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挑雞苗才是健康的
1、看外觀
看外觀是識別雞苗好壞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簡便易行的方法。健康的雞苗必須具備以下幾項特徵:精神抖擻、羽毛光亮、站立有勢、活波好動;眼睛圓亮有神,爪部光亮無干癟。雞苗肛門周圍的羽毛比較乾爽,基本無污物。對雞苗的臍部進行檢查,癒合較為良好,看不到殘留的黑線。
2、摸腹部
進行了外觀初選後,我們可以隨機抽選一些雞苗進行進一步檢查,主要是用手觸摸它們的腹部,看它們的腹部有沒有硬塊。如果有硬塊,預示著它們體內的卵黃還沒有完全吸收,則說明這只雞發育速度緩慢。如果觸摸腹部較為柔軟,且雞苗反抗有力,則說明雞苗健康,可以選擇。
3、聽叫聲
其實,雞苗的健康與否,憑借它們的叫聲,也可以聽出一二。一般情況,優質、健康的雞苗,它們的叫聲尤為洪亮,且聽起來清脆悅耳。而病雞或弱雞的叫聲,一般較為嘶啞,或有氣無力或尖叫不休,使人聽起來很不舒服。因此,聽雛雞叫聲也很是關鍵。
4、查指標
以上三點是對雛雞感官上的檢查,而看指標則是對其生長過程的查看。首先,我們要看雞苗的整體孵化時間,越接近21天越好。其次,看蛋重。研究發現,52-65克重的種蛋,所孵化出的雛雞更好。因而,盡量要選此階段蛋重所孵化出的雞苗。第三,看防疫檔案,防疫程序必須健全,落實必須有力。最後,看整齊度。雞苗的整齊度是反映整批雞苗健康與否的關鍵,因而,整齊度越高越好,反之,則不可選擇。
人們總覺得雞不好,其實大多時候,問題是出在了沒有選好雞苗上面。選好雞苗是養好雞的基礎,基礎打好了,以後飼養起來才得心應手。因而,養雞戶朋友,一定要在選好雞苗上下功夫。而以上四個選雞的要點,分別從雞苗的外觀、機體以及生長指標上,對大家進行了詳細講解。希望對大家日後選好雞苗能夠有所幫助。
2. 養雞時怎麼樣才知道雞生病活可能即將生病!
早上看糞便
紅色糞便:
1、成條帶牛肉絲狀——球蟲第一代裂變期
2、橘紅色落地不成形——過料 腸炎
3、紫紅色血便——盲腸球蟲
4、褐色便,上午多,下午少——正常
褐色便,上午少,下午多——弧菌性肝炎
5、血便機械損傷劃傷
綠色糞便:
1、淺綠成條,裡面正常外面綠——疫苗排毒期
2、淺綠、黃綠、落地成形,里外都綠——病毒病前期
3、深綠、落地不成形,里外都綠,破破糟糟——病毒病中期
4、韭菜葉綠、綠、黃、白色稀便——病毒病後期或強毒
白色糞便:
1、白色便,呈鉛油狀——法氏囊病
2、白色稀便,有扁樣突起——痛風病
3、白色米湯樣稀便——腎腫或轉群應激
水樣稀便:
1、 腎腫
2、 輪狀病毒感染
3、 種雞限飼
4、 金剛烷胺的後遺症(腎腫)
5、 大黃和澤瀉的後遺症
6、 鎂離子含量偏高
7、 腸道受涼(腸道感冒)
飼料樣糞便:
1、吃料過多,脾臟虛
2、腸道受涼前期
3、球蟲腸炎前期
晚上聽呼吸
1、病毒病(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禽流感
2、霉形體病(雞敗血霉形體病
3、細菌性疾病(雞傳染性鼻炎、雞白痢、禽霍亂
4、其他疾病(雞麴黴菌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暑
5、混合感染
3. 對於用益生菌谷料來養雞,雞的品質怎麼分辨
在購買益生素要購買復合益生素,要看它的出廠日期,購買時要購買在有效期內的益生素,因為它是活菌微生物。隨著時間長短菌苗減少,在雞生生長和產蛋期階段使用不同類的益生素。益生素類用於預防疾病,重在於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雞的生產潛能,在使用前根據益生素中的活菌數確定添加量,以確保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適宜比例。要與抗生素聯合使用。在使用益生素之前,可先用抗生素消炎清理腸道效果會更佳,在動物預期應激前加量使用,有利於有益菌落的形成。
