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要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要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注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面對嚴峻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我們應該樹立生態文明觀,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的人,難以戰勝困難,成就事業。
(1)如何正確消費保健康擴展閱讀:
消費觀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態度和總的看法。與生產觀、交換觀和分配觀一樣,消費觀是經濟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觀念,消費觀是社會經濟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於社會經濟,並對其產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各種消費觀及其特點、作用和變化規律,以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並以此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行和持續發展。
適度消費觀是一種既吸收了上述兩種消費觀的合理因素,又屏棄了它們的消極因素的消費觀;是一種既不主張對物質財富一味節約吝惜,又不贊成對物質財富毫無節制的消耗濫用的消費觀;是一種使消費者既不為清貧所迫,又不為物質所累的消費觀。這種消費觀認為,消費者在消費時不僅要考慮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且要考慮他人利益乃至社會的利益;不僅要考慮當代人的利益而且要考慮子孫後代的利益。總之,這種消費觀克服了前兩種消費觀的偏頗,體現了人類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是一種理想的消費觀。
B. 你認為怎樣的消費才是健康的消費
合適自己的消費就是健康的消費。不盲目攀比,追求滿足自己的虛榮感,也不要過渡的拮據自己,符合自己的消費觀價值觀,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開心就好。
C. 1.[簡答題]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做到合理消費,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是以節約、環保、健康為前提的所有消費行為,且以實現消費的可持續性為目的。綠色消費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等。具體如下:
1、日常生活中,減少或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或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的布袋等代替塑料袋,重復利用,節約費用,還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日常生活中,節約對水、電、氣等公共資源的使用,水能二次使用的可二次使用,能不開燈的就盡量不開燈,能少用氣的就少用氣,節約自家開支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和對大氣的污染。
3、日常生活中,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生活用品。少用一次性用品,就少製造一次性用品的垃圾,就可以有效減少對公共資源浪費,還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飯店點菜時,盡量做到吃多少點多少,不講捧場,不講面子,不鋪張浪費,點多了可打包回家二次食用,減少不必要的費用開支,也是對環保的積極貢獻。在家吃飯也一樣,不浪費,重節約。
5、日常穿衣服,不臟就不要洗,減少洗滌的次數,就可以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減少洗衣粉、洗衣液等洗化用品的使用,也就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6、日常出行時,能坐公交車的就盡量不開汽車,能騎自行車的就盡量不坐公交車,能步行的就盡量不騎自行車,這樣做都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有效降低對大氣的污染。
7、日常消費時,盡量選用無污染又有利於健康的綠色產品,並號召和影響更多人加入到綠色消費的隊伍中來,倡導綠色消費,共享健康生活。比如買傢具時就可以盡量購買那些對健康無害的綠色傢具,買食物時要買那些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等。
D. 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E.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作為消費者,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健康
消費者一直十分關注食品安全的問題,但是食品安全的問題在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消費者的權益並不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食品行業的監管,同時也需要對一些違法違規的企業進行嚴厲的懲處,要建立健全對消費者的賠償制度,要增加對食品企業違法處罰的力度,才能夠讓一些企業並不敢頂風作案,要為消費者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
消費者想要投訴,那麼首先就需要通過拍視頻或者拍照片的方式保存證據,要讓食品保存完整,並不能夠將問題食品交給生產者或者經營者。消費者內心要有底氣,要大膽的向相關部門表達自己的訴求,需要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索要賠償,並不能夠其姑息違法行為。
F. 合理的消費觀是怎樣的
一是堅持理性消費。理性消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傳承中華民族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以「量入為出」為核心的理性消費要求青少年在消費過程中要力戒攀比消費心理和享樂消費傾向,把握好消費的「度」,做到計劃性、文明性和責任性消費,養成務實適度、儉而有度的消費行為。
二是堅持健康消費。當前,亞健康比例在青少年群體中有所上升,這與青少年不健康的消費行為關系密切,如過分偏愛零食、飲料、洋快餐等飲食消費,沉溺網吧、追趕時尚、貪圖感官享受等精神消費,極不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堅持健康消費,就是要以「身心健康」為核心,引導青少年樹立以實現自身發展需求為目標的健康消費觀。
