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肥胖有哪些類型判斷肥胖的標準是什麼
什麼叫肥胖?肥胖有哪些類型?
肥胖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肥胖可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兩大類。
平時我們所見到的肥胖多屬於前者,單純性肥胖所佔比例高達99%。單純性肥胖是一種找不到原因的肥胖,醫學上也可把它稱為原發性肥胖,可能與遺傳、飲食和運動習慣有關。
什麼是繼發性肥胖?
所謂繼發性肥胖,是指由於其他健康問題所導致的肥胖,也就是說繼發性肥胖是有因可查的肥胖。繼發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僅為1%。
根據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將繼發性肥胖分為下丘腦性肥胖、垂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庫欣綜合征導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別因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和性腺疾病而致。其中,成人以庫欣綜合征和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為多見,兒童中以顱咽管瘤所致的下丘腦性肥胖為最多。
一般而言,對於一個肥胖者,我們首先要想到繼發性肥胖,要考慮在其肥胖的後面,有沒有什麼毛病,而不能一上來就說是單純性肥胖。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您把一個單純性肥胖考慮為繼發性肥胖,只是提高了對引起肥胖的疾病的警惕性而已,對患者沒有什麼害處;而如果您把一個繼發性肥胖誤認為單純性肥胖,就可能放鬆警惕,貽誤病情。結果不但肥胖的問題解決不了,還可能由原來的疾病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只有排除了繼發性肥胖之後,我們才能作出單純性肥胖的診斷。
什麼是單純性肥胖?
單純性肥胖是指並非由於其他疾病或醫療的原因,僅僅是由於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它是獨立於繼發性肥胖之外的一種特殊疾病。當然,許多現在認為是單純性肥胖者實際上還是有某種疾病或者是功能紊亂的,只不過現在還缺乏診斷的手段或者診斷的依據而已。
在所有肥胖者中,99%以上是單純性肥胖。這種肥胖的確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比較肯定的是:任何因素,只要能夠使能量攝入多於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單純性肥胖。這些因素包括進食過多、體力活動過少、社會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等等。引起單純性肥胖的病理改變主要是脂肪細胞的數量增多、體積增大,這種體積增大是細胞內脂肪堆積的結果。所以按照病理改變把單純性肥胖分為兩類:增生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增生性肥胖的脂肪細胞不僅僅體積變大,而且脂肪細胞的數目也有所增多;肥大性肥胖的脂肪細胞則只有體積變大,而數目不變。
另外,按照發病年齡的不同,可以把單純性肥胖分為幼年起病型肥胖以及成年起病型肥胖。其中幼年起病型肥胖都是增生性肥胖,而且患兒脂肪細胞的數量一生都難以減少。所以有人發現2歲以前就很胖的小孩終身容易肥胖,減肥困難。幼年起病型肥胖的孩子中,有80%到成年後依舊會發胖。青春期起病的青少年多為增生肥大性肥胖,他們的脂肪細胞數量多,體積又大。而成年起病型肥胖則以肥大性肥胖為主,也有一少部分是增生性肥胖。
再有,按照脂肪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分布,單純性肥胖又可以分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兩種。腹部型肥胖又稱為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內臟型肥胖、蘋果形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內,四肢則相對較細。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積在臀部以及腿部,又稱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或梨形肥胖。腹部型肥胖患並發症的危險要比臀部型肥胖大得多。比如有人觀察一組白人女性,發現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的3.7倍,而腹部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機會則高達普通女性的10.3倍!當然,與非肥胖者相比,臀部型肥胖仍然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危害,僅僅是比腹部型肥胖略小而已。應該注意的是,對上面的命名,不能望文生意,比如說,"男性型肥胖"就不是男同胞的專利,也有很多女性的肥胖是腹部型的,也就是說,女性也可以出現「男性型肥胖」。
判斷肥胖的標準是什麼?
