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狀態
1.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人之難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
這是蘇軾老人家評論知人之難的一句話,但其實知人難,知己更難。自我認知的膚淺是心理異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卑自憐者說「你行,我不行」,於是束縛自我、貶抑自我。
自暴自棄者不甘心說「我不行」,但又沒有努力方向,於是放縱自我,踐踏自我。
自傲自負者說「我行,你不行」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只能欺人一時,欺己一世。
自信自強者說「你行,我也行」充分認識自己,發揮最大潛能。
自卑自憐者、自暴自棄者、自傲自負者也並非全然不了解自己。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對自己同樣有認識,但是卻並不能真正的接受自己,其根源都是自卑。只有認識真實的自我,接納真實的自我才能獲得健康。
2.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能否面對現實是心理正常與否的一個客觀標准。心理健康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方面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和適應環境,來達到主觀與客觀世界的融洽;另一方面當力所不及的時候,他們又能及時的另選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環境。而心理異常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精神,堅持住自己的自主意識。同時也要注意朋友的忠告,一味的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總是與別人差別太大,與現實格格不入又如何心理健康呢?
3.結交知己,與人為善
樂於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人是群居的人,即使再內向孤單的人,他也有著自己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幫助或者的到信息,同時我們的快樂得到分享,我們的悲傷得以宣洩。試想一下當你滿心歡喜卻無人祝賀其滋味如何,又或者內心痛苦無人傾訴又如何。
與人交往的原則是: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自己。我們決不提倡別人打了你左臉你還把右臉伸過去,但也不贊同因為芝麻小事就視為仇人,不共戴天。但同時也不要天真的認為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該如何待你。交往時,正面的態度或情緒比如尊敬、信任、喜悅等要多於負面的能量。人生是美好的,美麗的事物總是更加被偏愛。
4.努力工作,學會休閑
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獲得工資的一種手段。同時還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你的工作代表著你的成就;在另一方面,工作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提高個人的地位。有很多剛剛退休的老人們,會有嚴重的失落感。我們常說「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讓老人們重新找到一些「工作」,能夠使他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回復健康的心理。
另一方面,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我們忙碌而機械,很多人的情緒長期緊張又不善於調劑休息。通常遇到休息就是睡懶覺或者通宵電視、通宵游戲,反而比工作日更加勞累。我們應合理安排休閑時間豐富休閑方式,使休閑成為恢復體力、調劑腦力、放鬆身心的時機。
B. 如何讓自己心裡保持健康
心身疾病是一種因為心理影響身體的疾病。如果我們的心理長期處於抑鬱的狀態,那麼就會導致我們的身體機能出現異常,這大概就是心身疾病發病機制。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就必須保證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身疾病發病機制
心身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在各種因素之間又互有聯系和影響。目前對其發病的機制主要有兩派:心理動力學理論和心理生理學理論。
心理動力學理論
這一理論始終重視潛意識心理沖突在各種心身疾病發生中的作用。代表者Alexander 認為未解決的潛意識的沖突是導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認為,潛意識心理沖突是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變化,作用在相應的特殊器官和具有易患素質的患者而致病的。
例如,哮喘的喘息發作和咳嗽症狀被認為是「被壓抑的哭喊」,目的在於得到他人的幫助;生活環境中對愛情的強烈而矛盾的渴望,可伴隨胃的過度活動,具易患素質者就可能引起胃潰瘍。因而他們主張對心身疾病的治療,只是查明並解決所謂致病的情緒因素和心理矛盾。
心理動力學理論發病機制的不足是片面誇大了潛意識的作用,把軀體疾病的許多症狀都解釋為潛意識中情緒反應的象徵,影響了對其他病因的研究和全面治療。
心理生物學理論
