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未出生可以檢查到他(她)身體是否健康,智力是否正常嗎
身體是否健康可以通過B超查。智力是否正常則要出生後才能查到。因為是要通過對話或者是題目測試的
㈡ 剛出生的寶寶怎麼判斷是不是生病了
在日常的照顧中,父母要隨時觀察他是不是有什麼不正常的症狀,要及時的採取應對措施。父母要是不是很清楚可以看下下面的幾點。 第一:首先看下他的精神狀態 如果有什麼不舒服的話,他會顯的很沒有精神。經常發呆,有時候也會表現的很急躁,其實這也是疾病的前兆。 第二:看下他的體溫是不是正常 一般人的正常體溫在36到37度。要是超過了38度就證明已經發燒了,說明他的抵抗能力很差,也說明有了細菌感染。要是早產兒,他的體溫會比較低,在35度左右的話就要送到醫院去做個檢查。 第三:觀察他的面色有沒有變化 一般正常的人的面色他是紅潤的,嘴的周圍也會有點點發青。這是正常的,要是看上去面色灰白,或者發青就說明有病了,就去檢查。 第四:吃奶的鑒別法 剛生的寶寶他的吃奶量都是不一樣的,平時有時候吃的少了點,這個沒什麼大的問題,只要精神很好,睡的香。就沒事。 第五:哭聲來鑒別是不是健康 肚子痛一般都會在哭的時候他的腿會緊縮。他的哭聲也很尖銳。如果哭的時候沒有力氣,就說明他有疾病了,還證明是重病,這個要及時去檢查下。 從以上的這幾點就很容易的看出來寶寶是不是有疾病,還有其他的方法,這幾個就是比較明顯的徵兆,其他的還要媽媽細心的去觀察了。
㈢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健康
孩子出生後,由於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有一個成熟的過程,而體格發育很快,嬰幼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流口水、生長痛以及呼吸暫停等現象,年輕的爸爸媽媽應注意識別,以便更好地做好家庭護理,使寶寶健康地成長。
1、流口水
口水實際上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唾液不僅具有濕潤口腔、溶解食物和便於吞咽的作用,而且可消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還具有殺菌作用,防止口腔內細菌生長和繁殖。3~4個月的嬰兒唾液腺發育逐漸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但此時孩子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口腔較淺,閉唇與吞咽動作尚不協調,表現為常流口水。孩子長到6~7個月以後,由於正在萌出的牙齒對口腔內神經的刺激,造成唾液大量分泌,這時口水就流得更多。因此,以上兩種情況屬於正常的生理,不是病態,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吞咽功能發育完整後,這種生理性流口水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2、腿彎
在夏秋季節,幾個月的嬰兒衣著少,父母有時會驚奇地發現,小寶寶的兩個小腿有點向內彎曲,以為是得了佝僂病。其實,這種小腿向內彎曲並非是佝僂病,而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孩子在母親子宮內身體呈一種屈曲狀態,以致於出生後一段時間內看上去小腿有些彎曲。此外,從小寶寶身體的比例上看,頭大,上身比腿長,看起來兩小腿又短又彎。對於這種兩小腿彎曲的現象,隨著孩子的長大會逐漸自行矯正的。
3、擁抱反射
3~4個月以下的嬰兒,當母親或家人突然走到孩子身旁或發出響聲,會發現孩子出現兩臂外展伸直,繼而屈曲內收到胸前,呈擁抱狀,我們會以為孩子發生抽筋。其實這並非是抽筋,而是一種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擁抱反射。若缺乏這種擁抱反射則說明孩子一是大腦神經系統沒有發育成熟,二可能是神經系統有損傷或病變,顱內出血或其它顱內疾病。
4、呼吸暫停
仔細的母親有時會發現,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呼吸不但不規律,有時甚至會出現呼吸暫停的現象,並為此驚慌和不安。其實,呼吸不規則和呼吸暫停是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常見的現象,這與他們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有關。呼吸暫停時間一般不超過10秒鍾,且無其他任何不適症狀,可以認為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憂心忡忡。
