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科學喂養小斗雞
1、選育良種:要求公斗雞體大骨壯,頸粗有力,腿粗而高,胸肌發達,雞冠鮮紅呈平瘤狀,眼大有神,羽毛貼身,姿態雄偉,體重3.5公斤以上,母斗雞結構勻稱,發育良好,活潑好動,眼大有神,體重2.5公斤以上。 2、搞好防疫:只有使斗雞保持健康的體態,才能有利於馴養和繁殖,因此在春季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須保持圈舍清潔,每周可用百毒殺或滅菌靈(1∶1000倍)噴霧消毒一次,消毒液可以噴到斗雞身上,食槽、水槽每天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刷洗一次,並做好新城疫的預防接種工作。 預防免疫後,要隨時觀察雞群免疫後的反應。如雞新城疫疫苗免疫後仍不斷出現新城疫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後呼吸道症狀反而加重了,這說明免疫失敗了。應盡快從多方面查找原因,採取積極補救措施。 3、科學配料:斗雞生長發育快,活動能力強,能量消耗大,因此營養成份應全面,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要齊全,青年斗雞的飼料配方為:玉米5%、豆餅16%、高粱5.5%、魚粉8%、貝殼粉2%、骨粉1.5%、食鹽0.5%、添加劑0.5%,並搭配些菜葉等青綠飼料。 4、飼養管理:每天定時供水供食,經常保持充足清潔的飲水。要定時馴跑馴斗,馴跑時可在腿上綁上50~100克的沙袋,每天要堅持馴斗2小時,馴跑1小時,這樣才能馴出動作敏捷,具有頑強的作戰能力的斗雞。 斗雞耗料比較穩定,如出現耗料下降,或僅飲水不吃料,可能預示雞已感染了某些疾病,要盡早查明原因,及早治療。
飼養注意
斗雞飼養人員每天結合飼喂、上水、撒雞,到雞舍巡查,觀察斗雞的吃食、飲水、糞便便可隨時了解雞群狀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在巡查時,應注意以下十方面的內容。 1、有害氣體:對斗雞危害最大的氣體是氨氣和硫化氫。 氨氣:是一種揮發性和刺激性強的氣體,如果雞舍有大量的氨氣產生,一進雞舍就會首先感知。當嗅到氨的氣味時,說明雞舍內氨氣早已超標。 硫化氫:比重比空氣大,是一種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常常積聚在地面,愈接近地面,濃度愈高。如果在雞舍的稍高處嗅到硫化氫氣味,則表明雞舍內的硫化氫已經嚴重超標。從這些變化中,可以判定空氣中是否含有有過量的硫化氫:銅質器具表面突然變黑。鍍鋅鐵器表面出現白色沉澱物。黑色美術顏料顏色褪色。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味氣體,特別是用煤爐保溫的雞舍,應防止人員和雞的一氧化碳中毒。 發現這三種有害氣體超量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例如適當加大通風量,更換墊料等,以減輕和杜絕對雞的危害。 2、溫度 飼養斗雞,溫度至關重要。特別是小雛雞。看分散度也可以發現溫度的高低,斗雞扎堆,密度高時,說明溫度偏低。斗雞遠離熱源,到旁邊四散,說明溫度偏高。查看室內溫度計,可以直接發現溫度高低。發現溫度計上的溫度和實際要求的溫度不吻合時,要立即採取升溫或降溫措施,必須把溫度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3、通風 通風是否良好是養殖成功的關鍵。在寒冷的冬季,氣溫低,往往只注意保暖而忽視了通風。通風良好時,斗雞只活潑好動,舍內無異味,表現為一種舒爽的感覺。