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鼻子出血怎麼辦中班教案
1、如果鼻子流血,立刻用大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鼻子。
2、傷者應該坐下來,拿一個洗臉盆,頭向前傾,正好在臉盆上方。
3、按壓鼻孔至少十分鍾,在此期間不能抬頭。
4、慢慢松開按壓的手指。
5、頭繼續向前傾,用一塊兒冷水裡泡過的干凈紗布或毛巾輕輕擦拭嘴巴和鼻子四周。
6、如果鼻子仍然流血,重復以上步驟。
7、如果仍然無法止血,立即送醫。期間,傷者必須始終捏緊鼻子。
⑵ 流鼻血了怎麼辦教案
流鼻血了教案如下:
1、學習如何治療流鼻血。
2、懂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驚慌,冷靜、冷靜地對待。
3、懂得在他人有難的時候伸出援手。
4、基本的保健知識。
5、對疾病預防的初步認識。
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種,夏季比較炎熱,有些孩子可能是上火了,不能喝水,就會流鼻血。
流鼻血是因為你摳鼻孔,或者是和小孩子玩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鼻子,或者是身體上的疾病。
⑶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思路】
這節健康活動《鼻子真重要》,我主要考慮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和身體打交道,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充分的認識,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意外發生,這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活動目標】
1、了解鼻子外部特徵及其主要功能。
2、幫助幼兒學會處理鼻出血的簡單方法。
3、初步懂得怎樣保護鼻子。
【活動重點】
了解鼻子的主要功能。
【活動難點】
學會處理鼻出血的方法。
【活動准備】
小鏡子每人一個,醋、香水、葯棉。
【活動過程】
1、拿出小鏡子,觀察鼻子,描述鼻子的外觀。看一看,摸一摸,說說鼻子長什麼樣?
2、了解鼻子的內部構造,請小朋友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
鼻子分為內鼻和外鼻兩部分,外鼻就是我們看到的鼻樑、鼻翼和鼻孔,鼻腔裡面有鼻毛,兩個鼻孔中間是鼻中隔,還有看不見的鼻甲、嗅細胞等。
3、體驗活動,感知鼻子的功能。
(1)游戲:捏捏看。請幼兒閉上嘴,用手捏住鼻子,看誰憋得時間長?
提問:你有什麼感覺?(憋得難受)
鼻子有什麼作用?(呼吸)
教師小結:鼻子的重要作用就是呼吸。
(2)游戲:聞一聞,猜一猜。准備幾種不同氣味的東西,請幼兒閉上眼睛聞一聞,猜一猜,是什麼東西?
提問:瓶子里裝的是什麼?
你是怎麼知道的?(聞到的)
鼻子有什麼功能?(能聞氣味)
(3)小實驗:請幼兒捏住鼻子說話。
提問:你發現別人(或自己)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發音不清晰)
教師小結:鼻子的第三個功能,有助於我們發出正確的讀音。
教師總結:鼻子的功能有三個。(1)呼吸(2)聞氣味(3)幫助發音
4、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鼻子出血了怎麼辦?
(2)教師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用葯棉填鼻孔;用冷毛巾敷前額;按住鼻孔,高舉和流鼻血的鼻孔方向相反的手臂等。)
教師:如果自己或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亂、害怕,首先要用大拇指先摁住流血的那個鼻孔,再請老師或家長幫助處理。
5、學習兒歌,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小小鼻子作用大,幫助呼吸聞味道。
小朋友要保護它,不挖鼻孔不碰它。
鼻子出血莫慌張,捏住鼻子葯棉塞。
冷毛巾呀敷一敷,鼻血一會就止住。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空氣新鮮的花園里做深呼吸,體驗吸氣和呼氣帶來的舒暢感覺。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主要讓幼兒借用鏡子觀察鼻子;捏住鼻子體驗鼻子呼吸的重要作用;游戲聞一聞、猜一猜,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幼兒知道了鼻子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性。在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和討論中,使幼兒懂得了如何保護鼻子。在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時,如果讓幼兒自己進行情景表演自救或幫助他人,效果會更好。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安全標志,分析標記圖的圖案,了解這些標記的實際意義。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安全標記,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標記和人的生命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系。
3、在製作安全標記的過程中,加強對安全標記的認識,培養一定的安全意識。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准備:
1、常見的安全標記圖;紅、綠燈;禁止吸煙;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紅、綠燈的安全標記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這些標記?這個標記告訴我們什麼?然後分別出示其它標記,引導幼兒認識具體方法同上。
2、結合日常生活,組織幼兒分組討論,擴大對各種標記的認識。
提問:生活中,你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什麼標記?它們是什麼樣子的?你知道它表示什麼意思嗎?用筆畫下來。
請每組幼兒介紹自己小組講述的標記,全班交流小朋友見過的標記。
3、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讀一讀書上的安全標記,請幼兒在幼兒用書的兩個框子中自己設計或見過的兩個安全標記。
4、討論:
生活中,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標記?標記有什麼用?
想一想,在我們班上、在我們幼兒園,那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標記呢?
5、小組製作標記。
每組選擇一個標記主題,自由分配任務,合作完成。
活動反思:
在我們生活中,安全標記可提示和警告人們注意安全,因此認識安全標記可以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活動中幼兒表現的很積極主動,也許時因為在中班時曾初步學過安全標記的原因吧,其中幼兒對紅綠燈、吸煙、急救電話等認識的最為清楚,總之,通過整個活動全班幼兒基本都認識了常風的交通標記、安全標記,並懂得了其主要作用。整個活動效果較好。
總的來說,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保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關繫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關繫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我們每個保教工作者、家長都應該做到防患於未然,打好這個持久戰,去除一切可能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危險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切記,時時刻刻都不能鬆懈安全這根弦。
目標:
1.學習立定跳遠和助跑跨跳的動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鍛煉體能,發展肢體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在難度逐步提高的游戲中,主動參與,大膽嘗試,挑戰自我。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能遵守規則玩游戲。
准備:
1.大繩一根,沙包若干,筐一隻。
2.活動前布置好場地。
過程:
一、小蝌蚪變變變
1.我們一起把繩子圍成一個大大的、圓圓的池塘,來做「小蝌蚪變變變」的游戲吧。
2.教師邊示範邊講解這一熱身運動的動作,幼兒觀察並跟隨教師模仿練習。動作如下:
(1)身體趴在地上,雙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動移動身體;
(2)蝌蚪長出兩條後腿:身體趴在地上,用兩條腿連續蹬地並扭動身體前進;
(3)蝌蚪長出兩條前腿:四肢匍匐爬行;
二、青蛙跳田埂
1.現在小蝌蚪變成了青蛙。
你們知道青蛙有什麼本領嗎?青蛙不僅會唱歌,還會蹦蹦跳。大家一起來學學青蛙跳田埂。
2.教師用平木板作田埂
(一塊一塊間隔、兩塊兩塊間隔等),設置活動路線,通過不斷增加高度和寬度來提高活動難度。幼兒可選擇不同難度的場地進行練習。
教師指導要點如下:
(1)要求幼兒從同一方向進行跳躍活動。起跳時,用力蹬地,向前上擺臂;落地時,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2)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變化難度,也可根據情況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給幼兒增加難度。注意觀察個別能力較弱幼兒的活動情況,並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
3.幼兒自由活動,教師巡迴觀察,通過增加難度和語言指導
(如「看看別人是怎麼跳的」「怎樣跳才正確」「現在步道變寬了,你怎樣跳過去」等),使幼兒的跳躍動作自然地由立定跳遠轉變為助跑跨跳。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量,適時集中請個別幼兒展示動作,並講解動作要領和安全保護知識,在重點部分示範動作並帶領幼兒集體練習。
三、青蛙過小河
1.青蛙越長越大,本領也越來越大。對面田裡有許多害蟲,現在青蛙要跳過這條小河去捕捉害蟲。這條河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你們看看能從哪裡跳過去。如果游來了鱷魚,你敢不敢從鱷魚身上跳過去?
2.教師將繩子在地上對折圍成一條寬窄不等的小河,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活動能力跳過小河,鞏固前面游戲中掌握的動作方法,並利用所學動作完成一定的目標,進一步鍛煉體能。
第一次活動:幼兒自由跳過小河,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自己能跳過多寬的河面,是用什麼方法跳過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沖撞。
第二次活動:教師通過增設下雨、河面變寬等情景,提高跳小河的難度。幼兒分散活動,教師巡迴觀察,注意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嘗試。
第三次活動:教師胸前貼上鱷魚圖片做鱷魚,雙膝微屈仰卧河中,幼兒依次跳過河捉到害蟲,
反思:
活動中,教師有心穿插輪流活動和間隔休息來調節運動量,用游戲活動讓幼兒舒展身心,同時也加強對立定跳遠的動作方法和助跑跨跳規范動作的指導,教學過程中既有對全班幼兒的普適性要求,又鼓勵幼兒挑戰自我,促進有效學習。體育課的練習密度、梯度,小青蛙的角色體驗帶來的興趣和情趣,讓幼兒身心愉悅,學習主動,教學有序高效,較大程度上達到體能鍛煉和動作發展的目標要求。
活動目標:
1、能夠積極地和同伴一起探索並創造出床單的多種玩法,豐富身體體驗。
2、願意參加多種床單游戲,在鍛煉上肢臂力的同時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3、游戲中相互合作、團結協作,感受到團結起來力量大。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積極探索床單的多種玩法,鍛煉上肢臂力,豐富身體體驗。
2、難點:體驗團結合作產生的力量。
活動准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床單數個及大床單一個。
2、課件(包括熱身、探索、游戲、放鬆的音樂。)
3、相機。
4、魔術道具。
5、幼兒熟悉的熱身操。
活動過程:
(一)熱身游戲,魔術導入。(2分鍾)
1、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設計意圖:用幼兒熟悉的、適合本次活動的韻律操,使得幼兒樂於參與並有效地進行了熱身運動。准備活動不僅讓幼兒進行了走、跑、跳等身體的預備練習,更重要的是要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引起了幼兒的活動需求。)
2、魔術表演:將床單變成「魔毯」。
(設計意圖:用幼兒喜歡的魔術引出活動器具,引起幼兒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魔毯」不同的玩法,感受快樂。(7分鍾)
1、初步自由探索玩法。(5分鍾)
(1)教師交代規則,幼兒自由探索床單的玩法。
師:魔毯能和我們玩游戲,你的想法越多,玩法越多,魔毯的魔力就越大。我們可以一個人和魔毯玩、兩個人和魔毯玩,還可以大家一起和魔毯玩。但是游戲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探索音樂)
(2)教師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游戲用相機記錄。幼兒結伴自由活動,教師可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游戲,鼓勵幼兒創新玩法。
2、交流分享玩法。(2分鍾)
請幼兒看照片介紹玩法,鼓勵玩法獨特的幼兒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玩法,並給積極探索玩法的幼兒以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指南》中指出,要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身體運動的機會,吸引幼兒參與其中,鼓勵和支持幼兒主動練習與體驗。在這一環節中,請幼兒用自創的玩法來玩,使幼兒體驗與同伴歡樂游戲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身體素質和動作上的發展。教師做為一個發現者,努力發現幼兒的獨特玩法,並及時肯定他們的創意,調動了幼兒的參與活動的情緒。)
(三)創設情境「魔毯變變變」,集體探索。(20分鍾)
1、探索單人游戲——劃小船。(5分鍾)
(1)教師出示課件,大家一起念咒語。提問:「魔毯」變成了什麼?請你仔細觀察一下變成小船你需要怎樣做?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小結:坐在船上;腿要盤好;手要抓牢。
(3)交代規則,集體嘗試。
(4)分享交流經驗。請冠軍的小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
(5)幼兒總結經驗,再次集體嘗試。
(設計意圖:「劃小船」游戲是前面探索環節的延續,不同的是,它要求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並獲得新的玩法,在盡情游戲的同時遵守規則,以增強幼兒的活動興趣,感受到「魔毯」 真好玩。)
2、探索雙人游戲——拉小車。(6分鍾)
(1)教師出示課件,大家一起念咒語。提問:這次「魔毯」變成了什麼?這是什麼車呢?靠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嗎?
