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
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導和書本的指導,我慢慢的開始正視自己。這門課程幫助我規劃人生,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人生的確需要規劃,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備做些什麼樣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永遠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有些時候,理想也等同於我們的目標,但只是有了理想卻沒有認真規劃,在實現的路上歧路多多,看著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計劃往往趕不上改變,到頭來感嘆行路難,安慰自己已經追求了過程就不要太再意結果。這是理想與現實出入太大不得不給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確認真規劃了你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標,如果過程出現了偏差就及時改正,始終讓自己的目標在現實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緊咬目標,你會發現你有戰無不勝的力量,而且會努力為自己的最終理想而奮斗不已。目標清晰與昏昏噩噩根本就是兩種不同人生的選擇,規劃好你的人生,你會奮不顧身地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動的動力,也是你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規劃目標。所以一個好的人生規劃太重要了,而這門課就很好的幫助了我。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
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於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
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指導指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跳出以「我」為中心的怪圈,對他人要熱忱、坦率、謙虛、友愛;要為人寬厚,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本期視頻的主題正是讓人「知人」與「自知」,從而讓人智和明。之所以說心理學能夠直接決定每個人一生的走向,是因為它不單單直接影響著你與什麼人來往,在愛情友誼事業上與什麼樣的人結伴、與什麼樣的人為伍,與什麼樣的人共同渡過此生,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你自己個人自身的各方面品質,比如說:自信心、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個人能力、思想、精神…… 它對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影響非常全面,足以影響人生。涉及的知識在我們整個人生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場景超多,意義非凡,有極大的價值與幫助。
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一、大學生性與戀愛心理的發展現狀
青年大學生的性生理已發展成熟,性心理的發展也基本上是積極、健康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性」已不再成為禁區,大學生們可以通過「生理衛生」教科書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從學校正式渠道並從媒體、小說多種渠道中獲得性生理衛生和心理衛生知識,大部分同學已經逐步建立起了科學的性觀念。
其次,當代大學生對性別差異的認識已突破了傳統的「男尊女卑」、「男優女劣」、「男智女愚」模式,大學女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斷增強,其學業成績、能力水平與男生不相上下,甚至比某些男生還略勝一籌,也給大學增添了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圍。
再次,大學生性別角色的態度也逐漸擺脫了走極端的幼稚狀態。男生已經不再在「大男子主義」和「妻管嚴」這樣兩極間搖擺,女生也不再在「抗拒女性角色」或「向傳統復歸」兩極間跳躍。同學們不論男性女性的主體意識都在不斷成長成熟,一般既能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對待傳統性別角色規范,又能以開放心態面對現代性別角色生活方式。
但是,大學生的性心理困擾也不容忽視。大學生常見的性心理困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性生理成熟帶來的心理困擾。男女大學生性生理發育已基本成熟。遺精和月經是人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自然和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仍有相當部分大學生受其困擾。有調查顯示,男大學生對遺精的情緒反應感到「羞愧」、「厭惡」、「不安」、「困惑」的共佔了16.7%;女大學生對月經的情緒反應感到「緊張」、「厭惡」、「不安」和「情緒低落」的共佔了60.5%。
二是性體像帶來的心理困擾。有調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體像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心理。對男大學生而言,最苦惱的是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不滿意,他們錯誤認為,陰莖小便意味著性功能差,有這樣想法的人數超過一半。困擾男大學生的第二大問題是覺得自己個子矮,這種心理的產生與女性的審美要求有極大的相關。對女大學生來說,顧慮自己乳房小的最多。
三是性意識帶來的心理困擾。我國大學生的年齡多在18歲—22歲,就其生理和心理發展過程而言,大學生已經進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趨於成熟的階段。因此,在大學生活階段出現諸如仰慕異性、渴望與異性相處,有時會有意無意地想到性的問題,甚至產生性幻想、性夢等各種性心理活動。有的大學生由於頻繁性幻想或性夢,而影響休息、睡眠和體力的恢復,嚴重的還會導致神經衰弱,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四是性行為帶來的心理困擾。大學生的性行為主要是自慰性行為、邊緣性行為和婚前性行為。在大學生中自慰性行為(手淫)是構成心理困擾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淫是青春期成熟的一種生理表現,是解除因性緊張而引起的躁動、不安的一種自慰方式,適當的手淫對身體是無害的。但一些誇大手淫害處的宣傳,使部分大學生感到緊張不安、自責、擔憂、羞愧和焦慮。
五是性壓抑帶來的心理困擾。大學生性機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強烈,而性心理卻未完全成熟,對各種性現象、性行為的認知評價還不完善,一些大學生對性沖動持否定、抵制的態度
,採取壓抑的方式。。
大學生出現上述性心理困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於性無知、性壓抑、性教育滯後及性觀念混亂等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進行高質量的性心理教育與輔導。