嚴重的肥胖一眼就看得出來,但多數人需要進行身高、體重的測定和體質指數的計算。知道標准體重和理想體重范圍的確定方法後,衡量一個人是否肥胖就沒有困難了。具體方法如下:
1.根據實際體重占理想體重的百分比來衡量:實際體重/理想體重比值(%)=實際體重(公斤)÷理想體重(公斤)′100%。根據這個公式,若結果在90~110%之間,表明體重正常;若在110~120%之間,屬於超重;若大於120%,則可診斷為肥胖。反之,若在80~90%之間,屬於低重;若小於80%,則屬於消瘦。在確認肥胖後,仍可進一步進行分級:若在120~130%之間,為Ⅰ度肥胖(輕度肥胖);若在130~150%之間,為Ⅱ度肥胖(中度肥胖);若在150~200%之間,為Ⅲ度肥胖(重度肥胖);若大於200%,則屬於病態肥胖。
2.根據體質指數來衡量:如前所述,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根據此公式,若結果在20~25公斤/米2之間為正常;若在25~27公斤/米2之間為超重;若在27~30公斤/米2之間為Ⅰ度肥胖(輕度肥胖);若在30~40公斤/米2之間為Ⅱ度肥胖(中度肥胖);若大於40公斤/米2,則屬於Ⅲ度肥胖(重度肥胖)。
上述兩種公式計算簡單、實用,因而得以在臨床廣泛應用。然而,有時僅靠體重一項指標來判定是否肥胖並不準確,例如一些運動員,因肌肉發達,其體重可能已達到上述肥胖標准,但一般並不將他們列入肥胖行列。為准確起見,有時需採用測定體脂來判定是否肥胖的方法。若男性體脂含量大於25%或女性大於30%,則可診斷為肥胖。
Ⅱ 健康體型的標准
根據體重指數(BMI)公式測算出的結果,可將體型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正常體型:BMI的范圍在18.5~22.9之間;肥胖:BMI≥25;消瘦:BMI <18.5;在正常和肥胖之間還有一種類型叫做超重,即BMI≥23,但<25。
下面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如果小王的身高是1.70米、體重為80公斤,那麼小王的身高體重指數(BMI)=80÷(1.70)2=27.7,根據上述的體型判別標准,BMI≥25,因此小王的體型應屬於肥胖。
在肥胖的人中,不同類型的肥胖對身體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如果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的呈中心型肥胖(俗稱「蘋果形肥胖」),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這些人的糖尿病的發病率較高。如果脂肪堆積以臀部、下肢為主,這稱為周圍型肥胖(俗稱「梨形肥胖」),這類肥胖對身體的影響相對較小。
Ⅲ 肥胖的類型是什麼
肥胖的分類方式有許多種,將其分為單純性肥胖、繼發性肥胖和葯物引起的肥胖的就是一種分類方法。
.單純性肥胖各類肥胖中最常見的一種是單純性肥胖,大約在肥胖人群中佔95%左右。這類病人全身分布著比較均勻的脂肪,不會出現內分泌紊亂的現象,也沒有代謝障礙性疾病,其往往有家族肥胖病史。這種主要由營養過剩及遺傳因素引起的肥胖,被稱為單純性肥胖。
.繼發性肥胖由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引起的是繼發性肥胖,屬於病理性肥胖,大約占肥胖病的2%~5%。比較常見的是以下幾種類型: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性肥胖、垂體性肥胖、胰源性肥胖、下丘腦性肥胖、性腺功能減退性肥胖、甲狀腺功能減退性肥胖、其他病理性肥胖。
.葯物引起的肥胖在用某些葯物對某種疾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還會產生使患者身體肥胖的副作用,這類肥胖患者在整個肥胖病患者中大約佔2%左右。如對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的應用,治療風濕病、類風濕病、過敏性疾病和哮喘病等所用葯物,會有使患者身體發胖的副作用,治療精神病的吩噻嗪類葯物也會使患者出現性機能障礙及肥胖的症狀。一般情況下,只要對這類葯物停止使用,肥胖的情況就可以自行改善。也有些患者從此就成為了「頑固性肥胖」患者,這是很遺憾的。
暴食肥胖型、壓力肥胖型、水腫肥胖型、貧血肥胖型、疲勞肥胖型的劃分是另一種分類方法。
.暴食型肥胖這種人就是那種所謂的有著旺盛食慾的「大食客」。如能強制性地使這種人節食,可以使他們暫時瘦下來,但一旦食慾控制不住,就會立刻反彈,而且還有比以前更胖的可能性。
.壓力型肥胖又被稱作「肝胃郁熱肥胖」,是因為壓力所形成的肥胖。肝功能會因為壓力過大而下降,中醫的「肝」除有西醫的肝臟功能之外,還有中樞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的功能。甚至會對胃造成影響,使胃發熱,使食慾異常旺盛。這種類型的人,心情一煩躁就會有頭痛、眼睛充血、食慾旺盛等症狀。
.水腫型肥胖又叫「痰濕內蘊肥胖」,大腿和臀部會有浮腫,也就是所謂的「下半身肥胖」。這是由於較差的身體排水功能所導致的,在體內積聚的多餘的水分導致了肥胖。主要症狀如下:不喜歡運動;吃完飯渾身發軟想躺下;食慾一般,手腳無力;肚子易壞;早晨起來時眼睛浮腫等。
.貧血型肥胖又稱為「血虛肥胖」。因體內的血液不足,致使身體基本機能下降,發生代謝功能異常,最終造成肥胖。食慾正常但小腹飽滿突出,手腳細但身上胖,也就是說的「偷著胖」,這些都是這類人的特點。
.疲勞型肥胖這類肥胖者因生命能源不足,而出現食慾不振、不正經吃飯但愛吃零食、消化機能下降、代謝異常等現象。容易疲勞,一動就愛出汗,氣喘吁吁,愛感冒怕冷,小便次數少,腫眼泡等也是主要症狀。
Ⅳ 肥胖的標準是什麼
肥胖不單影響身材,損害形象,肥胖還可能會危害到身體健康,可是很多人都說自己胖了胖了,那麼到底怎麼才是肥胖呢,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肥胖的標準是什麼,歡迎大家的閱讀!
