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不健康分哪幾種
不健康心理類型:
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2. 什麼是心理不健康
心理失衡和心理亞健康都稱為「心理不健康」。
1、心理失衡
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准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
2、心理亞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四位一體(即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健康、道德健康四位一體)的全新定義,心理亞健康是指在環境影響下由遺傳和先天條件所決定的心理特徵(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問題,是介於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
(2)什麼是不健康的心理擴展閱讀:
出現心理問題時的調治原則:
1、面對現實、接受現實。
能正確的認識現實、分析現實,並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而去改造現實,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現實。對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2、調整心態、控制情緒。
能適當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遜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縮恐懼,對於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於貪求,爭取在社會規范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對於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保持開朗、樂觀。
3、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與要求並切合實際的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努力發展自身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4、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從實際出發去認識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做到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小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在與摯友間相聚之時共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
5、熱愛生活、樂於工作學習。
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樂趣。在工作和學習中盡自己努力發揮自己的個性及聰明才智,並從成果中獲得滿足和喜悅,把工作學習當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亞健康
3.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說話總愛說一些消極的話,做事情可能會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等等。
4. 什麼是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是相對的一對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調、主觀反應的內容和現實刺激一致、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是一個相對穩定和平衡的狀態。 這種平衡在常規條件下,是通過自身與內外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然而,無論是自身狀態,還是生存環境都處在變化之中。當自身或內外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的時候,這種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心理活動也就有可能會發生偏離,使心理活動處於一種相對失衡的狀態。當心理活動變得相對失衡,而且對個體的生存發展和穩定生活質量起負面影響的時候,心理活動便處於「心理不健康」狀態。心理不健康狀態也是一個動態失衡的過程,只要及時進行調整,平衡又可以得到恢復。通過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這兩個概念的說明,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心理健康狀態,還是心理不健康狀態,心理功能都沒有遭到破壞,沒有出現「精神障礙」的症狀,因此下載領68元
該問題下回答為網友貢獻,僅供參考。
網路知道十分鍾內有問必答立即下載
什麼叫心理不健康?
我來答
5條回答
滄海浩波
LV.20 2013-02-13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是相對的一對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調、主觀反應的內容和現實刺激一致、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是一個相對穩定和平衡的狀態。 這種平衡在常規條件下,是通過自身與內外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然而,無論是自身狀態,還是生存環境都處在變化之中。當自身或內外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的時候,這種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心理活動也就有可能會發生偏離,使心理活動處於一種相對失衡的狀態。當心理活動變得相對失衡,而且對個體的生存發展和穩定生活質量起負面影響的時候,心理活動便處於「心理不健康」狀態。心理不健康狀態也是一個動態失衡的過程,只要及時進行調整,平衡又可以得到恢復。通過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這兩個概念的說明,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心理健康狀態,還是心理不健康狀態,心理功能都沒有遭到破壞,沒有出現「精神障礙」的症狀,因此都屬於「正常心理」的范疇,只是「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即使是心理不健康,也不是心理不正常,只是心理健康的水平低於一般人群。
