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每天吃那麼多東西還是乏
你為什麼總覺得餓?
看看這篇文章.
即使你是個非常精明和有自製力的人,也難免面對某些好吃的東西情不自禁。當然,這些食物因人而異。美國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引發人們食慾的往往是熱量高的東西。為什麼這些食物讓我們如此追捧?是我們有問題,還是食物里藏著秘密?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吃得少、吃得精、吃得好?
食慾膨脹的台前幕後
為什麼那些不足為奇的食物,即使在你不餓的時候,也能使你食慾大發?
你也許會歸結為自己的意志力太弱。但是,確切的答案是:當你想控制自己不吃零食的時候,食慾往往變得更加強烈。一些專家說,高脂高糖食物就像毒品一樣,使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有理論認為,某些物質對我們的影響與嗎啡和海洛因的效果相似:促使機體產生腦啡肽。這種物質能使你食慾大增,並且在吃飽以後仍然無法感到滿足,結果是我們還在繼續進食。有研究表明,這種物質會延緩身體傳遞大腦發出的停止進食信號的速度,信號完全傳達大概需要平時所需時間的6倍。而且,高脂食品會抑制人體內瘦身蛋白的水平—這種物質有助於控制食慾。在小白鼠實驗中,當不再給吃慣了高糖食物的小白鼠進食高糖食物時,它們都出現了毒癮發作的症狀。但是必須澄清,食物帶給我們的愉悅是溫和的,而毒品則強烈得多。
正是因為脂肪延遲了大腦傳遞停止進食信號的速度,當肚子已經飽了時,我們卻無法迅速停下來。因此吃得越多高脂食物,我們就越陷入貪吃的怪圈。而一旦我們遠離了它們,我們的神經系統則會自動地把食慾調整到綠色進食軌道上來。
脂肪常常被用來增加食物的香味,改善其口感。尤其是在快餐當中,脂肪往往是既廉價又有效的食品添加劑。當你改吃清淡食物時,胃口會變小,食量自然而然就減少了。
還有,大多數人之所以偏好高脂食品,是因為脂肪能抑制人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從而改善我們的情緒狀態。處於長期壓力下的實驗小白鼠,也表現出對油脂和含糖飲料的偏好。
不過,過量飲食並不僅僅是生理性的,與我們早期形成的生活習慣關系密切。而早期的飲食習慣常常受父母教育和習慣影響,尤其是誤導的結果。
注意飲食do與don盯住熱量不放鬆:
人們在飲食方面往往存在一個認識偏差,就是在意進食分量重於在意食物熱量。人們往往更關心自己吃下去幾斤幾兩,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攝入熱量過多。我們應該警惕食物的熱量密度。快餐食品的熱量密度往往是健康食品的兩倍多。
♀給自己設陷阱:研究表明,長期不吃某種東西的人在遇到這種東西的誘惑時會出現「惡狼撲羊」的失控情形,結果他會過量攝入這種東西。所以,最好不要長期限制自己不吃某種東西,以防給自己設下導致食慾脫韁的陷阱。
♀上少吃多餐的當:少吃多餐對於消化系統的傷害較少,但是這種進食方式容易導致飲食過量,甚至是一日三頓進食的兩倍。
♀被器皿搞昏頭:當用一個摸不清分量的新器皿裝東西時,你以為自己只吃了平常食量的一半,但可能你大大低估了自己。建議你盡量用固定的器皿盛食物。
♀離誘惑太近:一項調查發現,一個巧克力就擺在自己桌上的人每天平均吃下9塊,而一個巧克力擺在離自己6米遠處的人每天平均吃下4塊。盡管你認為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嘴,但我們還是建議你主動遠離誘惑,以免無意間發生什麼嚇人的事情。
♀一頓飯的花樣太多:食物的多樣性會降低人的進食自製力,因為人體面對花樣迭出的食物,會產生去品嘗的慾望。這是一種本能的慾望,我們的祖先最早在採集和尋找食物時就已經會這一招了。
2. 為什麼說總吃一種食物不健康
食物是我們生存的基礎,為了生存,我們需要每天進食食物來保證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也許您的生活比較精緻,每天可以變著花樣來做飯。但是大多數人沒有時間來做飯,一日三餐相對而言比較檢查,甚至是三餐的食物種類差不多,這種情況對於身體健康是否有危害?