(2)幼兒觀察並討論,教師小結。知道要和同伴一起合作,車夫一定要保護好乘客的安全,坐車的人要抓牢坐穩,拉車的人要用力。
(3)幼兒分組體驗合作的樂趣。力量懸殊的小組可以請老師幫忙。
(4)分享交流經驗,請冠軍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經驗。教師小結。
(4)交換角色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遵循「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則,增加了游戲難度,給幼兒和同伴合作游戲的機會,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得到快樂。使幼兒體驗與同伴歡樂游戲的同時,獲得發展手臂力量的經驗。)
3、探索多人游戲:架彩虹橋。(9分鍾)
(1)出示「彩虹橋」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他們是怎麼架橋的?怎麼樣才能把橋架得更穩?
(2)幼兒觀察並討論,教師小結。這一次需要我們大家的力量,只有我們大家團結起來,才能架起彩虹橋。
(3)集體嘗試架「彩虹橋」,並在架橋的過程中嘗試如何讓橋架的又平又穩。
(4)勇敢者的游戲,幼兒輪流嘗試走過「彩虹橋」。
(5)教師參與走過「彩虹橋」。
(6)談談走過「彩虹橋」的感受。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力量,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的事情只需要付出一個人的力量,有的事情需要你和同伴合作的力量,但更多的事情需要我們大家的力量,只有大家團結起來才能擁有強大的力量。
(設計意圖:《指南》中指出:幼兒園要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建議:在安全的前提下,經常開展有利於發展幼兒一定力量和耐力的活動。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幼兒在團結協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參與更是給幼兒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和無比的信心。)
(四)瑜伽式的放鬆游戲。(3分鍾)
幼兒隨音樂和「魔毯」一起做放鬆運動。
設計意圖:
《指南》在健康領域的教育建議中提出:成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 在緊張而興奮的游戲之後,教師安排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放鬆活動,幼兒伴著柔美的音樂再次和「魔毯」親密接觸,既滿足了幼兒好奇、好玩的天性,又達到了放鬆身體的目的。孩子間的互助放鬆更為本環節增添了濃濃的溫情。整個放鬆過程輕松愉悅,其樂融融,孩子們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了本次的活動。)
活動延伸:
1、在戶外活動時間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繼續探索運用床單玩各種游戲。
2、幼兒回家與家人一起玩床單,並將新玩法帶回幼兒園和同伴分享,擴展學習經驗。
用心打磨,呈現精彩課堂
活動反思:
「我們有力量」是大班「下學期主題一「甜蜜一家親」中的一個體育活動。每次試講後,我都會問自己,這次活動我到底要給孩子什麼?經過多次打磨,我有了一些粗淺的、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除了要完成「利用多種活動發展幼兒的力量和耐力」的活動目標,還要讓孩子感受到立體的、全面的、充滿生機的精彩課堂。
一、教具新穎,形式多樣
本次活動以幼兒的操作游戲為基礎,一改以往體育活動使用成品教具的形式,以床單為教具,設計「魔毯變變變」情境串,引導孩子不斷探索,在游戲中感受力量,在合作中體驗快樂。
1、床單的創新使用和鮮艷的色彩,大大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便於教師組織活動和完成活動目標。將疊放床單的環節穿插於活動之中,既鍛煉了幼兒的自理能力,還可節約教師的.人力資源。
2、將「魔毯」變成「小船」「小車」「彩虹橋」等,激發了幼兒的創新精神和探索慾望,既體現了一物多玩的特點,又凸顯了活動的教育價值。
二、層次分明,設計巧妙
用幼兒喜歡的魔術引出「魔毯」,引起幼兒強烈探求慾望。同時用「魔毯」作為活動的主線貫穿始終,從自由探索玩法到魔毯變變變的游戲,從單人「開小船」——雙人「拉小車」——集體「架彩虹橋」,到最後瑜伽放鬆活動,孩子自始至終和「魔毯」形影不離、情緒高漲,每一次和「魔毯」的親密接觸都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快樂,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教師循序漸進、步步引導,使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合作、懂得團結。
三、多次對比,反思不足
幾次打磨,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語言不夠言簡意賅,活動中我反復重復活動規則,害怕「節外生枝」,豈不知孩子在完全投入活動時,教師過多的干擾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活動的效果。其次,活動中我還是會把自己放在老師的位置,沒有全身心投入,如果能做到和孩子融為一體,我相信這樣會更精彩!
一、設計意圖:
我發現現在的幼兒吃東西不合理,往往是想要吃的東西吃東西,不喜歡吃的東西就一點也不吃,不懂得什麼食物吃了有營養什麼沒營養,所以我抓住這一現象上一節大班健康活動營養設計師。目的是讓幼兒初步了解營養與人成長的關系,讓幼兒理解合理、科學的搭配。這次活動我分了三大環節去完成的。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營養與人成長的關系,讓幼兒理解合理科學的搭配。
2、嘗試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中餐,對食物的搭配感興趣。
三、活動准備:
各種食物圖片、一次性紙盤、健康笑臉貼紙。
四、活動過程:
(一)我最喜歡吃的食物。
1、導入主題:(大家好!歡迎進入快樂食物王國,在這里有各種各樣的食物,請你們隨便挑選,盡情吃吧!)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教師出示圖片。
(二)營養寶塔。
1、你們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如果讓你隨便吃,想吃多少就多少,你一次吃多少?
2、你平時有像這樣吃過嗎?(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達。)
3、你覺得哪些食物可以多吃點,哪些食物應該少吃?為什麼?(引導幼兒討論。)
4、 我們來聽聽食物王國的營養博士是怎麼說的。(我們吃的食物就像一座營養寶塔……)
5、 師幼共同談論對營養寶塔的認識。
(三)我是營養設計師。
1、如果讓你來做營養設計師,為自己設計一份中餐,你覺得怎麼選擇食物才更有營養,更健康?
2、各種食物圖片,幼兒選擇食物,製作一份營養中餐食譜。選取幾份比較典型的食譜,引導幼兒討論設計得是否合理,是否利於健康,給設計合理的中餐食譜加蓋健康笑臉。
重點領域 健康
相關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學會控制動作姿態,練習腰腹力量與上下肢的力量,促進幼兒腿部
柔韌性地發展。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嘗試根據兒歌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動作。
3、在活動中感受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蹲卧撐的動作。
難點:彈出去時注意腳並攏。
活動准備 歡快的音樂磁帶、錄音機;皮筋一根
活動過程:
一、 大家一起來熱身。
幼兒隨著老師模仿皮筋在音樂伴奏下做熱身活動:「我是快樂的小皮筋,我跑我跑我跑跑跑、我跳我跳我跳跳跳……」
二、 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動作。
師:「小皮筋用身體除了做剛才那些動作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動作?」
2、幼兒自由做各種動作,老師巡迴觀察。引導幼兒互相學習交流各自做的動作。
3、學習新的動作。
配班老師示範蹲卧撐的動作,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卧撐時的動作。「剛才我們做的都很棒,現在我們要來學習一個新的本領。先看老師來做一遍。」 「小皮筋,學本領;我橫著——拉,我豎著——拉,我准備——彈,(我彈!)」引導幼兒觀察身體在姿態:「現在皮筋彈出去後,整個身體是什麼樣的?」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強調身體彈出去後頭要抬起向前看,整個身體是綳直的。
4、幼兒練習
(1)集體練習,帶領幼兒重點練習彈出去的動作。
(2)幼兒兩人合作自由練習。
(3)男、女孩比賽1~2次。
三、游戲活動「快樂小皮筋」
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隨著老師的口令做相應動作。「我是快樂的小皮筋,拉成圓圈我走走走,走成一個大圓圈;我走走走,我走成一個小圓圈;我快步地跑跑跑,我半蹲著跑跑跑;我准備——彈,1、2、3,我收!……」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黑色食品,初步了解黑色食品的營養價值。
2、通過游戲的方式,講述各種黑色食品的名字,願意吃各種黑色食品。
3、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准備:
1、師生提供收集的各種黑色食品,並場景布置《黑色食品大集合》展台。
2、按小組准備對門開的屏風五副。
3、黑布、黑紙、各種裝飾材料、剪刀、膠棒等。
活動過程:
1、游戲活動《芝麻開門》,認識各種黑色食品。
2、探索發現食品的共同點,進一步了解黑色食品。
教師:仔細看看這些實物有哪些相同的特徵?