5、生長痛
有些幼兒白天玩的時候好好的,到了晚上會訴說腿痛,父母仔細檢查未見紅、腫等現象,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生長痛。其原因是幼兒生長發育快、腿部的負擔過重,下肢骨端充血,從而引起腿痛,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這種生長痛的特點是小腿輕度脹痛,以午後和傍晚較重,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會逐漸消失的。
6、白色尿
在冬天,有些嬰幼兒排到便盆里的小便呈淘米水樣,不少父母以為是乳糜尿而緊張起來。其實,這種淘米水樣小便是由於兒童新陳代謝旺盛,尤其是進食含有草酸鹽和碳酸鹽類較多的食物,如菠菜、莧菜等綠葉蔬菜或香蕉、桔子或柿子等水果時,尿液中草酸鹽和碳酸鹽就增多。當這些物質隨小便排出體外後,遇冷就會有尿酸鹽或磷酸鹽等鹽類結晶析出而變混,似淘米水樣。此類情況主要發生在氣候寒冷的季節,多見於嬰幼兒,通常情況下這種尿液對孩子的健康無害,只要平時多給孩子喂些開水或口服一些維生素C,幾天後淘米水樣小便就會消失。
寶寶是不是健康,不用去看醫生,也可以自己看出來,所以,通過以下的十個標准,家長,就能初步判斷出寶寶的健康問題了。
1、看眼神。
健康的寶寶有著明亮的眼睛,有神,而且眼睛專注,精神頭兒足。如果寶寶的精神渙散,則為氣血不足。
2、看皮膚。
寶寶的皮膚是有光澤的,彈性也好,而且有粉色的絨毛毛。如果你的寶寶的皮膚發黃,發暗,無光澤,則是不健康。
3、看笑容。
寶寶的笑是屬於平衡的一種笑,如果你的寶寶不愛笑,或者是表現出來難受的表情的話,自然就是生病了的信號。
4、手指。
寶寶的手指,其是纖細而扁平的。如果你的.寶寶的手指出現了飽滿,且多肉,有彈性的情況下,則為健康的寶寶。
5、看耳朵。
正常的寶寶的耳朵是圓潤的,看上去有肉但骨少,而且是柔軟的。
6、看睡眠。
寶寶的睡眠質量好,睡覺的時候,不會出現易醒,易哭等現象的則為健康的寶寶,如果寶寶出現了呼吸不穩,或者是睡覺不穩的話,則為不健康。
7、看頭發。
健康的寶寶的頭發是烏黑的,濃密的,柔順的。而如果是頭發少,或者是堅硬的話,則為不健康的寶寶。
㈣ 超過預產期還未出生的孩子是否健康為什麼孩子遲遲不出生呢
超過預產期還未出生的孩子健康,一般來說,胎兒在預產期前後兩周內出生是正常的。媽媽在預產期前兩周生孩子,預產期過後還沒生也不用擔心,通常認為懷孕只有九個月,37到41周之間出生的孩子是正常的。而且如果胎兒是足月的,只要不超過42周就不算延遲。預產期只是用來提醒胎兒安全出生的時間范圍。不要把預產期看得那麼准。當醫生告訴孕媽媽預產期的時候,孕媽媽要知道這是一個時間范圍。孕媽媽可能在預產期前後兩周分娩,孕媽媽要在這個時間段做好分娩的准備,以免如此措手不及。
不是每個胎兒都會在預產期出生。只要不是預產期出生時沒有異常情況,胎心監護正常,彩超檢查羊水量正常即可。預產期過後嬰兒沒有出生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胎兒過大或受孕較晚有關。如果比預產期晚一周沒生,可以掛催產素生。孕媽媽知道預產期的作用後,就會對分娩時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孕37周後,孕媽媽要做好隨時分娩的准備。即使孩子沒有遲到,也不要太著急。保持輕松的心情,順其自然。孩子在近期等你。
㈤ 做什麼檢查可以看出嬰兒健不健康
做B超檢查可以看出胎兒發育情況,有沒有畸形的,做血液檢查可以知道是否缺少什麼營養物質的等等。所以准媽媽一定要及時做各項檢查哦。
㈥ 寶寶該怎麼樣才算健康
體格測評
為什麼要做?醫生根據所測數值與相應標準的比較,對寶寶體格發育的情況進行評估。評價為「中」,說明寶寶體格發育正常;評價為「下」,說明寶寶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體重評價為「上」,則說明寶寶超重了。無論是營養不良還是超重,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身長(高)往往反映寶寶遠期的營養狀況;體重則反映寶寶近期的營養狀況。頭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寶寶頭部發育的狀況。
怎樣做?由醫務人員負責為寶寶定期測量身長(高)、體重,如遇特殊情況,醫務人員還會再為寶寶測量一下頭圍。
多久做一次?