em菌在養雞上其實有很多好處。首先em菌是有益微生物菌群,包含放線菌、乳酸菌、醋酸菌、芽孢桿菌、雙歧桿菌等10屬80多種有益菌。
用em菌來養雞的好處(參考農盛樂em菌在養雞上作用):
1、提高雞群成活率:
①使有益菌群迅速在腸道內占據優勢,調節腸道內微生態平衡。
②對腸道無任何刺激,保護腸道內黏膜。
③有效預防雛雞白痢、大腸桿菌等疾病的發生。
④保肝護腎,調節機體內分泌,提高雛雞免疫力。
⑤有效促進雛雞生長發育。
2、提高整體雞群的免疫力:
用em菌液,長期飼喂,可以有效的明顯的刺激胸腺、脾臟和法氏囊的發育,提高雞群的免疫功能,同時能明顯增強t或b淋巴細胞的活性,明顯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3、提高飼料轉化率:用農盛樂em菌液,長期飼喂,能激活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的酶,從而提高它們的利用率。使其消化率明顯的提高,有助於消化過程。同時能提高對鈣、磷等多種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4、有效減少發病率:用em菌液,可以有效地阻止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黴菌、球蟲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促進有益菌的生長,長期維護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有效減少發病幾率。
5、促生長:通過飼喂用農盛樂em菌液,能在肉雞養殖中的35日齡前明顯的促進生長發育,提高平均重量。
6、提高品質,降低葯殘:通過長期飼喂em菌液,可大幅的提高肉雞的肉質品質,大幅降低葯殘。
em菌液在養雞上的用法也有很多,包括飲水保健、預防疾病、飼料拌料、雞舍除臭等等,一箱12瓶,一瓶可以稀釋50~100倍使用!多種方法結合使用,效果更佳明顯。
4. 怎麼樣選擇身體健康的小雞
在中國的大小城市裡,每到春天都會有許多小販沿街叫賣剛出殼幾天的小雞。這些可愛的小生命總能勾起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和保護欲,加上小雞價格便宜,許多小朋友便把它們帶回了家。很多家長會以「有傳染病」、「養不活」、「很臟很臭」等原因拒絕孩子飼養寵物小雞,即使有些家長同意飼養,小雞也往往因為得不到正確的照顧而夭折。
其實,簡單粗暴地拒絕飼養,容易扼殺孩子善良的天性。小販兜售的小雞一般來自於大型養雞場,染有病毒的幾率並不大,如果注意清潔通風,一般並不會影響兒童的健康。如果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們也能通過照顧小生命而培養愛心和責任感,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就來學習怎麼照顧好小雞……吧!(我……我只是不想被綠壩娘找上。)
溫度對我最重要了
購買小雞時,應該挑選活潑好動、叫聲響亮、雙眼有神、羽毛滑亮的健康雛雞。輕輕將小雞握在手中,能感覺它的身體溫暖、腹部柔軟、體態均勻、掙扎有力。將小雞輕輕推到,它要能迅速翻身站起來。