大學生戀愛心理一般要經歷理想對象建構、初戀、熱戀、心理相撞調適到感情平靜等四個階段。理想對象建構階段。即愛的意識萌生階段。大學生戀愛意識的准備階段是自中學時代開始的。起初是戀愛意識的朦朧期,約始自初中三年級。高中為戀愛意識的探索期,高中生有了戀愛的意向和關於愛的思考,然而,背負高考前的重壓,無暇顧及戀愛問題。進入大學之後,重負釋去,戀愛意識便萌生了。開始考慮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或「娟美淑女」,建構自己理想中的對象的內在和外在的素質模型了。
初戀階段。即現實對象的確定階段。當大學生覺得自己已找到了那個心中的他(她)時,初戀就開始了。有人把初戀的心理發展細分為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四個階段。
熱戀階段。也稱激情熱戀階段。與初戀相比,初戀時愛的感受十分強烈,但表達方式較為含蓄,關系也不過於密切。而熱戀階段,求愛已經完成,便進入戀人朝夕相處,關系十分密切的階段。這一階段戀人依依不捨的眷戀之情常常使他們忘記了時間和空間,即要求相處的時間更長,空間距離更短。
心理相撞調適階段。熱戀是甜蜜的,但過後會隨即進入心理相撞調適階段。由於熱戀中的朝夕相處,雙方增進了互相了解,熱戀過後,雙方都會想去證實自己在求愛階段對戀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發現另一些在求愛中並沒有注意的優缺點。戀愛雙方根據這些優缺點的綜合印象作出判斷,看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續下去。因此在這一階段雙方會發生爭論、沖突,心理碰撞,感情也會起伏波動,時而達到最高峰,時而進入低谷甚至破裂。
感情平靜階段。如果在心理相撞調適階段作出了肯定的判斷,戀愛雙方就進入感情平靜階段。在這一階段,戀愛雙方既愛慕對方的長處與優點,又能容忍對方的缺點與不足,彼此心平氣和,心靈上達到了融為一體的境地。這樣戀愛就可以慢慢發展到家庭角色扮演階段。反之如果在心理相撞調適階段作出了否定的判斷,就會導致戀愛的破裂,出現失戀。
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為當今大學校園里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戀愛學生約佔在校生的1/3甚至1/2以上。應該說,大多數學生的戀愛態度是嚴肅認真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在一部分學生戀愛中也明顯地存在著種種不良傾向,這些傾向對這些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構成了很大威脅,這不能不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以及同學們的關注。
戀愛價值觀是人們的價值觀在戀愛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是回答為什麼戀愛、選擇什麼樣的戀愛對象以及怎樣追求愛情生活等的觀念系統。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的戀愛價值觀在戀愛動機、擇偶標准和方式、婚戀道德的價值取向方面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戀愛動機的多元化。戀愛動機是產生戀愛行為的內部動力,它由戀愛需要引起,並直接指向戀愛目標。戀愛動機決定人們的戀愛目標及戀愛生活方式的選擇。因此,戀愛動機是戀愛心理研究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戀愛動機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戀愛動機明顯具有多元化特點,滿足生理心理需要、打發無聊的歲月和調劑緊張的學習及選擇人生伴侶都佔有一定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宣傳教育的要「選擇人生伴侶」的戀愛動機在選擇中僅2.7%。這可能與大學生持有的「戀愛並不一定要結婚」的價值取向有密切關系。相反,滿足生理需要、打發無聊歲月、調劑緊張學習三者比例之和達到72.5%,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學生的戀愛動機不夠純正,多數大學生的戀愛並不直接指向「選擇人生伴侶」這一戀愛應該追求的目標。
二是主張重內在素質輕外在條件的擇偶標准。擇偶標準是人們選擇婚戀對象時的價值取向,表現為對戀愛對象條件的要求。擇偶標準是婚戀價值觀的核心成分,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生活地位和條件存在差異,不同的群體表現出不同的婚戀擇偶標准。有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擇偶標准存在以下特點:①注重對方的個性心理品質。人品、能力、才華、興趣、個性在其擇偶標准中佔有突出位置。②相貌、健康兩項身體條件被看重。③家庭地位、家庭財產、學歷等條件不再為學生看重。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代大學生在戀愛問題上更加自主,不再受傳統的家庭地位等外在條件所制約,更注重對方的內在素質。而大學生對戀愛對象的個性、人品中最注重的是體貼人、心胸寬廣、專一、孝敬父母等個性品質。男、女生比較發現,男生較女生更重視溫和、尊敬父母、熱情、賢惠、善良、聰明,女生較男生更重視心胸寬廣、事業心強、好學上進。
三是堅持自主的擇偶方式。戀愛自由是法律賦予青年的權利,是青年人獲得幸福的戀愛和婚姻生活的必要條件。戀愛自由的保障和青年自主戀愛方式的確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為男女雙方確立戀愛關系的唯一途徑。隨著社會進步,自主追求戀愛對象成為當代大學生締結戀愛關系的主要方式。對「你認為大學生戀愛主要靠誰」的調查發現,91.4%選擇自己認識,3.9%選擇他人介紹,0.4%選擇父母介紹,其他4.3%。可見,大學生的婚戀自主性水平很高,而且大多數能夠自主選擇戀愛對象。而男女生比較發現,更多的男生在婚戀問題上自己拿主意,而更多女生喜歡聽取父母意見,一定程度上表明男生的婚戀自主性高於女生。這可能與女生對父母的依賴性較高有關。同時調查還表明當戀愛遭到父母反對時,大學生中屈服於父母壓力的是少數,多數學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不會因為父母的反對就輕易放棄。他們相信通過長期的做工作,會使父母改變態度。
四是持寬容的婚戀道德價值取向。婚戀道德價值取向中比較敏感的是婚前性行為、性解放的價值取向問題。此項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容許度相當度,對於婚前性行為,認為「道德墮落」的僅有10.8%,而多數持「可以理解」或者「說不清楚」態度。婚前性容許度的增大勢必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婚前性行為,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學生心理和社會及學校管理方面的問題,值得充分注意。
由於大學生的戀愛價值觀的以上特點,當今大學生戀愛現象中也出現了一些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不良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戀愛起點低齡(年級)化。戀愛追求時尚化。戀愛態度體驗化。戀愛目的實用化。戀愛過程快餐化。戀愛交往放縱化。當前大學生戀愛潮中存在的種種不良傾向,對大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十分不利,對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和社會風氣也構成了很大危害。除了用校規校紀規范大學生戀愛行為外,更重要的是進行心理引導。
二、了解性科學知識,
性是一個含義極多、涉及學科極廣的概念,它在不同學科中都有自己各具專業特點的解釋。從性心理衛生學的角度來看,性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性指性別,指男女兩性在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上的特徵之和。從狹義上說,性即指人的性行為。