教師:這些食品都是黑色的,所以我們就叫它黑色食品,你還認識哪些黑色食品。
3、觀看錶演,探討黑色食品的營養價值。
教師拿著袋裝的黑色食品進行表演,讓幼兒感知了解幾種黑色食品的營養價值。
教師講述表演,幼兒觀看,感知黑色食品豐富的營養價值。
教師:你吃過這些東西嗎?你知道黑色食品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嗎?你還知道哪些黑色食品?
教師小結:不同的黑色食品的營養價值也不一樣。
4、教師組織幼兒用各種材料將自己打扮成黑色食品,玩「芝麻開門」的游戲。
5、激發幼兒自己玩「芝麻開門」游戲的興趣。啟發幼兒用黑色食品打扮自己,並講述自己的營養價值。
教師和幼兒分小組玩游戲「芝麻開門」。
因為沒有讓孩子們事先帶黑色食品,所以,我簡單的准備了芝麻和黑豆讓孩子們觀察,孩子們得出結論是黑色的。
孩子對綠色食品是最熟悉的,但對黑色食品見得比較少,所以,能說出來的很少。有的甚至說巧克力也是黑色食品。
活動反思:
課前,我沒有上網查查關於黑色食品的鑒定,所以,當孩子問我可樂是不是的時候,我只能告訴他們不是,卻不能說出原因,孩子接受的很勉強。所以,下次我應該先自己了解,做好充足的准備,才能給孩子講解。
⑷ 鼻子出血怎麼辦教案中班
通常家長見孩子流鼻血就非常驚慌,立刻找東西把孩子鼻孔堵住,以為這樣就可以止血。耳鼻喉醫生指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看到孩子流鼻血時家長不要驚慌失措手忙腳亂,最好就是給孩子壓迫止血,可用手指壓緊出血側和鼻翼,張口呼吸,壓迫止血只需要2-3分鍾,或者鼻部放冰袋冷敷。
另外,不少家長給孩子止鼻血的時候一般習慣讓孩子向後仰頭,鼻孔朝上,以為這樣就可以不讓鼻血流出來。專家指出,其實只要保持斜卧的體位,流出的血會積存並凝固在鼻腔前方,有利於局部止血,不要頭後仰,血液流入口腔或咽到胃裡,刺激胃黏膜引起惡心、嘔吐。若僅局部出血,以上簡單的處理就可以止血,而大量出血則需要到醫院進行止血。
1.用手指捏住部分的鼻肉,持續壓緊五至七分鍾,可幫助止血。
2.塗抹抗生素或類固醇軟膏,可止癢也可防止黏液干硬。
3.冰敷可促使血管收縮,減少流血。
4.在止流之前應先將血塊擤出,以免因傷口無法閉合而無法止血。
5.坐直,以免血液流到喉嚨。
如果出血仍不止,則可將蘸有止血粉、1%麻黃素、1%腎上腺素的干棉球或止血海綿等塞入其鼻腔,以收斂止血。在進行以上三方面處理的同時,還可在其額部、鼻部、頸部或枕部敷以冷水毛巾或冰袋,並反復更換,以便促使其血管收縮,減少流血。
如反復出血或出血量很多,則需先清潔鼻腔積血,盡可能找到出血部位,然後用消毒的凡士林油紗條充填壓在出血部位。油紗條在鼻腔內可以留置24~72 小時。當鼻出血確已止住,可再過適當時間,將油紗布抽出。如24~72 小時後仍出血不止,應速送醫院治療。鼻子出血的情況考慮可能是由於火大或者鼻黏膜過於乾燥等導致的,建議您注意減輕心裡壓力,放鬆心情,飲食上防止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鼻粘膜可以用香油塗抹。不放心的話可以到醫院做一下相關的血液化驗,排除疑慮確定病情。鼻子出血一般情況下是考慮鼻腔黏膜乾燥毛細血管破裂引起的情況。
意見建議:還有可能是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血常規以及凝血功能,耳鼻喉科檢查一下鼻腔鏡。如果都沒有問題,那就不要擔心,平時保持鼻腔濕潤,多喝水,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
⑸ 大班流鼻血了怎麼辦教學重點、難點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流鼻血時的簡單處理方法。
2.知道遇到事情不慌張,沉著、冷靜的對待。
3.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知道應該去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1.衛生紙、毛巾
2.幼兒有過流鼻血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流過鼻血嗎?小朋友為什麼流鼻血?
幼兒根據在生活中已有的經驗回答:不喝水、摳鼻孔、和別的小朋友打架碰到鼻子了。
教師小結: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夏天天氣非常的熱,非常乾燥,這個小朋友是因為沒喝上水上火了所以就會流鼻血。你平時摳鼻孔、有時和小朋友打鬧不小心碰到鼻子都會發生流鼻血,還有一些身體上的疾病也會引起流鼻血。
(二)流鼻血時該怎麼辦呢?
1.幼兒自由討論辦法,教師聽取幼兒已有的經驗。
教師小結:流鼻血時不要慌張,不要哭鬧,哭鬧時鼻血會流的更快,應該沉著冷靜找到毛巾和衛生紙去洗手間進行自救。
2.教師講解自救方法示範: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鼻翼,身體稍微向前傾斜,防止血流到身上。接著把毛巾用涼水浸濕放在額頭上,最後抬起一隻胳膊。毛巾熱了後繼續浸濕放在額頭上,等血不流了,然後用衛生紙卷好塞到鼻子里,擦乾凈臉。
(三)幼兒練習操作流鼻血自救的方法,教師給予指導。
(四)討論當你看到別的小朋友流鼻血時,你應該怎麼辦?讓幼兒知道遇到困難要互相幫助。
1.首先告訴他不要慌張、害怕,幫助小朋友找到洗手間,給他找好毛巾和衛生紙,幫助他控制住流血。
2.也可以快速地找到老師或家長,讓老師或家長來幫助小朋友進行處理。
(五)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流鼻血?
通過討論讓幼兒懂得,要多喝水,防止身體缺水上火。小朋友在一起活動時要注意不要碰撞引起流鼻血。如果經常的流鼻血應讓大人帶著去醫院檢查,是不是有各種疾病。
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我先引導幼兒觀察鼻子,形成對鼻子的感知,了解鼻子的作用。然後與幼兒一起討論鼻子出血了應該怎樣處理。幼兒一般都見過大人的處理方法,能說出很多辦法來。接著看書,讓幼兒認識正確的辦法,使幼兒的印象更深刻了。以後再遇到鼻子出血的情況,就不會像原來一樣慌張了。知道方法以後,我還帶領幼兒進行了實際操作,是活動進行得切實有效。
預防更重要,防患於未然。幼兒紛紛討論,說出一個又一個保護鼻子的方法。然後師生一起看書總結,使幼兒有了保護鼻子的意識和常識。
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保護意識還不強,而已會弄傷自己,或碰傷小夥伴。這次健康活動,不僅使幼兒學會了在鼻子流血時的簡單處理方法,也加強了幼兒的安全意識,是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⑹ 健康活動《鼻子出血了怎麼辦》教學反思
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整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健康常識,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懂得保護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秋季氣候很乾燥,小朋友容易鼻子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會用手去摳鼻子,或是碰到哪裡了,有的小朋友鼻子會留血,看見鼻子流血,他們也是不知道怎麼辦,會很害怕。也是根據以上這些現象,我們設計了活動。旨在通過談話交流、講解示範、感知體驗、討論評議等形式使幼兒了解鼻子的功能和保護鼻子的方法。同時通過激發幼兒交流、表達、模仿,發展他們大膽自信表達和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3--6
歲的幼兒正是身心發育的階段,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時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為此,教育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十分有必要。針對幼兒中鼻子易出血的現象,我們設計了「當鼻子出血 了」的健康教學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學會保護鼻子,在鼻子出血時,遇到問題時,不慌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活動中通過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課件,讓幼兒了解摳鼻孔、鼻子強烈碰撞引起鼻子出血的道理;而有趣的小實驗,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了解鼻子的用處;再如請受了傷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當孩子們聽到同伴的痛苦經歷時,自然就會懂得不要輕易讓鼻子受傷。
可以說整個活動,幼兒是比較感興趣,真正地學有所獲!不足之處就是活動中沒有現場的案例接觸和當場操作。如果以後有出現小朋友流鼻血,我們可以在幫助他止住鼻血的同時當場就可以學習。
⑺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環保小衛士的游戲活動,積極與同伴配合。
2、發展爬、跳、平衡的技能。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5、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准備:
1、沙包、多塊積木、平衡木等散放在活動場地上。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准備活動。
2、組織幼兒環保小衛士游戲。
●環保小衛士到各處檢查環境,看看場地上有哪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建議環保小衛士經常將場地收拾干凈。建議把某些廢舊材料變廢為寶,做成體育用具進行體育鍛煉活動。
●環保小衛士表演自己變廢為寶的本領:兩手拿雪碧瓶(裝水的),穩穩地走過獨木橋;頂沙包走過獨木橋;用報紙捲成棒做棍操;用塑料瓶貼上彩紙做啞鈴操。
●組織幼兒玩綜合游戲。將環保小衛士的活動組合起來,集體進行游戲:大膽頂沙包走過獨木橋--跳過搭好的連續幾塊積木--有秩序的用積木搭成房子。
3、組織幼兒聽音樂做放鬆運動,表揚游戲中積極、努力的幼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活動場地變臟了為引入點,採用了激勵的、親切的口吻,雖然讓幼兒用眼睛去觀察了,用行動去解決了。但此次活動環節設置上缺乏游戲性,對於小班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似乎缺乏吸引力,而且活動量也不夠充足,活動中針對幼兒基本動作的指導過於弱化,導致活動沒有象預期地那樣達到,未能激發幼兒的興奮點。如何激發孩子的活動慾望,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體性將是我繼續思考的問題!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食物金字塔,對食物搭配感興趣。
2.在猜測、分析食物金字塔的過程中知道食物的五大種類。
3.能根據食物金字塔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明白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有吃過自助餐的經歷物質材料准備;ppt課件,自助餐小情景,營養師標志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幼兒自主挑選食物,選擇代表性的幼兒進行討論
二、出示ppt,逐層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
1.出示谷類食物圖片
(1)師;介紹第一層在金字塔的底層是我們平時進餐中最重要、也是吃的最多的食物,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呢?(分別出示最底層圖片)谷類食物有哪些?為什麼要吃谷類食物?