把小雞帶回家後,要准備干凈結實的硬紙箱,一些報紙,較重的食碟,台燈(40w白熾燈泡)。在硬紙箱里鋪上報紙就是小雞的窩了。台燈?小雞要看書嗎?不,台燈是作為熱源給小雞保持溫度用的,大多數家庭養不活小雞的原因就在於沒能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雛雞出殼一周內應保持33℃左右的環境溫度,此後每周降溫2℃。
在家中溫度無法精確控制,可以觀察小雞的活動:若小雞遠離台燈、喘氣、不愛吃飯、狂喝水,說明溫度過高,應將台燈稍稍移開;反之若小雞蜷縮在燈泡附近、睡眠不安,則說明溫度不夠。一般來說,6周後小雞就可以慢慢適應自然溫度了。由於春季早晚溫差大,前幾天可以保持24小時持續加溫,之後逐漸減少加溫時間。
濕度條件對小雞的健康成長也有影響,濕度過高時小雞容易拉肚子,過低則容易脫水和患呼吸道疾病,一般65%-70%左右的濕度最好。南方春季的氣候條件較為適宜,北方和西部家庭則可以在雞窩附近灑些水或使用加濕器。
一定要先喂我喝水
有些人說小雞不能喂水,喝了水會拉肚子死掉,其實這是不對的。小雞帶回家後應盡快喂水,喂水不及時才容易使小雞因口渴狂飲而導致腹瀉死亡。此外,先飲水再開食可以促進小雞腸道蠕動,幫助吸收殘余的蛋黃營養並排出胎糞。
小雞抵抗力差,所以喂水的時候要使用蒸餾水,而不能直接喂自來水,另外水的溫度最好在30℃左右,——手摸瓶子略覺溫暖即可。小雞初次飲水時不要喂太多,要始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防止水太多喝不完而變質,或水不夠導致小雞脫水。
小雞的飲用水應在其中加入5%葡萄糖(如沒有可用白糖代替)、0.1%維生素c和0.6%食鹽,以增強體質。為了防止雞白痢等疾病,可在水中再加入極少量的痢特靈(或氧氟沙星、土黴素、慶大黴素之一)。找一個洗凈的可樂瓶來配小雞飲料,瓶蓋裝平滿是約10g食鹽,以此來參考配製。特別提醒的是,營養豐富的水容易引來細菌垂涎,記得要每天配新的喔。在第一周都用這樣的水喂小雞,一周後就可以喂純水或加入少量復合維生素b的水了。
初次飲水後3小時左右,就可以給小雞第一次餵食了,是不是很期待呢?和人類的寶寶一樣,小雞的消化道很脆弱,所以不能喂硬的東西,更要注意食物是否新鮮和干凈。小雞可以吃米飯、煮軟的小米、調入溫水的玉米面等食物。
和飲水一樣,小雞應該使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因為它生長代謝快,但是腸胃容積小。前幾天最好每2-3小時喂一次,以後可以漸漸減少到每天餵食4-6次,大約1周後就可以開始逐步餵食穀粒、玉米渣、洗凈切碎的蔬菜等食物了。另外從喂硬食開始,也就應該找些沙礫來喂給小雞,幫助它消化了。
注意喲,要想和小雞培養感情,你可以在餵食前先喊小雞的名字,讓它跑過來,再拋灑食物給它,這樣幾天之後小雞就會和你變得很親近,喜歡跟著你,十分可愛呢。記住,千萬要耐心等小雞來親近你,不要隨便用手去抓它,以免小雞受到驚嚇。
5. 養雞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入門養雞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應對養殖的品種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比如說要養土雞還是肉雞,散養還是圈養,是大規模養殖還是小規模養殖。不同養殖的模式養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散養柴雞一般採用放牧與補飼相結合的方式飼養,柴雞的採食、活動等行為受環境氣候變化影響很大,尤其是秋末冬初,晝夜溫差大,氣候多變,白天最高溫度也不過7 ~8 ,氣溫很低,。