肥胖的標准
肥胖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醯甘油)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通常由於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的改變。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是評估肥胖程度的指標。在歐美,BMI≥ 25 kg/m2為超重,BMI≥ 30 kg/m2為肥胖。亞太地區人群根據BMI不同可分為:健康18.5-22.9kg/m2;超重23-24.9kg/m2;1度肥胖25-29.9kg/m2;2度肥胖30-34.9 kg/m2;3度肥胖>35 kg/m2。其公式為: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kg)/身高的平方(米,m)理想體重(Kg)=(18.5~23.9)×身高的平方 (單位m)。
肥胖的原因
肥胖可以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兩大類。單純性肥胖無明確病因,可能與遺傳、飲食和運動習慣等因素有關。醫學上也可把它稱為原發性肥胖,在所有的肥胖中,99%以上是單純性肥胖。這種肥胖的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任何因素只要能夠使能量攝入多於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單純性肥胖,這些因素包括年齡、進食過多、體力活動過少,社會心理因素,遺傳因素、及脂肪組織特徵等。繼發性肥胖是指由於其他疾病所導致的肥胖。繼發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僅為1%。根據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將繼發性肥胖分為下丘腦性肥胖、垂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庫欣綜合征導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別因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和性腺疾病而致。醫源性肥胖即有些患者的肥胖是服用了某些葯物引起的,一般把這種肥胖叫做醫源性肥胖。能夠引起醫源性肥胖的葯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酚噻嗪、三環類抗抑鬱葯、胰島素等。另外,如果顱腦手術損傷到下丘腦也可以引起肥胖。由於醫源性肥胖的病因很明確,所以有人把醫源性肥胖也歸入繼發性肥胖之內。
肥胖的各種類型
根據脂肪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以分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兩種。腹部型肥胖又稱為向心性肥胖(臨床規范名稱為中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內臟型肥胖、蘋果型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內,四肢則相對較細。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積在臀部以及腿部,又稱為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或者梨形肥胖。腹部型肥胖患並發症的危險性要比臀部型肥胖大得多。另外,按照發病年齡的不同,可以把肥胖分為幼年起病型、青春期起病型及成人起病型肥胖。
肌肉型的,蛋白質過剩,少吃肉,以蔬菜水果素食為主,回族、維吾爾族大多數是廋型的,他們平時吃肉就少,以麵食、蔬菜水果素食為主。飯量不要太飽,吃飯最好計褲帶,有個限量。平時可適當鍛煉一下,以慢跑、快走為主,每天半小時以上,感覺出汗為止。每天睡前飲一杯紅酒(100毫升)燃燒脂肪和肌肉。
健康減肥的 方法
1、改變生活方式首先應控制飲食,將攝入的能量總量限制在1000-1500kcal/天,減少脂肪攝入,脂肪攝入量應為總能量的25%-35%,飲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膳食纖維;以瘦肉和植物蛋白作為蛋白源。減肥膳食中應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除了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還需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充足的水分。還要改變飲食習慣,在吃東西時需要細嚼慢咽,這樣可以減慢營養物質吸收,控制能量攝入。飲食控制目標是每月體重下降控制在0.5~1公斤左右,6個月體重下降7-8%。肥胖患者最好在專門的營養師指導下制定嚴格的飲食計劃。運動時,肌肉組織對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大大增加,使得多餘的糖只能用來供能,而無法轉變為脂肪而貯存。同時隨著能量消耗的增多,貯存的脂肪組織被“動員”起來燃燒供能,體內的脂肪細胞縮小,因此減少了脂肪的形成和蓄積。由此可達到減肥的目的。減肥運動須強調科學性、合理性和個體化,要根據自身特點掌握適當的運動量與度。
