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促進全民健康的具體措施
一是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具體來講,就是省一級創辦體育強省,市一級創辦全民健身模範示範市,縣一級推動全民健身全面開展示範縣。推動政府全面參與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工作中,做實體制機制。
二是建設「六個身邊」工程。現在這個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2018年將進一步完善,讓老百姓在身邊找到自己的健身組織、健身活動場所和體育比賽。
三是推動「+體育」。「+體育」就是在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時候,把體育主動融到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不是以體育來帶動其它活動,而是在其它活動中間,把體育「+」進去,比如「旅遊+體育」、「文化+體育」等,在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的過程中彰顯體育的作用。
四是科學健身。健身要科學,這是我們在2018年想積極推動的一項工作。有些所謂的「健身方法」其實不科學,可能還適得其反。下一步,我們將推行運動處方和推廣有中國特色的健身技術,讓真正的健身科學成為社會共識。
五是完善全民健身激勵機制,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到全民健身的鍛煉活動中去。今年要在一些體育項目中推出段位制,讓老百姓打籃球、打羽毛球也能像下圍棋一樣有級別,對他們的水平有一定的評價。這樣一種激勵機制設計,能夠讓群眾更熱愛自己的健身活動,並持續地把它發展下去。
『貳』 健康中國2030提出的四大原則包括哪些
四大原則:健康優先 、改革創新 、科學發展 、公平正義健康優先:人大應該更多地運用「健康優先」這面鏡子,監督各級政府的行為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保障人民基本健康權益。各級政府要努力轉變執政理念,制定任何政策都要用這面鏡子照一照,有沒有危害群眾健康的風險,能不能做到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企業制定計劃、進行生產活動,在計算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要用這面鏡子照一照社會效益,有沒有對子孫後代的生存造成危害。公眾也要時常照一照這面鏡子,有沒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能不能少產生一袋垃圾、少開一天車,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其實,不光是大氣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食品葯品監管、道路交通、城市規劃、應對老齡化、產業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融入健康優先的理念,全社會共同追求一個目標,建設健康中國戰略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人們希望,每年兩會對民生議題的討論,會成為新的起點,推動社會向前發展,讓公眾享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改革創新: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富於進取的思想品格。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幾千年血脈不斷、文明不衰、生機勃發,必然積淀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傳統。科學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些重要觀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們要進一步回答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得更好的問題,而科學發展觀正是我們黨關於這個重大問題的理論、方針的集中體現,進一步指明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准。社會和諧、人際和睦,無疑以公平正義為重要條件。而公平正義的創造和維持離不開公共權威,離不開公共行政。如果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及其公共行政不能倡導公平正義、不能奉行公平正義、不能主持公平正義,國家和社會就不會有公平正義。
『叄』 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是什麼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
建設健康中國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和創新作為推動力,中西並重,將健康納入所有政策。
人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方針,讓健康中國戰略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以此推動人人參與建設,人人盡力建設,人人享有建設成果,保持政府的領導作用,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其次共同建設是中國健康的根本途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主要目標。通過為整個人口群體提供兩個支柱,確保公平和系統的保健服務,以實現更高的全民健康水平;在整個生命周期。
最後堅決堅持和執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同的發展理念,堅持將重點放在基層,在改革和創新,在預防,以及歐洲和歐洲醫學,在衛生保健一體化的所有戰略,在衛生和保健領域共同努力,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
『肆』 如何推進健康中國戰略
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健全葯品供應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
1、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為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2020年搭建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框架。
2、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公立醫院全面取消「以葯補醫」成果。明確政府辦醫職責,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科學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各級各類醫院要制定章程,健全決策、管理等制度,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落實「兩個允許」,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強化醫院黨的建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崇高職業精神。到2020年基本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3、健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實施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六統一」政策,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加強制度間銜接。實現群眾異地就醫基本醫保直接結算。逐步在公立醫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復合型付費方式改革,同步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嚴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落實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支持其參與基本醫保經辦服務。
4、健全葯品供應保障制度。完善並落實葯品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政策,鼓勵新葯研發,加快推進已上市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採取定點生產、市場撮合等措施健全短缺葯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葯品、耗材集中采購機制,推進國家葯品價格談判,推行葯品采購「兩票制」,降低虛高價格。完善基本葯物制度,加強葯品特別是抗菌葯物使用管理,規范用葯行為。
