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可理解為等同概念,這句話是否正確
【英盛觀察】這句話是錯誤的。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health ecation)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願地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促使個體或群體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組織行為改變。誠然,改變行為與生活方式是艱巨的、復雜的過程。許多不良行為並非屬於個人責任,也不是有了個人的願望就可以改變的,因為許多不良行為或生活方式受社會習俗、文化背景、經濟條件、衛生服務等影響,更廣泛的行為涉及生活狀況,如居住條件、飲食習慣、工作條件、市場供應、社會規范、環境狀況等。因此,要改變行為還必須增進有利健康的相關因素,如獲得充足的資源、有效的社區領導和社會的支持以及自我幫助的技能等,此外還要採取各種方法幫助群眾了解他們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做出自己的選擇以改善他們的健康,而不是強迫他們改變某種行為,所以健康教育必須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過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迄今為止,仍有不少人把健康教育與衛生宣傳等同起來,無疑,衛生知識的傳播是十分必要的,但當個體和群體做出健康選擇時,更需要得到有利於健康的政策、物質的、社會的和經濟環境的支持、自我保健技能的掌握、可獲得一定的衛生服務等,否則要改變行為是困難的。因此單純傳播衛生知識的衛生宣傳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等於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應提供改變行為所必須的知識、技能和服務以促使個體、群體和社會的行為改變。
二、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的概念比健康教育更為廣義。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健康促進大會發表的《渥太華憲章》中指出:"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這一定義表達了健康促進的目的和哲理,也強調了范圍和方法。
《渥太華憲章》並提出了健康促進的五點策略: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健康促進超越了保健范疇,它把健康問題提到了各個部門、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上,使他們了解他們的決策對健康後果的影響並承擔健康的責任。
健康促進的政策由多樣而互補的各方面綜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規、財政、稅收和組織改變等。
2、創造支持性環境 人類與其生存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這是對健康採取社會-生態學方法的基礎。健康促進在於創造一種安全、舒適、滿意、愉悅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任何健康促進策略必須提出:保護自然,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及保護自然資源。
3、強化社區性行動 健康促進工作是通過具體和有效的社區行動,包括確定需優先解決的健康問題,做出決策,設計策略及其執行,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核心問題是賦予社區以當家作主、積極參與和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
4、發展個人技能 健康促進通過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這樣做的目的是使群眾能更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健康和他們的生存環境,並做出有利於健康的選擇。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衛生部門的作用不僅僅是提供臨床與治療服務而必須堅持健康促進的方向。調整衛生服務方向也要求更重視衛生研究及專業教育與培訓的轉變,並立足於把一個完整的人的總需求作為服務對象。
綜上所述,健康促進的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為完整,因為健康促進涵蓋了健康教育和生態學因素(環境因素和行政手段)。健康促進是指一切能促使行為和生活條件向有益於健康改變的教育與生態學支持的綜合體。健康促進是健康教育發展的結果。健康促進是新的公共衛生方法的精髓,是"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全球戰略的關鍵要素。
2. 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是什麼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
在小學階段中,學生的善惡辨別、自我保護等能力偏低,心理較為脆弱。但學生因經驗意識等因素影響,往往找不到正確的心理調節方式,長期以往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各學校的辦學條件不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同,部分學校受條件意識影響,無法在校內配備合理數量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室以及各設備器材。
學生心理引導技巧
在新時期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改變教學方式,使其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適應其學習能力。但在小學階段中,部分心理健康教師採取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和單一,影響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興趣。
學校應重視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工作,以多層次、多形式的專業化知識培訓,促使教師掌握心理輔導的技巧方式。其次,學校可組織青年教師,使其外出參加不同的專題培訓,不斷豐富其心理健康教育經驗,掌握更為有效、先進的心理輔導方法及技能。
3.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1.當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誤區
1.1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仍停留在膚淺的表面。
