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染色體端粒酶的作用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促進端粒生長,逆轉細胞衰老,恢復體內循環。
所謂端粒就是指人類染色體末端的dna重復序列,端粒的長度決定著人體的健康。每次細胞分裂,端粒都會變短。當端粒不再縮短時,細胞死亡。
端粒酶促進端粒生長,逆轉細胞衰老,恢復體內循環,維持血管彈性和細胞活性。
參考資料:https://mip.wiki8.com/anlimei_41584/#3
Ⅱ 端粒及端粒酶在維持染色體穩定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看下面。。 端粒使DNA末端處於高度凝集狀態,避免了DNA酶的降解,避免了染色體融合,從而維持了遺傳信息的穩定性。隨著DNA復制的進行,端粒會變短,端粒酶就會發揮作用,募集相關的蛋白或酶,延長端粒到合適長度。 端粒DNA是由簡單的DNA高度重復序列組成的,染色體末端沿著5'到3' 方向的鏈富含 GT。在酵母和人中,端粒序列分別為C1-3A/TG1-3和TTAGGG/CCCTAA,並有許多蛋白與端粒DNA結合。端粒DNA主要功能有:第一,保護染色體不被核酸酶降解;第二,防止染色體相互融合;第三,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決DNA復制的末端隱縮,保證染色體的完全復制。端粒、著絲粒和復制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同時,端粒又是基因調控的特殊位點, 常可抑制位於端粒附近基因的轉錄活性(稱為端粒的位置效應,TPE)。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的延長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組機制也介導端粒的延長。 端粒與人體衰老掛上了鉤:第一、細胞愈老,其端粒長度愈短;細胞愈年輕,端粒愈長,端粒與細胞老化有關系。衰老細胞中的一些端粒丟失了大部分端粒重復序列。當細胞端粒的功能受損時,就出現衰老,而當端粒縮短至關鍵長度後,衰老加速,臨近死亡。第二、正常細胞端粒較短。細胞分裂會使端粒變短,分裂一次,縮短一點,就像磨損鐵桿一樣,如果磨損得只剩下一個殘根時,細胞就接近衰老。細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DNA丟失約30~200bp(鹼基對)。第三、研究發現,細胞中存在一種酶,它合成端粒。端粒的復制不能由經典的DNA聚合酶催化進行,而是由一種特殊的逆轉錄酶——端粒酶完成。正常人體細胞中檢測不到端粒酶。一些良性病變細胞,體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中也測不到端粒酶活性。但在生殖細胞、睾丸、卵巢、胎盤及胎兒細胞中此酶為陽性。令人注目的發現是,惡性腫瘤細胞具有高活性的端粒酶,端粒酶陽性的腫瘤有卯艇癌、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結腸癌、肺癌等等。人類腫瘤中廣泛地存在著較高的端粒酶耥端撾酶作為腫瘤治療的靶點,是當前較受關注的熱點之一。
Ⅲ 請說明端粒有何功能端粒和腫瘤有何相關性
端粒可以控制細胞分裂的代數。腫瘤細胞中含有較多端粒酶,可以修復受損端粒,使細胞永遠保持分裂能力
Ⅳ 生化問題:什麼是端粒端粒的功能端粒是怎樣抗癌的
端粒是線狀染色體末端的DNA重復序列,是真核染色體兩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復序列構成的結構,使正常染色體端部間不發生融合,保證每條染色體的完整性。
功能
穩定染色體末端結構,防止染色體間末端連接,並可補償滯後鏈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後造成的空缺。 組織培養的細胞證明,端粒在決定動植物細胞的壽命中起著重要作用,經過多代培養的老化細胞端粒變短,染色體也變得不穩定。 細胞分裂次數越多,其端粒磨損越多,壽命越短。 通常情況下,運動加速細胞的分裂,運動量越大,細胞分裂次數越多,因此壽命越短。所以體育運動一定要適可而止。