(2)小結:歸納兒歌:"寶塔底層最重要,谷類食物營養好"。
2.出示蔬菜水果食物圖片
(1)師;第二層應該是什麼?引導幼兒進行猜測。(出示第二層圖片)你知道吃蔬菜、水果有什麼好處嗎?
(2)小結:歸納兒歌:"蔬菜水果第二層,兩類食物不能少"
3.出示葷類食物圖片
(1)師;那麼在第三層的又是什麼呢?(肉、蛋、魚、蝦)(出示圖片拓展)能不能多吃?
(2)小結:歸納兒歌:"肉蛋魚蝦第三層,每天適量換著吃"
4.出示牛奶豆類食物
(1)師;每天還應該給身體補充些什麼呢?就在金字塔的第四層上。我們一起看一看。
(出示圖片)喝了牛奶,我們會···(長個子、身體強壯)這是什麼?豆腐是用什麼做的?
(2)小結:歸納兒歌:"牛奶豆類第四層,每天記著吃一點"
5.出示油炸食物圖片
(1)師;現在已經到了金字塔的第幾層?(第五層)也就是塔尖上,這里的食物就是平時盡量少吃或者最好不吃的,你們覺得可能是什麼呢?
(2)小結:歸納兒歌:油炸食品在塔尖。盡量少吃要記牢。
三、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標准,調整所選食物
1、幼兒調整所選食物
2、師;今天在哈哈餐廳,你們利用營養知識,為自己設計了搭配合理的營養餐,營養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你們以後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養成科學進餐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
1.將課件和兒歌製成圖書投放到閱讀區,供所有幼兒觀看和交流。
2.根據食物金字塔為自己設計一天的營養餐。
反思
能夠從幼兒游戲是發現有價值的教育契機與內容,並轉為集體教育活動,較好地滿足了幼兒的需要,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活動中幼兒感受了每天應該吃有營養的食物,每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每樣都吃,不挑食,才能成為健康寶寶。
活動目標:
1、了解基本的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樂趣。
2、養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
活動過程:
1、餐前准備:
(1)、保育員指導值日生有序地鋪桌巾,分碗、勺、盤、筷子等餐具及毛巾。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自己盛飯、盛湯(吃多少盛多少),並為同伴服務。
2、進餐過程:
(1)結合膳食,知道幼兒剝、剔食物。
(2)鼓勵幼兒不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3)將事物的殘渣放在固定的盤子里,保持桌面清潔。
(4)及時處理幼兒進餐中出現的問題,如飯菜打翻時,提醒幼兒即使避讓,再用工具清理。
3、餐後:
(1)、餐後幼兒先清理桌面的殘渣,再將餐具分類擺放在固定的地方。
(2)、值日生餐桌。
設計意圖:
喜、怒、哀、樂之情人皆有之,但快樂作為一種積極情緒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於幼兒的成長尤為重要。愉快的情緒既來自於成人的關懷呵護,更取決於幼兒自身的主觀體驗。在教育中,我們要讓幼兒學會如何保持愉快的心情,並採取多種方排解已經出現的消極情緒,為快樂的人生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懂得情緒愉快有利與身體健康。初步學習正確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
2、引導幼兒逐漸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准備:
4個木偶、一個開心枕
重、難點分析:
學習正確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
活動過程:
一、感受快樂
拍手入場,進行開心碰碰碰的游戲。
二、開心與煩惱
1、剛才玩的真開心,你們想想平時你還遇到過什麼開心的事?
2、開心的時候你會怎樣?(用動作表現)
3、除了開心的事,我們還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誰來說一說你都遇到一些什麼不開心的事?
4、不開心的時候你會怎樣?(用動作表現)
5、你喜歡開心的自己還是不開心的自己?
小結:不開心就是生氣,生氣不僅不讓人喜歡,還會對我們身體產生壞的影響。生氣的時候,人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身體越來越差,所以我們要盡量不讓自己生氣,把生氣這個壞習慣消滅掉。
三、化解不開心
1、生氣商店:誰知道什麼是消氣商店?
2、我們來看看誰來消氣商店了?
3、依次出示小動物,請幼兒幫他們想辦法!
4、你覺得消氣商店好嗎?為什麼?
5、如果你生氣了,你會想哪些辦法讓自己消氣呢?
小結: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你生氣的時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電視或者大聲的哭一哭,這樣你就能消氣,讓自己快樂起來。
四、讓自己開心
1、介紹開心枕。
2、傳遞開心,讓每個幼兒和「開心枕」抱一抱,親一親。
3、說一說抱著「開心枕」有什麼感覺?
4、把開心枕送給其他人來感受一下開心的滋味。
小網路:高興,漢語詞語,形容詞,動詞,通常用來表達人的情緒,令人感到快樂的,愉快的,是內心的一種表達。
活動背景:
我班還有個別孩子有挑食的現象,他們主要是不喜歡吃蔬菜,而且飯也吃的很少,在家也這樣。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2.通過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葷菜,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
3.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4.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准備:
三隻小熊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三隻小熊圖片,引起幼兒觀察,提問:這三隻小熊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顏色、胖瘦不一樣。)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有的胖,有的瘦嗎?
2.教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
3.組織幼兒討論。
◎白熊為什麼會那麼胖?(因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黃熊為什麼會那麼瘦?(因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為什麼大家都誇棕熊漂亮呢?(因為它不挑食,身體不胖不瘦。)
◎你願意做哪只小熊呢?為什麼?
◎怎樣才能像棕熊那樣漂亮呢?
教師小結:
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們就要像小棕熊一樣,又吃蔬菜,又吃肉,這樣身體才健康。
結合三隻小熊,我另外請了三個胖瘦不一的寶寶,我想這樣更利於寶寶們直觀的了解胖和瘦,同時對於挑食的、瘦瘦的寶寶來說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育,所以效果比預期的好。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先從孩子們喜歡方式看圖片開始,設疑:小熊為什麼胖瘦不一?結合課文洋洋的故事,從而認識到挑食的危害。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現象,他們主要是不喜歡吃蔬菜,而且飯也吃的很少,在家也這樣。通過這次活動以後,當天吃飯時,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還一口菜一口飯吃得很好。最可喜的是莫繼凡小朋友還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飯菜呢?為了讓他們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裡表揚了他們,讓他們繼續發揚下去。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在孩子吃飯時經常提醒他們,以表揚、鼓勵的形式,讓他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我班的幼兒在進行身體健康檢查時,醫生發現一部分幼兒的牙齒變成齲齒了。於是為了讓幼兒知道怎樣愛護自己的牙齒而設計的活動,讓故事內容和幼兒自身體驗相溶合達到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和預防齲齒的知識。
2、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認識早晚刷牙的重要性。
3、了解主要症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4、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牙齒的重要作用,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
2、難點:通過本次活動引起幼兒對牙齒愛護的重視,達到愛護牙齒的作用。
活動准備
1、牙模具一隻,主題活動錄音帶學前班2(秋季)一盒,錄音機一台。
2、活動前兩天把雞蛋浸泡在醋里(師生都有),每人一面鏡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認識牙齒
1、孩子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2、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個謎語,看誰聰明又能幹,能很快猜出來。
3、師說謎語:「小小石頭硬又白,整整齊齊排兩排。天天早起刷干凈,結結實實不愛壞。」
4、生猜
5、孩子們真聰明!牙齒的本領可大啦,你們知道牙齒可以做什麼嗎?(吃飯、嚼東西、說話也離不開牙齒,牙齒還影響美觀······)
6、師小結:牙齒有這么多用處啊,那我們可要好好的`愛護我們的牙齒了。
(二)了解齲齒的形成
1、如果我們的牙齒壞了,變成齲齒了會怎麼樣呢?
2、請幼兒傾聽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回答問題:老虎的齲齒是怎樣形成的你呢?老虎為什麼沒有牙齒了?
