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中醫如何找健康規律

中醫如何找健康規律

發布時間:2022-09-25 19:25:29

① 一年四季中醫有哪些養生規律

一年四季中,一有哪些養生規律?簡單總結如下幾條

第一條,在春季穿衣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是對農民公眾而言,而養生對於人的身體而言,在春季也是一個首要的季節,所以在春天,雨冷乍寒的季節里,要提倡春捂秋凍,在春天不能過早的減衣服,這樣的話,因為體內的毛孔還沒有充分的散開,人體對春天變化溫差大的影響不太適應,所以還要防寒,早晨很冷,晚上也很冷遇見寒氣,會進入體內

第二條,在春季,在春季飲食,尤其是在初春冬天的寒冷,還沒完全退去,在這個季節建議多吃一些辛甘發散食品,比如韭菜,大蒜,山葯,大棗,羊肉,牛肉,蘿卜白菜洋蔥,盡量少吃一些酸味的食品,乳酸奶,山楂

第三條,在春季里,由於陽光明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避免憂愁寡斷,鬱郁寡歡,有良好的健康心理

第四條,在夏季,在炎熱的夏季,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神情氣爽,從而養心養神

第五條,在夏季飲食,由於夏天非常的炎熱,容易內燥外干,飲食應以清爽淡口味,多吃一些鮮藕絲,瓜黃瓜,西紅柿,薏仁,蓮子,赤小豆,綠豆,苦瓜,西瓜,山竹,多喝一些大米粥,在夏季應該少吃油膩的,生冷的食物,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

第六條,在夏季,由於酷熱難忍,人體的毛孔都向外敞開,排出大量的汗液,所以早晚睡覺的時候不宜在室外乘涼,過久不易吹空調太長,避免寒氣入內。

第七條,在夏季,中醫推薦,冬病夏治三伏貼,在夏天採用艾灸,等方法治療涼濕寒病。堅持艾灸能夠驅寒,增強體內的免疫力

第八條,在秋季,秋季容易使人燥熱,在秋天最好多食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綠百合蜂蜜牛奶,梨,蓮子,菠蘿,香蕉汁么等清潤補肺之食品,也可以適當的用一些中草葯,比如麥冬川貝杏仁百合,放到粥里可以起到益氣滋陰,宣肺化痰的保健作用

第九條,在秋季,正處於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涼爽的季節讓人們格外感覺舒適,自然選擇一些戶外的運動建議,早睡早起做適量的有氧運動,另外,在秋季還建議不要過早的穿,穿的過厚,因為體內的毛孔還是敞開的,沒有封閉,如果過早的穿厚衣服,會使人容易上火,也對抗寒能力不利

第十條,在冬季飲食,講究冬令進補,意思是在冬季,數一個收藏之際,是進補的好時機,以保證體內有足夠的能力抵抗抗寒,選用溫補的食物進行調養,如牛羊肉,雞肉,韭菜,海魚,冬瓜,白菜,蘿卜,豆芽,核桃等溫熱食品,少吃生冷寒性食物,以免傷及到陽氣。

第1十一條,在冬季里,適當運動,有句諺語叫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冬天要適量的運動,而且運動的時候一定等太陽出來,帶著太陽出去做適當的有氧運動,這樣的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提高免疫力,增加抗寒能力,減少疾病,通過適當的運動,還能增加食慾。

總之,為了使人有一個更好的身體,使我們的體內有更強的免疫力,一年四季都要注意保養,都要遵守大自然的規律,結合著大自然時令,然後科學的進食,科學的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舒暢的心情,順從大自然的周而復始,使人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② 中醫怎麼去調理啊

中醫調理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運用望聞問切、手法探查、五運六氣推算等手段,了解被檢查者陰陽平衡、五臟六腑、氣血經絡、筋骨脈絡的狀態,經中醫師的辯證分析,總體上把握被檢查者的身心狀況,以及自然界、人類社會對其的影響,從而指出健康隱患,提出針對性的養生防病方案。

《黃帝內經》 里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上工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未脾,當先實脾……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即使在今天,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也可謂"最先進"、"最超前"。最高明的醫生不僅要把人醫好,更重要的是使人不得病,自愈力的作用是任何葯物都不能媲美的。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自愈力是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的真正法寶,任何一種治療方法的最終目的,都是使機體的自愈能力重新復甦。