Ⅳ 端粒效應
https://item.jd.com/28474086078.html
衰老的本質是細胞不再更新了。
人在一些情況下會加速衰老。由基因和環境共同影響。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DNA序列,不參與DNA編碼,固定為TTAGGG-AATCCC配對的循環。
端粒的作用是在復制時保護DNA,每次DNA復制,端粒都會短一點。 衰老的本質是端粒變短。
一般來說,人剛出生時端粒有10000個鹼基對,35歲時7500個,60歲時4800個。
人的皮膚老化程度、白頭發數量、心肺功能、認知能力等都和端粒長度有關。端粒越短,在未來幾年得病幾率越大。超過平均年齡的人,端粒比較長(倖存者效應)。
端粒酶:端粒酶充足時,可以延緩端粒變短,甚至讓端粒變長。
用葯物刺激產生過多的端粒酶,容易造成癌症。
威脅感:縮短端粒
敵意:覺得周遭的人和事在跟自己作對,縮短端粒
悲觀:有些人為了不失望,寧可選擇悲觀,縮短端粒
胡思亂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能集中注意力,縮短端粒
耿耿於懷:rumination,減弱端粒酶,導致抑鬱
抑鬱:嚴重縮短端粒
挑戰感:延長端粒
樂觀:有利於減壓
專註:對抗胡思亂想,有利於端粒
目標感:提高端粒酶水平
感受到承擔了很大的壓力 會嚴重影響端粒酶的活性,加速端粒變短,加劇衰老。
端粒變短,關鍵不在於壓力本身,而在於個體對壓力的感受。
面對壓力時的兩種感受:威脅和挑戰。
威脅感:血管收縮、分泌皮質醇、心率加快、手腳冰冷 >> 我們的祖先遇到猛獸時可能會有這種反應,這樣即使受傷,會少流一些血。另外在焦慮和羞恥時也有類似的生理活動。這類活動會導致人的端粒縮短。
挑戰感:雖然也會分泌皮質醇,但血管不會收縮,血液含氧量還會提高,身體處在准備戰斗的興奮狀態。這樣不會導致端粒縮短。
普林斯頓的壓力實驗:同樣題目分類兩組學生來做,威脅組是「檢驗你們有沒有資格在這里讀書」,挑戰組是「看看你們優秀到什麼程度」,後一組明顯好。
最嚴重的威脅即是身份認同威脅。
應對的思路是想問題盡量「寬」和「遠」。「寬」體現在認識到身份的復雜和自我實現途徑的多樣,「遠」體現在用第三人稱視角來看待自己和遇到的事。
思想不但可以指導行動,還能影響生理狀況,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抗打擊思維:旁觀者視角看自己 >> 識別出負面情緒 >> 自我關懷
把腦中的負面聲音想像成一個懷著好心但是經常說錯話的實習生,用自嘲和原諒的態度對待自己。
人每天會有65000個想法,絕大多數都不值得跟進。
更高級的技術是冥想,比如用3分鍾時間摒棄雜念,專注在自己的呼吸。專注的人比不專注的人端粒更長。
找到人生的目標:找到希望你墓碑上寫的東西,to 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
對健康長壽最有利的精神狀態:conscientious,君子終日乾乾
鍛煉的原理:身體是反脆弱系統,適度鍛煉可以讓機體在損壞之後重建,且變得比之前更強。
氧化應激:自由基鏈式反應。對身體有害。
抗氧化劑:平衡自由基的數量,減輕氧化應激。
鍛煉增加自由基,但能讓身體產生更多抗氧化劑。
鍛煉能讓人端粒更長,但效應隨著鍛煉時間和強度增加而大幅減少,因此適度的鍛煉性價比最高。作者舉的例子是推動割草機、鏟雪、打高爾夫球時自己背著球桿。
鍛煉過後的愉悅感對身體有益。
提高心血管機能的訓練方法:
有氧耐力訓練:45分鍾有氧跑,每周三次,可以讓端粒酶活性提高兩倍。
高強度間歇訓練:快跑幾分鍾,休息幾分鍾,再快跑幾分鍾。對端粒酶的效果和上一條一樣。
抗阻力訓練:各種舉重、器械。對端粒無影響,但能讓人變強壯。
端粒是人生的 非競爭項目 ,我們的目標不是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而是希望健康長壽。
有些生物每餐吃七分飽可以長壽的實驗,比如老鼠、蟲子。但該結論對猴子、人無效。
超重的關鍵不是體重大小,而是脂肪的位置。更影響端粒的指標不是體重,而是腰臀比,也就是肚子多大。