寶寶6個月以內每月做1次;6~12個月每兩個月做1次;1~3歲每3個月做1次;3歲以後每年做1次。
99溫馨提醒
為保證所測數值的准確性,最好固定在同一個地方進行測查。
智力評估
為什麼要做?智力評估可以了解寶寶智力發育的現狀,更有針對性地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如發現寶寶有異常,能及時予以干預。
怎樣做?醫務人員使用相應的工具、應用規范的指導語,對寶寶進行智力測查。
多久做一次?新生兒期可做新生兒行為評估,8~12個月做1次;以後每年檢測1次。若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寶寶有問題,則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按時進行監測。
溫馨提醒
智力評估的結果只反映寶寶的現狀,既不能說明過去,也不代表未來。測評前,應讓寶寶排空大小便:測評時盡量使寶寶的精神處在最佳狀態.溫飽度適宜。只有在良好的狀態下測試出來的結果,才能反映出寶寶的真實狀態。
聽力評估
為什麼要做?有1%~3%的兒童會出現聽力障礙。聽力障礙是由於先天或後天的某些因素造成單側或雙側耳聾,從而喪失接受言語信號的能力。寶寶會因為不能學習說話而造成言語障礙,最終導致智力發育水平的低下。醫務人員通過2000、3000、4000、5000赫茲4個頻率段的測試,可篩查出有先天或後天性聽力障礙的寶寶,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怎樣做?採用耳聲反射儀進行聽力篩查。測查者將適於寶寶耳道大小的耳塞輕置於寶寶的耳內,順利的話只要幾分鍾就能測完,而且不會使寶寶感到疼痛。
多久做一次?剛出生時、8~12個月時各做1次,以後每年應常規性地做1次。
溫馨提醒
最好在寶寶睡著,喝奶等安靜的狀態下測試,以保證測試能順利進行。
視力測查
為什麼要做?視力問題是寶寶最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大多數寶寶的視力問題是因為屈光不正而導致的。屈光不正的孩子中,2/3的人會進一步發展為弱視,另有20%的人由於不能得到及時矯治而戴上眼鏡。如果在4歲前檢查出存在弱視的危險,95%的孩子有可能被挽救。早期視力篩查不但可以減少治療費用,還能提高治療的效果。
怎樣做?對不能使用視力表、小於4歲的寶寶,可用視力測查儀進行篩查。檢測人員在規定的距離內手持視力測查儀,利用儀器上不停閃爍的綠燈來引導寶寶注視測查儀,只需幾分鍾即可完成測查。
多久做一次?滿6個月的寶寶就能做了,至少每年測1次。如果首次測查有問題,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做眼保健,注意用眼衛生,3個月後再復查。
溫馨提醒
若在測查中發現問題也不必過於擔心,關鍵是要做好眼保健.注意用眼衛生,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寶寶的視力缺陷是能夠痊癒或避免的`。
骨密度測查
為什麼要做?寶寶骨骼的發育對其今後一生骨骼的健康狀況都起著決定性作用。骨密度值偏低不但會有骨折的危險,還是導致老年期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樣做?採用超聲骨密度儀測查,是一種非X射線、非損傷性的檢查。
多久做一次?建議0~18歲的孩子每半年或1年測查1次。
溫馨提醒
太胖的寶寶可適當推遲測查時間。
取血
為什麼要做?可反映寶寶的營養狀況,判斷寶寶是否缺乏各種微量元素。
怎樣做?取末梢血(即手指血)。一次取血可同時檢測多項指標,包括:血紅蛋白、微量元素(鈣、鐵、鋅、銅和鎂)、血鉛等。
多久做一次?進行常規體檢的寶寶在滿8個月時可作首次,以後每年1次。
溫馨提醒
取血時,一定要固定好寶寶的小手,這樣既能讓取血工作順利完成,也能減少寶寶的痛苦。
驗尿
為什麼要做?尿液的性狀和組成可反映機體代謝的情況,特別是泌尿系統的疾病,對尿液的成分影響極大。通過尿液檢查,除了能幫助診斷泌尿系統的疾病外,還能篩查出糖尿病以及其他遺傳代謝性疾病。