讓幼兒回答後,知道糖果雖然好吃,但不宜多吃,要注意口腔衛生,吃糖後要漱口或刷牙,不含著糖睡覺。
3、請幼兒拿出課前准備好的「醋泡雞蛋」小實驗。
師引導幼兒了解,齲齒是由於口腔衛生不好,細菌繁殖所致。
(三)愛護牙齒的方法
1、孩子們有齲齒嗎?請你們拿出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齲齒?(師提醒有齲齒的幼兒去看牙醫;表揚沒有齲齒的幼兒,並鼓勵他們繼續愛護牙齒。)
2、小組討論:如何預防齲齒?並與其他組交流。
3、師總結:牙齒是保護我們的健康衛士,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愛護牙齒。牙齒的成長不但需要營養,平時不挑食,多吃魚、蛋、深色蔬菜、水果、豆類;平時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少吃甜食和含糖的飲料等等。
(四)學習刷牙,掌握方法
師:刷牙很重要,但不正確的刷牙會損害健康的牙齒(出示牙模具)
幼兒上台演示自己平時刷牙的方法
幼兒評判這樣刷牙是否會損害牙齒
拿出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
小組內交流正確刷牙的方法
引導總結正確刷牙的方法
(五)讀唱《刷牙歌>>
幼兒聽歌曲《刷牙歌》,邊做動作邊學習正確刷牙,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附故事:
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大老虎的牙齒真厲害。
大家都害怕老虎,只有狐狸說:「我不怕,我還能把老虎的牙齒全拔掉呢!」
誰也不相信,都說狐狸吹牛。
狐狸真的去找老虎了。他帶了一包禮物:「尊敬的大王,我給你帶來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糖。」糖是什麼,老虎從沒有嘗過,他吃了一粒奶糖,啊哈,好吃極了!狐狸就常常送糖來。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連睡覺的時候,糖也含在嘴裡呢。
大老虎的好朋友獅子勸他說:「糖吃得大多,又不刷牙,牙齒會蛀掉的。」
大老虎正要刷牙,狐狸來了:「啊,你把牙齒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饞嘴的老虎聽了狐狸的話,不再刷牙了。
過來些時候,半夜裡,老虎牙齒痛了,痛得他捂住臉哇哇地叫······
老虎忙去找牙科醫生馬大夫:「快,快把我的牙拔了吧!」馬大夫一聽要給老虎拔牙,嚇得門也不敢開了。
老虎又去找牛大夫,牛大夫也忙說:「我,我不拔你的牙齒······」
驢大夫更不敢拔老虎的牙。
老虎的臉腫起來了,痛得他直叫喊:「誰把我的牙拔掉,我就讓他做大王。」
這時候,狐狸穿著白大褂來了:「我來拔吧。」老虎謝了又謝。
「哎喲喲,你的牙蛀掉了,得全拔掉!」狐狸說。
「哎,只要不痛,就拔吧。」老虎哭著說。
嗬,狐狸把老虎的牙齒全拔掉了。
瞧,這只沒有牙齒的老虎成了癟嘴老虎啦。
老虎還挺感激狐狸呢,說:「還是狐狸好,又送我糖吃,又替我拔牙。」
教學反思
在活動前一部分,我先用謎語導入,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在活動過程中:1、我通過讓幼兒傾聽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讓幼兒知道糖果雖然好吃,但不宜多吃,要注意口腔衛生,吃糖後要漱口或刷牙,不含糖睡覺。從而避免了說教式教學,更能讓幼兒容易明白齲齒形成的原因。2、我事先特地布置了任務,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了「醋泡雞蛋」的小實驗,不僅是培養了幼兒實踐的能力,同時也給幼兒與家長之間的創造了一個合作,交流的平台,增進感情。更能讓幼兒深深體會到齲齒是由於口腔衛生不好,細菌繁殖所致,懂得養成良好的愛護牙齒習慣的重要性,從而更加愛護好牙齒。3、我注意運用體驗性師幼互動,讓孩子們參與正確刷牙的實踐過程,從而獲得真實的體驗。讓幼兒在做中、玩中、在樂中自覺地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科普知識的教育。
不足之處
1、由於平時在課堂上少給幼兒分組討論問題的機會,所以在分組討論問題時,他們討論問題不夠熱烈,課堂氣氛不夠濃。今後我會在這方面多多努力,給孩子們更多的時間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2、在活動中我發現大部分孩子都還沒有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今後我讓家園合作,天天督促孩子們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使孩子們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設計思路】
這節健康活動《鼻子真重要》,我主要考慮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和身體打交道,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充分的認識,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意外發生,這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活動目標】
1、了解鼻子外部特徵及其主要功能。
2、幫助幼兒學會處理鼻出血的簡單方法。
3、初步懂得怎樣保護鼻子。
【活動重點】
了解鼻子的主要功能。
【活動難點】
學會處理鼻出血的方法。
【活動准備】
小鏡子每人一個,醋、香水、葯棉。
【活動過程】
1、拿出小鏡子,觀察鼻子,描述鼻子的外觀。看一看,摸一摸,說說鼻子長什麼樣?
2、了解鼻子的內部構造,請小朋友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
鼻子分為內鼻和外鼻兩部分,外鼻就是我們看到的鼻樑、鼻翼和鼻孔,鼻腔裡面有鼻毛,兩個鼻孔中間是鼻中隔,還有看不見的鼻甲、嗅細胞等。
3、體驗活動,感知鼻子的功能。
(1)游戲:捏捏看。請幼兒閉上嘴,用手捏住鼻子,看誰憋得時間長?
提問:你有什麼感覺?(憋得難受)
鼻子有什麼作用?(呼吸)
教師小結:鼻子的重要作用就是呼吸。
(2)游戲:聞一聞,猜一猜。准備幾種不同氣味的東西,請幼兒閉上眼睛聞一聞,猜一猜,是什麼東西?
提問:瓶子里裝的是什麼?
你是怎麼知道的?(聞到的)
鼻子有什麼功能?(能聞氣味)
(3)小實驗:請幼兒捏住鼻子說話。
提問:你發現別人(或自己)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發音不清晰)
教師小結:鼻子的第三個功能,有助於我們發出正確的讀音。
教師總結:鼻子的功能有三個。(1)呼吸(2)聞氣味(3)幫助發音
4、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鼻子出血了怎麼辦?
(2)教師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用葯棉填鼻孔;用冷毛巾敷前額;按住鼻孔,高舉和流鼻血的鼻孔方向相反的手臂等。)
教師:如果自己或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亂、害怕,首先要用大拇指先摁住流血的那個鼻孔,再請老師或家長幫助處理。
5、學習兒歌,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小小鼻子作用大,幫助呼吸聞味道。
小朋友要保護它,不挖鼻孔不碰它。
鼻子出血莫慌張,捏住鼻子葯棉塞。
冷毛巾呀敷一敷,鼻血一會就止住。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空氣新鮮的花園里做深呼吸,體驗吸氣和呼氣帶來的舒暢感覺。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主要讓幼兒借用鏡子觀察鼻子;捏住鼻子體驗鼻子呼吸的重要作用;游戲聞一聞、猜一猜,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幼兒知道了鼻子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性。在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和討論中,使幼兒懂得了如何保護鼻子。在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時,如果讓幼兒自己進行情景表演自救或幫助他人,效果會更好。
設計用意:
跳皮筋是中國傳統的民間體育游戲,把皮筋游戲與民間兒歌巧妙的融合在一塊兒,恰巧吻合了孩子活潑好動的特徵。融合本幼兒園每周五講杭城杭州話這一個特點,教學中孩子要用杭城杭州話念民間兒歌《馬連開花》,提升孩子對講故鄉話的興致。融合本幼兒園的民間特點,所設計了這節健康教育教學。
教學要點定位於孩子自由探究並能初步領會跳皮筋的方式,以達到鍛煉的根本目的,從中也培育了小孩們的探究精神。我以孩子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孩子參與探索研究教學,自由探究,這一次教學使用了:嘗試法、游戲法,讓小孩在游戲中學習到知識,體質獲得進一步提高。
教學目標:
1、啟發孩子初步領會跳皮筋的方式。
2、啟發孩子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致,體會協作游戲的愉快。
3、鍛煉孩子的下肢力量,提升孩子肢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教學預備:
1。經驗預備:懂得用杭城杭州話念民間兒歌《馬蘭開花》。
2。教學材料預備:7根皮筋,1段跳皮筋的視頻,小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幼兒教師帶著孩子聽Music做熱身運動。
孩子我們聽著Music一塊兒來做一做運動吧
(二)通過游戲,初步領會跳皮筋的方式。
1。啟發孩子嘗試著探究索跳皮筋的基本方式。
今日余教師帶來了些許皮筋,請你找一個空地方與好夥伴一塊兒玩玩。
2。融合民間兒歌《馬蓮開花》,練習單腳內外跳皮筋。(孩子圍成圈圈,單腳撐皮筋,另一隻腳練習跳)
3。融合民間兒歌《馬蓮開花》,嘗試雙腳更替繞圈跳。
(1)孩子看視頻,分組練習。
(2)請1組孩子演示。
(3)跳皮筋比賽。
此刻我們要開展跳皮筋比賽啦,看哪一組孩子跟著教師的節拍,跳的又快又齊整。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生自編的跳躍方法的跳皮筋,學會基本的雙起雙落動作,加強同伴間的合作。在練習前的准備活動中,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跳,充分活動學生的各關節部位,避免因活動不充分,導致跳躍時扭傷踝關節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本課主要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時特別注意了學困生,盡量將不同素質的學生分布到各個小組,達到互幫互學的教學效果。
但在練習中,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出排斥同伴、強占練習次數、不架皮筋等不良行為,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細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勵學生,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進步,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跳皮筋是一項民間傳統的游戲活動,較為普及。經常參加跳皮筋游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跳躍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協調性和靈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以及單腳跳、雙腳跳.花式跳等。還可以自己創編一些跳躍方法來跳皮筋。
⑻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合理的飲食結構,培養科學進餐的好習慣。
2、嘗試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對食物搭配感興趣。
3、主動和同伴交流,並能對自己和同伴的設計進行恰當的評價。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准備】
各種食物圖片、盤子,健康金字塔范圖、營養師標志、肥胖及營養不良兒圖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嘗試第一次挑選自助餐。
1、導入。以營養師的角色將幼兒帶入游戲情境。
師:小朋友,這里是哈哈餐廳,我是哈哈餐廳的營養師。
2、談吃自助餐的經驗:挑選食物的注意點。(教師加以總結)
3、幼兒為自己挑選一份自助餐。(把食物圖片貼在盤子里)
4、和身邊的夥伴交流所選的食物。
5、挑選幾個選擇菜餚具有代表性的幼兒,請幼兒討論他們的自助餐搭配是否合理。
6、營養師針對幼兒挑選食物的情況進行小結。
二、藉助范圖,逐層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
1、營養師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分五層)
A、介紹第一層
在金字塔的底層是我們平時進餐中最重要、也是吃的最多的食物,想一想幼兒園家裡平時吃的,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呢?(分別出示最底層圖片)谷類食物有哪些?為什麼要吃谷類食物?
小結:谷類食物能為我們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讓我們有足夠的精神和力氣來生活和運動,所以我們離不開谷類食物。
歸納兒歌:「寶塔底層最重要,谷類食物營養好」。
【設計思路】
這節健康活動《鼻子真重要》,我主要考慮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和身體打交道,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充分的認識,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意外發生,這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活動目標】
1、了解鼻子外部特徵及其主要功能。
2、幫助幼兒學會處理鼻出血的簡單方法。
3、初步懂得怎樣保護鼻子。
【活動重點】
了解鼻子的主要功能。
【活動難點】
學會處理鼻出血的方法。
【活動准備】
小鏡子每人一個,醋、香水、葯棉。
【活動過程】
1、拿出小鏡子,觀察鼻子,描述鼻子的外觀。看一看,摸一摸,說說鼻子長什麼樣?
2、了解鼻子的內部構造,請小朋友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
鼻子分為內鼻和外鼻兩部分,外鼻就是我們看到的鼻樑、鼻翼和鼻孔,鼻腔裡面有鼻毛,兩個鼻孔中間是鼻中隔,還有看不見的鼻甲、嗅細胞等。
3、體驗活動,感知鼻子的功能。
(1)游戲:捏捏看。請幼兒閉上嘴,用手捏住鼻子,看誰憋得時間長?