新陳代謝綜合征的四個前兆:肚子大、膽固醇超標、高血壓、胰島素抵抗。
另外,肚子大 >> 細胞容易發炎 >> 炎症反應干擾免疫系統 >> 免疫破壞,端粒縮短 >> 更容易發炎。
細胞的三個敵人和應對思路:
發炎。 -3脂肪酸可以防止炎症反應。魚類、牛奶、有機雞蛋。
氧化應激反應。維生素C和維生素E。水果、綠葉蔬菜、帶皮的土豆。
胰島素抵抗。少吃精加工的糖。
維生素D也對端粒酶有好處,可以吃補劑和曬太陽補充。
對端粒有害的食物:紅肉(哺乳動物肉)、香腸火腿、白麵包、含糖飲料、 -6多不飽和脂肪酸、過量飲酒。
對端粒有好處的食物:白肉(魚類鳥類兩棲類動物肉)、蔬菜、堅果、豆、水果、海帶、 -3
城市居民更容易把壓力視為威脅而非挑戰,大腦中負責恐懼感的杏仁核更活躍。
「對端粒好的社區」並非「有錢的社區」,而是「有凝聚力的社區」,大家彼此關愛,互相支持。
貧困對端粒很不好,但只要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多出的金錢影響就不大。
受教育程度對端粒非常重要,影響可謂上不封頂。
職業對端粒影響大。坐辦公室的白領比體力勞動者端粒長。
遺傳:
懷孕時父母的端粒如果因為後天環境而比較短,那麼孩子一出生端粒就比較短。母親影響更大。
孕期的心理壓力 >> 皮質醇 >> 孩子的健康狀況差、端粒短。
孩子出生以後,如果家庭環境不好、缺少父母關愛,會導致端粒短。
好的家庭:夫妻靠譜(雙全且心理狀況正常)、懷孕期間營養充足、壓力不大、孩子得到足夠的關愛
Ⅵ 端粒的作用
端粒是一種染色體末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他的作用依靠端粒酶而產生。對於他的理解,你可以參考下文。
端粒酶(Telomerase),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轉錄酶,可將端粒DNA加至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端粒在不同物種細胞中對於保持染色體穩定性和細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長縮短的端粒(縮短的端粒其細胞復制能力受限),從而增強體外細胞的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人體組織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腫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參與惡性轉化。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穩定、基因組完整、細胞長期的活性和潛在的繼續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細胞中有種酶負責端粒的延長,其名為端粒酶。端粒酶的存在,算是把 DNA 克隆機制的缺陷填補起來,藉由把端粒修復延長,可以讓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使得細胞分裂克隆的次數增加。
Ⅶ 端粒的作用
端粒的作用
端粒的作用就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復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端粒、著絲粒和復制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作用就是,反映細胞復制史及復制潛能,被稱作細胞壽命的「 有絲分裂鍾」。
端粒的作用就是,穩定染色體末端結構,防止染色體間末端連接,並可補償滯後鏈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後造成的空缺。組織培養的細胞證明,端粒在決定動植物細胞的壽命中起著重要作用,經過多代培養的老化細胞端粒變短,染色體也變得不穩定。細胞分裂次數越多,其端粒磨損越多,細胞壽命越短。