2、葯物治療目前常用的治療肥胖症的葯物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作用於中樞的食慾抑制劑:此類葯物又稱厭食性葯物,它是通過影響神經遞質的活性,減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從而減少食物攝入量,抑制食慾和提高基礎代謝率來減重,如西布曲明。還有一種是作用於外周的脂肪酶抑制劑:通過阻斷飲食中部分脂肪的吸收達到減肥目的,如奧利司他,在胃腸道道抑制胃脂肪酶和胰,從而減少脂肪的吸收約30%。需要葯物治療的患者BMI大於30kg/m2且無合並症,或者大於28kg/m2有其他合並症。
3、外科治療控制飲食、運動治療或葯物治療,有時候不能達到理想的減肥效果。外科手術治療是使肥胖症病人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減重效果的唯一手段,胃腸外科手術不僅能減重,同時可能改善甚至治癒肥胖症相關的多種代謝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治療重度肥胖,預防、減緩甚至阻止肥胖並發症的發生發展。
肥胖的標準是什麼相關 文章 :
1. 搞笑的話關於肥胖
2. 肥胖易引發的疾病有哪些
3. 人為什麼肥胖
4. 造成肥胖的原因後果及解決方法
5. 美國人肥胖的原因
6. 中醫說肥胖的原因是什麼
Ⅳ 肥胖的不同類型有什麼
根據脂肪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以分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兩種。腹部型肥胖又稱為向心性肥胖(臨床規范名稱為中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內臟型肥胖、蘋果型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內,四肢則相對較細。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積在臀部以及腿部,又稱為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或者梨形肥胖。腹部型肥胖患並發症的危險性要比臀部型肥胖大得多。另外,按照發病年齡的不同,可以把肥胖分為幼年起病型、青春期起病型及成人起病型肥胖。
Ⅵ 兒童肥胖症都需要馬上治療嗎一文了解什麼是代謝健康型肥胖
本文涉及專業知識,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前言
(2020年)》 [1] 的新聞發布會。
該報告指出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18歲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kg和59kg,與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kg和1.7kg。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18歲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
同時參考我國第四次營養 健康 調查報告顯示,全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十年時間增長了2倍,達到5300萬。 足以見得我國這一系列數據背後的嚴峻形勢。
目前肥胖已被證明與多種疾病相關,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症、肌肉減少症和癌症等 [2] 。兒童超重和肥胖可以延續到成年,同時單純性肥胖症顯示出高度的遺傳性,父母兼肥胖的後代肥胖率高達70%-80%,雙親之一肥胖者後代肥胖發生率為40%,雙親正常的後代肥胖率僅為10%-14%。
兒童肥胖與成人肥胖之間有著如此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兒科醫生有責任對於兒童肥胖症進行監測和干預。
是否所有的兒童肥胖症都需要馬上治療?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肥胖和超重,最常用的指標是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即「體重(kg)/身高(m 2 )」,正常值為18.5-24.9,超重值為25-29.9,肥胖值 30(肥胖Ⅰ級:30.00-34.99;肥胖Ⅱ級:35.00-39.99;肥胖Ⅲ級: 40.00)。
由於兒童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控制兒童肥胖發展的同時,不能影響兒童身高、體重的增長。同時部分兒童在青春期肥胖程度會減輕或緩解,因此把握治療的指征以及避免過度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基於此背景「代謝 健康 型肥胖」的概念就被提出來了。
什麼是「代謝 健康 型肥胖」?