提問:你有什麼感覺?(憋得難受)
鼻子有什麼作用?(呼吸)
教師小結:鼻子的重要作用就是呼吸。
(2)游戲:聞一聞,猜一猜。准備幾種不同氣味的東西,請幼兒閉上眼睛聞一聞,猜一猜,是什麼東西?
提問:瓶子里裝的是什麼?
你是怎麼知道的?(聞到的)
鼻子有什麼功能?(能聞氣味)
(3)小實驗:請幼兒捏住鼻子說話。
提問:你發現別人(或自己)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發音不清晰)
教師小結:鼻子的第三個功能,有助於我們發出正確的讀音。
教師總結:鼻子的功能有三個。(1)呼吸(2)聞氣味(3)幫助發音
4、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鼻子出血了怎麼辦?
(2)教師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用葯棉填鼻孔;用冷毛巾敷前額;按住鼻孔,高舉和流鼻血的鼻孔方向相反的手臂等。)
教師:如果自己或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亂、害怕,首先要用大拇指先摁住流血的那個鼻孔,再請老師或家長幫助處理。
5、學習兒歌,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小小鼻子作用大,幫助呼吸聞味道。
小朋友要保護它,不挖鼻孔不碰它。
鼻子出血莫慌張,捏住鼻子葯棉塞。
冷毛巾呀敷一敷,鼻血一會就止住。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空氣新鮮的花園里做深呼吸,體驗吸氣和呼氣帶來的舒暢感覺。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主要讓幼兒借用鏡子觀察鼻子;捏住鼻子體驗鼻子呼吸的重要作用;游戲聞一聞、猜一猜,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幼兒知道了鼻子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性。在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和討論中,使幼兒懂得了如何保護鼻子。在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時,如果讓幼兒自己進行情景表演自救或幫助他人,效果會更好。
活動目標:
1、繼續鞏固正溜的技能,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平衡能力,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讓幼兒在活動中嘗試與同伴合作。
3、願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准備:
溜冰鞋,護膝,護肘,音樂,毛巾,障礙物,火車頭
活動過程:
一、調動身心(律動)
1、「小朋友,今天鍾老師帶你們去學本領,把護膝,護肘帶上,我們一起來做運動。」
提問及要求:護膝,護肘怎麼帶?
2、幼兒帶護膝,護肘是教師幫助個別幼兒。
3、聽音樂做律動。
二.基本部分:
1、(1)幼兒練習「來,告訴我,你們有什麼本領?」(會溜冰)「把本領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提問及要求:「穿溜冰鞋注意什麼?」
(2)幼兒穿鞋,教師提醒,幫助個別幼兒。
(3)幼兒正溜,教師提醒:
a、保持身體平衡,不要太快,穩穩的向前溜。
b、順一個方向溜。
2、集中。
(1)教師表揚動作正確,溜的好的幼兒。
(2)幼兒嘗試練習(保育:擦汗休息)
3、游戲鞏固:
(1)你們本領都很大,鍾老師帶你們到草地上玩,提問:草地上有什麼?怎麼做?幼兒放障礙物。
(2)幼兒嘗試過障礙。
(3)集中:幼兒個別表演。
提問:他用的是什麼方法?(兩腳分開,穩穩的溜過去)
幼兒嘗試兩腳分開過障礙。
(4)「到游樂場,找好朋友玩,看誰玩的最動腦筋,玩的最高興?」(幼兒嘗試合作,教師個別指導,保育:擦汗休息)。
集中提問:你們合作玩的是什麼?怎麼玩?(一邊輪滑一邊玩開飛機游戲……)
分散提問:可以玩剛才玩過的游戲,也可以去玩別的游戲。(再次嘗試合作)。
「小朋友,天不早了,該回幼兒園了,開火車回去。」(幼兒一個一個搭肩成一列火車。)
三、放鬆活動:
「幼兒園到了,去整理一下,脫溜冰鞋,拿下護膝,護肘。」(幼兒整理)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設計的環節難度遞增,這也給孩子們更大的挑戰。整節課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的高漲,真正的實現在玩中學。我想:今後不管什麼樣的課型,只要老師在細節上多用心的扣摳,一定會逐步的領會指南,實施指南。
班級大一記錄
活動名稱製作心意卡
活動領域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通過製作心意卡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拓印以及剪的動作。
間接目的在製作心意卡的同時能有目的的將心意卡進行藝術加工創作。
適用年齡5歲左右
探究過程就是指幼兒的操作過程,在對幼兒進行觀察後才能寫1.從健康區取出材料放在桌面進行操作。2.認真觀察這份工作半成品與成品之間的異同點。3.按照成品的模式對半成品進行加工點綴。4.已經做好的成品可以帶回家欣賞。
教師的反思可能這份工作幼兒們都很感興趣,很喜歡操作。但在操作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份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幼兒很容易就完成了,但在剪的過程中,發現剪出來的線條不夠流暢,所以在剪的技巧這一方面還需要加強。
活動延伸在幼兒熟悉製作心意卡程序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提供各種材料的紙張供幼兒選擇。並且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設計心意卡的形狀,並且可以自己添上各種美麗的圖案。
照片或圖示
「全科學與全藝術」課程個別探究材料提升方案
班級大一班記錄
活動名稱對折剪圖案
活動領域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鍛煉幼兒的小肌肉和使用剪刀的靈活性。
間接目的:通過製作剪,使幼兒進一步認識剪紙——把紙折起來剪,就會有新的效果。
適用年齡5歲左右
探究過程就是指幼兒的操作過程,在對幼兒進行觀察後才能寫1.取出材料放於桌面。2.參照教師提供的成品及半成品找出需要剪的部分。3.幼兒沿著實線進行剪的工作4、打開剪好的作品檢查。5.已經做好的作品可以帶回家欣賞。
教師的反思1.這個工作孩子都很感興趣,都很願意來選擇這份工作,但剪得有些不夠流暢,個別幼兒完成不了。下一步的工作是想辦法提升,將這份工作設計的.更好。
活動延伸1.剪好以後可在其圖形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2.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照片或圖示
「全科學與全藝術」課程個別探究材料提升方案
班級大一班記錄
活動名稱刺圖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海帶是一種海產品。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
2.了解烹飪海帶的不同方法,願意嘗試自己動手剪海帶絲和打海帶結。
3.學習查閱關於海帶的資料,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准備:
1.干海帶、泡過的海帶若干,涼拌菜用的調料、剪刀若干。
2.准備有關介紹海帶生長及其營養知識的錄像,製作成ppt的海帶菜餚。
3.幼兒已經看過《長長的海帶》用書。
4 . 水族館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各種感官認識海帶。
1.教師出示干海帶和泡過的海帶,啟發幼兒比較兩者的不同。
教師:教師在你們桌上准備了兩盆東西,是什麼呀?請你看一看,摸一摸,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師:誰來說說看,你發現這是什麼呢?海帶是什麼樣子的呢?
2.教師啟發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生長在海里的海帶。
教師:你曾經在哪裡見過海帶呢?海帶生長在哪裡?它在海里是什麼樣的?你能用動作表現出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教師播放水族館音樂,啟發幼兒用各種身體的扭動、手臂的擺動表現海帶的柔軟與動感。
教師:注意哦,在模仿海帶的時候不要把你的手臂等部位撞到別的小朋友哦!
二、教師和幼兒一同觀看錄像,組織幼兒討論海帶的營養。
1.教師:你們喜歡吃海帶嗎?海帶有什麼營養?對我們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你吃過用海帶做的什麼菜呢?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組織幼兒看錄像。從中了解海帶的營養價值。(播放錄像)
3.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了解到的消息。
教師:剛剛我們看了關於海帶的營養價值,現在誰來說說看呢?誰的小耳朵最靈呢?
4.教師小結:海帶含有豐富的營養,碘和鈣的含量很高,多吃海帶能預防「大脖子」病,還能讓我們長得更高。
三、教師和幼兒現場製作海帶製品。
1.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海帶的不同烹飪方法。
教師:你曾經吃過什麼樣的海帶做的菜呢?是什麼樣的味道呢?海帶可以怎麼吃?(涼拌、紅燒、做湯)
2.播放菜餚ppt,引起幼兒的食慾。
教師:老師這里也有許多海帶做的菜,我們一起來飽飽眼福吧。
教師:看了這些菜,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誰來說說看?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進行操作。一半幼兒剪海帶絲(教師把剪刀和海帶片出示,請幼兒來說一說製作方法),一半幼兒學習製作海帶結(教師出示一個做好的海帶結,請幼兒來講講怎樣做海帶結。先剪成長方形,再打結,小組可以商量分工合作。)
4.教師現場拌海帶。
活動延伸:
1.日常生活:教師還可以向幼兒介紹其他的海產品,如海魚、海蝦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海產品同樣也有豐富的營養。
2.區域活動:在閱讀區中,欣賞幼兒用書《長長的海帶》。在生活區中,請幼兒嘗試清洗海帶,洗好後用花剪刀剪成小段或海帶絲,送到廚房做成海帶湯。
3.家園共育:日常生活中,家長可經常做一些海產品給幼兒吃。尤其對一些不願吃海產品的幼兒,應注意找出其中的原因,鼓勵幼兒試著品嘗。
⑼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目標:
1、培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培養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進步自我保護意識。
3、通過活動進步幼兒的蹦跳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預備:
各種交通標記、畫有標記或無標記的拼板若干、立體骰子若干、帶有交通標記的禮物若干、磁帶、錄音機、有交通標記的牌子。
活動過程:
一、 隨音樂跳兔子舞進入活動場地。
二、 你猜我翻
「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交通標記啊?你們所說的可能會在後面的黑板上哦!」
三、 出示各種交通標記,引起愛好。
1、出示紅燈標記,提問: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標記呀?」(紅燈)「它代表什麼意思呀?」
2、出示綠燈標記,提問:
「小朋友這又是什麼標記呀?」(綠燈)「那它又代表什麼意思呀?」
討論:為什麼要有紅綠燈呢?
