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正常人的溫度應該是多少
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
0.5度。
2. 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說到攝氏度,大多數人都知道,有人問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攝氏度,另外,還有朋友想問體溫多少華氏度正常,這到底怎麼回事呢?事實上請問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攝氏度,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正常的體溫是36-37度之間,達到或超過37.5度既是發燒,39.2度是高燒的體溫。發燒一般是炎症的表現,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治療,防止反復或加重,同時飲食生活規律有序,多補水,避免受涼熬夜勞累等。腋下測量的溫度讀數一般是應該加上0.5度代表體內溫度,醫院一般也是這樣做的。
其實只要在 36.2-37.5都是正常的溫度。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可以有0.5-1度的波動。但是測量的時候一定測量10分鍾,而且一定要夾緊,保證測量准確 。
太短可能不準確 。超過37.5度才是發燒。從你的描述來看,體溫稍微高了一點點,腋下正常溫是36到37度,正常人的體溫也是可以變化的,一般上午體溫較低,下午略高,24小時內波動不超過一度,多喝水就好了,沒有什麼問題的。
3. 人的正常體溫范圍是多少
人的正常體溫范圍是多少
人的正常體溫范圍是多少,人是恆溫的,所以一個健康的人他的體溫是相對穩定的,所以人們會通過溫度的變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有沒有發燒等症狀,我們來看看人的正常體溫范圍是多少。
測溫的部位不同
將體溫主要分為三種,口腔溫度,肛門溫度和腋下溫度。這三種溫度的測量結果各不相同。
口腔溫度時間溫度計放在口中含著,測量時間大約是3分鍾,正常的口腔溫度大約在36.3℃~37.2℃左右。
腋下溫度是最常見的測溫方式,也是最衛生的,就是講溫度計夾在腋下,測量5分鍾左右,通常比口腔正常溫度要低0.2℃~0.4℃。肛門溫度最高,通常比口腔溫度要高出0.3℃~0.5℃。
除了測量部位會導致測量的體溫出現差異之外,測量的'時間不同也會影響體溫波動。就好像現在這樣的初秋季節,在早上測量體溫是比較低的,下午的時候測量會比在清晨測量的溫度要高。吃飯和運動過後,溫度也會升高。
由於這些原因,37℃不再是人體是否發燒的絕對標准了。
不同年齡段正常體溫范圍
身體健康的成年人的正常溫度范圍大約是在36℃~37℃
而嬰幼兒因為身體各項機能較為活躍,血液流通快,體溫會在36.5℃~37.3℃左右浮動,但是中老年人卻因為皮膚老化,無法保存溫度,導致體溫相對來說比較低,在36.5℃左右。
判定自己是否發燒,應該是和自己的日常體溫作對比,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溫度變化過高,才叫發燒。大標准下,腋溫超過37.2℃就可以算作發燒了。
想要知道自己身體是否健康,日常體溫的高低也是一個判斷標准,有研究顯示,在標准環境下,人的日常體溫比較低的人,更容易長壽。大多數的人正常體溫都是36.7℃~37℃左右,但是身體素質較好的人的基礎體溫可以在36.5℃保持穩定,體溫波動較小,也是身體健康的一個體現。所以,知道自己的日常體溫也是比較重要的。
人的基礎體溫會變化嗎
人的體溫正常時口腔(舌下)溫度為36.2-37.3度。腋下溫度為36.0-37.0度。直腸內溫度(肛溫)為36.5-37.5度。 在一晝夜中,正常人體溫在凌晨睡眠中最低,從早上7-9點時急驟上升,以後則緩慢上升,到下午17-19點時達到最高值,繼而下降,到晚23-24點時達到最底穩定值。最高與最低值之差,通常在1度之間。 一般女性的體溫略高於同年齡的男子,女子在月經前體溫較高,月經來潮時體溫下降約0.2-0.3度,到排卵時體溫通常又降低0.2度,此後則突然升高。 正常人的體溫每天有一定的波動,成年女性體溫的波動還與月經周期有關。女性在月經周期中,排卵以前的基礎體溫常較低,正常每日清晨起床前體溫(即基礎體溫)在37度以下,約在36.4--36.6度左右。排卵後,平均上升0.5度左右,一直維持到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
影響基礎體溫變動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1、年齡因素的影響新生兒因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善,其體溫易受環境溫度的影嘀而隨之波動;兒童由於代謝率高,體溫可硌高於成人;老年人由於代謝率低,體溫在正常范圍的低值。
2、情緒因素的影響激動、緊張等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機體代謝率增高,導致體溫呈一時性升高。
3、運動因素的影響運動時由於骨骼肌緊張並強烈收縮,產熱量增加並超過散熱量,導致體溫一時性升高。
4. 人正常體溫一般多少正常值是多少
體溫,是我們人體的溫度,人體保持適當的溫度是保證新陳代謝的重要條件。