食物單一,營養素缺乏
每一種食物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谷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類食物蛋白質含量高,肉類食物脂肪含量高,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含量高。世界上沒有一種食物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一日三餐長期差不多的食物種類,就會造成營養素缺乏而影響人體健康。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食物要多樣,多樣化的飲食才能獲取更多的營養素來維持人體健康。
食物單一,難以滿足對美食的渴望
人活在世,吃是最大的一件事,我們一生中需要吃進去很多食物。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做法,這些食物的味道也不相同。也許您曾經見過一個人為了吃某種食物而驅車幾十公里去購買,這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於這種食物的慾望。而飲食單一就讓人難以滿足對於美食的慾望,降低了生活樂趣。之所以有那麼多的美食達人,而大眾也捨得花錢購買一些美食課程,原因也就在於自己對於美食的喜愛。不僅可以品嘗到美食,也在製作過程中享受了快樂。
食物單一,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如今各種慢性病已經司空見慣,糖尿病也不足為奇。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飲食單一。主食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大部分人吃的都是精白面做成的白面饅頭,精粉在製作過程中加工度較高損失了較多的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如果糖尿病人把主食換成粗雜糧做成的饅頭,或者是粗雜糧做成的米飯,餐後血糖也會平穩一些。
3. 到底為什麼健康的食物都不好吃
為了身體健康,開始吃健康的食物。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有沒有覺得食慾強大到看見什麼都想吃?當初堅決摒棄的水煮魚、乳酪蛋糕,現在已經成了致命誘惑。但沙拉、全麥麵包卻無此魅力。
人人都愛美香濃
基本味覺有四種,即酸、甜、苦、咸,辣味是一種復合感覺,由痛覺、熱覺與其他味覺混合而成。味覺由舌的不同部位來鑒定,在營養學上也有不同效果。
甜味舌尖,糖,是保持血糖值的能量之源;
鹹味舌兩側前部,鈉鹽等,對血液起平衡作用;
苦味舌根,無機類;
酸味舌兩側後部,促使維生素等的代謝。
甜味、鹹味是人本能所具有的味覺,人能較快地習慣本能的味道。苦味、酸味原本是毒物或腐爛物的味道,只有經過訓練才能接受。味蕾對苦味的敏感度最高,因為它代表的是有毒物質,本能在保護我們不受傷害。
我們天生熱愛那些甜美、精細、香濃的食物。因為祖先整日奔忙卻難以糊口,皮下脂肪永遠太薄,他們最嚮往的,就是糖和脂肪,所以我們天生喜歡油大糖多的食品,比如黃油曲奇、冰淇淋、乳酪蛋糕。
健康食物都是「小苦瓜」
《美國臨床營養學》上的一篇文章總結了天然食品中各種「保健活性物質」的味道,發現它們絕大多數都是苦、澀或刺激的風味。研究者讓消費者們對各種食品的口味進行評價,發現活性成分含量越高,食品的口味評價分數越低。
1、健康食物粗糙,因為含有不可溶的膳食纖維,就是那些幫助腸道預防腸癌和便秘的物質。
2、健康食物發澀,因為含有單寧、植酸和草酸。它們都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對預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
3、健康食物發苦,因為含有各種甙類、萜類物質和多酚類物質,如檸檬和柚子當中的柚皮甙、茶裡面的茶多酚、紅酒裡面的多酚,及巧克力裡面的多酚。它們都是幫助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的成分,也給食物帶來一點苦澀的風味。
4、健康食物吃完了有臭味,因為含有硫甙類物質和烯丙基二硫化物,比如蘿卜和大蒜。它們對於預防癌症都有幫助。