一旦發現斗雞無病打蔫、呼吸微喘,舍內異味很濃、灰塵彌漫,應立即加強通風換氣。通風時,注意冷空氣不能直接吹到斗雞身上。 4、糞便 正常斗雞的糞便稀軟,呈淡灰色條狀,上面有少許白色尿酸鹽。一旦發現糞便顏色變化或者出現有血便,便是發病徵兆。傳染性法氏囊病與傳染性支氣管炎可使雞產生下痢,糞便呈黃白色;斗雞患新城疫時排出綠色、黃白色水樣糞便;舍內出現有血便,說明斗雞感染上球蟲病。當發現以上異常糞便時,應找到排糞的雞,隔離治療。 5、濕度 濕度也應符合標准。濕度高微生物易存活,如果再伴有溫度低,則更加重低溫的危害。濕度低則雞舍乾燥,斗雞易得呼吸道病,尤其是雛雞。長時間乾燥的環境可使雛雞脫水、衰弱。因此,斗雞舍濕度的調整也不應該忽視。 6、死雞數量 在斗雞的生長過程中,無論是雛雞、育成雞或產蛋雞,每天都可能有極少數量的弱雞由於各種原因而死亡,這是正常現象。正常情況下,雛雞死亡率應不超過0.05%,育成雞不超過0.01%,產蛋雞不超過0.03%。若發現死亡數量過大,就應引起注意。 7、光照 除了育雛需要光照外,產蛋雞也需要補充光照。此外,還要注意光照的強弱。 8、聲音 正常情況下,雞不會發出異常聲音。發生某些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病及雞新城疫時,病雞會發出咳。
斗雞要靠平時的訓練,其訓練方法可歸結為下述14種手法,即:攆、溜、轉、跳、推、拉、打、抄、搓、掂、托、揉、絞、擾。斗雞長成後,第一次初斗,不宜太長,一般十五分鍾即可。
『貳』 小斗雞要怎麼養才長得快 小斗雞怎麼喂長得快
1、給斗雞吃高營養配方飼料,每天喂3次會長得快。小斗雞每天上午10點、下午3點、晚上9點各餵食一次,以玉米、骨粉、魚粉、豆餅等復合飼料為食,斗雞滿75天後為快速成長期,餵食量和蛋白飼料應逐漸增加,斗雞長得更快。
2、斗雞一般是用來競賽、娛樂、觀賞的寵物雞,家養雞一般是產蛋和食用的。斗雞體格強健、四肢有力、攻擊性強,一般雄性斗性更強。家養雞體型圓潤肥胖,腿短無力,膽小,不像斗雞一樣好鬥。
3、斗雞的肌肉發達,體重可達3~4kg,體型過重的斗雞不一定就戰鬥力強,一般長到9個月,斗雞的體型就固定,很少再有波動,想要斗雞達到標准體重,就應在其滿75天後調整飲食,多喂蛋白飼料,給斗雞增重。
4、斗雞與食用雞不同,不是繁殖越多越好,斗雞與賽鴿一樣,注重血統,繁殖時也需要挑選適齡、斗性強的斗雞進行交配,每次放斗雞出籠,要避免公母雞交配,繁殖過多會影響斗雞健康。
『叄』 斗雞喂什麼,
斗雞日常的飼養要點如下:
1、小雞孵出後,一般第1天不喂飼料,供給清水;第2天開始飼喂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熟雞蛋,也可飼以少量水浸泡過的芝麻;第3天開始飼喂熟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並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
2、30天後,適當增加昆蟲和雜糧的飼喂量。
3、75天後,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
4、斗雞後期飼養:斗雞後當天首先用溫水將其頭部和口腔內的余血洗凈,依據具體情況,適當塗以消炎葯物,防止感染或發炎。此刻需喂足量飲水。此後開始喂給3天菜類為主的飼料,稱之為「三 菜」;然後再喂給3天青菜並混合少量高梁稱為「三花」;此後再喂3天數量較少的高糧稱為「三斜;再喂3天量略有所增加的主食高糧,稱為「三平」。通過上述12天的喂養,斗雞體內貯存的脂肪已基本消耗盡,在此期間每天供給足量飲水。此後增大食量,除喂給足量的糧食外,還加喂適量的動物性蛋白飼料,如雞蛋及肉類等,以增強體質,有利戰斗。一 般體重3.5千克的斗雞每天喂3~4個雞蛋的蛋白即可,民間一般習慣蛋黃不喂給訓練的斗雞。
『肆』 斗雞要怎樣喂養