5.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
1、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們的祖先對抗天敵、自然災害、敵人侵略時出現的一種心理特質,他為物種的延續增加了優勢,有安全感是一種強大的象徵,這種心理需要已經印刻到了我們的基因中了,因為他與生存有關。
2、不能合理的評價自己
一個人能否合理的自我評價尤為重要,合理評價是一個人建立自我,建立自尊,建立自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個不能合理地自我評價的人,要麼他就會陷入自卑而不能自拔,要麼他就會目中無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和敬畏,而這些對於一個社會人來說,無疑都是一種巨大的阻力。
3、抗挫能力低
抗挫能力有個流行的叫法叫「逆商」,被稱為繼情商、智商之後的第三大商數。社會是一個無情的原始森林,荊棘叢生是一個常態,失敗之事十之八九。
這時候考驗一個人心理品質的就是他的抗挫能力,一個沒有抗挫能力的人,就會是一個紙老虎,經受不住任何考驗,在變化的潮流中,這樣的人就是第一個被淘汰的人。
4、與現實沒有良好的接觸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現實就是社會的場地,一個與現實有良好接觸的人,不會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於是他能夠更好的投身於社會生產,用現實來檢驗自己的想法、做法。
6、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關繫世界
沒有關系的世界,會只剩下干癟人性。對我們個人來說,關系大體分為兩方面:親密關系和人際關系,親密關系指向一個人的內部,讓我們挑戰孤獨,豐富人性,獲得繁衍,人際關系指向外部,讓我們獲得協作,產生價值。
6.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
很多人由於心理壓力太大出現了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那麼大家知道有哪些表現代表了心裡不健康嗎?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吧。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1、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性格缺陷
在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之下,容易發生不良行為;偏執性格:性格固執,敏感多疑,容易產生嫉妒心理。考慮問題常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有責備他人的傾向。這種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糾正,可以發展為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性格:性格內向,孤獨怕羞,情感冷漠。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很差。
2、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情感缺陷
對客觀事物和人際關系,表現出不必要的焦慮、緊張,經常憂心忡忡,疑慮不快。雖然具有強烈的生存慾望,但對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憂慮;抑鬱狀態:情緒經常處於憂郁、沮喪、悲哀、苦悶狀態。常有長吁短嘆和哭泣表現。
3、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智力落後
智力水平與思維活動明顯低於正常人,表現出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缺陷;人格障礙:人格明顯偏離正常軌道,並表現出適應不良的行為障礙。例如酒癮、反社會行為等;精神疾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變態,已失去對客觀現實的理解或對外界的接觸能力。
4、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心理疾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也嚴重失調。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點是患者基本個性的改變,並出現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分裂。
心理健康的標准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心理不健康的生物學原因
1.1、遺傳
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表明,在心理疾病中,遺傳因素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精神分裂症、狂躁性抑鬱症等疾病中,遺傳因素的致病作用較為明顯。
1.2、生化
近代神經化學研究表明,中樞神經遞質中的乙醯膽鹼、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質代謝失常,可以成為誘發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1.3、機體損傷
機體損傷或患病可以引致心理變態。例如腦外傷可引起變態行為;癌症、糖尿病等可以引起適應不良的人格變態等。
2、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學原因