從進化和遺傳的角度來說,人體會天生地討厭這些物質,在接觸到它們的時候,人們的感官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情緒。
選擇食物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本能
健康食品熱量密度低,含糖少,油脂少,膳食纖維高,每一條都不是你的基因喜歡的,所以不好吃!對食物味道的好惡一部分可以推給基因,但另一部分,可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生產全麥消化餅乾的時候要加入30%的油脂,因為大量纖維素的食品,如果不多加油脂,就不可能好吃。玉米饅頭只加了少量玉米粉,鮮艷的黃色是用檸檬黃色素化妝過了,因為玉米粉多了,饅頭就不可能蓬鬆,而且質地較粗糲。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人工的社會里,要區分好與不好的東西需要運用理性,而不是依靠本能。本能是不會向垃圾食品、性感美女、商品大促銷說不的。
生活中的常識是,大廚炒菜會偏咸。因為他的味覺在不斷「加碼」,第一次嘗覺得1小勺鹽合適,第二次再嘗就覺得1勺寡淡了,得1勺半??其實不只是鹹味,酸、甜、苦的味覺一樣如此。無節制地高頻累加某種味道,結果就是味蕾對這種味道感覺越來越遲鈍,只能增加刺激。而隨著味覺閾值不斷上升,已非大油大鹽不得其味。
拯救味覺小清新,重獲健康味
有些職業例如美食家、品酒大師,必須保持敏銳的味覺。他們長期養成了一些習慣,讓自己的味覺能隨時上陣。讓我們向大師學習。
1、常吃含鋅多的食物有助於恢復味覺功能。
偏食、挑食、節食減肥、外餐、食品添加劑,會加速人體鋅的流失。缺鋅時味蕾細胞更新減慢,味覺的敏銳度下降。一天補鋅約15mg,就可以預防味覺障礙。含鋅最多的食物是牡蠣,小魚、綠茶、芝麻、杏仁、海藻也是含鋅量較高的食物。
2、每餐不要吃得太飽,讓味蕾經常處於興奮狀態。
3、戒煙。長期吸煙會使味蕾麻木,口臭口苦。
4、避免刺激性及過冷過熱的食物。辣味可能破壞舌面的味蕾,影響味覺神經,使口味越來越重。
5、每天早晨用一匙溫芝麻油漱口,含五分鍾,然後吐出用溫水漱口,也可以用蜂蜜水、牛奶代替。這不但可以恢復味蕾原有的敏銳度,還能釋出唾液、淚水和鼻涕留在口腔中的毒素。
只需要一點技巧,健康食物也好吃
蔬菜搭配吃
不要一種蔬菜做一盤菜,可以各種蔬菜搭配做,例如炒什錦菜,顏色好看,口味也可以互相調和。
蒸著吃
一些粗纖維的綠葉菜,蒸熟後口感好了很多。
切碎吃
小芹菜之類蔬菜纖維多,切碎後纖維變短了,咀嚼起來也就沒那麼費力了。
榨汁喝
不要過濾,用榨汁機榨汁後一起喝,沒有浪費纖維素,而且也許比嚼著吃容易一些。
編輯白迪文 夏晴圖片提供 Gettyimages
「我怎麼又美又有趣~」聽說每天看我的人都有這個煩惱~
要不要一起玩?點一下訂閱就行。
4. 為什麼健康飲食很難
這是一種非常個人的行為,一種有機的行為,一種不受概念影響的行為。咀嚼的行為是自我實現的——一種被賦予了個人權力感的行為。否認或喚起它,吃東西的沖動是一種深層次的選擇行為。
然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是否吃得健康,這個問題就成了一個需要辨明的問題。換句話說,它變成了一個由觀念所介導的事件。這就是區別所在。
在北美的大部分地區,我們基本上是由食品製造商喂養的,我們賦予他們這樣做的權力。因此,我們消費的東西本質上是被製造和傳遞的。
你也不應該。我知道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個笑話。但這正是問題的一部分。你的消費可量化的指標可以被認為是基於停止食用油炸食品和看你的食物中有多少油的預測。還有,知道油是什麼。
5. 為什麼健康的食物大都難吃,好吃的食物大都吃了不好
這是因為有一些食物你覺得好吃,所以那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你身體並不缺少,而不喜歡吃的正好就是你身體所缺少的,這就成了所謂的健康食品,如果是亞健康狀態的話,日常飲食注意多樣化。很多食物的營養成分很近似,如果實在覺得不好吃可以考慮一些功效相近,吃起來又不那是那麼難吃的東西嘗試一下
6. 為什麼好吃的食品不健康,健康的食品一般難吃
因為好吃的食物都添加了各種香精、香料 啊。。。。健康的食品都是純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