人所共知,斗雞的戰斗水平高低,主要在於日常的飼養和訓練,其要點如下:小雞孵出後,一般第1天不喂飼料,供給清水,環境溫度如同一般雛雞;第2天開始飼喂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熟雞蛋,也可飼以少量水浸泡過的芝麻;第3天開始飼喂熟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並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此時仍需注意保溫、適當的運動量及陽光,有利其生長發育。30日齡後,適當增加昆蟲和雜糧的飼喂量,同時增加露天運動的時間及陽光照射,有助於雛雞正常的成長。
因各地喜於早春孵化育雛,故需注意育雛期間的保溫及天氣的變化;為了雛雞順利成長,民間還有夜間增加光照的,以延長雛雞取食時間,有利加速成長。
雛雞45日齡,體重可達0.5千克,公母雛雞已易於分辨,此時開始需雌雄分群飼養,有利成長。75日齡開始,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此時開始雄性雛雞進入成長階段,為免於斗傷影響成長,需單只籠養,民間多選用荊條編制的較寬大的罩籠圈養,每天定時於早、午、晚、共3~4次放出籠外自由活動,但需嚴格控制不得與母雞交配,也需防止雄雞間較強的爭斗。
270日齡的幼雞,羽毛生齊,體格基本成長定型,可以開始進行初斗訓練。依據開封市的習慣,多在農歷十月初一日進行初斗,初斗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約持續15分鍾;初斗主要觀察參加戰斗雄雞的鬥口,起腿打法和鬥力,以作初步鑒定。農歷十一月初一日,再行第2次試斗,這次試斗時間可稍長,一般可持續半小時。兩次試斗後,對參戰斗雞的打法、斗爭技巧及鬥力的優劣,已基本掌握,即可決定其取'危?
但必須慎重對待,萬勿草率從事,以防有誤。此後對選留的個體,即可進行精心喂養和訓練。
民間慣用的食具為瓢(葫蘆瓢),這種食具可以保護斗雞嘴殼的銳利,有利日後的戰斗。一般情況下,每月比斗1次,因此本階段的每期訓練時間應掌握在30天,其日程安排如下:斗後當天首先用溫水將其頭部和口腔內的余血洗凈,依據具體情況,適當塗以消炎葯物,防止感染或發炎。此刻需喂足量飲水。有人認為斗後雞體易產生內熱,可喂給大黃水(中葯)。此後開始喂給3天菜類為主的飼料,稱之為「三 菜」;然後再喂給3天青菜並混合少量高梁稱為「三花」;此後再喂3天數量較少的高糧稱為「三斜;再喂3天量略有所增加的主食高糧,稱為「三平」。通過上述12天的喂養,斗雞體內貯存的脂肪已基本消耗盡,在此期間每天供給足量飲水。此後增大食量,除喂給足量的糧食外,還加喂適量的動物性蛋白飼料,如雞蛋及肉類等,以增強體質,有利戰斗。一 般體重3.5千克的斗雞每天喂3~4個雞蛋的蛋白即可,民間一般習慣蛋黃不喂給訓練的斗雞。動物性蛋白的飼喂,需視雞的消化情況,以及體質和精神表現,隨時增減,以保持斗雞的適宜體重,以利於臨斗前最佳體重。在此階段,即可開始訓練,其方法是,清晨天明即把雞抱至寬敞的場地上大攆,雞向前走訓雞人在後方,跟隨並以小棍加以驅趕,使雞前行速度漸漸加快,時間可逐日增加,一般每天30~40分鍾為度,隨後將雞放回籠中,供足飲水;上午10時,放雞出籠,使其在廣闊的場地上自由活動,使精神和肌肉都輕松下來;12時餵食,飽食後入籠休息。民間喂養斗雞,每日食水分別供給,據說如此有利斗雞體質。下午3時,第2次放雞自由活動,此刻可進行適度驅趕,使雞適度前進,但也不使其大跑,約2小時後入籠休息。晚21時從籠內放出,在適度的燈光下飼喂,稱之為墊食,主要飼以動物性蛋白,墊食後再進行夜練,此時宜設燈光照明、並在地面墊以麻袋,以防磨傷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