1-6周齡雛雞,每天每雞20-100毫升;7-12周齡的青年雞每天100-200毫升;不產蛋母雞每天200-230毫升;產蛋母雞每天230-300毫升。用葯應本著在查清病原的基礎上,先磺胺類後抗生素、先窄譜後廣譜的原則,有的放矢。治療時有一點點效果就停葯,殘余細菌導致疾病反復發作,拖長病程反而增加用葯成本。
6. 如何鑒別雞肉新鮮度 挑選安全健康雞肉
新鮮的雞肉肉質緊密排列、顏色呈干凈的粉紅色而有光澤,皮呈米色、有光澤和張力,毛囊突出。
我們在超市裡能買到的基本上是肉雞,這種雞肥大松軟,卻少了幾分雞味。現在集貿市場上買活雞都可代為宰殺,我們只要挑選好,就能隨時吃到鮮美的雞肉了。
挑選健康的雞:健康的雞,精神活波,羽毛緊密而油潤;眼睛有神、靈活,眼球充滿整個眼窩;冠與肉髯顏色鮮紅,冠挺直,肉髯柔軟;兩翅緊貼身體,毛有光澤;爪壯有力,行動自如。病雞則沒有以上特徵。有的雞用手摸雞胸和嗉囊感覺臌脹有氣體或積食發硬;站立不穩都是不可買的。
挑選嫩雞:識別雞的老嫩主要看雞腳:腳掌皮薄,無僵硬現象;腳尖磨損少;腳腕間的突出物短的是嫩雞。挑選散養雞:我們做雞湯都愛用散養雞(也稱柴雞、草雞、土雞,即農家養的雞),識別的方法可以看腳:散養雞的腳爪細而尖長,粗糙有力;而圈養雞腳短、爪粗、圓而肉後。
識別活宰和死宰:如果購買已經宰殺好的雞,需要注意是否是雞死後再宰殺的:如果屠宰刀口不平整,放血良好的是活雞屠宰;刀口平整,甚至無刀口,放血不好,有殘血,血呈暗紅色,則可認定它是死後屠宰的雞。識別注水雞:如果發現雞的翅膀後面有紅針點,周圍呈黑色,肯定是注水雞;如果用手掐雞的皮層,明顯感覺打滑,也一定是注過水的。
7. 養殖戶應該如何科學養雞
養殖戶成功養雞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好科學養雞技術知識,科學養雞技術知識是養殖技術的主要內容,養殖戶進行科學養雞不僅可以促進養雞場的雞群的健康生長,還可以降低養雞場雞群疾病發生率,同時也可以節約養殖成本,最終實現養殖戶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那麼養殖戶應該如何科學養雞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科學養雞的十八個關鍵點。
科學養雞的十八個關鍵點
科學養雞的十八個關鍵點:
1、養殖密度要小,雞舍能上10000隻的,只養8000,飼養密度大,是疾病發生的根源,是飼料轉化率低的主因。
2、細心研究中葯口服液、微生態制劑、液體大蒜素的優點和使用方法,並信心十足的使用下去。
3、市場雞苗超過3元每隻,放棄飼養,休息等待。雞苗3.5元以上上雞的都是想錢想瘋了。
4、不要計較葯費的高低,賺錢才是王道。
5、肉雞不要超過42天出欄,出欄越早風險越小。蛋雞從見蛋到進入產蛋高峰的時間不能超過兩周。
6、不要總只注意溫度,不注意濕度。乾燥的雞舍容易發生肺臟疾病,如肺炎、肺腫等。但濕熱的雞舍,容易發生腸胃疾病和脾胃虛弱病。所以根據雞舍的環境治療疾病
7、每天早晨8點喂料前,仔細觀察雞群精神狀態。精神狀態包括:呼吸道、採食、羽毛、眼睛、精神狀態等,發現不好的現象,及時使用中葯口服液治療。這個階段發現的疾病,基本都是器官功能性病變,中葯口服液效果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8、每天10點以後,雞群吃料結束,仔細觀察糞便和採食量的變化。糞便干濕程度、顏色變化、大小變化等。糞便和採食量的變化是衡量雞群健康或者發病的主要指證,是疾病發生的前兆。
9、稱重對於蛋雞和肉雞的飼養特別重要。增重速度、均勻度是衡量雞群健康和飼料營養的重要指標。