3、出示畫有「交通事故」的圖標,提問:
「請問這張圖標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那要如何避免發生交通事故呢?」
4、出示畫有「閃電」的圖標,提問:
「那麼這個圖標用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四、進行拼圖活動,為游戲做預備。
「小朋友,你們看這里有很多標有『紅燈』、『交通事故』的標記,還有一個骰子和兩個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頭,讓我們把他們拼起來通向中間的幼兒園,我們四人一組趕緊來試試吧!」
五、和幼兒共同商討游戲規則並用圖標的方式進行表示,讓幼兒知道每個標記的意義,並為幼兒示範游戲一遍。
「我們通向幼兒園的路都拼好了,那我們就可以來玩〈〈爭分奪秒〉〉的游戲了。那游戲總要有個規則,那你們想想該怎麼定規則呢?」(按幼兒所定的規則在圖標旁邊進行表示,以便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教師示範游戲一遍,幫助幼兒把握游戲規則。
「游戲規則都定好了,玩起來肯定很有意思,我先來試一試,你們可要給我加油哦!」
六、幼兒進行游戲,教師進行指導並維持秩序並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我剛剛玩得可興奮了,你們肯定也想玩了吧,那我就在幼兒園等你們,你們要排好隊,輪到的小朋友就要按骰子上的數字前進最先到並遵守游戲規則的小朋友就可以到我的百寶箱里取一個寶貝哦!」
七、評價並結束活動。
「小朋友今天自己做小棋子肯定玩得很興奮吧,那經過這個游戲小朋友肯定能對交通規則更加遵守了,現在我們把這些交通規則去告訴小班的弟弟妹妹吧!」 再次跳兔子舞離開活動室。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玩輪胎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2.培養幼兒勇敢、團結合作的精神。
3.引導幼兒創造性的玩輪胎,發展跑、跳、平衡、鑽爬等基本動作。
活動准備
1. 輪胎(每人一隻輪胎)
2. 錄音機、磁帶、小鑼一面、鼓錘兩根
活動過程
一、游戲前的熱身活動
1聽音樂做出准備動作"擦汽車"
2 幼兒排成二路縱隊聽音樂模仿開汽車沿場四周慢跑汽車
聽信號"開車"、"停車"。
二、到了景區玩輪胎
1.談話:我們坐的是什麼?輪胎是用什麼做的?輪胎有什麼用途?輪胎可以怎樣玩?
2.自由探索
幼兒分散玩輪胎,(獨自玩)鼓勵幼兒玩出多種花樣,玩之前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自己不要碰了、壓了自己,也不要撞上別人。
3. 幼兒集中.交流玩法,並將玩法統計。將新穎。有趣的玩法推廣:(滾、 跳、爬、躺、在輪胎上走、輪胎里走、鳥巢、劃船等)
3. 幼兒再次玩輪胎。(引導幼兒合作玩輪胎)。教師:"輪胎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許多人玩,請你和好朋友一起玩輪胎,看哪些小朋友花樣玩得多、合作得好。"
4.合作探索
幼兒再次玩輪胎(引導幼兒合作玩輪胎)教師"輪胎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許多人玩,請你和好朋友一起玩輪胎,看哪些小朋友玩的花樣多,合作的好。"
5.集中小結統計合作游戲的玩法, 請部分幼兒示範表演合作玩輪胎。
6.學習新玩法:跳輪胎。
教師示範動作,並講解動作要領。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玩法--跳輪胎。將兩只輪胎平放在一起,然後雙腳並攏,用力跳進輪胎中心,前腳掌輕輕著地,用同樣的方法再跳到另一隻輪胎中。"
a) 幼兒逐個練習,教師在一旁輔導。
7. 競賽游戲:"敲響勝利的鑼聲"。師生共同布置場地。
將幼兒分成兩組介紹玩法:鑽輪胎--走輪胎--爬輪胎--跳輪胎,然後敲響鑼聲跑回,把小錘交給下一個小朋友,游戲繼續,哪一隊最先結束哪一隊勝利。
教師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可根據時間掌握游戲的次數)
游戲結束小結幼兒活動情況,對勝利的幼兒給予表揚,對失敗的幼兒給予鼓勵。聽音樂做放鬆動作 。
延伸活動:課下讓幼兒把輪胎在平地、斜坡、沙地、塑膠地等不同的地面上滾動,感受輪胎滾動速度的不同並探索找出原因。
反思: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可能天天為孩子們准備新的活動材料。當孩子們對已與材料缺乏興趣時,如何使這些舊有的材料繼續發揮作用呢?首先觀察幼兒,當幼兒有了嘗試新玩法的需求,但又遇到了困難時,老師適時地給予具體幫助。並抓住時機投放了一些相關材料,並通過征詢幼兒意見,製作了新的活動材料,使孩子們創造出更多的新玩法。可見,教師對幼兒心理需求的了解和滿足是相當重要的。
【設計思路】
這節健康活動《鼻子真重要》,我主要考慮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和身體打交道,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充分的認識,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意外發生,這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活動目標】
1、了解鼻子外部特徵及其主要功能。
2、幫助幼兒學會處理鼻出血的簡單方法。
3、初步懂得怎樣保護鼻子。
【活動重點】
了解鼻子的主要功能。
【活動難點】
學會處理鼻出血的方法。
【活動准備】
小鏡子每人一個,醋、香水、葯棉。
【活動過程】
1、拿出小鏡子,觀察鼻子,描述鼻子的外觀。看一看,摸一摸,說說鼻子長什麼樣?
2、了解鼻子的內部構造,請小朋友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
鼻子分為內鼻和外鼻兩部分,外鼻就是我們看到的鼻樑、鼻翼和鼻孔,鼻腔裡面有鼻毛,兩個鼻孔中間是鼻中隔,還有看不見的鼻甲、嗅細胞等。
3、體驗活動,感知鼻子的功能。
(1)游戲:捏捏看。請幼兒閉上嘴,用手捏住鼻子,看誰憋得時間長?
提問:你有什麼感覺?(憋得難受)
鼻子有什麼作用?(呼吸)
教師小結:鼻子的重要作用就是呼吸。
(2)游戲:聞一聞,猜一猜。准備幾種不同氣味的東西,請幼兒閉上眼睛聞一聞,猜一猜,是什麼東西?
提問:瓶子里裝的是什麼?
你是怎麼知道的?(聞到的)
鼻子有什麼功能?(能聞氣味)
(3)小實驗:請幼兒捏住鼻子說話。
提問:你發現別人(或自己)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發音不清晰)
教師小結:鼻子的第三個功能,有助於我們發出正確的讀音。
教師總結:鼻子的功能有三個。(1)呼吸(2)聞氣味(3)幫助發音
4、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鼻子出血了怎麼辦?
(2)教師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用葯棉填鼻孔;用冷毛巾敷前額;按住鼻孔,高舉和流鼻血的鼻孔方向相反的手臂等。)
教師:如果自己或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亂、害怕,首先要用大拇指先摁住流血的那個鼻孔,再請老師或家長幫助處理。
5、學習兒歌,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小小鼻子作用大,幫助呼吸聞味道。
小朋友要保護它,不挖鼻孔不碰它。
鼻子出血莫慌張,捏住鼻子葯棉塞。
冷毛巾呀敷一敷,鼻血一會就止住。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空氣新鮮的花園里做深呼吸,體驗吸氣和呼氣帶來的舒暢感覺。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主要讓幼兒借用鏡子觀察鼻子;捏住鼻子體驗鼻子呼吸的重要作用;游戲聞一聞、猜一猜,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幼兒知道了鼻子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性。在學習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和討論中,使幼兒懂得了如何保護鼻子。在演示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時,如果讓幼兒自己進行情景表演自救或幫助他人,效果會更好。
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情景中,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
2.通過活動懂得不亂扔垃圾。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木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寶寶:你想到那裡去玩?媽媽帶你去(幼兒自由講)
2.律動:跟著媽媽走走(邊開邊自由講講看到了什麼?可講教室環境)公園到了,我們到草地上坐會。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猜猜,今天會有什麼小動物到公園里玩?幼兒自由講各種動物。
2.木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氣真好,到公園去玩,這個香蕉真好吃」(吃香蕉,隨手一扔,下場)
b:小兔「公園真好玩,唉呦!誰扔的香蕉皮呀?摔交
提問:
a:小兔怎麼了?
b:怎麼會摔交的?
(快幫小兔揉揉)幼兒自由對小兔講講安慰的話。
c:是誰扔的香蕉皮?
d:那,香蕉皮應該扔那?