端粒的作用就是,第一,保護染色體不被核酸酶降解;第二,防止染色體相互融合;第三,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決DNA復制的末端隱縮,保證染色體的完全復制。
端粒的作用就是,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同時,端粒又是基因調控的特殊位點, 常可抑制位於端粒附近基因的轉錄活性(稱為端粒的位置效應,TPE)。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的延長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組機制也介導端粒的延長。
Ⅷ 端粒與長壽的秘密
最近不知為何,身邊許多朋友接二連三傳來了至親過世的噩耗。每每到現場哀悼的同時,我也在深思一個問題:最近這連續發生的情況只是一個巧合呢,還是在預示著什麼?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和周邊的朋友已經逐漸到了而立之年,身邊的長輩也陸續退休,漸漸的步入晚年時光,諸如此類的不幸之事在未來將會越來越多。因此最近,我也不自覺的開始關注養生知識。對我頗有啟發的是,萬維鋼老師為我們解讀的一本基因知識方面的英文原版書《端粒效應》,他的作者是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和埃利薩·埃佩爾。
本書為我們揭示了直接影響人衰老進程的,是我們身體里一種叫「端粒」的東西,而抗衰老的方法也和端粒相關。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身體是有無數的細胞所構成的,而這些細胞則是通過分裂來獲得增長和更新的。所以在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人之所以變老,就是因為身上的某些細胞不再分裂了,也可以說是不再更新了。
而那些細胞分裂次數的極限就是由端粒所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每個細胞里有23對染色體。染色體包含一個人的完整遺傳信息,它是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DNA 代表遺傳信息編碼,是鹼基對組成的雙螺旋結構。所謂基因,就是染色體上一段一段的 DNA 序列。「端粒」,就是染色體末端的 DNA 序列。
端粒上的DNA 不參與編碼,序列固定不變。你可以把染色體想像成一根鞋帶,而端粒就是鞋帶的塑料頭兒,把鞋帶給包起來。也就是說,端粒的作用是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對 DNA 序列進行保護。每一次細胞分裂都要復制染色體。每次復制染色體的時候,端粒內側的 DNA 是全面復制,但是端粒那一段的 DNA,每次都會少一點。這就是說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要變短一點。等到端粒短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對染色體的保護作用就沒有了,染色體就不能正常復制,細胞就不能分裂了。如此說來,人變老的本質原因是端粒變短了。
根據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壽命長度與「端粒」的長度和「端粒」減短的速度息息相關。
這就好比你在開長途汽車,你這一箱油到底能開多遠距離,不僅要看你的油箱容量有多大,還得看你的油耗能多低。
接下來,我從端粒的長度和減短速度兩個方面和你分享如何延長壽命。
首先端粒的起始長度主要取決於遺傳,端粒長度是可以不通過基因遺傳的,稱為「直接傳遞」。也就是說,如果懷孕時候父母的端粒因為後天環境原因比較短,那麼哪怕雙方都不攜帶什麼能讓端粒變短的基因,他們的孩子的端粒,也會一出生就比較短。
因此想要讓自己的孩子的初始端粒足夠長,父母一定要在孕期保持足夠長的端粒。換句話說就是在孩子出生前,確保自己端粒減短的速度足夠慢。
因此,無論說為了讓自己長壽還是讓下一代長壽,我們都要想辦法讓我們的端粒,盡可能的降低減短的速度。
那到底是什麼造成我們的端粒在加速減短?