這一理論以Cannon的情緒生理學和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為基礎。採用量化研究方法來研究有意識的心理因素,如情緒,與可測量到的生理、生化變化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情緒對一些軀體疾病的影響很大,對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某一器官和某一系統影響更為明顯。
此外,他們還探索了心理社會刺激引起的情緒是通過什麼途徑引起生理生化變化而致病的。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不僅重視對心理生理障礙的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而且把心理因素擴大為心理社會因素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強調了人們對環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應,即強調了心理社會的緊張刺激對人體的影響以及機體對疾病的易感性、適應性和對抗性等概念在疾病過程中的作用。
心身疾病怎麼治療
西醫治療
除了對各種具體患病器官的對症治療外,大部分心身疾病患者是適用抗焦慮及抗抑鬱葯物治療的,以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緒為主要目的。
目前臨床上被廣泛應用的抗焦慮葯物有:丁螺環酮、苯二氮窧類,抗抑鬱葯物如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患者,可服用谷維素以調節腦功能。
對於難治的病例也可以在抗抑鬱葯的基礎上,合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葯,無利培酮、奧氮平或喹硫平。
中醫治療
由於中醫強調整體觀念,對心身疾病特別適用。臨床資料表明,小柴胡湯、龍骨牡蠣湯、半夏厚補湯、承氣湯、甘麥大棗湯、逍遙散、建寧湯等常用方劑,對精神因素引起的軀體病理反應者有良好效果。
為了能使用得當,必須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有針對性地使用。針灸對消除症狀可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但應循證取穴,配合電刺激以增強效果。
其他治療
此外,還有鬆弛訓練以及理療、水療、體療、氣功、太極拳、催眠和暗示治療、道家認知治療等,對心身疾病均有一定療效。
如何確保自己心理健康
一、當您遇到不順心或挫折時,多做跑步、轉圈、疾走、游泳等體育活動。這些活動對於化解不良情緒有奇效。
二、當您感到心情煩悶、莫名煩躁時,請多去曬太陽。著名精神病專家繆勒指出,陽光可改善抑鬱病人的病情。
三、當您心情壓抑、需要宣洩時,別忍著,盡情的哭吧!日本心理專家研究發現,哭喊可使壓抑心理得到盡情宣洩,同時,由不良情緒產生的毒素,也可藉由哭喊排解出來。
四、好好睡一覺。睡眠有助於克服惡劣情緒,穩心定神。一覺醒來,心情就會好多了。
如何讓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逐漸變得復雜。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變得尤為重要。
(1)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是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關的活動和任務的計劃或預期性安排,常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及能力等密切相關。正確的職業規劃,可以使心理需求不同程度的得到實現,從而降低心理壓力。
(2)接受現實
正確對待來自職場和生活的各種壓力,努力縮小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尋找工作和生活中的平衡點。
(3)學會自我調適,善於駕馭自己的情緒
掌握自我調適的方法,如宣洩、轉移、傾訴、哭泣、寫作、運動等。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任,不讓不良情緒奴役自己,即使清除心理垃圾,減輕精神壓力和不良情緒對身心的危害。
(4)審時度勢,揚長避短
經常內省,在認識自我的前提下,切合實際的確立自我人生發展的目標,蘇格拉底說過:「缺乏內省的人生不是有價值的人生」。經常變化角度,多元思考,了解自身特點與工作特性之間的契合度及其對健康的影響,揚長避短,提高自身的抗壓能力。
(5)寬以待人,知足常樂
寬以待人,不但會化解、避免很多無謂的矛盾,而且會產生一種溫暖的自我完美感,足以消融自己的痛苦、煩惱,有助於我們的心態平衡,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而知足可以使人平靜、安詳、達觀、超脫;知足常樂讓我們懂得立足現在,珍惜眼前,讓我們在激情四溢的同時樹立起一種理性冷靜的價值觀,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現在的處境,用進取心去開創未來。
(6)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
把目標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調適對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於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
結語: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把一些事情看得特別重要,從而陷入消極、悲觀甚至是低落的情緒中。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心理扭曲,從而引發身心疾病。我們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就能減少得這病的幾率!