10、多用中葯和微生態產品,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前期保護體液免疫,包括胸腺、法氏囊、脾臟等器官。少用抗生素,禁用抗病毒西葯,不相信轉移因子、抗病毒因子、干擾素等扯淡的東西。
11、只會治病,不講飼養管理的獸醫不要相信,這是最無賴的人,是養殖業的一大危害,這類人最可惡。雞發病了再治療,你養雞永遠不會成功。
12、不要太相信疫苗的功能,更不要相信使用完疫苗,雞群就不發病了。疫苗只是讓你的心裡得到一點點的安慰而已。雞群健康還是要靠你不斷的改善飼養管理,細心飼養。
13、分清感冒和流感的區別,這個養雞的時候一定要思考明白了。連這個你都沒弄明白,建議你不要養雞。即便養也不成功。不要指望使用流感疫苗就能預防好流感,這個想法很幼稚,國家推廣是推廣與你無關。中葯和飼養管理才是預防流感最可靠的東西。
14、雞群經常發生氣囊炎的養殖戶,建議放棄養雞,你沒有養雞發財的命,或者你身邊圍著一群笨蛋到家的獸醫擋了你的財路。
15、排毒解毒對於蛋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6、進雛前,一定要注意主水線的消毒工作。原因是長時間的讓水浸泡、見不到陽光很容易滋生各種病原微生物,病從口入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么來的。
17、夏季多用清瘟敗毒散、雙黃連、扶正解毒散、銀翹散等中成葯。冬季多用荊防敗毒散、扶正解毒散等。
18、適當的餓一餓肉雞,這樣做有很大的好處。建議15天以後,每天不能讓雞吃的太多,不規律性的適當控料。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科學養雞十八個關鍵點的相關內容,養殖戶可以參考文中的科學養雞技術知識養殖雞群,這八個關鍵點較為全面的展示了養殖技術的主要內容,養殖戶掌握好這一科學技術知識有益養雞效益的實現。
8. 怎樣區分新雞、老雞、健康雞、病雞、注水雞肉和健康雞肉
如果雞的肉皮裡面的雞肉為白色,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健康的雞;因為病雞、死雞在死的時候,無法放血,肉的顏色會變紅。
9.看雞爪挑柴雞
柴雞、草雞等都稱散養雞,價格要貴不少。識別方法是看雞爪。一般散養雞的腳爪細而尖長、粗糙有力,而圈養雞腳短、爪粗、圓且肉厚。
看完如何挑選雞的內容後,我們就稍微來總結一下吧,看雞皮顏色、看包裝、不買農貿市場來路不明的死雞、看眼睛、摸、聞辨新鮮、買活雞,別挑肉太多的、看翅膀識別注水雞、看皮下雞肉的顏色、看雞爪挑柴雞,做到這些的你一定能有美味的雞宴~
9. 養雞如何看雞是否有病
你每天喂雞時,先觀察一下雞的精神狀況,如果出現精神萎靡,不願走動等症狀就有可能是有病啦,再次,就是看雞的採食量,出現採食量下降也可能是患病啦,最後,觀察雞的糞便,出現異常就說明是得病啦。
10. 養雞技術知識大全 養雞怎麼養
1、合理控料在養雞中的積極作用:
(1)減輕胃腸負擔。這一點好理解,飢餓時能讓始終高負荷運轉的消化道得以短暫的休整。
(2)促進消化功能。這方面也好理解,飢餓後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得以加強。
(3)注射、點眼滴鼻或刺種免疫時需要抓雞,控料兩到三個小時可以大大減少抓雞產生的應激。這方面的機理是飽腹時雞體的主要代謝是進行消化,所以消化系統內的血液量比空腹時增加許多,而其他系統的血液供應量減少,導致抗應激能力降低。
(4)病後採食量增加太快時適當控料可以保護剛剛恢復的胃腸功能再次受損。這種情況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經常可以遇到,病後採食量大增,增兩天後又不增了。.