怎樣做?取50毫升左右的新鮮尿液,送到檢驗中心檢測。
多久做一次?如無特殊問題,可從3歲起,每年測查1次。
溫馨提醒
所留尿液以1小時以內為宜;尿液應置於清潔容器之內,以免造成污染,影響檢查結果。
查大便
為什麼要做?通過便檢可以幫助診斷消化道以及消化系統有無疾病存在。
怎樣做?將所取糞便送檢驗中心檢測。
多久做一次?沒有規定。只有當懷疑寶寶患有相關疾病時才需要做此項檢查。
溫馨提醒
使用清潔而乾燥的容器留糞便,糞便應為1小時之內的,而且是性狀最差的部分,不要混入尿液。
㈦ 怎樣判斷寶寶身體健康,家長留意寶寶的大便情況有用嗎
可以根據孩子的睡眠飲食狀況,孩子的精神狀態進行相應的判斷,留意寶寶的大便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孩子的大便出現了發硬發白,發酸發臭的情況,就證明孩子身體有問題。
㈧ 剛出生的寶寶如何判斷是否健康
皮膚:寶寶出生時可能會有一些的白色胎脂、子宮內液體以及母血披覆,在給寶寶洗澡後可以清潔干凈。新生兒皮膚是粉紅,有時在手部足末端會有點偏藍,這是正常的;有些皮膚經過產道的擠壓,或許有少許淤紫、紅斑,或者頭皮「長包」,這些均不用特殊處理,會逐漸消退;有些會發現有胎記;
頭部:出生時是頭身比例最大的時候,經過產道擠壓有些會出現頭部顯得很尖,但隨著頭部慢慢發育會逐漸恢復至正常形狀;
面部:剛出生時面部可能會顯得有點浮腫,但很快會恢復正常;
頸部:頸部皮膚應該是光滑而且沒有包塊,有些因為宮內位置導致斜頸包塊則需要醫學治療;
胸部及腹部:你可能會發現寶寶胸部有點隆起,有時會有乳汁分泌,這是因為母體激素影響的,在脫離母體1-2周後,這些都會恢復正常。
四肢:寶寶的四肢均為屈曲狀態,就像在母體內的時候一樣。
產後六小時
這里還需要提到的就是寶寶從母體內到母體外的過渡期,大約是產後六小時。在這六小時內,寶寶的肺得以打開得更充分,更多的血流通過肺部與寶寶呼吸的空氣進行氧氣交換,肺泡的液體逐漸清除,然後動脈導管(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一根管道,為母體內胎兒循環的重要通路,寶寶出生後不再需要此通路)逐漸功能上關閉了。在這過渡期,需要每30-60分鍾監測一下寶寶的生命體征,包括——
體溫:正常范圍是36.5到37.5℃。開始的體溫偏高可能是母體內的溫度影響,體溫偏低需注意代謝紊亂或者低血糖可能;如果出現體溫持續過高或過低需要注意感染可能。
呼吸頻率:正常范圍是40到60次/分鍾。呼吸過快需要考慮呼吸或者心臟疾病可能;呼吸暫停需注意母親近期麻醉用葯、寶寶自身神經病變損傷或者感染可能。
心率:正常范圍是120到160次/分鍾,但在睡眠時可能會短暫下降至85-90次/分鍾。心率過快或者過慢可能提示心臟病變。
膚色:需注意唇、舌、軀乾的皮膚顏色,如果出現發紫、淡紫(醫學上所稱的發紺)是提示呼吸系統或者心臟系統的病變。
肌張力:不能是軟塌塌的,在換尿布的時候可以發現,寶寶的雙下肢呈自然分開(青蛙的姿勢),如果肌張力異常提示感染、神經或者遺傳疾病等。
六小時後
當寶寶安全渡過這六小時後,我們會在出院前除了繼續監測生命體征外,還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護理和評估,這些措施包括——
眼部觀察:有無異常眼部分泌物增多,防治感染
肌肉注射維生素K1:預防新生兒出血症(缺乏維生素K1寶寶容易出現出血)
乙肝及卡介苗疫苗注射
臍部護理:護理人員會每日清潔臍部,保持潔凈乾燥
監測膽紅素:因為過高的血清膽紅素血症可能會引起膽紅素腦病,因此在寶寶出生後到出院前,都需要通過皮測黃疸儀監測黃疸出現的速度及變化情況,一般間隔8-12小時監測一次,必要時可能需要靜脈抽血檢測膽紅素(想進一步了解新生兒黃疸,可以參考科普文章)。
監測血糖:健康無症狀寶寶一般不會常規監測血糖,但在早產兒(胎齡小於37周)、大於或小於胎齡兒、媽媽有孕期糖尿病、過期兒(胎齡大於42周),需要監測血糖防止出現低血糖引起的腦損傷;
