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培養和增強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要想讓自己的晚年健康、幸福,就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具體來說,有如下方面:一、提高精神境界
孔子曰:「五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孔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到老,學到老,使得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斷發展,老年人不僅應老有所養,也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二、提前做好退休後的生活准備
在退休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備,認識到退休是將工作崗位讓給壯年人,有利於提高工作質量,有利於社會進步。安排好退休後的生活。有條件者盡量繼續發揮余熱,參加一些適合自己體力和專業的社會活動。
三、生命不息,活動不止
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要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包括體育鍛煉及腦力活動,就會感到生活充實,情緒樂觀。有利於克服老年人常有的那種老朽感、頹廢感和空虛感,延緩和推遲衰老。
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正確處理好家庭內部的各種關系,建立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除家庭關系外,老年人還需要有一個社會活動的圈子,這是家庭關系不能取代的。經常和一些老朋友、鄰居及原先的同事一起聊天、活動、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第二節消除離退休綜合症的障礙
光陰流逝,歲月匆匆。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就從中年步入到了離退休的年齡,隨之就要離開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就要離開我們熟悉而熱愛的崗位。驀然間的時空轉換,往往會使我們老年人感到生活不習慣,並有一種無聊和失落的情緒充斥到心中,這其實就是離退休綜合症的反映。如果不能有效地調整,勢必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老年生活。
② 如何維護和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
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消極心理狀態,而使他精神飽滿,充滿生氣,適合老年人的一些體育活動包括:體操、散步、羽毛球、太極拳、氣功等等鍛煉應當是因人而異,老年人應當選擇適合自身的一些運動方式,並且有持之以恆,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量。
二、正確對待生理、生化現象。就說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通常是比較弱的容易感染流行疾病,也容易的受到慢性疾病的侵襲,而因此老年人應該適當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關注身體健康狀況,有病及時就醫,並學會以坦然的心態面對疾病的時候,患病時候保持樂觀的態度,這將有助於疾病的康復,延緩病情惡化。
③ 如何鍛煉提高中老年人健康
研究證明:適當的體育鍛煉對增強心肺功能有良好影響,可以促進中老年人生理機能改善,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但不合理的體育運動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那麼,中老年人應該怎樣進行體育鍛煉呢?
因人而宜:中老年人在選擇鍛煉方法和安排運動負荷時,應根據性別、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對鍛煉的愛好和原有基礎、生活條件等情況來確定。鍛煉項目應使全身都得到活動,動作緩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極拳(劍)、門球等。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量力而行,切忌過大,以策安全。從主觀感覺來說,合適的運動負荷應該是鍛煉後睡眠正常、食慾良好、精神振奮、情緒愉快。
持之以恆:日本科學家曾觀察到,讓受試者每周3次進行步行鍛煉,15周後最大攝氧量增大到12%;然後中止運動6個月,最大攝氧量恢復至和鍛煉前相似。人的組織器官是「用進廢退」的,堅持經常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強。如果長期不鍛煉,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就會慢慢消退,體質也會逐漸衰弱下去。因此,堅持經常鍛煉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在時間安排上可每天進行,也可每周不少於3~4次。
循序漸進:人體機能的提高有一個逐步適應與發展的規律。中老年人新陳代謝功能相對較弱,各器官系統機能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鍛煉者對活動方法和運動負荷等,應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一個沒有鍛煉基礎的人,開始時應選擇散步、短距離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動,然後再從時間、距離、強度上逐漸提高。已有鍛煉基礎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運動負荷,逐漸加大運動量和強度,不斷提高運動能力。
娛樂健身:中老年人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時,要考慮既調節精神,又豐富文化生活的體育活動。不要長時間只參加某一項目,或只鍛煉身體某一個部位。要選擇一些適合中老年人參加、娛樂性較強的項目,提高自己參加活動的興趣,在高高興興中得到鍛煉。