中醫有言"三分治,七分養",指的是:在病人康復過程中,醫生和葯物所起的作用較少,身體的恢復更多依賴於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盡量依靠內力來治癒疾病,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中醫最大的優點,就在於非常注重人體的自我修復力,幾千年前《黃帝內經》中就倡導養生防病,提倡醫生"治未病"。有病先調理,優先使用副作用小的針灸、砭石、按摩等治療方法。實在不行,再用少量葯物輔助治療。其實醫療的目的並不是糾正人體的錯誤、中止病痛症狀,而是協助人體完成它應有的功能。比如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降低就會感冒,所以有經驗的中醫通常不會過多給患者開葯打針,降溫止咳,而是叮囑病人多喝水,多休息,禁食大魚大肉等肥甘厚味,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就避免加重腸胃的負擔,給身體一個修復的機會,從而促進機體自愈系統的恢復,感冒也就不治自愈了。

許多病人把自己完全交給了醫生,醫生又把病人完全交給了葯物,病人卻不知道,他們之所以疾病遷延,久治不愈,正是由於長期服用葯物,機體已經形成了抗葯性。如果某一種葯物不好使了,就換成其他的新葯,病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相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善於運用身體自愈力自我調養的病人,則康復得更快,不僅能省去一大筆醫療費,更是在遠期效果上對身體的真正負責。

中醫學上在治療身體疾病的時候,一般都是使用中葯材來慢慢調理身體,因為中醫學上認為一些症狀明顯的身體疾病都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所以這時候使用中葯材調理身體的話可以達到非常不錯的效果,如果是身體體質較差的人也可以尋求中醫尋找到一些可以調理身體體質的方法。那麼在中醫學上有哪些調理身體體質的方法?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保健,並且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保持好的心態,平時應該注意自我調理方式,而且要注意保健方法,並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需要注意擁有健康身體的前提。應該注意自我調理和保健。避免面色蒼白,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好的心情,為了避免身體素質下降。大家應該注意自我調養。

③ 中醫養生原則是什麼 怎麼養生正確飲食 四季養生的原則

中醫觀點是天人合一,如《內經》上說,人體要順天時,即順五運六氣的變化,其秘決關鍵是順應四時陰陽之氣的變化,人體才能長久地保持健康;因此,人體養生一定要注意從春季開始。春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發」,特別要注意起居勞作、精神調攝,關鍵是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生的特點,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也能像春天的氣候那樣舒展暢達、生機勃發。

春季飲食,要點是以平補為原則。夏季應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為主,老人應少吃油膩食物,體弱者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秋季容易耗損津液,發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冬季「寒」, 寒氣襲人,是氣候變化的特點。人體新陳代謝變緩,雖說可以保存體力,但也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盡量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

(3)中醫如何找健康規律擴展閱讀:

養生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春季喝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

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葯鄉購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④ 人體健康中醫如何調理

隨著人們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很多人們的生活習慣並不是正確的,因此大家也會處於亞健康狀態,會導致很多人們都會有陰虛的體質,所以大家在平時要注意調節好自己的身體,才會遠離各種疾病帶來的困擾,那麼陽氣不足,陰虛自來:調理身體,中醫常用3個方法。

海參:有滋陰潤燥、補血補腎益精的作用。《葯性考》:「降火滋腎」。高蛋白低脂肪的海珍,適合陰虛體質者常吃。

2、針灸、按摩保健穴位:像腎俞穴、太溪穴、足三里、三陰交、陰棱泉、關元穴等,常常按摩對陰虛者有奇效。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陰虛體質者尤其要注意生活習慣方面。陰虛火旺,適合小中強度運動,運動量適中,可快步行走、散步、打球、太極之類的運動,但要注意出汗量不可過大,避免陰液流失,皮膚乾燥可適當多去游泳。生活上養成規律作息,不熬夜,不過勞,保持身心愉悅,一定要長期堅持才可改善陰虛體質。

相信大家通過以上文章內容的介紹,應該對因虛患者的調理身體方法都有了更多了解,希望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多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長期的熬夜,這樣的增加鍛煉增強體質,才會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⑤ 中醫養生保健保健的基本原則是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⑥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

