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按摩人體哪個穴位對腎有保健作用。
冬季按三穴位健腎固精
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冬天氣溫較低,腎又喜溫,腎虛之人容易呈現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怕冷容易感冒,並可影響其它臟腑器官的生理機能。要想腎精充盛、腎氣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揉丹田丹田位於肚臍下一寸至二寸處,相當於石門穴位置。方法是將手搓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在該處旋轉按摩50至60次。能健腎固精,並改善胃腸功能。
按腎俞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至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摩湧泉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進行,各按摩60至80次至足心發熱為止,能強筋健步,引虛火下行,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有防治作用。
② 入秋後,養腎臟,具體怎麼做
秋季如何養腎
提踵可以牽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經腎經,輕震地面還可以按摩五臟六腑;用腳後跟健走可以刺激「腎經」穴位,防治骨質疏鬆症;摩腎腧可可補腎納氣。今天就來為你推薦幾招秋季養腎的小妙招!
1:握固
方法: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後屈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氣神在體內,平時走路、坐車、閑聊、看電視時都可以握固。
2:提踵顛足
方法:提踵時五趾抓地,兩腿並攏,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項豎脊,百會上領;向下顛足時身體放鬆,輕輕咬牙,先緩緩下落一半,而後輕震地面。提踵可以牽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經腎經,輕震地面還可以按摩五臟六腑。
3:用腳後跟健走
方法:邁開大步,腳後跟先著地,不要彎曲膝蓋。腿往前邁時,腳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腳落地時,後腳腳尖踮起。腳後跟先著地,實際上就是刺激了「腎經」穴位。經常用這種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質疏鬆症。
4:按摩腎腧
方法:並腿坐於床沿,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分別按在後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腎腧穴,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可補腎納氣。
5:三元式站樁
方法: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合抱於腹前,位置與臍同高,兩臂抱圓;同時兩膝微屈,重心下沉,兩膝關節微微向兩旁打開。背略弓形,胸 要含,背要拔,腰背部略向後拱,命門穴打開。這樣前後、左右、上下都是圓,整個人顯得十分圓融。這是一個補益元氣的基本站樁法。常做能使腎元充沛、筋骨勁強。
6:熱水泡腳
方法:泡腳最適宜的時間是每晚7-9時,這是腎經氣血最衰的時辰,此時泡腳、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滋養腎和肝的目的。泡腳用的容器以木盆為好。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鍾為宜。
7:深呼吸
方法:做深呼吸時要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盡量用鼻子吸氣。呼吸保持柔和、緩慢、均勻、深長。以6次深呼吸為一組。然後平息調整,可以再做。
8:撞背
方法:《黃帝內經》中有記載,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身放鬆,身體後仰,用整個背部撞擊牆壁,用力適度,借撞擊的反作用力使身體回復直立,如此反復進行,每次撞擊30下左右,每天可以做2-3次。這樣可強壯腰腎、疏通經絡、循行氣血、平調陰陽。
③ 要養肝、調心、養腎,按摩什麼穴位有用
根據季節變化,我們常說春季來養肝、夏季來養心、秋季來養肺、冬季來養腎對身體健康有益。這一觀點已被中醫認可,也是醫療保健過程中少不了的一部分。如果在此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按摩和保健會更好。俗話說,一個人的身體有三寶,滋養肝、腎、腎是必要的。
可以說,腎經也可以像肝經和心經一樣被擊敗。然而,由於腎經路線復雜,許多重要穴位的個體按摩效果好,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特定的穴位來調節腎臟。我首推湧泉穴,因為它是我們腎經上最最重要的一個穴位,被醫學界稱為「健身之穴」。它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點,位於足心凹陷處。你可以彎曲腳底前足,凹陷處是湧泉穴。
④ 什麼穴位對腎好