三是堅持綠色消費。以「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要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培育青少年積極響應、踐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價值觀教育的根本內容,必須引導青少年在衣食住行消費中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向,選擇綠色、低碳、環保的消費方式,如實行「光碟行動」,廢舊物品循環利用等,行動起來,為建設「美麗中國」添姿增彩。
(6)如何正確消費保健康擴展閱讀: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消費不是純粹的個人行為,也與道德相涉,節儉消費體現了消費的道德正當性。由此,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涵養青少年節儉的消費品格,這不僅是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更是青少年修身立德的本質內涵。
馬克思主義消費觀認為,消費應當是對人的真實需要的滿足。人的需要豐富而多樣,既有為實現生存發展的物質需要,也有更高層次的精神和文化的需要。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消費方式開始由「生存性消費」向「發展性消費」轉變,但由於正確消費觀的「缺位」,青少年群體中存在「消費就是美德」「揮霍就是氣派」的錯誤消費觀念,奢侈浪費之風有泛濫之勢。對此,必須用正確的價值觀加以引導。
G. 如何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觀
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觀的做法: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要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消費。
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說人們在消費時要考慮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要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注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會影響消費者的不理性消費,所以切記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另外,要盡量避免情緒化消費,由於一時頭腦不冷靜而造成浪費。要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面對嚴峻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我們應該樹立生態文明觀,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我們國家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大家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去從事綠色消費,即: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做個綠色消費者。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的人,難以戰勝困難,成就事業。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行為,而是一種民族精神。作為精神,它是永遠不過時的。我們更應該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消費觀念是隨著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而不同在影響個人消費觀念的眾多因素中,主流消費觀念和個人因素則是影響消費觀念形成的基本因素。
我國的消費者在消費觀念是由注重節儉到注重品質,由量入為出到即時消費再到超前消費的消費觀念改變的。在我國剛建國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消費市場上沒有給消費者選擇的權利,糧油生產,生活用品等都是有規定生產量的,消費者只能以節儉為主。
消費觀念也是本著有出有入,出入平衡的狀態。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人們在消費時開始注重品質和服務,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去享受高品質高質量的產品或服務,超前消費也開始漸漸成為主流消費觀念。
H.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健康的消費習慣
王蓉的媽媽很喜歡名牌高檔產品。平時經常帶著她一起去逛商店。看得多了,王蓉在自己的生活中,也總會處處都想要最貴的東西。
王蓉的鉛筆盒是商場里最貴的,全自動三層。她的橡皮擦也是名牌,最新上市的卡通造型。很多時候她的舊橡皮還沒有用完,但是新的造型又上市了,王蓉也就馬上換新,舊的也就被自己遺落到垃圾筒里去了。
有一次,王蓉幫媽媽統計了一下,她一個月的開銷竟然是全家最多的一個。媽媽也在反思,孩子的這種消費觀念是不是與自己有關。肯定是自己的消費理念錯誤地傳達到了孩子那裡。
理財教育專家分析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消費觀念,很大一部分是在模仿父母。父母也是孩子生活當中教給他們要如何來消費的人。所以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觀念,還是要從父母這里先入手。父母用正確的消費觀念來引導孩子。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健康的消費理念。
在理性消費中有一點,就是要求把錢花在自己最需要的用品上。不能隨意地造成浪費,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沖動消費慾望,做一個更加理性的消費者。而對於孩子而言,如何來分辨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必需品,哪些又不是呢?有一個最簡單的評判標准,就是看買與不買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太大的影響。
父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觀念,杜絕孩子的浪費行為,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節儉是浪費的剋星,一個養成了節儉習慣的孩子,在自己平時的消費過程中,也會更好地來評判自己所要買的東西是不是自己最需要的,從而有效抑制沖動消費。
父母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觀念,就要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利用好一些時機,來教給孩子有關於消費的一些常識,讓孩子學會消費,也懂得如何更加有效地來分配自己的金錢。