合理安排:中老年人在進行體育鍛煉中,要經常檢查身體(最好建立健康檔案),防止潛藏著一些平時未曾發現的因素,對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平時要經常檢查血壓、脈搏、體重等變化,定期到醫院查體;要有良好的生活制度,作息時間要規律化,不吸煙,不酗酒;體育鍛煉要與自然力鍛煉(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相結合;根據需要合理安排營養;等。以確保體育鍛煉更好地促進身體健康和身心愉快。
有關專家指出,老年人吃東西沒味,食慾下降,通常與兩方面的因素有關。第一,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舌頭上的味蕾會逐漸退化,於是,舌頭感知食物的`反應慢慢減弱。第二,老人消化功能的下降,會導致產生胃寒,引起食慾不振。有些時候,老人因服用了過多的祛火葯(如黃連等),也會導致沒有胃口。針對不同原因,專家介紹了幾種很實用的方法,幫助老人增加食慾。
如果特別怕吃生冷或油膩的東西,可能是胃裡寒氣太重、熱量不足。這時,可選擇生薑作為菜品的調料,起到溫胃散寒、刺激味覺、增強食慾、減少油膩的作用。生薑可加在菜餚和餃子中,或做成姜湯喝。
如果是由於消化系統功能下降,導致吸收不好、消化不良,則可選擇山楂、陳皮、神曲等一些健胃消食的葯物。新鮮山楂可以當零食吃,干山楂泡水喝,或煮湯喝;陳皮曬干後,可切成絲,當飲料喝;神曲既可用來沖水喝,也可用來熬湯。如果老人能在飯前半小時左右,喝一杯山楂汁或陳皮茶,效果會更好。
此外,平時多按摩足三里也是提高脾胃功能的方法之一。足三里位於外膝蓋下面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按摩時,可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處,盡力按壓,然後推撥筋肉,連做7次,兩側交替進行。用手掌搓擦腿部,自上而下各1遍,約1―3分鍾,同樣可以起到清熱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增加食慾的作用。
專家提醒這些老年朋友,可採取如下方法應對夜間小腿抽筋:
1.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用力按壓人中穴,直至穴位有酸脹感。
2.發生抽筋後馬上下床走動,忍痛用患足前掌向下蹬地。
3.用拇指和食指按壓腳後跟兩側,並用力上下搓動。
4.立刻坐起,把腿伸直,然後用雙手用力將腳掌往腳背方向掰。
預防老年人小腿抽筋,在日常生活中,如能注意飲食調理,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烹制的菜、湯中加點醋或放幾枚梅子、山楂,可促進食物中鈣的溶解,也易於人體吸收。
2.在日常飲食中多吃豆製品、奶、蝦米皮、芝麻醬、海帶等含鈣豐富的食物,臨睡前喝一杯牛奶對老年人體內鈣的補充也可起到明顯的效果。
3.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鈣劑。
4.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每天堅持進行小腿肌肉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5.在寒冷的季節,睡覺時要特別注意做好下肢的保暖,睡醒時伸腿動作不要太快太猛。
④ 如何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方式: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消極心理狀態,而使他精神飽滿,充滿生氣,適合老年人的一些體育活動包括:體操、散步、羽毛球、太極拳、氣功等等鍛煉應當是因人而異,老年人應當選擇適合自身的一些運動方式,並且有持之以恆,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量。
二、正確對待生理、生化現象。就說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通常是比較弱的容易感染流行疾病,也容易的受到慢性疾病的侵襲,而因此老年人應該適當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關注身體健康狀況,有病及時就醫,並學會以坦然的心態面對疾病的時候,患病時候保持樂觀的態度,這將有助於疾病的康復,延緩病情惡化。
三、避免生活失去目標。讓人可以選擇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多和朋友相處,加強同外界的接觸,找到精神和感情上的寄託,這樣就會不讓生活覺得空虛,並消除寂寞、孤單和焦慮,有利於推遲衰老延年益壽。
⑤ 老年人怎麼更健康
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心情舒暢是老人應該為長壽所做的准備。合理的健康規劃,許多老人的身體便會迅速衰退。
老年人更健康就此我有如下建議:
1.餐飯
老人餐飯應盡量在家中,首先是考慮到老人的出行較為不便,其次是考慮到食品的安全問題,同時在外面就餐很難避免拿捏好適量佐料,許多老人都是有禁忌的食物或調料的,所以在家會很好地避免此類問題。家中飲食因以較多的粗糧為主,這樣有助於腸胃蠕動,便於消化吸收,當然充足的蔬果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們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可以增強人體體質,維持內環境穩態。老人不建議過多汲取蛋白質,但是少量的攝入也是有益的,豆漿等各類肉食可根據個人體質即偏好攝取。若無糖尿病或高血壓,吃點甜食也是較好的,它可以快速補充人的能量,所以外出逛街在口袋內裝幾塊糖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人上了年紀就不要貪圖方便,絕不用一次性餐具,絕不吃各類快餐,這些無疑是有利於你健康的。
2.居家
人至老年,多數人都會有些個人的積蓄,如果有條件完全可以將家庭環境作一番變換。將原來的陳舊廢品盡數清理,首先使房間環境得以擴展,其次將那些壞了的水暖電等等盡數修繕。接下來做一次簡單的裝修,將以前礙眼的,現在喜歡的進行對調吧,為什麼這樣做呢?對,是為了心情的愉悅,心情愉悅了精神自然會好,有了好的精氣神,身體不會差的。但是切記不要進行大裝大修,因為這要花很多的精力、財力、無力,很折騰人的,能夠達到個人內心歡喜的效果就可以了,例如喜歡養花,不如就在陽台做個花架,買幾盆好花,有個藤椅,有杯好茶就足以了。總之老人家居貴在使身心舒暢便可。