太溪穴——補腎回陽、修復先天之本的要穴 太溪,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輸穴就是本經經氣匯聚之地,是古代醫籍中記述的「回陽九穴」之一,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原穴就是腎臟的原氣居住的地方,腎經的原發力、原動力都在這里。太溪穴合二為一,所以太溪穴處腎經的經氣最旺。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也就是說,生殖系統、腎陰不足諸證、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太溪穴都能治。 《會元針灸學》中有這樣的記載:「太溪者,山之谷通於溪,溪通於川。腎藏志而喜靜,出太深之溪,以養其大志,故名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就是大的溪流,也就是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從這個釋名可以看出,此穴可以源源不斷滋養人體的腎臟之水,與腎臟的健康息息相關。 所以說,要想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就必須激活腎經。而要激活腎經,就要從太溪穴著手,也就是從源頭開始,太溪穴就是腎經的源頭。通過按這個穴位,讓它再撞擊、通絡別的穴位,最後把整條腎經都打通,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最後,你就會發現整個身心在不知不覺中都改善了。 太溪穴如此重要,它到底在什麼位置呢?太溪穴很好找,它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問的凹陷處,用手指按揉有微微的脹痛感。 有人經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可以一邊按揉一邊做吞咽動作,這樣效果會更好。 如果家裡有高血壓、腎炎病人,也可以經常給他們按揉太溪穴,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且對尿蛋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手腳怕冷或發涼的人,可以在睡前按摩太溪穴,在每天反復刺激之下,慢慢會感覺到暖和的。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上的大穴,而且還是全身的大補穴。眾所周知,足三里穴是人體的第一長壽穴,它是胃經上的合穴,偏重於補後天,而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腎回陽、修復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⑤ 如果想補充「腎氣」,身上哪幾處補腎穴位常按按就可以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在拚命工作的同時總會或多或少地忽略自己的健康狀況,而長時間繁重的工作壓力加上不規律的作息習慣便導致了各種各樣腎病的出現。而腎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功能運轉的正常與否直接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因此,保養腎臟勢在必行。
中醫的按摩手法包括按、扣、推、拿、點、擦等十九種,所以,大家在按摩以上穴位時可以採用多種手法相結合的方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按摩的力度,感覺到酸脹疼痛就要立即停止,一次按摩的時間以五分鍾左右為宜,孕婦以及有其它嚴重疾病的人最好根據醫囑量力而行。
平時生活中經常按一按這些補腎穴位,既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能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大家何樂而不為呢?然而,穴位按摩重在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無法看出成效的。在堅持日常按摩保養的同時,努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雙管齊下才能讓腎臟更加健康。
⑥ 什麼季節補腎最好怎麼補
冬天補腎最好,因為冬天是主「藏」的季節,而腎又是主「藏」的臟腑,所以冬季是補腎的最佳時間。
補腎要先分清陰陽,陽虛陽虛怕冷,陰虛怕熱。腎陽虛體質進補應以溫熱為主。補陽葯多是熱性葯,如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肉蓯蓉、巴戟天等,可用肉桂、鹿茸煲湯,煲牛肉、羊肉、狗肉都可以,用冬筍、黑木耳炒菜。
腎陰虛的人,大多臉發紅、五心(雙手、雙腳、胸)煩熱,應以甘涼滋陰為主,忌用辛燥耗津、苦寒傷陰之品。補陰葯多是甘寒葯,主要有六味地黃丸、西洋參等。腎陰虛者可平常多食用山葯、枸杞子、鹿角膠、核桃仁、海參、銀耳等。
陰陽兩虛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陰陽並補可以用陳李濟壯腰健腎丸,也可以用太子參15克,白術15克,山葯30克,茯苓20克,黃芪30克,紫河車15克,當歸15克,鹿角10克,龜板12克,白芍12克,白芨30克,功勞葉12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⑦ 哪個穴位可以健腎
您好,用按壓穴位的方法進行保健腎臟,耳穴取腎點、膀胱點、心點、肝點、肺點、皮質下點、枕點,手穴取腎點、命門點、心點、肝點、肺點、頭頂點、後頭點,腳穴取相應點。
為什麼要取這些穴呢?腎和膀胱相表裡,手、足、耳上的點是對腎臟系統作用最直接的,當然要取。金生水,肺為腎之母,水生木,肝是腎之子,母不強則子弱,子弱則母受損,所以,要健腎,還需照顧好腎的母和腎的子,也就是肺與肝,所以肝和肺穴也是必需要按壓的。腎和心關系密切,心比如天子,腎比如皇後,心腎和睦,身材才幹健康,所以,心穴也是要取的。
大腦是接收心和腎的雙重領導,心、腎通過大腦指揮人體全身,而且,腎主骨髓,腦為髓海,所以保健腎臟要取腦穴,耳穴上的皮質下點、手穴和腳穴上的頭頂點,都是最重要的腦穴。腳穴後頭點是腎對應的部位,周爾晉老先生把後頭比作『心腎之後宮』,所以,耳穴上的枕點、手穴和腳穴的後頭點也在必選之列。
這些穴位不僅是保健腎臟的必用之穴,也是治療腎臟系同一切疾病的基礎用穴。前面我先容的治療泌尿生殖系統所有疾病的方法,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的。
希望能夠幫助您。