快把小猴叫出來對他說(小猴,不要亂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幼兒學說。
木偶表演
現在小猴怎樣了?(不亂扔垃圾了)
3.分糖幼兒每人一顆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糖紙扔到地上
(三)結束部分
不早了,我們開汽車回家了.音游《汽車開來了》。
活動反思:
首先,我覺得的本次活動時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種有表演的活動大部分幼兒是很喜歡,也願意積極地參與進來的。孩子們不能夠時時刻刻的想到環境保護,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東西擺在他面前,多數的孩子就會把果皮紙屑丟在一旁,針對此問題,我們又開展了此次活動,活動後,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動地去扔垃圾了,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從中讓幼兒知道不要亂扔垃圾,保持環境的清潔,感受清潔環境的美。通過活動懂得不亂扔垃圾。我們要給小朋友去適應環境和培養環保意識的時間和過程,在老師、家長的提醒下他們會做的很好,我們要相信小朋友,他們會做的很好的。
一、設計意圖
大 班幼兒,運動能力不斷增強,動作更趨靈活,但對身體關節的作用及保護方法了解還是很少 ,易造成運動中關節拉傷、摔傷和碰傷。通過有趣的游戲、關節表演等內容,使幼兒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的作用,學會在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方法。
二、活動目標
1、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對人體活動有重要作用。
2、了解簡單保護關節的方法。
3、對認識身體部位感興趣
三、活動准備
紙夾板、紙夾長臂、線繩、水彩筆若干、大型積木一套。
圖書區投放與人體關節骨骼有關的書。
教師錄制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
對人體骨骼有初步的了解與認知。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幼兒在戶外練習跳繩、玩「高矮人」游戲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提問:
繩子是怎樣搖起來的?人為什麼能變高變矮?(搖繩時靠臂的什麼部位,下蹲或站起時靠腿的什麼部位)引發幼兒認識人體的關節。
2、引導幼兒尋找身體上的關節,如:腕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再次討論:有了這些關節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體驗關節的重要作用。
3、游戲「會表演的關節」。幼兒找一個裸露在外的關節。大膽地在關節部位上用水彩筆畫一樣東西。如:小昆蟲、小人臉等。然後動一動這些關節,發現關節上圖形會一彎一伸的動起來。(加深幼兒對關節彎曲作用的認識)。
4、游戲「機器人與小精靈」。幼兒分成兩隊,一隊扮機器人將紙夾板用線繩綁住膝關節,雙臂套紙夾長臂一隊扮小精靈,教師扮「工程師」發出口令。兩隊分別取放積木蓋建房子,比賽看哪隊先將房子蓋好,兩隊互換角色重復游戲。引發討論:為什麼小精靈隊蓋的快,機器人隊蓋的慢?教師與幼兒共同,人體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請幼兒觀看他們的生活游戲錄像,畫面出現推、拉、拽的現象。幼兒討論:這些現象會使小朋友怎樣?容易發生什麼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關節,避免傷害?幫助幼兒提升保護關節的經驗:
活動時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體育活動中注意互相躲閃避免摔傷;跳躍或提拿重物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關節,不使關節拉傷或扭傷。
2、再次觀看正確的游戲活動和自我保護的方法錄像。
五、活動結束
1、
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的雜糧,品嘗常見的雜糧小吃。
2、知道適量吃一些雜糧有益健康,培養幼兒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愛惜糧食,文明就餐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各種粗糧饅頭、玉米餅、燕麥粥、紅薯條、綠豆湯等。
2、幼兒每人一套餐具。
3、多媒體粗糧圖片。
4、各種粗糧圖片。(幼兒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境導入:粗糧自助餐
1、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粗糧小吃店,我為大家准備了各種粗糧小吃,請小朋友們愉快就餐。
2、提醒幼兒注意用餐禮儀。
二、游戲活動准備:
1、老師做服務員介紹粗糧小吃。
2、幼兒品嘗各種粗糧製作的點心。
3、品嘗後自由交談,交流各自的經驗和感受。
三、游戲活動過程:
1、我們平時吃哪些糧食?米飯和麵包是用什麼做的?多媒體出示水稻,小麥的圖片讓幼兒認識。
師小結:我們平時吃得比較多的是米飯、面條、麵包、饅頭等這些都是用大米和白面做的,叫細糧。
2、提問:剛才你吃了什麼點心?味道怎麼樣?是用什麼做的?幼兒匯報的同時教師多媒體出示各種粗糧的圖片讓幼兒認識。
小結:剛才我們吃的這些點心是用高梁、小米、紅薯、玉米等做成的,這些東西叫粗糧。粗糧也是一種糧食,品種非常多。
四、了解粗糧的營養價值。
1、提問:你以前吃過粗糧嗎?吃過哪些粗糧?為什麼要吃粗糧?
小結:粗糧裡面許多營養是大米和白面中沒有的,而且粗糧中有大量的纖維素和豐富的維生素,能鍛煉我們的牙齒,通大便,對身體有好處,所以我們應該吃一些粗糧。
2、討論:每餐都吃粗糧行不行?粗糧吃多了會有什麼感覺?(讓幼兒自由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談論)
小結:吃太多的粗糧會不容易消化,所以也不能多吃,應粗糧細糧搭配著吃。
五、游戲主題延伸
1、"找家"
玩法:幼兒人手一張卡片,根據卡片上的圖案,聽老師的口令進行判斷,並站到相應的圈中。如老師說:"高梁是粗糧"。幼兒認為對就站到粗糧家中,認為不對就站到細糧家中。
2、清洗餐具,是個愛勞動的`好寶寶。
六、活動反思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不像他們的父母那樣,小時候家裡孩子多,條件差,許多孩子都在做家務,有的甚至從早忙到晚,可現如今,現在的孩子家裡條件好,父母都寵著孩子,將來的競爭十分激烈,孩子需要很高的文化知識才能在將來處於不敗之地,所以,根據這一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小能手》。通過活動鍛煉孩子的勞動意識。「擦地板」實質上就是四肢支撐和向前推的動作,活動以海綿代替生活中的抹布,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推的動作,鍛煉四腳力量及身體的協調能力。
活動目標:
1.練習推的基本動作,鍛煉上肢與下肢的力量,加強幼兒的肢體的協調能力。
2.遵守游戲規則,增強競爭意識。
3.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體驗擦地板的樂趣。
4.了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准備:
1.人手一塊海綿。
2.長板凳和拱形門。
重難點:
能運用學到的操作要領學習拖地板,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
在教師引導下做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
二、探索擦地板的方法:
1.游戲:
2.探索不同擦地板的方法。
3.幼兒展示自己擦地板的方法與同伴分享。
4.探索符合生活擦地板的方法。
5.與 同伴分享。
三、障礙物下擦地板:
1.從拱形門下擦過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眼睛看前方)
2.從不同高度的長板凳下擦過去,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放鬆活動:
1.游戲:海綿擺高樓。(收拾海面)
2.聽音樂做放鬆動作。
五、結束活動
1、地板擦完後,把移開的物品按原來的擺設放置好。
2、把工具清洗干凈放回遠處,把海綿放在有日照或通風的地方曬干或晾乾,否則會滋生細菌,不利於健康衛生。
活動反思:
活動在前期的初步感受中,小朋友興趣非常高,本活動挖掘擦的多種方法,在探索與嘗試中,使我們的身體得到更好的鍛煉與提高。
在二十一世紀的信息時代里,社會所需的人才已不是墨守陳規、守株待兔之人,而是能舉一反三,具有創新思維的人。而社會上的事物都是隨時變換、更新的,需要我們幼兒去不斷辨別、選擇。《綱要》中的健康要求也不僅僅只是注重發展幼兒的動作技能,而是要「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因此在活動中我不但強調幼兒對動作的創造性,還讓幼兒在較自由的環境中自主選擇游戲。使幼兒在操作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讓幼兒對一些未知的、沒發現的事物規律進行探索,並通過合作形成團隊精神,這就是科學教育。也強調規則,不把愉快教育當成一種目的。因為孩子到了小學、社會中,他們必須得遵照一定的要求和規則去做。
在勞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在勞動中培養合作探究精神。正確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領。明確地板清潔是家庭衛生的重要標志,懂得只有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活動目標
1、練習聽信號變速奔跑或走動。
2、學慣用身體動作表現秋天樹葉飄落的情景。
活動准備 掃帚一把。
活動過程
1、 准備活動。
幼兒扮演樹葉,表現樹葉快樂地在空中飄來飄去的情景,然後四散蹲下。
2、 基本活動。
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① 秋風輕輕地吹,吹得小樹葉們都動起來了,呼……呼……幼兒慢慢地開始走動、抖動或跑動。
② 風慢慢地變大了,呼……呼……幼兒逐步加快速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運動。
③ 風變得很大很大,小樹葉們飛了起來。
幼兒快速奔跑或走動。
④ 風漸漸小了。
幼兒開始放慢速度。
⑤ 風停了。
幼兒原地休息。
⑥ 教師拿掃帚扮演環衛工阿姨清掃落葉;阿姨慢慢地掃,幼兒慢慢地走;阿姨快快地掃,幼兒就快快地跑;阿姨掃累了,幼兒也蹲在地上休息。
游戲可以重復數遍。
3、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輕松的環境中敞開自己的心靈,快樂地交朋友,表達自己真實的心理想法。
2、在優美、淺顯的語言中調整自己的心理行為。
活動准備:
輕音樂、小椅子(或其它活動室方便可取的東西)布置的小樹林。區別不同班級幼兒的標志從不同的班級選取若干名幼兒,他們相互間不是很熟悉。
活動過程:
一、輕松活動--營造輕松的心理氛圍(播放輕緩的音樂)伴著輕緩的音樂,請小朋友隨意找個位置,擺個舒適的姿勢坐下來,閉上眼睛。
老師配樂解說:
"讓我們聽著音樂,閉上眼睛,放鬆小手,放鬆小腳,讓快樂來到我們中間吧。""早上,太陽出來,陽光暖洋洋,好舒服!""爸爸愛我,媽媽愛我,老師也愛我!我,是個快樂的孩子!"(請大家睜開眼睛)
二、游戲《找朋友》
--主動與別人交流小朋友面對面圍成兩個圓圈。不停地交換位置,用語言和動作認識新朋友。
1、師幼認識
2、幼兒游戲,相互認識"想不想認識一下新朋友?"
(1)討論:
怎麼認識新朋友呢?
(2)游戲找朋友"那我們來玩個找朋友的游戲,認識一下新朋友,好嗎?"一半小朋友圍成圓圈站好,別一半小朋友去找朋友,老師用語言的動作提醒小朋友問候、相互介紹。
(3)找個新朋友聊聊天。
3表達:
"當你和新朋友說"你好"、擁抱朋友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4、小結"生活中不能沒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樂。老師希望小朋友有更多的朋友
三、游戲《樹林散步》
--關愛朋友、信任朋友閉上小眼睛,讓朋友牽著小手在"小樹林"散步。
1、請一對小朋友先走走,隨機問一下他們的感覺。(相信、放心……)"小朋友,想到樹林去散步嗎?"
2、說一說感受你閉上眼睛走,朋友牽著你的手,在"樹林"散步,有什麼感覺呢?"
3、全體幼兒伴著音樂在"樹林"里散步。
老師隨機表揚大膽不睜眼看的小朋友以及細心照顧朋友的小朋友。
4、小結:
相信你的朋友、幫助你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四、游戲《跟我不一樣》
--勇敢地承認錯誤老師說相反的話,跟老師說做相反的動作,如果錯了,就舉起小手,大聲說:"對不起,我錯了。"
1、跟老師說的相反。
2、跟老師做相反的動作。
隨機表揚主動認錯的孩子。
3、小結:勇敢地承認錯誤,做個誠實的好孩子,你會變得更快樂
五、游戲《馬蘭花》
--嘗試合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1、游戲規則:
(一起說)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們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開了幾瓣花?
老師:三瓣花(幼兒三人一起抱做一團)。
沒有找到朋友的幼兒繼續舉起小手,大聲說"對不起,我錯了。"
2、幼兒游戲。
老師注意忽易忽難,最後讓每個幼兒都成享受功的喜悅。
六、小結:
老師希望小朋友天天快樂,做個人人喜歡的快樂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