3.出行
人上了年紀,出行變得困難,此時不應在同年輕人一樣追求出行的速度,重在內心的感受上,其次高速的交通工具或許會帶來許多的不適及其病症,所以應盡量慎出遠門或乘坐高速的交通工具。此時應多欣賞自然的美景,感悟心靈的體會,可以的話大可乘一葉扁舟,歷萬千河山。只要能夠使身心舒暢,身體怡然便可。不過,多的出行應當都是很近的,如公園、親朋家等,所以可以選擇多以步行,這樣可以舒展筋骨,強健身體,可謂一舉多得。總之只要能使心情淡然,身體健康的出行方式,都是可以選擇的。
4.穿著
人至老年,穿衣應注重面料,以棉布最佳。外形色澤可根據自我偏好而定。當然人至老,多數怕冷,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著裝,建議是可層層加厚,這樣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不穿的衣服要分類放好,做好防蟲的工作,同時要做好及時的清洗工作,或許這有些困難,所以可以交由子女完成或者洗衣店完成。總之保持衣著的舒適、干凈、整潔會使你的身體有最好的呵護。
5.交友:聊天是一種最經濟實惠而且又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且不受場地的約束。陳梅芳認為,喪偶、空巢和老不出家門的老人更容易抑鬱,所以和朋友聊聊天就是很不錯的選擇。不過最好不要聊一些家長里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可以聊一聊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者從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獲得的信息。茶餘飯後與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談古論今,不但能調節情緒,促進大腦的思維活動,還能起到防治抑鬱症和老年人記憶減退的作用。
⑥ 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啊
1.要控制情緒,保持心理平衡,退休後活動空間小,矛盾並沒有減少,矛盾的對象集中在小輩身上,只有與下一代心理相容,才有利於彼此心裡協調和感情融洽。
2.善於忘掉煩惱、學會自慰,若能掌握好情緒調節就能夠保持心理平衡,消除憂慮的擺脫煩惱,從而使人的精神愉快,身心健康。
3.適當參加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從心理上要感覺到人還沒有老,還能為社會做些貢獻。
4.不要心理老化,不要老是認為自己已經是風燭殘年,在世之日已屈指可數了,那麼心理過早老化的人,精神不正,外貌也容易顯得蒼老、憔悴
5.要講究美容修飾,衣著馬虎不注意修飾邊幅,衣服邋遢像會顯得未老先衰,經過一番的美容修飾以後會顯得更加的年輕一些,不過化妝要得體,搭配上適當的發型和眼鏡就會顯的青春煥發、精神抖擻。
⑦ 如何促進健康養老
合理規劃設置醫養結合服務機構
《意見》提出,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時,應將醫養結合服務設施納入建設內容,農村地區應結合實際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分別與敬老院、農村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
同時,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利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機構、敬老院現有資源,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支持鄉鎮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模式,鼓勵各類主體在社區設立集醫療護理、生活照護等服務為一體的醫養結合機構,重點為鄉鎮、社區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醫養結合服務。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設置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病床和養老床位。發揮中醫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作用,增強社區中醫葯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推動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引導一批二級及以下醫院轉型,重點向康復、護理和養老服務延伸。醫療機構設置的醫養結合、老年病、安寧療護等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統計指標。養老機構可按規定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
鼓勵有條件的市、縣探索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服務銜接,增加硬體設施投入,充實補齊人員隊伍,重點為失能、失智的特困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
深化醫養簽約合作
《意見》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明確合作內容、方式、費用標准及雙方責任,雙方簽訂規范的合作協議。簽約後,由醫療衛生機構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具備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可與簽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嚴格按照醫療衛生機構出入院標准和雙向轉診指征,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全流程的醫療衛生服務。加強醫療養老聯合體或共同體建設。到2022年,養老機構基本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必要的醫療衛生服務。
支持開展上門服務和連續服務