1.順應自然

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思想指導下,《素問·寶命全形論》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類生存於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息息相關。《靈樞·邪客》稱之為「人與天地相應」。在自然界的變化中,存在著以四時、朔望、晝夜為標志的年月日周期性節律變化,並由此產生了氣候變化和物候變化所呈現的生長化收藏規律等。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與之近乎同步的生理節律和適應外界變化並做出自我調適的能力。因此,人若能順應自然而攝生,各種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節律有序而穩定,機體則處於陰陽和諧的健康狀態;若違逆自然,則各種生理功能節律紊亂,適應外界變化和防禦抗邪能力減弱,而易罹患疾病。誠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所以,順應自然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養生順應自然,旨在要求人們在掌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主動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來順應其變化,使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變化節律同步,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以避邪防病,保健延衰。對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了根據四季變化以調養形神的原則與方法,並強調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2.形神共養

形,指形體,即臟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為特徵的心理活動。形神共養,是以形神統一的生命觀為其理論基礎。一方面,形體為生命的基礎,形具而神生,五臟及其所藏的精氣是產生「五神」活動的物質基礎。《靈樞·天年》說:「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以堤和水、燭和火的關系比喻人體形與神關系時說:「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於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而命終。」強調神依賴於形。另一方面,神乃形之主,為生命的主宰。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氣血津液的運行,都受神的主宰和影響。張介賓《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強調神可以反饋地作用於精和氣,影響甚至調控整個生命過程。對於形神的辯證關系,明末醫家綺石在《理虛元鑒》中曾精闢地歸納說:「以先天生成之本體論,則精生氣,氣生神;以後天運用之主宰論,則神役氣,氣役精。」正由於形神統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徵,故中醫養生強調形神共養,養形以全神,調神以全形,最終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的目的',正如《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原道論》所言:「全生之術,形氣貴乎安,安則有倫而不亂;精神貴乎保,保則有要而不耗。故保而養之,初不離於形氣精神。」

二、中醫養生最講究的還是這

心養,包括「德養」在內,是大師們養生心得中被列為第一位的要務。「思無邪僻是一葯,行寬心和是一葯,心平氣和是一葯,心靜意定是一葯。」這幾句話是《大藏經》中說的,強調的是心養的至上功能。《黃帝內經》中有形式不同而意義完全一致的表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養生必先養德,大德方得其壽;養生必重養心,心寬方能體健」的理念;「靜以養神,淡泊名利,修德潤身」的觀點等,都是大師們在一生實踐、一生歷練中用心編織出的妙法錦囊。

食養,是最基本的養生內容。人之健康與否,無非在於氣血、津液、精血,而它們無不來源於機體對食物的受納、生化、吸收、利用。「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合五味,宜清淡,吃暖食」、路志正教授的「調養脾胃,注重三杯茶(上午綠茶,下午烏龍茶,晚上普洱茶)」、「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定性」、「七分飽,減肥胖,忌吸煙,慎飲酒」、「做到細嚼慢咽,切忌暴飲暴食」等論述,都是取之有據、行之有效、仿之有驗的食療真經。

體養,包含與身心健康有密切關系的體能鍛煉和愉悅身心的多種文體活動。任繼學教授力倡「漫步四季,因時而動」的行為,堅持「搓臉、轉睛、叩齒、挺腹、太極拳」的綜合程式,重視清晨不間斷的光浴、氣浴、風浴的「三浴法」,賀普仁教授自創經絡引導養生的「六步功」等,都是極具個性特點的體養妙訣。

葯養,強調的是葯物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除了對相關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外,利用葯物的特性,在自然養生中雜以葯物的支持或輔助,以為人體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促進和支撐。這些中醫造詣非凡的大師們,在為他人提供各種葯養良方的同時,也為自己量身定製出極具個性特色的葯養方法:常服六味地黃丸,他認為該葯有延緩衰老的作用;於在通利大便上做文章,他認為上下通暢是預防多種疾病發生的不二法門;每天早晨上班前要喝一杯自製的菊花、麥冬、枸杞茶,他認為此茶能夠養精提神、護衛正氣……如此豐富多彩的葯養法,或據於對醫理的拓展,或據於對葯物的效用,或據於對時令的把握,或據於對地域的考慮,或據於對體質的辨識,點滴中折射出大師們的高深學問和審慎精神。

三、中醫養生與健康的關系是什麼

養生保健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甩手治失眠

每天練5分鍾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狀。

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齶。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後。1次5—10分鍾,1日2—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 做「斗翎」,即仿效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奏地左右顫抖,顫抖時盡量使臀部擺動,以牽動上身及兩臂顫抖。全身放鬆,其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覺胸肌振動為度,不宜用力過猛,以舒服為佳。時間3 ̄5分鍾,亦可適當延長。

