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吃肉才健康
豬肉維B1多 配栗子補腦
營養特點: 按照《中國食物成分表》,同等重量下,豬肉的維生素B1含量是牛肉的4倍多,是羊肉和雞肉的5倍多。維生素B1與神經系統的功能關系密切,能改善產後抑鬱症狀,還能消除人體疲勞。
適用人群: 豬肉性平,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各種體質的人都能吃,但其脂肪含量比其他肉類高,因此更適合消瘦的人,體態較胖和高血脂的人則要適當控制吃的量。
烹調方法: 豬肉脂肪高,不適合煎炸,以燉煮為宜,炒時應控制油量。不同部位的肉口感不同,裡脊和後臀適合切成絲炒食;肩肉適合剁成肉餡或用來燉肉;豬骨適合煲湯。豬肉味臊,燉煮時最好加一兩粒大茴香,加幾顆栗子能補腦。
挑選要點: 新鮮豬肉為淡紅色或淡粉色,表皮肥肉呈白色且有光澤,觸摸起來,感覺微干或稍濕,但不黏手,手指按壓有彈性。不新鮮或病死豬肉則呈灰色或暗紅色,肥肉呈淡綠色或桃紅色,摸起來乾燥、黏手。注水肉一般表面潮濕,彈性差,重壓時還有液體滲出。含瘦肉精的肉看上去異常鮮艷,肥肉較薄,通常不足1厘米。
雞肉維A高 配大棗護心
營養特點: 雞肉的脂肪含量較少,而蛋白質較高,且氨基酸組成接近人體需要。雞肉富含能降低膽固醇的不飽和脂肪酸,還富含能修復皮膚和黏膜的維生素A和煙酸。因此,雞肉對健美身材、養護皮膚有益。
適用人群: 雞肉味甘性微溫,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由於肉質細膩,最適合食慾不振的人吃。此外,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症狀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烹調方法: 雞肉肉質細嫩,適合各種烹調。為了保持其低脂肪的優點,最好選擇較為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燉雞。相反,香酥雞、辣子雞、炸雞等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熱量也比較高,不利健康。燉雞時除了需要放薑片、花椒、月桂葉外,還可以放幾個大棗,不僅味道更香,還能補心益氣。喝雞湯時,最好和肉一起吃。
挑選要點: 挑選雞肉時,首先要看宰殺處的刀口,由於活雞掙扎的緣故,刀口不會很平,倘若刀口是一條平滑的曲線,可能是病死後補刀。其次要看眼球,新鮮的雞,眼睛全開或半開,眼球色澤明亮;如果放久或變質,眼睛會凹陷,眼球渾濁。最後要看雞屁股,新鮮的.雞屁股很乾凈,如果是病死雞,屁股會有點綠色。
牛肉最補鐵 配土豆健脾
營養特點: 紅肉是鐵元素的重要來源,而牛肉中血紅素鐵含量尤其豐富,能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此外,牛肉中蛋白質和鋅的含量也高於其他肉類,而脂肪含量最低。
適用人群: 牛肉性微溫,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各種體質的人也都可以吃。但牛肉肌肉纖維較粗,不易消化,老人、小孩和消化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烹調方法: 牛肉的裡脊部分最嫩,適合炒肉絲、肉片;肩肉也比較嫩,適合燒燉;牛腩適合煲湯;腱子肉最好用小火慢煮或做成醬肉。牛肉味正,烹調時不宜加味道過濃的香辛料,加些姜、陳皮、月桂葉和少許小茴香即可。土豆燉牛肉是最經典的搭配之一,可以補脾。
羊肉能補硒 配蘿卜潤肺
營養特點: 羊肉營養和牛肉類似,同樣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是補血的好食物。值得注意的是,羊肉中的硒含量要遠遠高於其他肉類,研究表明,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還能抵抗重金屬毒性、保護視力、抑制腫瘤。
適用人群: 羊肉性溫熱,最好在冬春食用,能益氣、補虛、抗寒,適合瘦弱、怕冷的虛寒體質的人食用,對氣喘、氣管炎、肺病患者相當有益。相反,如果身體怕熱,經常大便燥結,就要少吃羊肉。旺火導致的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關節炎、濕疹患者應忌食。「肥羊肉片的脂肪含量一般超過30%,血脂高的人還是少吃點好。
烹調方法: 羊肉質地細嫩,裡脊、肩肉、後臀都適合短時間烹調菜餚,此外,羊排骨適合煲湯,羊腿肉適合小火慢燉。烹調羊肉時,搭配山楂、綠豆可去除膻味;搭配白蘿卜可補肺;搭配胡蘿卜可補虛益氣。