《意見》明確了制定上門醫療衛生服務的內容、標准、規范和家庭病床服務辦法,完善上門醫療服務收費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機制,適當提高上門服務人員的待遇水平。提供上門服務的機構要投保責任險、醫療意外險、人身意外險等,防範應對執業風險和人身安全風險。
⑧ 如何使老年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從飲食起居、健康監測等方面做好老人的健康管理工作。
第一,要培養健康的飲食作息,少吃油膩、辛辣、高糖等食物。
第二,加強身體鍛煉,六十歲以上,不鍛煉和鍛煉的差別不僅表現在顏值、身形上,更體現在健康狀態和神態上的巨大差距。
第三,做好健康監測工作。
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身體機能的細微變化很難被察覺,往往等到疾病發作時才知,但已錯失早期治癒的良機。
生命體征是機體發生生理變化的客觀反映,每年或半年做一次正規檢查,或通過智能監測設備S-VITAL-C生命體征監測器,幫助我們了解身體健康狀況。長期的健康追蹤,出現異常數據趨勢,意味著身體發出變化警告訊號,引導我們及時就醫檢查,防範未然。
第四,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孤獨感、自卑心理、不安全感是老人三大心理疾病,關心老人不是每個月給幾千塊錢,不愁吃穿就可以了,要重視老人的情感關懷,多關心他們,多聊天多溝通,來自親人的關心是最好的健康良葯。
第五,鼓勵老人多社交,走出去結交同齡人,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一方面能有效改善老人情緒,另一方面提高老人自我價值,這樣晚年生活才能豐富多彩。
⑨ 如何增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現在一些老人家庭關系緊張,給老人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了不少的隱患。心境平和、愉悅對老年人身心健康者很有好處,家庭關系不好,往往會給老人帶來刺激,原本免疫力下降、身體器官功能減退的老人受到情緒刺激更容易陷入危險狀態。即便家庭關系良好,老年人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照顧生病的老人需要勞力和財力,"久病床前無孝子",容易引發家庭問題。老年人身體不好,也會增加社會醫療費用,增加醫療機構負擔,也會形成社會問題。老人的身體健康不僅僅是個人健康問題,其子女以及整個社會都應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關愛他們,給他們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
⑩ 老年人的健康養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老人養生保健的方法
1、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學會有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
2、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用進廢退,故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3、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運動。在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或讀書、寫作後,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
4、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及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5、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6、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7、調:即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兼收並蓄,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桑椹、芥菜、芝麻、核桃仁、百合、豬腦、豬心、黑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
老人保健注意事項
一忌久坐,久坐者傷肉。
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故老人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以增強體質。
二忌久立,久立者傷骨。
老年人氣血運動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動,就會影響氣血運行,使人體部分組織和細胞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從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視,久視傷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視就會傷血耗氣,產生頭暈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報或看電視、電影應控制在一至二小時之內,不宜連續觀看。
四忌久卧,久卧傷氣。
適可而止的睡眠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則身體軟弱。要順應四時,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靜,久靜傷神。過分安靜、寂寞、無聊、孤獨的處境,會使老人變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喪失生活信心,導致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精神煥發。故老年人應有適當的良性聲刺激,以增進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