指那些因環境條件的變化,通過心理的影響而引起人的心理與行為異常的因素。學術界在闡述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的問題上,形成了心理動力學派、行為主義學派和人本主義學派。
看過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的人還會看:
1. 心理健康有哪些表現
2. 關於健康心理的名言都有哪些
3. 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4. 怎樣判斷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5. 積極心理健康的表現
7.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1、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性格缺陷 在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之下,容易發生不良行為;偏執性格:性格固執,敏感多疑,容易產生嫉妒心理。考慮問題常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有責備他人的傾向。這種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糾正,可以發展為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性格:性格內向,孤獨怕羞,情感冷漠。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很差。 2、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情感缺陷 對客觀事物和人際關系,表現出不必要的焦慮、緊張,經常憂心忡忡,疑慮不快。雖然具有強烈的生存慾望,但對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憂慮;抑鬱狀態:情緒經常處於憂郁、沮喪、悲哀、苦悶狀態。常有長吁短嘆和哭泣表現。 3、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智力落後 智力水平與思維活動明顯低於正常人,表現出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缺陷;人格障礙:人格明顯偏離正常軌道,並表現出適應不良的行為障礙。例如酒癮、反社會行為等;精神疾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變態,已失去對客觀現實的理解或對外界的接觸能力。 4、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體現於心理疾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也嚴重失調。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點是患者基本個性的改變,並出現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分裂
8.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哪些
1、缺乏安全感。從心理的角度來說,安全感是我們祖先對抗天敵自然災害以及敵人侵略的時候一種獨有的心理特質,只有我們又有了安全感才是一種強大的象徵,這是我們身體里擁有的基因。但如果一個人經常會感到緊張焦慮,感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好人總感覺沒有一點安全感,那麼這種人有可能心理有一定的問題,時間長了也容易得抑鬱症。
2、就是不能合理的評價自己。但對自己合理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合理評價是一個人建立自我,建立自尊,建立自信的第1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的自卑,總感覺自己不如別人,什麼都不如別人,要麼就是目中無人,不懂得尊重他人。
3、抗挫能力低。生活沒有一帆風順的,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很多的坎坷,有些人的抗挫能力非常的強就算是倒下了,他也會從原地爬起,但有些人靠色能力非常的差,一旦遇到一點點的小困難就想著逃避和退縮,沒有一個抗挫能力的人就像是一個紙老虎,經受不住任何的考驗和挫折,那這樣的人也是一個容易被社會所淘汰的人。第4個就是不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需求,小編覺得只要是坦然的接受,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合適的,當然對那些貪得無厭的人是完全被慾望所吞噬了像這種人的話,早晚都會被社會所淘汰,也會讓所有的人離他越來越遠,他們已經是變態的非正常之人了。
4、與現實沒有良好的接觸。都說人是環境的產物,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跟什麼樣的人接觸就會模仿什麼樣的人,一個與現實有良好接觸的人,不會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充滿著幻想,而對自己現實生活卻非常的厭惡小編覺得像這樣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健康的。人是環境的產物,我們也要學會與現實接軌,如果感覺現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可以去努力的接近自己所想像的,但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那肯定是不可以的。
5、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關系時間。人際關系現在來說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關系,沒有關系的世界只會剩下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一定要學會經常的與別人交流,多建立自己的關繫世界,經常說的一句話,朋友多了路好走,它會豐富人性,讓人獲得更多的合作,產生一定的價值。
9. 不健康心理有怎樣的表現
不健康心理與健康心理大相徑庭,是指人們不能用積極的、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中的社會環境,對某些事物不能正確地分析、認識和對待,當遇到與自己意願相悖或挫折困難時,會產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和消極情緒,表現為苦悶、憂傷、怨恨,或驚慌失措、無所適從等不良反應。