揉腹治消化不良

對於消化不好的人來說,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闕穴」

揉腹

揉腹,也就是肚臍,可很好地幫助消化。

具體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後順時針。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准。一般按摩後好好睡一覺,白天會感覺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潰瘍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強腎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強則抵抗力強,下蹲動作可有效按摩命門,從而起到補腎的作用。

具體方法:先鬆鬆腰,輕輕旋轉一下腰部,然後做下蹲動作,同時挺直腰板。下蹲時將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門處為腎之所在。

站起時意念則集中於頭頂的百會穴處,感覺自己的頭上有一根線提拉著,這樣能保證身體挺拔。下蹲站起為1次,根據時間共做9或9的倍數次,每天也就花幾分鍾,最好早晨做這套補腎操,如果忘記了,中午前一定得補上。

四、如何正確看待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必須注重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性,二個是時代性。

現在有的人過分強調古代的養生方法,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比如過分強調吃素,事實上並不是吃素就能把所有的病都吃沒了,人體還是需要合理的營養結構的。低膽固醇血症和高膽固醇血症都是有害健康的,甚至低膽固醇血症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因為在我們的生命代謝過程中,許多基本物質,如維生素D3、性激素等,都是以膽固醇為原料合成出來的,並且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血液中適宜的膽固醇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癌功能」。

從時代性來說,傳統中醫有許多過時的東西是應該更新的。中國古代有著深厚的養生文化,但許多養生方法都有它特殊的時代背景,就像人們說話有特殊的「語境」。一樣。比如在《三國演義》里漢代人講出了明朝後才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就不合時宜。

古代養生阱究冬藏,就是冬天蟄伏,少動,少外出,不要出汗,不要洗澡。這與古時人們的食物有限、保暖不及密切相關。寒冷的冬天,萬物凋零,食物更少,少活動就少消耗,可以減少體力的支出;同時古代人的衣衫單薄,沒有現在這么講究,就是裡面一件單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襖,多動、出汗,身體發涼,遇冷風一吹就容易感冒,感冒了又缺醫少葯,很多人的肺部就可能被感染,肺部感染再治療不好就容易死亡。同理,古人講冬天不能洗澡也是因為當時生活條件所限,天寒地凍。

取暖設施欠缺,洗澡極易感冒,感冒後治療不及時又容易得其他疾病……正如我們國家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人們洗澡就要上大澡堂子,一個月去一二次,那時人們穿的也沒現在這么齊全,裡面一件單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襖,洗澡時稍不注意,著涼受風就容易感冒。

但現在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勤洗澡、勤換衣是非常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類疾病較之建國初期明顯減少,如癰、瘡、腫、癤等感染性皮膚病幾乎絕跡了。這些都是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帶來的好處。

所以我們還是要講究科學。有的人誤導老百姓:「冬天不要出汗,冬天不要洗澡」,結果許多人來問我,我說我們在繼承古人養生經驗和傳統的時候,一定要強調科學性。

⑦ 應該怎樣去養生老中醫教我們8個秘訣的養生方法讓身體 健康10倍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 養生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 養生 方法呢?聽老中醫講每天 養生 秘訣的方法!

如今人們生活節奏很快,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飯時,為了加快速度,會狼吞虎咽,吃一頓飯的時間甚至可以縮短到幾分鍾以內,這種做法對胃腸道 健康 極為不利!

1.老中醫建議吃早餐的時間最好是15 20分鍾

中晚餐用30分鍾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飯時間,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讓腸胃更好地消化、吸收,進而會容易傷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飯的時候要做到細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飯太慢也會有不好的影響,因為體內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時間,在進食之後10多分鍾以後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時刻,有利於腸胃對其營養進行更好的吸收。膽汁需要排出對食物進行消化,膽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飯過慢,如果不能及時對食物進行消化,就會使脂肪產生堆積,不利於身體 健康

細嚼慢咽也有利於更好的判斷是否真正的吃飽,以免攝入過量引氣肥胖的現象!