性行為對於人類是一種自然的本能行為。一般說來,性行為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從性行為的對象來分,在性行為中指向異性,是一種普遍的性行為——異性戀;指向同性,則是同性戀;指向自己,則是自戀。從性行為的方式來分,性交是性行為,手淫也是性行為。身體密切接觸,如戀人間擁抱、接吻、愛撫等是性行為,非觸覺的接觸,如露陰、窺淫等也是性行為。通過語言的交往,如淡情說愛.淫穢語癖等是性行為,非語言的交往,如脈脈含情地注視也是性行為。從性行為的性質來看,可分為:(1)目的性性行為。這是指性交。性交是性行為的直接目的和最高體現,它能使個體獲得性快感和性慾滿足,在性行為中居核心地位,故又稱核心性性行為。(2)過程性性行為。這是指不以性交為目的,使性慾得到一定程度補足和獲得某種性快感的性行為,如撫摸、擁抱、接吻等。故又稱溫存性性行為。
(3)邊緣性性行為。這主要是指為了交流愛的情感而進行的行為,邊緣性性行為有時很隱晦、含蓄,僅僅當事的兩個人感覺到,他人則茫然無知,如眉目傳情即一例。但雙方從此種眉目傳情中可獲得足以引起臉熱心跳的性慾滿足和快感。有些學者把邊緣性性行為又稱為模糊性性行為。(4)類似性性行為。這是指類似性交以獲得性快感、實現性滿足的行為。最常見的是手淫,某些性偏離如摩擦淫亦屬此類。另外一些行為雖不直接類似性交,但內容中含有性交成分,如性夢、性幻想等,亦可歸於此類性行為,因為這些行為常伴有手淫或意淫。
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教育。
1、性生理教育
性生理教育就是對大學生進行男女生殖器官解剖結構與生理機能的教育。對大學生來說,尤其是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之所以存在著對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性的生理學常識,以至於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竟然還有許多「性盲」存在。讓大學生了解有關性器官的構造、功能,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月經、遺精,讓他們掌握科學的生理知識,可以消除性的神秘感。
進行性生理教育還要對大學生進行避孕知識的教育以及性疾病知識的教育。對大學生進行避孕知識的教育歷來有不同的觀點。許多人認為對他們進行避孕知識教育,無疑是承認其性行為的合法性,使他們有恃無恐。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教唆行為。但我們應該看到,大學生這一群體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確有婚前性行為的發生,且未婚先孕的私自打胎或人流手術造成死亡的例子也累見不鮮。如實地告訴他們生育和避孕的知識,有利於他們知道生命的誕生是愛情的產物,在婚後才能進行,應節制自己的性沖動,潔身自愛,並消除因某些性接觸產生懷孕的恐懼感。
性疾病知識的教育也應成為性生理教育的內容。除醫學生外,我國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在書店中匆匆翻閱醫學書籍或從報刊雜志上獲得一知半解的性病知識的,因而常常產生對各種性病的恐怖和不安。性病知識的教育首先要讓他們知道性傳播疾病主要有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非特異性尿道炎陰道炎、艾滋病及與肛交有關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病等)。(藏鏡浩等《乙型病毒性肝炎性傳播的臨床探討》《中國性學》1993,1:26)這些疾病的發生與婚前、婚外性行為有關,也與性伴的增多有關,是影響社會公眾的嚴重流行病。因此要預防上述疾病,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既不損害他人健康,也要保護自己。
④ 大學生心理健康講授什麼樣的內容
內容提要: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大學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主力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大學生的正常發展和成才,我們必須大力開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養成科學的
生活方式,發展社會交往,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關鍵詞:心理健康,成才,心理調節,學習,大學生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
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
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1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
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
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
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
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2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
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
的生活天地。
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
上大學前,
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
「
天
堂
」
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
,
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
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3
、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
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
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驚嘆皇帝女兒亦愁嫁。
因而,
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
意保持心
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
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
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4
、心理健康利於大
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
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
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
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
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育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
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意見》明確
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
