畏尾,因害怕失敗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為此,一個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種標准。「自信心」實質上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但是,如果一個人具有「缺乏自信」的心理傾向,對任何事情都顯得畏首畏尾,並且不能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自信心,那麼,我們可以說,此人心理健康水平是不高的。

(九)社會交往

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然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因此,一個人能否正常與人交往,也能標志著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當一個人毫無理由地與親友和社會中其他成員斷絕來往,或者變得十分冷漠時,這就構成了精神病症狀,叫做「接觸不良」。如果過分地進行社會交往,與任何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一見如故」,也可能是一種躁狂狀態。在現實社會中,比較多見的是心情抑鬱,人處在抑鬱狀態下,社會交往受阻較為常見。

(十)環境適應能力

在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保存和種族延續,為了自我發展和完善,就必須適應環境。因為,一個人從生到死,始終不能脫離自己的生存環境,環境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有時變動很大,這就需要採取主動採取主動性的被動性的措施,使自身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這一過程就叫適應。主動適應其內涵是積極的改變環境;消極適應,其內涵是躲避環境的沖擊。有時環境的變化十分劇烈,人對它無能為力,面對它只能韜晦、忍耐,即進行所謂的「消極適應」。「消極適應」只是形式,其內在意義也含有積極的一面,起碼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上有現實意義。當生活環境條件突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很快地採取各種辦法去適應,並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標志著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

㈢ 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具體標准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十條標准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標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㈣ 怎麼判斷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怎麼判斷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首先應當考慮的標准。除了智力正常還有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首先應當考慮的標准。不論是民辦衛生組織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ICD—9)還是醫學會精神疾病分類,都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

人的智力根據其發展水平,可分為超學、一般和落後。心理學家通常用智力測驗來衡量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智力水平的高低用智商(IQ)來表示。

一般來說,智商在90—110者為智力水平適中的人:智商超過140的人,表示才智出眾;智商低於70者,表明智力低下,稱為智力落後。

(二)善於調節與控制情緒

首先,要有合理的情緒反應。一定的外界客觀刺激引起相應的情緒是情緒健康的標志之一。人非草木,敦能無情,如果一個人對一切變化都漠然視之,無動於衷,那就不正常。如果一個人受到挫折後反而高興,受人尊重反應憤怒,這也是情緒不健康的表現。

其次,情緒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轉移。在正常情況下,引起情緒變化的因素消失以後,其情緒反應也應逐漸消失。

再次,情緒穩定性好,具有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保持與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的能力。如果一個女性的情緒經常很不穩定,變化莫測,與他人很難相處,這也是情緒不健康的表現。

最後,心情愉快。心理健康的女性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

(三)心理健康的意志標准

表現在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製力等方面。意志的自覺性表現為人對自己的行動目的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夠主動地支配自已的行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一個女性做事缺乏明確的目的,或者對目標朝令夕改,則是意志不健全的表現。

意志的果斷是指一個人善於明辨是非,適時地當機立斷採取決定並執行決定。果斷性以有膽有識和勇敢的行為為特徵。與果斷性相反的是優柔寡斷與草率從事。意志的堅持性是指一個人在執行決定時,能夠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自製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對現實環境能動適應和改造,是指有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正確的認識,心理行為順慶社會進步的趨勢,勇於改造周圍環境,以達到自我實現與對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四)人格的完善與健康

按照《心理大詞典》的解釋,人格即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志是:

1、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即氣質、性格、能力和活動的傾向性方面的特徵,如動機、興趣、理想、信念都不存在明顯的缺陷;

2、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3、人格的各構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錯綜復雜交互聯系,有機組織合成一個整體,對人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的。如果各種成分之間關系協調,人的行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調,就會造成人格分裂產生不正常的行為。

(五)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男尊女卑的社會傳統偏見和生理上的特點造成了女性的被壓抑心理。婦女心理健康的標准應當考慮到婦女的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要素。婦女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要看到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要有信心、敢於幹事業。同時,婦女應當有主見,不要盲目順從。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這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

和諧和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女性在人際交往中能做到以下四點:

①以積極的態度參加社會交往不孤僻不冷漠。

②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助人為樂。

③在自己的生活領域中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已的朋友。

④一身正氣,堅持原則。對身邊的壞人壞事敢於斗爭,對朋友的缺點錯誤勇於批評指正。

(六)心理表現符合年齡特徵

人的一生要經歷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年齡階段。人的心理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徵,這是一條規律。人的行為表現總起來說應該與年齡相符,如果出現嚴重的不相應狀態,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十五、六歲的少年女子愛說愛動,對未來懷著詩情畫意般的憧憬,對異性開始產生朦朧的思慕和好奇,這都是正常的,是和年齡相符的。但有些人卻一味指責她們單純無知,幼稚荒唐。我們認為這種指責是不科學的,問題在於怎樣正確引導,並根據心理發展的規律,幫助她們逐漸走向成熟。