(5)有利於宿便的排出。宿便是指超出正常排泄時間而未排出積存於腸內的糞便。它的顏色一般是黑綠色、黑色或茶褐色,呈泥巴狀且均有惡臭氣味與正常大便差異較大。養殖戶都知道雞在早晨經常排褐色糞便,俗稱糖雞屎,它的本質就是一種宿便,這是雞的自然天性,現在的肉雞雖然經過多年的品種選育改良,仍不能改掉這一天性。宿便在體內時間越久對身體的損傷越大,而飢餓有利於宿便的排出。
(6)近來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線粒體在進行氧化反應時,不僅產生細胞代謝所必須的能量載體ATP,同時還產生一定比例的過氧化物,過氧化物能降低身體的抵抗力。飢餓時,線粒體產生的ATP和過氧化物的比值增大,即過氧化物減少,而且還能產生抑制過氧化物的酶。體內過氧化物水平下降,機體免疫能力增強。
2、如何控料
(1)控料要隨機進行,不固定每天的控料時間。早些年我總認為合理的控光能起到控料的作用,現在這個認識有了改變,不能否認間歇光照的功效,只是雞舍實施間歇光照後雞會很快就完全適應,因而也不會有過強的飢餓感。所以現在我提倡不定時不定期的控料,越沒規律越好,這樣能讓雞更充分的有明顯的飢餓感,更能發揮飢餓的保健功效。
(2)控料的實施次數。控料雖然有很多積極作用,對健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肉雞每日只採食正常量的60%的話,雞群會非常健康,但是我們養雞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讓雞活著。過多的控料必然影響雞群的生長和生產性能。因此控料不宜太頻繁,每次時間一到兩個小時左右。肉雞在養殖過程中控光該怎麼進行還怎麼進行,育雛時從第三天開始,可以一到兩天一次,中期每兩到三天一次,三十日齡後每三到四天一次或不進行控料,但是建議每次等料桶全部吃干凈後再加料。蛋雞可以採用不定期的推遲某一次的加料時間一個小時。
(3)控料要循序漸進。剛開始控料的時間要短,逐步增加,讓雞有一個適應過程是避免任何應激的最根本方法。
3、雞斷喙斷嘴相關知識
(1)斷喙目的:雞有雛啄的習性,特別是飼養在開放式雞舍的雞更為嚴重。雛啄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輕者至傷殘,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一般飼養在開放式雞舍的雛雞都要進行斷喙。斷喙還有節省飼料的效果,降低不必要的死亡率。
(2)雞雛啄原因:原因較多而復雜,如日糧不平衡,密度大,通風不良,溫度高,斷水,光線強等,防止雛啄的主要措施是進行斷喙。
(3)斷喙時間:肉仔雞的斷喙時間一般是在7日齡之前進行。這樣可以節省人力,降低成本,減少應激及早期啄羽的發生。
(4)斷喙方法:斷喙是藉助於灼熱的刀片,切除雞上、下喙各一部分。一般用專門斷喙器,雛期斷喙器的孔徑7~10日齡為4.4毫米,7~10日齡為4.8毫米。斷喙方法是左手抓雞腿部,右手拿雞,將右手拇指放在雞的頭頂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壓,使雞縮舌,選擇適當的孔徑,在離鼻孔2厘米處切斷。灼燒時刀片在喙切面四周滾動以壓平嘴角,這樣可以阻止喙外緣重新生長,如不將喙周圍壓平,將有5%~10%的成雞會重新生長喙。
(5)斷喙器的選擇:建議使用超高溫的精品型的斷喙器,質量好,效率高,耐用時間久,同時引起雞的應激反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