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長期家庭氧療
應掌握家庭氧療的適應證。臨床實踐證實,患有冠心病、腦血栓、腦缺血、腦動脈硬化、糖尿病足壞死、高血壓、心肌梗死、肺炎、支氣管炎、慢性氣管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哮喘、肺氣腫或肺心病等病症的人在進行家庭氧療後均可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其中,家庭氧療最適合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使用。此類患者若經常在家中進行氧療(如採取低流量持續吸氧治療),可有效地緩解心絞痛、憋氣、胸悶等症狀.
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老年人若經常出現缺氧的症狀,也可進行家庭氧療,以取得養生保健的效果。老年人在輕度缺氧時,可出現頻繁地打哈欠、手腳冰涼、胸悶氣短、心慌、喘氣急促、多夢易醒、注意力不集中、臉色蒼白、胸悶氣短、喘粗氣等症狀。
氧療的常用吸氧方式包括鼻管吸氧法、經氣管導管吸氧法、 面罩吸氧法、電子脈沖吸氧法、機械通氣吸氧法及高壓氧吸氧法等。其中,鼻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適合人們在家中使用。人們在採取鼻管吸氧法時,吸入的氧濃度僅為30%~40%。但這種吸氧法舒適方便,教師和冠心病患者、肺心病患者及健康的老年人使用。吸入的氧濃度最好可達到80%以上。這種吸氧方式適合心絞痛和哮喘病患者在病情發作時使用。
2. 吸氧怎麼吸
1、掌握好吸氧時間 如果學生在看書學習或飯後感到比較勞累,胸悶憋氣,頭腦不清,注意力渙散時,這時吸氧可迅速緩解腦部缺氧症狀,避免發生過度疲勞。每次吸氧時間,若採用鼻導管吸氧,建議每次吸氧30-60分鍾,若採用密閉雙管面罩吸氧(攜帶型高壓氧)建議每次吸氧15-30分鍾。
2、吸氧時要補充水分 吸氧時,由於氣流的作用,氧氣通過鼻咽部的時候,容易引起鼻腔黏膜、咽喉壁乾燥、出血。因此,在吸氧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以濕化氣道。
3、不要迷信高壓氧 高壓氧可以起到減低精神壓力、緩解疲勞的作用,但並不是氧氣吸得越多越能補腦。考生要不要做高壓氧吸入,應咨詢醫生,不可盲目進入高壓氧艙吸氧。尤其是感冒發熱時,做高壓氧吸入可能會導致氣壓傷或者氧中毒。
3. 如何正確的家庭氧療
家庭氧療:1、吸氧時間最好不低於15小時,2、氧流量不大於2升/分,最好在1升/分左右,3、尤其是夜間應吸氧。
4. 吸氧的操作流程
一、准備工作
1、衣帽整潔大方、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環境整潔安全:氧氣筒至少距明火5m,暖氣1m。
3、病人體位舒適。
二、解釋評估
1、核對好詳細信息、並向病人做詳細解釋說明。
2、評估病人呼吸困難的程度。
三、用物准備
氧氣筒、治療盤、氧氣表、彎盤、鼻導管、橡膠管、治療(內盛冷開水)、紗布、棉簽、膠布、別針、橡皮圈、板筆記錄單。
四、安裝
1、沖塵、安裝氧氣表邊接導管。
2、調節流量。
五、吸氧過程
1、清潔鼻腔,濕潤。
2、試管是否通暢。
3、導管插入一側鼻腔(鼻尖至耳垂距離2/3)。
4、用膠布固定鼻翼及面頰部。
5、用別針將導管別在肩部衣服上。
6、記錄用氧時間、流量並簽名。
六、觀察
1、觀察用氧效果。
2、決定用氧流量及時間。
七、停氧
1、解釋。
2、取下別針,膠布。
3、紗布包裹拔出鼻導管,擦凈鼻面部。
4、關大開關,放余氣後再關小開關。
5、卸表。
6、記錄停止用氧時間。
7、停用氧氣時先取下鼻導管,先關流量表,再關總開關,然後再打流量表小開關,放出余氣,再關好流量表。
八、清潔口鼻,恢復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
九、注意事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在呼吸衰竭時,應該低濃度吸氧。(<35%)
2、吸氧應該用醫用氧氣,不可使用工業氧氣。
3、鼻塞和鼻導管吸氧時,高流量吸氧對局部鼻黏膜有刺激,氧流量不能大於7L/min。
(4)怎麼健康的吸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室內嚴禁火源,以防火災。
2、氧氣流須經過濕化瓶,以減輕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3、長期氧療,給氧流量應控制在2升/分鍾~4升/分鍾,每天吸氧不得超過1小時,以防產生氧自由基危害健康。
4、鼻導管使用前應先檢查是否通暢,每天更換兩次,煮沸消毒10分鍾備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吸氧管。
5. 吸氧怎麼吸
1、吸氧的設備:制氧機、氧氣瓶、或醫院的集體供氧設備。而在家吸氧最常使用的是家用制氧機。
2、吸氧方式:用吸氧管連接到制氧機上,另一頭的鼻吸頭放在鼻孔處,氧氣就會順著鼻腔進入呼吸道。
3、吸氧的作用:保健吸氧和氧療吸氧。
您可以去「制氧機999」網站學習相關的吸氧知識。
6. 怎樣指導患者吸氧