挑選要點: 購買羊肉時,可以觀察一下肌肉纖維,越細嫩緊密的越好。新鮮的凍羊肉色彩鮮亮,呈鮮紅色。如果發白,一般已經超過3個月;如果呈暗紅色,可能經過反復解凍;如果脂肪部分發黃,說明凍了太久。挑選鮮羊肉時,要摸一摸,手感上有點黏,注過水或不新鮮的羊肉就不會黏手。此外,通常骨骼細的羊排,說明羊的年齡較小,肉質更柔嫩。
挑選要點: 新鮮牛肉紅色均勻,肌肉有光澤,脂肪潔白或呈淡黃色,表面微干,不黏手,彈性好,無異味。值得提醒的是,嫩牛肉肉色淺紅,老牛肉肉色深紅,愛吃嫩牛肉的人可細心區分。
❷ 老年人並非要清淡飲食,牢記這5點,教你健康吃肉
肉類是人體補充蛋白質和能量的重要食物,在飲食過程中必不可少。如果我們長期缺乏肉類的攝入,那麼即使我們每頓飯都吃飽了,我們的身體仍然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但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高血脂和三高現象會讓他們對這些高膽固醇食物望而卻步。所以50歲以上的人就不能吃肉了嗎?
研究發現,40多歲的中年人有必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預防「三高」等疾病。然而,在他們五六十歲之後,這對他們的 健康 不利。這是因為一味少吃肉類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肌肉和骨骼衰退,加速衰老進程,增加跌倒和心臟病的風險。
老年人也需要從外界獲得營養和能量,即使他們的活動量低於年輕人。如果能量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感到全身乏力,或者降低身體的免疫力,所以醫生認為老年人應該吃肉。但過多攝入肉類老年人的腸胃難以充分消化,容易造成食物堆積,如果體內脂肪含量過高,還可能導致肥胖,進而導致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所以如何吃肉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老年人應該如何正確的「吃肉」?
1.可以多吃魚肉
建議每周可以吃大約280克到525克。有些老年人不想吃肉,但身體消化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多吃魚。魚肉的脂肪含量很低,在各種肉類中比較容易消化,但我們也需要格外小心魚骨。在為老年人安排飲食時要注意一下。
2.選擇優質蛋白
在選擇肉類時,最好選擇那些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因為老年人的新陳代謝會減少,這樣更容易消化吸收。如魚、瘦肉、雞蛋、牛奶、豆腐等。
3.選擇瘦肉
.老年人不吃肉通常擔心肉中脂肪過多,對血壓、血脂、血糖等不利。但也有好的和壞的脂肪,在吃肉時我們可以選擇瘦肉。
4.午餐時間是吃肉的時間
考慮到營養和操作方便,午餐時間可以是吃肉的時間。因為早上剛起床體力活動不夠,而且時間短,選擇煮雞蛋、牛奶比較方便,營養又容易吸收;如果晚餐吃肉後早睡,身體可能沒有消化,這會影響睡眠。所以午餐最好每天吃一次肉和蔬菜。
5.烹飪方式很重要
烹調肉類時,建議多用蒸煮,少用高溫煎,炸。溫度過高會破壞營養,油炸食品對身體也沒有好處,還會產生致癌物,所以正確的烹飪方法很重要。
人是雜食動物。吃肉不吃素是沒有好處的,吃素不吃肉也是沒有好處的。為了均衡的飲食,我們應該葷素搭配。作為一個人,我們總是需要從食物中獲取能量,肉類就是這樣一種很好的能量來源。如果肉類食物攝入不足,很容易降低免疫力,導致疾病頻發建議老年人可以多吃各種肉類,尤其是魚類,最好消化。
❸ 怎樣科學吃肉才能營養健康
多吃禽類肉少吃畜肉。肉食包括豬、牛、羊等畜肉,也有鵝、鴨、雞等禽肉,兩類肉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有區別。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瘦肉,其中肉眼看不見的隱性脂肪也佔28%。
吃豬肉時最好與豆類食物搭配。因為豆製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使膽固醇與脂肪顆粒變小,懸浮於血漿中,不向血管壁沉積,能防止硬化斑塊形成。雞肉最有營養的吃法是熬湯
,雞肉中賴氨酸的含量很高,熬湯後各種營養成分溶解到湯汁中,有多重營養功效,如消除疲勞感、加速血液循環、緩解感冒症狀等。魚肉是肉食中最好的一種,脂肪含量低,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