C. 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一個健康的人必須同時具備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那麼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充分認識自我,了解自我,並且愉快的接納自我。能對自己的性格、能力、愛好、情緒、優缺點清楚地了解和公正客觀的評價,並對自己不提出苛刻的要求和期望,對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也定得切合實際,因此對自己有較高的滿意度;
D. 怎麼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
每個人所處環境和遭遇的問題不同,所以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方式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此介紹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參照看是否適合用。
1、面對現實,敢於接受,適應環境
能不能面對現實是一個人成不成熟的標志,當我們在面對困難和煩惱的時候,要正面現實,敢於接受,並適應環境,去改變它。只有接受了,你才有心思改變它,盲目的後悔和抱怨,不願面對現實,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復雜,你受的傷害越來越大。
2、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善待自己
在任何時候,生活都是不完美的,過分追求完美只會傷害你自己。當遇到問題,當有情緒,有矛盾時,我們要學會愛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善待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那沒有任何人會愛你。
3、擁有知己,善於發泄,與人為善
遇到有情緒的時候,要學會傾訴,可以找自己的知己,親友傾訴,善於發泄情緒,不要壓抑在心裡。另外,對人要謙讓,與人為善,自我表現要適度,有時要學會當配角和後台工作人員。
4、努力工作,愛好廣泛,讓自己動起來
每個月或者每周制訂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養身心的計劃,給自己以盼頭。生活中,要多讓自己多動手來,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廣泛的愛好,破除依賴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觀望階段,遇到困難設法克服解決,從而積累戰勝挫折的經驗。
E. 怎樣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應該這樣做:一,要不斷增進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這種了解必須是客觀的,正確的。
二,要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情緒積極穩定,樂觀開朗,心情愉快的人多數能夠健康長壽。
三,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人是有交際的需要的,和同事同學朋友正常友好的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獨感,從中獲得安全感,安慰感。
四,要注意維護大腦的健康。
五,要養成事前周密思考,事後不去懊悔的習慣。
六,要善於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使焦慮憂愁和敵意,挫折感長期存在。
七,要善於糾正自己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觀念。
八,要不斷的調節自己的慾望和報復,使其和自己的能力適應。
九,要善於獨處,必要的時候能獨自一個人而不甘寂寞與自憐。
十,養成自我稱贊與鼓勵的習慣,做到獎勵不求人的境地。
F.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不同的運動適合在不同時間做,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運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這項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技巧。
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交流都非常重要。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奇才心理我為您提供以下建議,幫助您保持健康的心態。
1、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對工作和生活都要又不斷地熱情,善於在工作中尋找並創造樂趣,這樣才能一點點進步,慢慢地實現自己的價值觀。
2、學會消化不良情緒。遇到麻煩的時候,不要放在心裡。及時把自己的煩惱告訴別人,或用其他的方法將這個情緒排解掉,消除不良情緒,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
3、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別人,讓自己心情愉快。
4、培養好的興趣愛好,好好享受,這樣才能及時解決不好的事情。
5、學會協調自己與社會的關系,適應社會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從而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6、保持一顆童心,讓自己像孩子一樣對事物充滿好奇,讓自己保持健康。
如果您在情感、婚姻、家庭、親子、工作、人際等各方面有煩惱和需求,都可以撥打奇才免費心理咨詢熱線,會有專業正規的心理咨詢師接聽您的電話,聽您傾訴,為您解憂。
1、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是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最佳方法,這有助於讓大腦保持繁忙,將壓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
2、睡眠很重要
許多人都有睡眠的問題,有些事甚至有嚴重的失眠症。睡眠時間的減少會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健康問題。每天睡眠至少要保證7個小時,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3、選擇健康的食物
飲食質量對心理健康影響很大。由於無法獲得健康的食品,許多年輕人面臨著心理健康症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請吃富含營養並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的食物。另外,避免加工食品和快餐,並在日常飲食中盡量多吃蔬菜。
4、樹立自信心
尊重自己,樹立自信心非常重要。自尊心強的人擁有更好的社會關系和更令人滿意的生活,而自尊心不強的人更容易遭受負面情緒和其他心理問題的困擾,例如焦慮和沮喪。
5、要有感知之心
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經常看到自己生活中的`消極方面,這使自己處於更加沮喪的狀態。要擺脫負面情緒,請對生活中的所有美好事物心存感激,特別是對別人的幫助更要感激,還要盡自己的可能去幫助別人,服務社會。這將讓自己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有助於讓心理更健康。
6、鍛煉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健康的大腦。運動是釋放壓力的最好方法,每天鍛煉可使人保持身體健康,並有助於分泌一種稱為多巴胺的快樂激素,讓人心情更好,從而有利於心理健康。
7、經常去戶外
每周都要有一定的戶外時間。戶外有新鮮的空氣,陽光也可以提供對身體很重要的維生素D,這些對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當人融入大自然時,可以緩解壓力,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也會有很多表現,比如絕望,情緒波動,注意力不集中和精力不足等。擺脫心理健康問題有很多方法,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與朋友和家人多交流,表達和分享情感有助於釋放壓力並放鬆心情。
G. 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說到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根據社交平台上的醫學信息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到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一共有三種。現在,讓我們來詳細說一下這三種方法吧。
一:學會發泄自己的情緒
首先,我要說的保持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方法是發泄自己的情緒,例如做運動、向朋友傾述、旅遊等等。