(七)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代婦女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奉獻為人生的最大樂趣,多向自己提出我究竟為社會、為國家、為別人貢獻了多少的問題,而不要一味地只是埋怨社會、國家、別人給自己的太少。把貢獻的多少作為衡量自己價值大小的標准,以奉獻為樂趣的人,胸懷開闊,心底無私,笑口常開,這種精神境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㈤ 怎麼判斷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董璐琳主治醫師湖北省中醫院花園山院區

擅長:全科

提問

怎樣判斷自己心理是否健康從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沖突的嚴峻性和不可迴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並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而是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心理健康的人都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了解什麼是心理健康,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怎樣判斷自己心理是否健康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㈥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

一、許又新提出的評估心理健康的三標准。

1.體驗標准,是指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的狀況,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等。

2.操作標准,是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驗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或社會功能,例如工作及學習效率高低,人際關系和諧與否等等。

3.發展標准,著重對人的個體心理發展狀況進行縱向考察與分析,也就是痛苦時間。

二、郭念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標准。

1.心理活動強度。

心理活動強度是指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擊時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類精神刺激反應各不相同,這表明不同人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不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應強烈,並且容易留下後遺症。而抵抗力強的人雖有反應,但不強烈,不會致病。這種抵抗力或者說心理活動強度主要和人的認知水平有關,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認識時,就可以相對的減弱刺激的強度,另外人的生活經驗,固有的性格特徵,當時所處的環境條件以及神經系統的類型,也會影響到這種抵抗能力。

2.心理活動的耐受力

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處在痛苦之中。在經歷一段時間後,便在這種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現心理異常,個性改變,精神不振,甚至產生嚴重軀體疾病,但是也有人雖然被這種不良刺激纏繞,日常也體驗到某種程度的痛苦,但最終不會在精神上出現嚴重問題,有的人甚至把不斷克服這種精神苦惱當做強者的象徵,作為檢驗自身生存價值的指標,有的人甚至可以在別人無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輝成績,我們把長期經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稱為心理活動耐受力。

3.周期性節律。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種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狀態,人的所有心理過程都有節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動的效率作為指標去探查這種客觀規律的變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經常處在紊亂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4.意識水平

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質的好壞為客觀指標,如果一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不能專注於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現工作上的差錯,我們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因為注意力水平的降低會影響到意志活動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後果如記憶水平下降也越嚴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環境的無關因素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重要,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他們的情緒和思維很容易隨環境變化,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定的特點。當然,受暗示性這種特點在每個人身上都多少存在,但水平和程度差別是較大的,女性比男性較易受暗示。

6.康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誰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創傷,在精神創傷之後,情緒會出現較大波動,行為暫時改變,甚至某些軀體症狀都是可能出現的,但是由於人們各自的認識能力,各自的經驗不同,從一次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這種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康復能力。康復水平高的人,恢復的較快,而且不留嚴重痕跡,每當再次回憶起這次創傷時,他們表現的較為平靜,原有的情緒色彩也很平淡。

7.心理自控力。

情緒的強度,情緒的表達,思維方向和思維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所謂不隨意的情緒和思維,只是相對的,他們都有隨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難以覺察罷了。對情緒、思維和行為的自控程度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當一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他的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緒的表達恰如其分,辭令通暢,儀態大方,不過分拘謹,不過分隨便,這就是說我們觀察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可以從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進行判斷,因此精神活動的自控能力,不失為一個心理健康指標。

8.自信心。

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務時,首先是顧及自己的應付能力,有些人進行這種自我評估時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估計過高,另一種是估計過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後者是盲目的不自信,這種自信心的偏差所導致的後果都是不好的,前者由於過高的自我評價,在實際操作中因掉以輕心而導致失敗,從而產生失落感或抑鬱情緒;後者由於過低評價自己的能力而畏首畏尾,因害怕失敗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為此一個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個標准,自信心實際上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但是如果一個人具有缺乏自信的心理傾向,對任何事情都顯得畏首畏尾,並且不能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自信心,那麼我們可以說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高的。

9.社會交往。

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然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因此一個人能否正常與人交往,標致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當一個人毫無理由地與親友和社會中其他成員斷絕來往或者變得十分冷漠時,這就構成了精神障礙症狀,叫做接觸不良。如果過分的進行社會交往,與任何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一見如故,也可能是一種躁狂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多見的是心情抑鬱,人處在抑鬱狀態下,社會交往受阻較為常見。

10.環境適應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保存和種族延續,為了自我發展和完善就必須適應環境,因為一個人從生到死始終不能脫離自己的生存環境,環境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有時變化很大,這就需要採取主動性或被動性的措施,使自身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這一過程就叫做適應。主動適應的內涵是積極的去改變環境,消極適應的內涵,是躲避環境的沖擊力。

有時生存環境的變化十分劇烈,人對它無能為力,面對它只能忍耐,即進行所謂的消極適應。消極適應只是形式,其內在意義也含有積極的一面,起碼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上有現實意義。當生活環境條件突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很快的採取各種方法去適應,並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標志著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

㈦ 心理健康的主要評判指標包括哪些

1.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
2.具有健全的統一人格。
3.具有樂觀的良好心境。
4.具有堅強的個人意志。
5.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6.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7.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8.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一、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人體心理健康七條標准:

1、智力正常。2、善於協調和控制情緒。3、具有較強的意志和品質。4、人際關系和諧。5、能動地適應並改善現實環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二、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標准」——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

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評估。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在這些標準的基礎上還有一些常用的心理測評量表,如抑鬱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症狀自評量(SCL90)等,這些量表能夠幫助我們從一些客觀事實上了解自我的心理狀況。結合自身情況與量表工具的評定,也許能夠幫助你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有一個判斷,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自己的一些情緒或心理狀況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學習或工作的時候,那麼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了。

㈧ 心理健康水平的七條評估標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七條評估標准列舉如下:

1、正常智力水平

智力指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活動能力的綜合,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

對外界刺激反應過於遲鈍或敏感、思維出現妄想、幻覺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現。

2、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指一個人在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其身心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對自己、對他人、對外界事物的個性特徵。

健全的人格指氣質、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健全的發展。

3、較強的社會協調性

主要表現在:較強人際關系適應能力、較強自然環境適應能力、適應不同情境的能力。

4、穩定適中的情緒

能經常保持愉快、樂觀、開朗的心境,雖然也會有悲傷、憂愁等消極情緒體驗,但能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

5、健全的意志、協調的行為

意志與行為是一體的:行為受意志支配和控制;通過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意志活動的實質。

一個人意志品質的高低可通過四種品質來衡量:果斷、自覺、自控、堅韌。

6、和諧的人際關系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也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

7、心理特徵符合心理年齡

人一生可分為八個心理年齡期: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㈨ 如何檢測心理是否健康

不耿耿於懷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別人的指責能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狗吠,旅行隊照樣前行!對生活抱樂觀的態度。——心理健康 常常疑神疑鬼,唯恐別人背後總說自己的壞話。對任何人都不信任,為區區小事經常煩惱,假正經。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在心理咨詢中,發現絕大多數來訪者這一條都具備。通過說話、察言觀色便很容易確定來訪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進行心理測驗。 2.情緒穩定樂觀: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3.人際關系和諧: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單位,和本單位的同學、同事關系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很親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 4.行動自覺果斷: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採取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決不是說是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 5.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愛工作,不僅按時上下班,而且創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把分擔的工作看作是一種樂事。 6.正確的自我觀: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自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為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為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去不懈、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心理健康的標准和構成要素有哪些?以上六個方面介紹了心理健康的標准和十個構成要素,每個人可對照一下。當遭遇心理困惑時,應及時找心理醫生加以疏導。

㈩ 心理健康標準的十條標准

心理健康的十大標准:

1.心理活動強度

特指對突然的、強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擊時,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類精神刺激,反應各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應特別強烈;抵抗力強的人,雖然有反應,但不會很強烈。這種抵抗力或者說心理活動的強度,主要和人的認識水平有關。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認識時,就可以相對的減輕刺激的強度。所以,心理活動強度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標准。

2.心理活動耐受性

是指在長期的精神精神刺激下,耐受力差的人會出現個性改變、精神不振、心理異常。但是耐受力好的人,雖然倍感痛苦,但不會在精神上出現嚴重的問題。比如,長期家庭貧困,會被親友視為負擔,大人和孩子精神上都會有壓力,有的人會自暴自棄,有的人雖然心裡難受,但是卻能發憤圖強,力圖改善現狀。或者,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和工作壓力,有的人無法承受,選擇放棄;有的人雖然也覺得痛苦,但依然能堅持完成任務。

3.周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比如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低,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這都是個人內在的節律性。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內在的節律經常處於紊亂的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

4.意識水平

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質的好壞為客觀指標。如果一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或者是不能專注於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也會被認為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左右,進而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想的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容易被他人的言語左右,自己嚴重缺乏思考,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6.康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難免遭受精神創傷,在這之後情緒出現波動、行為暫時改變、甚至出現軀體狀況,比如失眠,沒有食慾等都是正常的現象。但由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和人生經驗不同,從創傷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也不同,此能力稱為康復能力。這個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標准。

7.心理自控力

一個人情緒的強度、表達,思維的方向、過程都是在自己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個人對情緒、思維和行為的自控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關。因為當一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緒表達會恰如其分、辭令通暢、儀態大方、不過分拘謹、也不過分隨便。所以,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桿。

8.自信心

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者工作任務時,首先是估計自己的應對能力。有的人對自己進行評估會高估,而有的人會低估自己;前者是盲目自信,後者是不自信,都是不好的。我們要正確、客觀的看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效果。自信心就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標准。

9.社會交往

人類的精神生活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定會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因此,一個人能否正常的與人交往,也標志著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達標。

10.環境適應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的保存和種族的延續,為了自我發展和完善,就必須適應環境。因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也不能離開其生存的環境,環境條件會不斷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採取措施,使自己與環境達到平衡,這就叫適應。一個人適應環境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


閱讀全文

與如何衡量心理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8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7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3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7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2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3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9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9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7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7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4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6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1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4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1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3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9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6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0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