2.人們常常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這可是有依據的,您可別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後呀,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逐漸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飲食鍛煉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飯後走路來不僅對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有一定的好處,對於消化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飯後不能馬上去運動,飯後一小時 兩小時後再進行! 另外我們走路的速度也不要過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鍾比較好!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馬步2分鍾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點時間蹲上馬步

蹲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在蹲馬步的時候,要求凝神靜氣、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並使腹部、腿部肌肉綳緊,以達到全身性鍛煉的目的。

4.醒後躺3分鍾再起床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於中風。在中風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剎那發病。

因此,早晨醒來,不要急於起身,應在床上靜卧3分鍾後再坐起來,坐3分鍾後再站立起身。「閃電式」地從卧位變為坐位,甚至下床活動,很可能會因為血壓迅速變化引起腦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練練瑜伽讓背痛少60%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對於有輕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鍾、每周兩次的瑜伽可以讓背痛減少60%,還能讓抑鬱指數降低56%。如果沒有條件練瑜伽,平躺放鬆、讓身體的每個部位盡量都貼著床面,也可以緩解背痛。

6.每天5分鍾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會花去你5分鍾,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於一次「十一」長假。這並不是學生們的專利,從小到老,都堅持這個好習慣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後一句,「張開雙眼,請到室外活動,或眺望遠處」,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務45分鍾 以走1000步消耗的熱量為基準,拖8分鍾地板或洗15分鍾盤子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因此,建議每天的日常活動量應該不少於「6000步」。

8.睡前泡腳一般情況下,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鍾為宜。 每天堅持泡腳,不僅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加快新陳代謝,祛寒除濕,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同時還有去除腳臭,預防腳氣的作用。但泡腳的時間也不宜太長,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生褶皺,發白。當然,時間也不能太短,否則起不到 養生 的效果。泡腳的溫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況下,建議泡腳時水溫在40度左右,泡腳的時間以15~20分鍾為宜,最長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另外,泡腳要每天堅持,才會對身體有。

⑧ 中醫談健康睡眠與規律作息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曰:"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寤"。說明睡眠與醒寤的一般規律也需要遵循陰陽交替的規律。陰氣盛則入眠,陽氣旺則醒來,子時是晚23時至凌晨1時,此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

       祖國醫學認為,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睡好子午覺,有利於人體養陰、養陽。

       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質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的人體需要在23點之前進入深睡眠狀態理論不謀而合。子時也是中醫的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養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錯過了這個時間的睡眠,肝膽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現為皮膚粗糙、黑斑、面色發黃等。

       午時(11點~13點)"合陽"時間則要小寐,休息30分鍾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我們來看個實例:居住在熱帶和地中海地區的人,比居住在北美和北歐的人患冠心病的幾率要低,而前者恰恰就有午睡的習慣,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研究發現,24分鍾的午睡,能夠有效地改善駕駛員的注意力與表現。

       規律作息健康睡眠從中醫的角度講首先應盡量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子午覺」為養生妙道,在這兩個時間段睡覺對人身體很有好處。「午」時是人體經氣「合陽」的時候,有利於養陽。午覺只需在午時(11時至13時)休息30分鍾即可。「子」時則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候,有利於養陰,晚上11點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應慎用安眠葯。安眠葯雖能讓人睡著,卻保證不了睡眠質量和健康,很多人用了安眠葯後遭遇睡不安穩、頭昏腦脹、頭痛、心煩意亂、口乾、口苦、白天昏昏沉沉、心慌胸悶、出虛汗等諸多情況,影響了生活質量和自我感覺。在高壓力高節奏的都市生活下,可以選擇服用有安神助眠功效的天然保健品或中醫葯產品進行健康調理。

       最後,處處重養生,助眠當安全,牢記這兩條健康法則,把匆匆前進的腳步放慢,重拾「子午覺」的黃金法則,保持午睡半小時,晚上11點入睡,以天然健康的方式入眠,不僅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還能保持肌膚健康,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

⑨ 中醫四季養生法和保健療法,還有什麼方法是你不知道的

中醫講究因時制宜,保持健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是古代中醫總結的 "防病治病 "的做法。"上醫治未病 "的做法就在這里了!春季養肝春季養肝,一年四季都健康,歷代養生專家都很重視春季養肝。"春通於肝,天人相應",從五行的角度看,在四季中,春天屬木;在人體的五臟中,肝也屬木;因此,春氣通肝,養肝很有必要,肝旺,才能預防疾病,保持健康。