因為我覺得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不僅能給自己帶來非常多的動力,同時也能給自己帶來一種非常幸福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就是人的內心中最為正面的一種情緒。
所以,我覺得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也是每一位想要保持心理健康的人都應該學會的事情。
H.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標志:積極、主動、熱情、充滿活力、友愛、享順、溫和、善良、大度。要保持心理健康,這里有些小竅門:1,有一個自己很愛的愛好,但不要當成事業去做,每當你心煩的時候你的愛好能給你一絲平靜。2,有一份自己愛的工作,當早晨起來面對上班的時候不會對生活失去興趣3,有一個自己愛的人和一個愛自己的人,不管是不是一個人,你對愛自己的人可以強勢一些,對自己愛的人可以弱勢一點4,有一個和自己密切相關的家庭,這個家庭里你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點,也許不是支撐這個家庭的頂樑柱,但是有你才是一個家,你對這個家充滿責任和期許。5,有一些可以吵架的朋友,你生氣的罵他他也罵你,但是幾秒鍾以後你們就忘記前面發生的事情繼續說彼此的小秘密。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態決定行動,行動決定人生。如何在工作和生活里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6、人是環境的產物,把自己放在積極向上、健康的環境里。親近積極上進樂觀的人和事物。舉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未信基督的人,一旦走進向善的基督徒的環境,就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善心,越生活愉快,有健康的心理。7、修身養性。學會尋找平衡、調節工作和生活心理的方法。如:工作中遇到問題,要積極應對,尋找解決方法。平時多看有關情商的書,幫助開發情商,建立良好的心理。8、盡量養成運動的習慣。運動有益健康,開發心智。如運動精神對人的影響。
有關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感情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和當前的心理特徵,心理健康可概括為以下方面: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能夠全面正確的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能夠自我評價,要自信樂觀,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並努力向目標靠近。二、具有健全的統一人格能保持氣質、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所思所言所作能協調一致。三、具有開朗輕松的心境經常保持開朗、樂觀、愉快、滿足的心境,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要自尊自重。四、具有堅強的個人意志要有較強的心理能力,在挫折、困難、逆境面前不氣餒,百折不撓。五、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和環境的關系,能主動的適應和改變現狀。六、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用真誠、信任、寬容和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並保持真誠的微笑。七、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以較強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來對待學習,善於學習,刻苦鑽研。以上七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要求我們做到,只要能穩定有效的學習、生活和交往,就達到了基本心理健康的標准。----------心理健康的概念-------------------------------現代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們的傳統認識,它不僅指生理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完好狀態。即:身、心兩個方面。而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健康概念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隨時代的變遷,社會文化因素影響而不斷變化的。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幾種說法:「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客觀環境具有高效、快樂的適應狀況。心理健康的人應保持穩定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狀態,主要包括發育正常的智力、穩定而快樂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諧和人際關系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主要在這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我們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對於環境及相互關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適應。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氣質。(二)心理健康的標准美國著名心理家馬斯洛為心理健康提出了9條標准:1、對現實具有高效的率的知覺;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3、能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接受自然;4、在其環境中能保持獨立,能欣賞寧靜;5、注意基本的哲學和道德理論;6、對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陽,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7、能和少數人建立深厚的友情,並具有樂於助人的熱心;8、具有民主的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9、能承受歡樂和憂傷。---------------------------------------------------心理健康的六條標准一、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人的智力水平分為超常、正常、低常三個等級。人的智力主要由觀察、記憶、思維、想像、操作等能力所組成。二、情緒穩定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情緒穩定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心情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動處於和諧狀態,快樂能使人積極向上、充滿希望。三、意志健康其表現為自覺性、果斷性、自製力。自覺性是指人在行動時意志自主自覺,與之相反的是被迫盲從;果斷性是指遇事能當機立斷,與之相反的是優柔寡斷;自製力指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言論和行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不感情用事。四、行為協調心理健康的人,言行舉止協調自然,有條不紊,落落大方。五、友好交往正常友好的人際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也呈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人在交往中獲得了友誼、愉快和滿足,從而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六、反應適度反應是指人對外界刺激給予的應答。人的反應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敏感,有的遲鈍。正常的反應是既不過於敏感,也不過於遲鈍。
I.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主要有學會傾訴、適應環境、保持人格完整等。具體如下:
1、學會傾訴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保證心態平和,精神愉悅。遇到無法排解的困難或挫折時,學會傾訴。把不開心的事情分享給別人,可以緩解壓力,活動心理上的安慰。
2、適應環境
保持心理健康就需要適應環境。積極參與並合理處理生活中的沖突,鍛煉自己的適應力,學會塑造自我。遇事不亂發脾氣,學會應付變化的外界環境,鍛煉情緒的可控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
保持心理健康也需要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應該致力於克服難關,不被消極失敗的念頭打敗。主動參與生活的所有,努力矯正消極行為與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