人正常的體溫一般是指腋下溫度36度到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溫度高0.5左右,直腸比口腔高0.5度左右。
人體的體溫,因性別、年齡、季節而有所波動,清晨溫度較低。下午五點到七點溫度比較高,但是相差一般不超過0.5度,都屬於正常體溫。
5.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人的身體保持恆定的體溫,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體溫處於正常范圍內,能夠保證人體自身生命活動以及新陳代謝正常運行的。當體溫出現異常的時候,說明身體也出現了一些異常的情況,那麼正常的體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呢?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首先,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在36攝氏度到37攝氏度之間的,並且,正常人體溫通常是上午比下午高,剛出生一個月的新生兒上午會比下午高0.25攝氏度,六個月的寶寶上午比下午高0.5攝氏度,一歲之後則會高一攝氏度。
其次,如果經測量發現體溫超過了三十七攝氏度,可能就屬於發熱的情況了。如果是超過了38.5度,就需要在醫生建議下服用一些退熱葯物退熱治療。發熱多是由於感染引起的,主要需要抗感染治療。感染得到控制,可以穩定體溫。
還有看體溫表時,應橫持體溫表緩緩轉動,水平地觀察體溫計內水銀柱所顯示的溫度刻度。在用體溫計之後,最好用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消毒。發現自己有發熱的症狀後,要注意去查找發病原方便對症治療。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調養身體,少熬夜,保證睡眠質量,多喝溫開水。
6.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36度是最正常的體溫,體溫是指機體內部的溫度。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
0.5度。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5~38度為低熱,38~39度為中度發熱,39~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人體溫度相對恆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
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體溫高於41度或低於25度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機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神經中樞調節的,很多疾病都可使體溫正常調節機能發生障礙而使體溫發生變化。臨床上對病人檢查體溫,觀罕其變化對診斷疾病或判斷某些疾病的預後有重要意義。
7. 正常人體體溫是多少°C
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腋窩)。
日本自然養生專家石原結實博士提出了更精確的范圍:理想體溫是36.5℃~36.8℃。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凌晨2~6時體溫最低,午後1~6時最高,波動一般不超過1℃。
不同人群的體溫略有差異。兒童體溫略高,可達36.8℃~37℃;嬰兒和老人的體溫較低。女性的平均體溫比男性高約0.3℃,還會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動。貧血的女性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0.7℃,產熱量少13%。
(7)請問健康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擴展閱讀
36℃是健康警戒線
1、低於36℃:身體出現危險信號。
體溫低於36℃時,身體就會顫抖以產生熱能,且伴隨黑眼圈,鼻頭、面色、手掌發紅,嘴唇發紫等症狀。現代女性中,由於壓力增加、不愛鍛煉、睡眠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畏寒症患者增多。體溫下降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白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哮喘、肺炎、風濕病等疾病自然會找上門來。
2、低於35℃:對老人最致命。
體溫降到35℃時,被稱為低體溫症,患者自覺畏寒怕冷、皮膚濕冷、四肢冰涼、不願起床,走路困難,老年人和營養不良者最易出現,秋冬季發生低體溫的老人約佔10%。當老年人的體溫低於35℃超過24小時,容易出現心跳驟停。
3、體溫降低至32℃寒戰消失並出現昏睡;降至28℃時會出現室顫,最終可致心臟停搏;降至25℃時,患者呈昏迷,反射消失,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微弱;降至20℃時,心臟將停止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