5、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構建集中、專業、高效的監管體系,實現全行業覆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提高依法執業水平,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健全行業法規標准體系,強化醫務人員依法執業、患者依法就醫、醫患糾紛依法處理,堅決打擊涉醫違法犯罪活動,形成全社會尊醫重衛的氛圍。
『伍』 我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分別實施了哪些措施
我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分別實施了以下幾項措施:
第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在我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保障全民醫療問題一直是一個重大難題,因此在深化醫葯衛生體系改革是,重點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這是全民醫療保障的大前提,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舉措。
第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我國,很多醫院都是國有建設的,這是我國醫療改革的一大缺點,因此,想要深化我國醫葯衛生體系改的革,重點推進公立醫院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大力推動公立醫院的改革,實現公立與國有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加完善我國醫葯衛生體系建設,為人民的健康幸福提供更大的保障。的來說,我國深化醫葯衛生體系的改革措施,概況來說就是以上五大點了。
『陸』 作為一名醫學生,如何建設健康中國
如下二點:
1、用所學做深入淺出的專業科普。
學醫苦、學醫難,往往在於醫學知識內容的龐大性和終身學習性,然而,這也一樣是學醫的魅力。人體構造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巧絕倫的構件,在前人的努力下,目前對人體的宏觀認識已經相當充分,人體有206塊骨頭,78個可以命名的關節。
以及心肝脾肺腎的形狀和位置等等都已非常明確,學醫讓我們有幸了解有形的自己。在回答了知乎問題半年後,我能明顯感覺到普羅大眾對醫學常識的匱乏,如果能夠在自己的專業范圍之內,進行深入淺出、靠譜的醫學科普,必然將整體提高全體國民的醫學素養,正確疾病觀,減少無知的悲劇。
2、結合自身所長實事求是做學問。
目前的醫學評價體系仍舊是科研為王,但我依舊認為,無論個人志在科研還是臨床,都應該講究實事求是。若有志科研,從本科便開始積極接觸科研,努力成為一個做真科研的醫學科學家,研究出真正可以造福於民的結果。
同樣,如果志在臨床,則踏實學好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去理解理論、修正理論,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
醫學生是指在醫學院校學習各類醫學知識的人員。
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護理學、康復治療學、法醫學、醫學檢驗、麻醉學、醫學影像學、葯學、中葯學等方向。
『柒』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需要做好哪十個方面工作
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健全葯品供應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
1、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為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2020年搭建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框架。
2、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公立醫院在取消「以葯補醫」方面取得的成績。明確政府醫院責任,保障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
科學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各級各類醫院要制定規章制度,完善決策管理制度,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提供便民惠民服務,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實行「兩證合一」,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加強醫院黨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高尚的職業精神。到2020年,基本建立「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體制。
3、完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實現「六統一安排」的政策為城鎮和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完善城鎮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農村居民和嚴重的疾病保險制度,並加強之間的鏈接系統。
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逐步推行公立醫院病種復合支付方式改革,同時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保障商業保險機構承擔大病保險,支持其參與基本醫療保險辦理服務。
4、完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完善和實施政策的方方面面葯物生產、分配和使用,鼓勵新葯的研究和開發,加速仿製葯的質量和有效性的評估已經在市場上,並採取措施如有針對性的生產和市場相匹配的改善機制,確保葯物的供應短缺。
完善葯品和耗材集中采購機制,推進國家葯品價格談判,推行葯品采購「兩票制」,降低虛高價格。完善基本葯物制度,加強用葯特別是抗菌葯物管理,規范用葯行為。
5、建立健全綜合監管體系。構建集中、專業、高效的監管體系,覆蓋全行業。加強事中事後監督,推進「兩隨機一公開」,提高依法辦事水平,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完善行業法規和標准體系,加強醫務人員的法治實踐,依法治療的病人,和依法處理醫患糾紛,堅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涉及醫療服務,並培養一種氛圍,使得整個社會價值觀的醫療和衛生保健。
『捌』 近年來,我國為推動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採取了哪些措施
通過調研數據發現,有31%的人對自己的身材感到不滿意,24%的女性對自己身材滿意,男性群體中對自己身材滿意的佔34%,男性對自己目前的身材滿意度高於女性,並且男性比女性每周運動次數也更多。
雖然男性對於自己身材更自信,但是我們通過Zepp健康管理平台監測的數據,看到的卻是女性的身材管理其實好於男性。數據顯示,62%的女性BMI指數處於標准范圍內,而男性BMI標准范圍內只佔46%。男性群體更應注重體重管理。尤其是70後男性,標准BMI范圍佔比最少,女性中70前與00後女性標准BMI佔比相對較少。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這一年裡國人每日人均步行5927步,相較2019年,每日人均步行降幅22%。平均每天步數最多的省份是西藏地區,日均步數達到了8689步,這里也是國內受到疫情影響較小地區。
分性別來看,女性群體在2020年的平均步數少於男性,80後、90後女性平均每天走的最少。日均步數降幅最多的為80後,相比2019年下降了27%,日均步數降幅最少的70前,下降了20%。
調查中發現,2020年大部分有運動習慣的人,在居家防疫期間也一直在保持運動,也有人在返工之後再開始恢復運動,有14%的人因為新冠疫情的觸動開始參與運動。健康和減脂是大家參與運動的第一動力,「有點懶」是阻礙運動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沒人陪、缺乏場地等理由,在運動這件事是上,好多人有明顯的拖延症。在運動類型選擇偏好上,有氧運動參與人群最多,除此之外,男性更喜歡力量訓練,女性更喜歡柔韌性運動。
華米科技創立於2013年,以「科技連接健康」為使命。華米科技的健康IoT設備已經實現了多場景的覆蓋,基於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大數據分析能力,為全球用戶提供7x24小時健康監測服務,使可穿戴設備在身體健康管理中發揮作用。這也是華米科技連續第三年發布和中國人運動健康狀況相關的報告,此外,華米科技還先後發布過和女性、馬拉松跑者等群體相關的運動健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