本書給我們的答案是長期的、嚴重的負面情緒。書中主要介紹了三種。
假設你是一個中年男子,性格比較強勢。最近你的工作有點不順利,身邊的人跟你配合得也不是很好,你看哪兒都覺得不對。工作了一天,你帶著不滿回到家裡。妻子正在做飯,而你注意到,廚房的桌子上擺著很多沒有用的廣告。你心想,早上走的時候你已經告訴妻子把廣告垃圾扔掉,她怎麼沒扔呢?你覺得妻子太懶了,你就去指責她。
這就是敵意。你只看見了小廣告,難道你沒看見她在做飯嗎?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抱怨排隊的隊伍長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覺得隊伍長是因為排隊的那些人都有毛病,他們都在專門跟你做對,那就不正常了。
敵意感強的人中,男性居多。敵意會讓你跟周圍人的關系變差,你會陷入更放縱的生活方式,比如貪吃、抽煙、喝酒。你的健康會變差,你的端粒會變短。
悲觀的人裡面女性比較多。悲觀,就是對事物總有一個負面的預期。比如兩個人一起在樹林里散步,走著走著發現一條以前沒走過的小路。正常人可能想探索這條小路,覺得走一條沒走過的路很好玩,可能會有什麼驚喜。可是悲觀的人,一遇到這種不確定的情況總是往壞的一面想,這條路可能危機四伏,也許有野獸,也許有壞人。我們可以想見,悲觀的人面對壓力的時候,因為他總是預期自己處理不好,肯定是威脅感大大強於挑戰感。悲觀者的端粒,的確更短。
人為什麼會悲觀呢?悲觀是一種心理保護,保護你不會感到失望。如果你事先預期很好,結果不好,你就會非常失望。結果有的人為了不失望,寧可選擇了悲觀。
人是動物界唯一一個不「活在當下」的物種。別的動物都是現在干什麼事兒就想什麼事兒,只有人可以在干一件事兒的時候,想另外一件事。有人做過嚴肅的大規模研究,發現人們在一天中50%的時間段內,想的事兒都不是正在經歷的事。問題就在於,很多情況下人想的是負面的東西。
英文有個詞叫「rumination」,中文字典翻譯成「沉思」,但rumination可不是普通的沉思,是對一件負面的事情耿耿於懷。你明知道這件事想也沒用,不值得再想,可是你無法停止想它,rumination會減弱你的端粒。
以上三種負面情緒,嚴重影響著壽命的長度,那我們該怎麼克服這些負面情緒呢?
你要跳出這個局,識別出這是一個不好的情緒,給它打一個標簽。然後你不能迴避,你得接受你有這個情緒。
比如說,你曾經做錯一件事,非常懊悔,動不動就因此自責。這就是典型的rumination。那麼當你這個自責的情緒上來的時候,你可以用自嘲的心態對自己這么說:「我最近怎麼經常自責呢?真有意思!」這種用寬松的辦法面對負面情緒的策略,負面情緒就會慢慢消失。
冥想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專注於當下,如果你專注在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兒上,工作就全身心投入工作,吃飯就好好體會飯有多好吃,其他的想法就自然就沒有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聽到又人會用專注的工作來「掩蓋」內心的憂傷,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有研究發現,那些無法集中注意力,永遠亂想的人,即便沒有什麼壓力感,端粒也平均比別人短了200個鹼基對。
「人生的目標」這一招可不是心靈雞湯,研究證明它有實實在在的好處。有人拿退休的老人做過研究,調查發現人們退休以後得抑鬱症的風險會提高40%。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大多數老人退休前,自己的人生目標基本已經實現,又或者是感覺自己老了不再可能實現,而放棄了確立新的人生目標。這導致退休後的老人變得漫無目的,每天大多處於胡思亂想中。久而久之抑鬱症就顯現出來,負面情緒也開始不斷催化端粒變短,最終影響壽命。
因此,無論任何人生階段,我們都要給自己找到人生目標,比如「成為一名卓越的演講者」、「改變社區幼兒的娛樂環境」、又或者「走遍中國的大好河川」等等。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應對多大的壓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對它們。是積極的接受挑戰,還是消極的承認挫敗,這直接決定著你的情緒和壽命。
最後希望每一位朋友能掌握引導情緒的辦法,讓自己的壽命不斷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