吃點骨頭也有營養。以豬骨為例,其蛋白質、鈣、鎂和能量毫不遜於豬肉,甚至有過之。尤其難得的是,這些養分易被人體所吸收,很適合胃口與消化功能皆有不同程度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烹調肉食多燉少炒。在蒸、炒、燉等多種方式中,宜於中老年人的最佳方式是燉。燉肉鮮嫩柔軟,中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因而較為適合;採用燉食的方法,脂肪可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膽固醇含量下降,口感也更好。
吃肉喝湯最好兼顧。一些人誤認為喝湯最能充分攝取肉中養分,實際上燉湯時仍有大部分營養物質未從組織細胞中滲出,僅喝湯而不吃肉是不科學的。 (王 展)
❹ 天天吃肉會給人帶來哪些危害應該怎樣吃肉才能保持健康
天天吃肉對身體不好,高血壓、心臟病,肉中的脂肪,如膽固醇進入人體後,沒有在人體內完全分解,脂肪就會附著在胃壁和血管上,持續時間長了,堆積的血管變得越來越窄,能通過的血液量,都越來越少,使人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等。鈣質流失。肉類中含有高蛋白,經常吃肉,肉類中的蛋白質會引起缺鈣,會引起骨質疏鬆症等疾病。我們的消化系統,其實是不適合吃肉的,經常吃肉會帶來排泄困難,肉中由於纖維素極少,所以在人的胃腸中,運動非常緩慢,所以便秘成了很多人的共同困擾。
肉類所含的鐵、蛋白質和維生素比較豐富,而更多的植物性食物更容易被我們吸收,長期不吃肉,不注意相關營養素的攝入更容易患營養不良、貧血等疾病,尤其是處於發育期的嬰幼兒、青少年和經期的育齡婦女,在充分攝入肉類食物的同時,也更符合我國的飲食習慣和滿足食慾需求。禽類所含的膽固醇和脂肪相對較少,魚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保護作用。我們可以逐漸用家禽和魚來代替其他肉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食用5至100克魚蝦和50至75克家禽。此外,人們應注意烹飪方法。過度的烹飪可能會增加鹽和油的攝入量,所以清淡的烹飪方法更有利於健康。
❺ 如何健康的吃肉
肉食是非常營養養生的食物,不過吃肉很有講究,有些人能夠吃肉,而有些人應該少吃肉。有時候你適合吃牛肉,有時候你適合吃牛肉……那麼我們該如何健康吃肉呢?
牛肉最宜人體
凡身體虛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為相宜。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但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膽固醇和脂肪,故老年人、幼兒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羊肉最滋補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還能益腎壯陽,補虛抗寒,強健身體,是冬令的滋養食療珍品。但需注意的是,羊肉畢竟性偏溫熱,並非人人皆宜。陰虛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關節炎、濕疹及發熱者應忌食。豬肉最補鐵豬肉肥瘦差別較大,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少,多吃容易導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質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防貧血。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由於豬肉的纖維組織比較柔軟,還含有大量的肌間脂肪,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
❻ 怎麼吃肉最補身體
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飲食中都離不開肉類,因為肉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尤其是魚肉、牛肉經常吃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益,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可是如何吃肉更補身體,一起看看吧!