新生兒篩查:採取足跟末梢血,國內新生兒篩查主要包括三大遺傳代謝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征、苯丙酮尿症和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病,紅細胞細胞膜酶G6PD基因突變,導致若接觸特定食物、葯物或化學品時容易引起溶血性貧血)。
聽力篩查:聽力障礙提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聽力障礙對語言發育的影響。什麼寶寶容易出現聽力障礙呢?包括有聽力障礙家族史、存在感染、病理性黃疸、外耳畸形及早產兒等。
喂養:新生兒應該出生後盡早喂養以防出現低血糖,喂養的頻次、持續時間以及喂養量需要根據寶寶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喂養。每次母乳喂養需要記錄,而且配方奶需要記錄每次喂養量。若無醫學禁忌症,強烈推薦母乳喂養,關於母乳喂養的知識可以參考之前科普文章;
體重下降:足月兒在出生後會出現體重下降,下降值約為出生體重的10%內,但會在生後10到14天內恢復到出生體重值。
寶寶可以安全出院的標准
當寶寶達到以下表現後:
生命體征正常而且穩定(呼吸<60次/分鍾,心率100-160次/分鍾,體溫36.5-37.4℃);
寶寶已經解尿及解大便;
寶寶已經成功喂養過兩次以上;
若出院前黃疸無超標,仍然需要注意後續黃疸的變化;
家長已得到詳細的家庭教育:包括寶寶睡眠時需要保持仰卧的姿勢、車上需要有嬰兒安全座椅及平時家庭照護人員手衛生等等。
㈨ 醫生是如何確定預產期的超過預產期還未出生的孩子是否健康
比預產期提前生產的產婦,並不用太過擔是否對小孩是否有什麼影響,基本上再前後一周生產都是正常的,唯有預產期後一周以上,或者是在產婦肚裡沒待滿37周的小孩,才需要產婦去擔心。辛辛苦苦懷胎十個月,作為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小孩健康出生,但是總會因為一些情況,有一些新生兒不按照常規來。造成提前出生、延遲出生的問題,這個時候在照顧上就要多費點心。
㈩ 從哪些方面,可以判斷新生兒是否健康呢
相信大家都有過生病的經歷,生病時我們會感到身體不舒服,甚至會因為不適感明顯而出現一些外在表現,比如頭疼時眉頭會皺起,肚子疼時會用手按著腹部,膝關節疼時走路會歪歪扭扭等,但對於新生寶寶來說,他們除了哭鬧、吃奶就是睡覺,且並不具備表達身體不適的能力,所以不少新手爸媽都無法及時發現寶寶存在健康問題。
家長應該如何判斷新生寶寶是否健康呢?其實想知道新生寶寶健康與否並不難,只要家長們觀察這4個方面就能知道!
1、出生體重以及增重速度
新生寶寶的健康體重范圍雖然為5至8斤,但相對來說,寶寶只有5斤就有點太輕了,達到8斤又會顯得太重,都不利於寶寶的發育,所以最好的體重范圍其實是在6至7斤,如果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在這個范圍內,就說明寶寶發育的還不錯。除了出生時的體重,新生寶寶的發育速度也不容忽視。一般來說,新生寶寶出生後只要正常吃母乳,體重方面都會不斷增加,且增長幅度會非常明顯,如果家長們想要了解寶寶的健康情況,也可以定期對寶寶的體重進行測量並記錄,如果對比時發現寶寶體重增加幅度變得緩慢,就說明寶寶可能遇到了營養方面的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改善。
4、大便情況
新生寶寶的大便其實也是判斷其是否健康的重要條件,寶寶出生時,腸道當中多半殘留著出生前吞食的羊水、腸道粘膜以及膽汁等物質,寶寶出生後正常進食,腸胃功能得到啟用,這些物質就會隨著腸道蠕動逐漸排出,所以寶寶出生後頭幾次拉大便,多半是黑綠色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不要緊張,這是寶寶發育過程中常見的生理現象,只要堅持喂母乳,寶寶的腸道環境得到凈化,大便的顏色就會逐漸變成黃色了。
對於照顧新生寶寶,新手爸媽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只有不斷豐富育兒知識,才能維護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