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
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
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
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加強大學生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
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煉,為成才打下
良好的基礎。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
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
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
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
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
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
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
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
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
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
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
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
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
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
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
例如父母下崗、
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
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
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
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
健康:
1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
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
拚命地吸取新知識,
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以
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
、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愉快開朗的心境,對
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
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
憂不絕。
3
、
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
,
在交往中能
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
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
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
、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
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
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
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
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
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
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
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
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
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為
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
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
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
⑤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能學到什麼東西
這是一部內容豐富、文筆流暢、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教材。全書深入淺出地探討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介紹了大學生心理調適和心理咨詢的操作技能以及國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狀況和經驗。在此基礎上,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從心理健康標准與評介、成才與學習心理、交往與情感心理、人格與意志品格、戀愛與性心理、擇業與創業心理、心理健康的調適、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與應用、自我覺知與心靈成長、心理健康與人才成長等角度,作了系統而又有重點的闡述,並配以從大學生實際生活中精選出來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心理咨詢個案,以便課堂教學使用。
本書的主編及參編者.均為在各高等院校長期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本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將理性知識貫串於課堂教學實踐,而課堂教學又貼近並服務於這一課程的實際需要。 [1]
目錄編輯
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節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第三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第四節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狀況
第二節 國外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第三節 國內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第三章 心理健康與心理異常的判斷標准