牛肉,身體虛弱以及智力衰退者,都可以吃,因為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而且對於手術之後的人,可以吃一點,但是牛肉的纖維粗糙,不易消化,因此老人和小孩都是不宜多吃的。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也是最滋補壯陽的食物,人人都可以吃,但是對於濕疹、發熱以及消化不良、關節炎的人不能吃。
雞肉,脂肪含量少,只有雞皮含有脂肪,對於月經不調、貧血、營養不良、虛弱、畏寒怕冷、乏力疲勞都可以吃。
魚蝦,最好的肉,含有的微量元素很豐富,鐵、錳、銅、鈷、鋁、鎳、鋅、鈣、碘、氯等都可以補充人體缺乏的維生素,但是水產品也存在有毒物質,因此要少吃
通過以上專家的具體介紹,你知道如何正確吃肉了嗎?如果知道了,就開始健康吃肉吧!
❼ 吃肉怎麼吃最健康
吃肉怎麼吃最健康
編者按:秋季常常會出現什麼滋補火鍋,營養火鍋等。吃火鍋時吃肉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為了健康,我們怎麼吃肉才最健康呢?其實,肉類食品與蔬菜應交替食用。
營養專家指出,在火鍋當中,肉類食物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但為了健康,在吃火鍋的時候,肉類食物與蔬菜應交替進食,而不是先將肉類掃光,最後才吃菜。
「肉類和蔬菜交叉著吃不僅不容易感到過分油膩,還可以幫助控制肉類的總量攝入,不然光吃肉很可能一下就吃了好多盤。專家表示,吃肉的同時多吃蔬菜瓜果,還可有效促進消化、降低血脂,預防肥胖。
「其實吃火鍋最正確的吃法是先吃清淡食物,如青菜、豆腐,幫助胃腸打底,然後再循序漸進吃肉類以及其他種類食物。專家建議說。
豬肉最忌半生不熟就下肚
有些人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鍋里燙一下就吃。這樣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據研究,三種嚴重的寄生蟲病———旋毛蟲、絛蟲和囊蟲都可能通過火鍋傳播。不潔的豬肉片和牛肉片里很可能含有這三類寄生蟲。目前,雖不能肯定羊肉里是否含有旋毛蟲、絛蟲和囊蟲,但曾有報道有人因吃涮羊肉而得了旋毛蟲病的事件。如果得了寄生蟲病,就會渾身乏力,肌肉酸痛,身體浮腫,有時候腳踏地面都會有刺痛的感覺。
營養專家提醒: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將肉切薄、多燙,涮豬肉片、牛肉片時,一定要涮熟再吃。同時,還要看肉片上有無白色、米粒狀物質,如有,則可能是囊蟲卵。
羊肉配豆腐,營養又降火
「羊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相對來說比較小,多吃羊肉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而且它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歷來被當做秋冬禦寒和進補的重要食品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陳超剛副主任醫師介紹說,吃羊肉的確好處多多,其所含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同時含有較多的鐵,對防治缺鐵性貧血、體質虛弱等都有一定幫助。
秋季怎麼吃肉最健康
進補前先調理脾胃
夏天脾胃功能多較弱,立秋後如果突然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系統不能一下承受,即「虛不受補,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因此,進補前要先調節胃腸功能。特別是以下三類人:
脾虛患者,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些人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餅、芡實、山葯、豇豆、小米等,或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胃火旺盛者,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鍋、油膩燒烤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些人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老人及兒童,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葯調理。
嚴禁不分虛實亂補
中醫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證不能補。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證進補才能有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氣虛常見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進補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以及黃芪、黨參、白術、山葯等。
血虛常見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進補可選用十全大補丸、歸脾丸,以及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有嚴格的要求,但起碼應分清寒熱虛實,若不辨寒熱妄投葯膳,則容易導致「火上加火、「寒上加寒。
秋補也要防肥胖
肥胖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秋季是進補的季節,也是容易發胖的季節,肥胖者更應注意減肥。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慾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
總結: 秋季滋補大家也要注意肥胖問題哦,不要不分虛實亂補。給身體造成傷害哦。吃火鍋時,肉類食物與蔬菜要同時搭配吃,才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