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然而一部分學前教育者和家庭只在乎兒童的生理健康,對孩子的身體照顧得可謂「無微不至」,然而在談及心理健康教育時,他們當中的一些並不知道如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甚至一些人根本不理解何為心理健康,將兒童在成長中表現出來的一些異常看做是成長當中的自然現象,這往往就很容易導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者會造成兒童自閉、憂郁等心理疾病的出現。這就說明重生理健康,輕心理健康的現象在當下非常嚴重。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缺乏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對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認識十分模糊,若長此以往,則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極其不利。
1.2關於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理論與實踐脫離的現象。
由於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開化,逐漸認識到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許多高校或者是研究組織開始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論進行研究。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的同時,我們發現,所研究出來的成果並不能及時應用到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就是說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主要是從事學前兒童心理教育的研究者並不能深入實際的學前教育中實踐理論,而學前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只能得到一些工作經驗的總結,難以看清其本質,並將其深化發展。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從而也就無法推動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快速發展。
2.進行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2.1學前教育工作者自身要通過不斷學習認識到心理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要想對學前兒童進行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學前教育工作者自身要通過不斷學習與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或者是通過觀摩相關課程,逐漸認識到其重要性。只有教師樹立起對學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才能為進行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堅實基礎,才能使學前兒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可能。
2.2通過研究組織與幼兒園的對接,將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
根據上文所提及的原因,我們發現,只有將研究組織與幼兒園對接起來,將理論與實踐掛鉤,才能更好地推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那麼如何才能將二者對接起來呢?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方法實現。第一,研究組織在幼兒園內建立長期實驗試點,通過長期的與實際的學前教育接觸,挖掘理論內涵,創造新的關於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理論,並在實踐中反復檢驗。第二,階段性地派學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組織進行相關培訓,並將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一些情況及時反映給研究組織,尋找對策。通過以上兩種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都能將研究組織與幼兒園很好地對接起來,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讓學前兒童接受更新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2.3正確認識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
學前兒童的年齡大致在3歲到7歲之間,這時的兒童身體正處於迅速發育時期,已經具備和周圍人進行初步交流的能力,並能通過一些明顯的表情、語氣做出一些判斷。具象思維在兒童的這一時期佔主導地位,抽象思維也得到一定發展,兒童開始具備自我意識。根據學前兒童這一系列的心理特點,可以看出,乾巴巴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對他們顯然沒有太大作用,所以我們應該通過一些具體活動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對他們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過在班級中養一些植物和金魚,要求這些學前兒童按時為金魚餵食,為植物澆水,並讓他們細心觀察,記錄下發生的任何變化,這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萌發愛心與責任感,同時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此外,可以引導學前兒童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將其中蘊含的一些可貴的精神呈現給這些兒童。例如給孩子們講關於雷鋒叔叔的故事,讓孩子們感受雷鋒叔叔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精神,讓孩子們從小在心中樹立起樂於助人的意識。諸如此類的小活動可以大大降低進行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並讓孩子們在濃厚的興趣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 增權(名詞解釋)
當一家上市公司宣布送股或配股時,在紅股尚未分配,配股尚未配股之前,該股票被稱為含權股票。 上市公司在董事會、股東大會決定送紅、配股後,尚未正式進行分紅、配股工作,股票未完成除權、除息稱為"含權、含息"股。
股票在除權後交易,交易市價高於除權價,取得送紅或配股者得到市場差價而獲利,為填權。交易市價低於除權價,取得送紅配股者沒有得到市場差價,造成浮虧,則為貼權。
(4)關於健康教育與增權哪些是錯誤的擴展閱讀:
交易時間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5. 健康教育報表常出現的邏輯錯誤有哪些
不同年份同一報表間同一指標不連續、同一年份不同報表間同一指標不一致,不同年份內同一統計指標之間不符合規律性。
以上三項都是健康報表裡常見的邏輯錯誤,在製作健康報表是,要注意年份,指標的連續性,一致性和規律性。
邏輯錯誤,一般指思維過程中違反形式邏輯規律的要求和邏輯規則而產生的錯誤。如「偷換概念」、「偷換論題」、「自相矛盾」等。
6. 關於健康教育模式說法錯誤的
不同年份同一報表間同一指標不連續、同一年份不同報表間同一指標不一致,不同年份內同一統計指標之間不符合規律性。
以上三項都是健康報表裡常見的邏輯錯誤,在製作健康報表是,要注意年份,指標的連續性,一致性和規律性。
邏輯錯誤,一般指思維過程中違反形式邏輯規律的要求和邏輯規則而產生的錯誤。如「偷換概念」、「偷換論題」、「自相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