1 吸氧患者的指導 1.1 吸氧方式 1.1.1 鼻塞法-分單孔、雙孔兩種 優點:比導管更為簡便、舒適,更易被接受;缺點:易脫落、需固定鼻塞。 1.1.2 面罩法 優點:簡單、方便,不會造成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用於張口呼吸的患者;缺點:對進食、飲水、服葯、談話、口腔護理造成不便。 1.2 吸氧注意事項 我院採用中心供氧。 1.2.1 供氧時操作 使用氧氣時,應先調節流量,而後使用,停用時應先拔除鼻塞,再關閉氧氣開關,氧療過程中需調節流量時應先分離開鼻塞再調節流量,以免大量氧氣突然沖入呼吸道而損傷肺部組織。 1.2.2 氧氣進入呼吸道前 氧氣進入呼吸道前需經濕化瓶濕化。 1.2.3 定期觀察氧療情況 ①觀察患者缺氧狀況是否改善;②定時檢查導管是否通暢,並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塞堵塞;③定時檢查氧流量,以保證正確的給氧量;④隨時添加濕化瓶中的蒸餾水。 1.3 氧療的並發症 1.3.1 呼吸抑制 常出現在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此類患者的呼吸是靠缺氧刺激呼吸中樞維持的,高濃度高流量吸氧可使缺氧被解除而造成呼吸中樞抑制,因此應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並保持呼吸道通暢。 1.3.2 氧中毒 是機體長時間吸入高濃度氧而導致的臨床綜合征。 1.3.3 肺不張 正常情況下肺泡的擴張是靠肺泡內不被血液吸收的氮氣支持的,當吸入高濃度氧後,肺泡內大量氮氣被置換,一旦發生支氣管堵塞,氧氣被血液充分吸收後,則引起肺泡萎陷或不張。防治方法是降低吸氧的濃度並保持呼吸道通暢。 2 吸氧患者的護理 2.1 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 許多患者由於受文化程度的影響缺乏醫學知識,對氧療產生恐懼感,認為吸氧就預示著病情危重,表現為焦慮、恐懼、精神緊張等,情緒不穩定,尤其對初次用氧者主動講解此次發病吸氧的目的,使患者理解氧療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消除患者的悲觀情緒和對生活失望的心理狀態,盡快適應患者角色,配合治療。 2.2 運用醫學理論做好宣教 消除逆反心理,使患者充分認識不同疾病吸氧的時間、濃度是不同的。如肺心病患者維持持續低流量吸氧狀態才能使乏氧狀態逐漸得到恢復,如擅自調高流量,必將造成嚴重後果。 2.3 消除經驗心理 老年患者自作主張,認為自己缺氧,用的越多越快更好,產生依賴心理,長時間接受氧療對氧氣過分依賴,一旦停用主觀上感覺呼吸困難,要反復講解機體缺氧糾正後停用氧氣的必要性,使其懂得只有靠自身機體的調節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 2.4 對家屬的宣教 對經濟條件差的患者應妥善做家屬的工作,尋求社會幫助,使患者在接受氧療時無後顧之憂,安心配合治療,樹立信心。 2.5 加強交流 對危重患者及慢性患者要經常溝通穩定情緒,消除變態心理。建議肺心病患者設家庭氧療,提高生活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總之,只有掌握氧療患者不同的心理給予針對性護理,才能使氧氣吸入療法成為臨床應用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7. 吸氧不舒服,該如何吸氧
在臨床上吸氧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治療方法,通常針對缺氧的病人運用。吸氧也可以叫做氧療,在做吸氧的過程中不需要患者進行過度的呼吸,氧氣也可以自然的通過呼吸而達到加氧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會使用鼻導管進行吸氧,患者能夠自然的呼吸,從而促使氧氣吸進人體的肺里,另外,氧氣需要濕化瓶濕化,才可以避免不良反應的出現。
如果患者存在呼吸道疾病,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建議患者選擇面罩加壓給氧的方式,從而能夠保障氧氣吸進人體的肺里。除此之外, 肺氣腫、慢性氣管炎等患者,在出現呼吸衰竭症狀時應該進行低濃度吸氧,吸氧不應該使用工業氧氣,需要用醫用氧氣。如果存在呼吸衰竭,也可能考慮通過無創呼吸機給氧治療,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8. 正確的吸氧方式是怎樣的
醫學專家指出,如果不是治療某些重病或搶救危在旦夕的生命,健康人根本不用去氧吧吸氧。盡管吸過氧的人認為,對緩解疲勞和心理緊張十分有效,但問題在於如何把握吸氧的「度」。適當的吸氧的確有益,可在氧吧誰又去負責計量呢?
再說,人類長期以來呼吸的是含有21%氧氣的空氣,整個身體已經適應了。如果吸純氧,就很容易造成過量。這樣,那些多餘的氧,將會使人體脂質過度氧化,繼而開始損傷細胞,加速人體衰老,甚至還會引致肺部疾患和癌症。
9. 怎樣正確的吸氧
吸氧時最好採取左側卧位,這樣的體位有利於胎兒的血液循環,對胎兒吸收營養和成長都是有利的.吸氧時一側鼻孔就足夠了,因為人體還要呼出二氧化碳.所以不必將另一側的鼻孔堵上,那樣會很不舒服. 吸氧能改善胎兒的缺氧狀況,促進大腦發育,臍帶繞頸容易引起缺氧,胎兒一旦缺氧,胎心就會改變,快了、慢了對胎兒都不好.尤其是孕期末,一定要注意. 正常胎心的次數是120-160次/分. 還要補充一點:一次吸氧30分鍾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