10. 四種不健康心理
四種不健康心理
四種不健康心理一:
一、求敗和自戀
有些人在經受了人生的低潮後就一蹶不振了,情緒陷入到低迷當中,就算有大好的機會放在他的面前,他都會害怕,因為這時候的他已經有了求敗的心裡,不敢再去想像成功了。而自戀的人則往往相反,他們已經到了自負和狂傲的地步了,幾乎無視自己眼前的人,自己的感受都是最重要的,這種人到頭來只會讓更多的人討厭他,遠離他,最後還是會失敗的。
二、幼稚的思想
由於社會歷練太少了,往往會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相稱的決定和預期的目標,結果自然會以失敗告終,在失敗過後可能會陷入到一種負面的思維當中,失去和身邊人的溝通,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的幼稚和封閉。還有一種同樣的心理是為了博得別人的關注,自願扮演丑角,就算是毀掉了自己的形象也在所不惜,這種心態的後果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而且還會打擊到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三、自卑產生的報復
很多人由於出身或者是暫時的能力不足常常會陷入到自卑的情緒當中,長時間得不到別人認可的話,還會讓他變得不敢和別人一起競爭,接連的失敗會對對手產生敵意,甚至做吃很多出格的事情來報復自己的對手。如果陷入到這樣的境地後,只會讓自己的怒火變得更強,最後無法消散,自己活活被燒死。
四、多疑和欺騙
你有時候會發現你身邊的那個朋友改變了,變得你不認識了,不是你變了,而是他變了。有時候在你面前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在背後往往會說你的壞話,甚至是懷疑你所做的一起是否是針對他的,時間久了或許還會涉及陷害你。不過他同樣也沒有好日子可以過,因為同事和朋友都會遠離他。欺騙的東西就是謊言,如果讓你欺騙過了一次,或許就不會有第二次了,時間久了,你身邊的朋友就會開始厭煩你了。
以上就是四種不健康的心理,每個人的心理都有巨大的潛能,通過心理調節把你心理的能量積聚起來,讓你從心理上變得強大起來,你就能夠超水平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改造外在環境,獲得更多的外在資源,成就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四種不健康心理二:
放縱型心理
放縱型考生在考生群體中佔到相當大的比例。他們認為高考結束便意味著苦日子熬到頭了,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彌補自己這么多年來的艱苦奮斗,因此毫無節制地玩。
陳國泰是去年高中畢業的學生,目前正在天河區某高校就讀。據他回憶,在去年高考考完最後一科後,他先是與同學狂歡了一夜,接著下來的幾個星期,他不斷放縱自己:喝酒、上網、睡懶覺、外出旅遊等。他當時認為,終於等到了解放的時候,應把壓抑了多年的慾望全都釋放出來。他已經無暇顧及自己到底考得怎麼樣,生活規律全被打破。
有些家長面對這些行為,雖心感不妥,但都會縱容,使此類現象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考生還就此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嚴重的還會誤入歧途。
陳國泰提到自己進入大學後,因暑假的過度放鬆,一度跟不上大學緊張的學習節奏。特別在軍訓的那段時間,因生物鍾沒調整過來,他吃了不少苦頭。
抑鬱型心理
抑鬱型考生的表現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有些還伴隨出現強迫思維強迫行為,自怨自責。有的人甚至由於性格突變暴躁,讓人覺得難以理喻,與家人爭執中情緒一觸即發,嚴重的會出現輕生念頭,甚至採取輕生行為。
前年畢業的葉志寧就是典型的抑鬱型心理學生。他在考完試之後情緒非常低落,整天都關在家裡哪裡都不去。父母去上班,家裡只剩他一個的時候,他便一遍又一遍地想著考試時的`情景,不斷地一遍又一遍地做著高考題目,想著那道做錯的題,失落之情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事實上證明葉志寧確實是發揮不好,家裡人為他東奔西跑,最後自費到香港城市大學上學。而就算去到好的學校,葉志寧還老是不開心,他總擔心香港同學會看不起他。
茫然型心理
茫然型考生從原來緊張的高考學習中一下子放鬆下來後,會出現一段真空狀態。對於相當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師推著走的學生來說,隨著壓力的釋放,會產生一種虛無、無所適從的感覺。尤其高考後父母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要求的變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數時,這種感覺更明顯。
現在在天河五山一家高校就讀的阮丹丹去年在高考結束後,美美地睡了幾天,把長期缺失的睡眠補了一下。但過了幾天,丹丹卻發覺自己無所事事,心裡空落落的。每天不是睡覺就是看電視,無所適從,時常茫然不知所措。脫離了考題的日子,丹丹覺得自己的智商降到最低點,思維也變得遲鈍起來。往日充實的學習生活雲消霧散,現在彷彿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標,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丹丹的幾個同學,都有這種感覺。
阮丹丹將這種心理帶到了大學,一開始她是每個社團都有興趣參加,但一兩天後發現沒有動力支持,於是她整天貓在宿舍上網,將茫然進行到底。
焦慮型心理
考後焦慮型心理也比較常見,許多考生在考後會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考生。他們往往期待值比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裡,由於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對於那些心理素質弱的考生,還會持續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學子會出現由焦慮到失眠,再從失眠到抑鬱等。
前年高考的阮妙玉現在進入了中山大學,她回想起高考後的那段時間,大談“難熬”!首先她對自己的成績充滿期待,總體感覺自己發揮正常,會考個不錯的學校,但她又很擔心自己萬一失利怎麼辦。離成績公布還有一段時間,她實在心中沒底,加上家長和親戚不斷過問考得怎麼樣,讓她越發焦慮、煩躁,嚴重的時候晚上還會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