中國婦幼 健康 研究會、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兒童代謝 健康 型肥胖定義與管理專家委員會於2019年發布了《中國兒童代謝 健康 型肥胖定義與篩查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3] ,該《共識》根據是否伴隨代謝異常,將兒童青少年肥胖分為代謝 健康 型肥胖和代謝異常型肥胖,其中代謝異常型肥胖是兒童青少年肥胖治療的關鍵點。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代謝 健康 型肥胖:基於國內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與國外相關研究結論,《共識》提出了中國兒童代謝 健康 型肥胖的診斷標准:
1、依據 BMI 診斷肥胖: BMI 95 百分位數 ( 同年齡同性別,適用年齡 2 歲)。
2、滿足下面所有條件: 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03 mmol/L;②甘油三酯 1.70 mmol/L;③收縮壓和舒張壓 同年齡同性別兒童血壓的第90百分位(P90);④空腹血糖 5.6 mmol/L。
相對於代謝 健康 型肥胖,代謝異常型肥胖是除了體重達到肥胖標准外,還出現了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征的表現,其病因很復雜,包括遺傳、內分泌、飲食、運動、睡眠等綜合因素的結果。
代謝異常型肥胖的具體判定標准如下:
1、高血糖:空腹血糖 5.6mmol/L;
2、高血壓:收縮壓或舒張壓 同年齡同性別兒童血壓的 P90;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 1.03mmol/L;
4、高甘油三酯 1.70mmol/L。
如果符合以上任何一項標准,均需轉診至兒科或者內分泌科進一步診斷治療,並堅持每年一次的隨診。
《共識》建議對所有兒童青少年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定期檢查身高、體重,最大程度上使兒童青少年在合理的生長速率上成長。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青少年代謝異常型肥胖篩查策略是什麼?
1、年齡 2 歲兒童: 由保健醫生定期按照國家規定的嬰幼兒體檢時間表進行體格發育監測。發現異常應及時轉診至當地醫院兒科篩查與肥胖表型相關的遺傳性或內分泌疾病。
2、2 歲 年齡 6 歲兒童: 由保健醫生詢問病史及進行體格檢查,如患兒伴隨智力發育異常、先天畸形、生長發育遲緩、頭疼、視野缺損、黑棘皮、紫紋等臨床表現,建議到醫院就診並篩查繼發性肥胖。如無上訴臨床表現,則進行 健康 指導並定期保健門診隨訪。
3、 6 歲 年齡 10 歲兒童: 由初級保健醫生詢問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 如患兒的臨床表現除了策略2外,還伴隨矮小、後發際低、頸蹼、第二性徵發育異常等表現,建議到醫院就診並篩查繼發性肥胖。 如無上訴臨床表現,則進行 健康 指導並定期保健門診隨訪。
4、10 歲 年齡 18 歲: 該年齡段兒童青少年出現代謝異常,成人後出現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顯增高,故對體重持續超標者建議每年篩查1次。
小 結
綜上所述,定期監測兒童身高、體重及生長發育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兒童保健原則 [4] ,建議 6月齡每個月體檢一次,6-12月齡每2個月一次,1-3歲3個月一次,3-6歲每半年一次,學齡期、青春期兒童每年體檢一次,定期 健康 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早期干預。
參考文獻:
[1]劉月姣.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布[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20(12):2.
[2]Tam B T, Morais J A, Santosa S. Obesity and ageing: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J]. Obesity Reviews, 2020,21(4).
[3]中國兒童代謝 健康 型肥胖定義與篩查專家共識[J]. 中國婦幼 健康 研究, 2019(12):1487-1490.
[4]《兒童保健學》第三版出版發行[J]. 中華兒科雜志, 2006(03):205.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Ⅶ 我136斤,體檢結束後體檢表上寫的是肥胖!其他什麼都正常!肥胖是什麼意思
肥胖就是體重超出了醫學上的重量范圍。肥胖會對身體造成很多不利影響,特別是男人的腹部肥胖。提醒了應該注意飲食結構,減肥了!
Ⅷ 什麼是正常形體型,什麼是消瘦型,什麼是肥胖型,三者的區別在哪裡,優點和缺點在哪裡
(1)正常體型是指BMI在18.5~22.9之間
消瘦型是指BMI小於18.5;
肥胖型是指BMI大於等於25。其中身高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身高),(身高單位為米,體重單位為千克)
(2)優缺點:
肥胖容易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消瘦型體重過輕容易損害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風險,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等其它患病風險。
Ⅸ 肥胖症如何分類
肥胖症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白胖型:患者代謝正常,除單純肥胖外身體健康,身材比較豐滿,沒有任何代謝異常;
2、紅胖型:患者精神比較亢奮,吃飯較快,容易出汗;
3、黃胖型:患者一般不亢奮,精神欠佳,飲食量不大,偶爾出現便秘,代謝能力低下,多有甲狀腺功能不足等原發性疾病;
4、黑胖型:患者代謝異常,男性可出現黑棘皮病,女性可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雌激素和雄激素分泌不規律,部分男性可出現乳房發育,女性長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