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學家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⑵ 心理健康10條標準是什麼
一,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
二,能夠充分的了解自己,並且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做出一個適度的評價。
第三,生活理想要切合實際,不妄自菲薄,不自高自大。
第四,不脫離周圍現實的環境,活在當下。
第五,能夠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諧,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善於從經驗當中學習,學習自身的一些優勢。
第七,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人社會性的一個重要的屬性。保持一個好的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十分重要,能夠讓我們在快樂的人際交往當中,健康的人際交往當中,獲得一些自我的需求。
第八,能夠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有壓抑通過發泄的這樣一個方式,將自己的一些能量進行一個有效的釋放。
第九,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第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夠恰當的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以上這十條就是我們心理健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准。
⑶ 人體心理健康的七條標準是什麼
第一,智能良好。我們一般理解的智能,多數指的是智力,並不是智能。智能是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和運用知識、經驗、技能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智能良好綜合體現在兩個精神和四個能力。即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認識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善於協調與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內心體驗的外在反映。人的情感活動,要有傾向性,喜怒哀樂,要表現出來。一定要跟外界環境協調,心情要開朗,要樂觀。
第三,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意志就是為達到即定目標,主動克服困難的能力。一種良好的意志具備四個特點。一是目的性,目的要合理;二是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和一些心態;三是要培養自己的堅強性和自覺性;四是要培養自己的果斷性和自製性。
第四,人際關系和諧。一是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相對廣泛的人際交流圈;二是人際交流要獨立思考,要保持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格,不要人雲亦雲,不要盲從;三是在人際交流當中要注意寬以待人;四是在人際交往中要積極主動,要坦誠。
第五,能動地適應和改造現實環境。適應社會是絕對的,改造社會是相對的,重點是適應。只有在適應的基礎上才能局部地改造。
第六,要保證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人格是人在社會生活當中的總體心理傾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構成要素要完整,不能有缺陷;二是人格的同一,不能混亂,生理上的我和心理上的我必須是一個人,不能分離;三是要有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第七,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要適應。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點與所屬年齡階段的共同心理特徵是大致相符的。這可從三個方面加以判斷:一看心理活動與外界環境之間是否統一,他的言行有沒有過於離奇和出格的地方;二看心理活動過程之間是否完整和協調,他的認識過程、情感體驗、意志行為是否協調一致;三看心理活動本身是否統一,他的個性心理特徵是否具有相對穩定性。生理發育超前,心理發育滯後或心理發育超前,生理發育滯後,那麼應對社會生活變化的能力就差,就需要調整自己。
⑷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積極向上努力學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勇於擔當服存組織,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
⑸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1)能夠從心裡上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2)能較好地適應現實環境;
(3)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4)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能較好地協調與控制情緒;
(5)合理的行為;
(6)具有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
⑹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了解什麼是心理健康,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在實踐中,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一、智力正常。這是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證,因此衡量時,關鍵在於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了效能:即有強烈的求知慾,樂於學習,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二、情緒健康。其標志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內容有,愉快情緒多於負性情緒,樂觀開朗,富有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較穩定,善於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剋制又能合理宣洩;情緒反應與環境相適應。
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製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動盲目、畏懼困難,頑固執拗。
四、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一是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⑺ 馬斯洛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馬斯洛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斯洛轉到布蘭代斯大學,擔任心理學系教授兼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和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⑻ 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的綜合。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則社會化的過程難以進展,心理發展水平必然受到障礙,難以獨立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慾,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獲取成就。
(二)能夠了解並接受自己
對自我有適當的了解和恰當的評價,並且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的現狀,知己所長所短,願意揚長避短,開發潛能,不苛求自己,自信樂觀,而不是過於自卑或過分自負。
(三)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和給予愛和友誼,有穩定的人際關系,擁有可信賴的朋友,社會支持系統強而有力。
(四)善於調節與控制情緒
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能適當發泄、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不為情緒所控,不因為情緒影響正常的生活,我們常說的情商(EQ)便體現了這一能力。
(五)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關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他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始終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有理想但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需要與慾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