父母應該這樣做
方法一:幫孩子分清楚「需要」和「想要」
父母要幫孩子分清楚「需要」和「想要」。這兩個詞在孩子的消費行為中,意味著孩子有沒有做到理性消費,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沖動消費,有沒有造成浪費。孩子出於「需要」而購買的東西是理性消費的產物。
父母要幫孩子控制住「想要」就買的想法。因為並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都是出於理性思考的結果。很多時候買回來之後,才發現都是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方法二:幫孩子克服購買沖動
父母要讓孩子克服合理消費中的大敵——沖動消費。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抵制誘惑的能力比較弱,所以很容易在一些商業宣傳中敗下陣來。孩子在和別人攀比的過程中而出現的消費,也屬於一種不合理的消費行為。
當孩子的消費習慣還處於沒有定型的階段,父母也就更利於培養出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讓孩子能夠從小就做到理智消費、合理消費,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金錢,不做浪費的小主人。
方法三:教孩子基本的購買技巧
父母要教給孩子一些最基本的消費技巧。比如如何來利用優惠券和小費,在買東西的時候貨比三家。這些技巧能夠讓孩子在辦同一件事情時,做到「花小錢辦大事」。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為孩子節省開支,還可以教會孩子購物。
方法四:莫讓虛榮心影響孩子的消費
父母在引導孩子消費的過程中,千萬要讓孩子杜絕自己的虛榮心。孩子在消費的過程中出現的虛榮心,會讓孩子出現攀比消費的情形。孩子在消費中攀比,只會出現更多的浪費情形。用這種心態來消費,只會造成更多的不合理消費。
父母要注意正確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在消費的過程中被虛榮心控制了自己。理智地面對自己的消費,才能夠更好地做到有效理財。
方法五:讓孩子懂得量力消費
父母要讓孩子了解到家庭的實際消費承受能力。讓孩子了解家庭的財政收支情況,清楚自己家庭的經濟賬,明白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讓孩子量力消費。在父母的經濟承受能力內來消費,才能夠讓孩子做到合理消費,從而培養出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
財智教育金言
正確的消費觀念,能夠更好地指導孩子來合理消費。不出現沖動消費和攀比消費的不良現象。良好的消費習慣,能夠讓孩子積累到更多的財富
I. 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超前消費
4、拒絕攀比消費
不要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出於攀比的心理購買跟人家一樣甚至比別人更昂貴的東西。
過好自己的生活,沒有那麼多人在意你。
J. 怎樣才能擁有正確的消費觀
(1)適度消費
消費支出應該與自己的收入相適應,自己的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要考慮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因為,信貸消費與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有直接的關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否則,一方面,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買方市場,應該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
(2)理性消費
首先,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盲目從眾是消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也是對普通消費者影響最大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因為,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並且這些心理往往相互聯系,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因此,在消費中我們要盡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的影響,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其次,要盡量避免情緒化消費。它是個人消費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費選擇的現象。往往是心血來潮、一時頭腦不冷靜,事後發現這種消費選擇並不適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費時,要注意保持冷靜。
最後,要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是不斷變化與改善的,我們的選擇也要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
(3)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就是指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
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嚴重短缺,我們國家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大家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去從事綠色消費,即: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希望大家能真正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做個綠色消費者。
(4)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行為。作為精神,它是永遠不過時的。
從個人思想品德的修養角度講,勤儉節約有利於個人優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
當然,不能把勤儉節約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說不要浪費。
總之,以上四個原則,是科學消費觀的具體要求,我們要理解和掌握這些原則,並用他們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既有益於個人,也有益於社會,將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