第一節 心理健康的含義
第二節 心理健康的標准
第三節 心理異常的判別標准及防止方法
第四章 心理狀況的形成與變化
第一節 社會環境對心理狀況形成的影響
第二節 個體因素對心理狀況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其他因素對心理狀況的影響
第四節 高校改革對大學生心理狀況形成發展的影響
第五章 成才與學習心理
第一節 學習心理是成才的保障
第二節 大學生的成才目標與學習心理的矯正
第三書 學習型社會中學習成功的心理條件
第六章 交往與情感心理
第一節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第二節 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心理
第三節 人際交往中的策略
第七章 人格與意志品質
第一節 健全人格的構成
第二節 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三節 優良意志品質與磨煉
第八章 戀愛與性心理
第一節 戀愛的心理基礎
第二節 性心理的表現及其障礙
第三節 性心理健康的培養和調適
第九章 擇業與創業心理
第一節 擇業心理的類型及其誤區
第二節 創業心理的形成及發展
第三節 創業心理的培養
第十章 心理誤區的自我覺知
第一節 自我覺知的新理念
第二節 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三節 自我覺知是心靈成長的前提
第四節 提高自我覺知能力的方法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的調適
第一節 心理健康調適方法及適用范圍
第二節 心理防衛機制的運用
第三節 心理調適方法舉介
第十二章 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精神分析的理論與方法
第二節 行為主義的理論與方法
第三節 人本主義的理論與方法
第十三章 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與應用
第一節 危機干預的理論與模式
第二節 危機干預的基本步驟與技術
第三節 常見的大學生危機干預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與人才成長
第一節 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長的重要基石
第二節 心理健康是個體成長的內在需要
第三節 讓健康的心理為成才之路護航
量表(一)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測驗
量表(二) yg性格測驗
量表(三)焦慮自評量表(sas)
星表(四)抑鬱自評量表(sds)
⑥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1、大學生心理的特點。
2、什麼是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康心理的標准時什麼。
3、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等等。
4、社會主義當代大學生的健康心理包括哪些。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心存遠大理想,認真學習專業知識。
差不多是這些了。要認真了解,去買本書吧。或者去大學旁邊的舊書市找,最多的就是這種書了。
⑦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指導
指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跳出以「我」為中心的怪圈,對他人要熱忱、坦率、謙虛、友愛;要為人寬厚,能屈能伸,生活中不斤斤計較;能正確對待各種不公平的現象,能容人、讓人、能冷靜處事,能理智待人。
(2)挫折承受力與意志的培養
教育學生能承受挫折,經得起打擊;培養學生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奮斗精神不因一時的挫折而消沉;在艱苦環境下不悲觀、不氣餒;能吃苦耐勞,能意志堅強地堅持工作、學習、生活;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
(3)健康人格的教育
大學生正處於人格定性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健康人格的培育,包括提高學生自我意識水平,增強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良好的性格,形成廣泛的興趣,提高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正確的心理防禦方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4)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的教育
培養學生以社會需要為己任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德,正確地把個人需要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要具備自我認識,自我了解的能力,對個人的條件、氣質、興趣進行分析,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樹立到艱苦的環境中去鍛煉和實現人生價值觀念及為社會作貢獻的高尚心理品質。
(5)良好生活方式的養成
教育學生個人的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是緊密相連的,不良生活方式可導致多種生理疾病;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過量飲酒,科學飲食,在消費中不攀比,適度消費,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衛生習慣。
(7)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學什麼擴展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1)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自我心理調節的能力
(2)預防心理疾病,保持學生心理健康
(3)增強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⑧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需要學習什麼東西
引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是一個比較好的專業。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掌握牢固是非常有幫助的。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需要學習什麼東西吧。
因為你接下來的生活是讀研生活這個時候更要學習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在你本科專業所了解不到的,從而達到一個能力和學歷上的提升。所以這個時候在子研究生以及在學研究中都要學習一些評估水平和一些教學水平,能夠幫助學生獨立地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而且這次的課程有心理師幼教初等和中等學校心理教師與研究人員。而且學生畢業之後發展的方向可以從這些方向選擇。
⑨ 心理健康教育課都學什麼
《心理健康教程》, :
1. 《心理健康學》
2.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3. 《心理分析》,
4. 《心理自我保健》,
5. 《心理衛生與咨詢》,
6. 《心理健康教程》,
7. 《心理健康導論》,
8. 《心理學》,
9. 《心理健康與發展》,
10. 《發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