這時的養生原則是 "三月春風宜夜眠早起,放鬆心神,庭院散步,順應春之氣"。也就是說,在春天的三個月里,要順應春天身體時鍾的節奏,晚睡早起,心胸開闊,樂觀向上,早晨起床後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緩慢而靈活的活動,不作劇烈運動,不作勞累,保持身體充滿生機與旺盛。中醫認為,春季氣候的特點是 "乍暖還寒,陽氣未生",此時的飲食原則為 "減酸賜甘養脾氣",宜用辛溫之品以避春季之氣。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⑩ 中醫夏季如何養生

中醫夏季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人的生命活動一定遵循自然的規律,如此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百病不侵。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就跟治洪水一樣。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醫夏季養生的知識,歡迎閱讀。

夏季養生三要點

1、飲食調養升陽氣

春天天氣慢慢的變熱了。我們可以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陽氣。可以吃一些桂圓、大棗什麼的。但是,切記不要多吃涼食。平時也可以多喝金銀花泡的茶。

飲食推薦

(1)韭菜炒雞蛋、韭菜餃子

韭菜可以壯陽還可以通大便,具有“歸腎壯陽,止泄精,暖腰膝”的作用,其對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有較好的功效。韭菜溫而益人,以初春二月的韭菜最好。一周吃一兩次即可。陰虛肝火旺者可以上午吃韭菜,這是因為早上升陽,晚上應滋陰,如果晚上吃了溫補升陽的韭菜,容易讓本來就陰虛的人夜間煩躁。

(2)炒蒜苗、大蒜汁入菜

大蒜特別適合胃腸功能紊亂的人群食用。它還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預防糖尿病。

2、做好“內外”保暖很重要

應重點做好雙腳和腿部保暖,褲子和襪子不可過早減少,並常用熱水燙腳,睡覺時下半身蓋厚一點。

具體我們該怎麼做才對呢?現在正值春夏交替的時節。平日里,我們可以多穿點,並多做運動。等到夏天來臨的時候,切記勿貪涼,應該減少吹空調的時間。少吃點冷飲,每天讓自己流點汗。

3、睡眠好:養生先養肝

很多人逢萬物之春,卻莫名出現情緒不好,不易開心,常愛流淚,眼睛脹痛,指甲無光等症狀,這是肝功能失調在作祟。中醫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春季養生應以保養肝臟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體的氣血就會通暢順達,否則產生氣血淤滯,百病叢生。

夏季養生小常識

1、少食冷飲:夏天酷暑難耐,此時人們喜歡喝冷飲,吃寒涼食物,但這樣會損傷脾胃、消耗陽氣。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飲和瓜果,喝水以溫開水為宜。

多吃溫補食物,如紅棗、枸杞、當歸、肉等。

2、適當運動:夏天外界陽氣最旺,多到戶外活動,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但不宜運動過度。

3、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離電風扇或空調,這樣寒涼之氣會從皮膚、毛孔侵入人體,易傷肺衛之陽氣,導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易乘虛而入。

4、按摩湧泉穴:中醫認為,“精從足底生”,精即指人體能量。足底有一個重要穴位,即湧泉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因此,可於每天空閑時按摩湧泉穴。

;
閱讀全文

與中醫如何找健康規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轉企業後39年工齡拿多少錢 瀏覽:884
婚姻線往下走是什麼意思 瀏覽:717
幸福草為什麼會變軟 瀏覽:658
內農大經濟學專業課程有哪些 瀏覽:569
大唐經濟現狀怎麼樣了 瀏覽:116
怎麼樣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瀏覽:533
交通擁堵帶來哪些經濟損失 瀏覽:219
什麼星座最配對婚姻 瀏覽:836
lv愛情鳥什麼價格 瀏覽:489
惠州幸福家園是什麼時候建的 瀏覽:353
聽故事的單詞怎麼讀 瀏覽:792
新華20年健康險多少提成 瀏覽:403
茂名需多久才能追上惠州的經濟 瀏覽:92
婚姻中應該如何避免出軌 瀏覽:151
十年喪偶式婚姻怎麼辦 瀏覽:809
港澳台幼兒如何申請八閩健康碼 瀏覽:883
浦東幸福小鎮多少錢 瀏覽:956
求事業轉運去哪個廟 瀏覽:353
屬虎人與屬兔人婚姻如何 瀏覽:54
鄉鎮事業編管理十級怎麼晉升九級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